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

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

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谈心教育

在当代高校中,辅导员在学校教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沟通桥梁,大部分学生在这个阶段正处于构建思维模式、学习方式、综合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时期。因此,针对该阶段的大学生适当开展谈心教育工作,是当代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之一。

1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谈心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大学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辅导员不仅要时刻关心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生活情况,还需要经常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情况,所以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综合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1.1促进师生交流情感

大学阶段的师生关系不太容易掌控,由于辅导员教师并不是大学生的授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难以实际掌握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情况。高校辅导员应该抽出空闲时间与学生开展谈心教育,针对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需要更多的交流学生的生活起居、生活习惯、适应程度,较为轻松又深刻的引导大学生综合健康发展,应用谈心教育的方式将师生间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交流平台中,以“大朋友”的身份更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情感。

1.2了解学生综合需求

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通常会对大学中的各种情况较不习惯,在生活中从曾经的父母帮助突然转变成需要自己解决日常饮食、换洗衣物,在心理上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对身边的一切都十分陌生,难免会有孤僻感。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辅导员及时对学生展开谈心教育,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生活需求进行沟通,为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解决综合问题,培养学生逐渐养成积极面对大学生活的心态,为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做好基础。

2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谈心教育有效策略

2.1加强辅导员综合素养

当代高校教育环境中,着重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实际聘用,会对一些高校研究生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发送邀请函,邀请刚毕业的研究生担任辅导员工作,在高校教育中增添年轻血液确实是很好的事情,但也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很多刚毕业的研究生缺乏相关任职经验,难免在与学生进行谈心教育的过程中缺乏谈话经验和技巧,容易造成在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中出现尴尬的局面。另一方面,刚刚研究生毕业的辅导员在实际年龄上与大学生相差无几,这就容易导致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中缺乏实际说服力。针对上述情况的发生,高校应该适当加强对辅导员的综合素养培训,例如,针对辅导员谈心教育的过程中缺乏谈话经验和技巧的问题,可以组织学校谈心教育经验丰富的老资历辅导员,对新辅导员作实际应用方面的培训,以“老带新”的方式传递多年教育经验。学校还应该为辅导员提供相应辅助书籍,让年轻缺乏经验的辅导员在书籍中详细学习理论知识,专门针对大学生教育方面、心理教育方面进行学习,从而让年轻辅导员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1]。

2.2利用网络拉近距离

现代网络建设十分先进,网络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当代大学生通常都能够无师自通地使用网络交流工具,在当代高校辅导员开展谈心教育工作中,辅导员也应该利用网络技术经常对学生开展谈心教育工作,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应用网络交流平台,能够让部分在生活中较为内向、羞涩、腼腆的学生大胆、直接地跟辅导员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促进谈心教育的有效开展,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距离。在网络中不仅可以利用交流软件与学生进行沟通,也可以针对学生热爱网络游戏的特点,从网络游戏方面入手对学生开展谈心教育。部分大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年龄较小,心智处于刚刚开始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很难听取他人的意见,更愿意在游戏中寻找自我,针对学生这种情况,辅导员可以从网络游戏方面入手,邀请学生共同进行同一游戏,在游戏方面多向学生请教,以朋友的姿态互相学习,拉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距离,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愿意与辅导员沟通,接触了解一段时间后,辅导员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开展谈心教育,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辅助学生逐渐构建正常的生活思想观念[2]。

2.3建立谈心教育制度

在高校谈心教育工作中,应当适当构建科学合理的谈心教育制度,应用相关制度来规范辅导员谈心工作的相关内容。辅导员开展谈心教育工作是较为良好的行为方式,但在谈心教育中却缺乏一定的规章制度,这样的谈心工作很有可能起到不好的作用,因此,在谈心教育中适当构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十分重要。根据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让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交流时有规可循,将谈心教育的开展模式步骤化,帮助辅导员在开展谈心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关步骤依次对学生谈心沟通。例如,谈心教育中规定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学习情况,跟每名学生至少进行3次沟通,其中至少存在1次深度沟通,切实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把握学生思想、学习方向。应该规定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后,书写沟通工作记录,详细记录学生的综合情况,并制定相应下次谈心教育工作计划,确保做好辅导员多方面为学生着想的工作职责。在规章制度中,应该存在奖惩制度,在学期结束时针对谈心教育工作做得好的辅导员,应该给予相应奖状表扬,让辅导员开展谈心教育工作得到认可;针对未能完成谈心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应该给予相应会议批评,使其认识到谈心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中,明确谈心教育工作制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

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新课程 概念图教学

引言:

教育是立国之本,高中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生物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为使教学质量达到最高,授课中添加概念图做辅助使得教学目标更快实现,以取得实践性效果,概念图是一种新的教学技法,能够对生物学起到提升作用,使生物学有更加清晰的脉络,学生在学习中也更加容易掌握学习重点,所以高中教学中生物教学概念图的应用将会是一项重要进步举措。为此,本文将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对于概念图的应用展开粗浅地探讨。

1、简述概念图的含义

生物学是高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一般概念性的知识比较多,概念图是实践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她能在教学中系统的分析出生物客观规律,详细的解决了生物学中事物的本质,通过不断的排列组合,再运用多媒体将概念图传授给学生,概念图是由诺瓦克提出的,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将概念图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效果得到大众的肯定,并逐渐推广到教育界。就目前来看,概念图已然成为了教学工作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同时概念图也显示出了强大的教学功能,在国内外不断得到施行并广泛推崇。

2、概念图的构建

2.1概念图构建的组织结构

概念图是一种知识间的网络框架结构,生物学教学中的一种可视性工具,概念图包括的基本要素有概念、命题、交叉连接以及层级结构,各要素间相互连接,相互生成,最终会将一个生物学课题框架构建出来,形成系统的组织结构。

2.2概念图的构图思路

在生物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是合理教学的一个工具,是将晦涩难懂的一些理论性的概念绘制成网状图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对于教材必须熟络的掌握,了解概念的层次,对比了解理论概念,所以概念的序列组合是概念图绘制的关键,概念等级由高到低顺序生成,然后是选取一个熟悉的知识领域,在一个熟悉的领域里,教师会更好地把概念绘制成一个合理的概念图模式,再然后将要初步拟定框架,合理分配概念图的横向与纵向分布,将各个概念间的关系分析准确,并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而且还要不断的改进概念图,使概念图不至老态化。

3、生物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

概念图因其具备其他教学方法中没有的方便性和实用特征,在运用时生动形象,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3.1在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系统化地对所讲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探讨,并对整体教学任务作出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盲目地传授知识而忽略了教学目的,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对于概念性的理论知识会有方案,所以新型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明确教学目的之后,抓住教学的重点,不能偏离教材,给学生灌输一些没有营养的知识,通过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再加之概念图的应用,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基础性总体提升。

3.2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概念图的应用

新型教学工具的应用使得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概念图是应时出现的教学新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学生逐渐地会构建概念图性的思维,对生物学有了新的认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每个学生也可以根据对概念图的大体认识来共同学习,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依据自身情况,鼓励学生在互帮互助中构建学习概念图,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效率更加显著,实现最终的共赢目标。

3.3在高中教学评价中概念图的应用

在高中教学任务中,教学评价是一项基本工作,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平时学习成效的考察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总结,概念图的应用更加系统地将教学工作作出一个重要的分析,对教学工作的客观评价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概念图不仅可以简单的将课本上的知识有顺序的罗列,理清知识脉络,而且还可以进行教学评估工作,为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对于概念图的深入理解将会有更加显著的成效,这个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十分凸显。

4、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学生将根据自身学习情况作出知识概念图,概念图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连接成一个网状图,教师可以借助概念图理清教学思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延展能力,概念图突破了从前的罗列概念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创新的特点传达出教学内容。

学生可以将概念图拿来作为课堂的笔记内容,原来学生习惯将课本上的文字大量抄袭到笔记本上,但是丝毫体现不出重点,大量的罗列概念是教学工作的一大缺陷,学生为了节省下课时间,上课时只顾得上抄笔记,而顾及不上教师的讲课理念,顾此失彼的现象时有发生,概念图不但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概念图的应用还能达到一个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效果,不仅拉近了学生间的距离,使学习气氛活络起来,同时概念图也发挥出了极大的教学作用。

结束语: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概念图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生物教学,在进行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促进知识的整合研究,学生在面对难点也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更有利于建立知识体系,复习巩固知识,以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系统化地传达出教材上的知识脉络,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学习中灵活运用概念图,能使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如春,窦玉敏.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156-157.

[2]陶舒.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普洱学院学报,2014,03:138-140.

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程目标;目标层次;有限元集合

关于课程目标结构层次,目前国内尚未统一的认识,从而导致新课程目标的结构层次众说纷纭。这给新课程目标的顶层设计、全息管理和教学评价、新课改成果交流带来诸多不便。为了建立新课程目标结构层次的范式,我们首先基于课程目标的结构层次理论的分析和归纳,然后提出新课程目标的结构层次。现在,与各位同仁交流,谨请不吝赐教。

一、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界定[1]

教育目的(aims of education),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个教育目的体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它明确规定了我国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指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本要求。由此可知,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其特点如次:⑴理想性。教育目的是确定培养人才的一种理想的规格,是教育工作所追求的最终统一目标,但教育工作实际的结果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理想的水平;⑵层次性。一般有这几个层次:国家(或政党)的教育目的,学校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校长的思想),学生(包括家长的)教育目的,教师的教育目的。尤其教师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各层次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受到国家的教育目的的指导和制约;⑶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教育目的里既包含培养人的共性,也包含培养人的个性两个层面,或侧重于培养人的共性,或侧重于培养人的个性,或兼而有之,这与确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有关。

(二)教育目的的分类[1]

即:⑴ 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个体本位的教育目的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个体本位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顺应个体的自然发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有助于个体发展时才有价值,代表人物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等人。社会本位者认为个体只是教育加工的材料,个体发展必须符合社会需要,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个体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以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延续,代表人物涂尔干、那托普、凯兴斯泰纳等人。⑵按照教育性质,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传统的教育目的和现代的教育目的。前一种教育目的,指的是“制度化教育”即传统教育体系的目的;后一种教育目的则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教育目的。③按照文字表述方式,教育目的可以分为纲要式的教育目的和详列式的教育目的。纲要式的教育目的的特点是方向单一,静态统一,以理想的人的构建为教育的追求。详列式教育目的主要是美国自1918年以来形成的教育目的格局。它以美国式的民主制度为教育目的,又把这种过于笼统的教育目的分解为若干教育目标,进而又把每项教育目标分解为若干更为琐细的目标。⑷按照约束力,教育目的可以分为强制性的教育目的和建议性的教育目的。前者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后者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例如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学校的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

文献[2]认为,“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基本上是通用的,没有十分严格的界限。”因而有集合: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或者,教育目标={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该文献指出教学目的可以派生出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行为目标,因而有集合②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行为目标}。该文献还认为教学目标可以“递次分化为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不同系列”。由此可以建立集合:③ 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如果,集合①∨集合②∨集合③,则有集合:④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或教育目标),教学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行为目标}。文献[2]教学目标可以分为最广泛的一般目标、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前者包括国家教育制度、方针规定的目标。中者包括各学科的目标、教学单元的目标。后者仅限一堂课的目标。如果突破既定界限,则有如下集合:⑤ 教学目标={国家教育制度规定的目标,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各学科的目标,教学单元的目标,一堂课的目标}。

上述分析表明,教育目的是对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的总体要求,因而它制约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的制订,即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的制订不应违背教育目的,但又不等于教育目的。同时,教育目的也影响、制约着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根据集合①,并且观察集合④和集合⑤之中的元素,可知集合④=集合⑤。集合④之中的元素“教育目的”、“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依次同质于集合⑤之中的元素“国家教育制度规定的目标”、“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各学科的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一堂课的目标”。如果将集合⑤之中的元素全部同质替换,并且,集合④∨集合⑤,则只有集合④,即集合④涵盖了教育目的的基本元素,且展示这些元素的层次关系。即:教育目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行为目标。

因此,由集合④和前述文献提供的理论依据可知,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等,是一般与特殊、普遍与个别、总与分的关系。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的界定

文献[3]认为,课程广狭两说。广义课程是指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展和安排。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高级中学课程,其含义包括教学科目、科目的教学顺序和科目的教学时间。狭义课程是指某门学科,如数学课程、生物课程等等。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有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三种形态。教学计划包括学科设置、学科设置的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课程标准包括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教科书一般包括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标、注释、附录等等。

(二)课程目标的界定

文献[4]认为,它包括广义的课程目标和狭义的课程目标。广义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全层次的。简而言之,它就是教育意图,包括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等等层面。教学目标还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狭义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学生的关系,即课程的预期结果,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可以确定两个集合,即:⑥ 广义的课程目标={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⑦ 狭义的课程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三)课程目标的层次

引进教育目的集合,即:⑧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行为目标}。我们选择集合②作为研究对象,并且认为:教学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如果,将先行集合②和集合③同质替换,再行集合②∨集合③,并删除年级教学目标(不合时),则有集合⑨ 狭义的课程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行为目标}。这个集合⑨,就是课程目标。

三、新课程目标

(一) 新的课程目标的层次

新的课程目标大致同构于集合④狭义的课程目标,由于课时目标要借助课题落实,行为目标要借助教学事件来落实,并且课程分模块呈现,因此,将集合④转化,即可得到为集合:⑩ 新课程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单元目标,课题目标,事件目标}。因此,新课程目标元素及其层次关系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单元目标课题目标事件目标

(二)新课程目标元素的解释

下面,以某些新高中课程标准为例,对新课程目标的元素进行粗浅的解释。

1.教育目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引言说:“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发挥应有的作用。”由此可知,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教育目的是“充分发挥”高中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这里突出了中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第一,高中语文教学,要“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这体现了高中语文是素质教育的工具。第二,高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这说明高中语文是培养个性的工具。第三,高中语文教学,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体现了高中语文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工具。

因此,课程的教育目的规定着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2.培养目标。又例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中说:“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课程目标携带着课程教学的总任务。

3. 课程目标。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规定,通过高中生物教学,要使学生“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浏览该段文字便知,课程目标蕴含着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三个方面。

4.模块目标。例如“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其体现了模块目标具备知识、情感和技能向度。①知识维度,即“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②技能维度,如“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③情感维度,有“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5.单元目标。例如生物1第二章的目标有:知识方面,①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②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③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④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⑤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⑥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①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的重要作用;②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能力方面,①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②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⑹ 小节目标。例如生物1第二章的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课题目标如下:①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②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③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④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其三要素虽然若隐若现,如果仔细思索,三者尽在其中。即①②为知识性目标,③为机能性目标,④为情感性目标。①②、③、④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个课题的课题目标。

7.课程基元目标。包括知识点目标,情感点目标和技能点目标。

8。学科基元目标。即:事实目标、概念目标、原理目标和策略目标。

9。学科原子目标,即实例目标、名称目标、命题目标、和规则目标。

综上所述,课程目标从顶层到底层共有9级。它们都一个共同的灵魂,这就是都由知识、情感、能力共同所构成的一个有机体。课程目标的完整序列和关系如下: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单元目标课题目标课程基元目标学科基元目标学科原子目标

参考文献:

[1] 课程目标. 百度百科.文库,访问日期:2010年12月25日。

[2] 江苏电化教育馆.现代教育技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06,P.224。

[3] 涂光辉,熊川武,翦开明·教育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10,329-336。

[4] 汪古逊.生物教育目标分类学/测验命题的理论和技术[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1,P.18-19。

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本思想;思想政治教学;应用

一、前言

根据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中职思想政治教学要想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将人本思想贴切地融入日常教学内容中。只有真正发挥人本思想的重要作用,提高中职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中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进程才会得以快速发展。

二、简述人本思想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2.1人人都有权利享受教育

从人本思想的角度出发,良好的教育应彻底解放受教育者的思想,使每个人意识到人人生而平等,皆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在享受教育的同时使受教育者真正体会到民主、平等的感觉,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2.2受教育者珍惜教育的机会

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只有不断接受教育,提升自我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平,才能赶上社会迅速前进的步伐。因此,每一个教育消费者,都应积极接受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身道德情操,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具有人文气息的社会。

2.3教育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中职思想政治教学包含丰富多彩的内容,它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素养,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每个学生自身情况的特殊性,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刻体现出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三、中职思想政治教学融入人本思想的重要举措

3.1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所谓以人本思想为前提的教育就是从教育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追求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最终实现全面发展。中职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将人本思想切实贯彻到实际教学中,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智商和情商两手抓。既要传授给学生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要端正学生的思想观念,训练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第二,中职思想政治教学要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感受,不应以面带全,忽略个别“问题”学生的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应客观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同学,不应以学习成绩来区分学生的好坏,应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直、积极的思想观念,最大程度上提升每位学生的思想素质。

3.2教学过程灵活、精彩,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中职思想政治教学应借鉴人本思想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学应以增大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为主,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化,教学内容多元化,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不一样的学习感受。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积极探讨增加思想政治内容趣味性,适当缩短教学时间的有效方案。只有这样,政治教学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政治课堂上教师可提议交换师生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新型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堂学习,而教师仅在必要时刻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即可。还有,在上述这种合作教学不易实施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在课堂上引出一系列关键性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先自己思考问题,再和同组学生讨论,表述各组观点,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

3.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本思想指出,感受他人关爱、获得认可是人们生存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因此,正确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只是传授理论知识,更应该主动关爱,鼓励,信任学生。为了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在学生身边扮演朋友与长者的身份,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陪伴学生完成课外活动,积极沟通交流等等,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教师的“慈爱”,并保持一颗积极向前的心努力学习。师生间只有保持相对宽松、平等的关系,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才能得以大幅度提高。

3.4提升教育环境的民主性

根据人本思想,教学不仅仅对教师教学方式提出条条框框的要求,还应该改革教育评估体制,提升教育环境的民主性。目前,中职思想政治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评估方式,唯成绩论现象泛滥。事实上,这种以考试成绩评判学生好坏的体制是非常片面的,我们可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如等级评估法、外在和内在相结合等评估法,公正客观评价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素养,并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学生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建议。

四、结语

为实现现代化教育改革的目标,中职思想政治教学应充分利用人本思想,秉持着教学以学生为本,人人平等且自由的重要理念,改变传统政治课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除此之外,中职思想政治教学还应以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翔.浅析如何将人本思想渗透到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教育界》.2013年34期

[2]田娟. 如何使得人本思想渗透到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青年与社会》.2014年5期

简述教育制度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角色的定位 和谐的氛围 爱心的课堂 教学质量的和谐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陶行知语)。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因为生活阅历、学习经验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学习习惯及参差不齐的英语基础。

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课堂,体验生生的和谐,师生的和谐,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目标。如何建立和谐充满爱的课堂势必成为我们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1. 定位

和谐的课堂,需要教学各要素要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以实现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所以师生的自我定位和找准课堂的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准确定位,才能各行其道,这是实现和谐课堂,高效教学的前提。

1.1教师的定位

陶行知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在教学系统中,教师的角色是媒体,其真正作用是使学生真正地学,促进、优化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促进者。教师应以平等、开放、合作、民主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实现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目标。正确看待“少数人的声音”,体现了教师正确的教学观。新课程标准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下的对话视为交往。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不同的想法,教师说“我们课后再交流”。这样的回答不能说是一种正常的师生交往,甚至可以说是教师对学生的“来而不往”。教师对学生的想法既不作肯定,也不作否定,只是采取敷衍的态度,显然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教师忽视“少数人的声音”是不民主、不智慧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的与众不同的孩子。

牛津英语8A Unit 2讨论的是School life。学生对英美的学校教育制度羡慕不已,在Main Task部分规定的要完成的作文中,一位学生这样写:Why am I a Chinese? Why am I a Chinese student? My ideal school is just like that in USA. No homework, no school rules, no morning classes ...类似的作文有好几篇,这几个学生的共同问题是平时行为懒散,态度偏激。针对这几篇作文,教师并不是急于批评其过激的言语,而是对其能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愿望给予肯定,但My ideal school 这篇作文的主题并不是远离国家现有的教育制度,而是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下,描述自己的理想校园,同时给他们必要的英美学校知识的了解,指出他们认识的误区。这样“少数人的作文”正是教学所求之不得的,有经验的教师会把握好时机,适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研讨,作出合理的评价,让这几个学生能对自己的言语作出自我改正,融入其他学生的行列。所以对教师的定位应是:师者,所以引路,开窍,因此促进也。

1.2学生的定位

陶行知曾经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学生是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而获得发展的主体。他们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即能动性、创造性、独立性和基础性。

为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前几分钟我常常让学生进行Free talk, 每天让两位学生到讲台上练习说英语,可以各位学生分别用英语讲故事,讲笑话,唱英语歌,讲讲所见所闻,也可以两人合作表演对话,小品等等,内容可以是教材里的,也可以是课外的,既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胆量,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牛津教材里的对话是很好的角色表演的范文,多数可以让学生role-play。而且牛津英语更强调的是话题的讨论,如《Unit 4 Wild animals》中,学生对Giant Pandas 表述,更是赢得其他学生的阵阵掌声和笑声,课堂处处洋溢着和谐的音符。

每位学生有具有独立性和基础性,在学习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中,学生们被要求用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为班集体制订班规。在此期间,我走到学生身边,和他们交流看法,看看他们写的是否正确,存在什么难点和困惑,并对学习有困难者提供帮助。用口头表达和书面投影相结合,把他们所写的内容告诉其他学生。多数学生写道:Our classroom must be kept clean and tidy every day. Blackboard must be cleaned by the student who is on duty. Desks and chairs must be taken good care of by students. Food can’t be eaten in the classroom. Mobile phones can’t be used in class. 这样使学生加深对被动语态的理解,并在运用中得到巩固,既沟通了师生的情感,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上自然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对学生的准确定位应是: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

1.3课堂的定位

(1) 课堂不单是教师的舞台,更是师生间交往互动的平台。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仅在于教师的板书是否整洁,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预定内容是否完成,而更多的是看师生间交往互动的程度与水平、方式与成效;课堂不是对学生一味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生成知识,自我发展的场所。机械的训练无视学生复杂的心理活动,导致学生思维活动的灵活性、敏感性降低,学生没有了思想的灵动。

(2) 努力做到“课堂环境的和谐发展”、营造美化的课堂

所谓课堂环境的和谐发展,首先表现为建设“和谐的课堂环境”:布置好教室,营造良好的教室环境;构建课堂活动与课堂环境的和谐。通过美化教室,教育学生平等友好地对待周边环境,培养学生们热爱课堂的情感。

2. 在英语学习中营造一个和谐的语言氛围

2.1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任何可以用英语表达的都用英语来表达。我们可以由浅至深、由易到难。我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课时就先让他们熟悉一些简单的课堂用语,如:

Look at the blackboard. Are you ready? Keep quiet, please. Take out your exercises book. Come here, 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Hands up. Well done!...

随着学生英语能力的逐步提高,在课堂上运用已学过的词句进行讲解,开始说得慢些,适当重复,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课堂上我们就能基本以英语会话贯穿其中了。如,由以前的短句Listen to the tape.我们逐步说成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ish the exercises.有时可与学生做一些简易的对话。在学生刚学完现在进行时态,我编制了这样一个对话:

T: Jane, what are you doing now?

S: I am opening my English book.

T: What is your friend James doing now?

S: He is sleeping over there.

...

2.2把日常生活中的常用会话搬上课堂,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英语创造条件

牛津英语的语言运用功能是超大的,所以针对每一单元的话题简述,我都会让学生就某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讲到8A nit 6 natural disasters, 确逢四川汶川大地震,大灾方显大爱,我适时的让学生写一封倡议书,倡议全校的师生为之捐款捐物,并挑出最感人心扉的在学校升旗仪式上宣读。简朴的语言感动了全校师生。

3. 构建和谐的爱满课堂

构建和谐爱满的课堂人际关系就是要达到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我们必须做到:

3.1师生之间的和谐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中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衡量学校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构建互相尊重、人格平等、教学相长、互相关爱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核心内容。要做到这方面的和谐,离不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身教学能力的加强。常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做不到这一点,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只能成为空谈。

3.2学生之间的和谐

没有学生之间的和谐,就没有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习氛围。学生之间的和谐也是考验学生工作的重要指标,学生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在学生中间建立和谐氛围,让他们在这种氛围中健康成材。我们要使学生学会一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怎样与同伴正常有效交往的具体方式和技巧,同时积极稳妥并随时纠正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所存在的一些不当行为和方式。

最后,和谐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课堂。课堂应关注并保持与社会和家庭,达到和谐,实现校内与校外、课堂与家庭的有机结合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