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共享系统研发

共享系统研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共享系统研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共享系统研发

共享系统研发范文第1篇

笔者所在的国有大型企业研究所,研究范围涵盖了制造业铸锻、机加、化工、装备自动化等12个专业,在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开发研制及推广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科研档案,特别是近年来承担完成了十余项国家“863”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目前已拥有106项专利授权,制定颁布实施的国家、行业、企业标准近百个;年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在推动企业工艺水平提升、制造技术进步及行业科技发展过程中以每年产生50余项科研项目档案递增,传统的面向文字图纸信息的结构化关系型数据库已不适应多媒体、网络化技术发展,作为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组成部分的电子文件、电子图纸等新型载体的出现,在特性上也与传统档案有着根本改变。基于此,在借鉴企业档案管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基础上,探索建设企业数字档案馆、构建项目管理和档案信息化管理于一体的PLM 项目管理系统,使科研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科技档案的管理日趋科学化、规范化。

2技术架构

2.1 构建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平台。制造业档案信息集成已成为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在科研环境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PLM) 自?Q生之日起就扮演着企业数字档案馆管理平台的角色,成为企业追逐的焦点,而企业数字档案馆是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计算机技术与手段,以电子档案为对象,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实现网络档案收集、整理、保护及信息共享的管理系统。通过PLM信息化网络平台以期实现企业研发全过程管控与档案信息资源协同共享的无缝集成。

2.2实现以纸介质管理中心向电子数据为中心管理的转变。以PLM为平台建立企业科研项目BOM管理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以科研项目为核心,应用项目结构与配置管理把与之相关数据及档案信息资源和过程集成统一管理,使档案信息资源在其生命周期内保持一致、完整和安全,建立企业数字档案馆技术数据管理中心,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重用度和通用性。

2.3通过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现其特性

2.3.1扩展性。通过柔性、开放的平台化建设和多层分布体系结构,将数据、业务逻辑与使用者界面分开,并根据技术需求集成相应的应用系统。系统集设计、仿真、管理于一体,在提供较完善的设计管理功能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与集成,开放通用规范的API接口。项目资源可方便使用动态权限管理。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分布式资源数据库架构,实现资源库动态扩充,借助平台API接口,将设计、仿真数据统一管理。

2.3.2有效性。系统自动记录项目档案资料生命周期状态以及所处阶段,并按照系统流程自动保存历史版本和记录并有序地动态变化。可确定档案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并可追溯。通过系统完整性检查功能设置及规则制定,确保档案资料完整和没有被有意或无意地篡改。

2.3.3安全性。从技术、管理和标准法规等方面,以积极防御和动态保障为原则,以等级保护制度下的风险评估为手段,保障系统安全的持续性。根据权限设置,使非合法授权者不得使用。可随时进行各种数据备份功能和快速系统重建、数据恢复功能。

2.3.4 协同性。使不同阶段不同参与角色在相同平台下进行协作,构造单一研发管理和协同平台,协同笔记簿和线上讨论功能支持项目成员合作建立新的文档,实时获取/交换团队相关的意见、记录、评论、链接和文档,促进知识共享与创新效率。

3创新实践

3.1搭建PLM系统运行环境、基本模型、流程、制度、权限。针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设置文档大类,规定图档录入方式、图纸变更、下载申请等技术规范,制定PLM图文档管理、录入、系统权限划分、审批流程等相关使用规范。

3.2管理推进

3.2.1图档管理。建立电子数据库,采用树形管理结构,安全、高效进行项目档案资料的存储、创建、浏览、编辑、修改、备份等操作,保证数据存放合理、主次分明、浏览有序、结构清晰,图档数据由原来保存在个人电脑上统一至服务器上集中管理。浏览文件格式为主流二维AutoCAD、三维格式(ugnx、Pro-E等)、工艺仿真分析、虚拟制造、office各版本、txt、各种图片格式、pdf等。

3.2.2版本控制。根据需求自动生成保留版本和临时版本,并对修订版本进行简短修改说明,实现档案资料交换与追踪。

3.2.3借用引用功能。在原有图纸基础上可进行借用、引用操作,保持和原有图纸一致。

3.2.4图文档查询。根据查询条件,对系统管理文档进行快速查询,减少信息定位时间,提高研发效率。

3.2.5清单管理。完成设计后系统可直接从CAD中提取产品BOM清单信息,并可添加CAPP等工艺信息和工艺仿真信息,为以后的信息化项目辅助制造CAM、数字化制造DNC/MES等提供准确的产品原始数据。

3.2.6流程管理。根据工作流程实行电子数据电子化审批。可在各种格式文件中进行红线批注功能并自动归档、永久记录审批过程意见,实现无纸化审阅文件。PDM流程满足多人中任一人审核即可通过的能力。

3.2.7编码管理。对进入系统的各类档案资料,按其属性自动进行编码,保证系统内文档做到一物一码。

3.2.8日志管理。提供对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所有用户的操作进行细致完善的记录,可以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建立安全事故有据可查的证据。

3.2.9权限管理。权限控制分为通过角色直接赋权、对文档属性进行设定、在工作流程中权限设置三种模式。不同人员工作桌面及产品树不同,互相屏蔽,针对不同人员分配权限,并进行工作记录以杜绝非法操作。

3.2.10过程控制。通过过程中产生的文件审批流程控制和生效档案资料的更改、项目完成后权限重置、项目归档流程控制形成整体闭环。

3.2.11使用规范。系统审批流程的使用规范按照项目及图文档检入后的校对、批准审核等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方法,设定项目、图纸、文档、图文档下载申请、图文档打印五类审批流程。

4实施效果及突显特性

4.1实施效果。经过近5年的努力,档案人员协助对该所科研项目及其成果(专利、奖项、论文等)进行了PLM系统的应用实施,将所内图文档分成8大类69个小类以及基本流程8个,建立系统用户和注册用户132人、系统角色36个、各类项目100项、项目资料9706件、业务流程模板12个、运行审批流程107个。并以此形成了以项目为龙头、以纸介质管理中心向电子数据为中心管理的转变,实现了基于业务规则的科研协同和电子数据自动分发,在线查询,推动了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创新及信息功能发挥,使科研环境、档案信息资源保障环境发生了改变,档案管理工作转移到基于需求、基于科研过程、基于知识发现与集成形态为利用者档案信息服务的学科化。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保管和开发利用共享平台创造了技术条件,推动了档案安全保障服务体系由注重档案实体静态安全向档案实体动态使用安全与档案信息安全并重的转变。随着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有序推进,PLM系统也在不断完善。

4.2突显特性

4.2.1共享与网络化。根据系统权限设置可全程资源共享,支持多途径、多角度检索和利用方式,满足各类查档需求。系统可运行在网络环境下并保证数据的一次存储,支持在网络环境下产品工艺数据的共享和各不同层次人员网络环境下的项目协同。

共享系统研发范文第2篇

设备台账与卡片是反映设备基础信息的手段,也是设备管理工作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在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中,首要工作就是疏理设备台账与卡片。该模块中含有关于设备丰富的信息如技术参数信息、管理信息、财务信息、采购信息等。制定该模块时,按国家标准对不同的设备分类,共分17类,标准分类中含通用设备分类如泵、风机、换热器等,还有氯碱行业专用设备分类如电解槽、合成炉等;位置分类是按照工序或工艺单元进行分类以便于统计分析;还有按管理分类和使用部门分类等。台账卡片技术参数字段多达23个,卡片中不同设备技术参数灵活定义。卡片中加入了进口设备、环保设备、特种设备、计量及仪表设备的识别。卡片内容丰富,除含技术参数和管理信息外,还挂有附属设备、零部件清单(带NC编码可与库存物料直接链接和调用)、设备检修记录、点检记录、设备原始技术资料上传FTP地址、文件安全保密等。设备台账和卡片的查询灵活多样。可按所有设定的技术参数条件查询,也可按自定义条件筛选或组合查询。在建立和查询设备卡片时,高效、灵活、方便。

1.2 、工单

工单是反映设备维护、维修作业指导与管理的重要依据。方案是与传统的检修作业票证内容相融合。工单中除包含原检修作业票内容外,还加入了检修作业安全风险因素识别、工艺交出安全措施包、检修作业标准包(含检修方案、工时、检修零部件消耗、工器具、检修注意事项等)。工单的来源多样,可来自于点检、预防性维护周期提醒、自制、检修计划等。实施工单管理,使设备维护、保养到位,检修作业指导性加强。因为其全面性,将维护保养、检修作业的各因素、环节高度地融合在一起,减少了设备检修过程的不全面、不完整因素,提高了准确性和检修效率。工单实施完工后,其检修的技术数据、费用直接进入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

1.3 、设备点检

设备点检是设备信息系统的重要功能模块之一,点检是把设备的状况点,按照不同的规律和周期进行检查/检测。通过点检结果,采取维护和维修的方式,使用设备处于受控状态。

系统点检结果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来自于大机组的DCS在线检测数据进入生产调度PI系统(实时数据库),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有选择性地调入有关设备状态数据;同时通过PI系统直接调用了机组的运行时间记录,形成的记录存在服务器当中,可随时查阅。二是将设备的巡检点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里组态,通过系统传输到点检仪里,然后现场点检,点检后的数据再回传到系统里。系统会自动地根据定义的报警限或手抄/目视故障点报警并推送故障消息,故障信息作为工单实施的重要来源之一。

1.4 、外部业务/接口的对接

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兼容性强,可与该公司其他相关业务进行对接,其中可与采购、库存业务对接。因为该公司财务部为固定资产的专业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台账和卡片较为详实,为及时掌握该公司固定资产的台账及变化信息,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做到了与该公司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有效对接,从而及时掌握了固定资产的实时信息,如固定资产原值、净值、使用和报废年限等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为设备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财务固定资产业务对接。 1.5 、维修材料计划的编制

系统的设备卡片中带有附属设备和零部件清单,零部件清单建有库房NC编码,通过编码与该公司库房NC业务进行了对接,在编制设备维修材料采购计划时,可直接调用材料编码,从而将材料的规格、数量、库存、库别、采购价格等库存信息带入检修计划编制模块中,同时该系统还设置了检修计划的审流程和权限,从而提高了检修计划的编制效率。

1.6 、企业微信服务平台

开发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APP,将APP安装在微信服务平台上,利用手机可在手机移动端查询设备台帐、卡片、库存、工单、机组运行参数趋势等,同时增加部分业务的审批流程,在移动终端随时处理业务,体现出各项模块功能方便和快捷。

1.7、 报表模块

以上各项业务可在系统内生成报告,如EXCEL、PDF等,以便相关业务打印成纸质报表,方便走入其他流程。

2 、系统架构和部署

共享系统研发范文第3篇

关键词:蒸汽减压阀 凝水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TU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020-01

1 减压阀的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压力为P1的压缩空气,由左端输入经阀口节流后,压力降为P2输出。P2的大小可由调压弹簧进行调节。顺时针旋转调节螺栓,调节弹簧及膜片使阀芯下移,增大阀口的开度使P2增大。若反时针旋转调节螺栓,阀口的开度减小,P2随之减小。

若P1瞬时升高,P2将随之升高,使膜片气室内压力升高,在膜片上产生的推力相应增大,此推力破坏了原来力的平衡,使膜片向上移动,在膜片上移的同时,因复位弹簧的作用,使阀芯也向上移动,关小进气阀口,节流作用加大,使输出压力下降,直至达到新的平衡为止,输出压力基本又回到原来值。若输入压力瞬时下降,输出压力也下降、膜片下移,阀芯随之下移,进气阀口开大,节流作用减小,使输出压力也基本回到原来值(如图1)。

2 冷凝水破坏稳压调节功能机理分析

(1)由于锅炉水质较差,减压阀内部产生的凝水使阀门活塞环,导阀膜片等摩擦部件工作环境极其恶劣,极易老化、锈蚀,因而造成导阀膜片失去弹性,活塞环卡死等故障。该船减压阀中最容易产生故障的是导阀膜片,曾在码头停泊期间多次进行研磨和更换,其次是活塞环卡死,造成减压阀压力调节功能丧失,需要人为从阀门外部用力敲击才能使阀门复位,在管理中造成很大的不便。

(2)当冷凝水侵入到活塞汽腔时,由于水不可压缩的特性,主阀复位弹簧完全失去了作用。正常工况下,当出口压力低于设定值时,活塞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克服活塞气腔内的压力向下移动,使气腔内压力升高,直到达到新的受力平衡。冷凝水的存在相当于缩小气腔容积,破坏阀门的工作能力。

3 问题解决对策和方法

蒸汽经过减压阀的流动过程,是绝热节流过程。这种绝热节流过程是不可逆的绝热膨胀等焓流动过程。蒸汽节流后焓值不变,比容和熵都有所增加,温度略有下降。蒸汽经过减压阀后,非但不会产生冷凝水,而且蒸汽干度也得到了提高,可以说冷凝水的产生来自系统,而且是唯一的。这样,对于防止和减少冷凝水进入减压阀的措施方法也变得简单了。

3.1 改善锅炉运行状态,提高锅炉产生蒸汽的干度,减少蒸汽中液态水的含量

锅炉运行时为了防止由汽包引出的饱和蒸汽湿度过大,应避免高水位运行,并严格控制水质,同时锅炉向外供应蒸汽量的增加不宜过快,以防止汽包内压力骤降,水面下产生“自蒸发”现象,从而使气泡增多,水位虚假上升,分离高度减小,饱和蒸汽湿度急剧增加。

3.2 改善锅炉工作水质,降低凝水对减压阀内部件的危害性

天然水中含有各种杂质,尤其是带有腐蚀性的盐类,如果未经处理,就用来作为锅炉给水,不仅对锅炉本体造成极大危害,而且部分杂质被蒸汽带进管路系统,形成水垢,促使电化学腐蚀作用加强,加速受热面管子的破坏和阀件的老化。

3.3 管道中冷凝水排除一种好的做法

蒸汽热源到各用汽终端,沿程一般几十米,加上设备用汽的间断性,蒸汽管路不断与环境进行热交换产生凝水,这部分冷凝水的排除通常的做法采用疏水管路来解决的。由于我们选用的疏水管口径都比较细,排水效率低,效果不理想,而且无法排除系统内产生的较大的锈渣。

如图2所示,在输汽总管与疏水管之间加装了一段凝水汇集短管,管径粗,集水能力强,疏水管从凝水短管的腰部引出,形成水封蒸汽不易逃逸。凝水短管的口径与蒸汽输送管的比,推荐为1/2~2/3。凝水管末端推荐加装一个阀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从此处排除积聚的锈渣(如图2)。

3.4 减压装置汽水分离器的设置至关重要

加设汽水分离器能最大程度保证干燥蒸汽的供给,对减压装置的稳定工作,使用寿命是一个重要的保障措施。综观现有汽水分离器产品,从原理上分有重力式、阻凝式、离心式。从形式上看有卧式、立式,品种多样,规格齐全。凝水滞留对一个蒸汽供热系统来讲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减压装置汽水分离器的设置至关重要

3.5 减压阀的选用注意事项

根据使用要求选定减压阀的类型和调压精度,再根据所需最大输出流量选择其通径。决定阀的气源压力时,应使其大于最高输出压力0.1 MPa。减压阀的流量应该比设备耗汽量大10%~20%为宜,千万不要出现“大马拉小车的情况”,否则,对减压工况的稳定也有影响。减压阀一般安装在分水滤气器之后,注意不要将其进、出口接反;阀不用时应把旋钮放松,以免膜片经常受压变形而影响其性能。此外在汽水分离器凝水排放口下端必须设置一个独立排放口,用于设备启动时排水,蒸汽过滤器紧贴减压阀安装。

共享系统研发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国际工程项目 应急管理系统 系统动力学

一、引言

国际工程项目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事业,由于涉及到工程所在国的政治、社会环境、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形势、资金、劳务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与业主所在国政府部门的关系等问题,决定了国际工程项目建设环境的特殊性,容易引发突发事件。例如2006年2月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总公司工程人员在巴基斯坦遭不明身分歹徒突然袭击,造成重大伤亡;2008年3月我国大连某公司工程人员在赤道几内亚发生罢工事件并与当地警方发生冲突造成中方人员的伤亡,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国际工程项目突发事件是指在国际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因此,针对国际工程项目突发事件特点,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应建立起高效统一的应急管理系统,才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降低突发事件对工程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着眼于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中非常基础和核心的问题――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从总体结构上把握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的主体功能与作用。

二、应急管理系统构建的系统分析

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到众多参与方以及工程所在国政府部门的多层次、多功能,且动态变化的复杂巨系统。系统内众多要素在物质、信息和能量的流通与交换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构成多重反馈从而组成了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复合系统。因此基于信息反馈的行为模式、强调系统正负反馈回路结构研究的系统动力学成为研究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的有力工具,该理论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机制。

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设计的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整体构架如图1所示。系统结构在横向上受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纵向上受内部组织运作和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社会面、经济面、内部组织运作、外部宏观环境构成了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的边界。系统由五个子系统构成,即目标系统、保障系统、运作系统、激励系统和约束系统。运作系统与保障系统、激励系统、约束系统、目标系统都有直接作用,运作系统以保障系统为基础,在激励系统的推动和约束系统的制约下,为达到目标系统的目标而发展、调整、运行。

需要指出的是,这五个子系统内部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应急管理系统的运作,它们内部的某些因素可以相互转换,特别是保障系统和约束系统。例如,在应急管理系统建立的初期,资源(人、财、物)的投入是保障系统的要素之一,但随着系统的建立,可使用的资源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逐步减少,从而可利用资源的不足也就成为应急管理系统的制约因素,因此成为约束系统的要素。

三、子系统的划分和功能分析

(一)运作系统

运作系统是由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构成的,包括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应急恢复四部分,它包含了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过程的活动要素。

应急准备是整个应急管理活动的重要一环,有效的应急准备可以大幅度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降低损失的程度。应急准备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应急资源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能力评估、培训和演习、教育宣传等活动。

监测预警是通过监测系统、预警系统等认识和辨别出突发事件潜伏期的各种症状,使项目管理者能够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或扩大。

应急响应是由突发事件发生后采取的一系列救援行动所构成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国际工程项目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安置工程受害人员,防止事件的衍生或进一步扩大。应急响应是一个需要迅速做出反应,通过应急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启动应急处理程序,调动所需资源,稳定有序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具体行动包括:接警、突发事件评估、决策分析、指挥调度、现场指挥、应急抢险与救援等内容。

应急恢复是指工程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项善后工作必须尽快展开,恢复正常的国际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同时需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展开进一步调查,吸取教训,最大限度地杜绝和减少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主要包括:恢复与重建、人员安置赔偿、事件调查、应急预案评估和修订等环节。

(二)保障系统

保障系统由应急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资源、技术、国际法律规范等要素组成,它包含的要素都是在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基础性要素。

应急组织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应急管理网络,是一个能动员国际工程项目各参与方力量的多维度、多领域和多层级的协作型系统。组织系统可划分为:应急准备组织系统、监测预警组织系统、应急响应组织系统、应急恢复组织系统。

应急预案应该涵盖应急预案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预案的分类分级、应急预案的评估、应急预案的更新、应急预案的模拟与演练等,并且国际工程项目应急预案体系应该是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应该覆盖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

应急资源是指应急活动所需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中的资源系统是完成国际工程项目各类应急资源的配置、整合与管理的系统。资源系统的建设应包含应急资源的储备、应急资源的评估、应急资源的调度等各个方面。

技术系统是指应急信息系统,它的建立可以提升整个国际工程项目的应急管理能力。应急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就是为了配合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合科学的方法,为国际工程项目的应急指挥提供决策辅助,使应急管理过程更加科学。

国际法律规范系统是指在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要遵守和符合工程所在国以及国际通用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各项应急管理工作的合法化,使应急管理活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无论是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还是应急处理的流程,抑或是应急信息系统的建设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国际标准规范,从而确保其它子系统的有效运作。

(三)激励系统

激励系统由科技进步、工程保险两部分组成。它包含了对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的推动要素。

科技进步是指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投入和科技研发来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科技进步是应急能力提高的重要驱动力,通过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具来不断增强国际工程项目对于突发事件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能力。

工程保险是指为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的约定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工程、设备、财产和人身伤害承担的赔偿保险金责任。国际工程项目应充分发挥保险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重要作用,将工程保险纳入国际工程项目突发事件防范救助体系当中, 利用保险事前防范和事后补偿相统一的机制,强化事前风险防范, 努力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或者尽量减轻各种事故的损失。

(四)约束系统

约束系统主要指应急成本约束。国际工程项目突发事件因其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破坏性等特点,给工程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然而应急管理应该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安全目标,从资源限制和工程项目成本等实际情况考虑,“不惜一切代价”的应急显然是不合理的。尤其是盲目的应急投入必然会增大工程项目总成本,从而影响工程的建设进度。所以国际工程项目应急工作必须考虑成本问题,应重视成本可行性和成本有效性,提高应急管理的总体投入成本,重点提高应急预防阶段的投入成本,同时注意应急资源的高效节约和回收利用,建立应急成本配置、核算和评估模型,科学有效的管理应急成本。

(五)目标系统

目标系统主要包括:预防目标,应急目标、恢复目标三部分。

预防目标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应该能够有效运转,实现制定预案、培训演练、教育宣传、储备应急资源等功能,达到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起到预防、准备的作用。

应急目标是指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的判定、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行决策分析,指挥控制整个应急响应过程,保证在事件发生时整个应急管理系统可以高效的进行应对和处置,使工程损失和人员伤亡降到最低程度。

恢复目标是指当突发事件结束后,通过恢复与重建尽快恢复工程的建设,保证工程项目的进度。

四、应急管理系统主导回路分析及关系演化

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在保障系统、激励系统和约束系统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运作系统达到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的目标。由目标、保障、激励、运作系统组成的系统主导正反馈回路,具有自我强化的作用,是系统中促进系统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保障系统为运作系统提供组织、预案、资源、技术、国际法律规范等各方面的保障,使运作系统正常运行。激励系统为运作系统提供推动力,使运作系统加速运行,从而保障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的总体目标顺利实现。系统的整体目标对运作系统、激励系统产生作用。正反馈回路举例如下:

工程保险应急准备应急能力工程损失企业收益企业国际竞争力企业综合实力工程保险。

例如,在一个国际工程项目中,企业根据有关的法律和规范与保险公司就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签订工程灾害和人身伤害等险种的合同,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如遭遇到突发事件(譬如恐怖袭击)使工程项目和人员遭到很大损失,则保险机制的运作可使整个应急能力得到增强,从而减轻了工程项目的损失,使企业的收益增大,从而有利于企业保持更好的国际竞争力,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工程项目中去,使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因而企业会更加注重工程保险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由目标、保障、约束、运作系统组成的负反馈回路是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内部调节器,可以控制系统的发展速度。在保障系统的支撑下,运作系统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会受到由应急成本构成的约束系统的制约。运作系统和约束系统必须维持最低能量的平衡,否则系统的内部就会出现摩擦和停滞不前,影响系统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当保障系统能够满足运作系统的一切要求时,同时约束系统对运作系统的制约以及激励系统对运作系统的推动作用达到最优时,整个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将处于一种良性发展的状态。负反馈回路举例如下:

企业综合实力应急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应急能力应急成本企业收益企业国际竞争力企业综合实力

例如,随着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企业会逐步重视突发事件对国际工程项目的危害,因而会注重加大应急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使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是不合理的盲目投入会使应急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企业的收益减少,从而使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降低,影响到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应急管理系统的状态和运行机制是由系统主导反馈回路的相互耦合作用体现出来的结果。研究系统反馈回路对系统起作用的方式和系统中各要素目前所处的状态,并对其进行控制即可使应急管理系统的目标得以实现。

五、结语

随着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日益壮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走出国门参与竞争,积极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然而面对着国际工程项目建设环境的特殊性,走出国门的企业更应该加强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使应急管理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对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的总体构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正负反馈回路的分析揭示了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系统内部运作规律,同时详细地阐述了各子系统的组成要素和功能,为国际工程项目应急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张连营、马添翼、程建:国际工程承包安全管理状况及启示,《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第4期。

池宏、祁明亮、计雷、赵红: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应急救援》2005年第3期。

共享系统研发范文第5篇

【关键词】麻醉方法;腹腔镜妇科手术;Co2气腹;呼吸循环功能

【中图分类号】R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 06(b)-0013-03

人工气腹是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先决条件之一,临床研究证实,不同麻醉方案对患者腹腔镜妇科手术C02气腹后呼吸及循环功能损伤程度不同。该次研究整群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92例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对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影响,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于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92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ASA评分:I级78例,Ⅱ级14例。根据乱数表法随机分成联合麻醉阻滞组(A组)和全麻组(B组)两组,每组46例。该次受试的92例患者均于术前行常规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杏,检杏结果无异常情况显示。A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28例、18例,患者年龄18~43岁,平均(29.4±7.1)岁。B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30例、16例,患者年龄22~46岁,平均(30.1±6.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于术前12h禁食,术前0.5h苯巴比妥钠0.1g,肌注,阿托品0.5mg,肌注。

1.2.1 B组采用插管全麻①咪达唑仑0.1m/kg+芬太尼0.004m/kg+丙泊酚5.5m/kg+阿曲库铵0.8m/kg行麻醉诱导;②气管插管机控呼吸;③维持麻醉:吸入2%异氟醚,丙泊酚6mg/(kg・h),微泵静注。

1.2.2 A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①诱导麻醉;咪达唑仑0.05m/kg+l/2氟芬合剂,静注;②辅助麻醉:人工气腹时0.8m/kg丙泊酚静脉推注,后微泵静注4mg/(kg・h)丙泊酚直至手术结束前5min;③术中常规面罩吸氧。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气腹前(TI)、气腹后10分钟(T2)、气腹后0.5h(T3)及排气后10min( T4)四个时间点测量并准确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心率)变化及呼吸功能指标(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CO2分压、及潮气量气道压)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以(x±s)表示,采取t检验;对比以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A组气腹前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气腹后(T2、T3)、排气后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气腹前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气腹前后,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气末C02分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研究证实,C02气腹是实施腹腔镜妇科手术的必要条件,其使用的C02气体对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存在毒副作用,可能引起高碳酸血症,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不利。如何选择最佳麻醉方案减轻人工气胸对呼吸循环功能损害成为当前各医师探寻的热门话题。

妇科腹腔镜手术需要行CO2气腹并持续保持一定压力,加之头低足高位,对呼吸及循环系统均有不良影响,故麻醉要求必须起效快速,术后迅速苏醒,避免气腹性生理损害,减少术后疼痛及其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各种生理机能衰退,麻醉和手术耐受性较差,易发生严重呼吸和循环改变,导致心血管意外,故麻醉不仅要达到足够深度,保证镇痛和肌松充分,有效抑制伤害性应激反应,而且应对生理功能十扰小,保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