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方案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方案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22-02

一、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基本特征

1.职业技能竞赛更强调辅导员潜能的发掘和提升。传统的辅导员更加强调对学生的辅导工作,而忽视了对辅导员本身素质、技能的培养和开发。传统型辅导员往往注重消除大学生的障碍和处理危机方面的能力和潜力。职业技能竞赛在矫治和发掘辅导员潜能性辅导工作的基础上,挖掘和整合各种素养,增进大学辅导员相应的实际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化了辅导员的职业性和竟争性,从而开发高校辅导员潜能,挖掘辅导员的职业潜质,帮助大学生发展自己的生涯规划和职业前程。

2.职业技能竞赛更强调辅导员人格素养的完善与丰富。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不是过多地集中在开发潜能、培养技术、增强竞赛等方面的能力,而是在这种职业技能竞赛氛围中感受到作为一个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即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的必要性,使得其更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状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以教师职业性为辅的一般性规律,开展促进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适应能力的常规的职业辅导活动。丰富多彩的职业技能竞赛不仅使辅导员提高自尊心、自信心,而且可以为辅导员人格素养的提升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社交能力,完善和丰富辅导员人格,从而促进学生人格更加完善。

3.职业技能竞赛更强调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其任务十分艰巨,其认知能力和工作水平影响大学生整体素养水平。职业技能竞赛不仅仅反应出当前辅导员的状况,而且能反映出学生心理品质是否能得到发展,心理潜能是否得到有效开发。在职业化和专业化背景下辅导员必须提升其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水平,既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又能够更好地促进辅导员可持续发展,这是对高校辅导员提出的更为严格的要求。

二、职业技能竞赛视角下高校辅导员主要工作内容及要求

1.职业技能竞赛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的高等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管理、学生的思想,学校应在学生行为的管理上下工夫。职业技能竞赛迎合了高校辅导员的这一工作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的学业辅导。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和主导活动,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和客观帮助来实现学习知识的目的,辅导员在这方面的工作就是开发、整合自身的职业技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学习服务,提高其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二是大学生的人格辅导。它的主要宗旨在于帮助和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成长与健全发展。三是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以其事业发展为核心,贯穿了人的一生的各个阶段,辅导员应根据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学生各自的情况、特点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其职业发展前景进行设计、规划,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增强职业适应性。

2.职业技能竞赛视角下对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职业技能竞赛不仅给高校辅导员提升个人素质提供平台,而且对其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在:一是要求辅导员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不断更新。职业技能竞赛对辅导员来说既是一次挑战,又可以成为一次机遇,在竞赛中能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能看到差距和不足,促使自己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二是要求对辅导员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重新认识清楚辅导员的角色。辅导员是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三是要求辅导员重构知识结构,掌握新理论、新方法。当前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氛围中的大学生辅导员,对于自身的知识结构要做到合理和多元,各个方面都需涉及到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因此,要胜任辅导员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重构自身知识体系。

三、职业技能竞赛视角下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1.积极搭建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和展示辅导员个人魅力的舞台。培训对一个高校辅导员来说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增强辅导员的技能技巧,而且为辅导员提供提升自身素养的锻炼平台。要创建立体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面对高校林林总总的技能比赛,就需要设置专门的针对辅导员的培训教材和培训内容。要制定多元化的辅导员职业技能培训方案。制定培训方案犹如船舶有了航海的指南,朝着既定的方向航行,不迷失方向,有明确的标准和目标。要建立健全多形式、多样化、多层次的辅导员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2.要建立健全合理化的职业技能保障机制和进一步丰富辅导员职业技能的激励制度。辅导员职业技能保障机制,对大学辅导员职业技术能力竞赛十分必要,有利于增强高校辅导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促进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一方面,要设立培训机构,建立健全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与制度,诸如一些考核制度、奖罚制度、激励制度、惩处机制等办法,另一方面,要建立培训档案管理,设立培训专项经费用来鼓励积极工作的人员,增强辅导员职业技能的各项保障能力和协助机制,使得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在提升素质和增强能力中,获得更大的进步,其工作职能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有效化。

3.搭建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科研平台,提升辅导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科研水平是衡量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应积极引导高校辅导员开展科研训练和研究能力,努力搭建职业技能竞赛科研平台,培养大批科研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专职辅导员,发表高水平的关于辅导员职业技能方面的科研论文,提高科研水平。其一,要不断设立辅导员职业技能省级、课题、校级科研课题,提供专项资金申报各级科研项目,鼓励辅导员从事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辅导员对职业技能科研的兴趣,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其二,要定期召开职业技能经验交流会。经验交流对辅导员来说尤其重要,开展总结经验会不仅能够增强辅导员自身的技能水平,而且能够给辅导员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把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汇编成册,或出版科研论文集,以供全校辅导员学习借鉴、讨论、推广和宣传,转化为科研成果,甚至还可以成为精品辅导员课程。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余仰涛.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刘文霞.个性教育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

[6]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王树荫.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7,(4).

[8]继春.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1)师资力量薄弱

对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是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因素。目前在企业实践方面,甚至是专业实践等方面,许多教师的经验都是空白如纸。在不能把科研过程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情况进行教学,是无法以这样的方法培育出能适应工作的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的。因此,想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首先就要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

(2)教学条件缺乏各种现代行业中,计算机行业具有极强的时代感。

但现今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为了努力适应工作岗位,却出现了面对工作经常束手无策的"疲软"现象。这种现象所体现出来的客观事实是: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滞后,严重缺乏课程教学,以及其他方面的培训与发展。而且,还有实训软件的落后,实训基地的缺乏等原因。这样一来,直接导致大多计算机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长时间无法顶岗工作。而且会影响到毕业生的工作业绩,甚至是未来的发展。因此,在这个信息知识爆炸的年代,高职院校必须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才能保证跟上时代的脚步。

2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适用于教学的改革手段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内容要贴合市场需求,关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了解市场对人才供给的需求,紧紧跟随行业中的主流技术,及时定位和调整课程设置,要果断拒绝那些早已退出市场的教学课程。这样,不但可以促进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教材的开发在教学过程里占着重要比重,教科书中设置的内容是学生的学习重点和学习质量的决定因素。所以,高职教育应注重开发精品课程,内容要充分满足就业要求,不但设置与教材相配套的软件与相应的材料,还要注重特色教材的运用。一个计算机技术性人才的最基本要求,至少要精通计算机的技术知识,以及在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方面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实训基地和实训室,以及各种主流的视讯软件和多媒体设备要灵活运用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当中。要想自身技术得到提高,就必须不停地探索,而探索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断地实践。教师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学会主动去学习实践。通过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分层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处理实际问题。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突出职业技能培训,并全方面加入各种实训项目,实行科研理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案。假设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都能被计算机应用技术设置的专业课程所适应,那么,高职院校中所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绝对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2)适用于就业的培养模式

学生将来就业最需要的,便是职业技能。高职院校是应用型人才的生产线,而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与否,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前景直接相关。但是,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并不能在一时半刻之间就完成,必须要通过循环渐进不断地积累,才能达到目的。要形成计算机技能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就必须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才能获得实际的经验。一个个性人才,他如果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满足不停变化的市场需求,那他就绝对不是被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培养出来的。必然是经过了不断的实践,拉近了自身能力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拥有了较高的应变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站稳脚跟。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与企业展开积极合作。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校方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工作岗位,还可以围绕岗位要求,工作能力的不同,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锻炼他们的技能,更是为了让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上的需求。或者,可以聘请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与校方人员一同打造一个指导机构,负责人员的培训活动和进行全程指导,并定期交流。可以针对调整和完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举办专门的讲座。而在完善自身技术,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很多大学生想要正确地认识自我,但是却不够了解社会,也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先得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是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应该做的事。大学生们应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以此为明确指导,朝着理想目标而努力前进。这样一来,社交能力,社会竞争力和持之以恒的职业素质也会在这个前进的过程中慢慢形成。所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们应该为了学生们能顺利就业,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案,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3)适用于实训的条件建设

学校创建模拟专业的工作环境,与他人实施后,将基础实验室,职业技能培训室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的布局,与系统相关的业务,组织,产品开发流程张贴上墙,形成了较强的专业氛围,鼓励教师收集一些实际的项目开发实例,通过实践整个项目,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实施小案例,校园实验室和实施开放系统,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培训时间。职业能力是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为了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可以在校内创建模拟专业的工作环境,把基础实验室、职业技能培训室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来进行布局,其相关业务、组织制度、产品开发的流程都可张贴上墙,以此来营造出较强的专业氛围。校内的实训室应实施开放措施,以保证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培训。学校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如鼓励教师和学生一同成立工作室,以计算机维修、多媒体应用、网页设计以及软件开发等多样化的内容作为创业实践。高职院校还应尝试与企业进行联合招生与培养,让学生能以工学交替的模式来学习和进行预就业,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政策;创业金融政策;创业培训政策;创业服务政策

一、引言

近年来,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就业岗位大部分都是基层一线工作,工资待遇不高,于是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更好的促进高职学生自主创业,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极大的激励了大学生创业热,改善了大学生的创业环境。目前,各高职院校非常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培养和创新,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除此之外,国内许多高校还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设置创业孵化园区,聘请企业家指导在校学生开展训练主题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两年举办的大学生创业大赛更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

虽然这一系列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高校缺乏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重视创新创业的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学校只是零散地开设一些创业大赛和创业研讨会之类的小活动,因此大学生对此类知识知之甚少。不少大学生仅是关注短期利益,盲目跟风,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使S多创新活动具有短期性;缺乏长效机制保障,培养方案过于标准化,与专业学习联系不紧密,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学生更加希望基于自身学业创新创业活动的锻炼和发展;活动成果无法得到深化,许多主题比赛和项目申请的时间存在着冲突,统筹效率很低,研究效果受到影响。

本文将分别从创业教育政策、创业金融政策、创业培训政策和创业服务政策四个方面对河北省高职大学生创业激励政策的调查进行分析。

二、创业教育政策

高职院校要根据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标准,结合自身办学定位,邀请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手段与技术,实现课上教学和课下教学有机融合,推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式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和能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创业灵感;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制定并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教学竞赛活动,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

三、创业金融政策

我省为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设立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引导基金。2016年从省级创业扶持资金中安排6000万元,委托有资质的国有专业投资公司管理运营,引导社会各类投资资金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提供风险投资、股权投资、融资贷款担保等服务。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核心政策作用,优选贷款项目,调整地方贴息负担较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重点解决大学生个体自主创业项目初期资金困难问题。

四、创业培训政策

为加大创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将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补贴政策期限调整为毕业学年。其中,创业培训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1200元。认定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实训基地的企业接收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实训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6个月;技能培训补贴标准调整为每课时5元至8元,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2200元。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依托“创业服务进校园”系列专项活动,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进行一次创业培训,组织专家、企业家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指导。

五、创业服务政策

积极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教育培训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群团组织等作用,推行创业服务标准化管理,着力打造集多样化、差别化、精细化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创业培训、创业孵化、融资服务、开业指导、注册登记和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实现创业服务无死角。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聘请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人士、专家学者,组建创业指导团队,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跟踪服务等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咨询、指导和服务。

参考文献: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1、农业大、中专“双证制”学历教育。一是积极配合市、县(市、区)农办做好大专涉农专业学历招生工作,配合浙江农林大学做好农业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完成农广校种、养和涉农专业学历招生1000名,确保完成800名。培养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大专、高、初中文化,年龄在45岁以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服务实体和农业产业组织的骨干,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2、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计划完成1500名,确保完成1000名,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的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骨干、农业种养大户,农村能源、农机操作与维修、植保、村级动物防疫等领域从业的职业型农民。通过从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到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转变,来进一步实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重心的战略性转移。

3、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农业专业技能)培训。计划完成20000名,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2000名,农业专业技能培训8000名。培训的重点对象是种养能手、捕捞能手、加工能手、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技能带动性人才、文体艺术人才,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4、组织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一是市本级举办“农业大讲堂”宣传培训活动3-6期,培训农民10-15万以上人次;二是县(市、区)举办“农业专题”宣传培训活动20-30期,培训农民30-40万以上人次。

5、举办第二期回乡创业大学生创业指导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营销、合作社建设、农业品牌建设、农作制度创新、农业项目组织实施等课程。继续探索回乡创业大学生向农业创业领军人物(现代职业农民)转变的培养工作,通过双学历教育,提高他们农业专业知识水平,成为新一代职业农民。

二、工作要求和措施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根据面临的形势和困难,我市农业部门及其培训机构必须提高对农民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信心,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做好培训工作的使命感。

2、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要继续加强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导,把农民培训工作列入全局工作之中,决不能视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工作,分管领导对这项工作更应该倾注必要的精力,主动听取培训部门的工作汇报,共同研究培训工作;要努力争取,使现有职能、任务与机构、人员编制严重不适的状况得到改善。

3、深入调研,周密部署。深入调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和“两区”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现代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农业创业人才的需求,全面了解这些人员对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实现农村农业发展需求与个人教育培训需求的对接,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十二五”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部署组织培训工作。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给侧 劳动力 就业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在目前我国“三期叠加”的社会经发展背景下,靠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合力逐渐减少。面对这样的情况,供给侧改革便被提上了日程。供给侧改革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供给的结构性调整和产能过剩的转移。供给侧改革离不开大量人力资源的投入,而其改革的深入也可以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有效缓解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当下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紧密相连的,只有从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着手,才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就业空间和层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供给的高层次化,实现与需求的高层次匹配。这就需要对我国旧有的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性的引导,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逐渐缩小;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加大对于创新型产业的扶持力度,努力实现技术性创新,用技术引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在这样的形势下,行业之间原有的界限会被打破,小型化、产业化和专业化经营的思想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而对于劳动力就业来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推动,就业的结构也将实现由低到高的转化,就业的空间和领域也会得到较大提升。原本只能从事一些基本的劳动力要素为主的生产性工作的人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努力,可以胜任一些要求较高、服务层次适中的行业和职业,自我价值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用创业带动劳动力就业

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想的鼓励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和就业者选择用自己的资源和智慧进行创业,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内在含义。一方面,创业者更多地选择一些高层次的服务业,为满足高层次的需求不断提供后备力量;另一方面,对于那些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或者失业后再就业的人员来说,拥有比较自由的空间,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企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是迫切的。首先,市场经济的复杂和多变性使得企业对于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有些企业甚至因为没有遴选到合适的管理人员而面临萎靡不振的情况;其次,目前我国对于高精尖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而高校每年所输出的能够直接从事这些行业和工作的人才较少,技术型人才的短板是制约我国创新型和战略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创业来带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不失为一种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途径。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者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劳动力人群的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获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途径除了接受学校教育以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机构夹获取。

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建设。供给侧改革所需要的是能够经得住挫折和考验的人才,因此,要加大对于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训,通过完善培训组织和基础设施,加大对优秀职业技能人才的引入,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培养人才,在工作中磨练人才,在实践中检验人才。

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投资,职业技能培训所需要的人力、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因此,当地政府要加大对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重视,要用战略的眼光看待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土地等固定资产的投资,同时要将一些优秀的人才资源通过适当的途径加以引进,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注重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和层次性。教育的发展要注重投入和产出,职业技能培训也是如此,要将人才培养工作定位好,将重心放在稀缺性人才的培养方面,而对于过剩的那部分则要采取适当的办法消化泄流,防止低层次劳动力过剩、中高层次劳动力缺乏的不良就业结构。

优化市场环境,实现生产要素自由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和调节主要是靠市场来自由发挥的,优秀的劳动力资源可以通过市场的发掘和自由的选择来实现良好的就业。但是,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还在不断地完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在不断地磨合和调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劳动力就业法制环境。通过构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为主的劳动力就业法律体系,切实保障劳动力受教育、就业、待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退休养老等一系列权利的落实,为劳动力能够实现公平、公正的发展提供法律方面的保障,减少劳动力维权的成本、难度,解劳工之所难、急劳工之所急。

打破行业界限,优化资源自由流通渠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探索和确立阶段,部分劳动要素尚不能够自由地进行流通,影响了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同时,“僵尸企业”对资源的占用也使得资源无法向更需要的行业和领域流转。一些行业的进入门槛太高使得那些有意向的人望而却步,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

企业要优化自身的劳动力吸收培养能力。企业尤其是广大的中小企业是吸收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在劳动力就业问题解决机制中,企业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迫切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招人难、留人难,面对这样的困境,企业要从自身出发,完善人才招聘、开发和激励措施,通过相应的培训来深化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品牌的认同,增强归属感,同时适时提高员工福利待遇,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完善员工的晋升渠道,为企业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价值。

适时发挥就业导流,实现就业结构稳定

供给侧改革注重对供给侧结构的调整和产能过剩的转移,这两项内容中转移过剩产能是前提,只有将那些传统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过剩产能进行适当的消化和停止,才能为供给侧结构的调整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资源。而解决产能过剩往往涉及到企业改革,这会导致部分劳动力失业,增大了就业劳动力的基数。因此,在进行过剩产能转移方案的制订时,需要优先考虑失业劳动力的转移和消化问题,否则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对于这部分失业劳动力的消化和转移问题,考虑到员工的稳定性方面,企业可以考虑内部消化产能过剩造成的失业,比如通过岗位开发,使劳动力掌握其他岗位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平行或者上下岗位的引流。这对于单位发展所造成的镇痛会小一些,同时也节约了企业人才开发的成本。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注:本文为2016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河南就业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68118)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然、曹华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灵活保障的就业政策》,《经济与管理》,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