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医疗急救

智慧医疗急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医疗急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医疗急救

智慧医疗急救范文第1篇

1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的权责分工

保险公司与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合作过程中,政府与保险公司应明确各自的责任与分工,在医保体制管理中政府其主导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医保制度的建立与规划,在政策,法律法规层面上总体规划社会医保的总体要求及制度安排,并制定商业保险公司经办社会医疗保险的准入标准,在政策上扶持管理社会医保的商业保险公司发展,在业务上协助商业保险公司完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并监督其实施效果,引导医疗保险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险公司在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中应本着保本微利的原则经营社会医保。实务中负责医保的具体业务操作。制定业务操作流程及实施细则,负责建立参保人档案,保费的收取及医保待遇的支付,负责根据每年医保收支状况反馈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以使政府部门及时调控医保资金的筹资标准,负责监督医疗服务机构使用医保经费的合理性,提高医保基金的有效利用率。

2完善招标准入标准,规范招标工作

根据《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辽宁省各市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和保险公司的专业优势通过招标方式向保险公司购买大病保险和委托经办基本医疗保险业务,为确保专业能力强的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管理与经营,在招标选择保险公司的过程中,政府作为主导力量应积极作为,向有意参选保险公司提供参保人数,筹资水平,风险发生率,赔付率等真实的数据资料,以利于保险公司在费率厘定,起付标准,赔付限额和风险的分担等方面有客观的数理基础为参考。确保保险公司经营社会医疗保险的风险在可控制范围。其次招标工作全程清晰透明,应坚持使公民的医保权益最大化原则,以民生为导向,严格制定招标标准,加强对招标中介机构的监管,确保专业实力强,资源优势明显的保险公司经营社会医疗保险。作为竞标一方的保险公司应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信息,掌握标的的风险状况,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科学预测担负的风险责任。其次可与政府部门谈判争取扩大经营保险业务的范围,比如可将职工的生育险与工伤险的服务项目同大病医疗险业务打包招标,这样既有利于保险公司规模效益的实现,又有利于保险公司为创新产品积累经验并可以拓展保险公司的客户资源,促进公司相关业务开展,多方共进与社会医疗保险业务共担风险。

3保险公司经办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流程的优化

3.1业务操作

保险公司经营社会医疗保险业务应与社保机构联网共享数据信息,形式上可采取合署办公共同完成公民的医保管理工作,但应确保信息的封闭性,以保护参保人的个人隐私。同时保险公司还应建立相关的数据服务平台及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开发保障信息的衔接与即时转换,可与定点医疗机构建立一站式的网上即时结算服务系统,建立异地结算平台,方便参保人及时得到医疗保险报销。

3.2风险的管控

风险管控是保险公司能否持续性经办社会医疗保险的重要保障技术,保险公司应建立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制度及可行性措施,严格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在所经办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方面应与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协商建立风险的比例分摊机制与费率联动调整机制,确保保险公司在可控制风险范围内经办社会医保业务。

3.3研发相关延伸与补充产品

由于社会医疗保险建立的特点是广覆盖,低水平,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较低,因此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社会医疗保险获得的利润较低,保险公司除了与政府部门协商获得更大范围的保险业务管理和政策支持外,还应该积极运用经营管理社会医保时积累的丰富经验,掌握疾病的风险状况,熟悉社保的保障范围,保障程度及参保者与医疗服务供给者的相关信息,保险公司通过这些数据资料能更准确的测算健康险及重疾险的费率,研发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或补充产品,创新公司的健康险及重疾险产品,如住院补偿医疗保险,门诊保险,住院津贴保险,护理保险及重大疾病保险。充分开发多样性的产品,在险种,保障范围,保障额度等方面满足客户对医疗保险的多层次需求。

3.4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绩效评估指标建立

智慧医疗急救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 财务机制 对策研究

财务管理机制是指一个企业正常运行所需要建立的一系列财务制度,包括预算,投筹资,利润分配,现金流转,内部监督等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由于长期本位主义的影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缺乏对时间,风险,资金成本,预算的了解,内部没有形成一套可行的,完备的财务规划,严重影响了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

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现状

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向保障范围内的劳动者们提供在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帮助劳动者尽快恢复健康,投入生产和建设。它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借助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强制实施的,由雇主和本人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保险费,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雇员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所以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由四部分构成: 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救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补充医疗保险。

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其次有利于调节收入差别,缩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公平;最后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

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财务机制,它是一种经济活动体系,是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由两部分构成,即本金投入和收益,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关系,现在的社会医疗保险财务机制是主要包括筹资和支付两个环节。其实质是由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与支付带来的社会收益活动中相互联结所构成的财务活动体系,是社会再生产运行的自动调控系统之一,具有对社会再生产运行的调控功能。

二、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财务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参保结构老龄化

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时代,所以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出现参保结构老龄化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表现在医疗保险资金筹措困难,因为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规定60岁以上的人群不需要缴纳医疗保险费用,所以这就导致了不能保证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给资金筹措带来了巨大压力,增加了财务风险;另外就是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不断增加,因为老年人的寿命延长了,为了保证其健康所需要的医疗费用越来越高。

(二)医药价格不断上涨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也随之得到相应的改善,但是同时这样的增长速度也带来了医药价格和医疗服务费用高速增长的隐患。原因主要有药品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使得药厂的成本不断提高,所以只能够通过提高药品的出厂价格来弥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厂家为了刺激消费,使用华丽的包装,增加了生产成本,所以药价也随之上涨。

(三)医师职业道德水平没有提高

在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道德风险是不可避免的。现在的很多医疗服务机构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丧失了基本的医师职业道德,诱导甚至误导患者的消费需求,使得医疗费用增加,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体现了财务机制的不健全。

三、改善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财务机制的对策

(一)要保证社会医疗保险的资金筹措

首先要逐步扩大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最大限度增加参保的人数,从而保证了充足的资金,避免财务风险。其次是要根据现实情况,合理的调整社会医疗保险的缴费机制,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医疗保险费是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比例为单位6%左右,个人2%,这样的分配比例就造成了企业和地方的财政困难,而现在人民富裕了,应当根据现实情况,修改分配比例,提高个人缴费比例。奠定我国社会医疗保险财务制度的物质基础。

(二)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医药价格体系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医药价格体系,保证医药价格的合理性,不要意味的为了竞争,为了占据高额的市场,采取过度包装,降低药品质量的不正当手段,做医药要凭自己的良心,要以人民的身体健康为出发点,这是完善我国社会医疗保险财务制度的市场基础。

(三)要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意识

确立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和监督医师的工作,让他们明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光荣性,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医院还要加强对医师的培训,包括医疗知识的培训和思想素质的培训,要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医疗操作能力,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不要让利益蒙蔽了自己的心灵。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财务制度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现阶段高速发展的时代,必须要指定一系列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的发展具备重要的作用,但是想要良好的发展,财务管理制度不可能是僵化不变的,必须是动态的,根据自身以及市场环境变化的。本文仅针对财务管理制度提出了一些看法以及意见,希望能够对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机构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相关机构需要依据自身条件合理制定切合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智慧医疗急救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总结乙二醇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护理,提高对乙二醇的认识。方法:对该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护理进行讨论分析,早期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CVVH治疗。结果:患者经过呼吸机辅助通气、CVVH等治疗后出院。结论:乙二醇中毒患者早期的CVVH治疗、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乙二醇;中毒; 护理;CVVH

乙二醇为汽车水箱防冻剂的主要成分,水溶性强,吸收后迅速分布于血液及组织液中。在肝脏内先后代谢为乙二醛、乙二酸、及草酸,这些代谢产物易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人的一次口服中毒剂量为70-84ml,乙二醇主要损伤靶器官为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我科于2010年2月17日成功抢救1例乙二醇中毒患者,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抢救治疗

于2010-2-17(14:00)入科后立即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留置胃管、尿管,及镇静、5%碳酸氢钠注射液维持静点等对症治疗。于14:30行床旁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血流速200mL/H、前置换3000mL/H,超滤率0mL/H,给予枸橼酸钠抗凝。于15:30分给予股动脉置管及Picco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提示患者血容量不足,给予胶体液积极补液纠正血容量不足,继续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

2护理

2.1心理护理: 患者年龄小处于叛逆期且有抑郁症病史,加之前期病情危重,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积极采取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耐心的做好心理疏导,使患者充分了解病情、治疗方法、护理措施及预后,减少其恐惧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给予生活的勇气,同时作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多给患者精神上的安慰支持。

2.2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护理

2.2.1机械通气的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呼吸情况和SPO2的变化,随时听诊双侧肺部呼吸音,及时准确记录呼吸机的工作参数,出现报警要及时了解报警原因,并及时处理,根据医嘱及时抽取动脉血气分析,了解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情况。

2.2.2人工气道的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防止分泌物堵塞气道,进行吸痰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引手法要轻柔、迅速,吸引压力不超过80mmHg,避免损伤黏膜,以免引起出血,吸引时注意观察痰液的色、量、质,遵医嘱及时留取痰培养。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准确记录导管外露长度并妥善固定;保持呼吸机管路通畅,湿化器温度

2.2.3拔除气管插管前后的护理:患者经治疗后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前给予小剂量激素静脉注射,并充分吸引气管导管内及气囊上滞留的分泌物,拔管后给予半卧位,密切监测SPO2、血压、心率的变化,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

2.3CVVH的护理

2.3.1监测病情变化:在行CVVH时应采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监测中心静脉压。

2.3.2血液监测:密切监测血常规、生化、凝血四项及动静血气分析,根据检验结果,随时调整置换液的配方,保证患者各项化验结果在最佳状态。

2.3.3保持体外循环的通畅 建立可靠的血管通路,采用静脉留置导管,保证充足的血流量,减少外周阻力,妥善固定管路。引血前仔细检查各夹子是否处于开放状态。采用前稀释法补充置换液,降低血液粘稠度以减少凝血的发生,严密观察静脉压、动脉压,跨膜压、血滤器中空纤维颜色的变化:尽早发现滤器的凝血程度,以维持滤器良好的溶质清除率,怀疑滤器凝血时用100 ml生理盐水冲洗滤器,以肉眼观察其凝血状态;当静脉压、动脉压,跨膜压逐渐上升超过200 mmHg,血滤器中空纤维颜色变深时,根据血滤器堵塞程度决定是否更换管路。

2.3.4预防感染:由于体外循环的建立、大量置换液和透析液的配制以及置换液及滤出液袋不断更换,大大增加了感染机会。因此,在使用留置管建立血管通路时,除了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外,还必须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在上下机时注意认真消毒连接头 和穿刺点的皮肤,保持穿刺点和敷料的干燥以及导管的通畅,在治疗过程中连接管的接头处用无菌治疗巾包裹。

3讨论

乙二醇在毒理学分级上属低毒性化合物,人一次口服中毒量为70-84ml,可迅速被胃肠道吸收,分布到人体各组织中,在肝脏内先后代谢为乙二醛、乙二酸、及草酸,这些代谢产物易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有关文献报道:在中毒的12h内主要是乙二醇本身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和胃肠道的刺激症状;在中毒的12-24h内是代谢性酸中毒和心、肺症状,表现为高血压、心动过速、严重者出现心源性肺水肿、心力衰竭、ARDS;在中毒的24-72h出现肾小管坏死和肾衰竭,临床表现为少尿、腰痛、腹痛、氨质血症(本例患者处在此期)。本例患者口服汽车防冻液约半瓶,血液中乙二醇成分2500mg/L,呕吐物呈酸性:PH3.0 出现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积极采取机械通气和CVVH治疗患者抢救成功。建议在早期及时洗胃,本例病人已超过胃排空时间,洗胃没有意义。及早、及时、反复进行CVVH治疗清除毒物保护肾脏是本例患者抢救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智慧医疗急救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偿机制;社会评价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083-01

1 基本概念

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殛其补偿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的补偿方案主要包括3个基本参数: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偿比。起付线是新农合基金对参合农民进行补偿时计算补偿费的起点,封顶线是指新农合给予参合农民的最高补偿额度。起付线的高低直接决定参合农民的受益面,而封顶线则可控制个人报销总额。补偿比的设计不仅可以控制医疗费用,并可通过对各级医疗机构设置不同的补偿比,起到引导病人流向的作用。

1.2 社会评价

由于新农合制度自身具有非营利性和服务大众的公益性特征,所以在该制度实施过程中,社会评价成为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所谓社会评价,是指一个事件发生后,特别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事件发生后,民众议论、评价的社会现象。社会评价会对该事件行与不行、好与坏,可能产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新农合实施效果的评价受评价者知识、能力、思想、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2 有关新农合补偿机制的社会评价

2.1 正面、肯定的评价

国家设计以保大病为主要目标的新农合补偿保障制度,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将该制度目标设定为农民大病医疗保险,充分体现了国家关注农民健康状况的意志,摆脱了传统医疗的低水平高覆盖率模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客观来说,这一点也是政府限于现有经济能力,而采取的低水平初级阶段农民健康权保障模式。有关学者研究表明,与参加新农合之前相比,大部分农民未因经济困难所致的未住院率及未愈自动出院率亦有下降,该补偿机制目前在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解决农民因贫致病和因病致贫问题上已取得一定成效,新农合的推行有助于农民的医疗救治,参合农民确实从中得到了实惠。

2.2 负面、否定的评价

一是补偿机制不合理。为了规避道德风险,各地在制定报销的管理办法时,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限制条件都很严格,很多医疗费用都不在报销范围之列,而且起付线较高、封顶线偏低、参合农民受益面小。特别是家庭困难的农民,往往由于难以筹措经费,只好放弃治疗,农民形式上失去获得医疗服务的机会,实际是放弃了享受新农合的“补偿权利”。

二是门诊费没有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住院床位费、检查费可报销的上限太低。一次性住院医疗费保险设置起付线。一年度最高可报销费用设置封顶线,参合农民在具体的报销补偿标准面前,往往显得望梅止渴,获得实际补偿费用不高。

三是以统筹大病为主的补偿机制,忽视了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需求。我国目前新农合筹资水平不高,为保证基金的有效利用并维持一定的保障水平,现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模式,这实际上容易诱发高危人群的参与积极性,而健康人群却会采取回避的态度,这种选择性加入会威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的可持续性。

2.3 上述社会评价分析

新农合制度的政策目标定位是“保大病,缓贫困”,理论上看,该制度可以增强农民抵抗大病风险的能力,对“大病致贫”的现实背景有针对性。但是,在现实中,大病往往导致大贫,小病和慢性病却往往导致小贫和“可持续”贫困。笔者调查访谈发现,在农村地区,农民生大病的比例相对较低,绝大部分是小病和慢性病,而就是这些小病或慢性病导致了大部分农民的贫困。这些“病”不需要住院,农民也就无法报销或从新农合中得到补偿。

另一方面,我国正快速步人老龄化社会。随着农村老龄人口迅速增加,老年人患病率较高,且多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且容易出现多系统、多脏器疾病并存的特点,现有的分级补偿机制,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补偿比例最高)的制度设计,明显不能满足农民的健康权保障需求。据有关学者的调查与测算,全国大多数地方对住院费的报销比例一般在50%以下,平均报销率仅为31%。还有学者开展过一项以“如果您或您的家人生了大病,看病一般选择什么医疗机构”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回答“县或县以上医院”的占76%,回答“乡(镇)卫生院”的仅占19%。为什么农民放弃补偿比例较高的医疗单位,而选择补偿比例较低的,这是不言自明的:农民对乡(镇)卫生院的状况缺乏信心,使得他们患大病时并不会因为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报销比例高,就拿生命当儿戏。新农合把乡(镇)卫生院作为收治参合患者的“主力军”,实际上超出了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农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综上,目前新农合的补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看病贵压力,但实际补偿水平难以真正有效地缓解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缺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有的保障功能,长远来看会削弱新农合制度发展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李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现状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

智慧医疗急救范文第5篇

2012年10月24日上午8:30,由成都市卫生局、成都市外专局主办,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承办的“2012国际灾难紧急医疗救援学术交流会暨创伤高级生命支持培训班”在成都市金河宾馆隆重开幕。本次大会开幕式由承办单位——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朱国英主任主持,大会荣幸地邀请到美国心连心国际组织国际项目主任CarlaSueOrner女士、四川省卫生厅王正荣副厅长、成都市外专局徐平福局长、成都市卫生局党组成员、市爱卫办傅小鲁主任及相关领导、专家出会开幕式。

经济全球化正在加快推动城市国际化。目前,成都确立了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是成都参与经济全球化、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市是西南地区政治、金融、文化、科教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人口稠密,近年来也是我国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为适应我市“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目标定位,我市卫生国际化势在必行。

本次学术培训会是2002年以来,我市卫生急救开展“引智”对外交流项目整整十年来,我市卫生国际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盛会。十年来,在省卫生厅、市外专局的帮助支持下,我市相继与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急诊急救专家进行急救项目技术合作。十年来,通过“引智”对外交流项目实施,我市急救事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十年间,仅市急救指挥中心就邀请了美国心连心国际组织各国专家51人次到成都进行学术交流和急救培训,共举办急救学术交流、论坛、培训班23次,现场演练2次,直接培训专业学员、教员2680人次,间接培训专业人员5740人次。十年来,通过学术交流和急救培训,我市急诊急救医务人员在危重症抢救、创伤抢救、心肺复苏等急救理论和操作上有了崭新的认识体会,基本普及了脊柱板搬运技术,我市急救学术水平、现场抢救和转运能力得到持续提高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