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营销策划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学内容设计
精心策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营销策划课程与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的重复,注意课程内容与其他营销课程的衔接与配合。营销策划需对市场营销学体系进行回顾。另外重点介绍策划流程、国内外企业营销策划案例分析。教师坚持讲重点、难点、思路、方法及学科前沿,不面面俱到。以知识为载体,讲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教材的选择上注重网络资源的匹配,让教师及学生可更多利用教材所匹配的教学网络资源。
(二)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从教学模式上看,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课外作业———学生上交策划书的流程:首先教师讲授营销策划基本原理;其次,通过实训,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对策划对象的资源、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重组、优化,学会对策划对象的调查、研究、分析、创意、设计并制定行动方案,掌握系统地制定各种营销策划方案的方法和技能。学生实训过程设计:学生分组策划项目选择任务确定与分解策划实践策划成果展示及评估。营销策划实训项目的素材采用“自由选题策划、自由创意”方式。小组完成完整的营销策划任务:市场调研策划、营销环境分析(含SWOT分析)、STP(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营销战略策划和4P(营销组合)策划。作业成果包括四部分:策划流程设计、市场调研策划、市场调研报告、营销策划书。
(三)课程考试方法的设计
我校营销策划课程改变传统考试方法,重点在于考核学生营销策划能力。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做案例分析,通过对成功案例的述评、失败案例的思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部分是营销实战能力考核,让学生完成实实在在的项目并做策划方案。期末主要是笔试,减少和摈弃那些死记硬背才能回答的题目,增加案例分析题的比重和难度。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二、我校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
各章节内容与市场营销学区别不大,基本只是一个市场营销学的翻版。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特别是与医药营销策划实践脱节。
(二)授课教师缺少营销策划实践能力
授课教师营销策划实际操作能力欠缺。主要通过理论的讲授,以及通过对于已经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三)策划项目的选择随意
策划项目的选择采用“自由选题策划、自由创意”方式,大部分小组的策划项目选择不是基于一个真实企业,属于虚拟策划项目,且这些项目大部分属于难度较大的综合性策划项目,策划的内容包括市场调研策划、营销环境分析、STP营销战略策划和4P策划。但是在短短的32学时,小组进行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项目策划,最终效果不好。
(四)单元性策划被忽视
我校教学实践中,将综合性策划置于首要地位,忽视单元性策划,而单元性营销策划包括促销组合策略策划、公关策划、广告策划、促销活动策划、品牌推广策划、新产品上市推广策划等在医药营销策划实践中需求量远远高于综合性营销策划。另外,对综合性营销策划的领悟建立在扎实掌握单元性策划的基础上。
(五)考核方法不科学
策划实训效果主要依赖授课教师及学生的主观评定。尽管授课教师编写了评分标准,但由没有策划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委组很难客观评价各个小组的营销策划项目。期末卷面考试占70%,最终的考试还是难逃你问我答的境况。存在考核重视结果而学习过程被忽视的问题。
三、对完善我校营销策划教学的思考
(一)校企合作,设计课程标准及目标
《市场营销策划》课程设置目标,就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以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内容为主体,以营销学延伸课程和相关知识为辅助,以营销学各分支学科的深入为扩展,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先进性,引导学生注重营销策划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锻炼。要改变“闭门造车”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营销策划》课程标准制定模式,树立以市场导向观念,积极引导市场专家、课程专家、企业精英、政府人士和师生代表参与《营销策划》课程标准的制定。
(二)课程内容设计与学生将来的工作相关联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将来的工作相关联和匹配,以便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以医药企业典型营销策划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具体可分为:(1)市场调研策划及调研报告撰写;(2)战略性市场营销策划;(3)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导入策划;(4)新产品上市推广策划;(5)品牌推广策划;(6)广告策划;(7)销售促进策划。
(三)能力训练项目接轨营销策划实践
能力训练项目即策划素材选择医药实体企业因遇到经营难题而委托的课题或项目。非模拟的实实在在的项目可训练学生营销策划实战能力。目的是要使学生认知行业实践,提升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深入了解医药行业的微观层的营销实践。策划项目选择把单元性策划教育置于首要地位。能力训练项目的选择应围绕市场和医药企业需求,体现学生的需求与意愿,具有可操作性。由学校出面形成相对固定的企业实习基地,经常给学生策划项目,让学生熟悉策划流程,练习营销策划书的撰写。还可让企业职工(营销策划实战家)参与辅导学生。派营销策划教师参与医药企业营销策划实战,让教师到企业中去,如可安排教师半年至一年到企业市场营销部做全职或兼职,参与实践。当然,教师也应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到企业中联系项目,参与企业项目策划。
(四)从“能力本位”出发,进一步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评估要做到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全面考核,课程考核注重平时学习,注重过程管理。具体分数组成:平时到课及参与情况占20%,个人与团队小组平时作业完成的量和质占30%,期末考查案例分析与总结占20%,期末营销策划书撰写占30%。期末考查的题目与要求应在课程结束前1个月左右布置,考查不占用课堂时间,要求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这样也促进学生将课内、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另外,对于学生营销策划项目的评价,可邀请委托单位营销策划实战家做评委。在经营主体委托策划项目的情况下,策划效果由购买客户、市场评定,实效是最实在的裁判。
(五)与企业专家合作,开发教学资源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受到了高校的重视,成为了现代教育的教学目标.营销策划作为营销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为了适应现代的人才市场,为企业提供实践技能强的人才,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
大物流背景;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企业和社会对营销策划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营销策划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可以灵活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1大物流背景下对营销策划课程的要求
在大物流背景下,对营销策划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学目的主要以物流营销员的岗位职责和要求来制定人才的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物流市场营销的工作流程,掌握物流市场营销工作的基本技能,在步入企业之后,可以达到物流市场营销行业从业人员的标准.在营销策划教学中,除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还应该提高对学生拓展技能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实践活动的指导[1].虽然大多数的高校都已经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所有的实践活动,包括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通常都只是专业的实践,重视的依然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学生进入企业中,还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上,学生缺乏机会全方位的了解公司的日常经营以及运营模式等,对于客户资源以及经营渠道依然没有了解,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发挥其本身应有的作用.这些存在的问题都在提醒学校,需要从物流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入手,来制定学生的培养计划和方案.
2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
2.1构建合理的营销策划课程体系
营销策划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产品营销策划能力为主,学生策划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纯的从这门课程的改革中就能提高的,还要求高校完善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建立复合式的实践课程体系.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营销策划这门重要的课程之外,还要学习《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经济学》等多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策划能力,还要求学生掌握消费者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学校在建立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的时候,应该建立复合式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掌握全面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知识.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和发展模块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模块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策划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包括市场营销专业的所有基础课程的内容,这也是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学生市场营销策划能力的培养,能力模块包括演讲与口才训练、逻辑训练、扩展训练和礼仪训练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发展模块也就是实践模块,是组织学生到具体的企业的物流营销策划工作岗位工作和实习,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够从实际工作中反思自己的学习,针对学习不足的地方进行深入学习.
2.2改进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体系
营销策划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营销策划课程的实践教学.首先教师应该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视频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生动的展现营销策划管理的过程和特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组织营销策划实践教学的时候,应该循序渐进,要进行企业认知实践,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的企业,深入的了解企业经营物流管理的目标、体系和流程等,让学生知道物流是如何运行的.在企业认知实践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实现,一个就是创建一个仿真的企业物流流程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进行企业物流的营销策划,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与真正的企业管理相比,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另一个是安排学生深入企业一线,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学习和调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的感觉到商业竞争的环境,真正的了解企业物流营销策划的整个过程.
2.3创新教学方式
高校在市场营销策划教学的改革创新上,应该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视频教学,建立仿真的工作环境,不断的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视频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生动的展现市场营销的过程和特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精心准备教案,对学生容易出现疑虑的地方应该做重点讲解.由于市场营销策划工作的特殊性,所以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口才表达能力.为了让学生可以适应市场营销策划的工作岗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脱口秀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3].案例教学法是实践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组织和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模拟一个个案例让学生接触市场营销实践的教学,这也是一种最简单的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都用于实际,从而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角色扮演教学法是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生扮演项目经理、推销员、不同性格的客户等所有的角色,通过一套完整的营销策划活动,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真正的对抗,并从中掌握市场营销策划的关键知识和技能.在角色扮演教学中,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针对性的项目训练,针对市场营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工作情景进行模拟训练.在角色扮演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模拟的案例,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案例查找相关的营销策划材料,通过角色的扮演,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在角色的发言、讨论和争论中体会当事人可能的行为和思想,感受到营销策划的真实过程[4].
2.4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发,改革考核方式
营销策划课程考试的改革应该从两方面进行,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考试内容应该注重市场营销策划的工作过程,将考试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5].不能仅仅凭借着一直成绩来评价学生,而是要注重学生营销策划的工作过程,将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融合为一体,充分展现考试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营销策划的考试内容除了包括课程基本知识点之外,还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营销策划技能的掌握、营销方案的策划和市场调查报告等方面,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考察,只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传统的考试方法为闭卷考试,通常以笔试的形式出现,很难真正体现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工作为导向进行人才的培养,需要改变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形式来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可以将营销策划的考试分为3个部分,项目训练部分、知识考核部分和团队协作表现.其中项目训练部分和知识考核部分各占40%,团队协作表现占20%.知识考核就是传统的考核方式,在学期末以笔试的方式考核学生掌握课程理论知识的情况.项目训练部分就是考核学生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学生完成这个项目的成果、活的的效益以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等.团队协作表现就是在完成项目的时候,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2.5建设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为了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要求实训指导教师除了具备雄厚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只有教师具备动手操作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学校应该重视教师能力的提高,将教师分批送到不同的企业等实践地点进行定期实习,熟悉营销策划的操作流程,掌握在市场营销过程中需要运用的其他能力,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此外,还可以从企业中引进一些资深的营销策划人员对学院的教师进行培训,不断加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素养[6].另外,在引进专业教师时,要进行详细的规划,从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上进行引进,建立多元化的市场营销实训教师队伍.此外,还可以从校外或者企业中引入一些人员进行教师队伍的补充,让企业中的真正营销策划的人才辅助教学.
3结语
随着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进行《市场营销策划》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重视,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将案例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同时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在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臧良运,王辉.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23(52):63-65.
〔2〕王亿,张诗林.实训课程在高职院校实施中存在问题的研究[J].北方经贸,2014,12(03):99-101.
〔3〕刘武军.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4):59-61.
〔4〕银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营销策划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3,23(21):163-164.
〔5〕左石华.“项目导向”的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旬刊,2014,26(31):56-57.
【关键词】双主体;课程质量管理体系;营销策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I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0-0053-04
【作者简介】许建民,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南京,210048)经济管理系教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职业教育。
近几年,一些高职院校就如何构建课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课程教学质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尚未从根本上建立以强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来提高教育质量的机制。主要表现为:单一办学主体的状况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差距较大;知识传授仍是许多院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教学程序方面不够规范;学校和教师依然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并未转变到现代职业教育要求上来;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游离于职业要求,少有行业企业的参与。
一、基于“双主体”的课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实现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既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的职业教育总体要求,更是职业院校寻求长远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从课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角度看,校企“双主体”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通过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利用校企两种资源,由两支队伍(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和两个场所(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课程开发、实施、评价、改进。校企“双主体”的体现与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目标规格设计――责任双主体
课程质量目标即课程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标,一般表现为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等。需要在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提炼满足该岗位要求人员的职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然后转化为课程质量目标。该目标应该是体现职业目标与专业目标有机结合的“双目标”,目标规格制定体现企业专家与教学团队的共同责任,即责任双主体。
(二)角色身份设计――身份双主体
课程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课程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课程质量目标,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等。对应学校教学和企业工作的“双目标”要求,课程质量策划需要体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员与员工“双身份”和教师的教员与管理人员的“双身份”。知识内容、能力训练和素质培育等方面选择和安排的课程质量计划的编制,需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更要体现职业成长规律。
(三)课程实施设计――推进双主体
课程质量控制即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基于课程质量计划,在课程实施方面需要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由两支队伍(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和两个阵地(学校基地与企业场所)共同完成课程质量计划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体现学校主体与企业主体的“双推进”。
(四)共享资源设计――建设双主体
课程配套资源需要覆盖课程教学实施全过程,同时覆盖相关职业工作全过程。课程资源服务课程教学,同时服务企业职业工作。课程资源由学校教师与企业相关专家共同开发。
(五)考核评估设计――评估双主体
对应职业目标与专业目标有机结合的课程“双目标”,课程评估需要体现“双主体”的要求。考核评估内容应该是体现考核对象(学生)的学员责任与员工责任的“双责任”,并且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组成考核团队,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共同寻找存在的差距,共同制定课程质量改进措施。
二、学校“营销策划”课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
(一)共同确定课程质量目标
南京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以市场营销专业为核心的市场营销专业群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依据学校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营销策划相关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校企共同设计的“营销策划”课程质量目标是学生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营销战略策划、营销策略策划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营销职业人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撰写营销策划书,具体为相互联系与支撑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共同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依据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结合市场营销职业特点,设计了体现行动导向的“做、学、教、说”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以学生能做会做为引领,根据营销职业人员要求实施相关项目任务;以知识够用实用为要求,在“做”中体现“缺什么就补什么”;以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为原则,结合学生“学”的需求和营销职业工作任务的需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善说贯穿始终,在“说”中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锤炼团队合作精神。
(三)共同编制课程质量计划
1.项目任务设计。
针对企业完成营销策划实际工作任务的若干典型工作任务,突出学校专业培养的“化”字特色,以化工产品为载体,以撰写营销策划书为课程总项目,校企共同设计了6个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课程项目,同时在每个项目里设计了若干训练任务(如下页图1所示),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堂上的项目化、活动式、团队化的训练。
2.学习内容设计。
匹配于市场营销职业岗位的项目任务,整合和序化了若干知识点,作为课程学习内容,总体上概括为“1234”:即1个中心――以撰写营销策划书为中心;2个分析――企业自身优劣势分析和市场环境机遇威胁分析;3种工具――市场细分、目标市场营销和市场定位;4方面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
3.身份职责设计。
除了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外,教师的职业定位是公司的营销总监,同时又是营销策划方面的咨询师,负责营销策划项目任务的总体安排,营销策划知识的培训,策划过程的指导、监督、检查、整改和策划项目成果的验收、点评、考评等工作;学生的职业定位是公司按不同产品营销部划分的营销经理和营销策划员,项目策划与课程教学作为教学过程同时推进,学习过程同时也是项目策划实践过程,学期结束完成营销策划书。
4.教学方式设计。
在课程教学方式设计方面,将班级转换为“南京拓展化工贸易有限公司”,把全班分成若干个产品营销部,每个团队4~5人,分别经营具体化学品的营销业务。同时重构课堂教学的空间设计,营造项目化课堂活动的氛围。在课堂内项目任务的设计中,体现“做中学”“学中做”,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安排学生作为团队代表演示交流项目成果,同学和教师一起点评。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课堂上完成交流、讲解,针对个别问题教师与团队个别交流。
(四)共同实施课程质量控制
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的作用,吸引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合适的企业,并推进“双主体”教学,从而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根据课程特点,选择了2~3家企业作为课程质量控制的实施共同主体。在知识的传授方面,以学校教师为主;在项目任务的推进方面,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完成;在课程配套的2周策划实训方面,以企业专家为主。企业的营销策划类日常工作转换为课程的项目任务,企业的临时性任务委托给学生作为专题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在理实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场所实施项目任务,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企业现场完成。校企两种资源、两支队伍、两个阵地灵活安排于课程之中。
(五)共同建设课程教学资源
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建设配套的课程资源库。相关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视频等,涉及课程设计(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教学进度、能力训练任务、考核方案等)、基本资源(包括知识点与能力点微课、案例、讲义、课件等)、在线课堂(包括作业、在线测评、单元实训、答疑解惑等)、拓展资源(职业、行业、企业信息等)等栏目,涵盖营销策划教学过程和营销职业过程。同时提供多个营销类专业网站及院外同类课程的网站链接。
(六)共同评估课程教学效果
评估教学效果设计包括评学和评教两个方面。
评学方面。学生首先必须通过在线自测,完成知识考核,在合格的基础上按照“1234”方法来综合评估学生课程成绩:教师课堂平时考核成绩(10%),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作业任务考核成绩(20%),依据六个项目的策划报告;团队考核成绩(30%),依据团队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期末考核成绩(40%),依据课程期末大作业,即每个学生单独完成的营销策划书。课堂内实行学生自我评价、团队评价、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伴随项目任务产生的课程作品如市场调研报告、单项策划方案、营销策划书等,由校企共同评估,企业委托策划的作品以企业评估为主,推荐课程作品参加与主管部门、行I协会相关的营销策划类竞赛,通过第三方评估学习的效果。
评教方面。在执行学校课程教学常规考核(自我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企业专家评价等)的基础上,设计了以客户为主要评价主体(最终客户学生、目标客户用人单位、社会评价第三方等)的多元评估模式。
三、保障建议
一是政府修订完善操作性强的相关法律规范,细化企业主体参与职业教育的鼓励政策,提高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的积极性。
二是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的责任感。
三是校企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多种平台寻找最佳合作对象,签署明确规定权利、义务与责任的长期合作协议,提高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的外在约束力。
关键词: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 高职 营销专业 教学改革
一、大赛简介与我校成绩
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以下简称为大赛)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市场学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的营销实践技能竞赛活动。为了保证大赛的公正公平,第五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邀请杭州娃哈哈集团独家冠名比赛。大赛要求参赛团队以娃哈哈饮料为任务进行市场调研、营销策划、销售和品牌宣传实施等竞赛环节。
2012年,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参赛团队在我的指导下,经过初赛、复赛、总决赛长达8个月的艰苦奋战,在全国803所高校1393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大赛有效促进了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各主要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大赛促进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学、统计学教学改革
1、大赛促进市场调研与预测教学改革
过去市场调研与预测教学重点放在讲授原理、原则、方法和步骤等理论知识,忽视了课程实践性的设计。由于大赛要求参赛团队开展关于娃哈哈产品的市场调研工作并完成《市场调研报告》,提交调研问卷,我指导我校营销专业学生设计关于娃哈哈产品的市场调查活动方案,选择调查方法,制定工作计划,设计调研问卷,实地调查,整理汇总资料,统计数据,撰写市场调研报告和预测分析。大赛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市场调研与预测这门课的主动性,而且培养学生设计市场调查问卷的能力、搜集和处理市场信息的能力、客户沟通能力、分析和预测的能力。这种效果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取得的。
2、大赛促进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多数高职院校消费者行为学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中心,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弱。大赛使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得到了较大改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以现实中的企业和产品为对象,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习惯、态度、观念和生活方式、分析产品的品牌、包装、价格、口味、产地、促销等因素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的影响。大赛使消费者行为学教学从“以理论讲授为中心”变成“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大赛使教师从“讲师”变成“导师”。大赛使消费者行为学从“教师怕教、学生厌学”变成“教师喜教、学生乐学”。大赛使学生从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实践。大赛使消费者行为学变成学生动脑、开口、锻炼实战能力的舞台,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3、大赛促进统计学教学改革
多数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沿袭过去本科的教学方法,在通用的统计学教材中,多数内容和营销实践缺乏直接的联系,很难引起营销专业学生的兴趣。我选择Excel作为教学工具,将有实用价值的Excel统计技能传授给学生,在课程中设计一系列紧密联系大赛的实训任务,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学到的Excel统计技能在大赛中有用武之地。学生用Excel设计调查问卷、整理统计数据、进行统计预测和分析。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统计设计和统计调查的原理之后,我布置了如何用Excel完成“娃哈哈饮料消费者购物影响因素调查”实训任务。具体要求如下:使用Excel VBA设计调查问卷,使问卷可以自动汇总调查问卷数据,Excel通过宏编辑对统计数据进行频次分析。
又如,在抽样调查教学中,我示范如何根据娃哈哈饮料消费者调查数据,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中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正态分布随机数。运用Excel中的RAND、CEILING和INDEX函数,生成娃哈哈饮料消费者抽样调查结果。
三、大赛促进零售学、推销技巧、渠道管理教学改革
1、大赛促进零售学教学改革
过去零售学教学存在与企业实践脱节的问题。大赛给学生提供了零售实战的舞台。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经常要亲自处理娃哈哈饮料的代销库存、最高库存、最低库存、进货价问题,登记进货情况、退货情况、进货日期、每种商品的进销存流水帐,考察零售商圈,选择零售地点,管理零售摊位,考虑适当的定价、设计饮料的创意陈列,采取有效的促销策略。
比如我指导学生通过考查某地点的地理位置特征、交通状况、周围商业环境、竞争者情况、周围居民及流动人口消费结构消费层次,选择适当的零售地点。
又如我指导学生记录竞争对手所有单品品种和单品零售价格,要求学生观察该竞争对手商品的零售情况,将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价格和销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调整零售价格,改善商品陈列。
再如我指导学生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消费者角度促销方式的喜好,了解娃哈哈饮料对不同的促销方式的反应,选择消费者和供应商都认可的促销方式,比如买赠活动、折扣优惠。
2、大赛促进推销技巧教学改革
实训不足一直以来都是影响推销技巧教学效果的问题。大赛有效地改善了这种局面。学生在销售娃哈哈产品时,教师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推销技巧,既促使学生将课堂知识学以致用,又帮助学生有效提升了销量。
比如过去电话推销技巧的实训往往采取模拟的方式。今年学生通过参赛,真正将电话推销技巧落到了实处。售前,老师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制作顾客档案,确定客户名单,制作产品提问问题列表。售中,老师指导学生调整心态、接通电话、礼貌问好、向客户介绍自己、询问顾客需求、介绍产品、处理异议,无论成交与否,都表示感谢。如果学生推销成功,老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送货,整理记录、制作客户分析表。如果学生推销失败,老师会指导学生分析原因、调整心态、改善方法,继续努力。
3、大赛促进渠道管理教学改革
由于渠道管理是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领域,在过去的渠道管理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找到实战机会。我通过组织学生参赛,指导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在不违反大赛规则的前提下,师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开拓团购渠道,因为团购销量大,毛利高,资金回笼快。事实证明,我们的决策是对的。参赛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许多企事业单位的通讯录,找到了很多团购客户。在参赛过程中,学生寻找各种机会,参加企事业单位活动,广结人脉,得到了很多团购订单。参赛学生利用五一、十一这些畅销节日,与其他做团购的企业合作,共享客户。此类合作团购也带给我们很大的销量。参赛学生帮助某些企业的策划厂庆店庆、协助某些单位的组织节庆活动,同时也赢得了这些企事业单位不少团购订单。
四、大赛促进营销学、营销策划、广告学教学改革
1、大赛促进营销学教学改革
过去营销学教学缺乏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的企业案例和实训项目,大赛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在参赛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时,我经常启发他们回顾营销学的知识,让他们深刻感到掌握营销学基本理论的重要性。
以营销学4P理论呢为例,在参赛过程中,无论是策划方案,还是销售实战,学生都高度重视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四大要素对营销成效的决定性意义。从选择适销对路的饮料开始,他们采取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避开竞争激烈的销售渠道,采取多种灵活的促销策略。参赛学生是最出色完成营销学实训任务的团队。
2、大赛促进营销策划教学改革
“纸上谈兵”一直是营销策划教学难以摆脱的困境,某些学生甚至上网下载、抄袭营销策划方案来应付作业。然而,大赛要求每个参赛团队的《营销策划案》都要结合实际,具有可行性;所有《营销策划案》都要源于销售,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东拼西凑、夸夸其谈的营销策划方案逃不过大赛评委的火眼金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指导参赛学生写《营销策划案》时,时时提醒他们《营销策划案》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接受市场的考验。为了分析市场现状和策略、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师生不辞劳苦地经常开展市场调研;为了找准市场定位、选择适当的营销组合,师生不断修改《营销策划案》,精益求精,废寝忘食。功夫不负有心人,极具可行性的《营销策划案》不仅帮助参赛团队销量一路领先,而且在决赛答辩过程中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称赞。
3、大赛促进广告学教学改革
学生动手能力差、作品质量低,一直是广告学教师头疼的问题。我通过组织学生参赛,让学生观看其他高校参赛选手的广告作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奋起直追。学生充分发挥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设计出美观醒目的广告海报和招贴画,让摊位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学生克服种种困难,投入大量精力设计广告剧本,拍摄出高水平的广告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效促进了销量的提升。
五、大赛促进电子商务、会计基础、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1、大赛促进电子商务教学改革
电子商务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教师难以讲深讲透。为了帮助学生开展网络营销,我指导参赛学生综合运用微博营销、邮件营销、论坛营销、事件营销、病毒营销等方式,充分利用了网络营销的优势,既促进了销售,又使电子商务实训落到了实处。
参赛学生专门为大赛建立了他们的微博和论坛,经常上传他们参赛过程中的心得、照片和视频,引起了很多本校乃至兄弟院校师生的关注,参赛学生顽强拼搏、乐观开朗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大家纷纷以行动支持参赛学生。网络营销既凝聚了众多人气,又提升了饮料销量。
2、大赛促进会计基础、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缺乏仿真的实训,使营销专业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财务管理课程时容易觉得乏味。大赛在软件对抗环节中使用“营销之道-营销管理电子对抗系统”。该软件通过全程模拟营销实战,系统运用电脑软件与网络技术,对宏观环境、行业特性、消费者特征及购买行为、市场竞争进行仿真模拟,从而提升营销技能。进行软件对抗时,学生不仅要制定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还要看懂财务报表,运用财务指标进行经营绩效分析,发现营销管理中的问题,改善经营管理。为了在大赛软件对抗环节中赢得高分,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会计基础、财务管理教师也意识到仿真软件对增加学生兴趣、改善实训效果等方面的重要性。
六、大赛提高“双证率”,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教育部2011年《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教育部考试中心和中国市场学会联合主办了中国市场营销专业资格证书考试(CMAT)。
中国市场营销专业资格证书在我国企业有较高的认可度。同时,CMAT评价标准已与美国市场管理协会(AMMA)的营销人才评价标准达成互认,通过CMAT考试的学生同时获得AMMA证书。AMMA是全球知名营销专业组织,其证书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以推广和认可。证书持有人可登陆中国市场营销教育网进行查询。
大赛要求学生先通过资格考试,才能参赛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考试及格者可申请中国(美国)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如果学生参赛前已获得中国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可以免试参加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大赛的此项举措,有助于贯彻落实教育部“双证书”政策,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七、结语
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的举办,有效促进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各主要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进一步总结教改经验,让大赛更好地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目标。
大赛有助于高职院校落实教育部“以能力和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有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赛使教师发现自身教学效果与兄弟院校的距离,使学生发现自身技能水平与其他选手的差别。大赛对营销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就业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大赛要求选手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技能素质;在大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在就业中往往具有明显的优势。大赛的优胜者成为营销专业学生的榜样,有助于形成积极上进的优良学风。大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涨,学习目标更明确,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促进了“双师”队伍建设。教师在选拔和训练参赛学生的过程中,全程参与,身传言教,走出校园,与参赛选手同甘共苦,投身营销第一线,对企业的职业技能需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卢泰宏.营销管理(第13版)(中国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 市场营销 “全真”实践教学 平台建设
一、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广泛运用了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实践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从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来看,实践教学的效果仍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欠理想,适应岗位时间较长,培养出来的高素质的营销人才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一)实践教学大多停留在对一些单个项目进行简化模拟,实训的真实性较差。如营销实训室建立了仿真性较高的硬件商务环境,但由于没有实物(商品)和真实的商务活动,学生在实训中难以开展推销、促销及营销策划等实践活动,商品仓储、配送的实务操作也难以进行。
(二)校外实训基地难以接纳大量学生,实践教学的可拓展的外部空间有限。由于专业特点,单个企业对营销专业学生的需求是小批量的,一般仅限几个人,而且由于业务的连续性和商务的保密需要,企业一般不欢迎学生在本企业进行短暂实训,因此,仅仅依靠校外实训基地是远远不能满足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的。
(三)实践教学缺乏适合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训辅导书,实训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较差。由于缺乏教材,教师在实践课程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上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统一协调,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连贯起来加以吸收运用,甚至有些实训课程只能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二、市场营销专业“全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实施
(一)指导思想。事实上,就营销职业特点而言,营销现象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并非仅仅体现在正规的大型工商企业,而更多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在营销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通过关注身边的经济现象、参与力所能及的商业活动,达到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目的。为了切实提高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在创建营销实践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应贯彻以下基本指导思想:
1.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2.营造真实的商业氛围和经营机制,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参加综合、具体真实的商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从而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上岗培养目标。
4.根据专业群建设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体现教学平台的共享性和开放性。
(二)营销“全真”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全真”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主要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业务为纽带的“真实企业”,并将该企业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全真”实践教学平台。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成立并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以真实企业的经营模式在学校内部运作,并根据业务要求设置“营销部”、“物流部”、“财务部”等部门。该企业的经营场所主要在校园内部,以大学生为主要消费群体,在相关制度下开展有组织、有指导、有奖惩、有责任、有权利的实际经营活动,让学生在风险不大但充满挑战的商业运作中去磨炼、思考和总结,从而培养综合营销能力。下面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教学平台“大学城营享服务中心”为例,介绍营销“全真”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方案。
1.组织形式。“大学城营享服务中心”的常规工作主要由学生骨干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参与和管理,包括常务人员和临时人员。常务人员由4-5位能力较强的学生骨干组成,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负责整个企业的运作和管理;临时人员是指参与某一具体的教学项目的教师和学生,比如《推销技巧实训》中的任课教师和参加实训的学生。资金来源主要由学校以模拟银行的形式投资。另外,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效益,鼓励主要参与的骨干教师和学生以股份的形式投资,在每年除扣除正常经营成本和教学需要的资金外,按照出资比例分配剩余利润,充分体现商业的真实性。
2.业务经营模式。“大学城营享服务中心”主要经营业务包括两类:一是品牌。业务通过与一些知名厂商开展校企合作,如康师傅、中国移动、李宁公司等,这些企业的产品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比较容易拓展市场。另外,“大学城营享服务中心”主要在校内经营,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合作企业在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实战的锻炼机会的同时,也赢得了市场,从而与合作企业实现“双赢”。二是小商品零售。考虑大学生消费群体大、消费金额小等特点,主要选择“单价较低、技术含量不高或成熟”的小商品进行经营,比如需求量大的日常用品、季节性用品和小饰品等商品,这些产品比较适合学生操作。学生通过小商品批发市场采购这些商品,然后销售给在校学生。
(三)“营销实训”教学活动的实施。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充分利用营销“全真”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我们根据本专业能力结构,将原本分散于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岗位实际能力形成进行整合提炼,单个实训项目与某课程同步教学,同时又与其他实训项目相联系,互为补充,从而使所有的实训项目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具体的课程单项实训主要包括市场调查实训、推销技巧实训、营销策划实训、促销技巧实训、商品采购实训、仓储与配送实训、模拟谈判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等等。以推销技巧实训和市场调查实训为例。推销技巧实训采用校内真实销售的形式进行,首先将学生分组,学生个人按比例提供资金,在一定时间内(一周或两周)学生自行确定经营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制定营销计划和销售策略,组织销售人员,面向校内学生进行实物销售,同时开展一定的广告宣传、促销等活动。市场调查实训是结合企业实际问题(可以由根据“大学城营享服务中心”的经营业务选题或由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市场调研方案的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资料的整理分析及调研报告的书写。
(四)考核方式。鉴于市场营销实训教学的多样性、多变性及随机性,对其考核方式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包括:
1.过程控制考核。在实训全程予以跟踪的基础上,建立实训过程考核控制标准,设定若干量化考评指标,如纪律考勤、定点巡查、每日询问、数据分析、分享会议、客户反馈等。
2.实训业绩考核。市场营销实训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在实训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一定量的实战业绩。可将实训期间的销售业绩作为考核的一项,以此激励实战热情、鼓舞营销斗志。
3.实训报告考核。书写实训报告,便于汇总解析实训期间所获各种数据资料,形成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文字性参考文献,具体操作包括SWOT分析报告、时间序列市场预测报告、营销策划书,等等。
4.实训答辩考核。在实训结束、总结该环节中,结合实训内容和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对实训学生给出一定难易度适中的口头答辩题目,以即问即答的方式,让学生即兴给出主客观回答。
三、实施营销“全真”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建立以实践教学平台为核心的营销专业“全真”实践教学体系,是带动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实现实质性飞跃的关键之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为学生参与商务实践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实训平台,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全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使学生有机会与真正公司的生产部门和业务部门接触,在实践锻炼中,可以更快地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勇敢接受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挑战,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自觉性,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二)通过实际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可以缩短理论教学与实际业务之间的距离,带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全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需要为导向的,教师的实践教学必须与商务实践有机结合,要切实面对营销职业岗位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和实践指导,这必然会有效改变目前实践教学目的不明确,过程难展开,效果难检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滞后状况,为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水平的飞跃发展寻求一条行之有效的突破口。
(三)通过商务实践,可以依托业务拓展,创建外部营销网络,带动产学合作和科研创新。“全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以商务实践为依托的,在业务发展中所形成的营销合作伙伴自然会成为学生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并且为学生就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树立起学院和专业品牌,为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建设、营销策划和岗位培训等创造条件。教师在实践中得到了提升和锻炼,可以准确及时地跟踪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为专业建设和科研创新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勇,陶鹏德.高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2]王凯.在推销实战中探索高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J].商场现代化,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