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安全制度

教学安全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安全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安全制度

教学安全制度范文第1篇

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安全教育意见,结合本校实际,

特制订安全教育措施和制度如下:

(一)安 全 教 育 措 施

一、遵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以校长任组长,

各部门负责人等同志为组员的安全教育组织网络,负责学校师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1、学校坚持三检查制度(开学、期中、期末统一检查)。

2、各部门坚持平时常查、常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报。

二、建立安全意识,组织安全讲座,落实安全措施。

1、各校每学期要制订好安全教育工作计划,用“请进来”的

办法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

2、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

安全教育网络。

3、建立放学排队护送制度(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负责排队护

送过十字路口)。成立以自然村为单位的路队小组,学习交通安全常识,开展安

全知识竞赛。

4、学校规定凡十二岁以下的儿童一律不得骑自行车上学,十

二岁以上学生须家长打报告学校同意后方可骑自行车上学。

(二)安 全 教 育 责 任 制

为确保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明确安全职责,增强安全防范意

识,特制定岗位责任。

一、校长职责:

1、对学校安全工作负总责,制订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

制度;

2、加强对各职能部门的督促检查,落实安全制度;

3、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有关安全工作新情况、新问题,

保障学校安全,做到警钟长鸣;

4、切实解决学校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建立严格的外出活动

报批制度(班主任、辅导员向校长报批)。

二、总务处职责:

1、及时进行校舍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2、加强对小店、食堂等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禁止无证

经营,严把食品卫生质量关;

3、经常对教育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安全可靠,无安

全隐患,同时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财产和经费的安全管理,严防失窃;

4、加强学校用电安全,定期组织对用电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

5、加强对学生外出用车的管理,保证学生用车的安全。

三、教导处职责:

1、认真组织开展有计划的安全教育活动,做到内容落实,如

“安全教育周”、平时的安全防范意识等;

2、贯彻落实学校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并进行督促检查;

3、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并使安全工作落到

实处,做到谁组织谁负责;

4、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准确。

四、班主任职责:

1、班主任是班级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学生进行

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做到常

抓不懈,警钟长鸣;

2、加强对班级学生及活动场所(包括校舍、设施、用电、饮

食卫生等)的安全检查,注意活动安全,不组织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

3、加强班级管理,重视课间管理,杜绝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

4、做好排队放学的组织工作,严格执行学校的安全规定;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信息。

五、教职工职责:

1、严格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课周密考虑安全因素,注意设施

安全;

2、严密注意学生动向,切实履行安全教育责任,杜绝自己管

理范围内的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3、严格遵守值周值日的注意事项,注意师生、校园的安全;

4、文明执教,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对

由此造成学生死、伤、残、走等后果的追究当事人责任。

(三)常 规 制 度

一、校内安全:

1、不带与学习无关的物品进校,进校后即进教室学习。

2、坐姿端正,学习用品和教室用品摆放整齐,自觉维护安全

的校园环境,爱护公物,不拿公物玩耍。

3、文明行走,不奔跑,不跳跃,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扒护拦

和其他不安全处所。

4、课间文明活动,不大吵大闹,不追逐奔走,不做不安全的

活动。

5、在校时间不得离开校园(午膳生包括午后休息时间),有

特殊情况要离校的必须向班主任老师请假,同意后方可离开。

6、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不骂人、不打架,有问题及时向老师

报告。

7、学校食堂、小卖部工作人员均须持“健康证”上岗,师生

食用品应保持清洁、卫生,杜绝“三无”食品和不洁食品出售。

二、校外安全:

1、不玩火、不玩电、不玩水、不玩游戏机,外出游泳与伙伴

同行。

2、谨慎用火,野外不用火,严禁参加火灾扑救。

3、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过期、霉变食品,不喝

生水,饭前便后勤洗手。

4、在家听从父母长辈教导,不做不安全的事,离家外出要告

知家长。

三、交通安全:

1、上学、放学各班实行排队放学,由老师带出校门。路上自

然排成纵队,靠右行走,不闲荡,不奔跑,不争挤,不抄近路。按时到校,及时

回家,不在途中做不安全游戏。

2、学生自行车刹车、响铃、车锁完好,经常检查,骑车不带

人和其他有碍安全的物品,不骑快车,不显本事,不并行,不追逐,安全行驶,

12岁以下学生不得骑车。

3、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过马路走人行横道,自觉遵守交通

规则。

4、过铁路“一停、二看、三通过”,自觉听从道口管理人员

指挥。

四、师生集体外出活动安全:

1、建立学校师生集体外出活动报告制度,外出活动均须提前

向上一级行政单位报告审批同意。提倡徒步远足,严格按规定使用证照齐全的车

辆,保证活动绝对安全。

2、学校在活动前须对活动的地点,设施,交通等安全措施周

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安全。

五、校舍、设施安全:

1、学校定期对校舍、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各班主任及指导

老师要时刻注意教室及周围环境的安全,一旦发现隐患,立即采取措施。

2、建立校长具体负责制,各班特别是各班主任,应时刻对教

室保持高度警惕,一经发现险情,果断处置,及时报告。

3、建立假期值班制度。

六、幼儿接送安全:

必须加强对幼儿的安全常识教育和组织纪律性教育,要求上

学、放学均须家长安全接送,老师安全护送;不接送的家长须签订安全责任书。

七.建立事故报告制度:

各班对偶发事件和事故均须对事故的原因、经过、结果等情

况及时向校长报告,切忌不闻不问,更不允许隐瞒掩盖,逃避责任。

以上制度望各班、各教师贯彻执行,凡制度不全或执行不严

教学安全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毒奶粉;市场失灵;负外部性;政府职能

从2004年安徽阜阳的问题奶粉造成大头娃娃事件发生以来,问题奶粉问题层出不穷,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牵涉出多家乳制品企业奶粉中存在违规添加现象。包括伊利蒙牛等多家知名奶制品企业产品中都存在三聚氰胺的添加。2009年浙江等地发现多名婴儿在饮用多美滋婴儿配方奶粉后出现肾结石的症状,怀疑奶粉遭到污染。紧接着,蒙牛公司因向特仑苏牛奶添加OMP(人造骨牛奶蛋白)而被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叫停。乳制品行业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给我们敲醒了警钟,从我国目前奶制品行业的质量安全情况来看,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奶制品中含有非食用物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在奶制品行业几乎是约定俗成的行为。消费者对产品所含营养成分越来越关注,这企业想方设法提高产品营养成分含量指标。企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抢占市场份额,使用了多种添加剂。一方面添加剂是更加便捷而成本低的途径,另一方面在添加剂的检测方面我国现在检测手段还不健全,对各项添加剂的使用量定义又比较模糊,这使得厂商有空可钻。同时,相当多的被检测出问题的企业是已经获得了国家“免检”资质的大企业,这更给企业使用添加剂创造了便利。

(二)乡镇农村市场中充斥着大量中小奶制品企业产品,伪劣奶粉和过期产品给消费者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农村市场充斥的产品多为小企业或小生产作坊所生产。小生产企业多生产设备老旧,生产环境差,运输与储存条件无法保证,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质量难以保证。而农村的行政监督机构在实际操作监督执法力度不够,给了这样的劣质产品以生存空间。同时,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单薄,对健康产品需求不足,消费者收入较低,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容易倾向于购买低价产品。农民在购买商品时没有良好的消费习惯,不注重产品的成分、是否有合格证、是否有相关认证标志、商品是否过期,并且在所购买商品出现问题时,维权意识差,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很少能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使得很多食品问题在发生时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往往是事故累积到一定程度才爆发出来,而所造成的危害已经无法挽回。

在市场对乳制品需求不断扩大的今天,层出不穷的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对我国国民健康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在最不应该受到伤害的婴儿身上,以最让人痛心的方式,暴露出来[5]。而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则是社会转型期市场失效的本质。显然,追求效率和利益的市场,天生不可能、也不愿意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全民的福利。以最无辜的婴儿为代价,中国又一次领教。本文将运用经济学相关原理对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进行解析。

一、正负外部效应

外部性:当某一经济活动的社会总成本或社会总收益大于经济活动主体实际支付的成本或获得的收益时,则称这项活动具有外部性[1]。外部性的影响又被分为正负两种。正外部性:如果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全部社会收益大于经济活动主体获得的收益,即存在外部收益,则称这一经济活动存在正外部性[2]。与之相对应若经济活动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大于经济活动主体所支付的成本及存在外部成本,则称之具有负外部性。[3]就食品安全问题而言其外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就奶制品市场而言,正外部性体现在大厂商正轨厂商生产合格商品在消费者的长期使用中创造出良好的口碑,为消费者传递了安全和可信赖的信息。而出问题的企业中有一些都是获得了“免检产品”的资质,便是这种正效应的集中体现。而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又不可避免的为市场带来了负的外部性,中小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条件很难保证,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大量劣质奶粉涌入市场使消费者使用的不安全性增加,消费者对奶粉质量难以分辨.由此带来负的外部性。

图1 市场均衡、负外部性与效率

如图1所示,负的外部效应显示了生产者据以做出生产决策的是私人边际成本,市场均衡点在A点,MPC=MSB.而效率要求做出一种产品的生产决策时应考虑到全部的边际社会成本,MSC=MPC+MEC.社会有效率的平衡点应在B点。图1显示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被私人过度生产了,而三角形ABG为社会福利。

图2显示正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产品的边际社会收益(MSB)大于消费者获得的边际私人收益(MPB),私人满足最大话的产量MSC=MPB,社会最有效率的产量:MSC=MSB。可见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私人生产不足,社会福利损失为三角形UVZ的面积。

外部性是非排他的因而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动设置价格来管制,从而导致了市场失灵。在奶制品市场中,高质量产品厂商没有因其正的社会收益带来补偿,而劣质奶粉厂商也没有因其负的社会成本付出代价,市场的价格机制无法反映出各自产品的真实价值,正规厂商没有动机生产高质量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产品,小厂商也没有措施促使其改进生产质量,高质量产品产量低估,劣质产品产量低估,由此造成社会福利损失,体现了市场失灵。

二、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定律,也称格雷欣法则,它指的是在双本位货币制度下,如果称币值(重量或成色)高的货币为良币,币值低的货币为劣币,则二者并行流通时,良币功能将转化为收藏而退出流通领域。[4]造成市场中劣币驱逐良币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在某种商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判断商品的质量,于是会为所有商品定一个中间的价格,高于这个价格商品会自然的退出市场,然后随着消费者对于商品质量的判断越降越低,优质商品逐渐退出市场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判断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信息不对称。最终高质量产品遭淘汰,低质量产品生存下,这是一个典型的逆向选择的过程。奶制品是一种营养成分含量非常丰富的产品,也因此生产链的任何一环都有可能受到污染而破坏产品质量。随着消费者对于营养保健越加关注,乳制品需求增长迅速。但与市场的快速发展相比,产品信息披露、相关食品标准、检验检测技术相对落后。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前无法获得充足的产品信息,产品质量高低无法判断。大量中小乳品企业的低质低价产品使得整个市场进入一个低价竞争的恶性竞争状态。大品牌正规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不得不采取降低产品成本的手段。这意味着科研和管理生产环节的投入相应减少,问题随之而生。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自古商人趋利,这是不争的事实。每每在市场失灵,政府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乳品行业在最近几年接连曝出重大安全事故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政府在这里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在市场中应该扮演更加有力的角色,发挥政府市场调节职能。

(一)政府应该扮演好消息披露者的角色

做好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一方面政府要从企业获得充足信息。建立科学严谨的检查监督体系,对于产品生产加强监督和控制,依据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对产品做好检验工作。其次做好信息工作。将相关信息及时公布,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透明及时的传递给消费者。同时还要注意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注意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数据转化成消费者便于利用的信息。方便消费者对于产品进行选择。同时关注消费者反馈信息。

(二)政府应该制定科学的行业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

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乃至包装销售的各个环节制定详细行业规范,提高检验力度,提高检验的技术手段。同时职能部门应该将相关的检验标准及时提供给厂商以供参考,在选取检测样本应遵循随机抽查和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到质量检验的常规化,科学化。

(三)政府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完善法制体系。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处罚力度。监督部门要积极履行法律职能,对于违规违法生产依法严惩。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监管职能的机制体系,杜绝食品危机的再发生。

提高不法商人制假售假坑害消费者的成本,用高额赔偿处罚到让他们不敢再犯为止。

综上所述,我国乳制品行业出现的问题凸显了外部性和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由此带来市场失灵。而市场本身无法通过自身调节消除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政府的调节缺失凸现,政府职能亟待加强。

参考文献:

[1]大卫・N・海曼 《财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韩廷春 《公共财政》教案.

[3]韩廷春 《公共财政》教案.

教学安全制度范文第3篇

第一条:为了维护学院内交通安全秩序,提高通行效率,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办法》,并结合学院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在学院领导下,贯彻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依法实行归口管理;学院保卫处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凡是出入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以及参与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校园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师生的原则,保障校园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第四条:各处(室)、学院(系部)、商业系统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所属部门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知识,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

第二章  机动车辆出入校门的管理

第五条:机动车辆出入校园应遵守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车辆管理制度。

第六条:机动车辆凭《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机动车辆通行证》进入学院,必须将通行证放置在挡风玻璃前,其它车辆进入校园应与相关部门联系,经保卫处批准,在门卫履行相应手续后,方可进入学院,无牌无证的机动车辆严禁进入校园;特殊情况,需经保卫处批准后方可通行。

第七条:在校园内举办的各种会议、活动时,外单位的机动车辆临时进入校园,由主办单位向保卫处联系同意后,方可进入校园,并停放到指定位置。

第八条:执行公务的公安、消防、救护、工程抢险等特种车辆进入校园时,门卫应主动了解情况,及时疏通,确保安全通行。并且向保卫处值班人员报告。

第九条:为学院生产、施工、生活等服务的校外车辆,由主管部门联系保卫处同意后,方可进入校园;超大、超重的货物运输车辆要按指定路线、场所行驶、停放;严禁乱停乱放,阻碍交通。

第三章  校园交通安全管理

第十条:机动车进入学院后须服从执勤人员的指挥、检查、管理;严格按照校区内交通标志、标线行驶和指定的停车场停放。

一、违反校园交通标志、标线,逆向行驶的机动车辆,造成交通事故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办法》由其承担主要责任,并接受保卫处的处罚。

二、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应停放在指定的停车场,如因随意停放车辆造成交通事故或阻碍交通的,由其承担主要责任。

第十一条:在校园内行驶的机动车辆不得在规定禁行、禁停区域内行驶和停放,如因工作需要,需经学院保卫处批准。在校园内行驶的机动车辆驶入规定禁行、禁停区域内,发生交通事故等,一律由其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无证驾车,不得驾驶无悬挂号牌的机动车辆。违反此规定者,保卫处将责令其驶离校园,车辆通行证予以收回,并提出批评;对不服从管理者,保卫处将对其进行处罚。

第十三条:为了保障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所有进入校园行驶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须减速慢行,主动避让行人,严禁在校园内鸣笛、逆行,机动车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小时,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车辆将对其进行处罚。

第十四条:校园内设立的交通设施,未经保卫处的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移动、占用、损毁。各部门在校园内组织的活动不得妨碍安全,不得影响通行。

第十五条:《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机动车辆通行证》不准伪造、复制和转借他人使用,违规者没收通行证,并予以相应的处理。

第四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十六条:在学院内道路上发生一般交通事故,驾驶人员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同时报告保卫处,由保卫处进行情况调查和事故处理,保证道路的畅通。

第十七条:在学院内道路上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驾驶人员应立即抢救伤员,同时保护好现场,并迅速报告保卫处,由保卫处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和处理。

第五章: 制度执行与监督

第十八条:学院保卫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便利索取、收受贿赂,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学院保卫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接受学院师生员工的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它相关规定作废。

教学安全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训教学 安全管理 安全意识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2

职业院校教学安排中实训教学学时占较大的比例,在实训教学中学生有较长的时间使用机械、电气实训设备,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和企业相比学校在这方面的安全隐患容易被忽视,出现安全事故又常常措手不及,所以实训教学安全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我校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实训教学学时与其他工科院校相比占总教学学时的比例较大,我们在实训教学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对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教学安全工作有所帮助。

1 实训教学安全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观念不强

“安全生产”在企业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警钟长鸣,但学校把教学、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对实训室安全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而且高校实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没有生产企业那么直观和突出,所以往往被领导、教师和学生忽视,导致实训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不像技术工人那样长期使用生产设备,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较低,我教了十来年的实训教学也没出现安全事故,存在着侥幸心理,不能完全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执行。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学生的几个理由是“我们没按安全操作规程去做,不也没出什么问题” 、“我们操作会注意安全的,不会出问题”、“就操作一会儿不会出安全问题的”等等,学生用各种理由来拒绝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此外,实训教学安全教育工作也没有做到完全到位,没有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1.2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有制度也形如虚设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基本健全,在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工作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对如何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各专业安全操作规范。但实训教学是近二十年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实训教学时间长,接触设备多,考核要求高,较实验教学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特别是新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往往被忽视,重视教材及仪器设备的开发,忽视安全操作及管理制度。学校对设备的使用管理不像企业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

另外,部分院校实训教学虽有安全管理制度,但执行力不够,没有严格按管理制度执行,执行不到位。例如机械类学生在操作机床前一般是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测试,但实际操作时并不完全按照其要求去做。刃磨车刀时安全操作规程要求戴防护眼镜,调研中发现部分院校的学生在车刀刃磨时部分学生不戴防护眼镜,时常发生砂轮砂粒蹦入学生眼里现象。

1.3 实训室安全防范设施不足,安全预控机制不健全

实训教学时间较长,实训室使用频繁,而且人员集中、流动性大,意外事故又存在着不确定性和突发性,无法预测。一方面安全防范设施不配套,消防设施配备不足、老化现象,存放危险品等危险场所缺少必要的警示标识等。另外在预防措施方面,目前各高校实训室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与处理预案还不很健全,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没有解决预案,只能仓促应对。

2 保证实训教学安全的意义

多年来国家各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实训教学的安全问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学校的教学活动,来保证实训教学的安全。

2.1 保证实训教学安全是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的需要

实践教学过程发生了安全事故,不仅学生的身体会受到伤害,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事故的阴影会长期影响学生,甚至会导致学生永远再从事该行业,所以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采取强有力的安全措施,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要在实训室设置必要的安全防范设施,制定相应的突发事故处理预案。比如:20人以上的实训室必须要有两个门,楼道要有明显的安全出口标志,保证事故发生时人员能快速、安全的撤离;当发生事故时要尽最大可能保证学生、教师的生命安全,要做到先救人后救物。

2.2 保证实训教学安全是国家财产安全的需要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加大,高校每年都会争取来大量的专项经费用于改善实训教学条件,实训场所面积的扩大、实训设备的增加,如果出现实训安全事故,财产会损失会很大。比如:实训室发生火灾事故,仪器设备不但会被烧毁,实训室内的装修也会毁坏,严重的就连房屋建筑结构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可以说实训室发生了安全事故是对国家财产巨大损失。如果多投入一些资金用于实训场所安全设备设施改善,就会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国家财产的损失。所以搞好实训教学安全工作也能产生经济效益。

2.3 保证实训教学安全是教学秩序正常进行的需要

如果发生了实训安全事故,最直接受影响的是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如果事故严重造成实训室无法正常使用,会对后期的教学计划造成影响。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学工作,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做好基础工作,就能提高实训教学的安全性,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

3 改进实训教学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措施

3.1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因与人的防范意识不足,因此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安全意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请安全管理部门的专家定期对实训教师及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利用活生生的例子唤起高校师生的安全意识,通过讲座普及安全防护和救护知识,传授安全操作技能,消除实训教师和学生的麻痹思想。对于操作机电设备的实训项目,师生应该提高安全意识,上课前应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认识到我们操作的是存在着较大危险性的设备,危险时刻就在我们身边,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时间和空间的交汇,一触即发,我们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掉以

轻心。

3.2 健全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安全管理标准化

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实训室正常、安全运行的保障。实训室的安全管理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各高校在制定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时要从科学、规范、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制定出一套严格、有效、全面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目前,我校正在推进实训室安全标准化建设,借鉴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制定以安全运行为目标的管理标准和执行落实措施,推进实训室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此同时,将各项制度和标准在实训室日常维护和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实训场所要在醒目位置张贴管理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学生进入实训场所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管理规定,操作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列举常见的安全事故,对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事项要重点强调。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严格按照管理规定执行,严禁违章进行操作。如果在教学中不按规定执行,要有明确的规定和措施。例如“机床操作过程中长发学生必须戴工作帽,长发塞到帽子中”,长发不戴工作帽的学生严禁进入实训场所,对违反者要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对无视实训教学安全的进行停课

检查。

3.3 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安全应急预案

加强应急预案建立,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建立应急预案体系要求,抓好以各种实训类型应急预案为主的应急预案,完善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学校应按照各类实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建立应急措施和救援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现场应急预案。同时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实训安全应急预案工作的监督管理,有专人负责进行检查和处理,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故。

4 结语

实训教学安全管理对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按照实训室安全管理条例,加强实训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严格精细的实训室安全管理规定,学习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强化安全意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消除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学校实训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傅水根.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的培养[J].金工研究,1998(3).

教学安全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游泳安全教育课;优化策略

近些年,学生游泳安全事件屡现报端,假期内此事更为频发,各相关教育部门对此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加强学生游泳安全教育,成效初步显现。与此相呼应,学校游泳安全教育课也逐步开设和完善,旨在教会学生基本游泳技能的同时,从日常教育中向学生输灌安全理念,以更为彻底地预防游泳安全事件地发生。但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各地区初中游泳安全教育课仍旧存在着形式主义等诸多问题,此现象在农村初中尤为明显。本研究聚焦于“农村初中游泳安全教育课”这一主题,结合笔者长期积累的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拟从优化策略这一角度出发,尝试较为清晰地呈现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策。

1强化观念,专注有效

农村初中教学有着特定的场景,受限于物质基础、安全观念等诸多方面,相对于文化课程来讲,其对游泳安全教育课并不重视,甚至有些地区流于形式,这一课程只现于课程表中,并未在实际实施中体现,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游泳安全教育课的教学。具体来讲,可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改善教学模式,将传统游泳安全教育课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积极转型,转变为活动课程、研讨课程等其他教学模式,以活跃课堂教学,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第二,转变教学观念。要充分重视游泳安全教育课的教学,认识到其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具体实践中积极开展。第三,要创新教学考核形式。这一课程的特殊性在于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学习,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严格恪守,否则其带来的后果远远严重于一般学科。在强化教学的基础上,为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需要教育工作者专注于有效性。具体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学有效性的专注和保证,需要一定时间的保证,因此农村初中必须保证这一课程的开设时间。需要将其在真实行动上纳入课程表,切实保证课程的开设和效果;另一方面,教学有效性的专注和保证,还需要有效的教学教材。鉴于此,学校要认真选用权威性教材,组织专业教师进行研读和教学,以保证教学有效性。

2提升师资,创新课程

农村初中学校必须竭力提升安全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这是保证包括游泳在内的诸多安全教育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可采取三方面措施。第一,选派优秀教师到专业学校进修安全教育课程,培养第一批游泳安全教育课的教学革新力量。第二,要积极引进外部优秀师资,或采取聘任制,或采取客座制,定时、定量为学生开展游泳安全教育课程,并进一步增强本校师资力量。第三,采取“师带徒”制度,将优秀师资力量组成工作室,对年轻教师,采取一对一的“师带徒”制度,年轻教师在优秀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游泳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游泳安全教育课程,要进一步创新,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序列创新。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的首因效应,可将游泳安全教学课融入到系统游泳课程之中,使其作为第一章节,以彰显其重要性。并基于此,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尝试和设计,以促进课程体系的完善、创新与实效。另一方面,要注重形式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要保证吻合农村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避免简单说教,采取知识竞赛等趣味性教学形式,进行游泳安全教育课的开展。

3明晰问题,完善制度

明晰自身游泳安全教育课中现存问题,并采取措施积极改善,是农村初中学校要重视的一大环节。笔者结合文献资料阅读和自身实践,发现具体到农村初中游泳安全教育课而言,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村初中学生对游泳安全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普遍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对此一窍不通。这种现象理应需要教育部门格外关注和重视。第二,部分农村初中学校游泳安全教育实践课程缺位,并且并没有游泳实体设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第三,部分农村初中学校在游泳安全教育课程中,并未充分了解学生,课程的开展只是照本宣科,敷衍了事,也没有相关考核制度。这一课程的设定,只是因为“上级部门要求”而开设,并非为了“学生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开设。当前农村初中学校,有关游泳安全教育课的制度较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弥补和加强。具体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设立有关硬件的制度措施,如教学用具管理规定、教学设施使用条例等等;另一方面,要注重有关软件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这理应是仅就制度角度而言至关重要的层面。如制订和完善游泳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等等。

4多向齐下,育植安全

一方面,要坚持多向齐下,共同提升学生游泳安全意识,进而保证农村初中游泳安全教育课有效实施。学校层面,要改善教育管理,积极转变思路,由传统说教向“理念+实践”育人的方向转变,并做好课程有效开展的保障;社会层面,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环境,竭力堵塞有害学生人身安全理念的传播,尤其是做好农村河流、池塘等区域的监管措施,必要时候可采取行政罚款等手段;家庭层面,家长要保持与学校、社会一致,携手前行,积极向孩子灌输安全理念,并做好学生假期内的游泳等安全保证措施。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举措,向学生育植游泳安全意识,培养学生游泳安全能力。第一,要善于借助案例进行安全理念的育植。合理选取近些年发生的真实案例,用形象、生动、真实的警示力量,让学生明白游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第二,要切实教授学生基本的游泳安全保障技能。教师要采取自身示范、学生榜样示范、学生分组研讨等多种形式,教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游泳自救和自护技能、游泳紧急求助办法,以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鹿徽.试论依法实施游泳安全教学[J].军事体育学报,2002,21(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