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教育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高职英语的阅读教学现状
1.单一陈旧的教学方式。
高职英语的阅读教学依旧是把阅读教材当做老师教学的媒介,一般都是进行句型讲解,语法强调以及词汇的记忆等等,对于文章的文化背景、题材等等,都缺乏关注,对于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更是缺少,这样使得学生只是生硬的记忆词汇、句型还有语法等简单的知识,不能培养出阅读的技巧和能力,失去了英语教学的重心。
2.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未能及时的应用。
大多高职院校的老师都对于现代化的技术缺少认识和了解,对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更是没有响应的意识,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在教学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这样就无法提供一些与教学相关的知识,不能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得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更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这样导致了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无法促进高职英语的阅读教学发展,只能成为学生玩游戏和聊天的工具。
3.高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弱。
与大部分的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在英语的词汇、语法以及句型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基本功的差异影响着高职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大部分学生的眼界不够宽广,知识的来源仅限于课本,对于世界各地的文化背景和各领域学科的信息获取等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层次都很低,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以及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高职英语网络输入式的阅读教学优势
1.具有时效性的材料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纸质教材很容易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英语的阅读材料基本都是过时的,但是网络输入式教学可以利用动态的数据,不断的进行更新,让学生获得具有时效性的、最新的英语学习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2.能够共享资源
互联网可以进行即时的信息传输,可以做到在世界范围内共享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找到所需要的各种英语教学材料,制作更好的多媒体课件,更好的做到教学资源网络交换和共享,所以说,网络信息技术可以让英语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整合更多的高职英语教学课件和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资源。
3.丰富多彩的内容
现代网络当中的各种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内容也是多种多样,从形式上来说有作家著作、图表图片、新闻报道、推理分析以及各种杂志报刊等等;从内容上来说有环保、科技、生物、地理、历史、文化、保健、娱乐以及体育等多领域的知识。
4.自主性的学习
高职英语的阅读教学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环境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作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络多媒体课件,满足自身认知需求和学习需求,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有着更大的自由空间,可以依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水平的学习资料。
5.交互式的学习
网络输入式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完美的体现了学习资源和课件之间集成性的优点,利用网络的人工智能和虚拟性特点,设计和开展各种类型的动态情境交互活动。高职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可以与计算机、其他学生甚至可以和使用英语的外籍人士之间进行各种交互式的学习,利用探寻式、发现式以及网上的搜索和阅读,对某一主题进行真实、立体、自然的语言输入,同时展开讨论和交流,在虚拟和真实的各种学习环境当中增强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还可以强化知识的体验,找到语言的规律等等,对于英语的阅读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
总结
报告称,2014年,热词热语势头不减。中国语言生活热点频发,网络语言上广播电视节目、进教科书、入词典等问题引起社会热议,网络语言粗鄙化需要治理,规范网络语言的必要性逐步得到社会认同。
2014年是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20个年头。网络语境中孕育出的网络语言已经成为汉语中比较活跃的一部分,然而部分互联网新词如“”“潘俊薄氨聘瘛钡龋造词格调不高、品位低下,却被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田立新表示,由于网络“虚拟社区”和自媒体“缺少人把关”的特性,网络低俗语言大量涌现,聚集了社会戾气,网络低俗语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此外,“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库”高校外语专业招生情况统计表明,目前我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面临小语种人才匮乏的瓶颈。“一带一路”覆盖的国家,官方语言超过40种,而我国2010-2013年高校外语专业招生的语种只覆盖其中的20种。在已招生的20个小语种专业中,11个语种的在读学生数量不足100人,波斯语、土耳其语和斯瓦希里语3个语种的在读人数均在50~100人之间,希腊语、希伯来语、孟加拉语等8个语种的在读人数均不足50人。田立新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但“语言不通则不能人心相通”,因此,教育部正在制定相关规划,加强小语种人才的培养。
违规招生、收费等将被撤销文明校园称号
教育部网站消息 日前,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经过2015年至2020年的持续推进,实现高校、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100%覆盖,使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
《意见》提出,通过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治观念,提高校园文化生活质量,使校园文化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
《意见》要求,中央文明办负责组织推动各地文明办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组织文明校园创建典型经验宣传,曝光不文明校园现象,营造文明校园创建舆论氛围。
教育部门要制定创建工作具体规划,纳入年度工作任务,纳入学校目标考核,纳入教育督导工作体系,推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落地落实。要会同学校认真调查和摸排师生校园文明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具体措施解决问题,为创建文明校园提供有效指导和切实保障。
《意见》指出,各地文明办和教育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创建工作推进计划,制定中小学校文明校园评价细则;认真做好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和考核、评比工作;制定创建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并于2015年年底前报中央文明办和教育部。
此外,《意见》明确,做好文明校园日常管理,对于创建期内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取消文明校园评选资格,已获得文明校园的,由命名表彰单位撤销文明校园荣誉称号:领导班子成员有严重违纪、违法事件;有重大劳资纠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故、重大不诚信事件;有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重大消防责任事故、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有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员工违法犯罪案件;有严重违规办学(办班)、违规招生和违规收费问题等。
河南残疾学生将免费读中职
《中国教育报》消息 河南省政府近日下发通知,推动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实施残疾学生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1986年,rumelhart提出了反向传播学习算法,即bp(backpropagation)算法。反向传播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1]。这种算法可以对网络中各层的权系数进行修正,故适用于多层网络学习。bp算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学习算法之一,在自动控制中是最有用的学习算法,它含有输人层、输出层以及处于输入输出层之间的中间层。中间层有单层或多层,由于它们和外界没有直接的联系,故也称为隐层。在隐层中的神经元也称隐单元。隐层虽然和外界不连接,但是,它们的状态影响着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改变隐层的权系数,可以改变整个多层神经网络的性能[2]。
1bp 神经网络模型
bp 神经网络模型由一个输入层、一个输出层以及一个或多个隐含层构成,同一层中各神经元之间相互独立。输入信号从输入层神经元开始依次通过各个隐含层神经元,最后传递到输出层神经元, 图1给出了包含一个隐含层的bp网络模型结构,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m。理论研究表明:具有一个输入层,一个线性输出层以及sigmoid 型激活函数的隐含层bp 网络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任何连续可微函数[3]。
三层感知器中,输入向量为x=(x1,x2…xi…xn)t,图1中x0=-1是为隐层神经元引入阈值而设置的,隐层输入向量为y=(y1,y2…yj…ym,)t,图中y0=-1是为输出层神经元引入阈值而设置的;输出层输出向量o=(o1,o2, …,ok,ol)t,期望输出向量为d=(d1,d2, …,dk,dl)t,输入层到隐层之间的权值矩阵用v表示,v=(v1,v2, …,vj, …vm)t,隐层到输入层之间的权值矩阵用w表示,w=(w1,w2, …,w,k …wl)t,下面分析各层信号之间的关系[4]。
图1三层bp网络
对于输入层:
ok=f(netk) k=1,2, …,l,netk=∑mj=0wjkyj k=1,2, …,l;
对于隐层:
yj=f(netj)j=1,2, …,m,netj=∑ni=0vijxij=1,2, …,m;
以上两式中,激活函数都是sigmoid函数。
f(x)=11+e-x,f(x)具有连续、可导的特点且f’(x)= f(x)[1- f(x)]。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权值调整量δwjk和δvjk分别是:
δwjk=ηδokyj=η(dk-ok)ok(1-ok)yj,δvij=ηδyjxi=η(∑lk=1δokwjk)yj(1-yj)xi
2智能公交实时调度模型总体设计
公交公司的行车计划一般在年初就制定完成,调度员根据行车计划进行调度,遇到节假日、雨天等突况时,就凭调度员的工作经验调度。因此,可以考虑使用bp神经网络算法,在智能公交实时调度中加入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利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通过对公交海量历史调度数据的学习,建立公交车到达目的站点的预测模型。通过实时gps数据,就可以预测车辆到达目的地的大概时间,为建立智能公交调度提供极大的方便。智能公交实时调度模型如图2所示。
图2智能公交实时调度模型
从图2可以看出,智能公交实时调度模型分为3个主要模块。
(1)数据处理分析模块。智能公交实时调度模型的基础模块,数据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公交历史行车数据,包括发车时间、天气等数据;二是gps定位系统采集的实时数据,主要是各个时刻采集的运行数据。该模块根据各预测模型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数据输入,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2)预测模型模块。通过对现有数据的分析、预测,得到车辆到达调度站的运行时间预测结果。
(3)智能实时调度模块。输入预测模型可以得到车辆运行时间,根据公交历史调度计划以及公交客流数据,可以适当改变当前调度计划,临时下达调度指令,为建立与实际客流相结合的调度方法提供决策支持。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公交车辆的运行时间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固定的,但是有时候会随着道路拥挤情况、节假日、天气情况等有所改变。由于神经网络具备以任意精度逼近连续函数功能,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能够充分体现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之间复杂的映射关系。因此,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来预测车辆到达时间。
2.1输入变量对公交运行时间的影响
把公交车运行时间分
为几个阶段,车辆到达目的地所需要的时间往往与该公交车处于的阶段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根据车辆实时gps数据及车辆运行过程中所处的时间,设ti为公交车实时时间,所以ti在那个阶段对车辆运行有直接影响, ti可以根据gps数据实时取得。
车辆位置: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对公交车到达目的站有着一定的影响,根据gps实时数据,可以计算出车辆离终点站有多少距离,将车辆在ti时刻距调度站的距离作为影响因素。
天气情况:天气的好坏对公共汽车的运行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公交车在晴天的运行时间要比雨天少,车速比雨天快。
星期情况:从周一到周日,不同日子有着不同的客流,所以星期情况对公交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节日:重大节日客流量明显增多,车辆的运行时间也会有所延长。
2.2变量获取
bp神经网络需要大量数据作为输入、输出样本,因此在构建bp神经网络前,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获取这些数据。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获取公交车辆运行的gps数据,而天气、星期情况、是否节假日这些变量则可以在大量的历史数据中获得。
2.3基于神经网络的车辆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将采用三层bp神经网络,即一个输入层,一个隐层以及一个输出层,输入层一共有5个变量,分别是时间、车辆位置、天气情况、星期情况以及节假日。隐含层节点数目一共有11个节点。输出层为1个节点,采用有导师的学习方法。至此本文建立的bp网络结构为5×11×1,bp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
图3bp神经网络结构
bp神经网络的车辆运行时间测算模型如图4所示。
其中:t 为当前时刻,w(t-t),当前时刻t之前t时刻神经网络输入层与隐层以及隐层与输出层之间的权值矩阵。
f(t):车辆从起始站到当前时刻车辆的运行时间。
f’(t):预测样本的输出时间。
xi(t):t时刻的第i个输入向量,i∈[0,1],其中xi为车辆在t时刻到达调度站的距离的输入向量,x2为天气情况输入向量,x3为车辆运行所处的星期输入向量,x4为车辆运行当天是否节日的输入向量,x5为gps采集数据的时刻向量。
图4bp神经网络的车辆运行时间测算模型
2.4样本数据取值及归一化方法
(1)gps定位数据。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对车载gps数据进行采集,采集完成后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出车辆离到达站的距离,设该距离为一对一使用归一化处理,使得转换后的数值就落在(0,1)上。
(2)天气情况。在一段时间内,公交车会碰到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天气对公交的运行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把天气进行分类,一共分为7种状况,分别是大雨、小雨、雪、大雾、小雾、晴天和阴天,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这7种天气情况。
(3)星期情况。对于不同的星期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表示,从星期一到星期日也采用不同的数字表示。
(4)节假日。节假日可以用布尔变量来表示,true是节假日,false为非节假日。
3结语
国内大多数公交调度优化研究都是着眼于静态调度,而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实时调度方面,在智能公交实时调度中加入bp神经网络技术,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通过对公交海量历史调度数据的学习,建立公交车到达目的站点的预测模型。通过实时gps数据,就可以预测车辆到达目的地的大概时间,为建立智能公交调度提供极大的方便。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李翔,朱全银.adaboost算法改进bp神经网络预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3(8).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英语 个性化阅读 教学研究
英语阅读是高职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课。传统高职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主要采用系列阅读教材,教材内容更新比较慢,可读资源有限,教学内容、数量往往难于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和知识建构所必要的输入数量,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因特网中有大量的学生可读的相关资源,只要具备了基础的信息搜索能力,学生就可以在其中有选择的获取阅读材料。因此,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开发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课堂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网络资源在英语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使用
1.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当今世界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已然变成了网络。网络拥有最丰富的知识库和信息资源,在知识信息的浩瀚海洋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在课前进行预习、思考,并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来分析、讨论问题,最终形成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手、眼、脑的功能,进行自主的探索、发现,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和挑战性,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因而,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英语阅读的课程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供更好的学习效果。
2.结合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技术,结合情境教学法,为英语学习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效果。多媒体网络在情境创设方面有着无可匹敌的优势:声音、图像、动画以及影像的集成,可以真实地描绘出自然界的声、色、形,让学生能够融入真实情境;共享的特点可以消除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让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学生也可以逐步养成自主参与学习的习惯;超文本链接等交互性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3.强调文本背景知识,提高学生文化敏感性
根据英语教学心理学和阅读认知模式我们得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背景知识了解得越多,他的理解能力就越强,阅读速度也就越快,因为他无需再逐字逐句地去理解文本,学生可以利用已经拥有的背景知识文本进行不断地预测、肯定与修改,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文本。因此对于文本背景知识的缺乏就成了除陌生的单词、短语和句法外的英语阅读中的最大的困难了。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习俗,东西方社会的文化差异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文化冲击同时也造成阅读理解中的一些困惑。因此,为了学生日后能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和交流,教师必须要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
1.集体授课教学模式
集体授课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固定的教室集中对一定规模的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和各种音、视频设备作为呈现阅读教学信息的媒体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在集体教学模式下,教师用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着重阐释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及短语搭配,分析材料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练习并掌握重点语法结构,并传授阅读技巧和训练阅读策略。在集体授课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资源库的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某一主题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快速阅读能力训练。集体授课模式的优点在于主题明确,讲解清晰,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的培训和语言点的输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师生互动,使学生心理产生正面效应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协作学习教学模式
协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或小组学习。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不同学习小组,指导他们针对某一特定的学习内容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彼此合作。这种协作性的学习能够有效地发挥学习者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更高的认知层次上达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这对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很有必要,并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协作精神。在多媒体互联网教室,在学生自愿组合的情况下根据互补性和均衡性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规模可大可小,可为二人、四人、六人等,合作小组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成员必须分工明确,协同学习,资源可调用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中的课件,可从网上搜集所需资料。在学习过程中成员可以分别提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请求小组中其他成员帮助解决。如果本小组成员不能解决,也可请求其他小组成员帮助解决。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监控学生的学习,必要时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最后对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合作互动情况进行评估。
3.互联网互动教学模式
互联网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去进行互联网化的自主学习。互动式教学的类型主要包括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是指学生与电脑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是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活动,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互活动。通过对不同见解、观点的争论,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交互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竞争与创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虞江.网络环境下英语阅读教学初探[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2]刘玲,许芳梅.英语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8,(12).
关键词 C/S架构 B/S架构 教学质量 督导与评价 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Network Platform Based on C / S and B / S Hybrid Architecture
YU Haiyang, LIU Jingfeng, ZHANG Xiao
(Baoding Electric Power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Baoding, Hebei 071051)
Abstract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in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considering the C / S mode in the interactivity, speed of response and the B / S mode in the open, scalable, information browsing and publishing advantages,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based on the C / S and B / S hybrid architecture,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of network platform on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of the platform, data model, system functions. The platform has been running for a year, has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governor-evaluation.
Key words C/S architecture; B/S architecture; teaching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network platform
0 引言
传统的教学质量督导与评价(以下简称督评)工作是由学生、教师分别填涂学生评教表和教师评学表,然后通过人工录入数据,进行评价数据的统计及查询分析。此种评价方法成本高、效率低,且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目前,全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大都建设了覆盖校园的局域网。因此,建设基于校园网的督评网络平台,实施网上评教、评学已成为高校督评工作的发展趋势。
本文综合考虑了C/S模式在交互性、响应速度方面和B/S模式在开放性、扩展性、信息浏览及方面的优势,结合我院督评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设计开发了基于校园网的督评网络平台,实现了督评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提高了督评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 系统开发方案
1.1 总体方案
督评网络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包括系部评教和专家评教)、教师评学数据的网上录入、统计、分析与计算以及评价结果和督评信息的网上、查询,提高教学质量督导与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由于督评网络平台的用户涉及学生、任课教师、督评专家和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等,不同用户使用平台的频繁程度和操作数据量有很大的区别,为了确保数据访问的响应速度并充分发挥C/S与B/S这两种架构体系的优势,考虑平台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方便程度,将督评网络平台的体系架构抽象为C/S与B/S相结合的结构明晰的混合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督评网络平台的C/S与B/S混合架构体系模型
1.2 设计原则
(1)规范性。本平台是学院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因此平台涉及数据结构及其他要求必须符合学院信息化建设标准的要求。(2)实用性。实用性是督评网络平台设计的首要原则,平台的功能设计、开发是否满足用户需要,是否便于用户操作,是否实用是衡量平台建设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3)安全性。安全性是督评网络平台的另一个设计原则。本平台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混合架构体系设计,可有效提高平台的数据安全。(4)扩展性。平台能否满足未来学院督评工作变化时的扩展要求决定了平台的使用寿命。本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服务平台和开发平台,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1.3 开发工具
督评网络平台必须符合学院信息化建设标准的要求,因此采用了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和技术进行开发。
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平台分为C/S软件和B/S软件两个部分。C/S软件部分负责系统基本数据的管理、用户角色及权限管理、评价指标设置、课程数据管理、成绩计算打印等功能;B/S软件部分负责学生评教、系部评教、专家评教、教师评学、分数查询以及网站信息等功能。具体功能结构如图2、图3所示。
图3 平台B/S软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2.1 平台C/S部分功能模块
平台C/S软件部分主要分为六个模块:权限管理、系统管理、评价指标、课程管理、评分检查、评价汇总。
(1)权限管理:本模块主要负责系统运行中涉及的各种角色设置、权限设置和教师角色设置。系统管理员设置完用户角色和权限后,平台用户可以进行用户所属角色权限范围内的各种数据操作。
(2)系统管理:本模块主要负责设置平台的学年学期,导入教务系统课程数据、按规则生成本平台使用的数据,以及评教周次设定、期中评教数据生成、教师评学开关、评价成绩等功能。
(3)评价指标:本模块为通用模块,即平台首次运行时设置。其主要功能是设置教学质量评价的各种指标、权重、分值等供平台使用,确保平台数据正常运转。
(4)课程管理:本模块为平台的数据核心,需在每学期督评工作开始前设置。其主要功能是对从教务系统导入并生成的课程数据进行核查、设置兼课教师所属评教系部、设置选项、分层课程以及选项、分层课任课教师的评学班级。
(5)评分检查:本模块主要负责查询学生评教周次、学生评教参评率、专家评教、教师评学和系部评教的进展情况等。
(6)评价汇总:本模块为平台的计算核心,需在每学期督评工作完毕后进行设置。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平台预设的各种评价参数对学生评教、专家评教、系部评教、教师评学项目等进行最终得分计算、排名汇总以及评价报告打印。
2.2 平台B/S部分功能模块
平台B/S软件部分主要分为两个模块:督导与评价、网站。(1)督导与评价:本模块供学生和教师共同使用。其中,学生可通过本模块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和查询本班评价排名;教师可根据权限的不同进行教师评学、系部评教、专家评教以及名次查询等操作。(2)网站:本模块主要负责督评制度、督评简报等信息的和管理。
3 平台关键技术
3.1 公用数据同步
本平台涉及部分学院公用数据,为了不产生数据“孤岛”现象,做到平台数据与学院中心数据库的一致性,因此需要对学院的公共数据实行同步。平台的公共数据包括教师信息、学生信息、学院每学期课程信息等。根据学院信息化建设标准要求,平台涉及数据要来源于学院中心数据库,因此本平台特有的数据信息是根据学院信息化数据标准建立的,而公用数据则需要从学院中心数据读取。由于教务系统数据库中的课程信息还未整合到中心数据库,因此本平台承担了这部分任务。这部分公共数据为每学期变动一次的数据,涉及开课信息、任课教师等,因此对这部分数据每学期进行一次转存即可。为此平台设计了系统课表导入功能,对公共数据进行同步,系统课表导入功能数据结构设计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同步数据库信息表
本数据表主要保存数据库同步信息中各数据库类型、名称、连接参数等信息。
表2 同步数据表信息表
本数据表主要保存数据库同步数据表字段对应等相关信息。
本功能设计的主要思想是利用平台中的同步模块,根据同步数据表信息表设定的主键信息、条件字段等条件读取教务系统数据库中公用信息字段,然后对学院中心数据库中存在的数据进行追加、修改等操作,使其与教务系统保持一致。
3.2 参评周数计算
学院开设的课程主要分为理论教学、理实一体、体育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四种类型,而评教指标是根据这四种不同类型的课程设置的。这四种不同类型的课程的评教时间也不相同,主要根据这四种类型课程的所属班级的开课最后一周进行设置的。因此平台需要从教务系统中计算这四种类型课程的所属班级的最后开课周次,以减轻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学院教务系统中的开课任务书的时间地点信息数据结构如表3所示。
表3 开课任务书信息表
表3只列出了本平台需要的最核心的三个字段:课程号、学年学期、开课周次。其中开课周次字段是一个24位的字符串,每位字符串以0表示不上课,1表示上课,字符串的位数表示周数。示例如下:000101010101010100000000。
计算最后一周的周次的核心SQL语句如下:
SELECT BIANHAO_KC,XUHAO_KC,XUEQI_KK,MAX(25-CHARINDEX('1', REVERSE(ZHOUCI_KK))) AS ZHOUCI_ZHKK FROM CLASS_LLKKSJDD GROUP BY BIANHAO_KC, XUHAO_KC, XUEQI_KK ORDER BY XUEQI_KK DESC, BIANHAO_KC, XUHAO_KC
评价周数设定的操作界面如图4所示。
3.3 平台安全设计
基于安全考虑,本平台采用C/S和B/S混合架构设计。其中B/S架构的用户不能直接访问数据库,是通过应用服务器层进行软件交换,确保用户未经授权不能直接访问中心数据库;C/S架构的平台对访问数据的连接字符进行了加密设置,密文由学院信息中心设置,同样也确保了中心数据库的数据安全性。由于学院个别用户安全意识不强,首次登录系统后不更改密码,其评价结果有泄漏的风险。因此平台设计了用户评分正式提交后不能查看的功能,确保了这部分用户评价打分的隐私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此外,平台采用了严格的系统权限划分(平台菜单管理权和平台菜单数据管理范围权限),各登陆用户必须进行相应的授权,才能进行操作。平台菜单管理权控制用户是否有某个功能的权限;平台菜单数据管理范围权限控制用户在这个菜单下有哪些数据的管理权。同时系统还必须对平台的C/S和B/S分别赋权,以确保数据的安全。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