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源转型发展

能源转型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转型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能源转型发展

能源转型发展范文第1篇

一、世界能源转型的方向是清洁化、全球化、智能化

能源是经济社会的“血液”、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新世纪以来,能源发展呈现新的趋势,规模持续增加,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深刻变化。2015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达188亿吨标准煤,化石能源占86%;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43亿吨标准煤,化石能源占88%。大量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带来了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突出问题,给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能源变革势在必行,推动能源发展清洁化、全球化、智能化,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变革转型的战略方向。

清洁化,就是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逐步实现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清洁化的关键是“两个替代”,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以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全球化,就是立足于能源全球配置和全球共享,推动跨国、跨洲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安全、低碳、高效、先进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链,大幅提升能源配置的规模、范围和效率。在现代能源供应体系中,煤、油、气、风能、太阳能等各类能源都可以转化为电能来利用,电网将成为能源开发、转换、配置和消纳的基础平台。

智能化,就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终端、虚拟现实等先进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提高现代能源系统的经济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构建智慧能源系统,建设智能电网,促进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国家建设。

科技改变世界。过去十多年来,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等技术创新突破,带来了能源和电力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迅猛增长,电网等能源网络的联网规模不断扩大,智能电网等智慧能源系统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在推动能源清洁化、全球化、智能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思想,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得到快速推进和落实。今年9月,在G20杭州峰会上,主席发出中国倡议,发起成立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大力推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建设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能源变革转型带来新的机遇。

电网是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推进电网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点。从全球来看,以电网为主体,构建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利用各地的时区差、季节差、电价差,扩大电力互联互通规模,将推动能源生产全球化、配置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从中国来看,构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将大幅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电网安全供电水平。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多煤、少油、少气”,资源与消费分布不平衡。基本国情和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要实现能源变革转型,必须大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电网的关键作用,突破清洁能源发展瓶颈,促进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高效率利用,推动碳排放早日达到峰值并快速下降。

中国家电网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位居世界500强第二位,承担着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能源供应的基本使命和责任。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以构建安全、清洁、经济、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为目标,以服务清洁发展、优化能源配置、提高能源效率为重点,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着力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发展。我们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快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能源供应、优化电力布局、促进清洁发展,制定了国家电网“十三五”发展规划,推动电网电源协调发展、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提升电网整体功能和效率。

二是推动清洁能源大开发。发展清洁能源是能源发展的大趋势,集中式和分布式都是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需要因地制宜、统筹开发、协调利用。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现有技术水平可开发资源分别超过24亿、45亿千瓦,特别是西部、北部新能源资源条件好、潜力大,是未来能源开发的战略重点。2000―2015年,全国清洁能源装机从8182万千瓦增加到5.2亿千瓦,年均增长13%。其中,风电从35万千瓦增加到1.3亿千瓦,年均增长48%;太阳能发电从1.9万千瓦增加到4158万千瓦,年均增长67%。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努力克服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本地消纳能力不足、系统调峰能力不足等困难,充分发挥大电网作用,切实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在张家口建设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首个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智能电网综合工程。截至9月底,国家电网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25亿千瓦和6688万千瓦,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新能源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跨区电网投资力度,扩大西电东送、北电南供规模,推动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预计到2020年,中国清洁能源装机可达到7.5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比重接近40%,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将大幅提升。

三是加快电网互联互通。特高压、柔性直流等是安全、经济、高效、成熟的输电技术,通过特高压、超高压、高压电网等多种方式实现电网互联互通,使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和高效率利用成为现实。在中国,我们已建成投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四交五直”9项特高压工程,正在建设“四交六直”10项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长度、变电(换流)容量分别达到3万千米、3.2亿千伏安(千瓦)。“十三五”期间,规划通过建设一批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建成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具有强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现代化电网,扩大同步电网规模,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同时,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解决当地无电和缺电问题,促进跨国能源电力贸易。面向世界,我们发起成立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召开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开展跨国、跨洲电网互联规划研究,推进重大项目实施,积极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四是实施“电能替代”。从需求侧推进电能替代是能源转型的关键,电气化是能源消费革命的基本方向。2000―2015年,全球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从15.4%提高到19%,中国从10.9%提高到22%。以电能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能够提高社会综合能效,大幅减少化石能源直接燃烧。我们大力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满足各类用户多样化、智能化用电需求,不断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开展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环节的智能电网建设,建成智能变电站、智能充换电网络、智能用电采集系统、多端柔性直流等一批先进智能电网创新工程,累计建成2554座智能变电站、安装智能电表3.7亿只。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近2000座、充电桩3.3万个,以及覆盖81个城市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能够满足80万辆电动汽车充换电需要。今年前三季度,我们推广电能替代项目2.8万个,替代电量811亿千瓦时。“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加快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工业、交通、商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的电能替代,开展苏州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建设,推动能源消费电气化进程。预计未来5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可实现电能替代4000亿―5000亿千瓦时。

三、建立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能源合作新机制

加快电网互联互通,推动能源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前景广阔。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愿与各方面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加强广泛交流和务实合作,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世界能源转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共同推动建立互联互通合作C制

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总体框架下,促进各国规划对接和政策衔接,加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挥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促进强强联合,推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推动金融、产业等政策向具有重大引领作用和长远影响的重大项目倾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交流,推动更多国家、地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二)共同推动能源技术创新

发挥创新驱动的关键作用,发挥各方力量和优势,建立联合攻关机制,推进跨机构、跨学科、跨行业联合攻关,加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研发,努力在特高压、智能电网、大电网安全、大规模储能、新能源开发、新材料应用等关键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加快重大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促进能源创新发展。

(三)共同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能源转型发展范文第2篇

为进一步促进我区氢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快要素集聚,强化企业培育,提升科技创新,扩大示范应用,推动武汉“车都”转型升级,是我局今年必须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局把“完成氢能源公交车采购工作,力争打造一条氢能源公交示范线路”作为推进氢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我局今年重点工作目标。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做了一些有效的工作。现将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

氢能源汽车产业是近几年来的一个新兴产业,氢能源汽车外观日益优美,功率有效增强,价格成本下降幅度较大,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氢能源汽车产业是改善我区能源结构,提升我区城市品质,増强我区经济发展后劲的强大动能。前期我区氢能源公交车运营,并配套建设了一个氢能加气站。十堰燃气爆炸事故发生后,出于安全考虑,目前氢能源公交车已全部停运。

二、主要工作推进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采购氢能源公交车,是年初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氢能源公交车辆采购工作顺利推进,相关科室和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采购工作领导小组。

2、科学制定采购方案。根据氢能推广应用工作专题会议精神,结合氢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等实际情况,制定氢能源公交车采购工作方案,拟定了氢能源公交车的采购标准、选型、单车价位区间、配套需求等有关重要事项。确保方案科学、规整、操作性强。

3、积极对接工作。氢能源公交车的采购工作涉及到区经信

局、区财政局、公交公司及车辆制造企业等相关单位和部门。期间,我局先后多次与上述单位对接、沟通与协调工作,协商解决问题,形成一致意见。期间,我局会同经信局对氢能源汽车市场价格进行了详细考察与摸底,基本掌握了氢能源汽车市场价格行情。

由于目前暂时没有购买氢能源公交车的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我区需全额采购。

4、采购工作进入招标阶段。按照采购工作规程,已公开

面向氢能源汽车生产商进行招标,目前采购工作已进入实质招标阶段。

5、制定氢能源公交车示范线路运行方案。目前,市公交集团

已完成了运行方案(初稿)的制定工作,并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使之更加合理与完善。

二、存在的问题

1、目前我区正在运行的氢能源公交车处于停运状态,

(十堰燃气爆炸事故发生后,出于安全考虑,目前21台氢能源公交车已全部停运)。

2、氢能源车钢瓶检测存在问题,武汉没有专业的检测机构,氢能源车维修保养场地待建。

3、氢能源虽是清洁型能源,但氢能源公交车前期的采购费用

大,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也很高,打造一条氢能源公交示范线路,需要投入巨额资金。

能源转型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专业技能;学生社团;发展

一、前言

“社团”是指按一定社会关系而组成的集体。“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则是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专业或某一研究方向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兴趣自愿组织而成的学生团体。随着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与素质拓展活动的深入,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它结合了学生的思想状况及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在大学生的专业实习、技能训练、素质拓展等方面起到良性互动作用。同时,专业技能型社团密切地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能够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并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存在与发展是必然的。

二、专业技能型社团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各地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建设如火如荼,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的调查统计,其形式主要可分为公益实践类、文娱体育类、网络信息类、就业创业类及专业技能类等类型。从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中了解到各社团的相关情况,都普遍存在定位偏向、机制不全、底蕴不足等缺陷。在专业社团建设的调查中,我们曾在一所学校遇到一个有400多个成员的建筑专业社团,成员是该校专业社团人数最多的,但也是最复杂的,只要是建筑专业的学生不管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或是园林工程技术,都融合在一个专业社团里,从而导致社团专业化定位不准,专业指导老师单一,社团专业化活动开展较难实现专业深入化,只能体现建筑系各专业基础知识的统一。由此可见,专业技能型社团作为一类新兴的社团,它的健康发展需根据专业特点明确参团人员、健全社团机制、规范管理、加强领导。

三、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中问题的解决思路与办法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作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学生社团,引导其正确、健康的发展是社团指导老师的责任,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制造系专业社团指导老师针对收集到的专业社团建设问卷调查资料和开座谈会得到的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把原有的数控模具专业社团进行了大的整改。

1.明确专业社团的定位方向及参团人员

数控模具专业社团本为一个社团,为了社团的定位准确和正常发展,将其一分为二成立了模具设计与成型专业社团和数控加工专业社团。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偏重点是社团定位的主要依据。参团人员主要限本专业的学生,需自愿加入,不带强制性。这样一来,社团变小了,收入降低了,但专业化活动开展多了,专业性深度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大了,就一个学期下来,同一个班级里参与了专业社团的学生的成绩比没有参与专业社团的同学的成绩均有提高,尤其是在考取专业核心证书时,参与了专业社团的学生的笔试成绩及零件加工质量均高于没有参与专业社团的同学,如图1所示。

2.健全社团机制、规范管理,加强领导

一个合格的专业技能型社团必须完善自身规章制度,充分发扬民主,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管理机制不能是完全的学生自治模式,应当是由社团管理部门的宏观指导与专业教学部门、教研组的具体管理相结合的协作管理机制,需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符合当前社团发展需要的奖惩机制。社团本身也需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章程、宗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奖惩制度、经费来源等等。避免在社团活动中的盲目性。应针对社团负责人和普通成员在参与社团决策和锻炼中存在的差异,在社团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增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与监督在社团管理中的力度。同时,加强社团干部的培养,提高社团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社团干部在社团的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其管理能力的高低是社团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社团干部的培养,通过定期举办社团干部培训班进行交流学习,提高其在工作能力、人际交流、为人处事等方面的素质,从思想理论和工作方法上加以指导,充分发挥社团干部的主动性,从而在根本上促进社团的发展。

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必须专业化,是上过4门5个学期以上本专业课程的专业带头人,必须是具有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在校教师,或来自本行业企业中的既了解专业前沿信息又有实践经验的“大师傅”。同时学校还应制定落实社团指导教师聘任、考核、奖励办法,激发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其尽心尽力地指导社团,服务社团。

改革以后,数控社团150个学生安排了5位指导老师,3名副教授,2名讲师,每学期第一周周三前都向教研室及系以上分管领导递交学期活动详细安排表,每一周都有一次相关的活动安排,参与指导老师不少于2人。每学期都安排一次以上专业性强的社团内比赛。

3.完善社团经费管理、创新社团活动形式

充裕的社团经费是高校学生专业社团求得生存和发展进而达到服务学生、奉献社会的保障条件,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对于社团经费内容调查总结如下:

(1)经费来源。其统计情况如图2所示。

数控专业社团上期的会费除了以上三种方式收入外,还主动与校内实习基地鑫洋汽配加工车间合作,承接零件的加工。这样,专业社团的学生得到了专业实操能力的锻炼,也增加了社团和学生自身的收入,推动了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化发展,为学生就业作好铺垫。

(2)社团活动经费的使用情况。经费使用统计情况如图3所示。

专业学生社团对活动经费的使用作较大的调整。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活动目的是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水平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其活动地点要求专业性强,如,数控社团的成员主要活动地点是教室、数控实习基地、校企实习工厂。为了节约经费,系领导主动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实习场地的建设,社团指导老师及学生参与维护,实习场地免费让学生实习、参观。实习专用工具不要求学生购买,采用学校出面向实习中心借用的形式解决。

四、结语

能源转型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展定位 一流专业建设

0 引言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国于2012年在原有的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统一改名而成。2008年12月教育部批准长沙理工大学增设“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长沙理工大学也因此成为继华北电力大学之后,第二批开设该专业的三所高校之一,2009年开始招收“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2013年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本科生。目前,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正处在创立摸索向定位发展转变阶段。2016年我国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中国高校改革实质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开展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定位与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 “能源革命”给新能源产业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提出推动能源四大革命,并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幅增加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切实解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这些发展部署都属于新能源的范畴,必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2016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将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大型风电技术、先进储能技术等新能源领域创新列入重点任务,开展大型风光热互补电站示范,掌握高参数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开展大型高空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研发 100米级及以上风电叶片,实现 200~300 米高空风力发电推广应用;研究太阳能光热高效利用高温储热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大容量储热(冷)技术,积极探索研究高储能密度低保温成本储能技术、新概念储能技术以及全新混合储能技术。新能源产业技术的创新离开专业技术研发人才,给新能源专业人才带来就业的利好,同时,对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能源四大革命新形势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办学模式也需适应新情况,进行教学“革命”。

2 供o侧结构性改革对新能源专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在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给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大学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主要为社会培养和提供专业人才。但从高等教育“供给侧”现状来看,人才供给结构并不令人满意。高校专业同质化非常严重,部分专业市场需求趋近饱和,而新的专业结构调整未能及时跟进,导致某些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作为供给侧的高校却无法供给。高等教育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就是看高校自身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刚需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存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科研体系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人才培养和与社会需求不一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能源而已,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新能源内部产业的结构调整,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以及配套储能之间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是新能源人才的培养,根据国家或行业的需求增强人才有效供给、提高人才供给质量。对高校新能源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如何精准定位,培养什么类型人才、如何提高人才供给质量。因此作为新能源人才供给方,高校新能源专业面临解决人才“供需错位”矛盾和增加人才的有效供给的挑战,相应的教师队伍及研究方向也需根据人才需求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能源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3 “双一流”建设战略对新能源专业建设提出新目标

2017年我国全面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建设一流学科是众多高校发展的重点。学科的发展以专业为基础,专业以学科为依托,建设学科为专业建设提供发展的最新成果、可用于教学的新知识、师资培训、研究基地;而专业主要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和发展的基础,更主要的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在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专业口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与使用、教材、实验设计与开设、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是学科建设微观实施。因此,“一流学科”的建设离不开具体专业的建设。之前,国家评价专业建设水平以国家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的方式评价,在“双一流”建设战略下,新能源专业建设应以建设“一流专业”为新的目标。

4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目前新能源专业存在以下几个特点:新专业,教育部2010年设置的专业;新技术,新能源专业涉及技术领域多数属于新技术;新教师,专业教师以年轻博士为主;新行业,新能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诸多突出问题:缺乏专业历史沉淀、缺乏系统性专业资源、缺乏传统的社会影响力。专业建设存在以下不足:(1)专业定位和培养方向模糊;(2)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知识结构不成体系、不能相互支撑。(3)缺乏合理的实践和实训体系。

这些不足将影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定位与建设,我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面临同样的问题与不足,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开展建设一流专业的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5 我校新能源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建议一,专业定位:(1)分析能源革命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新特征;(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能源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定位的影响;(3)我校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相关学科实力调查分析;(4)结合我校办学特色、能源类专业办学优势,研究我校新能源专业开设太阳能方向的优势和特点。

建议二,“一流专业”建设:(1)师资专业方向缺口分析与一流师资打造;(2)科研学术成果反哺新能源专业教学的途径分析;(3)专业实验设备增设与专业实验开设研究;(4)基于“一流专业”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管理体系研究。

建议三,教学课程体系:(1)高质量新能源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素养的研究;(2)一流新能源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研究;(3)一流新能源专业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的研究;(4)一流新能源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系统的研究。

建议四,专业实践教学环节:(1)新能源专业实验课程的更新;(2)核心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调整;(3)仿真、认识、生产、毕业等实习基地的建设;(4)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项目申报及建设。

6 结语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借助能源革命有利时机,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确定适应新能源产业新特征、切实提高人才供给质量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定位,探索我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一流专业”可行方案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朝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专业建设思考.长沙理工大学报,2016-04-18.

[2] 田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高校力量.湖南日报,2016-03-13.

[3] 熊超,袁洪春,朱锡芳,潘雪涛.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时代教育,2013(19):37.

能源转型发展范文第5篇

一、低碳经济与经济转型

“低碳经济”概念由英国首相布莱尔在2003 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对低碳经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从狭义的理解看,低碳经济是以消耗低碳燃料为主,追求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最小化排放的发展,是一种高能效、低资源消耗和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模式。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的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从效率角度,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低碳经济强调的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带动经济实现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包含了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经济转型则是个大战略、总要求,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是落实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也是经济转型的应有之义。具体而言, “新型工业化”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城市化”就是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低碳城市化道路”。落实经济转型也必然要求制度上的创新和生产生活方式理念的转变。

尽管低碳经济和经济转型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有一定区别,但在强调“绿色”、“环保”、“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却是一致的。这就要求必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二、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意义

低碳经济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必然选择,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面临国际社会要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压力,还因为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国内环境,避免技术和资本的锁定效应。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减缓的情况下,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突破口,也是度过目前经济困难的有效方式,更是确保我国中长期经济持续增长最可行的手段之一。

首先,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以低碳化能源发展为代表的低碳经济产业,不仅可以为传统产业的振兴提供支撑,其自身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找到发展机遇,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技术进步,将填补经济增长所需技术进步的供需缺口。另外,低碳化还可以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有着相当长的产业链,足以形成一股新的经济力量,影响着世界的经济发展格局和竞争格局,成为各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低碳经济是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也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可以说,低碳经济将是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引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发生深刻变革。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实现经济转型的能力,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

其次,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如何节能减排,拓展中国低碳经济之路,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是汽车、住房等耐用消费品工业,在这些耐用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钢铁、水泥等重化工材料,大量消耗煤炭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气体。随着城市化发展,能源消耗增大,私人汽车增多,尾气排放增加,严重恶化着生态环境,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刻不容缓的可持续发展的国计民生大事,关系到中国和世界的整体利益。目前我国最紧迫的减排任务,是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能耗高、污染大、排放高的落后产业,以尽快把现有能耗水平降下来,并通过新型城市化改造方案和技术进步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而推进低碳经济运行。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试图将经济复苏与经济转型结合起来,努力寻找经济复苏以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战略制高点。

因此,低碳经济不仅是传统的环保手段,更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首选和重要抓手。

再次,发展低碳经济转型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安全。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继军事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之后的又一大安全问题。世界各国在能源领域内的竞争与合作愈来愈密切, 对于正经历经济总量与能源消费皆高速增长的中国而言, 能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 抗风险能力较低。低碳经济不再一味依赖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 而是大力发展核能、水能、氢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低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实现了能源利用的多元化, 从而降低了能源结构单一的潜在风险, 提高了中国应对能源危机的能力, 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

最后,发展低碳经济转型有利于在全社会倡导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低碳经济不仅体现在生产方式方面, 而且体现在居民的日常生活方面和消费方式方面。居民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节约能源,改变不健康的消费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 每个普通的居民都是低碳经济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