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阶段性学习报告

阶段性学习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阶段性学习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阶段性学习报告

阶段性学习报告范文第1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2-0252-02 中图分类号:R 55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2.052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性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由女性遗传,显现于男性。由于患者先天血液中凝血因子Ⅷ缺乏,造成凝血活酶生成障碍而导致出血。关节出血是血友病特有症状之一,约有70%~85%的出血发生在关节内[1],由血友病导致的关节病变及骨病变,称血友病性骨关节病(Hemophilic arthropathy),该病主要发生于下肢关节,常以膝关节受累为主,本文收集诊断明确的6例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血友病性膝关节炎X线表现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例,共12个膝关节,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4~42岁,平均年龄26岁。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均符合血友病遗传家族史,其中4例患者系表兄弟关系,所有患者在幼儿期即已出现易出血,且血液不易凝结,并于轻微外伤后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瘀斑;4例膝关节外观呈青紫色,局部明显有压痛,牙龈渗血不止3例。较大年龄者双下肢不同程度肌肉萎缩,双侧膝关节畸形。实验室检查:血液第Ⅷ因子缺乏,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诊断为血友病。

2.检查方法 6例患者均行DR检查,并摄双膝关节正侧位片。重点观察膝关节构成骨骨质形态、结构、密度;关节面及关节面下骨质情况;关节间隙的改变;关节周围软组织形态、密度等。所有X线平片均经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分别阅片确认。

结果

6例患者12个膝关节关节囊软组织不同程度肿胀、密度增高,关节囊内血肿,关节周围软组织萎缩。膝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股骨髁间凹加深,骨性关节面凹凸不平,部分病例出现关节面下穿凿样骨质缺损,骨质增生、硬化。胫骨上端骨端增粗、骨干变细,骨性关节面下骨质囊变、骨质疏松。详见封三。

讨论1.发病原因及其临床特征 血友病是一组性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由女性遗传,而男性发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凝血时间显著延长,常引发过多出血。血友病性关节病的病理基础为血友病关节内出血,其发生率占70%~80%,血肿侵蚀关节构成骨、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致关节肿胀、结构损害,病变晚期常表现为关节强直。血友病性关节病出血常累及活动度大,活动频繁、承重关节、容易受伤的大关节,以下肢较多见,以膝关节受累最多[2],约占49.3%[3]。血友病除可引起关节病变外,还可引起骨骼的改变而称之为血友病性假骨肿瘤,其发生率为1%~2%[4]。

2.病理改变及X线表现由于发病时间不一致,关节出血次数、时间及程度不同,以及个体差异的存在,通常将关节内出血分为三期[5]:①关节出血期: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关节内出血,致关节腔压力增高,继而引起关节囊肿胀、关节滑膜增厚,但关节结构尚未受到明显破坏。X线的表现为关节肿胀、软组织密度增高,膝关节间隙增宽,但关节软骨、各关节构成骨骨质结构、形态及密度尚无明显破坏征象。②关节炎期:关节腔内反复出血且不能完全吸收,纤维素、血红蛋白分解产生含铁血黄素等物质,在其刺激下,引起关节囊、关节滑膜增生,关节内软骨受侵蚀、继而软骨吸收,最后关节间隙狭窄,同时关节软骨下骨质吸收、囊变、骨质疏松,关节面凹凸不平,局部可见缺损;关节囊肿大,密度增高,局部可有钙化影。③关节修复期:关节腔内积血逐渐吸收,炎症逐渐消退,关节囊、关节滑膜组织纤维化,骨端变形,骨端边缘可见骨赘增生,关节内常出现游离体,软组织钙化。关节变形、强直,肌肉废用性萎缩。

3.与其他关节病的鉴别诊断 ①退行性骨关节病:好发老年人,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关节软骨变性和消失,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形成骨赘,尤以承重关节和多活动的关节明显,X线表现常为关节各构成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周围韧带钙化等[6]。②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组织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好发成年女性,常侵犯多个关节,而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早期常表现为骨质疏松,然后出现关节面和边缘虫蚀状和蜂窝状骨质破坏,常导致关节变形,由于关节软骨的破坏,常使关节间隙变窄,常表现为纤维性和骨性强直[7]。

4.X线检查的局限性及MR检查的优势 膝关节部位表浅、结构复杂,常规X线检查仅能显示早期膝关节囊肿胀、密度增高以及骨关节改变,对于滑膜及软骨受累方面远不如MR, MR对骨髓水肿、滑膜增厚优势明显,多序列多参数扫描能对血肿期龄作鉴别,同时,关节的修复、血肿吸收或机化,MR均能够准确、清晰、客观反映[8],可见,MR检查是很好的补充检查手段,亦可作为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总之,笔者认为X线检查简单、快捷、实用、方便,对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特征性改变能够清楚显示,可以做为首选检查,同时应该意识到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诊断需要以血友病作为基础,必须参考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在结合相关资料前提下,X线检查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1]高 红.血友病性膝关节炎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4):302303.

[2]姜丽慧,韩之波,孙朝侠,等.血友病性骨关节病的临床X线分析[J].天津医药,2002,30(6):363365.

[3]邱乾德.血友病性骨关节病X线诊断(附18例报告)[J].放射学实践,2006,21(11):11661168.

[4]陈再智,赵年家,曾国斌.血友病性假骨肿瘤1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9):622.

[5]李景学,孙鼎元.骨关节X线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48449.

[6]刘力华,黄明辉,邱 波,等.62例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病理分析[J].右江医学,2009,37(1):6162.

[7]林昭深.类风湿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J].广西医学,2000,22(6):1355.

阶段性学习报告范文第2篇

一、选题阶段

研究性学习搞得好坏,或能否进行下去,关键是课题的选题是否恰当。课题应当具有典型性,难度要适中。课题难度小,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课题难度大,会使实习教学效果因不切实际而受到影响。同时,还要兼顾时间、设备仪表、材料、工具的配备等。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指导学生选课题,课题不要不着边际,离学生所学的知识很远,那样的研究性学习不会持久,也不会有多大效果。例如,在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及故障排除实习的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将自行设计电路图或电路故障点并确定有关技术要求的侧重点,作为实习训练课题。在学生选题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工艺分析,提出安装和训练的实施方案。当一个课题完成并达到一定效果后,再指导学生选择确定下一个课题进行训练。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师生双方面的学习和指导阶段,也是学生在努力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提高技能水平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会发现许多问题,如选题是否适宜,电路安装排故步骤是否合理,工艺要领是否掌握等等。教师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不仅仅是及时对学生在操作规范上进行指导示范,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深人细致的思考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并运用理论知识研究出解决方案,然后通过进一步实践,验证方案的可行性。经过多次反复,学生在充分体会实践乐趣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增强了印象,操作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三、检查阶段

检查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检查学生对设备仪表和工具正确使用的情况;二是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情况;三是检查学生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四是检查材料消耗和设备的损坏情况。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某些项目就要引导学生自己来完成,以体现学生在实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阶段性学习报告范文第3篇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西德"范例教学"理论兴盛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与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实验"教学理论和美国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并列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之一,在世界上颇有影响。深入探讨范例教学理论,对现阶段我国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基于这一原则,涌现出了许多教学方法和模式,而德国的M.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范例教学在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习者的主体关系方面尤为突出。范例教学主张:在有限教学时间内,组织学习者进行“教养性学习”。所谓“教养性学习”,是指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得一般的、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创性的、典型的,以及规律性的跨学科的东西。通过这种学习,学习者可以处在一种不断接受教育和培养状态中。范例教学理论认为范例教学不但可以说明一个学科的整体性----即接受知识,而且可以开拓学习者的整个精神世界,包括他们的认识、智能和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学习者在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文化科学的一般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新的能力(包括了解事物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行为观点)。范例教学能为学习者在教学后能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力量迈开自己的步伐,为终身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教育实践中,可以发现,我们并不能编制一个毫无遗漏的教材,就算精心制定教学计划,也不能使学生点滴不漏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全部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现已全面进入我国的中小学教学之中的,相对其它学科而言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的快速发展一直应验着神奇的“摩尔定律”。信息技术教材特别是早期的教材,在编制上深深印刻着传统学科的模式,但由于信息技术的特点是更新快、内容多、操作性强、多学科互渗等,照套其它学科的教材编写模式编出来的教材,从体系上看,显得很完善清楚,但这种教材在教学时并不好用,教完之后,学生时常会觉得还是干不了什么。他们更喜欢从实例为主线入手学习,可以即学即用,或是稍加变通就能用。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范例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课题。

二、概念的界定

范例、范例教学法、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

范例:就是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源自德国瓦根舍因(M.Wagenschein)着《范例教学原理》)

范例教学法:平时的听课和上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经常采用范例讲解操作技能以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的模式叫“范例教学”,而且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严格的说范例教学法是在一组特定的知识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最基础的、本质的实例(或称范例),通过这些实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举一反三,获得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源自德国瓦根舍因(M.Wagenschein)着《范例教学原理》)

教学模式:以某种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为依据而建构起来,可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而又完整的模型。它集约地体现了设计、实施、调控、评价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教学方法论体系,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得以发生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媒介、桥梁。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模式处于中介的地位。这就是说,在教学模式之上有教学理论,凡是一种教学模式总是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而构建起来的;在教学模式之下有教学实践,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总是为了把一定的教学理论转变为教学实践才构建起来的。由此可见,教学模式上承教学理论,下启教学实践。如果没有教学模式这个媒介或桥梁,即使再好的教学理论也不可能迅捷而又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实践;同样,那怕是再成熟的教学经验亦不可能完整而又有效地升华为教学理论。(李同胜:《现代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范例教学模式:是以范例教学理论为依据而建构起来,可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而又完整的模型。

范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四个统一”,就是“教学和训育的统一”,“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以及“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范例教学在课程内容上遵循了三个性,即“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范例教学的教学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范例性阐明“个”的阶段;第二阶段,范例性地阐明“类型”、“类”的阶段;第三阶段,范例性地理解规律性的阶段;第四阶段,范例性地掌握关于世界的经验和生活的经验的阶段。(源自德国瓦根舍因(M.Wagenschein)着《范例教学原理》)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目前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状况,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建立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自主探索、主动学习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3.试图通过本课题的实施达到培养学习者探究性学习品质,培养学习者强烈的创新精神。

4.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5.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情感。

四、研究的内容

1、范例教学模式与学习能力形成的关系

学习能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终身教育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但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实践证明:范例教学通过后天教育,进行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尤其是在培养学习习惯时,有时还带些强制性,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促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最佳结合,才能达到逐步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2、范例教学模式在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①范例教学模式在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方面的作用。

②范例教学在发挥学习者主体性方面的作用。

③范例教学在培养学习者探究性学习品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④范例教学模式在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作用。

3、科学使用范例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①教师科学正确使用范例教学模式的策略:

a.教师如何选择范例b.学习者如何使用范例c.如何操作“范例教学模式”

②教师指导学习者科学正确使用范例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者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策略。

③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范例教学模式功用的策略。

五、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德国M.瓦根 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范例教学模式”以及近年出版的有关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归纳,筛选出有效经验和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师生使用“范例教学模式”的现状,有目的地进行研究,通过听课、评课、测试、座谈调研等手段,及时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构。

(3)实验研究法:

全市有条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的学校都作为课题实验基地,同时选出其中部分学校、年级或班级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班由各实验校暗设,实验班严格按实验计划教学。具体操作时可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就课前、课中、课后等阶段对“范例教学模式”的功用及使用方法进行研究和指导,从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范例教学模式”在教学及教学效果提高和培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六、主要阶段和预期成果

(一)准备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3月)

1、收集国内外理论文献,进行学习,完成方案设计,制订研究总体计划。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采取座谈会、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基层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主管意见。

3、召开全市信息技术教研工作暨课题研究会议。加强和完善基层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课题实验校)建设。

4、策划、筹建《浏阳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网》。

(二)实施阶段(2006年3月~2007年1月)

1、分批完成课题参与人员业务培训;

2、各成员分别进行各项研究工作,及时分析研究出现的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例会布置下阶工作。

3、建立基于网络的课题研究模式。

①基于网络开展研究,问卷调查,网上交流学习。

②开展范例教学设计竞赛。借助专题网站或专题论坛进行教师范例教学设计网上共享、集体讨论、推广应用。阶段性地进行总结评选,编成范例教学集,并不断充实和更新。

③范例教学说课竞赛、公开课、交流课、录像课竞赛。

④范例教学心得、范例教学论文评比。

(三)中期认证阶段(2007年2月~2007年8月)

各成员分别先进行阶段性检查与总结,并接受专家指导,调整与改进下一步研究工作。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写典型范例、开公开课,学习者座谈,听课、评课,阶段性测试,数据分析,专题论文总结。

(四)总结鉴定阶段(2007年8月~2008年1月)

各成员先分别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申报并开范例教学观摩课,组长总结整个实验,写出研究报告和综合实验报告。课题研究论文,综合实验报告和研究报告。

七、成果形式

①典型范例教学设计、《范例教学集》或专着;

②专题网站;

③教学心得、专题论文;

④录像课、交流课、公开课;

⑤范例教学素材、源程序、课件等资源(光盘);

⑥调查报告;开题报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等;

⑦学生竞赛成果;

⑧其它资料;

八、研究的管理措施

(一)研究机构的设置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陈文(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副组长:潘勇(市教育局信息技术教研员)

李洪福(市教育局网络专项管理员)

成员:各中小学校教务室主任

各中小学校教科室主任

2、总课题研究小组:

主持人:潘勇(市教育局信息技术教研员)

实验校:

实验教师名单:贺伟才、黄程、黎利红、曾红梅、罗新河、吴华平、苏果、张葵、雷金勋、张金陵、彭阳明、张爱平、彭书义、徐怀焱、肖玉梅、徐陶浩等(其他实验教师待申报)。

(二)、经费预算及来源

1、研讨、外出交流学习费:10000元

2、书籍资料(文秘站:)费:5000元

3、培训费:10000元

4、打印费:2000元

5、其他费用:1000元

来源:1、自筹2、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专项拨款

实验学校名单及其子课题名单:

实验校子课题参考:

--《小学信息技术易语言范例教学研究》

--《范例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范例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范例教学法在初中信息学奥赛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范例教学资源校本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在开发多种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中创建特色学校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范例教学课中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范例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电子作品竞赛指导中范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信息学奥赛中范例教学模式的研究》

--《FLASH教学范例的开发与应用》

--《平面设计教学范例的开发与应用》

--《网页设计教学范例的开发与应用》

--《 影视作品设计教学范例的开发与应用》

--《电子贺卡教学范例的开发与应用》

--《易语言和LOGO语言教学范例的开发与应用》

阶段性学习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学;探究性学习;实施;尝试

目前,就读职业学校是绝大多数学生无法考取普通高中后的无奈选择。学生及家长对教育类型的选择,归根结底反映的是对教育培养质量与未来发展空间的综合认可度。如何才能提高高职院校的吸引力,必须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的依据

高等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不少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报考职业学校,初中毕业生也不情愿报考职业学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不好、教学质量难以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教学课程设计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学习者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开展自主、开放、探究式的主动学习行为,教师的责任就是创造含有丰富信息,使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思考、探究和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最强调的是操作技能,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已很难满足知识传授、实践培训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必须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调动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发挥学生的潜在非智力因素,而开展探究性学习恰好是完成这些转变需求的较好方法。

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任何课程和学科,并且有一定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其过程包括如下内容:

(一)提出

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除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的第一步,探究性学习要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探究内容联系起来,精心设计探究学习活动的问题。适度的问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潜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情境中来,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假设

恩格斯曾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牛顿也曾说过:“没有大胆的假设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进行假设就是预测所要探究问题的答案或结论,提出假设为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假设应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在现有的条件下是可以完成的,并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要鼓励与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假设,对问题做出尝试性解释。

(三)实践

我们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设计一个实践探究方案,根据这个方案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并解答提出的问题。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教师应给探究学习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实践探究方案的设计一定要遵循在现有的知识水平与实际条件上,切实可行,实践探究的结果与结论能经得起重复试验,探究所需的条件容易构建,材料容易获取,操作简便,所需时间短。根据以上原则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实施操作、完成探究活动。

(四)分析

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探究活动过程出现的问题与结果,反馈探究活动中亮点。要把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研讨会等方式加以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探究活动过程的经验教训,将实践探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经验知识联系起来,并结合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归纳与概括、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等,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五)评价

探究活动要有阶段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层次的不断提高,形成性评价就是对整个探究活动整体宏观评价,将探究成果做成书面形式的论文报告或者是实物形式的模型等进行成果展示。将探究活动成果与其他兄弟学校或组织进行交流探究,听取不同方面的声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小组成员的特长,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加了学习动手机会和时间,使教师不断受到新的冲击,促进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有利于复合型教师的培养。

三、探究过程中的评价

评价信息是监控学生理解的发展、调整教学活动、促进反思的工具,要重视整个探究活动过程中评价问题,为学生展现他们的理解提供机会,引导学生的下一步行为;情感激励评价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也可以用到我们探究活动中,使评价真正现其价值。

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掌握学生的现实经验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创设相应水平的问题情境。而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但学生却很难发现规律性的东西,甚至一些学生自主学习陷入困境,对新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及拓展更是束手无策。

【参考文献】

阶段性学习报告范文第5篇

思考之一:学业评价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我们认为,学业评价改革的突破口在于学生期末成绩报告单的变革。学生成绩报告单是对学生学业评价结果的终端呈现,学生很在意,家长很关注。

回顾十五年来的课程改革历程,在关于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改革中,笔者印象较深的首先是期末试卷从原先百分制变成了等级制。评价者根据学生做对题目的数量分别确定为优秀、良好、合格、尚需努力四个等级。在学生成绩报告单中,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记录袋,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评价,着力引导师生及家长淡化分数观念,以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说,在课程改革之初,百分制改成等级制还是收到一定成效的。但最近几年来,由于高考、中考、公务员考试等,主要还是以分数作为最重要的指标来选拔甄别人才。上级教育教学质量监管部门在教学质量检测时,又重新出现了百分制的试卷,因此,分数又回归人们的视野。在学生的成绩报告单中,虽然还是把试卷中的百分制转化成了等级制,但是,家长们关注的还是期末一张试卷的分数,而我们的教师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在成绩报告单中也夹着一张语、数、英、科四门学科的期末卷面分数,或者用短信告知家长四门学科的期末考试卷面分数情况,百分制其实已经死灰复燃。就是这成绩单中的显现分数或隐现分数引导着学生及家长在小学阶段就有了考试科目与考查科目之分,主科科目与非主科科目之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在成绩报告单的设计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让百分制彻底消失,让过程性与多元性两大特点在成绩报告单中呈现出来,这是学业评价改革的突破口。

思考之二:学业评价改革应从哪些右面进行变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也是核心阶段,时问长,跨度大,小学生的学业评价更应发挥的是教育功能,而小是选拔甄别功能。教师通过评价小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学业评价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学业评价小仅要依靠单纯的书面检测,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运用实验、实践等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小学阶段的年龄特点和教育发展规律,决定了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必须从以终期性评价为主,变革为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期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

笔者认为,所谓形成性评价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检查、记录学生的进步情况,着重了解学生平时对学科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和方法、学习效果等情况。我们设课前准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成果展示四个评价指标,主要通过即时性评价、星级评价手册记录、作业情况记录、现场作品展示等形式进行评价。

阶段性评价是指根据学科特点,在一段时问后,如几周、一个月、一个单元、期中进行的评价。主要采用书面检测和实践检查两种形式,评价学生对某一知识或技能领域的学习情况。如一年级语文学科的拼音过关、精典课文的朗读、写字水平的年段过关、课外阅读量达标、口语交际水平等;数学学科的计算技能、动手操作、绘图设计制作能力等;英语学科的会话、单词记忆、字母书写等;科学学科的实验操作、养殖等社会实践能力;音乐学科的演唱、演奏、舞蹈等。检测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科和项目的小同有所区别,力求丰富多彩而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把阶段性评价也叫作专题性评价。

终期性评价主要是指学期末的书面综合检测或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一次大检阅,也就是我们常规的期末考试。但是,我们对期末考试的组织形式进行了变革。一是根据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记录情况,自我评价优秀的学生可以申请在终期性检测中实行免测制,每个班允许io%的学生免测。二是在终期性检测中,如果对于第一次结果小满意的学生可以申请补测,摒弃一卷定等级的简单做法。

思考之三:形成性评价应如何操作达到既简单又全面?

评价指标的多元性、过程性,与评价方法的简单可操作性是一对矛盾体。评价指标越多元,越全面,评价工作肯定越复杂,教师的工作量肯定也越大。特别是形成性评价,如何将复杂多元、天天要做的形成性评价变简单昵,这也是我们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将形成性评价的四个指标设计成一张量表,规定了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

(一)课前准备星。上课前必须准备好本节课要用的所有学习用品,并放在规定的位置上。书本统一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或右上角,文具盒横放在桌面上方,紧靠书本,学具放在书本上方。任课教师要提早两分钟到教室候课,每堂课前半分钟进行检查评价,并做好记录,每周汇总一次。每堂课都准备好的或只有一次未准备好的学生当周可以获课前准备星。

(二)课堂参与星。听课总要求是学会倾听,敢于提问。根据一节课中举手的次数,倾听认真程度在形成性评价记录表中记1颗小星。也可以反向操作,认真倾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小被老师点名批评的都可以得到课堂参与小星,一周表现好的学生小星换大星,当周可以得到1颗课堂参与星。

(三)作业优秀星。学生每次作业完成情况从正确、清楚、及时三个维度进行评价,每达到一项可以得到1颗星,特别优秀的作业加记4颗小星。在周汇总时,根据作业的次数和获得小星的数量确定小星换大星的标准,分别授予周三星作业、二星作业或一星作业。

以数学作业评价为例,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周课时为4课时,加上周末作业,一般周作业次数为5次,应得小星总数为巧颗,如果学生获得了作业小星总数巧颗,授予周三星作业;周小星总数为12颗,授予周二星作业;周小星总数为9颗,授予周一星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遵循学科、年段特点,体现层次性、选择性和多样性,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多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综合性、实践性强的作业,并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来。

(四)成果展示星。学生平时参加学科竞赛、展示等活动,在班级、校级、县级、市级、省级或省级以上获奖或作品展出,或者才艺展示,可分别获得1颗星、2颗星、3颗星、4颗星、5颗星,并将成果装入个人成长档案袋中。

思考之四: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期性评价这三种评价如何整合,形成学期末的综合评价?

形成性评价坚持每天记录,每周积累小星,换一次大星。每周大星共设5颗,即课前准备星每周1颗,课堂参与星每周1颗,作业优秀星每周3颗。阶段h}评价根据学生阶段性测试得分情况可以转换成3颗星、2颗星、1颗星。

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得分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学期实际总得星数令学期应得总星数X 100 学期总星数=(课前准备星1+课堂参与星1+作业星3) X周数 在学生的学期末综合评定中,我们对三种评价方式进行有机整合,根据学科小同采用小同的整合公式。

语、数、英学科的学期综合成绩=期末卷面成绩X 60%+阶段性评价得分X 20%+学期形成性评价得分X 20% 。

音、体、美、科、劳等学科的学期综合成绩=形成性评价X 60%+阶段性评价X40%o

思考之五:对教师的评价应如何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