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培养方法

德育培养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育培养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德育培养方法

德育培养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人才培养;德育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36-01

德育教育贯穿在我们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是每一位学生在学习阶段逃避不开的一个基本课程。德育对于一个人甚至对一个群体来讲,具有重要的作用,整个社会如果能够形成良好的风尚,那么和谐社会的构建,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也将大大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友善与和谐。

一般来讲,当我们去社会上应聘的时候,品学兼优者往往是各单位的首选,而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卓越,但是却在为人处事上缺乏教养,这就使得企业在录用的时候有所顾忌,甚至选择不予录用;而与之相反,一个人的能力平平,但是却因为其思想品德高尚,为人踏实肯干,这样的人往往会比较容易被接受。这实际上就是在告知我们德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思想品德高尚的人往往具备好的人缘,为人处事方面做得比较到位,拥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思想品德比较差的人即使个人工作能力很强,也难以拥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而且如果行为比较恶劣、思想比较极端,甚至有可能做出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安全的事情。因此,高尚的思想品德对于一个人来讲,就显得至关重要。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又当怎样更好地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使得学生们能够具备比较好的思想品德观念,能够在学习及其生活中更好地培养和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意识,成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呢?接下来,笔者将主要就此谈及自己的几点观点和看法,希望对大家接下来的教育教学有所帮助。

一、将信息技术更好地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起来

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在当前的教育形势来看是非常有利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合作,能够使得我们的教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得我们的教学开展变得更加便捷,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面。当然,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的结合,最使得我们感觉便捷的地方还是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创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视频画面观察到更多的教学案例,既有助于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为师生互动和沟通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支撑。同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也使得我们的学生们可以声情并茂地了解和观察相关的案例,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教师授课的思路和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身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较之于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的参与极大地节省了教师的授课时间,丰富了教师授课形式,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了解到更宽泛的知识,以便于更好地填充自身的知识体系,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个人的学识和素养。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师生之间开展德育教学的形式更多的是以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主要迎合的是传统教学及考试制度的相关需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所负的责任主要是知识内容的传递,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培养则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几乎很少有互动,纵使互动也是简单地以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和检测为主,几乎没有比较平等地重视和沟通道德品质的教学。而新课改的实施,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形式面临着被动改革的局势。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培养的是那种社会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二者皆强的高素质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贴合当前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下学习和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认知,我们必然要对自身的教学形式进行调整和改良。教师要积极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努力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全心全意为引导学生的重视道德建设,这些都是我们为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做到的基本方面。为此,我们需要积极地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与学生之间培养友善的关系,了解学生的个性及其兴趣爱好,针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整合出适当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新课改下的德育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三、搭建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活动

如辩论会、知识竞答等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和自主辨别的能力。德育教学的有序开展离不开有利的教学环境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帮衬,较之于闭塞和严肃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们往往对自由而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报以欣喜之情。因此,在比较自由而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们可以暂时放下内心的紧张感,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展开讨论和探究,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拓和发展,及其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锻炼都是非常有利的,从长远来看,对于学生个人学习自主意识的提升和学习自觉性的养成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德育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仅仅依靠教师一个人的讲解,还离不开学生个人的领悟和理性的辨别能力。

德育培养方法范文第2篇

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泳、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

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1.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教师在开始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2.引导想象

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如:《丰碑》中有这样一段话:“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丰碑”是什么?为何说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里的“丰碑”是指什么?通过想象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伟大。

3.释义悟情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其中最基本的是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一些词语比较生辟,又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可用直观演示的形式来释义。《五彩池》中有“折射”一词,教师直接打开投影仪,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天花板上,再把一枚三棱镜放到投影仪上,光线发生了变化,告诉学生这就叫“折射”。一些词语拟人化程度很强,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一些词语的运用精当、准确、具体,但学生体会起来也会有难度,可用删换、比较或填空的形式进行理解。如讲《锡林郭勒大草原》中描写湖水的句子“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中的宝镜一样”与“草滩上,有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光芒”加以比较,为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读出美感打下基础。

4.巧加提示

适时适当的提示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记事、写人的文章时对话内容较多,对于人物语言及其内心世界的把握是个难点。如:《马背上的小》里,小鬼说:“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由于学生对人物内心很难揣摩,所以朗读起来比较平淡。老师巧妙地加上提示语“小鬼不假思索地说”或“小鬼毫不犹豫地说”,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小鬼是装出来满不在乎的样子。学生朗读的语调也由原来的理直气壮变得没有了底气。教师的巧妙提示,使培养学生语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句式练习

句式练习具有培养语感和进行语言训练的双重功效。《海滨小城》一课,重点是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描写海滨部分丰要是通过色彩美来表现景色美的,如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道:“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接的水平线上,(棕色)的机帆船,(银白色)的海鸥,还有和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填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多彩的画面,从而感悟到海滨的美多在色彩,同时完成了词语的积累。

德育培养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学习 兴趣 方法

一、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四年级《小木偶的故事》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笑”的故事:从前,有个老木匠凿了一个小木偶,他有鼻子有眼睛,能走路会说话,真讨人喜欢。可老木匠左瞧右瞧,总觉得小木偶脸上少的东西是“笑 ”,于是老木匠拿起它神奇的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脸上填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然后,老木匠为小木偶收拾了一个红背包,把它送出了家门。小木偶离开家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大家猜一猜。故事一讲完,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起了言。这样,学生们就对《小木偶的故事》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另外,我还善于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到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使他们有了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穿凿学生乐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强大的动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学习语文的条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的某科学习成绩与他们对老师的热爱与否有关,当他喜欢那位老师时,他对这门功课也会更有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总是想办法和学生做朋友,让他们感觉和我一起讨论问题、探究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为了在每堂课上让学生对我这个“老朋友”都有“新感觉”,在课前,我一般都和同学们先做一个小游戏,如:我大拇指向上,同学们就坐下,我大拇指向下同学们就起立的小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同学出现了错误,而引起同学们阵阵笑声,使教室里充满了欢乐。这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创造了学生乐学的氛围。

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既有表现自然景色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形象美的内容,又有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这为教师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渗透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使学生“披文以入情”,从而受到感染,与之共鸣。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教师用具有的感染力语言描画出卖火柴的小女孩渴望幸福生活的美好幻想,以及悲惨的遭遇,使学生在对小女孩表示深切同情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四、利用语文教学与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如果我们能举办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这些活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举办些游园活动,演讲、歌咏比赛,讲故事等。这样可促使学生重温课文内容,巩固了所学课文的内容。对于《花木兰》的学习,我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感到好玩,因而非常乐于参加。在学生的活动中,我也很好地完成我的教学任务。因此,提供给学生一些显示才能的机会和场地,这样就会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知识的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多媒体具有直观性,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感性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首先播放了鸟的天堂视频,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大榕树,听悦耳的鸟鸣,音、像融为一体,这样,在后边的教学过程就顺利多了。

六、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圈内,要敢于走出课堂、走出教室,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举办课外故事会等,不断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只有培养起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作为当代小学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取得、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体验学习的兴趣。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把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材多做贡献!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比试竞争,所以我在任课班级坚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划分成六个“语文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学习成绩不定期地轮换。把学生的读书、写字、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此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总应用得当,就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充实生活的动力。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福海.小学语文教育: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2]李灵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三步曲”[J].校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6.

德育培养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语文;职业素养;课程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学生不但要有专业文化知识,还要有相关职业素养,拥有足够的创造力,因此高职院校的责任重大。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历史民族知识输送的手段,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语文教育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相关知识技能,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改革,语文课程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改革创新更是指日可待。高职院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语文课程设置,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文学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语文职业素养是通过语文课程教学培养的学生具有语言沟通能力、高尚的道德品德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修养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相关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历史、民族相关知识的学习,应用到平时生活中,从而提升自身素质。语文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职业素养,在未来的工作交流中,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语文最基本的是对人说话、行为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礼貌地进行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进行人的品德思想教育。另外,语文课程还包括对历史事迹进行学习,从而体验前人的事迹,培养爱国情怀,和前人美好的品德。

二、高职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高职语文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人际交流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进程对人们的交流能力重视程度极高,良好的交流能力能够帮助人们迅速地建立关系,促进工作的达成。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率,因此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的真实需求。语文课程的设置就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人际交往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教学应该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相关技能。通过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步入社会的时候,提升与人的沟通顺畅度,完成企业交给的任务。其中就包括有效获得信息,对信息进行消化,沟通协作达成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体现出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课程教育即是对人的思想品德进行的教育。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各行各业都体现出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极大诱惑力。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还尚年轻,对社会的复杂性了解不够,因此很容易染上一些恶习,危害一生。语文课程的设置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对于一些负面的情绪,语文课程还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好的疏导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很难接受打击,由于经历比较少,内心往往比较脆弱。高职语文课程通过对历史事迹的讲解,对品德思想进行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很好的心理防设,从而抵御一些不好的信息。另外,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良情绪,还能够进行疏导,从而改善学生对世界的看法,积极上进地面对人生。

三、高职语文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职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语文课程比较贴近人们的生活,所以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大多数人眼里,语文课程教育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他们认为语文课程教育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当然,语文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不像其他学科那么明显,但是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对语文课程重视起来。现在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语文课程比较忽视,甚至一些学校、老师对语文课程也不是很重视,往往是敷衍了事,按部就班地进行,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长期以来对语文课程的忽略,学校缺少对语文课程设置的相关经验,导致语文教学长期停滞不前。语文基础教学做不好,对语文科研方面造成的影响更加大,从目前专业选择来看,很少有学生进行语文相关专业的选择,对语文方面的钻研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学校应该提升对语文教学的重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相关能力。

(二)教学质量不高

教学质量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来自学校办学质量的影响,一方面是受到教师能力和观念的影响。教学质量不高主要是因为学校的办学质量问题,学校的设备情况对学生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相关设施设备和办学质量都是主要的因素。例如,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资金不到位,可能与社会的相连接的教学设备比较短缺,导致教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利于社会型人才的培养。语文是一门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相关素养的学科,仅靠课上的知识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教学质量不达标,学生就不能建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培养都是徒劳的。办学水平有限会导致学校相关教学资质不足,例如,对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会影响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拓展。除此之外,教师的能力和观念对学生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语文教育长期得不到发展,导致学校老师的教学能力有限,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老师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要桥梁,好的老师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在的老师对教学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还只是进行传统教学,忽视了创新改革的重要性,拉低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长久发展非常不利。

(三)语文课程以传统教学为主

现阶段的语文课程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在意的是灌输式教学,忽略了与实际的结合。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主要是在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方面,简单的理论知识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语文作为一门重视职业素养培养的学科,更要注重与现实的结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很难产生共鸣,何谈发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道德品质。就目前来看,现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改革的痕迹不明显,缺乏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以大段落的理论知识为主,老师如果不能够加入自己的创造,语文课堂会显得枯燥乏味,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语文课程很难进行,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

四、高职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

(一)提高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

高职院校若想提高对高职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首先要做的就是学校本身,学校应该加强对语文课程的建设,增加投入,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打好政策基础,不能因为社会发展的进程逐渐加快,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没有道德品质作为支撑的知识技能就像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不能满足社会真正的需求。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对语文课程的宣传或者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例如,在母亲节、父亲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孝道征文活动,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公布,加强学校人文建设,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专业水平,对课上老师教的相关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也能够找到以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应用的方法技巧。语文课程通过培养学生对传统的继承能力和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理解与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提高师资能力

老师是语文教育中的主要执行者,教师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老师能够带给学生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扎实的教学知识带领学生共同进步。因此学校要提升办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建立自己的师资团队,打造一个强大的、综合能力强的团队。对于学校的老师,学校应该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尤其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迅速,对老师相关网络技能的培训更要重视,若老师都没有相关技能,更难要求学生掌握。教师应该起到典范的作用,给学生学习的目标,因此教师的能力至关重要。学校可以通过校内进行分组的形式,督促老师提升相关技能,也能够加强沟通,共同成长。另外,还可以委托专业的三方培训机构,对老师的能力进行培养、点评、考核,从而时刻监督教师团队的能力情况。

(三)构建职业化的语文课程

构建职业化的语文课程,首先要满足职业化的发展,追寻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立相关课程。另外,对于系统化的建设,能够帮助学校规范自身行为,对老师的教学行为也有标准地进行监督。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建设,能够提供学生和老师交流沟通的机会,对于学生时常出现的问题,能够有效解决,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教学的长期开展。通过构建职业化的语文课程,对语文课程的设置有相关的要求,能够形成体系化管理,对学校的课程有专门的保障,能够维持语文教学正常进行。

(四)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语文教育

现代化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已经有目共睹。在网络化发展的同时,教育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丰富了课堂内容,给学生的生活、学习都带来了质的改变。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老师的授课内容更好地呈现,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对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充分了解,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老师还能够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效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意识,了解现代化发展的状况,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学生课下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自主式学习,对于一些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网上查询。除此之外,还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关联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利用。

(五)结合实践进行教学

语文课程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注重课上教学,更要关联实际。尤其是因为学生由于语文在平时的利用比较少,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忽视,在此基础上,学校更应该对语文课程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实践学习,学生能够真正地体验到相关知识的重要性,让语文的思想在学生的生活中得以运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建设,让学生多参与到社会合作中,从而体验到职业素养对一个人的影响。学校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几个学校之间共同建立活动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专业能力。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纸上谈兵起到的效果总是有限的。

五、总结

德育培养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心得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10-1.5

美术课程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门意义重大的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化,绝大多数高中都设置了相应的美术特长班,这不但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举措,也是对新型高中教育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美术特长班的美术特色教育,不但要实现以美育促进智育,还要实现以美育促进德育等教学目标;不但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还要注意对学生个性的发掘和美术素养的培养。在高中美术特长班的实际教学中,宗旨是要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感受以及欣赏的能力。这就要求以新课程改革后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根据不同教育形势下的实际需要,实行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进行切实的评估,真正使高中美术特长班的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相关规定,高等艺术院校在入学考试中会更加注重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观念有所淡化。要求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并重,并综合考虑美术专业的特殊性,保持与美术艺术院校招生要求的一致性。

一、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培养方案

高中美术特长班的课堂教学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设计。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为,要密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并根据当前形势的具体需求,对教学设计进行灵活的变通;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实际情况,采取个体教学分类教学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掘学生的艺术潜能。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学生的表达过程中,即学生在受到艺术感染和熏陶的情形下,对美术文化有所感悟,形成自己对美术文化独有的理解和感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出的教学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观察能力。也就是学生对艺术形象进行欣赏或者观察之后,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老师不要将自己的感想强加于学生。

2.分析理解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逻辑性分析,并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之上,表达出自己内心的主观看法。

3.心理调节能力。对于高中生而言,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自我的心理调整能力十分重要,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使其能够及时将自己内心的情绪加以宣泄,有效地缓解内心压力,增加自信心。

4.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态度、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等进行较为客观的判断和评价,从而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和目标。

二、课程内容的设置

要综合考虑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确保所设置的课程任务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单独辅导。教师要保持教学手段的活泼性和多样性,以激发学生对美术专业的兴趣。美术教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美术为社会所能提供的服务范围非常广泛。高中阶段应认清高中美术教育实用性特色,注重实际运用,搭建实践平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努力开辟实习途径,以期培养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创作能力。

三、学习环境的创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探究型教学模式成为当前的主流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特长班的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其积极探究的学习环境。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的中心和主体,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转为积极主动的获取,通过主动学习,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满足知识社会以及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在社会大舞台上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

如在一幅作品里面讲述的是社会上的道德伦理观念、时代精神观等的思想内容,可以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途径,来为学生德育教育起到辅的作用。那么,我们应从哪个角度去看待欣赏教学的特色及作用?笔者认为,理解教学本身的意义是一种美术教育的手段,所要做到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与情趣,而且要通过不同的艺术形态表达美术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得到感悟与审美体验,这恰好也是欣赏教学的特色所在。在欣赏中不断挖掘欣赏教学审美功能,全面发挥其教育作用,把资源最大化。

四、教学计划的制定

对于高中美术特长班的专业教师而言,应对近年来的高考美术科目、相关专业院校招生计划和具体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主观意愿以及个性差异,对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以及生活中所展现出的参与性、思维方式以及情绪状态加以观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发展空间,使学生在一个轻松并且充满艺术气息的学习氛围中实现自我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现代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对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在个性方面获得和谐的发展,而且应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美术教育可以建构人的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高中美术特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体现整体性、基础性,又要体现适应性、现实性、超前性,还要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教师不但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薛晓晖.高中美术特长生自我发展现状研究[M].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11).

[2]张永杰.高中美术特长生课程管理与教学方法研究[M].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