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公司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企业发展步伐的加快,甘肃省电力公司深感信息流不畅严重阻碍了自身的发展。由于机构庞大,人员众多,企业对内部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个部门的分散所带来的矛盾也日渐显现出来。在以往工作中,各部门之间主要依靠电话沟通,这种传统的沟通方式不利于开展有效的讨论,常常浪费时间、资源,也会对抢修工作造成贻误。为了协调销售和市场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高级客户服务的目标,甘肃省电力公司需要一个便捷高效的企业沟通平台,用来提高各地区分支机构间的管理沟通效率,有效传达业务信息、管理信息及知识培训的进行,并减少日益庞大的会议、差旅、培训费用。
电力公司领导决定借助IT来改变传统的沟通方式带来的弊端。国际视讯知名厂商威速科技有限公司的旗舰产品V2 Conference在激烈的竞标中胜出。
甘肃省电力公司视频会议应用示意图
解决方案:
以威速科技V2 Conference为代表的纯软件视频会议系统为这些应用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甘肃省电力公司自有宽带网络连接各个分公司,人员计算机应用熟练,适合进行基于IP网络视频会议的应用。在这个网络平台上,V2 Conference所提供的高质量音视频应用、方便易用的文档、文件共享功能,使得企业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从桌面讨论到会议室正式会议等各种规模的应用。在这个平台上,甘肃省电力公司不仅能够进行全省例会、业务交流等常见的应用,还可以进行业务培训、异地招聘等。技术人员利用数据功能,把平常培训很难懂的新技术内容、推广方式、费率、如何开通使用等进行介绍,节约了以前培训所花费的大量精力和时间,掌握了新业务迅速占领市场的主动。
电力行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安全和稳定,V2 Conference系统支持实施传输协议进行多媒体数据传输,最大限度减少了因网络不稳定而产生的延时,而且系统具有高度安全性保障及安全验证策略,数据传输采用业界领先的高效率、高安全性的加密机制,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V2 Conference系统的高稳定性、高扩展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甘肃省电力公司对视频会议系统安全稳定的高要求。
充分利用V2 Conference统一管理平台和灵活的多会议室功能,省公司可以利用视频会议平台组织全省的会议,而支公司则可以组织全市的各电站会议。多个会议可以同时进行,不同部门、不同支公司预定的会议可以清楚地显示在会议列表上,方便各地、各部门人员选择进入。与V2 Conference无缝结合的V2 IM(即时信息)功能,更是为企业内部通讯提供了即时音视频平台,立即让公司往常以邮件、OA通知等文字交流都无法充分沟通的烦恼成为过去。
应用效果:
电力行业销售人员流动快、各种培训频繁推出,层出不穷,其中省分公司、众多支公司与营业网点人员的即时音视频交流是重中之重,V2 Conference自2003年12月在甘肃省电力公司应用以来,承担了公司绝大部分远程交流任务,甘肃省电力公司已把视频会议交流当作工作的一部分,成为工作之必须的习惯。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降低了成本,而这些正是电力机构制胜的关键。
两年来,作为浙江省第八批援疆干部来到一师电力公司工作的林雪清,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少之又少,临近年末,林雪清认真安排好工作,急急忙忙踏上了回家的路。
2014年2月,林雪清刚到一师电力公司,顾不上旅途艰辛,就融入“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之中。在高效充实的工作中,林雪清尽职尽责,“选择援疆,就是选择奉献。”言语不多的他始终用这句话鞭策要求自己。
“援疆就是要重心向下,帮助企业解难题。”怀着干事创业的决心,林雪清静沉下身子,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基层。
调研、交流、深入一线,在立足实际、系统思考的基础上,林雪清从生存环境、管理模式、技术监督、信息系统建设、人力资源提升、薪酬体系等多方面向电力公司党委提交了多篇调研报告,为电力公司生产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林雪清在一师工作的两年间,正值一师电力公司下属最大发电企业――盛源热电刚刚投产和检修公司成立初期。作为南疆地区单机容量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技术密集型企业,盛源热电由于员工专业素质不高,机组经常非计划性停机,安全形势极为严峻。
面对这一局面,林雪清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坚持查清每一次异常事件发生的原因,针对锅炉四管、EH油系统、DCS系统缺陷频发问题,组织多次专题会,狠抓设备管理,积极制订改进方案。
2015年,盛源热电各项生产指标均排名疆内同类机组前三,机组非计划停机次数也从2014年的18次下降到4次。
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而人才是企业经营的关键。针对电力公司员工素质和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林雪清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积极争取培训资金,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构建了员工技能与岗位、薪酬挂钩的体系,
林雪清还牵头为两个基层单位制定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标准共计100余项,将现电企业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点检定修制”、“项目负责制”、“隐患排查滚动管理制”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引入一师电力公司。
同时,林雪清积极与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台州援疆指挥部、浙江省能源集团沟通协调,争取到60万元的培训资金,连续两年外送一师电力公司105名生产管理骨干赴浙江能源集团参加培训。2015年年底,在林雪清的协调下,一师电力公司共有150人顶替中国华电集团员工进岗操作,仅此一项,就为电力公司节约运维成本1700万元。
援疆两年来,工作繁忙充实,但闲暇之余,林雪清总会想起家人。“一人进疆,全家援疆。我变化的是工作地点,家庭却要为此付出更多。”每念及此,林雪清深感愧疚。
修订规范,推进技能鉴定与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的统一安排下,鉴教中心结合电力工业生产技术发展与升级对电力特有职业(工种)需求变化,发挥大型企业的行业引领作用,联合中电联理事长、副理事长单位人力资源部力量,共同推进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电力行业)》的修订工作。
按照国家能源局下达的电力行业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任务安排,组织进行《风力发电场仿真机技术规范》制定和《火电机组仿真机技术规范》、《水电仿真机技术规范》、《变电站仿真机技术规范》修订工作,现已完成第一次征求意见稿。
强化管理,健全完善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为适应行业企业组织体系新形势,鉴教中心进一步充实完善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三级管理工作体系,加大行业指导功能,完善和修订相应的管理办法。组织大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召开多次工作会议,研讨和协商完善电力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工作体系,形成行业共识;制定、印发了《电力行业高级技师鉴定考评质量督导检查办法》、《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实行电力行业认证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重点考虑新成立的蒙东电网以及云南澜沧江水电流域、内蒙大风电基地对技能鉴定工作的布局需要,向人社部报送申请成立8个电力职业(工种)鉴定站;依据新颁布的《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管理办法》,同意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成立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鉴定中心。
以赛为桥,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与人社部、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委员会联合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继电保护工(发电企业)决赛及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决赛。这两项赛事的举办加快促进了电力企业骨干人员的逐级选拔、培训与技术水平的提高,畅通技能人员工种成才道路;同时,以竞赛的形式促进了企业之间交流与学习。
创新方式,推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网络化平台建设。成立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信息网络化建设工作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制定《电力行业技能鉴定考核与管理信息化建设纲要》、《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信息网络化建设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拟定《电力行业职业技能考评鉴定网络化平台建设方案》,积极推进电力行业信息化鉴定考试应用试点工作。
建设平台,形成教育培训协作体系。根据教育部总体安排部署,组织做好电力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工作。召开了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扩大会议,研究制定行指委工作制度,讨论行指委重组方案;根据教育部委托部署,将原隶属教育部直管的全国电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地方举办的电力、电气类专业高、中等职业教育指导职能统一并入重组,提出了电力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重组框架建议和委员推选名单报送教育部,目前已获教育部批准和行文聘任。
3-4月鉴教中心分别召开了电力行业企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及2012年度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对电力行业技能鉴定及教育培训领域的新问题及新现象进行研讨并达成共识,达到了分析形势、统一思想、交流经验、创新思路的目的。
加强督导,提高技能鉴定与教育培训工作质量。3月27-30日召开电力行业高级技师资格评审会议,共有40个单位报送4383人参评。按8个专业评审小组进行初审、终审,再经高级技师评审委员会会议讨论、上网公示、实名举报调查处理,共有3328人获得2011年电力行业高级技师资格。
对2011-2012年度电力行业技术能手进行评审并予以表彰。各单位共申报204名候选人材料,191名候选人通过初审。12月7日,鉴教中心召开2011-2012年度电力行业技术能手评审会议,会后经上网公示,共有168人获得2011-2012年度“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按照人社部的有关部署,组织评选电力行业第十一届中华技能大奖候选人、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候选单位和个人工作。推荐上报了2名中华技能大奖候选人,3名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2个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候选单位,1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候选个人。12月8日,人社部召开全国高技能人才表彰会议,授予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超高压公司送电线路工高级技师高森、咸阳供电局电能表修校工高级技师文艺“第十一届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授予江苏电力技师学院“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突出贡献奖单位”荣誉称号,授予陕西电力职工培训中心校长马晓民“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突出贡献奖个人”荣誉称号。
根据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山西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委托上述单位举办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班各1期,共累计培训学员约1000人。
【关键词】 演练 协同 方法 模式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电监会、国家电网公司、重庆市人民政府对电力应急工作的要求,深刻吸取国内外大面积停电事件教训,检验和完善《重庆市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重要保电事件处置应急预案》等各项预案,有效落实电网风险防控措施,提高重庆各级政府、电网企业及社会用电单位的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协调联动能力,近四来,重庆市电力公司联合市政府应急办、各区县政府和相关重要客户单位,分片区开展大面积停电应急联合演练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极具实际操作价值的“331”大型综合应急演练模式【3-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基层、基本功;3-建立公司与基层单位(包括单位与单位)之间、公司与地方政府之间、公司与电力客户之间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1-建立完善一套演练评估指标体系】,指导应急演练工作有效开展。本篇从演练课题确立、联合组织机构建立、脚本方案编写、技术方案优化创新、演练形式创新、演练评估等各方面,对演练的变革与管理做出了详细介绍,为更好的开展大面积停电应急演练提供了经验。
一、准备阶段
1.1 设立演练课题
以建立“各级政府-供电企业-电力客户”三方联动机制为目标,最大范围发动各级相关政府和重要(高危)客户,开展大面积停电应急联合演练。
1.2 市电力公司应急办牵头,各相关基层对口衔接各级政府部门、参演客户,并达成一致共识,确定各具体参演单位
为达到演练效果,提升社会单位和公众应对突发电力公共事件的意识和紧急状况的处置能力,演练需尽可能大范围的组织社会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参与。因此,要依托演练相关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基层供电单位,对口衔接、协调当地重要(高危)客户和大型社区,为演练提供场地和人员等,积极配合参与演练。
1.3 成立联合演练工作机构,抽调相关参演单位人员集中办公
为有效开展演练各项筹备工作,协调组织联合演练涉及的政府部门、电力客户和相关基层供电企业等参演单位成立演练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按照演练重点内容的不同,工作小组下设不同的专业组,一般分为演练策划组、社会联动组、综合信息组、新闻宣传组、技术支持组、编导摄制组、电网调度组、专家评估组等8个小组。
1.4 编制演练方案、脚本
根据演练目的、相关应急预案和应达到的演练目标,制定演练方案,方案中明确演练主办、承办、参演单位、组织机构和职责、计划演练时间、演练地点、演练故障设置、演练流程和工作推进计划等。
根据演练方案,对各实演点和演练主会场技术条件进行实地了解,以充分结合各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实际情况和展示公司责任央企形象为原则,对演练情景事件进行总体设计,按照演练主会场屏幕布置、模拟事件发展顺序编制演练总脚本。
二、实施阶段
2.1 制定与实施演练技术方案
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日常演练中应率先尝试和实践不
同地域、不同行业现场与演练指挥部音视频信息的互联互通。
1)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之间
利用市政府应急指挥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实现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与各区县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音视频传输,同时通过各区县应急指挥中心之间的音视频传输。
2)公司和各区县单位之间
利用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市电力公司与各区县供电企业应急指挥中心的音视频传输。
3)公司与市政府人防应急指挥平台之间
利用社会公共通信网络(光纤通道),实现市电力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与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区县供电企业与区县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音视频互联互通。
4)电力演练现场与公司之间
利用公司应急移动指挥系统(应急指挥车卫星通信系统)实现各现场同步演练点与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语音、图像、数据传输。
5)其他演练现场与政府人防之间
利用市政府人防系统应急指挥车无线数字图像传输系统和现场语音对讲系统实现其他演练现场与指挥车之间的语音、图像传输。
最终实现在演练主会场有效汇集来自市电力公司、市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各基层供电单位、各区县应急指挥平台、各现场演练点的音视频信息,为指挥部快速各类应急指令创造了条件。
2.2 开展分步演练、专题片制作等
大型综合实战演练,会邀请相关的观摩嘉宾和领导,为更好的让来宾了解演练情况、突出演练重点、展示企业风采。需制作一段时长在5分钟内的宣传短片,用于正式演练开始阶段,能让观摩人员更加直观的感受演练。
为在有效时间内,更好的展示演练各环节,达到以演带练的目的,突出演练的联动性、生动性与立体感,丰富演练内容,在同步演练前,需要提前组织部分单位开展分步演练,拍摄记录演练全过程。在同步演练的过程中,穿插分步演练画面,能更好、更全面的检验和展示演练全过程。同时,利用开展分步演练的机会,邀请经信委、安监局、电监办工作人员对客户供电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大型社区居民客户进行停电宣传,增强公众危机意识与协同应对能力。
2.3 组织同步预演并完善细节
演练的成败关键很大程度在于演练过程是否流畅、自然。同步预演是为保证万无一失开展正式演练的重要环节,同步预演细节的磨合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主会场内后台操作人员的音视频信号切换、主会场联络人员与各分会场以及现场实演点联络人员的协作配合;二是同步演练现场参演人员的演练过程以及与主会场演练指令的配合;三是政府应急指挥平台、电力应急指挥平台、现场移动指挥平台的融合运转。只有做到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才能将演练办出水平、取得实效。
2.4 与参演单位共同拟定邀请观摩人员名单
成功举办一场高规格演练,离不开参演各方领导的重视和相关上级单位、部门的指导,为很好的向上级领导汇报、展示演练取得的成效,正式演练时应邀请主要参演单位的上级领导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观摩演练,熟悉应急业务,建立各方联络机制,发现问题,找准今后努力、改进的方向。
三、总结评估阶段
3.1 演练评估、总结
演练方案明确了演练评估专家组组长和人员,通常由政府或上级单位应急管理专家担任,通过对演练从准备阶段到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参与,能够对演练效果、取得的成效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演练评估应根据演练科目设置情况,事前制定演练评估标准,用于对演练全过程进行评估。演练结束后一个月内完成演练工作总结,进一步明确不足,找准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协同创新;共建共享;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孙炎(1964-),女,河南郑州人,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培研究中心,副教授;陈平(1966-),男,湖南益阳人,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及经管系,副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10-02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方向决定了它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和价值取向,使得校企协同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成为可能,也必然成为校企双方的共同选择。
一、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和高等教育二重属性,所以校企合作是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2002年以来教育部多次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协同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是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创新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高职院校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高职院校的创新优势源于知识人才的集聚和技术前沿的把握,企业的创新优势源于市场敏锐性和资本运作的专业性,加强校企合作,结成战略合作伙,协同创新可以资源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整合二者的创新优势,提升高职院校的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所以校企协同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是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教育部文件为指导,深刻领会同志讲话的精神,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开拓合作领域,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合作内涵,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学院的职业教育质量。
二、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的实践
近年来,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学院与企业积极进行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的探索,校企合作越来越深入。
1.校企协同创新,共建特色专业
(1)创新专业布局,紧跟行业发展。学院成立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主动适应电力行业智能电网、新能源技术、特高压、特大机组的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了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专业群为支撑的特色专业体系。目前,学院设置有26个专业,覆盖电力建、发、输、配、供、销、管全行业,辐射机电、信息、建工等产业,并形成以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火电厂集控运行、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为核心的四大专业群。
(2)创新培养模式,突出行业特色。学院各专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行业特色。例如,学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走以湖北省电力公司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地市供电公司及培训中心为支撑的企业管理下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之路,以高压、特高压变电运行仿真“教、培、研”一体为特色,以企业支持的实训基地为优势,以企业管理下的职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及深度校企合作来推动专业品牌建设,带动电力技术类专业的发展。
(3)创新合作机制,共育紧缺人才。近年来,学院与凯迪电力公司、中国广东核电公司、中铁电气公司等国家大型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订单式”培养,共育紧缺人才。
“凯迪订单班”是学院“校企协同创新,共建特色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成功代表之一。在2010年5月,凯迪电力公司与我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合作开办凯迪订单班,构建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
一是共同建设基地。由企业投资60万元专门用于生物质发电机组仿真机的研发,学院出资建设生物质发电机组仿真机实训室房,学院仿真中心负责仿真机的技术研发工作,建设成为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企业的运行人员培训和专业教学提供了实训保障。
二是共同开发教材。校企共同讨论教材编写大纲,为企业制订专门的培训方案,开发出了适合凯迪生物质能发电机组培训和专业教学配套的新能源专业特色教材4本。
三是共同培育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专题讲座和实训指导。学院为企业提供技能培训和组织竞赛。自2011年7月至今,学院为凯迪电力公司主办了8期集控值班员培训班,共计约300人次(13500人·天),仅培训收入达160万元。2012年5月4日学院与阳光凯迪公司联合举办了首届员工技能大赛。
四是共同管理过程。凯迪电力公司对“订单班”不定期组织考核,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用人企业的需求信息与学院的教学改革形成“闭环”。
五是共同承担责任。凯迪电力公司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习指导,接受2010级订单班学生就业,开创了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新局面。
通过订单培养、仿真机实训、电厂实地学习、技能鉴定取证、职业技能大赛等方式使学院成为凯迪的后备人才库及培训基地。
2.校企协同创新,共建教培资源
(1)创新投入方式,共建实训基地。学院与企业致力于在校企互动中开发和建设教培合一、虚实结合的实训基地,着力营造浓厚的职场氛围和职场环境,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在实训基地建设上,校企协同创新投入方式,形成了“校企共同筹划、共同投入、企业调拨捐赠、学院自主研发、品牌共同打造、实训资源共享”的格局。在学院筹建继电保护、电网调度、电网运行、电力营销、电气检修、电力通讯等六大专业实训基地时,湖北省电力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湖北省超高压输电公司调拨一次设备(220kV开关、电压、电流互感器)价值200多万元,武汉供电公司出资80多万元援建110kV线路检修设备,武汉华源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承建我院35kV外线实训基地,华科能源公司投资200万元与我院共建“阀门技术中心”,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向我院捐赠价值100多万元的精密测量仪器设备等。
(2)创新开发机制,共建课程资源。2011年,为了完善湖北省电力公司培训教育体系,需要开发一批专业培训课程体系和标准化培训课程包。学院与企业协同创新了课程开发机制,形成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统筹协调,省电力公司相关专业部门负责指导和配合,学院负责课程开发的职责分工;课程开发团队由学院选派优秀教师与选调企业专家组建,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为依据,协同创新设计和开发体现湖北电力特色和需求的专业培训课程体系、标准化培训课程包;项目成果用于企业职工培训和学院相关高职专业教学。
通过课程开发提高了学院对公司培训教育的支撑能力,打造了一支专业化培训师资队伍,促进了校企的深度融合以及高职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3)创新培养模式,共建双师队伍。创新教育,教师为本。学院与企业协同实施“人才强校”和“人才强企”战略,致力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双师结构方面,组建包括专业负责人、楚天技能名师、省电力公司技术专家、学院职教专家和名师、骨干教师、湖北省电力公司内训师、企业高技能人才在内的教学团队。
在双师素质方面,采用“项目驱动”和“同堂培养”模式,让学院教师和企业专家协同参与项目开发、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竞赛指导等,让学院教师和企业内训师在同一班、同一个课堂接受培训等,增进校企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促进校企教师双师素质的共同提高。
3.校企协同创新,共享投资效益
近年来,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共建了一批优质资源,为双方带来了很好的投资效益。一方面,学院得到了企业的人、财、物及管理支持,办学能力越来越强,教育质量越来越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企业获得了学院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员工的岗位能力越来越强,工作效率越来越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
(1)学院赢得了企业支持。近年来,省电力公司等企业在人力、财力、物力及管理等多方面给予学院大力支持和帮助。例如,省公司支持学院组建了由100多名具有实践经验和技术专长的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师人员组成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库。省电力公司每年对学院用于教学建设的拨款逐年增加;湖北省超高压输电公司等企业将生产中更换下来的设备无偿赠送给学院作为教学设备。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常年指导和监督学院的教育与教学质量,还定期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抽考,及时提出专业建设意见;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省公司负责组织实施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更是促进了学院管理的集约化、扁平化和专业化建设。
(2)学院赢得了快速发展。校企共建为学院营造了浓厚的职场氛围和职场环境,锻造了双师队伍,改善了实训条件,提高了教育质量,培养了“双高”人才,开拓了就业市场,为学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学院现在拥有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的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培训基地;打造了在湖北水电行业有影响力的“机电控制技术省级教学团队”,学院成为“国家知名高职院校十大就业典范”等。
(3)企业获得了技术支撑。学院仿真中心研发实力雄厚,先后开发了涵盖湖北省几乎所有电压等级的变电仿真机、各种类型的火电机组仿真机。其中包括我国首套1000kV交流特高压变电仿真机和模拟我国第一台国产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的仿真机,仿真研发实力一直保持业内领先水平。学院仿真中心为众多企业开发和安装了所需要的仿真系统并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
(4)企业获得了优质服务。校企共建使企业获得了学院提供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竞赛指导、继续教育等服务,提高了员工的岗位能力和工作效率,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总之,企业需要高技能人才,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学院拥有人才和技术,只要校企协同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学院与企业就能开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局面。
三、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的展望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协同创新、资源共建共享的方式构建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在电力行业内部的校企合作成效显著。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职业教育在我国必将加快发展,必将越来越需要在更大范围、以多种形式进行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的实践,如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学院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和优势,一方面继续向电力行业的广度和深度延伸校企协同创新形式。另一方面,积极尝试向电力上下游行业企业延伸校企协同、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地(区域)协同等创新形式,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努力为建设“创新湖北”和服务湖北“战略支点”实施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
[2]杨卫.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