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修复的建议

生态修复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修复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修复的建议

生态修复的建议范文第1篇

本文以天津市滨海新区紫云公园调研实例,解析大地艺术关注的工业废弃地问题,阐述西方现代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实地影响力。

关键词:大地艺术、生态问题、工业废弃地问题、生态景观、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 B845 文献标识码: A

一、大地艺术的革新因素

大地艺术和同时期的其他艺术如极简主义艺术、概念艺术、贫穷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这些艺术派别之间,是一种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关系。

与以往的艺术相比,大地艺术有很强的革新因素:

表现在对自然因素的关注,以自然因素为创作的首要选择方向,艺术品不再是放置在景观环境中,大地本身已经成为艺术或艺术的组成部分。

大地艺术还力图远离人类文明,改变过去艺术品被收藏的具有商业气息的方式。作品多选择在峡谷和沙漠,或形成一种只能在空中鸟瞰的人类染指自然的记录,人们对这种艺术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图片展览和录像的方式,同时,彰显降质环境(沙漠化、工业废弃地等),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批判现实的姿态。

大地艺术贴近了景观,改变着人们的生态观念和自然观念,其触角深入到风景园林专业涉及的领域,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大地艺术对工业废弃地的关注

许多大地艺术家都是怀着一种社会责任感进行艺术创作的,这主要表现在对工业废弃地的关注。艺术家通过对工业废弃地的特别张显,对工业生产的副作用进行揭示和批判,吸引人们关注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史密森主张的“艺术可成为调和生态学家和工业学家的一种资源”,流露出的就是这样一种关注社会和环境的态度。

三、对工业废弃地的关注---天津市滨海新区紫云公园调研

碱渣是氨碱法生产纯碱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天津塘沽碱厂是我国氨碱法生成纯碱的主要基地之一,排放的碱渣大量堆存,占用土地,成为制约碱厂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市容环境建设的重要障碍。随着天津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碱渣的合理处置更成为城市建设发展面临的大问题。

塘沽紫云公园利用工业废料碱渣修建山体公园,是治理工业污染,美化城市环境的一项壮举。碱渣山体作为一种大尺度碱渣堆体,国内外还未见类似工程的报导,特别是碱渣与一般工程土的性质不完全一样,其在施工过程中是否保持安全稳定,如何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来保证工程安全性,这都需要施工监测资料来提供依据。本文依据实地调研,在此作简要介绍和分析。

3.1 天津市塘沽区紫云公园生态景观设计概述

紫云公园生态建设项目(碱渣综合治理工程) 荣获了由国家建设部评选的“2005 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该项目历时五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百年碱渣变绿洲的奇迹。在这之前,天津碱厂制碱产生的废渣在这里已经堆放了近百年,由于城市的向外扩张,碱渣山已成为位于城区中心的一颗毒瘤,严重威胁着周边的环境和滨海新区的发展。为了改善环境,恢复生态,提高城市的竞争力,碱渣治理办公室组织专家通过科学论证,开始了还渣厂为绿地,变渣山为花园的艰辛劳动。历时5年,建设了一座占地33 万m2 ,主峰高达31. 9 m 的山体公园―紫云公园。此公园利用碱渣制工程土500 万m3 ,表面覆盖0. 8 m~1. 2 m 的种植土。到目前为止,园内栽植花卉4 万余株,草坪16 万m2 ,种植乔、灌木树种百余种30 余万株,并有数10 种鸟类在此栖息。

治理后的紫云公园不但成为塘沽的标志性公园,而且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但空气、土壤、水体的污染得到了有效改善,而且城市功能和土地的利用也实现了优化配置。相信“碱渣山”综合治理的经验必将为我国乃至世界找到这类“工业废弃地”景观生态改造的新途径。

3.2 设计细则

3. 2. 1 场地土壤的处理

土壤污染是“工业废弃地”景观生态设计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其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废气;工业废弃物的地面堆积;原材料、产品废渣等。土壤系统生态处理的目的是建立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层,以迎合生态系统底层绿色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处理被污染的土壤,通常的方法是覆土或对原土壤的理化条件,营养和毒性方面进行改良与修复 。

3. 2. 2 场地水体的处理

水资源的净化―循环利用是景观中生态设计手法的重要体现。彼得・拉兹在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园的设计中就将原工厂的旧排水渠改造成水景公园,利用新建的风力设施带动净水系统,将收集的雨水输送到各个花园用来灌溉;在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将地表水汇聚于高架桥下,通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并通过水的跌落形成了欢快的落水景观 。这刚好与紫云公园的水循环系统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3. 2. 3 场地植被的处理

“工业废弃地”植物景观的营造需要在土壤生态化处理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等特征,适地适树,尊重生物群落自然再生的过程,保护场地上的各种野生动、植物,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

3. 3 生态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3. 3. 1 场地废弃材料和设施的更新、循环和再利用

“工业废弃地”景观的生态设计就是要尽可能地利用场地上现有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于新材料、新能源的索取。而艺术则成为处理工业废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极简艺术、波普艺术、大地艺术以及其他艺术流派都尝试过工业废料的应用。如场地中的构筑物可以成为景观的控制要素;工业产品可以充当装饰材料;工业废料和建筑拆除后的瓦砾可以作为填充物等。而紫云公园山体均为碱渣废料堆砌而成,经技术检测,碱渣山体具有稳定性,经过覆土种植的树种及本土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3. 3. 2 场地地表痕迹的艺术化处理

对待“工业废弃地”中的工业痕迹,不应该试图掩盖或消灭它们,而应尊重场地的特征,采用保留和艺术加工等方式,创造独特的地域景观。大地艺术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初,大地艺术家史密斯就提出:艺术可以成为调和生态学家和工业学家的一种资源,而大地艺术最好的场所是那些被工业和盲目的城市化所破坏的或是被自然自身毁坏的场所。

3. 3 场所精神和历史文脉的延续

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地区和城市必然是有个性、具有可识别性和有内涵的。“工业废弃地”景观的生态设计就是在尊重地区原有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之上,体现场所精神和历史文脉的延续,并使衰败地区重拾自豪感,实现区域的复兴。图中景观节点名称为:地震遗址。是唐山大地震时,地壳塌陷,使常年堆砌的碱渣山形成一道巨大的残壁,亦是特殊历史事件的纪实。

四、大地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

作为一种影响广泛、意义深刻的艺术派别,大地艺术改变着人们的自然观和生态观,旗帜鲜明地关注工业废弃地和工业文明的副作用,运用基本几何形作为创作语汇,对同样致力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的风景园林专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大地艺术的存在,开拓了风景园林师的思维,对人们的生态观念和自然观念的提高与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大地艺术对工业废弃地的重视,影响到风景园林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手法。

生态修复的建议范文第2篇

1.优化水工程调度方案

淮河流域兴建了约1.1万余座水库和水闸,闸坝工程建设在防御洪水、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改变了河流水文情势及河流天然连通性,阻断了洄游性鱼类等洄游生物的通道。现有水工程调度方案都基本上没有考虑生态和水环境用水需求,为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应修订现有部分水利工程调度运行方案,以兼顾河道内生态用水要求。

对于拟建或在建的水工程应考虑生态用水需求,在工程建设中设置生态库容及鱼道等;对于现有水利工程,建议设置10%的兴利库容为生态库容,用于生态用水调度。生态用水调度对象是大中型水库及可以起到拦蓄作用的大型闸坝,通过调度保障河湖最小生态用水要求,维持河流天然连通性。

2.跨区水资源调度

利用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河水系雨洪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实施淮、沂水资源互补利用;通过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及跨流域调水过措施,积极发挥南水北调东线和苏北引江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的作用,维系受水区良好的水生态系统。

3.实施生态用水调度补偿

淮河流域生态补偿应主要围绕生态水量调度进行,补偿对象比较分散且不易精确限定,建议采用政府公共支付的方式进行流域生态调度补偿。根据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淮河流域生态补偿应以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为主,以资源有偿使用为辅,以投资、辅助流域水利工程建设为途径,进行淮河流域生态补偿。

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对策

水生态保护工程包括生态用水保障工程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生态用水保障工程主要是结合水库建设和现有水利工程改造增加生态用水功能,通过水资源优化调度提高河道内生态用水保障程度;对于生态敏感期和敏感水域,要充分利用水库和水闸对水资源的调节能力提高枯季河湖生态流量和水位,保障重要河湖湿地基本生态用水需求。

生态修复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 生态补偿 政策建议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先后开始征收矿产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尽管国家将补偿费用于治理和恢复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但在政策设计上却没有考虑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问题。因此,研究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于矿区、区域乃至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生态恢复和重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框架

矿山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是:借鉴国外经验,立足我国实际,明确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主体、责任和界限,将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区分为旧账(历史已造成的破坏或称之为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新账(新造成的破坏)两种情况区别对待。

企业对破坏的生态有两种补偿形式:现金补偿和修复治理。现金补偿是煤炭开采造成的直接损害如:地上附着物损害、人员安置、耕地占用等容易明确受害人的,直接给予现金补偿;修复补偿主要指开采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将开采破坏环境恢复治理到原有生态系统的目标,其中又包括企业直接修复补偿和政府组织大型工程治理两种补偿方式。

因此,矿山生态环境补偿涉及到两部分内容:“废弃矿山生态环境补偿费”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或称备用金)”。“废弃矿山生态环境补偿费” 由地方环境或国土部门征收后上交国家,建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由企业上交国家或在银行建立企业生态修复账户、政府监管使用。

废弃矿山生态环境补偿由政府通过建立“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基金”(简称“恢复基金”)来实现。“恢复基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支出、向正在生产矿山企业征收废弃矿山生态环境补偿费、捐赠、捐款项等。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标准应以生态环境修复的成本为依据确定。在目前条件下,生态补偿依据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损失的修复治理成本作为标准是合理的,它不仅可以达到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目的,也可以保护受损者的基本利益和符合补偿者的承受能力,具有可操作性。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框架见表1。

二、实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处理好生态补偿的几个重要关系

1、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央政府主要是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政策导向、法规基础和一定的财力支持,同时引导建立全国性和一些区域性的生态补偿机制。地方政府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和责任主体,负责建立本辖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并配合中央政府实施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生态补偿。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政府和市场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就目前我国生态保护和市场发育的实际情况而言,政府在建立生态补偿中的作用是主要的,政府不仅要制定生态补偿的政策、法规,引导市场的形成和发育,同时还需支付大尺度的生态补偿。只有在一些主客体十分明确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3、生态补偿与扶贫的关系

生态补偿不能混同于扶贫。生态补偿主要目的不是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如果将生态补偿与扶贫混淆在一起,将可能产生生态破坏的负面效应。应当建立生态保护重点地区与受益地区之间的协作与联动机制,引导受益地区对保护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支持。

4、“造血”补偿与“输血”补偿的关系

努力创造“造血”补偿的条件,将补偿转化为地方生态保护或提升地方发展能力的项目,而“输血”型的补偿应尽量落实到基层农牧民手中。

5、新账与旧账的关系

制定生态补偿政策的优先序应该是先解决新账问题,只有控制住了新账的增长,才能解决旧账的问题。新账的责任主要在地方和企业,而旧账则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支持。

(二)加大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行多渠道融资

1、加大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财政转移支付是生态补偿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最容易实施的手段。建议在财政转移支付中增加生态环境影响因子权重,增加对生态脆弱和生态保护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按照平等的公共服务原则,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

2、加强地方政府对生态补偿的支持与合作

地方政府除了负责辖区内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之外,在一些主要依靠财政支持的生态补偿中,应根据自身财力情况给予支持和合作,以发挥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双重作用。

3、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多渠道的融资机制

政府手段仍是我国目前生态补偿的主要措施,同时应积极探索使用市场手段补偿生态效益的可能途径。生态补偿不能单靠政府补贴,要建立补偿制度,健全补偿途径。在这个制度下,应加大拉动人们对生态服务的需求,抓住公众的支付意愿;加大对私人企业的激励,采取积极鼓励政策;加强同财政金融部门的联系,寻求相关专家的帮助和技术支持;建立基金,寻求国外非政府组织的捐赠支持等,促使补偿主体多元化,补偿方式多样化。

(三)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的管理体制

从目前来看,应加强部门内部和行政地域内的生态补偿工作,整合有关生态补偿的内容;对于跨部门和跨行政地区的生态补偿工作,上级部门应给予协调和指导。

从长远来看,建议国务院设立生态补偿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生态补偿的协调管理,领导小组由发改委、财政部、环保总局、林业局、水利部、农业部等相关部委领导组成,行使生态补偿工作的协调、监督、仲裁、奖惩等相关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常设办事机构。同时建立一个由专家组成的技术咨询委员会,负责相关政策和技术咨询。

(四)增强利益相关者对生态补偿的认知与参与

生态补偿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建议进一步加强生态补偿的科普教育和大众宣传,增强群众的生态补偿意识,明确生态补偿的政策,使公众积极主动参与到生态补偿中去。社区是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的最终对象,社区公众的知识、认知和意愿直接影响生态补偿的效果。在制定生态补偿机制和规划时要充分鼓励社区公众的参与,采取“边学边做”的方法,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其能力。尤其是在人、财两缺的贫困地区,应当通过相关国际国内项目,加强政府部门和社区组织的能力建设,包括决策者、规划者、管理人员、企业管理者等。

(五)加强生态补偿科学研究

生态补偿是一个新的课题,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生态保护和建设资金筹措和使用等各个方面。加上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问题还不清楚,有待于深入研究。建议将生态补偿问题列入国家重点科研计划,进一步加强生态补偿关键问题的科学研究。对补偿标准体系等关键技术,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的核算、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的衔接、生态补偿的对象、标准、方式方法,以及资源开发和重大工程活动的生态影响评价等,都需要跨学科综合研究,需要组织进一步的科技攻关。还需要加强生态监测体系研究,为建立切实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发展的基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生态基础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中国2l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生态补偿: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任勇,冯东方,俞海.中国生态补偿理论与政策框架没计[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4]尚路时.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一个不容同避的话题[J].中国发展观察,2005(6)

[5]王钦敏.建立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J].求是,2004(13)

生态修复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林分修复;阔叶树种;保存率;平均树高增长量;造林成效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12003

1引言

近年来,上杭县开始在低效林分中采用阔叶树种进行补植,但造林效果却因树种不同而参差不齐。为了探寻最适合林分修复的阔叶树种,减少树种选择的盲目性和无谓的资金消耗,笔者对2013年在重点生态区位实施的林分生态修复树种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inn.) Presl.)、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天竺桂(Cinnamomum pedunculatum)、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Champ.ex Benth.)Rehd.et Wils.)、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 Lec)、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 Lour.(Aleurites montana(Lour.)Wils.))、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 Dandy)和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Lour.) Poir.)等10个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成效开展了调查研究。

2调查区域自然概况

调查区域分布全县各乡镇。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而不酷热,冬短又不严寒,四季分明,干湿季节明显,雨量相对集中,全县年平均气温16.4~20.8 ℃,日均温大于10 ℃的年积温4750~6224 ℃。全年无霜期248~301 d,年均降雨量1520~213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7%,全年日照时数为1971.1 h。植被属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

3研究方法

3.1调查对象

2013年全县共实施低效林分生态修复面积2360 hm2,主要补植上述10个阔叶树种。为了检验这10个树种的适应性,选取立地质量等级Ⅲ级、林分郁闭度0.3~0.4、优势树种为马尾松、造林标准一般(每亩栽植40株)的补植地块,每个树种安排3个重复,共随机选取30个地块作为研究对象。

3.2数据调查与统计

分别在2013年10月和2016年10月对抽取的30个林分修复阔叶树补植地块用样圆群调查方法调查统计了造林年各树种的平均树高及2016年的平均树高和保存率,并计算各地块树种平均树高增长量。

4结果与分析

4.1不同树种造林保存率、平均树高增长量对比

4.2方差分析

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与差异显著性检验,不同树种(处理)造林保存率、平均树高增长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

4.3多重比较

对不同树种(处理)造林保存率进一步进行多重比

5结论与建议

5.1树种适应性分析

根据表3、表4显示,无患子、闽粤栲、枫香等3个树种无论是保存率还是树高增长量都表现出最强的适应性,而山杜英、木荷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其中木荷虽然树高增长中等,但保存率较山杜英高。米老排、香樟、千年桐、火力楠和天竺桂则对立地质量等级较差的林地适应性较弱。在适应性最强的3个树种中,唯一的常绿乔木闽粤栲萌芽能力、固土能力都较强,枝繁叶茂,是林分修复树种的首选,可大力推广。

5.2造林成效分析

根据表1显示,上述10个树种的造林总体效果都不算好,就连适应性最好的无患子,保存率才达到86.7%,平均树高增长量只有0.63 m。以上调查数据与这些树种正常生长指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原因分析应与采取的较粗放的经营管理措施有关。为此,建议在今后开展林分修复时应适当提高造林标准,并加强造林的后期管理。

收稿日期:20170206

作者简介:赵秦龙(1976―),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

通讯作者:李春叶(1989―),女,白族,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

5.3建议

对本次调查研究在林分修复中适应性较强的无患子、闽粤栲、枫香、木荷和山杜英等5个树种在不同的坡位种植的差异性加强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生态修复的建议范文第5篇

同时,开化县也是个石煤资源丰富的地区。据有关部门勘测,开化县境内石煤总储量达50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47%。至2008年底,全县境内有7座石煤矿山被开采,从事该产业人员达千余人,尤其是石煤运输业,已经成为附近村落的支柱产业。

然而,由于石煤开采技术相对落后,加上矿山业主生态意识薄弱,其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粉尘和未能有效处理的大量尾矿,已严重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更令人担忧的是,石煤开采过程中渗出的一些含硫量高的污水,流进土壤后还会引起土壤板结,全县因此被毁的良田已有数百亩之多。

石煤矿开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当地百姓的强烈反响,个别乡镇甚至还出现了以毁路方式来阻止石煤运输车辆通行的事件。

这些情况,开化县人大代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9年县人代会上,徐新琴等多位代表提出了《关于要求关停我县境内7家石煤矿的建议》。建议指出,石煤开采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开采后的石煤资源由于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完全不符合开化“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代表们认为,从保护生态和能源的高度出发,政府应及早采取措施,关停县内的所有石煤矿山。

人代会结束后,该建议被县人大常委会作为当年重点建议交县政府办理,并由一名常委会副主任负责督办工作。

办理结果:政府部门多管齐下 顺利实现当年关停

代表建议交办后,开化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办理。

如果关停所有石煤矿,从短期看,开化县会失去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但从长期来看,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开化的生态环境。在权衡其中的利弊关系后,开化县还是决定在2009年底前,无条件关停境内所有石煤矿。

不过,由于此次关停工作涉及面较广,要用一年时间关停所有石煤矿难度不小。为了顺利推进此项工作,开化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国土、安监、环保、工商等近10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石煤矿山关停领导小组,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关停时间要求和自身职责,各司其职。县国土局停止审批、发放开采石煤矿的相关证照,逐家走访各家石煤矿,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县环保局加强对关闭前矿山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做好矿山生态治理工作;县安监局抓好矿山关停之前的安全生产工作,防止乱开乱采、违规操作,等等。

要实现在规定时间内平稳关停,石煤矿业主的支持和配合是关键。为此,县政府通过召开业主座谈会、带领业主实地察看污染农田等方式,让广大业主充分认识石煤矿开采所带来的危害。针对部分业主由于前期投入成本较大,关停后无法收回投资的情况,有关部门积极寻找项目信息,协助业主转投新的项目。对因石煤矿关停而失业的农民工,县政府采取“企业出单、农民点单、基地接单、政府买单”的定向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实施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