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生态学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膝关节;交叉韧带;腓骨长肌腱;生物力学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eroneus longus tendon and hamstring tendon(gracilis tendon,semitendinosus)anatomic morphology and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proof of the peroneus longus tendon can be used as a single strand and reconstruction of ACL,PCL,(ACL,PCL)ideal graft. Methods 16 cases of 19 to 56 years of age for some reason thigh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amputation of fresh specimens,take the tendon to remove the fibular long tendon, hamstring tendon (femur tendon, semitendinosus tendon)ACL,PCL,measuring the length of the tendon,with 0.02 precision vernier caliper width,thickness.Tendon at both ends of the stitching,each with 3 threads,suture length of 3 cm,tensile testing machine test.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ata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hamstring tendon(femur tendon,semitendinosus tendon),peroneus longus tendon length,width,thickness an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between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the hamstring tendon(the femoral tendon and the semitendinosus tendon),the maximal tendon of the peroneus and the maximal deformation data.Conclusion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of the peroneus longus tendon single strand,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and hamstring tendon,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re compared,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It shows that the single strand of the long peroneal tendon can be cut off from the middle and can serve as an ideal graft for the simultaneous reconstruction of ACL and PCL.
Key words:Knee joint;Cruciate ligament;Long peroneal tendon;Biomechanics;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损伤多用N绳肌腱、骨-髌腱-骨(B-PT-B)、同种异体肌腱等材料进行重建[1]。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报道较少。从1988年陈展辉采用腓骨长肌腱转位重建交叉韧带以来,许多学者[2]对腓骨长肌腱的形态、血液供应、生物力学进行了报道,但目前仍缺乏腓骨长肌腱与ACL、PCL在解剖形态与生物力学等方面的对比研究。本文对16例大腿中下段以上截肢的新鲜标本进行研究,为腓骨长腱移植同时重建ACL、PCL提供解剖和生物力学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6例19~56岁因不同原因行大腿中下段以上截肢的标本,取腱器取下腓骨长肌腱、N绳肌腱(股薄肌腱、半腱肌腱),前后交叉韧带,进行分析对比。
1.2方法
1.2.1解剖学形态测量
1.2.1.1N绳肌腱按以下方法测量 股薄肌、半腱肌长度:肌腹长度:测量肌腹实际长度。肌腹宽:测量肌块上中1/3相交处横径。肌腹厚:在测量肌腹宽的中点处用直角规测量。肌腱长度:测量下端肌腱实际长。肌腱宽:测量肌腱最宽处横径。肌腱厚:在肌腱最宽处中点用直角规测量。N绳肌腱:半腱肌和股薄肌编织缝合后二者合并测量。
1.2.1.2腓骨长肌腱按以下方法测量 腓骨长肌腱:解剖出腓骨长、短肌腱,在近端切口拉动两肌腱,观察远端切口肌腱连带滑动情况,浅侧粗大者为腓骨长肌腱,取出其近端,远端在距离第五跖骨基底(因为临床手术只需解剖到此位置即可,这样把损伤减少到最小)1 cm。
1.2.1.3交叉韧带按以下方法测量 交叉韧带的测量:用精度0.02的游标卡尺测出ACL、PCL中心线在膝关节屈曲90°的长度和韧带中点的宽度、厚度。
1.2.2生物力学的测试 肌腱两端锁边缝合,每端用3根丝线,缝合长度为3 cm,拉力试验机测试。
1.3统计学处理 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数据均用(x±s)表示,显著差异用t检验。
2结果
前后交叉韧带、N绳肌腱(股薄肌腱、半腱肌腱)、腓骨长肌腱长度、宽度、厚度、极限拉伸强度、最大变形与前后交叉韧带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讨论
交叉韧带断裂后不能愈合,需重建手术,N绳肌腱、髌韧带是常用的移植物,但它们均在患膝关节周围,而且是构成膝关节稳定结构的重要结构,切取后对膝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3-4],当膝关节ACP、PCL同时断裂进行重建手术时,切取单侧的上述移植物不能满足ACL、PCL同时重建的需要,而取健侧膝关节的组织,又会对健侧的膝关节产生不良的影响。
腓骨长肌腱作为移植物不会影响膝关节力学平衡,特别是对于ACL损伤伴有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患者,如果再从同侧膝关节取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ACL,很容易影响膝关节稳定性,而保留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对膝关节内侧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鹅足区有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患者亦无法切取N绳肌腱[5-8]。
N绳肌腱的长度可以只重建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但不能同时重建ACL、PCL。腓骨长肌腱有效长度一般为28 cm,将肌腱平均分为两部分,每段长度14 cm,能同时重建ACL、PCL。腓骨长肌腱的上段的极限拉伸强度与最大变形与后交叉韧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腓骨长肌腱的下段的极限拉伸强度与最大变形与前交叉韧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所以,腓骨长肌腱是同时重建ACL、PCL的理想移植物,为临床上把单股腓骨长肌腱作为同时重建ACL、PCL的自体移植物提供了解剖及生物力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畅,刘玉杰.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移植物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6(1):54-58.
[2]魏学磊,郝建学,解敏坤,等.应用自体和异体半腱肌重建兔前交叉韧带后移植物血供[J].中华研究外科杂志,2011,28(6):953.
[3]廖全明,马亮,陈燕,等.关节镜下横穿钉与Intrafix系统固定N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J].中华研究外科杂志,2011,28(12):22-33.
[4]张勇,史福东,王雪臣,等.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对比研究[J].疑难病杂志,2015,14(11):1162-1165.
[5]窦永峰,耿晓鹏,陈百成,等.磁共振成像评价不同材料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移植物完整性和关节镜再观察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2):2253-2256.
[6]陈益果,丁晶,杨军,等.关节镜下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9):791-793.
[7]杨艳玲,左立新,高雁卿,等.内侧小切口腓骨长肌腱移植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8):1575-1576.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而就是这些为现代化做出贡献的人,他们的生活及其子女的入学却成了他们心中的痛。90年代以来,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为重要形式的城乡人口流动成为我国社会最为重要和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我国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日益显露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资料显示,在全国大约 8000万名农村进城务工者身边,有二百多万学龄子女同行。在社会学研究者那里,就像农村进城的外来务工者被称为“社会弱势群体”一样,这些外来流动儿童被称为“社会处境不利群体儿童”。这些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近年来愈发突出,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目前,打工子女的入学问题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工作,无论是对实施义务教育,还是对城市的两个文明建设,以及关心帮助困难群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这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不能普遍就学,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将会大打折扣,进入新世纪后的中国又将会出现一批新的文盲。专家们进一步指出,如今,进城务工农民及其子女已日益成为城市人口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就学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进城务工农民后代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关系到城市未来建设者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和繁荣。因此针对北京市丰台区取缔打工子弟学校的情况,我们将运用社会学和人口学的有关知识,通过此次对有关情况的调查,旨在反映打工子弟的真实生活,反映下层民工和广大市民的呼声,为政府的有关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并引发对适龄儿童受教育权问题的思考。另一方面,目前的研究讨论主要集中在打工子弟学校办学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方面,而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打工子弟学校解散后流动人口子女去向。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全面关注。
二、 研究方法
1、 调查对象的选择:
我们的这次调查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获得定性的资料,同时结合收集定量资料。研究方法主要为质性法。我们选取了北京市丰台区南苑打工子弟学校和师陶打工子弟学校,在有关人士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两校二年级到六年级的16名孩子作为样本,我们的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见下表:
调查样本构成情况表
年级 性别 男生 女生 合计
一年级 0 0 0
二年级 1 2 3
三年级 2 2 4
四年级 2 1 3
五年级 3 2 5
六年级 1 0 1
合计 9 7 16
2、资料收集方法:
A、实地调查的准备工作:
① 搜寻相关的文献,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以及已有研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建立尝试性的一般结论以启发进一步的观察。
② 寻找筛选典型调查对象,设计非结构性或半结构性的访谈提纲。
③ 与调查对象进行正式的接触并与研究对象建立适当的关系。
B、深度访谈与个案研究:
依据非结构性的或半结构性的访谈设计对每一个典型调查对象分别进行信息的重复收集,并对所收集信息加以分析、筛选和验证。根据观察、理论观点的发展不断完善研究设计和修正最初的结论。研究小组在2003年暑期进行了两次大型的调查,这两次调查我们采用了直接的半结构访谈的方式,使用了采访机、数码相机等采访专用仪器,同时调查员经过专门的培训并且在访谈前后邀请专业的督导老师进行跟踪指导,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调查成果。
3、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全部的调查提纲资料及录音、摄像资料由调查员核实后进行详细整理,最后结合研究假设及研究内容加以分析。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作为对情况的了解阶段,我们在史柏年教授的指导下,由海淀区行知打工子弟学校李素梅老师的带领,于2003年7月7日下午驱车前往大兴区怡乐打工子弟学校调查,该校现任校长岳老师是原丰台区南苑打工子弟学校的校长,我们受到了该校老师的热情接待,在同校长岳老师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丰台区南苑打工子弟学校原来有500多人,在解散后学生都已“去向不明”,现在仅有50余人来大兴的这所学校就读,而且这所学校也是危在旦夕,大兴区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标准要求得很高,否则就会加以取缔,但因为经费等原因,学校很难达到政府所要求的标准。岳老师还说,他希望所有“无校可归”的孩子们都能上条件相对优越的公立学校就读,但据他了解,这些孩子去公立学校的“几道槛”无法逾越:其一,公立学校要求这些孩子在所谓的“入学资格考试”中两门(语、数)都要达到90分以上,否则一律不会接受,但由于学习条件、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这些来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基础都比较差,很少能达到此类要求。其二,进校就读需要家长必须出示一大批证件:暂住证、身份证、工作证……缺一不可,而且如果孩子在老家有监护人,一律不能就读,除非父母都在北京,如此刁难之下,校门难进;其三,如果孩子幸运的符合上述两个条件,那还不够,公立学校可能会像承诺的那样,免收赞助费让孩子花一般的钱入学,可以后的费用就开始不一般了,餐费每顿7元到10元不等(打工子弟学校仅为2元),每年冬夏分别为170和130元的校服费,各种活动的服装费应有尽有,很多家庭负担不起,只好忍痛退学,另寻他路。最后岳老师还说,孩子的上学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上普遍关注的受教育权的问题,还关系到社会转型时期的方方面面。在结束对岳老师的采访后,我们又前往丰台区瀛海镇,参观了被强行解散的原丰台区南苑打工子弟学校,由此开始了我们的正式的调查。
关于辍学在家的调查
2003年8月30日,我们调查小组来到了北京市丰台区师陶小学,今年5月,央视《今日说法》已经在这里作了两期节目,因而当地的居民还是很配合我们的工作。一位姓张的女士满面焦急的找到了我们,把我们的调查员请到家里,和我们说起了她家的情况。
调查员:张阿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家里的情况吗?
张女士:我们家有三口人,是98年的时候从安徽过来的,这几年一直在这儿(丰台五里店)卖水果,生活过得很困难。我和黄凯他爸每月只能挣不到一千块钱,什么都不够用。
调查员:那黄凯他的学校(师陶小学)解散之后,您有没有给他找过其他的学校,比如说附近的哪所公办学校或者是私立学校呢?
张女士:我们小孩从非典时期学校停课就一直在家,后来听说学校解散了,我就一直为他上学的事儿着急,找是当然找过,可是咱这附近没啥学校了,上别的区上学又不放心,我和他爸又没时间接他,孩子刚11啊,哪放得下心啊 。
调查员:那您家附近一所学校都没有了么?
张女士:有一所“阳光红”学校,据说也是打工子弟学校,租住的是贵族学校校园(私立学校),本来原来说好一年的学费是600,可是后来我带孩子去他们又说至少收800,我觉得他们太不讲信誉了,态度又不好。后来说着说着他们干脆连我们家孩子都不要了,真是家“黑校”!(张阿姨说完,一脸的凄苦)
调查员:您有没有试过把孩子送到公办学校呢?
张女士:怎么没有啊,我去了大井小学四、五次,人家都不收,也不知道为啥,就好像我们的孩子少了什么似的,我又急又气,可也啥子办法都没有!
(调查员将目光转向站在角落里的黄凯,那孩子睁着一双大眼睛,默默的看着我们。)
调查员:黄凯,你还想不想再上学了?
黄 凯:(声音很大)想!!
张女士:这孩子上六年级,原来学习还不错,人家的孩子明天都开学了,我的孩子还没有着落,我都快急死了。人家都要欢天喜地上学去了,我的孩子可咋办啊。(焦急得落下泪水)
…………
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路一次又一次被张女士焦急的倾诉所打断,当我们问到打工子弟学校的解散和国家所倡导的九年义务教育是不是有矛盾时,她的情绪显得特别激动,“当然矛盾啊,国家说不上学都不行,我的孩子现在没学上,这能不矛盾吗?”张女士希望孩子今后的学历越高越好,也比较满意孩子原来就读的师陶小学。截止到目前,我们通过电话了解,小黄凯还一直失学在家。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因为学校条件差就应该解散,导致现在孩子没学上,这个责任到底由谁来负呢?当我们面对小黄凯那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当我们看见张女士因为焦急和痛苦而深深低地下的头时,我们觉得打工子弟学校的盲目解散,苦了一大批孩子,苦了一大批家长,最终难免会苦了我们的教育事业。
关于返乡就读的调查
2003年8月30日中午,我们来到了北京市丰台区五里店,在已经解散的师陶小学老师张梦、马增利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个农贸市场,在这里,我们遇到了已经返乡就读的苏祥龙的家长苏先生,他正在卖菜,和买主一分分的讨价还价,看到我们过去,连忙算完帐,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调查员:苏先生,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您家孩子现在的情况吗?
苏先生:可以。我们家苏祥龙原来上二年级,在师陶学校的成绩一贯很好,总是班里第一名,现在学校解散了,他只好回老家了。
调查员:有没有想过在附近找一所公办的学校或者是私立学校呢?
苏先生:学校说是放假了,通知贴出来后,孩子在家等了两个多月,现在快开学了,附近的,还要远一点的学校都找过,可是人家不是不让我们孩子进,就是学费太高了,根本就交不起,最后没有办法,只能让他回家了!
调查员:那您觉得老家的办学条件好还是这里的条件好?
苏先生:当然是这里的好,这里有电脑,有校车接送,我们都不担心,老师对我们家祥龙也特别好,他在这里一直都是班上一、二名,回去以后,我和他妈都不在他身边,我们很不放心啊!
调查员:孩子现在在老家的情况怎么样?
苏先生:孩子回家以后特别想念北京的老师和同学,更想我和他妈,在过几天就中秋节了,想亲自给孩子买几块月饼都不成啊。(神色很忧伤)
调查员:如果现在师陶小学又开学了,或有其他合适的打工学校开学了,您愿意把孩子接回来么?
苏先生:那边学费都已经交了一年的了,不能退了,这样折腾来折腾去也麻烦啊。
…………
据了解,2003年4月28日师陶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当时得到的通知是学校由于“非典”原因暂时“放假”,谁知这假一放就没有尽头。我们来到已经解散的学校旧址,大大的校门,空洞的校园,只有一条看门狗在那里时不时的发出一两声嚎叫,我们相互的对视着却又各自沉默着,心中如铅一般的沉重!曾经书声琅琅的校园,现在变得如此荒凉!在采访的过程中,苏祥龙的父亲不时深深的低下头。也许当时把孩子千里迢迢接到北京,是无法承受骨肉分离之苦,可现在,他们辛苦一天,回到家却看不到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相信,在北京的上百万民工兄弟中,没有谁不认为孩子是支撑他们的唯一动力的。而在所谓的“学校改革”中,让这些高楼大厦的缔造者工作之余面对的却是“人去屋空”的冷清,我们的心没办法不受到震撼!带我们去采访的张梦老师就是原来苏祥龙的班主任,她是这样评价的,“那是个好孩子,学习又好,又懂事,我挺想他的”。我们不知道,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学校解散运动中,到底有多少人、多少家庭在蒙受痛苦,如果让那些决策者蒙受这样的痛苦,他们还会痛下“解散令”吗?
关于平行转入其他的打工子弟学校的调查
2003年8月30日傍晚,同样在丰台区师陶小学校外,我们在寻找原学校解散后平行转入其他的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在一个矮小的杂货棚外,一个大学生模样的男孩子叫住了我们,他的弟弟恰好属于这种情况,在这里,我们就用“大学生”来称呼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孩吧!
调查员: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家的情况吗?
大学生:我们家四口人,老家在河北,来北京快十年了,我今年19,在石家庄读大学,我弟12,原来在师陶上六年级,现在在黄庄打工子弟学校上六年级。
调查员:你觉得师陶小学怎么样?比如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之类的?
大学生:我觉得挺好的。我弟弟说封校之前,学校新建了微机室,里面有20多台电脑,可惜只上过一次机,那些电脑就给封了,还有4、5辆校车也全封了。
调查员:你觉得现在这个学校和师陶比起怎么样?
大学生:我们这里的孩子、家长普遍认为人家师陶办得挺好的,比有些公办学校办得都好。
调查员:这几个月孩子都是怎么过的啊?
大学生:这封校一封就是三、四个月,他一直呆在家里,把学习都给耽误了,老师来过几次,平时他就自己看书。
调查员:你上大学前在哪里读书呢?
大学生:我的小学是在老家读的,中学来的北京读,又回老家参加的高考,也挺不容易的。
调查员:不知你们家的经济状况怎么样,你们会让他上大学吗?
大学生:我们家这个摊儿最近生意不大好,但我们会想办法供他读出来。
…………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家长的气愤、无奈之情。我们所采访的几个平行转学的情况中,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在别的区的打工子弟学校读书,交通安全让他们无时不刻不提心吊胆,同时对师陶小学的赞许也不绝入耳。同行的两位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学校解散的过程:师陶打工子弟学校被关闭是在非典正好猖獗的四月,事先政府没有任何的通知,老师们都以为是政府为了预防非典才将学校关闭的,可是在关闭那一天,早上很早,张梦老师因为才动完手术还躺在床上休息,就听见外面在叫集合,后来全校所有师生都被集合在操场上,很快就被带出校门,其他所有的东西,包括很多老师的衣服,自行车,甚至三辆校车,几十台电脑都被落在学校里,一把大锁就将老师学生们与学校两地分开。我们不难想象,这种强行解散,是一种多么过激的行为!我们参观了学校旧址,并不觉得条件很差,这样的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经过政府的帮助,不难成为一所相当好的正规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口碑极好的学校也要被解散,我们不思其解。
关于转入公办学校就读的调查
2003年7月7日下午,我们调查小组一行赶到丰台区瀛海镇,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在北京从事装修工作的韩师傅,据了解,他的孩子韩强在打工子弟学校解散后转入邻近的公办学校,而且是为数不多的顺利转入的孩子之一,到底韩强如何从所解散的南苑打工子弟学校转入到现在的公办学校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选择他作为转入公办学校的典型进行调查。
调查员:韩师傅,您在北京做什么工作,工作的待遇还好吧?
韩师傅:做装修工作,工作报酬还可以。但没有固定的收入,有时每月的收入在几千块,而当活不多时,收入又很少。
调查员:您在北京打工,您的家人呢?他们都生活得怎么样?
韩师傅:我们一家三口都在北京,我老家在安徽,有5个兄弟,都在外地打工,他们都有孩子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书,有些也像我们家,孩子的读的打工子弟校被解散了,还得从给孩子找学校(长叹一口气)。还好现在顺利把韩强转入政府办的学校,只要孩子能争气把学习搞好,就是我和家人再苦再累,也值!
调查员:您把韩强转入公办学校,就是出于让孩子好好学习,争取拿得好文凭的考虑吧?
韩师傅:是的。
调查员:您对打工子弟学校解散怎么看?
韩师傅:他们不能保证孩子在这些学校得到很好的教育,就没有办下去的必要。
调查员:您了解打工子弟学校解散后,教育部门的政策吗?
韩师傅:不太了解吧,我问了有关的几个人,在丰台区,解散是分区域的,不同地区打工子弟学校解散的时间不同,原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由学校附近的公办学校或私立学校来接纳,而且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校中进行选择。
调查员:在韩强转学的过程中,您认为这些政策执行得怎么样?或者说韩强在转入公办学校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韩师傅: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问题,但由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差,还是找了一些熟人; 200元每学期的借读费可以接受,由于非典的影响,2003年2月份丰台区打工子弟学校解散后到现在上半年的学费没有上交;目前韩强由于在打工子弟学校中的学习不太好,因此他面临这样一种情况:能跟上则跟上,不能跟上则留级,这种情况我大体还是满意的。
…………
调查员:韩师傅,非常感谢您这次与我们的合作。最后我们想了解您对于打工子弟学校的建设有没有什么建议或意见?
关键词:生态实验课;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0-0032-05
一、时代和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对其课程改革和建设提出挑战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我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把生态学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足见其重要性。现在生态学这个术语已经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名词。作为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在很广泛的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上进行研究的,并分别在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景观等层次上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野外、实验和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在当代,生态学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了,它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思想,变成人们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方式已渗透到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更是全球生态化的世纪。当今人类可以不懂生命科学,但不能没有生态意识。生态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人类逐渐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的今天,生态教育即绿色教育已成为全人类的必修课。在人口如此众多的我国,环境、资源和能源等生态危机的解决都有待于全民族生态道德水平的提高。
这一切,无论是对生态学的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生态学实验课程改革和建设、尤其是生态学实验室的投资和建设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二、从“规范”出发,重新制定其教学大纲
一直以来,全国各高校在制定或进一步完善生物技术专业各门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的时候,往往都会依据自己长期传统的办学经验或照搬国内外一些著名高校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来制定或完善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但实践证明,这是不科学的,这很容易导致经验办学和各高校主观办学等不规范办学现象的发生,给地方和全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所幸,经过第一届和第二届“高校生命基础课程报告论坛”和2008年5月在苏州大学召开的“全国生物类专业建设及专业规范交流研讨会”及随后的多次会议的交流和研讨,由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出台了《高等学校本科生物技术专业规范》(本文简称《规范》)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晰和完善了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规范,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办学的宏观框架[1]~[3]。
1.《规范》解读
该《规范》规定生物技术专业是以理为主、以工为辅的理工复合型专业,本专业培养应用研究型或技术型人才。为此,《规范》无论在其培养目标上,还是在其人才培养规格上都强调要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受到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者攻读研究生学位等等。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核心就是培养本专业的创新型人才。
为了实现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达到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规范》规定了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为包括“生物与环境”在内的十大知识领域及108个知识单元和449个知识点,知识体系涵盖了生物学发展的方方面面。“生物与环境”为十大知识领域之一,可见,生态学教育是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体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规范》的专业知识体系中,与生态学课程直接相关的部分包括的知识领域是“生物与环境”及14个知识单元和42个知识点,分别占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中所含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的10%、12.96%和9.35%,是本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生态学理论课程建设、实验课程建设、尤其是生态学实验室建设和投资的依据和前提。
2.我校从《规范》出发,制定生态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规范》规定了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体系,列举了生态学课程知识体系所包含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为生态学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框架和事实依据。
为此,我校针对生态学实践教学和生态学实验室的投资和建设实际,在仔细研究《规范》中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制定了我校生态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并结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的有关指标的要求,进行了生态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投资预算。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基础状况等实际问题,我们在生态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别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态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使其学习如何着手研究生态学问题、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提供条件,促进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
关键词:保险生态;理论演进;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07-0038-05
2007年“两会”,金融生态问题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总理在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化金融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关键”。作为金融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保险业的发展无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保险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凸显。然而,相对于金融生态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来说,有关保险生态的探讨至今零星可数,成体系的理论追溯与范式构建更为罕见。与此同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中国保险业整体上的不成熟又不可避免的滋生了诸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行业矛盾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业经营、发展的效益和质量。而对于问题产生的根源,人们的认识和理解尚存在较大偏差,缺乏相对客观、量化的指导依据,亟待从理论和实证上对其展开切中要害、科学理性的探讨。从生态学的原理和角度认识保险业的本质特征与属性,有利于更加深入的理解保险业发展的自然规律。本文尝试对我国保险生态的理论根源和演进过程展开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探讨,并对我国保险生态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后续的应用分析和行业实践指导提供相对科学的理论支撑。
一、保险生态的理论渊源——生态经济学
应该说,保险生态的提出直接的来源是人们对于金融生态的探讨①,二者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概念,外文文献中并未有直接与之对应的词汇,然而,国外相关学科的发展的确为我国保险生态的研究提供了逻辑起点,并不断为其拓展和深化提供新的路径。与金融生态类似,保险生态的理论根源为生态经济学。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E.Haeckle初次对生态学进行了定义,从此揭开了生态学发展的序幕,人类开始关注有机体与其非生物环境以及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后,生态学基本原理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A.G.Tansley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极大地丰富了生态学的内容。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不断深入,今天,对生态系统的普遍理解是:生态系统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借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在此基础上,E.P.Odum(1958)等生态学家不断拓展生态学新的内涵,生态系统研究逐渐成为现代生态学主流。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学家们开始对人类经典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全面反思。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Kenneth Boulding发表了题为《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重要论文,开创性的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概念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Boulding认为,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是“增长型”的,而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是“稳定型”的,因此,在生态经济系统中,不断增长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与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对资源供给的局限性之间,就必然构成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围绕这个矛盾,就必然要推陈出新,走向更加理性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既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不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生态平衡模式,而是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学的出现超越了传统经济学独立考察经济系统内在规律的研究局限,通过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有机结合,围绕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生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探索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运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求其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而从该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热点趋势来看,生态经济学的本质内涵和研究对象由最初的广泛意义上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关系”研究逐渐转向重点关注生态基础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生态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即认为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功能结构和演化过程与生态系统具有内在一致性,这一论断确立了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经济现象”[1]。由此可见,生态经济学为保险生态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保险系统提供了研究依据和研究基础,为世界经济“生态化”背景下探讨保险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
[论文摘要]在对生态伦理学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结合生态伦理学所涉及的主要流派对其内部自然观念的发展变化进行梳理,指出生态伦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趋向;进而厘清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发展路向,即个体主义路向和整体主义路向。
关于生态伦理学的界定问题,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生态伦理学是环境伦理学内部以生态学为依托对传统伦理学进行改造的环境伦理学。…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生态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是指自然界有机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生态系统,所以生态伦理学强调人只是生态共同体中的一员,而非其中心。正由于生态伦理学以生命实体乃至整个自然为研究范围,关注生态系统中所有自然存在物,强调生态的整体利益,所以理论相对较为激进,因此在环境伦理学中具有独特的理论地位。
就生态伦理学的特点和关注的问题而言,可以把动物权利论/解放论、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整体主义涵盖在其研究范围之内。其中,生物中心主义立足传统伦理学理论,以生命个体的权益作为自己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而生态整体主义立足于生态学,以生态整体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试图把伦理关怀的范围由生命个体拓展到整个自然系统。
在生态伦理学内部,针对自然的伦理观念从生物中心主义到生态整体主义经过了一个从关爱生命实体到关爱整个生态系统的过程,其目的都是要扩展人类道德关怀对象的范围。而这种自然伦理观念的转变恰恰体现出它的两条基本致思理路,即个体主义路向和整体主义路向。
一、生物中心主义视角:从个体生命角度出发的生态伦理学
生物中心主义包括施韦泽‘傲畏生命的伦理学”、泰勒“生物平等主义伦理学”以及辛格“动物解放的伦理学”、雷根“动物权利论的伦理学”,它们的基本观念是把人以及人之外的其他生命个体纳人道德关怀对象的范围之内。
1923年,施韦泽提出一种以生命为中心的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冲破了传统伦理学只限于关注人与人之间行为和关系的观念束缚,力图把善赋予其他的生命。在他的哲学视域里,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有道德的人,不在于他是否是一个理性的存在物,不在于他是否具有内在的善,而在于他是否把一株植物、一个动物的生命看得与自己的同胞的生命同等重要,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敬畏生命的基本原则就是:‘菩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生命原理。”这一伦理观念的显著特点就是要求我们对生命采取一种敬畏的态度,其目的是通过直觉、体验等培养、提高我们的德性。本质上,这种伦理观对以往的传统伦理观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使人们发现伦理在本质上不是有限的,而是无限的。
泰勒尊重自然的伦理思想是对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延续和发展。生命在施韦泽的观念中不仅仅指的是人类的生命,还包括自然界的其他物种,像动物、植物等。泰勒继承和发展了施韦泽的生态伦理学思想,以善为基础概念提出,任何生物均是由自己的本性决定了它们都拥有自己的善,善是对其生命事实的描述,所以,人类与其他的生命形式一样都拥有绝对平等的天赋价值和道德价值。
从理论形态上看,这类生态伦理学关心的对象仅限于生命个体,只重视生命个体的权利和价值,而对生物共同体所具有的实体属性却视而不见,而且也没有看到人对生物种群及生态系统的道德责任。但是,无论是动物权利论还是动物解放论,乃至生物平等主义都是从关爱个体生命出发,试图重建人类对自然的伦理观念。
二、生态整体主义视角:从生态整体角度出发的生态伦理学
生态整体主义以生态学思想为理论范式,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把自然界的有机体、有机体及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整体都预设为道德主体。其目的是通过道德主体范围的拓宽,对生态环境问题做出伦理解答。生态整体主义主要有三个流派: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和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伦理学。
三个流派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力图转变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建立一种生态的、整体的观念。例如,利奥波德大地伦理学的基本思想是要扩展道德共同体的边界,他说“土地伦理只是扩大了这个共同体的界限,它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动物,或者把它们概括起来:土地”0141193生物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被大地伦理学视为最高的善。利奥波德同时认为现代生态学已经证明人类只是生物共同体中的一员,他曾这样表述道:“……土地伦理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重,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重。””我们人类要学会像山一样思考,大地伦理学的建构不能缺少人类对自然的情感体验,共同体的拓展过程不光要依托生态学所提供的知识,而且也需要我们的情感。
从理论形态上看,同前类生态伦理学相比,生态整体主义认为不仅生命个体具有道德主体的地位,而且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道德主体,所以人类应把自己伦理关怀的范围从个体生命延伸到整体生态系统,应对整个生态系统负有道德义务和责任。为此,生态整体主义的哲学家们都从整体生视角出发,依托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力图对生态系统所具有的道德主体地位的合法性进行确证。他们认为,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其他有机个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在其中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处于相互依存、内在关联之中,生态系统本身固有的整体性、过程性、相关性使其具有不依人为判据的内在价值,所以自然本身就是一个价值主体、伦理主体。
正是基于上述两个理论视角,生态伦理学内部形成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两条基本进路。这一方面是源于生态伦理学内部自然伦理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应用伦理学,担负着一个责任,即为解决环境危机所表征的一系列问题提供指导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但在理论实践上,它却无现成的伦理原则可以直接运用。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就在于,从起源上说,应用伦理学不是单独发展了传统伦理学中‘原理’之后的‘应用’这一部分,而是起源于现实生活中无法‘应用’传统伦理学的原则来加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领域,换言之,是起源于现有的原则在同一问题上的相互冲突、以至相悖而使现实实际上无原则的问题领域”。所以,生态伦理学采用了多元化的方法来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是它的两条基本路向。
三、生态伦理学的基本进路:个体主义路向和整体主义路向
如何把道德身份拓展到人之外的其他自然存在物,既是个体主义路向,也是整体主义路向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一般意义上,传统伦理学只承认人的道德身份,认为人对自然并无直接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所以,道德身份范围的拓展是否具有合法性以及如何拓展的问题,是生态伦理学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作为个体主义路向主要流派的动物解放论、动物权利论和生物中心论是以人之外的生命个体作为道德的主体,从个体生命的权益、价值出发论述它们应具有何种道德地位、道德权力和责任等问题。在本质上,这些理论是建基于传统伦理学的情感范畴框架之内,用人的情感来感知动物,所以具有西方传统情感主义的理论特质。就具体而言,个体主义路向的生态伦理学是对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康德的道义论思想的借鉴和运用,其实质是对传统伦理学理论及概念的延伸和移植。例如,辛格对平等的基本准则进行重新诠释和扩充,试图使平等原则运用于其它物种,论证了所有动物拥有平等权益的正当性。他提出,各种动物之间感知能力、智力水平的差异并不能成为他们能否享有平等原则的依据。这一思想直接源于边沁功利主义伦理学,边沁认为感受痛苦和享受快乐的能力是获得权益所不可或缺的条件。
整体主义路向在对个体主义路向进行批驳时,首先肯定了个体主义路向以生命本身作为判据对道德身份的拓展,是伦理思考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思想把道德关怀的对象由人推及到自然界的大多数生命存在物,从而赋予伦理学新的理论意义。但是这一思想过于强调生命个体的权益,而没有考虑非生命自然存在物和生态共同体的实在性以及整体性,使其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显得过于片面。而‘一个完整的伦理学必须给非生命的自然物体(比如河流和山川)和生态系统予以道德关注……生态伦理学应当体现‘整体性’,比如物种和生态系统以及存在于自然客体间的关系等生态‘总体’应当受到伦理上的关注”。整体主义路的这种观念的确立,完全得益于生态学思想蕴涵的整体性。现代生态学的深入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物种是普遍联系的和相互依存的。受到现代生态学对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关系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紧密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启发,整体主义路向的学者通过强调系统的整体『生使道德身份拓展到人类以外的其他非生命存在物。他们基于生态学的相关知识提出,这些非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系统整体的观点来看,它们本身就具有价值,这种价值是道德身份的判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