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培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198-02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1]。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方案规定了培养人才的思维、行为等各个方面的能力[2]。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的不断扩建,加之近些年对国家对医疗体系的改革,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社会上对护理这个职业的要求也都跟着增加,而这些快速“增长”,也使当下的护理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
一、我国护理本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出现功利主义倾向,许多办学教育机构尤其是新建院校,考虑更多的是经济效益而忽略护理人才质量对从业护理人员在综合素质及能力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当然,护理人才的从业全球化也将日益增强成为一大趋势。在这方面我校与其他国际学校的交流就做得很好:例如,之前曾邀请日本的留美博士来我们学校做讲座,让我们能积极地了解国外的医疗现状及模式,近期的去泰国做交换生的机会也带给了我们机遇及挑战。再者而言,在对护理本科高级人才培养的实际操作等一些实战技能上是一较大的软肋,我们应该着重这一方面的培养,构建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二、我国高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1.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表述笼统,定位不明确。我国正处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对跨世纪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既要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有研究表明,到2015年,我国医护比例不合理的现象将继续存在。护理人力短缺的问题依然无法改变,而临床则急需实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护理人才。但目前我国各护理本科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参照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医药本科专业目录》,表述上普遍较为笼统,没有清楚界定本科护理教育的目标[3]。这使得在临床上护理本科未能充分体现其价值,造成了人才浪费。
2.显性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实践脱轨。利用文献检索查阅到的各大医学院校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显示,在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上,多数学校还没完全脱离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不同程度教学程度脱离实际的现象。
(1)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程学时数较大。在各大高校关于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程所占课时平均占到55%以上,依然停留在临床医学专业模式,没有完全体现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应有的理念。这导致同学在课下自主学习的重心有所转移,使得在从业过程中无法更好地掌握,并熟悉专业技能。
(2)课程多样化不足。在专业课之外,应注重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则必须多学科结合,而目前多数学校人文课程如人际交流、公共关系、护士礼仪、护士美育等课程所占平均总课时不足1/10,与西方发达国家护理本科课程中1/3为人文学科相比仍有较大差距[4]。这使得同学在真正从业时,在面对当下医患、护患关系紧张,护理专业工作人员较少的工作环境下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
(3)课程设置模式。护理本科各课程间缺乏知识结构上的逻辑过度和有机联系,既存在不必要的重复,又存在脱节和遗漏。现在多数学校仍在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第一年学习公共基础课,第二年学专业基础课,第三年学习护理专业课程[5]。而未形成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课程在共同为实现培养目标产生综合效能方面的作用已落后于社会和医学科学的需要。
(4)实践教学安排严重不足。护理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重操作的学科,而现有的培养方案,在实践课时的安排过少,在考核时,也是重理论,而轻实践。这导致学生对操作不够重视,进入临床不能够更好地胜任护理工作[6]。
(5)学制设置、学位管理欠规范。目前,国内护理专业本科培养学制中五年制与四年制并存,四年制的本科毕业生理应授予理学学位,而部分学校则授予四年制学生医学学位的情况,造成学制、学位较为混乱的现象[7]。
3.关于隐性课程设置的对比。从查阅到的各大医学院校护理本科人才方案,对比了隐性课程设置、军训、入学前教育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发现了各大院校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本科生心理以及职业发展能力的拓展。
(1)军训时间缩短。军训时间不同程度地缩短,楚雄和山东万杰医学院等大部分的军训时间均为两周,少数学校为一周和三周,护理专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良好的体力,军训期间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毅力,对今后的学习和临床工作有积极意义。
(2)入学教育不充分。对护理人员来说,在入学之初,深刻地了解什么是护理,我们的专业意义是什么,和学好专业知识同等重要。有助于同学们在开始学习时,态度是严谨的。避免大一一年茫然带来的学业的疏忽、时间的浪费。
(3)缺乏自主科研能力培养。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很少体现对学生科研能力扩展的课程,忽略了对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发展,这也是本科护理区别于专科护理的重要体现。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利用本科生的优势,创新发展临床工具和技术。
(4)与护理相关的业余活动过少。医学类院校在丰富其学生课余生活时,往往忽视了通过增加相关护理专业活动来加强护理生的护理学理念。
三、对我国高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建议
1.课程体系方面的建议。以现代护理观和护理专业认证以及培养目标为依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原则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和重组。以“注重素质、强化目标、精简基础、突出护理”作为优化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1)紧缩医学基础课程,突出护理特色。[8]调整要以够用为原则,将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学时缩紧,节省课时空间。增加护理学课程的比重,比如增加康复医学、护理美容、护理社会学、中医护理学、护理英语、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等课程。
(2)注重人文培养。增加更为实用的人文课程,比如护理礼仪、人际沟通、就业指导、护理美学、护、循证护理、护理论文撰写、增加双语教学等。
(3)调整课程体系与分布。临床各学科课程可按照临床分科组织,也可按照生命周期组合,还可以按照人体结构和功能从正常到异常的思路。
(4)改革学制。章雅青[9]等研究表明,四年制的护理本科教育学更注重培养本科护生的综合素质。故应统一学制为四年,并授予理学学位。
2.人文素质教育。军训时间设置为三周,注重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毅力,针对九零后大学生体质普遍较弱的现象,在对学生的要求方面,应该严格,面对以后繁重的课业,表现出认真以及刻苦钻研的态度。建议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军训时间为三周,便于入学教育以及大学新生的耐力提升。
加强入学教育,树立基础的职业认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在学习中准确地自我定位;在临床中,面对护患问题处理得体,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彻我们的护理措施。
增加提高科研能力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独立思考问题以及研究问题的素质。改变大学生惯性接受知识的模式,扩宽学生自我提升的渠道,加大对学生科研的支持。
由学校组织开展护理专业技能大赛、护士风采大赛、护士节文艺汇演、演讲等活动。
参考文献:
[1]曾冬梅,席鸿建,黄国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98.
[2]陈亚飞,邓丽,邢蓓蓓,肖归,张秀英.培养方案改革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现状[J].吉林医学,2013,(11).
[3]严婧.我国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医药卫生,2013,(11).
[4]李继平,刘素珍,李卉青.对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现代护理,2004,10(1).
[5]文安华,李芳,李爱玉.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5).
[6]鲍玉霞,饶玉霞,赵骥,孔令磷,张志霞,张侠.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护理学本科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11).
[7]郑修霞,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概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社会医学杂,2009,6(3):139-141.
[关键词] ICU;专科护士;定向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6-0130-03
加快专科护士队伍建设是保障ICU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需求[1]。目前,对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存在着培训方案不完善、培训效果欠佳等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ICU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进行了改革,采用定向培养的模式并在临床中开展,收到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将2011年3月~2012年2月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重症治疗科轮转的规范化培训护士纳入本研究;要求纳入研究的护士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将纳入研究的护士按照转入ICU时月份奇偶数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对照组)与定向培养组,奇数月份转入护士纳入对照组,偶数月份转入护士纳入培养组。
1.2 培训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两组护士进行为期4个月的基础与专科护理技能培训,其中基础护理的理论与技能培训由医院护理部根据《广东省医院规范化培训护士工作要求》统一组织完成;ICU专科护理能力培训方案由科室自行组织制定,内容包括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两个方面,理论培训主要通过讲课与自学形式完成,临床技能培训主要通过操作示范完成,其方案的具体内容为:①传统方法组:组织约40课时的理论与45课时的技能培训,其主要内容根据临床经验制定,包括循环、呼吸、消化、神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等ICU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患者评估、基础护理技能、抢救技能、各种仪器的使用等临床基本技能。②定向培养组:组织约80课时的理论与40课时的技能培训:理论培养方案根据护理状况指数(CNSI)制定,包括基础ICU护理、机械通气护理、静脉内置管护理、输液管理、心律及循环监测、药物管理、肠内营养护理、卫生护理及设备管理9个方面;临床技能培养方案根据纽约大学卫生经济学中心护理任务综合技能汇编制定,包括与患者的交流、营养、卫生、排泄、药物、生命体征、护理程序、护送患者、患者出入院、专业间的交流、对工作人员的教育与指导及给药等12个方面。
1.3 考评方案
1.3.1 参与度考评 收集两组护士的规定培训周期及实际参加理论与技能培训的课时数,了解其对培训的参与情况,评价培训方案的吸引度。
1.3.2 培训效果考评 根据医院规范化培训护士工作要求以及广东省医院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求设计考核方案:基础护理理论与技能考核由医院护理部统一组织完成,每次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最后根据累计考核的平均成绩进行综合评价,≥90分为“优秀”,75~90分为“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tudent-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参与情况
共58名培训护士符合条件参与本次研究;研究期间,两组护士均按计划完成培训内容,在培训期间无重大护理安全事故发生;定向培养组护士在专科护理能力培训的总课时数多于传统方法组,参与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各项课程参与度的具体数值见表1。
2.2 培训效果评价
经过培训后考核,两组护士的基础护理能力考评成绩相近,传统方法组护士成绩略高于定向培训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在专科护理考评方面,定向培养组护士在理论与技能考核两个方面平均成绩、优秀率及合格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培训后考评成绩的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定向性培养模式能够提高规范化培训护士对ICU专科培训的兴趣
规范化培训护士加入ICU团队是ICU专科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的最主要途径,而目前临床却面临着如何吸引并留住他们到重症护理病房任职的巨大的挑战[3]。一方面,由于我国护理基础教育阶段缺乏ICU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1],导致轮转护士缺乏对ICU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的了解,也没有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因此对参与ICU护理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另一方面,现有的ICU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存在着培训周期长、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培训效果,使护士在工作中常产生无助感,也会对从事ICU护理工作的职业规划产生负面影响,不愿进入ICU工作。Lorin等[4]针对医生的调查问卷也证实了这样的观点:由于ICU的工作负荷重、压力大,轮转医生对ICU专业选择度极低。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有吸引力的培训计划来吸纳轮转护士加入ICU护理团队。而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定向培养模式,属于职业教育的一种常见模式,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方法相比,训练组的部分培训内容课时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参与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在于定向培养模式具有培养目标明确、培训方式针对性强等优点,能够针对轮转护士工作特征,制定适宜培养方案,提高了护士参与ICU护理工作的兴趣,可吸引其加入ICU护理队伍,有效地缓解规范化培训护士对ICU专业选择度极低的现状,达到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适于在临床培训工作中推广。
3.2 定向性培养模式能够显著提高ICU专业水平
不同ICU培训模式对其在专业核心能力水平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5]。在本次研究中,接受定向性培养方案培训的护士在ICU专科护理理论与技能方面能力提高明显,特别是在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如专科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临床运用能力等几个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其原因在于,传统的ICU护士培养模式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在培训内容上单纯理解成动手能力或者看成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叠加,没有贯彻“整体化培养”理念[6],在培训方式上对护士的引导不足,导致现有ICU护士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上存在缺陷;而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定向性培养模式更加强调了培训的全面性与针对性:一方面,根据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学习特征制定培训方式,充分调动参与培训护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主动地参与对ICU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培训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培训内容上,吸收了护理状况指数的内容以及护理任务的综合技能方案的优点[7],使理论培养方案全面合理,培训内容覆盖了临床需要掌握各种基本专科知识与技能,而技能培养的针对性更强,培训的内容是根据临床需要而制定,可有效地解决临床可能遇到的各项问题,因此其培训质量较规范化培训模式有了显著的提高。
3.3 定向性培养模式有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潜力
在本次研究中,训练组护士在护理综合病例分析表现优于对照组,提示接受定向性培养方案培训的护理临床独立工作能力及工作质量的优势会更大,其原因在于传统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的系统性与针对性不强,导致护士缺乏对ICU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灵活运用的能力,导致在临床工作容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Binnekade等[7]研究也证实未经ICU专业培训的护士对ICU护理质量存在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护理差错发生率增加,增加了护士的职业风险。而定向性培养方案的优点正在于其培训模式对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针对性强,在培训初期就重视护士综合能力培训,特别是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充分调动护士的潜能与积极性,从理论与技能等多个方面全面培养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使接受培训的护士能够更有效地应对临床工作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因此,接受定向培养模式的护士,不仅在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团队合作的意识等方面有高水平的职业素质,而且也掌握全面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娴熟的操作技术、敏锐的感知观察能力和广博的人文知识等ICU护士应具备的主要能力[8],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就能体现出明显的优势,保障临床工作按质按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健,赵秋利,张海丽. 我国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现状的文献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23-27.
[2] 刘淑媛,陈永强. 危重病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54-567.
[3] 顾怡蓉,金晓燕,刘俐惠,等. 北京市8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人力资源的调查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97-98.
[4] Lorin S,Heffner J,Carson S.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internal medicine residents regarding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subspecialty training[J]. Chest,2005,127(2):630-636.
[5] 杨晓玲,陈红.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构架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860-861.
[6] 白妙春,王岩,陈海花. "整体化培养"理念在急诊ICU专业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 现代临床护理,2009,8(9):67-70.
[7] Binnekade JJ,Vroom MM. The quality of intensive care nursing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nurses without ICU-training[J]. Heart Lung,2003,32(3):190-196.
关键词 护理指引 骨科
随着健康意识的加强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传统的基础护理的弊端正逐渐显现出来,因此有必要发展新的护理模式。而强调个性化护理的专科护理指引模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并随着实践得到逐步发展和完善。由于专科护理能够较为准确地满足患者的需要,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因此受到患者的广大欢迎。为了探讨专科护理指引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对骨科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方案,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12月收治骨折患者120例,男71例,女49例;年龄14~78岁,平均43.7岁;其中脊柱骨折28例,上肢骨折23例,下肢骨折69例。行保守治疗82例,行手术治疗38例。所有患者按照人院先后顺序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手术方案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的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专科护理指引模式,治疗结束后统计并分析疗效。护理指引模式具体如下:①制定护理方案:在开展护理前,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本人或家属交谈,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观察患者生理、心理状态等多种方式,对患者当前状况做到大致了解。然后配合医师,并结合医师手中的临床资料以及医师的建议,制定初步的护理方案。然后将护理方案报知患者,并邀请患者和患者家属一起参与讨论和修改方案。方案最终的形成,既要达到护理的科学性,又要照顾到患者的特殊性,总之要在两者之间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护理方案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并大致包括心理护理、营养护理、健康指导、功能锻炼等。并且医护人员还要制定另外的突况应急措施。总之,要做到护理方案的连续性和全面性,实现高质量的无缝对接。当然,应该注意的是,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方案应根据情况变化随时做适当的调整,从而真正意义上的体现个性化和人性化。②做好心理疏导:骨折由于具有发病的突然性和恢复的长期性,因此很多患者不能很快适应自己的患者角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拒、沮丧、焦虑、悲观等情绪,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合理的疏导,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并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因此,心理疏导极为重要。可以通过交谈作为切入点,引导患者开口说话,并在交谈的过程中尊重患者,重视患者的意见,并注意捕捉患者的情绪,寻找患者的兴趣点,调动患者的情绪,找出患者的心理症结所在。然后做出针对性的排解,并发动患者家属一起鼓励患者安心养病,以争取早日康复。在心理疏导过程中,要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虽然患者在生理上属于患者,但在心理上和我们是平等的,要把这种尊重表现出来,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受重视,愿意和我们分享他的更多的想法,从而为护理人员赢取护理工作的主动。③指导功能康复:骨折会导致肢体相应部位功能暂时丧失,但通过锻炼可以逐渐得到恢复,及早主动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恢复的速度和质量。护理人员可及早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恢复早期,为了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化,可在家属和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借助CPM机进行被动训练。后期可逐渐增加一些运动项目。训练原则遵循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在患者功能恢复过程中,对患者的每一点滴进步都给予及时的鼓励,使患者以饱满的信心积极主动地增加锻炼量。④完善护理流程:首先是和患者的配合。在护理的过程中,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和接触,逐步了解患者的细节习惯和性格特征,从而做到高效护理。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给予尽可能的满足和解答,培养双方的信任感,并对患者的典型特征逐步总结,以便不断改进护理方案。然后是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做好交接班的配合,并可互相交流患者的性格和习惯特征,使护理人员能对患者状况了解得更全面、更具体,从而使护理人员能够很快进入角色,缩短和患者的距离。另外还有和患者家属、主治医师之间的配合。总之,彼此的配合目标是打造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无缝护理体系,使患者感受到最大的舒适度,并得到最高效的、最人性化的护理。
结 果
经过护理,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康复,但实验组在患者舒适度、护理满意度,以及痊愈率和恢复周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5例痊愈,对照组50例患者痊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到骨折前。
讨 论
专科临床护理指引是使用系统方法建立起来的针对某一特定临床问题的处理程序,其作用是帮助医患双方正确地选择诊断和治疗方案,以便使患者能得到最合理的照顾。其护理方案既强调系统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又体现患者个人的特殊性和灵活性。在护理方案的制定中,医护人员发挥主导作用,给患者提高合理化检验,并制定大体的护理框架。患者则被邀请参与方案的制定中去,既使患者的个性化要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和体现,还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拉近了医患双方的关系,给护理工作带来主动。
学生实习及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与实践;紧紧抓住德育实践改革、专业技能培养、实习实践活动及学生第二课堂综合实践
活动的实施等重点内容,寻求突破,从而保证总体目标的顺利实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
高职护理学生的特色。
关键词:德育 ; 护理;核心能力;培养 ; 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提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护理教育作为教育部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专业,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为解决这些弊端并且使高职护理教育既要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又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必须以当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将核心能力教育理论运用到高职护理教育中,从教育学的视角探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具体的核心能力,运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途径。
本课题立足于当前世界职业教育改革所依托的终身教育理念、核心能力教育理念、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和教学论、课程论的基本原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拓展。因此,本课题对高职护理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探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体系及方案。
2.通过对高职护理德育教育教学实践、第二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通过临床实践教学,探讨提升高职护理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4.最后形成指导高职护理学生核心能力结构体系及培养方案,撰写研究报告与理论著述,用于指导高职护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时间为2011年6月——2011年8月
本阶段确立了课题组成员,组建了课题组;认真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理论学习和交流,达成共识。经研讨搞好课题设计,写好课题开题论证报告;制订实施方案,在邀请专家论证后,进一步改善方案设计,完善开题报告。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调查法和比较法等。
第二阶段,调查分析阶段:时间为2011年8月——2012年1月
此调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在校所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现状调查,目的在于发现高职护理专业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二是针对实习学生的核心能力需求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校期间核心能力培养情况,为学校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此阶段要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依据分析结果,课题组制定具体实施内容,在实践中进行探讨研究,课题组成员还要撰写出调查报告学术论文。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列表法和比较法等。
第三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2年6月
本阶段分为“三块”、“二步”、“一总结”进行:
所谓“三块”即是德育教育教学、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学和实习教育教学三方面同时针对各部门的研究内容,展开科研活动。
所谓“二步”、“一总结”即是“三块”分别进行前两步走,最后共同一起对研究进行探讨总结。具体做法为:
第一步:
1.德育教育教学方面:
由学生处和德育教研室负责,通过访谈的方式,使学生、教师畅谈对德育教育教学的认识;德育教育教学实施的最佳方式、途径及效果的保持等,由参研人员汇总,做收集材料的基础性工作。本处之所以采用访谈法,目的是减少学生、教师的受约束性,愿意谈,真心说,有利于调查材料真实性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并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的计划。
2.专业课教学方面:
由护理教研室负责,结合学生调查反应的问题,组织专业课教师访谈,了解教师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的计划。
3.实习教育教学方面:
由实习科和学校附属医院负责,组织实习教师和医院临床教师访谈,了解他们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找准实践依据,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的计划。
第二步:
1.德育教育教学方面:
依据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计划,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在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机制、如何使学生认可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并探索学校整体德育教育功能的发挥,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处开展和谐班级与和谐校园建设活动,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努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2..专业课教学方面:
依据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计划,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在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机制、如何使学生有效灵活地掌握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职业意识的强化,缩短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尽快进入角色。
3.实习教育教学方面:
依据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计划,根据高职护理学生临床实习的实际情况,和教授学生职业生涯及就业课的教师合作,进行信息反馈,使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再有就是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请已经就业的和即将就业的学生回校“现身说法”,使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明确,踏实学习,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立志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总结”:
就是依据实施方案,教学、管理、实习和临床医院的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重点内容、研究目标,学生特点,在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实施教育教学的同时,探讨如何有效配合,发挥整体资源的优势,进行课题的具体研究。此阶段具体实施中采取边研究、边行动、边调整、边总结的方式。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法、个案法、调查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
第四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12年6月—2012月12月
本阶段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对所搜集和整理的研究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形成《卫生职业学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和《高职护理实习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撰写有关教育教学的论文,进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第二步:对课题具体实施及成效进行评估反馈,聘请专家学者指导研讨,并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
第三步:课题组全体人员对课题进行研讨,撰写并修改结题报告,向科研管理部门申请结题验收。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分析法、座谈法、统计法等。
四、研究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护理技术 妇产科护理技术 课程改革
为迎接2011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国家优秀骨干高职高专院校评估,践行我国高职教育新理念,我院近年来大力进行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妇产科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属理实一体化课程,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始终围绕“加强人文、突出护理、注重整体、体现社区”的现代护理教育理念,坚持护理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这个中心开展专业建设论证,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妇产科护理技术》课程改革的重点主要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案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高端型人才为目标。
1.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改革教学目标。
以往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护理基本知识与技能,能规范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课程改革思路强调学生能应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为患者或孕产妇完成正确的护理评估,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沟通与协作、评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与决策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以实用和岗位需要为主旨,重构教学内容。
为了使课程设计更加合理,内容更先进,更贴近临床实际,课程团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与行业专家合作,对妇产科护理进行了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基于妇产科护理岗位任务分析,将《妇产科护理技术》整合为3大项目、15个典型任务。改革以往教学内容围绕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等环节教学方式,重视对病人的整体评估,开展个案护理教学,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人的丰富性、多样性、社会性,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预防保健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护理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专业素质。
3.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3.1理论教学方面
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变以往以传统媒体如书本、粉笔加黑板为基础的课堂讲授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建设妇产科护理技术精品课程网站,构建开放式、资源丰富的网上教学体系,应用15个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活动设计、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操作动画或技术视频、目标检测题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搭建了优良的自学平台。指导学生访问课程网站,查阅参考书籍、国内外有关杂志,下载有关专业文件,扩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了文献检索和英语阅读能力。
3.2实践教学方面
3.2.1早期接触临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在第三、四学期中安排学生分组到妇产科门诊和病房见习,了解妇产科工作程序、治疗手段、护理知识、病人就医需求等,尽早感受职业环境,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针对性。
3.2.2情景式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教学法,根据学习内容和案例需要,让学生扮演丈夫、妻子、孕妇、产妇等角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会学习要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爱伤意识。
3.2.3理实一体化教学。传统的实训课是先在课堂讲理论,然后组织同学们到实训室实训操作的方法,其特点是理论课无实训器材模型做载体而显空洞,实训课不能有机结合理论,知识点不够清晰明了,理论掌握深度不易达到。改进教学方法后,施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边强调理论边演示操作,学生同步进行实训练习,教学做一体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
4.以执业考试为基准,改革考核方案。
改革前,《妇产科护理技术》在期末所有的学习内容结束之后,采取纯理论试卷进行期末考试,百分制计分,60分及格。此考核方案的缺陷一是平时上课不注意知识点的积累,但考试前强记强背的同学有望得到高分,不利于发现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高素质同学。二是技能操作考核未单列,不能充分考查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对操作性突出的护理专业学生不能有效与临床护理岗位接轨。三是一站式终末卷面考试,不能调动同学平时积极学习的热情,对课下的预习、复习及拓展性学习不能有效推进。新的考核方案既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程度,又考核学生专业技能,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材与临床护理岗位相对接的目标要求。
课程考核具有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内容科学化、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对象差异化、考核时间全程化的特点。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将成绩分数分解到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考核方式实现三级考评体系。一级考评是指课程教学理论与技能操作考试,包括期末考核;出勤、课堂提问、作业、课堂笔记;阶段性随机抽考;见习报告;单项操作考核;实训报告,等等。二级考评是指临床带教老师考评。三级考评是专兼职老师一起对学生组织进行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