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校园一卡通 基础平台 整合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3-0248-02
1 校园一卡通简介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基于校园网的、分布式的集学校管理与金融服务于一体、实现校内身份认证管理和消费结算功能相结合的多功能应用管理系统。它是以IC卡为信息载体,适用于校园消费和管理的系统。它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信息化的基础支撑点。它将过去的饭卡、上机卡、图书证、工作证等多种证卡功能集为一体,在身份认证、消费缴费、信息采集和数据共享等方面的应用能够提升高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水平,为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2 我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现状和主要功能
2.1 现状
我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经过近四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全面各应用于食堂、水电、超市购物、图书管理、电子阅览、学费、上机收费、学生选课、学籍管理、迎新、离校、学生补助等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主要功能
(1)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学校信息的共享、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能为现有应用和未来应用提供支撑的基础平台。
(2)准确快捷的身份识别功能。“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身份识别功能主要应用在会议签到、考勤、门禁、图书借阅、注册报到子系统中。所有用证用卡的信息管理系统,其身份识别部分都连通“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3)完善的信息查询功能。信息查询也是“校园一卡通”系统的重要功能,通过集中进行信息采集,提供给各个部门使用,可极大地提升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在终端上查询到个人卡的使用状态和交易明细,维护了用户的消费知情权。
(4)消费结算与控制收费功能。 校园卡可作为电子钱包使用,持卡人可在校内各消费点进行消费(包括餐厅、超市、开水、洗浴、机房上机等消费网点),逐渐取代校内的现金流通,并可通过授权设置收费标准,以有效控制乱收费和“小金库”的发生。
3 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前期系统整体规划问题
在“一卡通”系统建设早期,存在一些高校把“校园一卡通”系统看作是原餐卡的功能扩展,未给予足够重视,不做整体规划和系统调研。学校有些部门也都从自己的需求出发,购买软件与“一卡通”系统对接,没有相关部门的参与,造成“一卡通”系统运行不顺畅。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进行统一领导、全面论证、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首先,要通过市场调研,根据各部门提供的需求和现有子系统的情况做好整体规划,在规划设计时,应更多考虑系统的先进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系统功能强大完善,能覆盖方方面面,能满足学校今后相当长时间的需求,要求系统硬件质量可靠、软件性能优良、能做到长时间稳定运行,力争建立健全的统一信息平台,建立符合国家和行业要求,符合学校要求的信息化标准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应根据需求程度和资金投入以及相关子系统现状,在具体实施上,要统筹安排,实行分步实施,先实现一些急需的功能,运行稳定后,再陆续实现其他功能。
3.2 安全问题
“校园一卡通”系统规模大,具有分布式应用特性和众多的网络接点,这对“一卡通”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提出很大挑战,如服务器、网络通信线路的配置,软硬件故障的排除能力,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的防治,数据存储方式等都要充分考虑。另外,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手续,也很容易造成运行过程中网络运行不稳定、消费流水重复上传、消费记录丢失等数据安全稳定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有些学校为了系统安全,单独组网,独立于校园网外,以便有效保证“校园一卡通”的安全,但投入较大,而且不利于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对接,不利于数字化校园的整合。其实,通过一定的技术和设备,也能保障其在校园网上运行的安全。
3.2.1 数据中心安全
数据中心我们选择多台IBM小型机和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比较稳定的Unix系统,其中使用两台小型机,通过Rose软件做双机热备份,数据库平台采用功能强大、性能卓越Oracle数据库。配备防火墙来制定严格的安全策略来实现内外网络以及内部网络不同信任域之间的隔离与访问控制。生成的数据除采用磁盘阵列存储外,还采用高速磁带机定时做容灾备份。系统软件采用USB接口的硬件加密器件EPasss(加密狗),在用户的系统运行开始,就自动将重要的保护参数写入EPasss,系统所有的业务进行前都必须通过EPasss的检验方可进行。由于EPasss不具有数据复制功能,从而加强系统的数据安全性。
3.2.2 终端设备安全
每一台消费终端设备在出厂的时候都具有唯一的ID号,在消费终端投入使用的时候,必须经过商户卡进行POS机分组,定义相应的编号,并且连通系统后,获得相应的密钥才能够使用。对于接入系统的关键用途的计算机终端,通过安装PSAM加密卡来保障数据的安全,通过它来对数据加密解密。所有接入“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终端必须要经过一卡通应用软件系统注册后才能够接入到一卡通系统中使用。
3.2.3 数据传输安全
“一卡通”系统中涉及到很多敏感数据,如金融数据、系统操作员密码、用户卡密码,这些都是需要严格保密的。我们采取应用软件系统与中心数据处理系统分离,以数据中心为准,使得应用系统安全更高。在数据库的存储和传输中,本系统采用密文形式进行保存和传输,数据加密方案采用通用国际通用的DES算法,MD5数字签名,实行动态密钥。在网络传输中采用目前业界标准安全套接协议(SSL协议),有效保障加密数据在网上安全传输。
3.2.4 圈存的安全问题
圈存就是通过一定终端由银行卡向校园卡转帐的过程。为了防止校园网对圈存系统和银行系统的攻击,我们分别在学校和银行的转帐前置机采用双网卡,通过双网段的IP地址进行逻辑网络隔离,并关闭其IP转发路由功能和远程登录等功能,防止非法远程登录和攻击。而且,银行前置机只能响应规定好的转帐交易。
3.3 选择合作商家问题
“校园一卡通”供应商应选择在业内具有实力的,尤其是具有持续发展的厂家提供的产品和方案,最好有较成熟的案例,并能满足本校实际需求的商家,这样才能够确保功能的有效性、持续的升级换代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千万不能因为价格便宜而选择达不到自己要求的公司和方案。
合作银行可选择一到两家实力雄厚的银行,让用户自己来选择银行来进行圈存(银行卡向校园卡转帐)。“手机一卡通”模式最好保留能同时使用卡片式校园卡,有些学校与移动供应商签的合同要求只能使用其公司的手机卡,这样有些已在使用其它移动公司手机的用户,甚至有些不兼容一卡通的手机用户,要使用一卡通只能更换手机和卡了,这样就属于强制捆绑消费了,有违法嫌疑了,将造成很坏的影响。
3.4 应用瓶颈问题
校园一卡系统工程建设,实质上是对学校管理组织结构的重组和利益的再分配,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观念变化及新旧管理模式的冲突。甚至会触及某些部门原有利益,如现金收支等活动的支配权,于是出现抵制现象。通过分析我院校园一卡通应用情况可以发现,瓶颈已不只是技术因素,还有学校各部门的认识态度和内部管理的协调性等因素以及各应用系统接口不统一因素。在规划时,我院已投入使用的有图书馆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售电管理系统以及食堂餐饮管理系统等多个管理系统。各管理系统开发标准不统一,技术要求有高有低,使用部门怕麻烦,不愿意去更改和升级系统。另外,建设、运行的合作方多,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经常会出现各种新问题,需要多方通力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就带来了管理低效和协调困难等问题。要建设好校园一卡通,就必须全校高度重视,特别是领导重视,要思想高度统一,各部门密切协作,成立以校领导牵头的强有力的建设领导小组和管理工作机构,科学决策和立项,组织和协调处理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项目的运行和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系统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打造一批既有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服务意识的队伍。
3.5 管理方面的问题
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人员分工要职责明确,权限设定要合理,加强内部控制。要经常检查消费流水是否上传到数据中心,数据要定时入帐和结帐,定期核对,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及时,否则,会给对帐造成一定困难。在充值问题上,应鼓励用户使用银行圈存。即使在较完善的系统中,也不要轻易取消现金充值,当银行圈存系统发生故障或瘫痪时,可利用现金充值作为替代。对新生校园卡制作问题,有些学校采用的是在新生报到时,现场拍登记照现场打印制作,这就造成迎新现场人员堵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新生信息和照片都直接从招生信息中导出来,处理后交由制卡公司印制,新生报到前就已制作好了,报到时直接领取就可使用,而且制作成本也比现场打印制作低。
3.6 资源整合问题
由于已有的应用系统接口不统一,我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符合我校实际需求的数字化信息标准,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基本平台,与一卡通平台和校园网平台共同组建数字化平台系统。其它应用系统在此平台下,按照信息标准,进行系统升级和改错,使之与校园一卡通系统对接。依托校园一卡通系统构建身份认证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门户接入平台和用户管理平台。校园网中所有应用系统都在此基本数据平台下、统一身份认证以及统一门户的支持下,真正实现集成整合、数据共享与传递。在系统对接过程中,遵循凡是需要身份认证的,以及涉及金融数据的,直接从一卡通平台中读取信息。这样,能确保身份信息最准确及时,只要卡一挂失,与其相关的业务系统自动暂停使用,不用在每个系统中一一操作。
4 结语
当然,在校园一卡通建设中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不断的开发和完善。只要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科学分析,合理论证, 认真负责的对待, 就一定能解决好。
参考文献
[1]卢冠明.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问题浅析.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2]孙中国.关于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的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8).
[3]姚俊.校园一卡通系统安全策略设计.中国商界,2009(12).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 信息化校园关联
校园管理,特别是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是集学校教学、科研、教务、后勤、图书等多个部门一体化的系统工程。“校园一卡通”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高校,基本已经成为了教师、学生走遍校园的“法宝”。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对于“校园一卡通”与信息化校园的相关性要求越来越高。
1 相关概念阐述
1.1 校园一卡通
校园一卡通是以校园的应用系统为载体,以磁卡网络技术为支撑,集身份管理、教务数据实现等应用项目为一体,实现数据的转换、交接和信息共享的一个载体。目前,经过发展,校园一卡通的主要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1 消费功能
以作者所在南京师范大学为例,校内各个食堂就餐,图书借阅,打开水,寝室洗澡,出入寝室等等教师和学生日常生活中处处都需要用到校园一卡通,一卡通消费功能的覆盖极大地提高了在校学生和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效率;
1.1.2 查询与咨询功能
继续以作者所在南京师范大学为例,学校是江苏省内最早开展校园一卡通和校园信息化关联的高校,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学校三个校区全面实施,安排学校后勤保障处设置专门岗位和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的服务和维护,校园一卡通的便利已经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1.1.3 管理功能
校园一卡通内设芯片,学生的姓名、学号等相关信息输入在内,做到一卡一人,即使校园卡丢失,也能在第一时间查到卡片持有者的相关信息,此外,四六级缴费,学生选课等也已实现。
1.2 信息化校园
信息化校园,指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和工具,实现校园内部的信息化,将现实中的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展,拥有传统校园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本质是将校园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让用户在网络上实现数据的转换、交接和信息共享。
1.3 小结
因此,“校园一卡通”是信息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校园的基础工程,也是校园管理水平和质量的体现。校园一卡通系统构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信息化校园建设进程,在信息化校园里,依托校园一卡通系统,可以实现对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全覆盖,从根上提高学校管理服务水平。
2 “校园一卡通”与信息化校园关联实现的几个问题
2.1 长期性
校园一卡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本身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等特点,需要时不时关注和采纳最新技术的发展,适时将其纳入到信息化校园建设中来,逐步形成校园一卡通系统和信息化校园其他系统相互融通、相互发展,促进校园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2.2 融通性
信息化校园的建成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层面的各个部门,将各个部门的利益平衡化,合理的设置各个部门的权限,如果在设置时,不能很好的规划部门之间的权限,必将会对校园一卡通建设带来诸多的不便,甚至会导致整个系统原作的失败。
2.3 安全性
校园一卡通的正常运行,其系统本身的安全性、稳定性受到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金融犯罪越来越多,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不仅仅是校园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有些高校专门设有校园一卡通专用网络,一般是将光钎的两个芯作为校园一卡通的专门数据接收和传输通道。因此,给系统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密机制势在必行。
3 “校园一卡通”与信息化校园关联的实现方案
“校园一卡通”与信息化校园的关联应包括诸多方面,比如,与学生初始注册系统的对接、与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对接、与学生网上选课排课系统对接、与学生考务系统对接等。涉及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身份认证、接口软件开发等。下面就与学生初始注册系统的对接、与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对接、与学生网上选课排课系统对接、与学生考务系统对接为例,简要加以说明。
3.1 与学生初始注册系统的对接
学生初始注册系统,涉及到学生进校四年的学籍管理情况。覆盖了学生从进校报道注册到学生毕业期间的整个变化记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初始注册系统的好坏,事关重大,诸如转专业、退学、休学等等管理。校园一卡通将学生的具体数据按照文件的形式导入,再通过校园一卡通系统中对IC卡接口的读写,实现学生初始注册系统与校园一卡通系统学生相关信息的一致性。
3.2 与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对接
校园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进行自学演习的主要场所。应该说,图书馆与学生的联系极为密切,有效地将校园一卡通和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对接,将大大提高教师和学生效率。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服务的需要,将校园一卡通和校园图书馆管理系统无缝对接,适应校园一卡通取代图书卡。其利用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紧耦合方式进行集成。使用读卡动态链接库将其有效连接。
3.3 与学生网上选课排课系统对接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开展了网上选课排课,极大的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方便。应该说,该系统是学校教务处进行学生管理的重要部分。通过结合校园一卡通系统对学生选课进行收费管理,再由消费机进行扣款处理。实现校园一卡通和学生网上选课排课系统对接,促进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性。
3.4 与学生考务系统对接
实现对于校园一卡通和与学生考务系统的对接,快速方便的可以从学生考务系统将考生名单传输到识别系统中,采用非接触式IC卡手段的方法,甄别考生的真实身份。近年来,许多高校采取指纹机进行学生早晚自习打卡签到,数据经过汇总,一目了然整个学校学生早晚自习的实际情况。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校园一卡通是实现信息化校园的重要手段,对于整个校园的管理水平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组成也愈加丰富,涉及到教学、科研、后勤、图书等多个方面,将会极大地促进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以至于更大程度地推动国家教育现代化道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媛.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概述[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
[2]张颖.校园一卡通的网络收费系统[J].青少年日记(教学交流版),2008(2).
[3]吴唐燕,李伊涵.校园一卡通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9):16.
作者简介
曾建荣,男,江苏省南京市人,现供职于南京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处,主要从事信息化建设研究。
关键词: 数据中心;共享;培训管理系统
数据中心是收集、处理和存储各类共享数据,并能提供信息共享服务的平台。共享数据中心作为教培中心的基本数据的共享平台,它将各个业务部门的基本数据进行集中整理,实现统一管理,保证数据的权威和准确,为各个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承担着数字化培训中心的大量数据、信息、流程以及处理结果。
培训管理系统是基于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的业务为基础,以数据共享方式,搭建的网络培训管理系统。系统包括学员管理、师资管理、成教/普教学籍管理、培训项目开发、培训项目运营、培训效果评估、信息查询、职业鉴定、图书管理、资源管理、食堂管理、招待所管理、一卡通管理、ERP系统接口等14个模块,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各个职能部门提供现代化管理手段,促进各部门进行规范化管理,促使项目培训管理中的信息处理工作合理化、规范化、系统化,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同时为公司领导和决策者提供了全面的学员培训、成绩、证书获得等相关动态数据,从而提高培训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数据中心应用于多个系统中,成为我们的重要研究课题。
1 建立了数据中心的工作模式
数据是培训管理系统的核心,对数据资源的管理方向是集中统一。数据集中(逻辑集中)是为了改变现有分散式(以重庆市电力公司、各分公司和教培中心各自独立的数据运营体)运作模式,把主要培训学员数据集中到市公司(培训管理系统读取重庆市电力公司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进行数据的统一存储、统一管理、分层加工,以便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充分利用中间件系统的远程并发数据处理机制、数据传送监控机制、多层结构组件化管理等优点,以降低新建系统的风险,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系统的决策支持能力。
2 系统平台设计
2.1 总体技术路线
系统建设以现代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网络应用开发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据仓库技术、Web Services技术、工作流技术、表单定制技术、组件化技术等先进技术为基础,采用Browser/Server的体系结构,应用国际流行的NET为总体开发框架,辅以先进的Intranet信息服务,WebService、XML数据通讯模式,定义了标准化的接口规范(定义各个功能模块的调用接口和服务接口),在支持多种数据库协调应用的同时,保证了系统的完整统一和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并且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网络安全和密钥技术,在确保网络和数据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协同工作、多级安全机制、移动计算、个性化的用户界面定制、异构系统的互联及可拆卸组件模块化结构等方式,实现了信息上报汇总、及传输管理、统计。
2.2 采用成熟稳定的技术平台和功能强大的中间件
系统平台采用基于.NET的技术,运用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多层架构搭建。中间件采用eBuilder基础框架。它是以Web应用为基础,为搭建信息平台提供服务支撑的综合软件技术框架。eBuilder提供了一组基础的功能组件,各组件在统一的技术规范下松散耦合,实现了相互通讯、协同工作、统一管理、即插即用,使用系统够快速搭建具有特定需求的信息化工作平台。同时,在此核心平台上预置了基础的应用功能,供其他信息化应用。
2.3 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设计
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是培训管理信息系统eBuilder中公共基础数据平台的核心部分。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由部署在电力培训中心的数据交换服务器,解决核心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一致性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控制等问题。
培训管理系统统一使用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培训中心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级整合或者应用级整合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也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访问共享数据。
3 数据共享与交互平台的功能介绍
3.1 数据汇总
数据平台实现了各个分支数据源汇总数据到数据中心。采集公共数据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汇总的过程,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将各业务部门的公共数据采集回来,汇集到数据中心的缓存数据库。经过数据管理系统的比对、校验、转换得到一致的数据。
3.2 数据分发
数据分发是从数据中心的角度,主动向各数据使用方提供数据的过程。通过公开数据服务,依照数据使用权限的规则,从数据中心把数据分发到各个数据使用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信息联动。
3.3 数据存取访问
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提供实时按需的数据存取访问服务,通过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以XML作为标准数据格式,通过标准的Web服务对各种技术平台提供访问支持。
3.4 数据转换
数据交换服务把某个数据库的数据转换成标准XML数据集。通过数据转换模块,实现对各种异构数据转换到统一标准规范、具有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公共数据。
3.5 监控管理
通过对数据服务进行监控管理,用户权限管理,运行日志查看,性能统计。数据服务日志可以记录、跟踪数据交换的细节。对数据交换节点进行管理,设置了安全策略、配置了服务器安全管理。
4 平台体系结构
整个培训管理系统按照其功能可以分成几大部分(系统管理、培训业务管理、远程报名管理、资源申请调度管理、普教学籍管理、会费管理、综合查询、招待所管理、招待所登记、食宿管理、食堂管理),而这几大部分又是一个有机的集成在一起的整体,他们通过数据平台共享各系统的基础数据,又实现了各系统运行计算后的数据查询。
5 实施效果
培训管理系统从2008年3月起,通过两年多的系统调研、系统开发、持续改进与部署实施,又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应用,充分证明系统建设是成功的,也是卓有成效的,效果是显著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培训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培训管理系统中实现了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对新生入学(注册、档案、操行、成绩等)的管理、对教师资源库的管理、培训中心资源调度管理、以及培训项目开发与运营的具体操作管理过程;同时能够把学生学籍与成绩自动统计与归档,以及方便快捷的成绩与档案查询;实现了与校园一卡通(IC卡)系统的结合:学员、学生、教职工提供就餐、消费方面的充值、刷卡;刷卡查询成绩档案等服务;招待所门禁系统等都统一纳入培训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同时增加了2台终端查询机,并且能够通过IC卡或者身份证,直接刷卡查询;整合一卡通消费系统以及招待所门禁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通过一张IC卡,能在培训中心刷卡消费、吃饭、住宿、查询成绩、查询各种培训班信息、开班信息、考试通知等等,真正实现了一张卡走遍全校。
培训管理系统还能够读取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实现培训学员信息实时共享,为重庆市电力公司各基层单位远程报名项目培训班及职鉴考试等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培训学员信息,避免数据多次重复录入产生的难维护和不准确性等弊病。
培训管理系统实时回传培训学员在教培中心产生的各种培训记录,包括报到记录、培训成绩、获取证书等信息,培训班级完毕后上传绩效测评数据,为ERP提供测评数据以供其系统产生各种报表。
6 结束语
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培训管理系统项目中,数据中心的共享的应用的优势得到了有效的发挥,无论从应用服务的稳定性、高可用性、合理的资源调配、快速部署等方面,还是从节能、节电、节约空间等方面,都比应用前有显著改善。通过数据中心共享整合方案的实施,培训系统达到了以下应用效果:
1)通过数据共享的先进方式,实现了各应用系统基础信息数据和处理数据的共享,减少了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的重复劳动和相应费用,避免了信息孤岛。
2)利用.NET技术开发,用户只需使用IE浏览器就登录系统并可以很快捷的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以及素材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
3)数据平台的建立,适应了重庆市电力公司对发展新型电子化培训教育应用的更进一步需要,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色地实现重庆市电力公司的各项目培训目标。
参考文献:
[1]卓苏拉,云计算与数据中心自动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7月.
[2]林小村,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科学出版社,2010年.
论文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建设规划;需求分析;教育技术;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特别重视并强调利用教育技术推进教育改革。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信息化,强化各项管理,提升综合实力,是各类学校的一项紧迫任务。数字化校园是学校的一张网络名片,是一部永远放映的宣传片,学校可通过这个窗口向世界展示自身的实力和形象。
数字化校园是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以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它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在数字化校园里,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方便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
总体设计方针与目标
设计方针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设计方针是: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里建设一个包括数字环境建设、数字管理建设、数字教学建设、数字生活建设在内,能充分使用教育技术手段的数字化学校,以资源和数据共享为主导,有步骤、分层次地完成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建设目标第一,建设以高速、稳定、可靠、可控校园网为基础,覆盖全校主要楼宇及公共设施的数字化网络通信平台,使之成为数据、监控、广播的综合通信平台,满足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数字化教学系统、校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校园服务一卡通系统等的建设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卡、一库、一网”数字化校园格局。第二,建设覆盖全校楼宇及室外空间的通讯网络,满足实现有线及无线通讯系统,有线电视(包括数字电视接收系统)、校园公共广播、背景音乐、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校园安保监控系统等的要求。第三,建设智能化系统,并保证建成后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软、硬件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和网络信息集成。第四,系统软、硬件配置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以适应系统灵活组网、扩展和系统能力提升的需要。第五,系统配置采用有长期动态寿命的产品,回避使用短期过渡性技术产品。第六,实现各个子系统有机互联、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第七,设备配置在保证系统可靠性、先进性、容错性和易维护性的同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性价比。第八,立足高起点,采用成熟、先进、实用的技术,进行系统的优化集成设计。按照“按需设置、量体裁衣”的方针,提出系统近期的实施方案、中期的扩容方案和远期的发展规划。
建设需求分析
我校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要将校园网络与教学系统、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电视系统、广播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进行合理的结合,构建成一套科学、便捷、稳定、有效的,能满足学校教学和管理智能化和数字化运行的综合系统。因此,必须建设好硬件基础平台和网络支撑平台以及若干应用系统。
硬件基础平台建设(1)中心机房建设。该中心是全校主要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放置地,是全校办公、管理、科研、教学、运营中心。整个中心机房建设包括装修、线缆敷设、照明与应急照明、空调系统、机房的防雷接地系统、机房的供电系统等。(2)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用于传输数据、语音、影像等信息,可将教学楼、办公室、电脑、电话等的传输网络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相互连接。(3)防雷与接地系统。所有的通信设备、交换设备、控制设备、服务器、电源和用户终端都是互相连接在一起的,各个设备的零电位有差距就有可能给设备的正常工作带来影响,外界所带来的影响也可能使设备造成损坏,尤其是雷电,因此良好的接地是整个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和保障。
网络支撑平台建设(1)网络交换系统。整个校园网设计为主干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网络结构。需要利用网络交换设备将全校所有的教学办公区、学生宿舍区楼宇,以及广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礼堂、体育馆的服务器、PC机等进行网络连接,使整个校区形成一个整体,实现校园网的统一、集中管理。(2)网络存储及备份系统。网络中心将储存各类教育、教学和管理信息,其中包括多媒体教学信息库、外部教学资源数据库、教学音视频数据库、多媒体教学光盘等,主要涵盖了资源管理系统、资源媒体介质管理、资源浏览和检索、数字化教室等,从而具备校园业务变化的适应性、高度的安全性,能大容量数据存储处理等特点。(3)网络管理系统。整个校园网建成后,将有大量的交换机、服务器等网络设备,需通过一种高效的、快捷的手段来完成对网络设备及系统的安全控制、性能优化、运营管理等,同时节约人员成本。
基础应用建设(1)校园一卡通系统。主要包括POS消费机、读卡器、条码机、写卡器、水控器等,从而实现学生收费管理、校园消费、上机管理、学籍管理、图书管理、转账(银行)、会计业务、查询服务、综合业务、门禁考勤、医疗管理、水控管理、科研经费、巡更等。(2)LED屏幕显示系统。在学生公寓、综合楼、教学楼、实训楼、食堂等楼宇入口及综合楼、运动场主席台设置LED显示屏,用于显示文字、表格、动画、视频等,也可实现新闻节目、文艺晚会、运动会、体育比赛的直播或转播等。(3)有线电视系统。可以实现全校性的视频影音传送,实现教学影音资料的资源共享,还可以实现教学及综合活动同期实况转播,召开全校电视会议等。(4)监控及报警系统。对校门、校园内、图书信息楼等要害部位和重点部门进行监控及入侵报警,只要通过该系统在监控中心就能发现校门、园内、要害部位等的情况,发现问题即时解决,不需要保卫人员到处巡逻,节约人员成本。(5)多媒体教学系统。节目播出均可以实现电脑控制,可以接收并播放音视频信号,具有教学评估功能,多媒体教室也可接收并集中控制各类节目源等。(6)多媒体查询系统。充分利用图、文、声、像以及交互性等多媒体特征对用户的操作、信息查询与接收等进行合理导引,以便用户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查询到最多的信息。(7)计费系统。可以按流量、时间和包月计费,可以对接入的用户进行验证和控制,为数字校园的规范管理提供可靠保障。(8)电话语音系统。学校可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协商,由运营商投资建设和管理,学校只是按照使用付给投资方使用费。(9)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包括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集中监视和综合管理、分散控制、系统联动、优化运行等,从而提高本项目的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等。(10)信息网络安全系统。以整个校园网安全建设、管理、运行为重点,保障整个校园网络、各类应用、管理等的正常运行,降低校园网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建设项目列表
根据以上需求情况,设置建设项目:综合布线;中心机房、计算机网络及整体网络建设;校园一卡通;监控及报警;防雷、接地;有线电视、校园广播;多媒体教学和查询;LED屏幕显示;学生机房、数字语音室、模拟导游室、电子阅览室等;办公会议室、教学多功能厅、演播室等;校园精品课程全自动录播;网络数字教学点播平台;各类教育教务、办公自动化及其他网络管理软件;楼宇自控系统、建筑智能管理等。
网络建设规划
网络建设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必须放在第一位(无线网络建设可以视条件择机进行)。网络建设包括: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电系统;校园管道系统;机房:双路供电、不间断电源、制冷、防雷与接地等系统。
网络环境建设包括校园主干光纤;数字结构化布线;校园网络架构;IP地址与NAT;统一储存;认证与计费;出口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管理;运行与维护;行政管理与制度。
网络应用系统建设包括网站;基于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系统;多种教学系统;精品课程等。
构建数字化校园进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推进了学校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快了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改善了学校各专业的教学条件,强化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但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经费投入不足、不及时由此延误了部分项目的建设,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整体效果,影响了项目功能的发挥。
技术力量分散对教育技术的人力资源没有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技术力量分散,不利于发挥技术优势。
管理水平不高注重硬件系统的投入,忽视制度和管理体系建设。学校应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经费,建设与之相配套的优质管理服务保障体系,还应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工商管理专业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内涵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再现式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理念,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探究式学习,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其基本环节包括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二、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动态发展的,介于管理科学、系统科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及现代通信技术之间的一门系统性、边缘性、综合性和实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对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要求都很强。而且,各专业在学习该课程时,围绕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并不要求他们能开发出一套具体的软件,培养成为程序员、计算机专家,而应该培养他们成为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的、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科学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具有宽基础、强能力的复合型优秀管理专门人才。因而,只需他们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概念,培养他们从用户的角度、从有效管理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借助管理信息系统支持管理,进而再培养他们掌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方法的能力,并在企业信息系统创建和开发过程中,能够与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密切合作,提供有效的支持。但是,在MIS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抽象,涉及的学科知识面广,理论复杂及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基础相对较薄弱,教师不易讲得有滋有味和讲深讲透,学生也大都感觉教学内容过于枯燥,理解起来费力,与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与自身的专业知识距离太远。而且,在传统的MIS教学中,讲授过程过于理论化、书面化,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给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应用
下面以笔者在课堂中的应用为例,说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1.创设情境:信息系统在我校虽然有所应用,但没有完全普及,还有许多有待开发或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为此,在授课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把学校理解成一家公司,把自己理解成该公司里的一名管理者,并了解公司现状,熟知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业务流程。接下来,让学生想象学校想在现有基础上,开发一套新的更完善的课程选修信息系统,需要我们提供内部的配合。
2.确定问题(任务):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框架下,贯穿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这几个主要的学习重点,把学生整个学期内的学任务分解为以下12点小任务:
(1)以本学校现有的学生能接触到的信息系统(如图书管理系统、食堂打卡系统、学费清算系统、成绩查询系统等)为例,结合自己的理解,说明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哪些特点。
(2)认真回顾在学校的两年里(本校工商管理专业是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校的信息系统发生过哪些改动?改动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是属于环境的因素?并以此说明管理信息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
(3)分小组进行,对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进行调查,每个小组负责调查一个子系统。在调查前,要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
(4)每个小组选代表介绍调查结果,再综合总的调查情况总结学校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并说明其处在诺兰阶段模型的哪个阶段,为什么?
(5)根据之前的调查总结,作出学校信息系统建设规划。
因为要完成整个学校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工作量太大,而课程时间有限,所以以下任务我们仅选取某一个子系统来进行,该子系统应灵活选取。因为学校的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应选取存在问题需要改进的子系统作为例子。在这里,我们选取的是学生成绩信息系统。
(6)在原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学校现有的学生成绩信息系统具有哪些功能?处理流程是怎样的?绘制出相应的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
(7)找出原系统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不足,提出优化和改进的方法,给出新系统所要采用的信息处理方案。对各小组提出的方案,通过公开分析和比较,选择出一个较优的方案。
(8)该新学生成绩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否可行?从技术和管理上进行分析。(经济上的可行性,因为无法获取较详细资料,所以不进行实例操作)
(9)原系统的代码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更优的方案?
(10)如果有需要新增数据表,请按照第三范式要求进行设计。
(11)根据对学校情况的调查了解,选择什么样的开发方式较好?
(12)系统开发成功后,根据应用学生成绩信息系统各部门的情况,及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切换方式。
这12点小任务涵盖了学习的重点内容,并以一个大任务的形式连接,使学生能把知识点连贯起来,并联系实际,进行自主性学习。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跟踪指导。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强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只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如相应新知识点的讲解和老知识点的回顾,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引导,而不是直接进行参考答案讲解。同时,为了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按任务的难度及工作量的大小对学生进行分组,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各自对当前问题的看法。
4.效果评价:在每个小任务完成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公开陈述,然后师生共同来对他们的结论或方案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提出一些建议,进行总结,整个过程必须本着鼓励的原则。这样既能够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能清楚学生的应用能力水平,还能够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方式让他们产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动力,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增加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
四、效果及存在问题
笔者在本校工商管理专业的MIS教学中运用了本文中介绍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连贯性的小任务贯穿整个学期的课程学习,经初步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
1.课堂气氛更活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讲”的比重相对传统教学方法下的课堂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都有较大提高,不再是机械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按照任务的要求去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师生间的交流更多,思维碰撞也更多,气氛活跃。
2.学习内容更为开放。课堂教学中只是对学生提出探究性任务,并不存在统一答案标准,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基础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做不同层次的探究,照顾到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而且,因为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大部分学生觉得会更有底气去质疑老师,然后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并以此激发学习更多新知识的兴趣。
3.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传统教学方法下的案例分析因为彼此之间无关联性,学生很难进行前后知识点的联合运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效果并不理想。而使用该方法后,学生在学习时少了严格的框架和标准,是自主地去探究,并且各个小任务前后连贯,能把书本各个知识及与现实联系起来,为此,从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可以看出,其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渐进式的进步。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
(1)教学时间较紧迫。12个小任务看似不多,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要完成知识点讲解,又要多给学生“讲”的机会,并且还希望能留出足够的时间师生进行共同探讨,教学时间显然不足。如何利用一些课外的时间来补充教学时间的不足,但又不能过于增加学生的负担,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认真考虑。
(2)教学进度不易把握。把任务安排下去后,虽然会定下任务结束时间,但是因为每一组探究程度不同,或者因为某些任务中每一组的调查研究对象不一样,导致有的组提前完成,有的组只能草草了事,影响效果。采取怎样的措施,在既能保证探究效果的同时又不影响进度,需要进一步探讨。
(3)公平评价有困难。每一个任务的完成,都是采用小组的形式来结题,确实存在一些“搭便车”的现象。如何在综合地评价了小组表现后,再客观地衡量小组里各个学生的表现,操作难度较大。
参考文献:
[1] 董成波.“任务驱动探究式教学法”在技能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现代教育论丛,2006,(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