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员工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员工培训有助于促进企业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不断的上升,与此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电力企业的要求。电力企业对于市场所负责任越来越大,这些发展也对电力企业员工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今的电力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视。电力企业对员工培训体现了企业对员工工作的重视和对员工的关心,这对于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企业凝聚力有重要作用。
(二)员工培训有利于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加强企业员工培训有利于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对于员工未来发展有重要帮助作用,企业员工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找到自身的位置,避免被市场所淘汰。因为企业重视员工的培训是有利于员工的重要举措,所以员工对电力企业的忠诚度上升,从而使企业人才的流动率减少,有利于企业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增加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二、电力企业员工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
企业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工作人员管理方面的缺失,以及对于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够重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导致人员培训出现诸多问题。
现阶段电力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主要都是一般的电力知识技能的培训,内容枯燥乏味,缺乏与实际相结合。培训政策与培训计划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培训效果差强人意。最明显的就是企业员工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学到相应的技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没有能力进行快速有效的补救,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对员工的学习理念的塑造缺乏重视。培训中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培训,而对于员工思想上重视度不够,没有意识到员工的学习理念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在工作中的重要性,难以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不重视,员工出现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对待工作中遇到问题态度不端正,不能及时地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转,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脚步;培训机制缺乏创新和充实。对电力企业而言,培训需要全面提高电力员工综合素质和全面技能,因此固定的技能培训与固定的知识更新应该是培训的重点,培训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和充实,及时将本行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填补进来;培训结果缺乏相应的评估机制。电力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周密的培训后,需要一套固定有效的评估机制来考核培训结果,即实现对上一阶段培训的效果的评估,同时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但在实际中,大多数电力企业并没有一套这样的评估系统难以实现企业与员工两者之间的相互反馈。
因此电力企业在员工的培训和管理过程中要制定出相应的策略,以保障企业员工培训达到预期的目标,为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机制培养上的保障,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与管理策略
(一)制定完善的员工管理培训方案
管理人员在对电力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时,要针对当前企业员工的实际状况,结合不同岗位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培训方案,使得培训方案能够与员工工作需求相匹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经过深思熟虑,要与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与实际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培训的内容以及培训过程中,要尽力做到有效地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与员工素质,这样才具有实践意义。
(二)不断充实并创新培训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员工培训也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投入力度。将员工的培训内容与科研项目和技术进步结合,在培训中注意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注入,侧重对员工知识的更新、能力的提升,激发个人的潜能,以满足工作需要,进而为电力企业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还可以在培训过程中建立网络平台,为员工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有问题时可以及时向专业人士请教,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培训后评估善后工作
为了达到预期的员工培训目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还要建立相应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以便及时了解员工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通常可以采用调查问卷、面谈、座谈等形式,这样可以直接有效的评估培训的效果,并结合评估结果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培训。也可以建立培训档案,将员工的整体情况及每个员工的培训掌握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为下一次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数据。
四、培训管理创新研究
(一)理念创新
为了使企业员工培训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管理者需要转变培训理念,以期使培训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企业培训效果具有缓慢体现性,所以,对于培训实效的评价需要设立长期的检测目标。除具有针对性开展的培训工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看到培训效果之外,多数的培训都需要通过员工的细节变化来捕捉实训效果。这种软投资行为对拉近企业与员工间的距离,形成企业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培训方式创新
现行的电力企业培训多是企业管理层自行设定的培训计划,硬性要求员工参与,从实际情况上看,员工对培训的兴趣并不高。对此,电力企业应该积极地借鉴好的经验,创新培训形式,以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在制定培训计划之前,先了解员工的培训诉求,通过实地考察后制定的培训内容更能引起员工的兴趣,同时,制定培训考核机制,将培训与员工职业技能比拼联系到一起,建立奖励机制,以调动起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真正地促使员工的技能得到提升。
(三)考核形式创新
一般,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主要有两个目的: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源动力;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的认知程度,促使其更愿意接受企业管理,以增强企业凝聚力。要想实现这两个主要目标,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到理想的考核结果,因此,部分企业对员工考核放之任之,趋于形式化。对此,创新培训考核管理方式,采取短期考核与长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以使培训考核工作落到实处。企业培训管理部门要建立长效的培训管理机制,建立培训考核档案,并定期审查,以使培训考核发挥实效价值。
五、结论
关键词:新员工 培训 胜任模型 知识地图
如果说招聘是对新员工管理的开始,那么新员工培训是企业对新员工管理的继续。这种管理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将企业的发展历史、发展战略、经营特点及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介绍给新员工时,对员工进入工作岗位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新员工明确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后,员工可以实现自我管理,节约管理成本。同时,通过岗位要求的培训,新员工能够很快胜任岗位,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新员工培训管理者对新员工更加熟悉,为今后的管理打下了基础。然而遗憾的是,在笔者多年的管理工作中发现,很少有企业能够搭建涵盖新员工在企业发展全过程的、融培训与评价一体化的培养体系。有鉴于此,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企业如何构建一体化的培训与评价体系。
一、构建一体化培养体系的目的
1.达到新员工标准化培养。通过多个维度的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新员工综合能力提升的行动学习标准流程,为新员工培养新模式提供依据标准。如果是在集团公司层面上,则可以形成、提炼一整套新员工培养的制度、流程、表单,以便指导下属单位开展工作。
2.保持新员工培养的系统性。新员工的培养是一项耗时长、跨部门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仅仅通过简单上岗培训就能完成的工作。将定岗1-2年的员工纳入基于培训管理全过程的新员工培养范畴,通过新员工评价档案,为新员工的稳定快速地提升能力、适应岗位提供改进方向,再经过回炉锻造,使新员工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强化综合素质的循环持续提升,实现新员工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的结合。
3.融合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目标的选择和有效实现职业目标途径的确定。从员工个人角度看,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员工自觉地实施自我管理,明确正确的前进方向和有效的行动措施,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并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绩。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保证企业未来人才的需要,而且能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4.实现培训评价闭环管理。通过培训评价一体化新员工培养模式的实施,从各类新员工岗位模型建立,到各阶段知识地图的描绘,确立各类新员工学习路径,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培训计划,分阶段实施,定期评估培养效果,在新员工工作1-2年后,执行针对倦怠期的回炉再造,实现培训评价一体化的闭环管理,达到培训效果持续改进优化的目标。
二、实施思路
新员工培养的总体思路,其框架必须符合新员工成长特点,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新员工在蜜月期、震惊期、调整期、平稳期、倦怠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相对应的阶段培养方案,细化培训内容,匹配培养方式,制定评价标准,让新员工经过基于培训评价一体化的培养,成为公司人、职业人(如图1所示)。
图1 培训评价一体化新员工培养框架图
三、实施步骤
1.构建胜任模型。通过工作分析,设计、调整、优化现有新员工培养的工作标准、胜任资格,搭建合理的管理类、生产类、营销类、综合类等各类新员工不同阶段的胜任模型,形成具体能力项、知识点并进一步细分为需要掌握的知识深度及广度。如图2所示某类岗位新员工胜任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新员工在不同各阶段需要了解、应知、应会、掌握的知识点及技能点(如表1所示)。
图2 某类岗位新员工胜任模型举例
表1 新员工任职要素一览表
单元 任职要素 具体内容
知识类 法律、标准、规程 某特定领域的、为完成某项工作在职者需掌握、理解的相关法律、政策、规程、标准等
专业知识 某特定领域的、为完成某项工作在职者需掌握、理解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知识等
设备原理与结构 指岗位工作要求必须掌握的某类设备的原理与结构知识
其他知识 非本岗位必须或明确要求的,但是了解或掌握该知识能促进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
技能类 专业技能 专业培训或学习而获得的,为完成某项工作在职者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如针对“某类设备的故障分析及判断”)
基本技能 指从事本岗位工作必须要具备的基础工作技能(如计算机操作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等)
2.设计知识地图。在清晰界定了具体的知识点之后,需要设计对不同知识点的培养内容及培养方式,形成新员工培养的知识地图(如图3 所示)。
图3 某岗位新员工培养知识地图举例
3.规划成长路径。依据新员工岗位胜任力要求、知识地图,引入“学习路径”理论、方法和工具,对新员工培训课程体系进行体系化的规划,形成新进员工在不同培养阶段的学习路径(如图4所示)。培养路径包含了能力素质、培训方式和培训类别等关键维度,确定新员工培训体系规划的合理性。
图4 基于新员工成长阶段的路径图
4.制定培训计划。在确定各类新员工培养路径的基础之上,结合各阶段新员工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制定各类新员工培训计划(如图5所示)。
图5 新员工各阶段培训计划示例
5.培训评价对接。新员工培训成果的落地和成效需要多方管理保障,从组织保障、培训质量管理、成长过程跟踪、培训效果评估等维度来设计培训效果评价方案,促进和检验新员工培养效果(如图6所示)。
图6 新员工各阶段培养评价方案举例
6.作业指导书提炼。在前五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提炼撰写新员工培训评价一体化操作手册,涵盖流程层、组织层、实施层及保障层,从新员工成长路径设计、细分知识地图、编制培养方案、实施员工培训到开展效果评价,指导开展新员工培训工作,结合评价考核结果进行新员工转正定岗及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张爱卿等.人才测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
[2]刘远我.人才测评――方法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9
[3]寇家伦.人才测评实战[M].人民出版社,2011,11
[4]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
[5]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培训中心组.电网企业新员工培训读本[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8
关键词 能力培训;分目标;多元能力;电力企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109-03
1 前言
培训是一种为了让新员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过程。培训虽然花费巨大,但带来的效果和效益非常明显,各个行业越来越认可培训的作用[1],因此,培训机构、培训单位、培训学校越来越多。对于电力行业的培训,各种培训近几年也一直在进行,并且针对不同的培训需求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尝试,包括培训方法、培训内容以及培训体系等,而电力行业培训过程中也遇到多种问题,针对具体培训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还相对较少[2]。
本文紧紧围绕职工培训建设开展实践和研究,针对电力企业职工培训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多元能力为目的,从多目标出发,提出电力企业职工分目标多元能力培训建设的思路与方法[3]。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中得知,国内外对培训研究与实践集中于同一行业的培训,比如银行金融行业、物流行业、旅游行业、教育行业、软件行业等,培训的类型主要有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生产采购、财务管理、企业文化、员工职业化等培训,培训方式也从企业内训转变为公开或在线培训,能力培训也从基本的应岗或提高发展到人文、能力、发展及拓展等内容。
从本质上来讲,培训是企业或针对企业开展的一种提高人员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和对组织的贡献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1]。但目前就各种培训和电力企业培训来讲,培训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比如员工培训前理论知识知之甚少,没有形成固定或统一的培训模式,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经常重复出现,不能提前预知,或者通过前期的培训进行重点预防,培训后短期内掌握,时间一长又会生疏。总之,在对培训人员进行实践培训过程中,短期效果明显,长期效果较差,而且与之相关的能力较差。
通过对企业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不仅可以解决培训的基本问题,还可以发现培训中的潜在的问题及需求,增强培训的效果,降低培训成本。对个人来讲,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培训提高个人能力;对企业来讲,可以最直接、最有效地获得培训效果;而对培训机构或组织来讲,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高针对性。针对电力行业职工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电力企业个人和电力行业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有助于增强培训的效果,提高员工的多元能力,达到企业培训的目的,对整个相关的行业或其他行业也是一种指导和参考。因此,根据实际培训要求开展不同需求的多目标多元能力培训建设研究,对个人、企业、行业和社会来讲,都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2 培训的教学过程设计
针对在前期调研中遇到的问题,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制定了通过电力内部网络在线培训系统平台的分类设计与应用,来实现电力企业职工的分目标多元能力培训需求的研究目标,针对这个目标,制定两个主要内容,分别是在线培训系统的设计和开展分目标多元能力培训的方法、评价与效果的增强。
针对在线培训系统,整个系统的设计分步按照模块进行设计[4],将所有的培训内容和能力培训项目全部分层分模块统一到一个平台,然后根据分目标及多元能力培训的要求,进行分类设计。在用户管理上,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能力和不同目标的要求对用户进行分类,设计用户管理表,根据用户类型的选择进行用户功能模块的设计,用户可以自己的目标和能力要求选择相应的模块。在功能设计上,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将培训的内容、测试、交流、评价以及培训政策等全部设定为独立模块,通过系统集成将功能统一到内部平台上。在平台设计上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两种平台,一种为客户端模式,一种为浏览器模式,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访问系统,让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不同的时候登录在线系统进行学习和交流。在学习方式设计上,可以设定在线和离线两种方式,通过员工不同的登录方式在不同的时间段对不同的培训内容进行学习。在培训内容上,通过设定和选定两种模块组合方式来实现分目标多元能力培训,根据企业的培训要求制定项目,不同种类的员工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完成相关的任务,而选定的项目由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进行选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的任务。同时对在线系统提供方便员工交流的应用模块,也允许员工在非培训期可以自由通过系统进行远程或长期学习,并可以记录或跟踪员工学习的成绩。
针对多目标多元能力培训的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网络增强培训的效果,扩充培训的内容,同时在培训时除了实际操作和指导,根据员工要求对培训和操作进行多种方式的演示,比如将操作指导过程录制视频,方便员工业余时间进行复习和加强。对于评价的方法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地调研与讨论,制定评价培训的策略,不以形式结果为目的,真正通过培训提高员工能力。因此,评价的方法与手段具有灵活性,根据培训的过程不断改进。对于培训的效果同样不能完全通过系统或分数进行判断,而是根据对比度、提高度以及贡献度等方式达到增强培训的效果。
为了保证培训教学的效果,在开展过程中制定了详细的步骤与方法[5]。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对比其他行业相关培训方法,找到合适的参考方法,结合本文提供的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其次,利用个案研究法,以电力企业职工为研究对象,对分目标多元能力培训进行调查分析,制定调研表,根据调查表数据进行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和评价方法研究;再次,通过定性分析法对电力企业职工进行培训方面的分析,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最后,利用跨学科研究法,通过电力、数学、英语教学所用的分析方法,结合计算机网络和软件系统应用的理论,进行培训内容及方法的研究,得出结论。
根据培训的教学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法,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6]。首先,根据之前员工培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处理,再根据企业需求和员工培训的内容制定新调查表,将在线系统的功能进行分类并做说明,在员工培训之前分发,让员工根据说明填写调查表;其次,在培训之前将前期员工调查表和现在员工调查表进行收集,针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评价方法进行数据整理,针对在线系统的使用及修改进行调整,做好培训的基础;再次,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分目标多元能力培训方案进行实践研究,并不断收集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利用在线系统进行培训内容、培训评价以及培训能力的研究,经过不断的、长期或短期的培训,不断改进能力培训建设方案;最后,在培训结束时收集并总结整个培训过程中所有研究内容的实施效果,并重新进行调查表的数据收集,以备进一步调整和使用。
3 结果和结论
通过分目标的电力企业职工多元能力培训教学的研究,发现实现这种教学培训效果的保证有两个:一是分目标培训的方法;二是多元能力培训的效果。
对于电力企业的员工培训,根据不同的新老员工、不同的培训种类和内容、不同的层次需求开展多目标的分类培训设计,包括培训方法、培训系统平台、培训理论、培训实践平台等。对于不同的目标,制定企业对员工培训的不同要求,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通过分目标培训,结合设定和选定的目标子项进行综合评价,达到真正的培训目的。
而多元能力培训则是针对电力企业职工培训过程中根据员工自身的素质、能力和企业对员工的不同需求进行的多元能力培训的设计,包括培训方法、培训平台以及培训评价的分类设计与实施。对于多元能力主要依据企业对培训员工的要求进行设计,结合员工的学历、年龄、岗位、职位、工种和工作信息环境的需求,进行多元能力培训方案的制订、培训能力的评价以及后期及长期的能力培养的跟踪,通过设定和选定的能力培训考核与跟踪,评价员工培训的多元能力。
通过培训的教学研究发现,根据企业对培训的需求合理调整培训系统,可以有效增强培训效果;信息系统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在各种培训中被广泛使用,而且得到培训教师及员工的认可。但是信息系统在进行专业培训时面向所有员工,针对性有待提高,开发新的系统代价太高,因此通过不断调整或优化,根据员工的需求进行系统模块的重新组合和调整,可以更具有针对性,培训效果会更好。
利用在线培训系统,可以实现分目标员工培训的需求。由于员工培训时存在各种不同的条件,员工本身的条件不同,培训时间不同,培训的内容不同,培训的层次不同,而且企业培训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完成整体培训任务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培训任务,利用在线系统做针对性的培训修改,不仅可以节省资金与时间,还能方便地实现分目标员工培训,同时保证培训内容及培训效果。
利用在线培训系统进行员工培训是提高员工多元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员工由于所处的岗位及要求不一样,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时也希望根据员工本身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多元能力培训;同时员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知识、能力及环境的不同,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培训内容的选取。因此在完成基本培训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系统的优势实现员工个体的能力需求,是实现多元能力培训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整个培训教学研究过程中,发现实践能力的研究远远难于理论研究[7],因此在整个培训教学研究过程中,为了保证效果和客观的数据,重点将研究放在数据获取与分析上,在在线培训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多目标多元能力培训方法,最终得到提高员工能力和培训效果的支撑数据。通过不断地尝试与改进,员工掌握了在线系统使用的方法,最大程度利用在线系统自由地学习和提高,在学习培训内容的过程中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通过最直接最方便的方式增强了培训效果,而不同的员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利用系统提高了多元能力。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得出,针对同一批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分类培训是完成培训任务、增强培训效果、实现培训目标、提高多元能力的最重要的研究难点。
4 结束语
经过对电力企业职工能力培训的实践教学研究,对培训的理论研究也有了一定的收获。本文针对电力企业职工培训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调研,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自己的教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虽然国内外已有对电力职工培训的研究,但本文重点研究的是通过系统模块分类设计与调整和针对分目标多元能力培训两方面。研究发现,电力企业职工存在各种不同的条件,即员工本身的条件不同,培训时间不同,培训的内容不同,培训的层次不同,而且企业培训的要求也不同,分目标多元能力培训的建设可以实现培训的内容与目标。同时,电力企业员工培训过程中时间、知识、能力及环境的不同产生的不同培训需求,利用在线培训系统模块的分类设计与实现可以完成分目标多元能力培训,而且利用信息系统的优势进行功能模拟的调整,可以实现不同的培训需求。
参考文献
[1]杨玲.国有企业培训管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02.
[2]周宇洁.电力企业仿真技能培训教学管理实践与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5(4):72-73
[3]胡静,蔡红飞.汇优秀师资队伍铸过硬培训质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7):67-69.
[4]高洪雨,徐丙垠,李文进,等.基于岗位需求与技术发展的专业培训体系的构建:以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运维专业为例[J].成人教育,2014(3):52-55.
[5]周智勇.电厂员工培训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59-60.
关键词:管理;培训;成长
作者简介:胡鹏(1986-),男,陕西汉中人,延安供电局人力资源部,助理工程师;赵江龙(1984-),男,陕西渭南人,延安供电局人力资源部,助理工程师。(陕西 延安 716000)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200-03
一、目标描述
1.理念或策略
(1)“冰山模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马斯洛原理。马斯诺原理的构成根据3个基本假设: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当人的某一级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新员工当做公司未来发展的基石,坚持“以人为本”,从入职培训阶段就致力于造就人、成就人,使员工的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
在培训策略上,针对新员工特点,开展诊断分析,结合公司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新员工入职教育培训计划,培训工作中以素质提升和角色转变为目标,以加快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转变为重点,通过入职培训促进新员工尽早具备电力企业员工应有的职业精神、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理念,尽快融入公司、掌握各项技能、胜任工作。
2.范围和目标
(1)范围。入职管理范围涉及培训工作流程管理、员工教育培训管理、新员工培训管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考试考核、培训效果评估、学以致用行动计划等环节。涉及部门有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各生产及经营主要部门(单位)。
人力资源部是公司新员工培训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建立新员工培训管理及监督检查体系,负责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的审查,并监督、检查、考核新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落实情况;培训中心是新员工培训的具体实施部门,贯彻上级有关新员工教育培训的管理规定,结合新员工专业类别,制定岗前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培训过程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培训效果评估,新员工评价鉴定;各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各部门(单位)落实新员工培训计划,安排专人负责新员工的培训管理,负责新员工实习期间的安全、生活、学习等,确保新员工在本岗位的培训质量和效果,负责对新员工的实习情况以及学以致用行动计划的落实进行考核评价。
(2)目标。通过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达到“五个一”培训目标。
1)“求得一种认知”。通过培训使新员工了解自己所从事行业和所在企业,并且取得一种认知和认同,爱岗敬业。
2)“培养一种作风”。通过培训培养新员工电力铁军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优良作风,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扬光大。
3)“实现一种转变”。通过培训使新员工实现学生到员工的转变,消除初进企业时的紧张焦虑情绪,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消除幻想等情绪,培养踏实、开拓等实际精神。
4)“达到一种融入”。通过培训使新员工尽快熟悉公司和电网现状,让他们融入企业文化;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以及团队精神;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团队的和谐关系,减少员工的抱怨,实现个人与公司双赢。
5)“确立一个方向”。通过培训使新员工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及个人实际能力、爱好等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能力,朝自己设定的方向不断靠拢,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
二、主要做法
1.主要流程说明
(1)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首要环节。它由培训管理人员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组织新员工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鉴别和分析,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培训需求可从企业、工作、个人三方面进行分析。
1)新员工进入企业,面对一个新环境,不了解企业情况,不了解职位要求,不熟悉工作情况,不免感到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迅速适应环境,必须进行入职培训。
2)工作分析是指新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3)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电力行业对员工技能、态度的要求进行比照,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研究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培训来提高能力。
(2)制定培训方案。通过培训需求分析,由培训中心组织人员研究制定方案。新员工培训方案是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培训日期与时间、培训方法、培训单位、培训纪律的有机结合。
(3)集中培训。新员工培训计划的集中培训阶段主要在培训中心进行,方式上注重灵活性,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内容主要有公司概况、机构设置、发展规划、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通过集中培训使新员工初步实现认识上和观念上的转变,为下一步的技能转变奠定基础。
(4)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等地进行,有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5)拓展培训。在素质拓展基地开展,进行背摔、断桥、天梯、电网等户外活动,使新员工学会沟通的技能,增强团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培养员工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使员工迅速融入团队中,适应电力企业的要求。
(6)集中考试考核。集中培训结束后轮换培训前组织的培训考试,考试合格后下发委培通知单,轮流各生产部门进行现场基本技能培训,考试不合格的继续集中培训,直至考试合格。
(7)轮岗实习。按专业分组进行轮岗实习,分别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检修试验专业、输电运检专业、变电运维专业、配电运检专业、营销部等六个专业(部门)轮岗实习,每个专业时间为两周,轮岗实习时间共三个月。轮岗实习要求如下:
1)实习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实习计划,计划报培训中心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
2)指定专人负责,实习新员工的学习、考勤、安全、生活。
3)实习结束后,新员工要写出实习报告。实习单位要组织阶段考试,并对每位新员工进行总结评价,总结评价情况和跟踪表报培训中心。
4)考试考核不合格要返回上一个岗位继续学习,直至合格方可进入下一个岗位。
(8)学以致用的行动计划。根据前期集中培训、轮岗实习的情况,结合部门需求和个人能力专长将新员工分配各部门接受专业系统培训,培训时间为3个月。新员工根据前期培训所学,在新部门制定3个月的行动计划,待培训结束后所在部门、培训中心、人力资源部分别对新员工的计划完成情况和培训后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评价。
(9)实结鉴定。培训中心将新员工集中培训、轮岗实习、实习综合考试、学以致用行动计划等各环节情况进行总结与鉴定,并出具推荐意见,汇总后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将培训情况进行归档,作为分配工作、定岗、晋升的重要依据。
2.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1)流程运行的组织机构。
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实施部门:培训中心;配合部门:各部门及生产一线班组。
(2)机构职责。
1)人力资源部负责新员工培训时间安排,负责对新员工培训计划的审核,负责培训期间的监督、检查、考核管理,根据工作岗位需要,并结合新员工所学专业类别和实习鉴定总结情况,分配新员工工作。
2)培训中心负责制定新员工培训计划,并安排专人负责落实计划,选聘教师、组织集中培训和现场实习,负责培训的总结鉴定并上报人力资源部。
3)各部门按新员工培训计划,负责新员工工作现场培训管理,负责对新员工的考勤和安全培训管理,实习结束负责作出见习评价。
(3)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1)绩效评价指标与考核管理。成立以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主要负责人、专责人为成员的新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管理小组,负责对新员工培训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如表1所示。
考核办法:培训中心对新新员工培训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在集中培训、红色教育、拓展训练期间通过向新员工发放调查问卷、考试考核等形式对集中培训情况进行考评;通过对实习单位培训总结评价、现场考问、跟踪调查、个人实习报告进行考评,作出实习阶段考评。同时对单位培训组织情况进行考评。绩效考核结果报新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管理小组,人力资源部将评价结果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
2)配套的标准和规章制度。为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在新员工培训工作中对认真负责、培训效果出色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新员工进行表彰奖励,并优先晋级;考试不合格、综合能力表现差的新员工不能上岗。
三、评估与改进
1.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1)评估目的。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指在组织培训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在工作分析、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管理以及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绩,并在提高业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绩效标准,进而使新员工培训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2)评估内容和范围。
1)问卷调查:向新员工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培训后的总体反映和感受,了解培训项目的设置是否合适,了解培训教师的授课情况、实习单位组织情况。
2)通过现场考问和考试考核,确定新员工受训后的行为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态度对工作的影响。
3)评估范围包括授课教师、实习单位、新员工。
(3)评估项目和标准。
1)授课教师:主要有新员工满意度、培训效果分析、课时完成情况、培训教学改革情况等。
2)新员工:新员工遵守纪律、完成任务、考试考核、团结协作、实结等情况,以及实习单位、授课教师和其他新员工的调查。
3)实习单位:主要有新员工满意度、培训效果分析、计划执行情况、认真负责态度。
4)问卷调查。评估标准要达到所有问卷人90%以上的支持。
(4)评估方法。评估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类比法和绩效考核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施新员工培训管理前后对比,了解通过开展新员工培训的效果和质量。通过绩效考核法掌握新员工培训的实效,掌握实习单位、授课教师的负责态度和工作效率,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2.改进方向或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通过教育培训体制改革,完善培训激励机制,研究制定新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管理办法。通过对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新员工进行表彰奖励,对表现一般、成绩差的延期晋级,以提高新员工学习知识、钻研业务的积极性。
(2)加大教育培训投入,改进培训手段,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起与现代公司企业管理相适应的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实现需求调研、培训实施、考核考试、效果评估流程的网络化,以此带动新员工培训管理水平的提升。
1、电力企业培训现状
就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现状而言,应该说电力系统企业对于职工培训历来是相当重视的,各电力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有着完善的培训制度。培训的组织措施到位,不断加大对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并加强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管理,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经费管理制度。培训形式以全员参与的定期轮流培训和专项定点培训为主,随着体制改革的逐年深入,培训形式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对于从业时间较长或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检修人员多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不断加强变电检修人员在职岗位培训、现场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在职学历教育,为电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经过多年的管理经验的积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变电专业培训体系,并在培训工作中着力体现以“学”促“教”的方法,练就了一批有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广大电力用户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电力行业对现场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逐步向着专业化管理方向发展。原有的人员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电力负荷高速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的培训工作要有一个质的转变,培训工作也要打破原有的传统模式,因此要求培训机构正视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不断优化培训方法,最终实现经过培训的人员能够快速适应本岗位工作。
近年来,由于我国整体国力的提升,广大电力用户对电力的需求也与日剧增,宁夏电网又承担着西电东送的重要任务,所以在现有电网的结构下逐步向着以750kV为主网架的电力网发展,整体结构也在不断扩大。据有关人士分析,我国电力网架逐年随着负荷在扩大,每年都有新增变电站和电力线路,而实际参与电力设备的维护与运行人员数量确在向着负增长的方向下滑。
当前又面临新入厂人员不能快速适应电网发展的需要,而原有人员不断走向老龄化的现状,各公司虽然按照新员工上岗要求进行了相关培训,并且也参照了新录用员工上岗考核细则等一系列的上岗要求规定,但是具体培训结果有时不能尽如人意。如何在原有培训模式下探索出适应新形势下的培训方案,如何做好职前教育与员工培训,这就要有关人员解放思想深入实际调研,一切本着从实际出发的思路制定新的培训方案。
2、变电检修工培训方案
2.1 专业培训需求
变电检修人员做为变电一次设备维护、检修的主要部门,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以维护设备良好工作状况来更好的服务一切营销工作,因此检修人员要面对数量庞大的电力网,承担相当繁杂的脑力工作和体力工作,以更好的维护电力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因此在是否进行培训和如何做好培训前专业需求分析,及时避免工学矛盾导致的各类问题下大功夫。
笔者个人认为培训需求分析需从企业、工作、个人生活等方面来考虑,参考个人需求入手分析专业培训需求。首先,在各单位层面分析,拟定本年度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提炼出检修人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以及完成培训后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准确、科学的安排检修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对变电检修人员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将存在的技术差异和盲区列入培训内容中。根据各单位的工作计划、检修计划,科学的进行变电检修人员工作承载力分析,并根据专业管理范围和本专业人员队伍现状,提出本专业人员的培训需求,并向本单位培训管理部门提出年度培训项目需求计划。
2.2 培训方案分析
培训方案是由培训的目标、内容、对象、教师组成、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方法所组成。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主要分为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在岗学习、离岗轮训、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国际合作培训、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八个类别。专业培训需求能够正确的指导培训方案的编写,通过详尽的专业培训需求能够更加准确的体现出方案的严谨。
2.2.1 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的确定依赖于专业培训需求。要达到变电检修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技能,适应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给电力设备带来的变革,这就要求一线生产员工通过培训掌握各类变电检修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即希望通过培训后检修人员了解什么?通过培训后检修人员能否快速适应岗位工作?通过培训后检修人员能否改变哪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这些目标都是以专业培训需求为基础的。
2.2.2 培训内容
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是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和基本职责。各单位应该将员工教育培训作为优先发展的重要任务来落实。通常培训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在选择各层次的培训内容时,应根据各个技能等级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确立内容。如变电检修初级工需具备钳工、焊工、金工、起重的所有操作,对变电一次设备的名称、参数、型号等应了如指掌,能够说出各类元件的名称;而到变电检修高级工则要求具备识别二次回路图,能够排除断路器及开关柜的常见故障,并且按照要求掌握相应等级的理论知识。
2.2.3 确定培训对象
根据公司各单位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目前,各个企业按照发展方向,吸纳了社会上各个层面的人员。变电检修专业主要以大专院校历届毕业学生为来源,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所欠缺的是现场操作技能,并且急待培训。就变电检修而言,培训分为I级、II级、III级三个层次,各级别都有相应的培训内容,如变电检修II级培训基础知识与技能应掌握:电工技术与测量、检修材料、识图与绘图、金工、其中与搬运、绝缘与测试、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应掌握:隔离开关检修、断路器检修、断路器操动机构的检修、变压器检修、分接开关检修、变电设备检修、工器具的使用与维护、变电设备小修与维护、变电设备恢复性大修、电网运行技术、组织与技术管理;法律法规与技术规程应掌握: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事故调查规程、供用电服务法律法规、电力设施保护法律法规、基本技术规程以及生产现场“十不准”等等。按照以上相关内容确立了培训的对象,并要求培训对象经过培训后应该达到的技能水平。
2.2.4 教师组成
电力行业师资资源主要由学校教师和内聘老师,他们都有其特点、缺点,目前电力行业多采用内聘讲师的办法开展专业培训工作。内聘讲师的主要来源是公司的领导、专责、具备变电检修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其优点是专业性强,且在短期内达到培训目标,有利于师生在培训中互动,极大的降低了培训成本。缺点是内聘讲师不易于在培训对象中树立威望,在开展培训时内聘讲师的顾虑较多,有时无法激励培训者的积极态度,造成被动的接收培训内容。
2.2.5 日期和时间的选择
培训时间应该依照参培人员的整体素质而定,参培人员主要来自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在岗培训者和离岗培训者。
(1)新进员工培训。新录用的专业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应进行1-6个月的集中培训,通过培训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和专业标准,他们必须了解现场实际设备运行状况与理论知识的差异,并掌握一些技能。
(2)退役军人培训。新进的退役军人,未达到岗位规范要求的中等职业专业技术教育水平者,必须进行1-2年的岗前脱产培训,使其达到上岗要求。
(3)在岗培训。在岗员工每年应该接受专门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如引进新项目、新技术、新设备,购进新软件等都需要对原有职工的培训。这项工作可与相关厂家与人员及时沟通,如红外测温仪、局放仪等的使用应尽量安排在开展工作的时间,组织人员进行边培训边工作,使参培人员在工作中熟练掌握使用方法。以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通常经营者和高级管理人员每年参加岗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2天;其他管理人员以及技师、高级技师每年参加岗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0天;其他技能人员每年参加岗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7天。
(4)离岗培训。根据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要求,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分期分批地组织员工离岗轮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对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技能等级在中级工及以下的生产岗位技能人员,进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平考试和综合能力评价,未通过的人员安排分期分批进行1―2年的离岗轮训或转岗培训。
2.2.6 培训方法的选择
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建立健全有效的多点培训软硬件支持系统,以模式创新推进全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以机制创新推进高层次专家型人才培养,普及与提高培训相结合,全力打造适应电网和企业发展需要、梯次清晰、结构合理的经营、管理、技术、技能“四支人才队伍”。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对普及性培训,则以"短、小、精"的培训方式比较适合。单对变电检修人员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培训方法。
(1)适宜知识类培训有讲授法、专题讲座法、研讨法;
(2)以全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为目的培训有四段循环全员岗位培训模式、基地孵化模式、业务指导模式、培训考试一体化模式;其方法有冬季培训、夏季练兵、春秋自学、早间10分钟等。
(3)以高层次专家型人才培养为目的有定点培训机制、三挂一轮岗机制、校企合作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
(4)以理论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边学边干,强调应用。加强员工现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员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和各项操作技能。
3、健全评估机制,科学评估显效果
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分析培训效果,证明阶段性培训所取得的成绩非常重要。对于不同模式的培训,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完善组织机构设置,调整和充实力量,配强配齐专职管理人员。为了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各公司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教育培训委员会,充分发挥领导决策、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作用。建立教育培训质量管理制度,全面加强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培训项目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培训管理流程,加强需求分析、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建立教育培训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自上而下,逐级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直接挂钩。建立员工教育培训档案登记制度,详细记载员工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并作为其绩效管理以及上岗、转岗、晋升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评估方法各有不同。就参加生产技能人员轮训项目的员工而言,应由培训中心负责管理,培训中心负责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对员工在培训期间的表现进行考试考核。考试考核合格者,统一颁发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合格证书。
4、结语
本文结合变电检修专业现场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我国电力行业培训的现状及趋势,在讲述培训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让人们认识到发展我国电力培训工作的迫切性。准确、科学的提出专业培训需求分析,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来确定培训方案中的时间、教师组成、对象等内容,详尽的剖析了变电检修专业培训方案的制定,最后着重提出科学培训评估的重要性和健全评估机制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纪多多,王晓松.企业培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有效途径[J].成人教育,2005,(5).
[2]刘再恒,杨清,李俊.员工培训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3]滕正人.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全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4]彭剑锋,包政.人员甄选录用与培训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5]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