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保宣传教育制度

环保宣传教育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保宣传教育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保宣传教育制度

环保宣传教育制度范文第1篇

环境管理制度

1、根据学校建设的标准化要求和学校整体规划,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努力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按班级划分清洁区,落实后勤人员卫生包干表,抓好班级值日生工作,坚持经常性的清洁卫生工作,保证校园风无长的杂草、墙壁无涂划、无球印、无脚印、无悬灰,地面上无纸屑、无烟蒂、无果皮、无杂物、无痰迹、垃圾箱内及时清除,屋角屋顶无蛛网灰尘,桌面无新刻刀痕,学校内无卫生死角。

3、校园内环境布置简朴、美观、大方,教室、办公室以及其它各室的门窗玻璃齐全,室内窗明几净,光线充足,桌椅排列放置整齐,各种物品放置有序,楼梯、走廊及校内道路、操场清洁整齐。

4、厕所每天要打扫,定期冲刷,并喷洒药水,使用厕所要讲文明,讲卫生,保持厕所的整洁,减少臭味,消灭蛆蝇。

5、黑板报、画廊、宣传橱窗的布置要落实专人负责,1个月不少于1期,保持美观整洁,内容健康,适合儿童趣味,富有教育意义,开工生动活泼。要定期更换版面,并注意正确使用简化字,注意字体工整,文体规范。

6、绿化、美化校园要有计划,逐年分期实施,校园内要做到一年四季都能见到常绿植物,对已有的花草树木要指定专人养护管理,全校师生要人人做到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

7、学校各类用房应每月全面检查一次,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上报中心学校,采取措施进行维修。校园内墙壁、物品要定期粉刷油漆。

8、学校要有健全的校园卫生制度。由少先队组织检查小组和校值日每天两次对全校各室、各清洁卫生区进行检查评比。

9、教育全校师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医生配合下,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校要逐步添置卫生设备,完善学生的卫生保健档案。

校园环境管理“十三个禁止”

1、禁止随地吐痰。

2、禁止随地大小便。

3、禁止乱扔果核(壳)、瓜皮、纸屑、烟蒂、塑料袋等废弃物。

4、禁止乱倒污水和粪便。

5、禁止乱倒垃圾和在露天场所、公共垃圾容器内焚烧树叶、杂草、垃圾。

6、禁止乱涂、乱写、乱画、乱张贴。

7、禁止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主干道路上乱堆放物品。

8、禁止带宠物进校。

9、禁止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在非指定的地点乱停乱放。

10、禁止损坏一切公共财物和环境卫生设施。

11、禁止在教学区、办公室烧饭和乱倒剩菜剩饭。

12、未经批准,禁止在校内设摊摆点。

13、禁止攀树、折枝、摘花和践踏草地。

校内张贴物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加强校园管理,优化育人环境,保持校园的整洁,特对校内的各种张贴物(包括布告、公告、通知、宣传品、标语、海报、启事、广告、指示等)做如下管理规定。

1、所有张贴物必须张贴在学校指定的布告栏内。

2、张贴物要真实、简要、工整、干净、不许覆盖刚贴上的重要通知。

3、张贴物必须写明单位名称和日期。布告、公告、通知要盖部门公章。未有部门公章,或者贴在公布栏以外的和过期的各类张贴物品,将立即清除。

4、在校园内不准张贴不利于学校安定团结或不利于校园文明建设的张贴物,创建办除及时清除外,并追究书写人和张贴人的责任,严重者给以处罚或依法处理。

苗圃管理制度

1、苗圃是校园培植苗木、花卉、制作盆景的绿化基地,贯彻以绿养绿方针,逐步减少学校投资。

2、苗圃必须为美化校园服务,同时也要为社会绿化活动服务。

3、苗圃不准存放私人花卉。

4、苗圃工作人员严禁私自将各类花卉、盆景带出苗圃,违者罚款。

5.苗圃努力为教职工服务。

校园环境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一、环境清扫

1、工作量:每班环卫清扫人员承包的责任片块,包括路边绿化地及其中小径。

2、清扫时间:每天至少清扫一遍,并全天候保洁。

3、负责拾清绿化地上的果皮、纸屑等垃圾,并负责清倒垃圾筒。

4、严格控制蚊蝇孳生地,做到责任片无蚊蝇孳生地。

5、责任片内发现乱倒的垃圾,要及时处理,遇到难题即报上级管理部门出面处理。

二、日常管理规定

1、禁止随地吐痰。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清除。

2、禁止在食堂、教师、走廊、窗外、道路、绿化和操场等公共场所乱扔果皮、纸屑、烟头、饭菜等。违者就地清除,批评教育。

3、禁止向校园内投掷石头、丢弃废物、排放污水,禁止在室内外乱倒污水、乱扔各种垃圾。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清除、捞出。

4、禁止在各种建筑物、设施、树木上张贴大小字报和乱刻画,各部门的通知、海报、广告、启示等必须在指定的广告栏内张贴。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擦洗干净。

5、禁止在办公室、走廊、厕所内用火处理废纸、杂物,严禁将火种倒人垃圾箱内。

6、禁止在室内、走廊和绿化地带、建筑物周围以及道路地区打球、踢球。违者没收其体育用品,造成门窗损坏的,按原价两倍赔偿。

7、不准在绿化地带或空场上随意大小便、乱倒污水、粪便、垃圾等,违者批评教育,就地清除。

8、不准在校内外、门口等地任意设摊。如经职能部门同意临时设摊,摊主应保持摊位周围场地的环境整洁卫生。

学校环境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学校环境治理工作,促进校容校貌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结合学校实际规定如下:

一、保护树木花草及园林设施

1、严禁攀登假山和雕塑。不得用砖头、石块、木棒等器物敲打或用脚踏雕塑等设施。严禁在校园及这些设施上涂抹乱画。

2、爱护花草树木、严禁践踏草坪、折枝摘果,教学楼区域内不许打排球、篮球、不许踢足球。

3、不得在教学区内追逐打闹和进行可能损害橱窗、树木等设施的各种活动。

4、保持校园清洁,不随意乱扔纸张及各种废弃物,随地吐痰,负责卫生的各班要按时清扫。

5、凡有破坏学校花草树木及教学设施的,除进行赔偿外,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分。

、维护楼内秩序

1、上下楼梯和在楼内行走要靠右侧,不得多人并排行走或勾肩搭背,不准在楼内追逐奔跑。

2、楼内须保持肃静,不准大声喧哗。

3、不准乱扔废弃物和随地吐痰,废弃物要投入垃圾箱。

4、做完间操或全校大会结束后,各班须按秩序进入楼内,不得拥护,以免发生伤亡事故。

5、爱护楼内设施,不准坐、踩管道,不准破坏桌椅。放学后,值日生要及时关闭门窗和关灯。如因门窗未关,玻璃损坏,按规定赔偿。

6、要注意保护楼内标语牌。不得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更不准破坏。

7、不准在楼内玩任何球类或从事其它体育活动。

创建“绿色学校”规章制度

1、建立校长领导下的学校环境教育分工负责制。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列入学校的年度工作目标。学校工作计划,日常工作安排,部门工作考核必须把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必要内容。该项要求列入学校工作常规考核。

2、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美术等学科教师必须完成教材和大纲要求的环境教育教学任务,做到有机结合,巧妙渗透。每学期至少有一个专题讲座,考试试卷中要有明显的环保内容,该要求列入相关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常规考核。

3、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工作人员要做好环保宣传图片、图书、音像、报刊等资料的收集、保管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环保知识的宣传推广工作。

4、学校教导处、少先队、班主任要把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作为学生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纪律,每次活动要求有总结,有台帐。

环保教育制度

1、师生自觉学习环保知识,认真写环保读书笔记,提高环保意识。

2、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在实施学科教学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有机地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

3、利用节日庆典和少先队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绿色创建活动

4、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资源,随手关紧水龙头,随手关灯,不开无人电风扇,电脑长时间不用,必须关闭主机和显示屏。

5、不用一次性物品,不乱扔纸屑、果皮、塑料袋、废电池等,班级做好垃圾分类回收。

6、爱护花草树木,不折树枝、不摘花、不踏草坪。

7、与破坏环境的一切行为做斗争。

8、课间不追跑打闹、不大声喧哗少制造噪音,共创宁静环境。

9、旧物巧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

10、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

11、买环保电池,减少环境污染。

12.拒吃野生动物,不买野生动物制品,善待生命。

13.认绿色食品标志,保障自身健康。

14.买无公害食品,维护生态环境。

15.维护绿化,捐资种树,做绿色小卫士。

16.做环保志愿者,积极参与环保宣传。

节水节电制度

一、节水制度:

1、洗水水龙头不能开得太大,用水后关好水龙头,杜绝长流水。

2、厕所内的水龙头定人开关,其他人员不得开关。

3、食堂工作人员要有节水意识,不得随意浪费,发现严重浪费用水者,每次罚款5-10元。

4、后勤要经常检查水管和龙头,发现漏水现象及时修复。

二、节电制度:

1、严禁学生和其他人员私拉私接电器,不得使用电炉、水茶壶等耗电电器。

2、师生要养成节电习惯,杜绝长明灯现象,做到人走灯灭,人走风扇灭,饮水器及时关闭。

3、夏天室外温度低于30℃,冬季室外温度高于5℃时,不使用空调。夏天空调、冬季采暖前要关闭门窗,人员离开时必须及时关闭电源。夏季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冬季的空调温度不得高于20℃。

4、晴天白天不开电灯,教室尽量开窗通风,不开电风扇。电脑及时关闭,教室电视不用时关闭;放学后电子备课室要切断电源,以减少待机能耗。

绿化管理制度

1、常年有人对树木、花草进行修剪。

2、抓住时机,及时浇灌、追肥、灭虫,对认为造成损坏,根据情节轻重,扣除班级考核分1----5分。

3、对学校的一草一木,落实到班,人人进行保护。

4、学校的大面积绿化,要有实施方案,并要全体师生参与设计,广泛征求意见,让人人植树,个个爱花。

5、由门卫人员监护,对外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防止对花草、树木的破环,出现问题追究门卫的责任。

6、各式的盆景花,全部落实到专人进行负责管理,保持常年枝叶茂盛。

7、绿化一草一木,需要移栽的要报请学校绿化领导小组批准。

禁烟制度

1、全体员工应自觉学习健康知识,人人懂得吸烟危害健康的道理,积极开展禁烟宣传教育活动,吸烟教师应自觉戒烟。

2、学校齐抓共管学校的禁烟工作。利用健康课、团队活动、班队主题活动、广播等各种形式,经常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使不吸烟成为教师员工的自觉行为。

3、教室里、走廊上、办公室等学生集中的场所,一律不准吸烟。

4、休息室、会议室在会议时间里,与会者一律不得吸烟。凡学生和家长集中的地方,本校教师一律不得吸烟。

5、在学校内的醒目处张贴禁烟标志等,安排专人进行不定期地检查、劝阻吸烟者。

6、全体师生员工把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长期进行下去,向无烟学校的目标迈进。

创办“绿色学校”奖惩制度

一、全校教职工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投入到此项活动中来,并起到率先垂范作用。

二、各任课教师,要把环保教育活动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不断丰富自身环保知识,并教育学生。

三、班任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

环保宣传教育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油田安全环保管理 措施 分析

对油田实施所有工作的基础就是安全管理,所以,要想实现油田发展必须着重考虑安全因素,始终将安全环保放在首位,抓牢抓实,需认真贯彻落实油田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相关人员的防范意识和责任,从根本上做好安全环保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油田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胜利油田虽已按照各项要求进行安全环保工作,并且具有高度负责、严格管理的精神,为油田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进行油田安全环保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六点:

(1)没有明确落实责任。目前在我国油田管理的责任制并没有落实到位,一些基层单位的领导对于自身承包的重要工作没有严格管理,安全检查缺乏力度,只对工程提出问题及意见,但施工单位是否对其进行合理的整改并无了解,另外,这些领导提出的问题常常没有较强的针对性,特别是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内容往往过于简单。一些单位没有充分意识到对已有员工进行培训的重要性,因此,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严格执行安全教育制度。安全基础工作较弱,一些基层单位仍然无法规范填写基础资料。

(2)存在很多的隐患排查及治理问题,对安全环保隐患项目治理进度较慢,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仍在使用,还有一些老旧设备仍没有被淘汰,另外,还存在一些报废井,这些井虽已报废,但相关单位并没有按照规定封井,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油田的安全环保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3)井控问题。对井下作业的工程进行设计时,没有按照公司相关标准严格执行,缺乏完善的井控设计内容,再加上有关领导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对员工进行井控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所以导致很多井下作业无法达标。

(4)缺乏对放射性物品及危化品的安全管理力度。没有对火工品库中的射孔弹进行分类存放,与墙面的距离与安全标准不相符,因此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无法满足安全规范中提出的要求。

(5)一些基层单位中没有重视应急演练的重要性,因此往往被各级领导忽略,对消防管理的投入力度也较弱,部分用于消防工作的设施及设备没有进行合理地管理。一些基层单位没有进行充分的预案演练,应急措施不完善,不熟练。

(6)环保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是一些环保隐患项目治理活动开展速度较慢。二是滩海油田。海域中存在较多的生产作业,但一些管线已腐蚀老化,有些甚至已穿越水库及滩海一些环境问题较为敏感的地区,一旦发生穿孔现象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三是对计量站中放空池进行治理工作进度缓慢。

2 加强油田安全环保的管理意识与相关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培训工作,深化安全环保理念。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油田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树立正确安全观,扎实开展各项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工作,实现执法和治理工作中安全目标,另外,还需加强对已有员工的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从而营造出爱护员工、关心员工及关爱生命的生产氛围,同时还应定期对已有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从而提高整体安全素质,深化安全生产的理念。其中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对安全监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二是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对安全监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时,必须对准入资质进行合理界定,严格根据素质标准和实际工作需要对人员进行选拔,严厉禁止监管机构中存在安置型人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监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不同岗位间的交流学习,加强监管工作人员对复杂问题处理的能力,提高监管工作质量,并对人员进行定期调整,对于一些不适合监督岗位的人员进行调动,使一些专业技术较强、现场经验丰富的人员进入监管部门。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时,应以实际生产为依据,加强他们对岗位责任制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完善教育制度,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安全操作问题。

(2)建立完善相应的安全长效机制,使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油田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利时机,开展深入学习工作,认真落实油田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要求,按照油田公司总部指定的步骤,将建设规范管理体系为目的,以禁止违反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为重点,从安全生产管理的源头抓起,控制监管过程,突出隐患治理,使安全隐患的应急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扎实推进公司安全文化的建设,从而使广大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得到有力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油田公司中的原有管理机制已无法满足安全管理要求。所以,要想使油田发展与时俱进,必须对其管理体制进行更新,逐渐趋向程序化、规范化及程序化。从而使各项工作行为得以规范,有章可循,为油田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建设安全长效的机制,能够确保油田的顺利发展。建立完善安全长效的体制时,安全管理投入必须合理,不能因人为因素减少投入力度,应以充分利用原则为基础,对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进行全面考虑,经审评后,投入适当的力度,从而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另外,还应加大设备更新力度,一些安全工作都需设备的支持,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制定严谨的淘汰制度,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和老旧设备坚决淘汰,以现场安全生产要求为前提,更新安全生产设备。

(3)相关措施。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公司总部有关安全监督管理的各项规定,特别是对一些基层单位,应明确职责,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在正式施工前,必须对危害和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确定安全防范措施,坚持各项工作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把关。对各部门进行安全生产考核时,应将是否规范执行作业票制度纳入考核范围内,增强奖惩力度,保障各项工作执行到位,加大对井控设备的投入力度,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井控装备的整体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能否对油田进行安全管理直接影响着油田未来发展,也直接决定了企业和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只存在起点,不存在终点的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油田队伍整体的稳定性,从而为员工和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牛增辰.关于改进油田安全工作的思索[J].大庆社会科学,2008,(4)

[2] 赵勇.加强油田安全环保管理意识与举措[J].中国科技博览,20012,(3)

[3] 赵金州.进一步提升胜利油田海上安全环保的管理水平[J].胜利视窗,2010(8)

环保宣传教育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环境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 整合策略

境教学,是指针对人与自然活动的一门教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对环境的认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高中地理教学,则是指除去环境教学之外的自然教学,其教学内容和范围相对于环境教学更加广泛。

一、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关联性

首先,环境教学属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高中地理教学不仅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研究客观存在的自然和人,更研究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

其次,高中地理教学对于环境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环境教学所研究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对人或者对自然有深刻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才能够有坚强的基石,才能够有所深入。

可以说,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看似相互独立,实际上却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二者的关联系决定了二者必须得到有效的整合,才能够达到各自教学的目的,才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的现状

1.教学教师对于二者整合的客观条件欠缺。

高中阶段,是学生的冲击阶段,在我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广大高中院校的首要任务是贴近高考,提高升学率,由此导致高中地理教学老师在进行环境教学与地理教学的教学过程中,简单服从学校指令,迎合高考考试需求,急切提高学生的试卷答题能力、课本背诵能力,而不能创新整合教学模式,不敢创新整合教学模式,只是简单地将二者的教学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

2.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手段需要提高。

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都是必须贴近大自然的教学课程,但是,在我国现有的教学体制下,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学习,无法真正贴近大自然体会感受,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而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仍然欠缺,特别是高中阶段,一方面是学校不允许,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并没有任何帮助,一方面则是来自于升学的压力,可以说,高速信息时代中多媒体设备的欠缺,就是教学手段落后的体现,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影响到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3.在二者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学生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

不管是独立的环境教学或者高中地理教学,还是二者的有效整合教学,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而在这两个因素当中,真正的主体则是学生,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因素而存在,对学生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的地位远远高于学生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真正的主体,对学生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或者是“灌输式教学”,就像往一个瓶子里灌水一样,不管水的质量,也不管瓶子的容纳情况,只是不停地重复灌输的动作,而学生只能接受。

三、改变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实现有效整合的措施

1.国家教育局要积极改进应试教育制度,学校要积极创新,发挥教师的创造力。

外在宏观条件的欠缺,需要国家积极支持,逐步稳定地改进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让高中的地理教学与环境教学不是依附于高考而存在,让二者的教学不再背负高考的压力,让学生在二者的整合教学过程中轻松自由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高效学习。

2.学校要积极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促使二者整合教学手段的改进。

在高速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是最基本的教学模式,高中的地理教学与环境教学的整合教学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将其运用到二者整合教学当中,改进教学手段,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展示,或者互联网资料搜索,丰富教学内容,模拟情景教学,也可以通过课堂的多媒体运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和运用的能力。

3.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活动。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必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检验。如:①邀请环保局专家作专题讲座;②以每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3·12”植树节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在全校举行环境保护知识图片展览,通过校电视网络、主题班会、黑板报、环保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环保宣传活动;③参与实际的环境保护活动,在全校掀起“保护环境,由我做起”的环保潮流:每个班都分别设置垃圾分类回收桶,在全校掀起节约用纸、废纸利用的热潮;④组织学生到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参观,了解污水和废气的处理过程,增强学生对本土的环境状况的感性认识,深化学生对环境知识的理性学习。

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二者的有效整合,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地进行自我分析和改进,积极解决在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快速实现。

环保宣传教育制度范文第4篇

完善的环境法规是保护休闲农业旅游环境资源的重要前提。我国已陆续出台众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中环境保护规定为基石,以环境保护法为核心,以环境保护单行法为主体,地方性环境法规不断补充在内的休闲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我国休闲农业环境开发建设提供重要保障。但随着休闲农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环境法规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1.1指导思想滞后

当前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立法目的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以服务社会建设为指导思想,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时,更多地关注自然资源的经济属性,法律天平向经济倾斜,在如今与时俱进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表现出相对滞后性。休闲农业归根到底是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强调的是生态原则。环境法律在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导致休闲农业开发中侧重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不适应当前休闲农业发展倡导的保护生态、持续发展的理念。

1.2农业资源产权不明

而国家和集体概念抽象,其作为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自然资源所有权主体虚位。休闲农业开发依托的土地、林木、河流等资源基础虽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但其产生的利润及产品归承包经营人所有。这种经营形态一方面提高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极易造成国家、农民和经营者之间资源产权不明、利益不清。

1.3涉农环境立法不完善

在实体法上,环境法律存在重城市、工业,轻农村、农业的偏向,农村环境法律过于简单。无论是《农业法》《环境保护法》,还是其他相关法律,并未体现农业农村环保的特征,与休闲农业有关的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散见于各单行法和部门规章中,多以“暂行条例”、“暂行办法”的形式存在,位阶低,影响力不足,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农村农业环境法律对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全程予以指导和规范。在程序法上,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致使环境法律多原则性条款,可操作性差[1]。

1.4执法监管体系不健全

首先,管理效率低下。休闲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涉及土地、林业、水利、建设、旅游、环保等多部门,而当前环境法律并没有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职权范围,这些部门在资源的管辖权上或多或少都有法律依据,在权利问题上寸步不让,涉及相关义务则竞相推诿,休闲农业发展形成了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混乱局面。其次,执法不严,环境保护执法涉及多方利益,“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传统由来已久,在休闲农业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往往忽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产业规划布局时,并不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面对环境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更有甚者,为违法经营者说情护短,逃避法律制裁[2]。第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监督对象上,几乎所有的地方性农业生态环境立法都过多的维护政府权威和部门利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权利义务上具有不平等性;在监督方式上,往往只进行查处违法事件的事后监督,缺乏经常性、不定期的监督,且监督方式局限,侧重于自上而下的监督,忽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监督效果不明显,环境监督的结果往往会与经济利益相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监督行为成了“走过场”,没有发挥实质作用[3]。

2休闲农业发展的环境法律制度建设之设想

2.1立足生态文明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休闲农业环境法规建设的指导思想

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表明,社会每发展到一个转折点,就需要用新的法律理念来承接文明的成果。对于生态环境,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认识,其立法理念亦随之变化。当前,我国全面倡导建设生态文明国家。因此,休闲农业环境法规建设首先需要改变以往重经济轻环境的倾向,变“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立法目的为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确立可持续发展为休闲农业环境法规建设的立法目的。休闲农业开发的重要功能之一在于提供人与自然“对话”的体验,将生态理念贯穿于休闲农业环境法规建设过程的始终,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2.2制定休闲农业发展的环境法规,让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当前,大陆休闲农业发展三十多年来,尚无专门的休闲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与休闲农业作为我国朝阳产业的发展现实极不适应。因此,建立以可持续的生态理念为指导思想,涵盖休闲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三大领域的休闲农业发展的环境法规作为其综合性、整体性环境保护的法律依据,是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需要,迫在眉睫。首先,有必要制定一部《休闲农业环境管理办法》,立法目的定位为保护休闲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用于全面指导休闲农业资源环境建设,为全国各地休闲农业环境保护提供法源依据。首先,《休闲农业环境管理办法》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资源产权规定。明确休闲农业生态资源公共产品属性,产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受益人是特定区域内的人口或全民。明晰集体所有资源的合理使用、转让机制和收益分配。肯定全体社会成员的资源所有权主体资格,具有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对环境损害进行依法诉讼等环境权利。(2)管理范围。休闲农业环境保护的范围应是休闲农业所依托的环境基础、所利用的生态资源和所承载的配套设施以及休闲农业所有参与人员的行为。(3)休闲农业项目开发、审批的实质条件。即休闲农业开发的准入条件和具体的规划标准,包含土地、设施建设要求和申请人必备的资格等。(4)休闲农业环境保护规定。明确规定休闲农业环境管理部门的法律地位及职权,制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明文条款,明确规定所有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5)问责规定。包含责任条款和问责程序两部分。明确规定休闲农业资源环境破坏须承担的责任,并建立问责程序机制,依法追求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维护法律权威。其次,《休闲农业环境管理办法》的内容在包括管理范围、资源所有权归属、资源开发审批制度、资源环境管理、责任追究等多方面的同时,需要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配套制度措施和管理细则,避免出现模糊性条款。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设立全程控制的原则,制定“源头控制”的措施规定;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增加资源有偿使用内容,加强资源损害治理规定;在生态保护方面,围绕生态中心原则,保护生态功能的稳定性和系统的完整性。尤为重要的是,加强环境诉讼程序法建设,建立休闲农业环境诉讼的正当程序是任何一项健全的环境法规必备的要素。通过建立休闲农业环境诉讼程序,逐步构建自力救济与公益救济相协调的环境纠纷处理程序法制,依法保障公众环境权。最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资源环境状况存在巨大差异。建立符合当地资源特点的地方性休闲农业环境法规建设,既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迥异的国情要求,又是完善休闲农业环境法规建设的必然要求。提倡地方根据当地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在国家统一立法的指导思想和规定下,因地制宜,依法制定地方性休闲农业环境管理法规,切实指导解决本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法规以增强执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3统一管理,完善休闲农业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督体系

环境影响具有公共性、深远性特征,其管理必须是规范化的统一管理。因此,休闲农业环境法规建设,首先要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专门的休闲农业环境保护部门。通过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休闲农业环境保护专门委员会”,同时在休闲农业发展涉及的建设、水利、旅游等利益部门设立环保办公室,配备环境专员,共同构成“休闲农业环境保护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在休闲农业开发、规划、建设时,共同参与项目开发决策和环境问题探讨,避免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冲突,提高管理效率。立法为源,执法为本。要使法律充分发挥保护农业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作用,关键是加大休闲农业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依法追究环境破坏者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落实环境执法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程序,对环境执法工作中失察失职的行为依法追究。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手段,从严从重,迅速、严肃处理休闲农业环境违法行为,制止环境进一步破坏。在休闲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监督方面,应采取“休闲农业环境保护专门委员会”主导监督,公众积极参与的监督机制。通过设置独立的监督机构,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督方式和监督流程,并明确监督依据和监督权限,对休闲农业项目开发经营以及环境行政执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督[4]。同时充分利用公众监督的巨大资源,建立民间环境纠察队伍,积极发挥广泛监督的作用,促进职能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发挥共同监督的整体效能,完善休闲农业环保的法律监督机制。

2.4加强休闲农业环境保护教育,将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近年来,环保教育受到国家政策的不断重视。1996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提出实施全民环境教育行动的长期规划,环境知识开始在国民基础教育中普及。但在世界范围内看,我国全民的环境意识尚处于较低水平。针对休闲农业依托资源发展的产业特性,加强对休闲农业的环境保护,才能有效避免其对生态环境的累积性破坏。因此,通过实施环境保护教育,建立休闲农业环境教育制度,在制度上保障休闲农业景区的环保宣传,提高休闲农业管理者、经营者、游客和当地居民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方是实现休闲农业良性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3结语

环保宣传教育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会计;发达国家

一、引言

环境会计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诞生,至今发展四十多年,在世界各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的环境会计从理论到实践应用发展较快,也呈现一定的效果,日本和美国等国已相继建立相对完善的环境会计体系,对环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对比于发达国家,排污量居世界前列的中国至今没有健全相关法规体系,环境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也远未普及。

为了更好地促进和普及我国环境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本文简要地论述我国环境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现状,针对我国目前在立法、准则制度确立、内外部审计、企业自身认知以及相关人才培养等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比和借鉴部分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二、我国环境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

环境会计诞生并进入人们的视野后,联合国在1999年制定并通过了第一份相关国际性指南:《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以此为基础,世界各国政府相继开展环境会计制度体系的研究和建立。在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都给予了环境会计高度重视,但相较于外国发达国家,客观上我国目前环境会计的研究及发展仍相对滞后,相关环境会计的法律及规章制度一直没有产生应有的指导规范作用,实务应用更是进展缓慢。

1.我国缺失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还处于对环境会计的研究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从颁布实施已经经历了二十五年,配套的相关法律在2014年之前一直没有进一步颁布实施,滞后于环境会计发展的现状,这无疑阻碍了环境会计的发展进程。实践中,没有配套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环境会计执行时增加的成本和风险让企业不敢轻易付诸实施,这也直接导致了环境会计在企业应用中既缺少支持,又缺少约束的混乱现状。

2.环境会计准则制度不完善

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缺失使得企业未能明确自身应承担的责任,这就更需要完善的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来弥补。但直至当前,相关部门尚未出台明确的准则来对企业是否必须应用环境会计进行硬性约束;同时,目前涉及环境会计的制度准则并不具备足够的可操作性,加大了企业环境会计实务中的运用难度。另外,在具体实践当中,环境会计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评价除会计方面的财务评价指标外,还包括大量具有专业性的环境评价指标在内的多种综合指标,而这一系列符合本国具体国情的指标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

3.企业对环境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绝大多数企业开始意识到污染现状的严峻与环境保护的刻不容缓,但承担环境污染责任并付诸行动的却是少数。从具体表现看,首先,企业对ISO 14001认证缺乏了解。ISO 14000系列标准是为规范企业等的环境行为制定的环境管理标准体系。我国企业对该体系的认知程度相当欠缺,申请ISO 14001认证的热情也亟待提高。其次,企业在购置环保相关专用设备上的支出少且利用率低,忽略了长远来说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另外,在对环境信息的披露中发现,大多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简单片面化,内容避重就轻。

4.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缺乏

环境会计是一门由环境科学与会计学的相互渗透为基础,广泛涉及经济学、生物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的应用学科,从性质上就体现了对应用环境会计的财会人员的高要求,现阶段财会人员的本科教育并未涉及与环境科学相关课程,远远未能达到良好应用环境会计的要求。同时,环境会计的应用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而实际情况下,高学历、跨专业、有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也相对缺乏,无法保证环境成本费用的精确计量。

三、外国环境会计应用的经验

1.环境会计在日本的应用

(1)完备的法律法规和指南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日本陆续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诸项法律、法规,确立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同时制定颁布了《引进环境会计系统指南》等指南及报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企业全面进行环境会计核算提供了指导和依据(彭珍,2013)。日本高度重视对环境报告书的编制和应用,自2000年至2012年先后四版《环境报告书编制指南》,2005年对行政部门与公共单位环境报告书的公开也做了强制规定。从环境报告书的有关调查可知,日本企业环境报告书的数量逐年递增,报告书的企业比重也持续增加,自1997年至2010年,环境报告书的企业占比从10%增至近40%(杨常青和梁凤英,2012)。

(2)环境教育机制的建立

日本高度重视对民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20世纪70年代,日本就在中小学普及环境教育,并配有相应的环保实践活动。随着世界环境的变化,日本对中小学的教学指导大纲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部分进行了持续的补充更新和完善。2010年赴华传道的“富良野自然塾”就创新开展了“体验野外”等环境教育讲习课程来推广环境保护理念。对于大学生的环保教育,日本的大学非常重视专业性的培养,很多大学都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来促进环境保护的教育和理论研究。

(3)外部审计监管作用的发挥

日本企业环境信息通过第三方验证保证信息的可靠性。根据一项调查,在对650余家企业的调查中,有20%正由第三方进行对环境报告书的审计,并有29%计划采取第三方审核,会计师协会等机构也不断为政府制定环境会计准则提供重要的建议。外部审计监督的力量促使日本企业越发重视环境会计的应用和环境报告书的质量。

(4)内部审计监管作用的发挥

与外部审计相对应的,日本相当多企业建立了较完善的内部环境会计审计机构。以日本东芝集团为例(赛娜,2013),1993年东芝集团建立了审计基准与审计流程,1995年设立独立部门――产品环境技术审计部独立进行环境会计审计。自2004年全面开展环境经营审计,对总社及各个海外子公司环境经营情况进行评价。2006年起形成自上而下三层审计,评价标准逐渐标准严格化。内部审计监管体系的形成使得环境会计应用更为可靠有效,同时也是对员工环境意识的一种培养。

2.环境会计在美国的应用

环境会计在美国较为先进的应用经验主要包括:(1)强制机制: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1992财务告示》中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充分认识存在或潜在的环境责任,并对此做出及时准确的披露,没有依据告示披露的企业将被处以巨额罚款以作惩戒(梁小红,2010)。联合化学公司、美国钢铁公司、西方石油公司等众多知名公司均因存在严重环境问题却未适当披露受过严厉处置。(2)环境教育机制:与日本相比,美国环境教育制度主要倾向于对人才的培养。以在环境保护方面表现出众的学生为主要鼓励对象设立有实习生、总统青年奖等制度,其中实习生制度特别针对日后有从事与环境相关工作志向的学生。

3.环境会计在英国的应用

英国在环境会计的应用中值得一提的是激励制度。1992年,英国政府颁布执行《BS7750环境管理体系》,该法规是世界上首部正式颁布实施的政府环境管理法规,也是首部政府颁发的环境激励法规。而ACCA也为鼓励企业积极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制定《环境报告授奖方案》,每年对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进行评比和奖励。

四、对我国环境会计应用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

我国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尽快制定并颁布有关环境会计应用的法律法规,并保证其有效执行。可借鉴美国的经验,适度加大对环境方面违法行为的处罚强度;也可以根据具体国情效仿英国的奖励机制,比如用环境保护违法的罚款资金奖励环境会计研究的优秀人才和积极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

准则制度方面,财政部应制定环境会计的相关准则和制度,切实规范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可操作性,使企业相关财务人员在实施环境会计时得到指导。

2.建立健全环境会计内外部监督体系

我国应该逐步建立环境会计外部审计制度,将企业的环境会计纳入审计范畴,外部环境会计监督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的有效监督能够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切实引导企业进行环境污染的整改和治理。另外,结合我国实际,也可以充分发挥新闻及舆论的社会监督作用,利用新闻传媒的特点及优势监督、发掘、追踪、报道环境污染企业。以上环境保护监督体系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职能,从而有效实现对相关企业的多角度环境信息监管。

从企业内部的角度来说,可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采取定期、不定期或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环境会计实施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整顿和改进,保证环境会计应用的高效和相关披露信息的准确真实。

3.加大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

我国公众薄弱的环保意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境信息的披露。针对此现状,对社会各阶层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势在必行。要强化国民对环境会计理论、必要性和应用价值的认知,将环境会计的理念通过公共团体、事业单位以及各种媒体普及到社会中去,让投资者充分看到污染对环境、生态破坏带来的危害,进而给企业以改变的决心和力度,推动企业推行环境会计。

4.重视企业内外环境会计人才培养

首先要普及中小学乃至大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教育,同时在各财经类高校设立环境会计相关专业,并增设环境会计、环境审计等专业课程作为财务会计相关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做到从源头上加强对有关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其次,为了切实保障目前企业环境会计的应用,要开展在职财会人员的环境会计相关培训和继续再教育,把环境会计相关知识技能作为专业技能考核的组成部分,为将来企业环境会计的应用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5.督促企业自身重视环境会计

企业要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大力的宣传环境会计的概念和重要性,使企业内部从普通员工到高级管理层均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保证企业全体人员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正确认识。增强每个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环境责任意识可以有效的推行环境会计在企业的运行,为企业实施环境会计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环境会计人员都要及时学习掌握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管理者要在企业内部制定相关的环境会计管理体系,让环境会计的应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彭珍.国外环境会计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基于日本的经验借鉴[J].财政监督,2013(26).

[2]杨常青,梁凤英.浅谈日本企业环境报告书制度[J].世界环境,2012(5).

[3]赛娜.环境会计在东芝集团的实际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