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母婴护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生进入临床工作的实践阶段,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效结合的重要阶段。教学查房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实践工作能力的重要临床教学手段。目标教学是根据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长和国际教育评价会评价及课程专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按照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形成性测试手段,通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技能,开发学生智力的一种教育教学过程。我院对2016年109名护生实施目标教学法进行护理教学查房,现介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
2016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109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1.3±2)岁。本科生59名、大专生50名。
1.2 方法
1 .2 .1 制定教学查房的总体目标
以目标教学引导, 合理安排护理教学查房内容, 以便学生在有限的实习轮转内通过教学查房这一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通过查房这种护患共处的模式掌握护理查房的程序;能有效应用护理程序这一方式, 进一步锻炼护生如何通过沟通技能发现问题, 如何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 为临床输送多元化人才打下基础。
1 .2 .2 明确教学查房的内容要求
根据总体目标,确立查房内容和查房频率。通过全面评估学生实际知识掌握情况, 审阅实纲等相关教学文件, 选择全院各科中最具典型的、有教学意义的病例, 内容涉及各内、外、专科, 以该疾病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该领域护理新进展为主题。每月一次,每次一学时。该内容由教学管理组负责协调、制订出全年教学查房计划表, 该计划表经过审核, 以会议、通报或计算机网络形式向各科室传达, 并根据计划和教学总目标提前准备。
1 .2 .3 承办教学查房科室的准备
根据教学查房的总体目标及计划, 涉及科室均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例如明确科室承办人主要为该科责任护士、总带教、轮转该科的实习护生。明确该次查房的内容须根据疾病要求选择此病种2 ~ 3 个护理知识点作为理论主体, 内容不在于多而强调要精, 紧扣临床。承办科室须将本月查房的题目、简要病历、拟解决的护理问题、学生通过本次查房的学习目标等以书面形式上交护理部教学组。教学组审核影印下发给所有参加学生和护士, 便于参加人员事先进行复习。
1 .2 .4 围绕教学目标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查房
1 .2 .4 .1 应用情景教学法导向教学查房目标
在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为使护生能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能更好地理解查房的过程, 设置模拟现场, 借用模拟(角色转换)、VCR 病房拍摄、访谈、多媒体等进行展示。引导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任务。模拟现场有主持人、查房学生、模拟病人、现场观众等产生互动效应。
1 .2 .4 .2 应用护理程序护理患者
查房过程中, 主查者带领学生查看病人, 学生以护理程序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各项评估, 收集患者的信息。并根据评估情况提出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 说明理由。查房老师通过自身观察, 以及提问现场的学生, 指出查房学生在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提护理问题的合理性。现场主查者给予正确的指导, 并且强调护患沟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通过此环节主要为了能提高学生有效应用护理程序中评估和实施, 以及护患之间的沟通技能。
1 .2 .4 .3 应用PBL 教学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资料的收集, 了解患者的现状, 现场进行对该患者疾病的分析, 应用PBL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方式进行现场讨论复习相关
的理论知识。PBL 是一种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打破学科界限, 围绕病人健康问题编制综合课程, 以老师为引导, 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讨论为主的教学形式。因为事先提前告知参加人员查房的内容, 所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论方面都有做功课, 所以能带着问题来查房。该环节现场所有学生各抒己见,发表对患者现存和潜在问题的看法, 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经查房老师进行点评。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1 .2 .4 .4 应用科技设备进行先进护理展示
查房后期通过VCR 、PPT 等多种播放系统, 展示该疾病国内外最新的护理进展, 介绍先进的护理理念。使护生了解不断发展的医疗护理事业, 拓展视野。
1 .2 .4 .5 实施形成性评价法考评教学查房效果
评价学生掌握教学目标程度, 其目的在于通过评价统计分析掌握学习质量数据, 改进教与学的方法。现场评价:利用查房结束后10 ~ 15 min 现场就查房的主要内容抽问, 成绩不记分;学生个案成绩:教学管理组成员定期下临床评价学生经护理查房后在应用护理程序、护患沟通、临床思维等方面的实际成绩, 列为护生的个案成绩入档;阶段性评价:每一阶段(三轮实习结束)以命题考试形式, 现场打分, 成绩列入学生档案, 试题必须与教学查房内容相对应。
2.结果
109名实习护生进行教学查房的满意度调查,学生一致认为,应用目标教学法的查房有收获,对于查房形式的满意率为97%,课堂效果的满意率为95%。通过对2015届及2016届护生的临床个案护理考核成绩评价教学查房效果,应用目标教学
3.讨论
3.1 教学查房是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为能使学生更好地将课堂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临床教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临床也在不断地改进各类教学方法,而护理教学查房是检查、巩固和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之一,也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通过我院本年度采用目标教学法引导护理教学查房的应用起到了多重效果。
3.2 目标教学法是提高教学查房质量的必要方法它结合PBL模式,在学生具体学习之前,先给出相关的情境,这种情境的表现又是通过各类模拟、角色转化等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学生今后在现实工作中要遇到的同样的或类似情境。围绕情境由学生根据现有知识基础提出具体的学习问题[1],教学形式多样化。这样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3.3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学相长因为查房形式的多样性;查房最后的测试评价等,督促学生主动学习,大大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作为综合性的教学医院,教学相长这样的双赢效果,是目前临床教育探讨的话题;而通过这样的教学查房,提高了科室护士的业务和理论知识水平,真正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 母婴床旁护理;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5-135-02
Application and effects of maternal bedside care in obstetrical department
WEN Aidi CHEN Yingyin ZENG Fengmei CHEN Changl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Shenzhen Bao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 5181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exact effects of maternal bedside care in obstetrical department. Methods 40 pairs of puerpera and newborn infants were treated with maternal bedside care as experimental group frome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2.Correspondingly,40 pairs of puerpera and newborn infant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s control.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ip nursing, umbilical nursing and touching nurs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Beside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average increment with regards to weight, height and head measurement(P
[Key words] Maternal bedside care;Clinical effects
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产科产妇大多数为初产妇,普遍缺乏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和技能,加之无法正确面对生理和心理的角色转变,因此容易造成心理问题。母婴床旁护理是产科随着服务理念转变而改进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专业护理人员在母亲床旁进行新生儿护理操作,并同时向父母传授育婴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尽快接纳和照顾好新生儿[1]。关于母婴床旁护理的疗效之前已有相关报道[2-4],但大多数报道仅集中于母亲技能的掌握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婴儿体质变化的影响未见报道。为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切实疗效,我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对40对母婴进行了母婴床旁护理,并于同期的40对传统常规护理母婴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符合条件的40对母婴为试验组,进行母婴床旁护理,选择同期符合条件的40对母婴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产妇文化水平:高中10例,本科21例,高于本科9例;平均年龄(28.52±6.76)岁,平均孕周(39.53±1.22)周,分娩方式:剖宫产27例,顺产13例,住院时间(6.7±1.5)d;对照组产妇文化水平:高中9例,本科23例,高于本科8例,平均年龄(29.14±6.04)岁,平均孕周(38.73±2.53)周,分娩方式:剖宫产30例,顺产10例,住院时间(6.5±2.0)d。试验组婴儿出生体重(2.75±0.16)kg,身长(42.17±1.27)cm,头围(29.60±1.35)cm;对照组婴儿出生体重(2.78±0.12)kg,身长(43.13±1.24)cm,头围(29.39±0.99)cm。两组产妇和婴儿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一致。
1.2 纳入标准
(1)既往体健;(2)初产妇;(3)产前检查无异常;(4)同意参加本次试验。
1.3 方法
试验组护理方法:(1)健康宣教。向母亲宣讲母乳喂养的必要性和保持充足母乳的饮食,强调早吮吸、早接触和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指导其哺乳的正确姿势和方法。(2)与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婴儿沐浴,沐浴前提醒母亲将室温调节至26~28℃。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判断婴儿精神状态、皮肤情况和四肢活动的方法,以确定婴儿是否适宜沐浴。与产妇共同准备沐浴用具,后将洗澡水调节至37~39℃。护士示范沐浴方法,向产妇和家属讲解沐浴注意事项,如应避免水流入婴儿的嘴巴和耳朵、如何在沐浴过程中扶稳婴儿身体等,并需注意在沐浴过程中与婴儿进行语言和眼神交流。沐浴完毕后,向产妇教授给婴儿穿衣服 的方法、脐带消毒方法及皮肤护理方法。(3)向产妇及家属说明臀部护理的重要性,强调婴儿排泄后需及时更换尿裤。选择透气、柔软和吸水性
表1 两组产妇对婴儿护理技巧的合格程度比较
组别 n 沐浴 臀部护理 脐部护理 抚触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试验组 40 39 1 39 1 39 1 38 2
对照组 40 38 2 34 6 35 5 31 9
x2 3.10 15.57 20.25 17.96
P >0.05
好的尿裤,手把手指导其给婴儿换尿裤,避免包扎过紧或过松。对于腹股沟等易出汗的部位可使用爽身粉,保持婴儿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排泄物对皮肤的刺激。(4)与产妇一起进行脐部乙醇消毒及护理,指导其正确操作方法,并注意观察婴儿反应。向其讲解脐部护理观察指标,如脐窝有无潮湿渗血、脐部有无红肿感染迹象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5)抚触前应先评估婴儿状态,如是否困倦、烦躁。向产妇讲解抚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抚触的速度和力度要适宜、可使用婴儿润肤油以减少皮肤摩擦等。如在抚触过程中,婴儿出现抵触或哭闹,需停止抚触,进行安慰。
对照组护理方法: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健康宣教采用集中讲解方法,即由责任护士将住院产妇集中到示教室的大房间中,集体授课,并结合PPT及录像进行说明,宣讲内容同试验组一致。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及抚触均由护士将婴儿单独抱进专设房间进行操作。
1.4 评价指标
(1)产妇新生儿护理技巧考核指标参照孙娟等[5]报道的方法,分为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及抚触四大部分,出院前让产妇进行护理操作,由1名指定的专科护士进行评分,每部分满分100分,≥60分即为合格,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对婴儿护理技巧的合格程度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在臀部护理、脐部护理及抚触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婴儿变化量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婴儿在体重、身长及头围的平均增加量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统的护理方法是将产妇及婴儿分开护理,是为了减轻产妇的负担及为婴儿提供更为专业的护理服务。但是,现代的产妇多为初产妇,对照顾婴儿并无经验,若无专业指导及说明,容易产生烦躁心理及进入误区[6]。母婴床旁护理作为
表2 两组婴儿变化量比较()
组别 n 体重增加量
(g) 身长增加量
(cm) 头围增加量
(cm)
试验组 40 24.86±1.93 1.24±0.09 0.96±0.11
对照组 40 20.55±4.20 1.00±0.17 0.73±0.09
t 10.45 2.20 4.63
P 0.000 0.032 0.013
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更强调人文关怀,将母婴双方同时纳入护理的范围,对产妇及家属提供专业的护理及知识培训,有利于出院后科学育婴。既可激发母亲的母性和兴趣,又可增强母婴间的交流,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之前的文献报道多关注于产妇的护理技能及对服务满意度的调查[2-4],而对婴儿的影响并无相应报道。本试验从临床工作出发,同时评价产妇的护理技能和婴儿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的护理技能合格率高于对照组,而试验组婴儿的体重、身长及头围变化均优于对照组。这说明通过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对婴儿的照顾更加全面、科学和合理,而婴儿的发育也更为良好。梅娟娟[7]通过HAMD评分评价了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焦虑的影响,结果显示,母婴床旁护理比传统护理更能缓解产妇的焦虑。这可能是因为通过培训产妇照顾婴儿的信心增强,加之母婴之间的交流多,焦虑程度就下降了,这也从侧面解释了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护理技能的提升更为有效的原因。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照顾婴儿的能力和技能,增加母婴间的交流,也可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金兰,尤丽.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应用[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61-63.
[2] 王红.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8):1573.
[3] 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6):32-33.
[4] 吴穗琼.母婴床边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当代医学,2011,17(26):117-118.
[5] 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7(12):1097-1098.
[6] 林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21(4):59-60.
【关键词】 母婴床旁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64-01
随着现代产妇剖宫产率的增高以及一些早产儿、高危新生儿的增多,迫切需要临床护理工作改变服务模式,以更好地给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孕产妇对护理要求的升级也促使医院通过改革护理模式不断完善母婴护理。我部近几年来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除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外,还对对部分患者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取得了很好的临床实践效果,下面就此措施的应用及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部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92例产妇及婴儿,其中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组)46例,孕妇年龄24至36岁,平均30岁,剖宫产孕妇31例。新生儿中男婴24例,女婴22例,胎龄37周至42周,体重3.1至4kg,Apgar评分4分8例,5分1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6例,孕妇年龄22至36岁,平均29岁,剖宫产孕妇27例。新生儿中男婴27例,女婴19例,胎龄38周至43周,体重2.8至3.9kg,Apgar评分4分9例,5分13例;两组在孕妇年龄、新生儿性别、胎龄、体重、生后阿氏评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母婴床旁护理概述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突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选择、参与及个性化高质量护理的产科新型服务模式。其秉承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FCMC模式),将母婴护理场所移至母婴床旁。由一定护理经验的护士实施面对面的床旁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换尿布、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婴儿喂养指导、出院指导、母婴健康宣教等个性化护理支持与服务[1]。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进行传统常规孕妇新生儿护理,主要包括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孕妇情况,防止母婴感染,注意保暖,进行针对性的发育支持护理(具体略)。
1.3.2 观察组 进行以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为重点的全方位护理,具体为:
1.3.2.1 宣传教育 告知孕妇及分娩后的生理心理反应,介绍院内环境布局,对新生儿可能的并发症情况进行阐述,取得孕妇配合和信任。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来降低产妇产后的各种不良情绪,多鼓励产妇与婴儿进行接触,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日常护理。
1.3.2.2 床旁护理 采取言传身教的方法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包括洗澡、抚触、换尿布,同时还对孕妇的家属进行指导。期间对产妇讲解婴儿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尔后对婴儿做抚触按摩并对孕妇进行指导,一般先为产妇进行2遍示范,之后指导产妇进行抚触护理,护理人员则在一旁对产妇存在不足的地方予以纠正。
1.3.2.3 查房措施 查房由护士长带领,要求夜班护士、护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参加。查房在孕妇床旁进行,凡涉及患者隐私及保护性医疗问题时不在患者床边讨论,了解母婴床旁护理落实情况,询问孕妇对护理及其他方面的要求。
1.3.2.4 其他措施 孕妇产后心情复杂,对于一些有产后抑郁症倾向的孕妇加强孕产期健康保健,关注产褥早期产妇身心变化,适时实施产后辅导,及时处理先兆症状。通常情况下,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时要多和产妇进行沟通,去分析产妇心理变化情况,同时以温柔平和的语气指导产妇如何进行心态的调整。
1.4 疗效评定 6周后对所有孕妇及新生儿进行跟踪随访并结合住院资料进行统计,观察护理效果。孕妇进行HAMD评定,新生儿进行体重增长、神经运动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且进行t,以P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母婴护理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是母婴分开护理,大部分婴儿护理活动都不在母亲床旁,从人性化及情感精神角度来看,不能满足产妇需求,也易加重产妇心理变化。而母婴床旁护理实现了住院期间母婴全程不分离,护理人员在为婴儿进行专业护理的同时,将育儿常识、育儿技巧传输给产妇及家属,既增进了母婴间的交流,也为产妇喂养好新生儿树立了信心[2],减少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同时笔者认为,开展有效的母婴床旁护理不仅仅只是临床护理的一种模式,它还是一种对婴儿进行的早期教育,与社会一些孕婴教育相比,我部的床旁护理也具有显著的教育性,我部通过对进行床旁护理的母婴进行随访调查发现,婴儿早期智力发育情况要显著优于未采取该项护理的婴儿,而且母婴的亲密关系也更好。因此这对于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贯彻优质护理,改善护患关系等有着实践指导作用。
母婴床旁护理并不是简单的在床边进行护理,它实质是人性化护理的延伸,也是一种综合性的全方位护理,包括新生儿沐浴、游泳、抚触、预防接种、疾病筛查、听力筛查等,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旁进行,目的是对孕妇产后情况的及时监测,同时也是为了促进产后母婴亲情交流,支持母乳喂养,减少产后抑郁的不安和焦虑。笔者通过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获知所有产妇均对床旁护理给予一致认可,她们认为这种护理模式可以让自己获得更为直观的护理经验,对出院后进行婴儿护理起到有效帮助。
此外,产妇在住院期间享受到专人、全程、个性化优质服务,在出院前还能得到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指导,一方面提高了自身婴儿护理经验,另一方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护理技能,提升护理质量起到推动作用。
综上,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有利于保障母婴安全,促进母婴健康,增进母婴感情,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护理;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医学水平不断的提升,对医院护理工作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主要是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在产妇的床旁完成,能让产妇更好的开展监督工作,并且也能让产妇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提升对于护理服务的整体满意度。此外,通过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有效的保证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体现医院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共120例妇产科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共120例妇产科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模式,将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共有产妇60例。产妇年龄为20~40岁之间,本次选择的产妇均为单胎初产,没有精神疾病或残疾。同时两组产妇在年龄、家庭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也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则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所掌握的新生儿护理情况,调查其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主要护理措施为:(1)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提升综合素质,不断的丰富自我掌握的分娩专业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在母婴床旁护理的过程中,要根据产妇以及家属的实际需求和建议来开展工作,为产妇尽量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2)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要对产妇及其家属讲述母乳喂养的好处、婴儿洗澡的方法和常见的一些婴儿生理变化等等,做好知识的普及工作。(3)在涉及到洗澡和换尿布等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知识时,需要通过演示的方式来进行讲解,并要求产妇共同参与其中进行操作练习,护士则负责监督和指导,从而帮助其更好的掌握新生儿的护理技巧。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在新生儿护理技巧方面的掌握程度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使用医院自制的母婴保健知识及技能掌握表进行调查。同时在产妇出院前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统计均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珋±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各项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对照组情况如下:母乳喂养87.5±7.9,沐浴81.2±8.5,抚触78.5±8.8,臀部护理85.2±9.1。观察组情况如下:母乳喂养85.3±6.5,沐浴75.6±8.3,抚触70.6±6.5,臀部护理77.6±7.8,P<0.05。对比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照组非常满意35例,满意15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83.3%。观察组非常满意45例,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96.6%,P<0.05。
3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是当前一种比较优质的产后服务措施,既能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能让产妇更多的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当中,促使母子之间的感情得到升华,可以说在产科当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通过床旁护理能让家属、产妇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密切,并且也能有效的提升产妇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态度,对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本次的研究当中,我院共120例妇产科产妇分为2组对比观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各项技能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96.6%)的护理满意度方面也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的说明了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积极效果。
综上可知,在产科的护理当中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于提升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能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十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尹绪玲.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12).
[2]邵海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06).
仙居妇幼保健院 浙江省台州市 317300
【摘 要】目的:系统分析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单位2013 年4 月—2014 年6 月间收治的母婴分离产妇98 例,按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9 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9 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的抑郁情况、泌乳增加情况、育婴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有效的人性化护理后,不仅能够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加快身体恢复速度,还可消除产妇不良心理,防止产后抑郁的发生。
关键词 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情况;护理干预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在分娩后应与产妇同室并进行母乳喂养,但是也有一部分婴儿在出生后,因各种疾病或其他因素不得不和母亲分离,转入新生儿监护室。很多产妇对于这种突发状况不能理解,进而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这对产妇产褥期的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1]。因此,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帮助产妇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笔者就我单位2013 年4 月—2014 年6 月诊治的98 例产后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单位2013 年4 月—2014 年6 月间收治的母婴分离产妇98 例,年龄21~36 岁之间,平均年龄(28±2.3)岁;所选产妇均为剖宫产,其中初产妇79 例,经产妇19 例。按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9;观察组49 例。组间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49 例母婴分离产妇,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9 例母婴分离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①健康宣教:由于母婴分离产妇对于产后母婴分离原因、保健及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并且产妇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根据产妇不同的情况做好心理评估,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对婴儿疾病的判断,正确的哺乳方法、新生儿沐浴方式以及对婴儿的看护等。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积极主动对产妇进行自我护理保健及产褥期如何护理等进行知识宣教,并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优点及重要性[。
②心理护理:大多数产妇由于产后母婴分离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担忧、焦虑甚至抑郁等负面情绪,不仅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和正常休息,更为重要的是会对产妇产后的泌乳情况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时应特别加强产妇心理方面的护理;细心观察产妇的心理状态,发现情绪异常的产妇要及时与其进行有效沟通,根据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心理诉求给予相应的疏导、安慰和鼓励,对于有特别需求的产妇尽力提供方便并帮助其解决问题。及时向产妇告知新生儿健康情况或治疗效果等;并安排产妇对其进行探视,以此减轻或缓解产妇紧张、担忧和焦虑情绪[2]。③乳房护理:母婴分离产妇由于产后乳房不能得到婴儿及时的吸吮,极易产生乳房肿胀及泌乳时间的后延。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乳房护理干预,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在产后1d 开始进行乳房护理,2 次/d 采取按摩、热敷等办法挤压乳汁,20min/ 次;将挤出的乳汁装入消毒容器内,用专用冰箱存放,适时送入新生儿监护室[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的抑郁情况、泌乳增加情况(以24h 内为观察指标)、育婴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对文中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P<0.05 时,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的抑郁情况、泌乳增加情况、育婴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 讨论
本文通过对母婴分离产妇98 例的护理情况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的抑郁情况、泌乳增加情况、育婴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度过母婴分离的非常时期,还可提高产妇母乳分泌率,并帮助其尽快适应母亲角色。除此之外。还可对良好的护患关系起到促进作用。大大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医院整体满意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