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流体力学重要知识点

流体力学重要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流体力学重要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流体力学重要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 学习 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工程流体力学”是动力类各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为该类专业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工程流体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解决工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而不去过分追求数学上的严密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实验研究, 得出经验或半经验公式。其研究对象为流体,考察流体中大量分子的宏观平均运动规律。所以,“工程流体力学”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工程流体力学作为一门技术学科,研究方法也遵循“实践- 理论- 实践”的基本规律。但由于它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对它的学习也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在于――不会学这门课,不是学不会,而是根本不懂如何去学它,即没有找到适合这门课的学习方法。本文即针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工程流体力学和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的性态是不同的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是静态的,而工程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动态的。就其力学行为来讲, 流体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但往往几乎不能承受拉力。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用工程力学的“静态”思维来研究工程流体力学的“动态”对象,要用“动的”和“相对静止”这些概念去阐述它。

本文在回顾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建设的基础上,总结了三十多年来的人才培养工作。文章提出,今后要继续以“流体机械”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依托,结合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特别是以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建设为突破口,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达到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2注意工程流体力学中的基本模型的含义及运用

从微观角度来看,流体和其它物体一样,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总是不停地、杂乱无章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因此,流体实际上并非是连续充满空间的物质。如果从分子运动入手来研究流体流动的规律,将十分困难,甚至难以进行。而流体力学是研究在外力( 如重力、压力、摩擦力等) 作用下流体平衡和运动的规律,所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平均行为,没有必要专注于每个分子。另外, 流体力学所研究的实际工程尺寸要比分子间距大得无法比拟。因此,必须建立适应流体自己的模型。《工程流体力学》中将实际的由分子组成的结构用一种假想的流体模型―“流体微元”来代替。“流体微元”由足够数量的分子组成,连续充满它所占据的空间,彼此间无任何间隙。这就是:连续介质模型。另外, 流体是连续的。因此“工程流体力学”中,连续性方程及其具体表现形式伯努利方程始终贯穿其中。

3抓住“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去学习

热能动力类《工程流体力学》的教学大纲中规定, 学生学习本课程,必须达到:(1)全面了解流体的主要性质和基本模型;(2)熟练掌握平衡流体的压强分布规律, 善于计算流体与壁面间的作用力;(3)深刻理解流体连续性、能量、动量方程,并能熟练应用于求解工程实际问题;(4)懂得流体运动阻力和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等。针对这些要求,学习过程中应重点掌握连续介质假说、流体的物理性质及参数、牛顿内摩擦定律、液体的相对静止、静止流体的压强分布、欧拉平衡方程、静止液体作用在平面壁和曲面壁上的总压力、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流线与迹线方程、动量方程、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总流的伯努利方程、圆管中的层流、圆管紊流的沿程损失系数K、局部水头损失、边界层的概念、粘性流体中的应力、量纲分析法、流动相似原理等知识点。学校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水电开发宏伟事业的需要。针对这些知识点,多查阅资料、多做习题以求掌握它们,并将这些知识点延伸至工程实践,力求找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或手段,把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4注重实验过程,加深知识理解

热能动力类“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安排了自己的实验教学大纲,针对课程知识点的要求,框定了几个常见的实验项目。如伯努利方程验证、流量系数的测量、雷诺实验、沿程阻力系数的测定 。其中伯努利方程验证为必做项目,因为伯努利方程的运用贯穿课程始终,需加深对它的理解。总之,“工程流体力学”不同于其它力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要想学好它,必须搞清这门课自身的特点和针对它的研究规律, 并辅之以扎实的学习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卓如, 金朝铭, 王洪杰, 王成敏编. 工程流体力学 [M].北京:高度教育出版社,2004,6.

流体力学重要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流体力学;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张明辉(1972-),女,河北沧州人,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庆光(1969-),男,山东临沂人,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山东 青岛 266590)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省级机械电子工程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064-02

“流体力学”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工科各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联系前期“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等基础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程的桥梁和纽带,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当前的“流体力学”主要以经典理论或实验内容为主,教材中包含大量的计算公式及理论推导,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及较高的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但由于大多工科学生数学知识相对薄弱,再加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导致教师难教、学生厌学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流体力学知识,使“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许多文献[2][3]为了提高流体力学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通过多年来在“流体力学”教学中的若干思考和实践,笔者提出了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即将启发式教学、对比分析法教学贯穿课堂教学中,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为了适应个性化发展和高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引导他们熟练掌握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还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工程图片、计算机动画和视频素材等各种教育信息使得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充分运用他们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去正确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概括、归纳和解决问题,探索结论。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另一方面也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例如,流体微团运动分析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很多学生对微团运动过程中发生的角变形很困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变形的原因,笔者将矩形流体微团四个角点的速度全部写出,如图1所示。然后分别用红笔标出C、D点和A、B两点X方向速度的第三项,让学生观察两者的差别,学生很快发现D点比C点、A点比B点在X方向的速度大,这势必产生一个与垂直方向的夹角。接着,笔者又用蓝色笔标出,C、B点和D、A两点Y方向速度的第二项,让学生观察两者的差别,学生很快发现B点比C点、A点比D点在Y方向的速度大,这势必产生一个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这样,学生很自然就画出了流体微团的角变形图,如图2所示。最后,笔者又把问题引申到三维,让学生写出其他两个方向上的角变形公式。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发现、解决和总结。除了在分析问题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外,也可以启发学生对所学的概念、理论、公式进行对比,在加深理解的同时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譬如,在推导伯努利积分方程时先让学生回忆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这样学生很快发现两者之间仅相差动能项。从而明白在流体静力学中满足势能守恒,而在动力学中转换为机械能守恒。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不但很容易地理解了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也对静力学基本方程加深了印象。

二、对比分析法教学

由于“流体力学”课程涉及的知识比较广,如材料力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工程热力学、高等数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再加上“流体力学”比较抽象,理解起来相当困难。在教学中“流体力学”这门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在讲授流体力学知识时,笔者经常采用对比分析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对比增强所学知识的连贯性,提高学习效果。由于流体力学是力学的分支,因此力学的定律也适用流体力学,但流体的特性决定了流体力学在与固体力学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同时,又有它独有的一些特性。所以,笔者在授课时会让学生先回忆相关的固体力学知识,再将固体力学定律引申到流体力学当中,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流体力学中的概念和原理。例如在讲授流体静平衡微分方程这一章节时,笔者就会问学生:在理论力学中,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学生很自然地想到要所有的合外力为零。然后笔者又会引导学生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为流体质点,而流体质点在空间上是很小的,需要对微元体建立平衡方程。换句话说就是微元体要保持平衡,其所受的合外力也需要为零,由此就可得到流体静平衡微分方程。这样静平衡微分方程的物理意义就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除了将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进行对比分析外,笔者还会将流体力学中的一些概念通过列表的方式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的异同点。比如,笔者在讲到流体运动学这一章节时讲解两种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就给出了表1。学生借助表格一目了然地看到了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各自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法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流体力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层次多视角分析问题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高等教育应当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于一体。[4]为了适应个性化发展和高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引导他们熟练掌握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笔者除了讲授基本方程、基本定理的推导,还会将问题进一步深化、演绎,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建立学生的哲学思维观。例如,在学习静止流体对平面的总压力这一节时要求学生能够计算总压力大小、方向和作用位置。讲授首先从求解矩形水平面的总压力入手,再延伸到求解矩形垂直面总压力,再到求解矩形斜平面总压力,最后求解任意平面的总压力,如图3所示。这种层层剥茧的讲授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求解总压力的方法和技巧。逐层分析的方法教会了学生如何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然后再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求解,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平面所受的静压力,讲授时又分别采用了解析法和压力图法进行求解。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明白了解决许多工程问题可以从多个侧面、多个视角分析,尽管采用的方法和理论不尽相同,但都可以获得正确的结果,殊途同归,增强了创新意识。

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立体化辅助教学手段也非常重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程实际图片、动画和视频素材使各种教育信息的表达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收到纯板书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流体力学”教学过程中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如势流与旋流、流线与迹线的概念、流场的演示、流态的判别和波的传播、边界层的形成等内容均利用计算机动画给学生进行演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结束语

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本文提出的启发式教学、对比分析和多视角教学模式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复杂的理论推导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与思考中学会将固体力学遵循的原理定律融会贯通到流体力学中,寻求概念之间、知识点之间和章节之间内在的关联性,举一反三,把原本杂乱的概念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善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发辉,桑俊勇,等.“流体力学”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102-103.

[2]孙恒,朱鸿梅,舒丹.“启发—联想式”教学方法在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5):81-82.

流体力学重要知识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225-02

一、前言

我校的学生培养定位是:“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服务国家基础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岗位适应性强、工作作风踏实的应用型人才”[1]。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施能力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与暖通空调、通风除尘、采暖供热、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以及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方案制订,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能够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单位、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和教学等单位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流体力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也是我校重点建设课程之一,是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同时,该课程也是我校环境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等工程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水力计算的基本方法。流体力学实验是流体力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体力学实验是发展流体力学理论,验证流体力学假说,理解流体力学现象,解决流体力学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该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甚至影响到他们就业后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当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现状。流体力学实验是《流体力学》课程的重要环节。实验基本目的要求是:使学生观测流动现象,验证所学理论,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操作技能,训练学生整理实验资料、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作风。目前我校《流体力学》课程开设的主要实验项目有:雷诺实验、伯努利方程验证实验、圆形管道沿程阻力实验、圆形管道局部阻力实验、一元流动量方程验证实验、气体紊流射流实验等[2],全部是传统的验证型实验,由于实验室房间、实验器材、指导教师人数等方面的条件有限,综合型、设计型实验不能开出。不同专业、不同学时的《流体力学》课程的学生进行完全相同的实验。在实验课堂上,实验指导教师从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报告格式要求等方面进行讲解,之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出现问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处理,教师根据实验报告的书写完成情况和质量来评定成绩。虽然实验项目开设的比较全面,基本覆盖了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和热情没有体现出来,只是被动的完成了实验教学过程,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2.实验教学效果。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使学校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回避的是学生质量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基础知识不很扎实,给后续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也是摆在全校师生面前的难题。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通过调剂专业而来的,不是他们所钟情和喜爱的专业,因此,学习积极性也不高,疲于应付,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很认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只求考试及格过关了事,流体力学实验课的学习也是如此。

近年来,学校也做了很大努力,在改善实验条件方面投入不少,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实验仪器设备台套数较少,实验小组人数偏多,亲自动手操作的次数不是很多,感性认识不够,尽管实验指导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但收效甚微,实验效果不理想,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测试仪器,如毕托管的工作原理、使用及注意事项等都不清楚。另一方面,由于小组人数多,实验测试数据相同,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没有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的讨论,因此对实验的感悟不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体会起不到作用,同时给实验成绩的考核带来了不便。

三、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1.实验课的地位。实验是《流体力学》课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更多强调的是理论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实验对流体力学理论学习的帮助。因此要充分重视流体力学实验的地位,实验在流体力学教学中和理论课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流体力学实验是验证理论、数值计算结果的唯一途径,是学生获得流体力学感性知识的主要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培养他们的扩散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要树立重视实验教学、热情服务学生的观念。首先要重视实验室建设,无论从政策倾斜还是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都予以高度重视;其次要尊重实验教师的地位和实验教师的劳动,吸引具有一定操作技能和设计构思能力的教师充实到实验教师队伍中。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流体力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其内容贯穿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所有领域,如采暖供热中的热媒介质(水)的流动,空调工程中空气、冷冻水、冷凝水的流动,通风除尘中空气以及粉尘粒子的流动,锅炉中的烟气、水、蒸汽、粉尘粒子的流动等,所有这些流动的参数测试分析类似于流体力学实验,因此流体力学实验应该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而目前《流体力学》课程开设的实验全部是传统的验证型实验,也是非常经典基础的实验,虽然实验项目开设的比较全面,基本覆盖了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和专业工程实践脱节,联系不密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3,4]。

在完成传统经典基础验证型实验的之后,指导组织学生自行完成一次设计研究型实验,把原有单一的实验内容组合到新的设计实验中,如具有一定规模的管网设计实验,并对设计管网系统进行运行调试,分别测定不同工况下的运行参数,如流量、流速、压力等,这样既把流体力学知识和专业课的知识结合在了一起,由于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的实验,因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运行技能,同时,在解决出现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了综合应用。因此笔者以为,传统经典基础验证型实验固然重要,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加深巩固和理解,综合型设计性实验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有效途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优化现有实验资源,在完成传统经典验证型实验的同时,加强了设计性实验的开出。

3.教学手段与方法。为了达到应有的实验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实验指导教师讲解学生听的模式,指导教师与实验学生采取互动的形式,共同探讨实验的目的、意义、背景、对应知识点以及和相关知识的联系、完成实验测定的技术路线等,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积极参与,主动进行。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可辅助以教学录像、多媒体等,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让学生互相讨论,从中获得答案,指导教师予以补充。实验成绩的考核不拘泥于实验报告,应根据学生对实验目的意义的感悟、对知识联系的理解、实验动手操作、问题分析讨论、实验报告质量等综合评价[3,4]。

四、结语

《流体力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也是我校重点建设课程之一,同时也是环境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流体力学实验是该课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协调合作的能力。因此要转变观念,重视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整合流体力学实验资源,进一步补充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研究流体力学实验发展趋势,不仅要使学生完成经典基础的实验项目,更重要的是要放手让学生开发设计型、研究型实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使每一个完成流体力学实验的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培养综合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务处组.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4版)[Z].

[2]陈俊俊,李义科,牛永红,庞S佶,刘素霞.新版《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及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2011,(2).

流体力学重要知识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223-02

《工程流体力学》是能源动力、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诸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该课程的学习中有不少涉及到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的知识点,因而学生普遍感觉学习难度高,兴趣不大[1]。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

一、以传授知识点为主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课堂面授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授课教师以演讲者的身份,按照教材编排来讲授教学内容,因此课程知识点为单向传授式,学生对课程内容往往缺乏主观的思考,只是被动地接纳。以传授知识点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概念讲解和公式推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不深,大多数学生也只能做到课后照搬公式做题,而对后续专业课学习中碰到的新问题无法做到归纳分析,最终也不能有效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人类对科学的认知都是从现象开始的,现象表现出的规律性引导人们不断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因此《工程流体力学》课堂的教学组织也应遵循从现象到规律的认知路径。课堂应先从日常生活及工程实例中提出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剖析问题,逐渐深入到现象背后的规律性内容,再经概念阐述和理论推导,完成前述问题的理论解释。以问题探究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显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工程流体力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的课堂组织

在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尽可能选取来自于日常生活现象以及有专业背景的问题,并以图片、动画或视频等较形象化的方式给出,增强学生对流体力学的感性认识,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的反应情况对学生不断引导,鼓励学生启用发散性思维方式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对问题抽丝剥茧式的分析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上的问题和探究性的思考过程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知识是鲜活、有用而又有趣的,能逐渐领略到流体力学的美妙之处。在问题分析后的理论阐述中要适当舍弃一些繁冗枯燥的公式推导,强调公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和公式的适用条件。本文以课程中的绪论、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以及孔口管嘴管路流动[2]为例,具体阐述探究性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绪论课的问题可以提得多而广,通过大量的实际应用和工程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课程的目的及意义,做到课程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在课程刚开始时,可以让学生列举常见的流体种类,并总结流体与固体的本质区别;给出儒可夫斯基对佯缪(永动机问题)的描述,让学生解释原因;课堂上用汤匙现场演示水流的附壁效应;由目前大气环境常见的雾霾问题引出颗粒物的绕流阻力问题,并让学生估算雨滴和尘埃在空气中的下降速度差异[3];用图片方式介绍1940年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海峡桥事故,让学生分析事故原因;介绍市政供水的基本方法,再让学生估算学生宿舍楼供水的压力;分析采暖系统中设计膨胀水箱的原因;夏季和冬季空调送风口的风向有何不同,哪些措施能够尽可能实现房间内温度的均匀分布。由于绪论课涉及的问题可覆盖整个课程,可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在课后自己分析。在讲授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时,教师可首先给学生演示平行纸片的吹气试验,让学生观察并解释纸片的飘向;提出常说的“水往低处流”论断一定正确吗?再根据市政管网的供水现象,引出驱动流体流动的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换问题,并让学生解释航海中的“船吸现象”、洗澡时浴帘的飘向问题;由烟囱里气流流动的驱动能引出气体与液体的能量方程形式的不同;由消防水枪在喷水灭火产生的后推力问题引出一元流体动量方程。

孔口管嘴管路流动的内容与工程实际结合较紧密,可多给学生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如:(1)城市管网夜间的供水水压为何会普遍高于白天的水压?(2)屋顶水箱供水到同一建筑的高层和低层住户,其压力有何不同?(3)建筑内外存在温差时,如何在建筑物壁面上开窗,实现自然通风?(4)如何利用虹吸的原理,给鱼缸换水,其关键步骤是什么?(5)冷却水系统中,如何考虑水泵的扬程以保证冷却水的循环?为节约时间,教师应在课前将问题留给学生,为提高课堂效率,可对每个问题指定若干名学生完成,并记录回答情况。

三、探究性课程教学中其他问题的思考

在学期结束时,教师与学生(共两个班级,约130人)通过问卷调查、面谈、QQ、电话等方式进行了沟通,发现教学中有如下问题值得关注。

1.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和引导,会占用课堂学时中相当比例的时间,由于课程学时数的限制,某些问题的探讨无法深入,且教学内容主要由PPT方式完成,因此教学进度普遍较快。当学生在课堂上未能理解和掌握某些知识点后,很容易放弃对后续知识点的学习。因此笔者建议,授课教师应组织整理课程的微课资料,让学生利用微课资料自主完成预习和复习,大大减少课堂上对基础内容的讲解,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基于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显著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

2.有近50%的学生认为教师给出的探究性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并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对问题的探究过程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希望教师点名提问并记住自己的名字,也较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不太适应该方式,尤其是在无法回答问题时学生会感到尴尬。教师应提前把问题留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3.目前大学生存在课堂出勤率不理想、上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教师可将学生座位固定,不点名即可快速统计学生的出勤率,并考察学生的听课情况且及时记录,在课程的第一次课上和学生讲明出勤率、听课表现、作业和平时小测验的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和计分方法,细化考核要求,并严格按规定执行,这样能有效地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平时学习。

4.课程考核方式和难度要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通过调查,发现有近40%的学生认为教师应采用闭卷方式并严格进行考核,不希望考试降低难度。这项统计数据说明,不少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学习态度端正,并愿意采用严格的考核方式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因此授课教师在考核时应坚持原则,对学生认真负责,出题难度适中,学生卷面分数尽可能符合正态分布。

四、结论

本文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进行了教学实践,并给出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践过程。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问卷调查,了解到近半数的学生认可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认为该方法有助于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问题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发现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应尝试利用新型的互联网教学手段,如微课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强化平时考核,细化成绩评分方法,期末考试题目要有合理的难度,成绩分布应合理。

参考文献:

[1]谢海英.《工程流体力学》在环境工程专业中的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75-97.

[2]龙天渝,蔡增基.流体力学[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王洪伟.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M].第1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The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f Problem-Based Teaching Method for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Course

XIE Hai-ying,HUANG Yuan-dong,DENG Bao-qing,LV Juan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Architecture,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流体力学重要知识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开放性问题 流体力学 互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67

Abstract In order to enhance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and improve the thinking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open-ended problem and its types have been explain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different functions to train thinking quality have been analyzed about various types of open-ended problem. In view of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mechanics course, the feasibility and practices have been discussed to train creative thinking of students in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open-ended problem; fluid mechanics; interaction

所谓开放性问题,就是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通常是指那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及结论不唯一、不确定的问题,其最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这类问题不能轻易地像封闭性问题那样只用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来回答,而是给出问题的条件,让学生根据条件探索相应的结论,而且符合条件的结论往往呈现多样性,即便是同样的条件和同样的结论,也有多种不同解决问题的路径,因此相比封闭性问题更具有刺激性和挑战性。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入这类问题可以使课堂互动更加深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平衡和宏观运动规律以及流体与周围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①流体力学不仅具有基础学科的性质,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技术学科特点。在流体力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变“教材上怎么讲我怎么做”为“你提问题我去思考和解决”,引导学生探究、质疑、求异,既营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互动的学习氛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1 开放性问题的类型

开放性问题是探究性较强的“不确定性”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途径具有多样性特点,其思维特征体现出多向性和指向不确定性,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开放性问题主要类型有:条件开放型、策略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综合性开放型等。②其中,条件开放问题是指给出的条件或多、或少、或模糊、或不确定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取舍、判断。策略开放问题是指由条件获得结论的过程具体方法形式不唯一,可以同时有多种方法和策略,这种问题自由度比较大,常和实际应用联系紧密,一般可以让学生自选策略,得出自认为正确的结论。结论开放问题是指那些有多种不同答案或不确定性结论的问题,学生需要经过思考、推理或猜想来找出自认为合理的结论。综合性开放问题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问题,兼有条件开放、策略开放以及结论开放等类型的开放性问题。

2 开放性问题对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作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的个体智力特征,人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以及创造性,这些特征正是创造性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③不同类型的开放性问题对于学生思维品质不同方面的提高有着各自不同的功效,而这些作用无疑均有益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条件开放型问题所给条件有多有少,更有模糊的、不确定的条件,这就使得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过程中,必须摆脱所给条件的干扰,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不能盲从附和,要明辨是非,善于质疑,努力克服思维的僵化性。因此,条件开放类型的问题对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批判性具有积极的作用。策略开放型的问题由于具体方法形式不唯一,就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应对策略,抓住问题本质,应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去合理地、灵活地、多样性地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很有益处,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结论开放类型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从特定问题出发,通过归纳、总结、演绎、推理等各种逻辑方法,从深度和广度上多层次、多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其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思维水平,进一步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综合性开放问题综合了前面各种问题,使学生在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方面可以得到全面锻炼,不仅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而且不拘泥于课本原有的知识和方法,善于采用新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3 开放性问题在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流体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工程实际意义都较强的课程,既与理论力学、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联系紧密,同时又是一些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在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科学素养以及能力素质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流体力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开放性问题,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习热情和兴趣,感知和体会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相关知识,又提高了思维能力和水平。这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和思维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

在课堂提问时选择条件冗余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其他条件干扰下寻找问题答案,如:船舶的螺旋桨推进问题,在应用动量定理计算螺旋桨对流体的推力进而获得螺旋桨的推进效率时,只需用到入口和出口截面的速度大小,根本不需要知道流体的密度、流量以及桨盘面积等条件,学生必须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从中筛选出适宜的有用条件,进而解决问题获得答案。这类问题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在克服思维惰性和僵化性的同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流体力学习题中常有一道题多种解法的情况,例如:能够自动开启的挡水闸门问题,可以分别利用解析法和图解法来求解,这就属于策略开放类型的问题,针对策略开放问题,在课程教学中启发和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从中选择最佳方法。通过不同方法间的比较和讨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以及批判性。

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造船航运、海洋气象、环境保护、土木建筑、医学工程、武器装备等各个领域无不涉及流体力学相关问题,其中有许多技术问题或科研领域正在研究探索的问题,都没有唯一的答案和明确的结论,从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角度出发,运用不同的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其中一些不过分复杂的问题开展研讨式学习,让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寻找自认为合理的答案。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查阅和分析利用文献资料、实际操作探寻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除了采用上述单一形式的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外,在流体力学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兼有条件开放、策略开放和结论开放的多元化综合开放性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给学员提供一段两船高速并行最后相撞的视频录像,让学员通过仔细观察和思考,自己提出与课程知识内容相关的问题,并试着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一个综合性开放问题。学生在观看过视频后会提出许许多多与流体力学课程相关的问题,如:有学生提出了船舶航行时的平衡及稳定性问题,船舶前进的动力问题,高速并行船只为何易于相撞问题,海水的粘性带来的阻力问题,船舶外型设计减阻问题,等等。针对不同问题启发学生从流体力学不同的知识点出发,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如:浮力定律、船舶的定倾中心、螺旋桨的推进效率、流线及总流的伯努利方程、普朗特的边界层理论、压差阻力等等,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在问题研讨的过程中,还可以把这些知识拓展应用到岸吸及舰船下坐现象,喷雾器,舰船水压场,流体测速方法,空化现象以及超空泡水中兵器等许多实际问题上面来,既巩固完善了学过的知识,还可以通过知识点的有机融合和正向及逆向、聚集及发散等不同思维方式的运用,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4 结束语

在流体力学教学中引入开放性问题,有助于活跃课堂互动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对问题不断的探究和研讨中培养学生具有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进而培养其同中求异,异中求新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研讨、解决的过程,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

注释

① 张志宏.流体力学基础[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