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内容: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学习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帮助学生记住每个月的天数
2.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会判断平年和闰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力。
3.体会平年和闰年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之间的天数。知道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一、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们经历了哪些难忘的日子?
你们知道自己是哪年哪月哪日生的吗?(生回答)
那我们今天再认识一些新朋友好吗?板书课题:年、月、日。下面我们看今天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大家齐读。
2.出示学习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经验,经历认识年月日的过程。
(2)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判断平年和闰年,培养分析和判断力。
(3)体会年、月、日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师:大家有信心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吗?
生:有
师:好,大家很棒,老师相信你们,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6-79页,让自学指导带领我们达到学习目标,因为指导是帆,目标是岸,希望大家乘着帆,顺利到达学习的岸。
二、出示自学指导一
认知看课本内容,看看年历上标注了那些特别的日子?你还经历了那些特别的日子?
1.
5月1日是(
)。
2.
6月1日是(
)。
3.
7月1日是(
)。
4.
9月10日是(
)。
5.
10月1日是(
)。
6.
我还经历了:
(自学比赛开始,比谁坐姿端正看书认真,3分钟后我们进行展示。)
三、第一次自研共探
1、自主学习
生看书自研,将自研成果和疑问记录在本上。
2.
交流合作
看完的学生请举手,示意给对子和老师,开始交流,主要交流自研指导中的问题、解题思路、过程和理由。
3.
共同探究
小组内的答案尽量统一或记录下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备下一步汇报展示。
4.
.汇报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研成果的汇报展示,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可以回答,板演或提出问题。
5.
知识小结
时、分、秒;年、月、日都是时间单位。
四、学习指导二
认真看课本中的两张年历图,自行把2011,2012年每月的天数填一下,填后想一想:
1.我发现了一年有(
)个月。
2.有31天的月份是:(
),这些月份是大月。
有30天的月份是(
),这些月份是小月。
3.2月份比较特别,有时有(
)天,有时有(
)天,2月既不是(
),也不是(
)。
4.我们还可以用(
)来记忆一个月的天数。
5自行试着把例2填一填,想一下: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自学开始,比谁坐姿端正,自研效果好。5分钟后展示交流)
五、第二次自研共探
1.自主学习
2.交流合作(小对子交流)
3.共同探究
小组内的答案尽量统一或记录下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备下一步汇报展示。
4.
汇报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研成果的汇报展示,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可以回答,板演或提出问题。
5.知识小结
(1)我发现了一年有(12
)个月。
(2)有31天的月份是:(
1,3,5,7,8,10,12
),这些月份是大月。
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
),这些月份是小月。
3.2月份比较特别,有时有(
28
)天,有时有(
29
)天,2月既不是(
大月
),也不是(
小月
)。
4.我们还可以用(拳头)来记忆一个月的天数
5、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A.根据一年的天数判断,366天的是闰年,365天的是平年。B.根据2月份的天数判断,28天的是平年,29天的是闰年。C.根据公历年份是否是4的倍数或400的倍数来判断。公历年份不是整百的,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是平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时,如1200年,1300年1900年,2000年.........其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否则就是平年。
六、学情展示
展示主题:完成课本“做一做”题。
要求:
1.独立完成、对子交流。
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举手示意对子,待对子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
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由,最终形成统一答案。
3.分工合作、板演展示
学法指导:由组长分工:板演、检查、预测(讲解着)。
4.汇报讲解、补充质疑评价
学法指导:由一个小组做讲解展示,讲解时可以组内补充,也可其他组补充或质疑。展示后,其他组或教师给予评价。
七、归纳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状态、效果给予评价总结。
八、巩固提升
第一关:我来填
(1)、2012年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在伦敦召开,这一年2月份有(
)天,是(
)年,全年共有(
)天,
(2)、8月份有(
)星期零(
)天
第二关:我来选
(1)2012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
)天
A、1
B、3
C、3
(2)中华人民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2012年10月1日是(
)周年
A、62
B、63
C、64
第三关:我是聪明小法官。
1.每年都是365天。
(
)
2.一年有6个大月,6个小月。
(
)
3.26个月是2年零6个月。
(
)
4.9月30日后一天是9月31日。
(
)
思考题:
小明在他奶奶家连续住了2个月,刚好是62天,你知道是哪两个月吗?
板书设计:
认识年、月、日
1.我发现了一年有(
12
)个月。
2.有31天的月份是:(
1,3,5,7,8,10,12
),这些月份是大月。
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
),这些月份是小月。
3.2月份比较特别,有时有(
28
)天,有时有(
29
)天,2月既不是(
大月
),也不是(
小月
)。
4.我们还可以用(拳头)来记忆一个月的天数
5.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A.根据一年的天数判断,366天的是闰年,365天的是平年。B.根据2月份的天数判断,28天的是平年,29天的是闰年。C.根据公历年份是否是4的倍数或400的倍数来判断。公历年份不是整百的,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是平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时,如1200年,1300年1900年,2000年.........其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否则就是平年。
优质课教案
课题:《年,月,日》
单位:汝南县常兴镇曾庄小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经历认识小数数位表和用直线
上的点表示小数等进一步认识小数的过
程。
2.
认识小数数位表、数位,理解小数部
分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
握小数的读写法;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3.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能在已有知识和
经验的背景下自主学习,并获得良
好的学习体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认识小数数位表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小数,掌握小数的读写法,会比较小数
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具:PPT
,教案。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情境创设,新课讲授
PPT
显示课本
65
页数位表。
把下面的数填在小数数位表中,并读出来。
172.31
30.402
0.098
师:大家观察
PPT
上的小数数位表,你能从表中发现
什么。(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数位表中小数部分的数位及
排序。趁学生观察之际,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数数位表。)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三个数,提出在数位表中写数的要
求,让学生自主学习。(两学生板演。)
交流学生写数的结果。
师:数位表中每个数位上的数都有它们的意义,如十
分位上的
3
表示
3
个
0.1,记住
0.1
是十分位的计数单位。
(请学生回答剩下两个数每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师:前面我们学的小数大多数整数部位都是
0,下面
我们来看一下整数部分不为
的小数的读法。
PPT
显示文本:
172.31
读作:一百七十二点三一。
30.402
读作:三十点四零二
0.098
读作:零点零九八
师小结: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整数部分是
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
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u
用直线上的表示小数
在黑板上画出课本
65
页数轴。
师:观察数轴,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了解数轴上写出了1到5的自然数,每两个数中间有
10
小格或平均分成了
10
份。)
师:大家把书翻到
65
页,把书上的四个数用直线上
的点来表示。(请一学生板演。)
师:大家把写出来的数从大到小排下序。
二、试一试
在里填上>、
=。
10.99
2.11.85
0.080.1
1.621.602
具体说说比较的过程。先比较什么再比较什么。
三、练一练
课本
66
页“练一练”1-4
题,学生独立完成
,再交
流。
四、课后小结
整十数除两三位数(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探索并理解整十数除两三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并在交流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掌握整十数除两三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法竖式计算。
3、经历尝试、归纳计算法则的学习活动,能理解算理,并能表达运算过程。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5、逐步养成工整书写、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除两三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除两三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评价
关注点
学习兴趣:探究兴趣;
学习习惯:听说习惯、练习习惯
学业成果:计算掌握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PPT课件,
教学
环节
目标指向
师生活动
评价
关注点
一、复习引入
3、经历尝试、归纳计算法则的学习活动,能理解算理,并能表达运算过程。
1.在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
)<200
40×(
)<270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竖式计算。
(1)
独立计算,再和同桌说一说计算过程。
(2)
师生共同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法则
A、
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两位.
B、
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哪一位不够除,就在那一位上写0.
C、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1、能正确说出()里最大能填的数。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并正确验算
二、探索方法
1、结合生活情境,探索并理解整十数除两三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并在交流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掌握整十数除两三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法竖式计算。
3、经历尝试、归纳计算法则的学习活动,能理解算理,并能表达运算过程。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1、口算
(1)
算一算
(2)
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3)
小结:我们可以想乘法,做除法。
练习:100÷50
90÷30
200÷40
150÷50
2、出示例题:
(1)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小猪体重是82千克,小羊体重是30千克。
(2)你能提一个除法的数学问题吗?
小猪的体重比小羊的体重的几倍多几千克?
(3)列出算式
82÷30
2、观察:这道除法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除数是整十数)
揭示课题:整十数除两三位数
6、思考:
82÷30怎样计算?
(1)小组讨论,交流反馈.
A、想82里面有(2)个30,商是2。
82÷30=2……22
B、
推算
8÷3,商是2;
82÷30,商是2。
所以82÷30=2……22
C、
竖式计算。
思考:除数是两位数,要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商的最高位写在哪一位?
8不够除30,所以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82,82里有2个30,所以2写在个位上。
这里的60
表示什么?
2×30=60
(3)
哪种方法更简单?(竖式计算)
全班一起说一说计算过程
(4)
归纳整十数除两三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
A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B、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哪一位不够除,就在那一位上写0.
C、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5)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3
×
2
6
+
2
2
8
2
1、能利用乘除法的关系计算整十数除两三位数。
2、会正确口算结果
3、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提除法的数学问题,并列式。
4、讨论并归纳整十数除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5、会正确验算
三、简单应用。
2、掌握整十数除两三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法竖式计算。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5、逐步养成工整书写、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1、试一试(书P23上面三题):
20
6
2
40
9
3
70
9
4
(1)
独立练习,核对反馈
(2)
总结计算方法
2、试一试(书P23下面三题):
60
4
2
40
3
1
7
70
5
1
8
(1)观察:这三题和上面有什么不一样?
(2)思考:要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商的最高位写在哪一位?
42不够除60,所以要看被除数的前三位420,42里有(7)个6,420里有(7)个60,所以7写在个位上。
(3)独立计算,核对反馈
3、不计算,判断商在什么位置上?
3、试一试(书P23/1、2)
独立练习
1.能正确用竖式计算整十数除两三位数。
2、知道前两位不够除,要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并知道商在哪一位。
3、能说出商在哪一位。
4、会正确计算。
四、课堂总结
1.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2.
自评这节课的学习情况。
板
书
设
计
整十数除两三位数
A、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的,就看前三位
B、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哪一位不够除,就在那一位上写0.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2.知道几个长方形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与宽越接近,面积则越大。
3.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2.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内容。
1.兔宝宝小白和小灰长大了,兔妈妈让它们各自负责一个小花坛,看着这两个花坛,小白说:“两个花坛的周长相等,所以这两个花坛一样大。”小灰说:“不,这两个花坛不是一样大,因为周长和面积是没有关系的。”你认为它们的话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用16根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一根小棒代表1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练习。
1.判断: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如果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一定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20厘米长的铁丝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其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两块长方形菜地,甲地长18米,宽9米;乙地长20米,宽7米,如果不计算,你能否直接判断哪块菜地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怎样剪才能使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小?如果要使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大,应该怎样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初步认识角,能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和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角的正确表象的形成
,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吸管、圆形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板书:角
见到这个字,你们想到了什么?
预设:生1:三角形
生2:动物的犄角
生3:几角钱
生4:墙角、桌角......
2.你想了解角的哪些知识?
预设:角的种类、大小、组成......
3.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角的初步认识,来解决你们提出的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经验中引入角,并让学生提出关于角的知识的问题,在问题引领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出角,完善“角”的表象
1.出示三角板:请生指出三角板上的角。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指角时,都会指一个点,我借助课件,脱去角的外衣,使学生发现他们所指的角变成了点,不是角了。
2.那角在哪儿呢?想想你心中的角什么样?谁能再指指角吗?
学生再次指角,引出指角时要摸出角的边。让学生同桌摸出三角板上的角,感受到角有一个尖和两条边。
3.借助课件,指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
4.脱去角的外衣看到角。
5.同桌指出学习单上物体的角,然后每人在自己的学习单上描出一个角,再全班汇报交流,检查所指的角对不对。
6.借助课件,指出物体表面上的角。
7.去掉角的外衣,抽象出角。
8.老师把记在纸上的角张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后,运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学生的动作语言的表达与静态图形特征的不一致,引发他们的矛盾冲突,从而产生对原有认知的不满,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改变原有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一次引发他们的观察、思考、把角的表象印在头脑中。让他们在经历错误中不断完善认识,正确建构了“角”的表象。
三、创造角,体验角的特征
(一)角的组成
1.出示学具:小棒、吸管、毛线、圆形纸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四人一小组),每人任选桌上一种学具创造一个角,然后小组同学交流,你用什么怎样创造出了角。
2.谁来把你们小组创造的角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1)用两根小棒创造的角,要追问为什么头儿往一块对?
突出角的尖。
(2)用吸管创造的角要折,也是要折出尖。
(3)用线创造的角为什么要请人帮呀?如果这个线不拉起来边不直,突出角的边要直
3.提炼角的特征
:仔细观察这些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4.师先借助三角板边摸边说角的组成。然后请学生边摸边说角的组成。
5.及时巩固角的概念
判断,并说明理由。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设计意图:学生使用学具创造角的过程中,把握住角的本质特征,建立了“角”的表象。
(二)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关系
1.游戏:小组比赛,哪组创造的角最大。规则:用黑板上长短不同的磁力贴摆出最大的角。
先确定谁先选,然后比赛,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出示:小儿歌巩固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想知角的大与小;
要看开口不看边。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了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这一教学难点。
四、强化特征,体验画角
(一)画角
完任务单
任务一:试着画一个角,然后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说画角的步骤。
预设学生画角的方法:
生汇报画角的步骤:
生1:我先画一条线,再画一条线。
生2:我先画一条线,再从它的一端挨住,画另一条线。
生3:我先画一个顶点,从顶点出发,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
任务二:试着画出3个不同的角。
设计意图:在画角中巩固了角的组成,强化了角的特征。
(二)
给角起名:
为了方便叫角,我们可以给他们起名字。
1.我们怎么标注角的名字呢?从一条边到另一条边画一条弧线,要离顶点近一些,最后在弧线的旁边写上它的名字。(在黑板上标注)
这个角读作:角1(板书)
2.一般我们除了用数字给角起名字,还可以用字母,比如:角A,角B等
3.角有了名字,我们怎么记录呢?
数学讲究简洁,对于角,我们除了能用文字表示它,还能用符号来表示。
表示角的符号“∠”。这个符号与<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那么这个角就可以记作:∠1
(板书:写作:∠1
)
4.
给你刚才画的角起个名字吧?把读作和写作写出来。
设计意图:学会记角。
五、回归生活,深化认识
1.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你们发现了吗?指名说一说。
2、欣赏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