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学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医学检验诊断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学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血气分析检验;酸碱平衡失调;诊断分析;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检验指标对于诊断酸碱平衡失调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诊断酸碱平衡失调的精确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对酸碱平衡诊断的过程中还必须结合患者相关的病史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组建血气分析检验的动态效果模式,才能有效提高酸碱平衡诊断的准确性。虽然血液pH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现出血液的酸碱性质,但需要与PaCO2参数进行对比讨论,在异常参数的情况下,对患者病史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患者酸碱血症的基本患病类型,对AG指标做出最终诊断。

1 酸碱平衡失调的基本变化形式分析

由于PaCO2与HCO3具有同向或者异向的变化形式,因此无法单独从血气检验分析结果或者病史代偿性来判断出患者属于单纯或者复合型酸碱平衡失调的症状。

2 代偿变化范围控制

在PaCO2与HCO3的基本性质出现改变时,PaCO2与HCO3的基本成分内容都会出现相应的代偿反应,PaCO2所具有的代偿变化范围可以根据公式进行取值。

患者出现酸碱平衡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肺代偿发生反应,并且代偿发生时间较短,不存在急性与慢性代偿的区别。患者呼吸过程出现酸碱失衡会通过肾脏发生代偿反应,而肾脏在发生代偿反应的周期较长,通常会持续3~5d,而临床上将酸碱平衡失调的急性与慢性以5d进行分类。而急性、慢性呼酸与急性、慢性呼碱发生过程中的代偿行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患者在出现慢性呼吸性酸碱失衡所需要的代偿反应程度明显比急性呼吸酸碱失衡强烈,在这类代偿反应中,慢性呼碱反应的所发生的代偿反应最为强烈。在代偿反应失衡或者发生酸碱失衡的条件下,需要对代偿反应的极限问题进行确定,如果代偿反应已经超出了可接受的极限,则pH指数所表示的酸碱失衡问题属于复合型酸碱失衡。

在对酸碱代偿反应公式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患者进行酸碱平衡检验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结合pH指数、PaCO2与HCO3的基本参数变化模式进行,将相关测量数据与患者以往病史情况进行结合,从而确定患者酸碱失衡的分类,血液pH值主要对患者原发性酸碱失衡具有确定性作用。2、采用原发性酸碱平衡失调计算公式,对患者呼酸(碱)的程度进行公式选择,在代偿程度不突破计算限制的情况下,按照代偿反应规律确定发生原发性酸碱平衡失调的的选用公式类型。3、采用相应的代偿反应公式计算完毕之后需要与PaCO2和HCO3的基本参数进行对比。

3 AG概念定义阐述

AG指标是进行酸碱平衡失调验证的重要依据,对体内酸碱指数偏向、电解质含量等相关指标都具有参考价值,对于患者在酸碱平衡失调出现隐匿性酸中毒的测定方面具有重要指向功能。

AG降低的限度在病情诊断方面不具有临床意义,但在临床诊断中使用AG指标具有以下几点要素:1、AG指标数据的测定需要与电解质进行同步分析;2、AG指标的测定时HCO3-、Na+和Cl-的相关离子指标参数测定有直接关系,AG指标的相关三项参数必须测定精确;3、AG代酸指标的判断只需要取样16mmol/L,就能够达到有效的检测结果;4、AG指数测定问题需要与患者病史相结合。

4 总结

酸碱平衡失调在临床方面具有多种表现特征,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会由于体内酸碱失调而引发相应的症状,采用血气分析检验方法对酸碱平衡指标进行检验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多种因素进行判断,如患者血液中例子成分指标,患者血红蛋白指标,细胞液酸碱指数等,都对酸碱平衡失调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在进行具体指标分析的过程中,还必须结合患者的相关病史进行观察,提高检验酸碱平衡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吴振裘,王振寰,郭仓.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酸碱平衡失调之诊断及处理――附438例次血气测定分析[J]. 宁夏医学院学报,1980,01:37-43.

[2]李淑芳,赫国志.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血气改变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附1107例测定结果分析)[J]. 吉林医学,1983,05:1-8.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学范文第2篇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病,以病程险恶,死亡率高为特点。疾病早期诊断及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分析其水平变化在急性胰腺炎早期病情严重程度诊断方面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科学胰腺外科学会制定的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的住院患者,男32例,女17例,年龄24~64岁,平均42岁,发病时间4~24小时。其中病情轻型组29,重症20例,两组间病例在性别、年龄、和发病时间各方面无明显差异。正常对照组25例,来自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排除感染、炎症、肝胆脾胰肾等疾病。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组间均数的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三组间检测水平(见表1)

注:轻型组、重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胰腺炎症性疾病,大多患者病情较轻无并发症,但20%的患者病情严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目前常用的检测手段为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既往报道,脂肪酶的诊断价值与淀粉酶相似,敏感性达到94%,特异性达到95%,但是对于轻型和重型患者间的比较,脂肪酶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可以作为诊断指标,但是对预后判断缺乏应用价值[1]。

CRP是机体组织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时肝脏分泌的一种急性反应性蛋白[2]。国外医学报道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36小时,重症患者较轻型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具有判断预后的价值。本试验同样验证此观点。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CRP检测方便,是疾病诊断、病情程度和预后评估的一个独立检测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制度创新、加快发展、全面提高的新阶段。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的实践性临床二级学科,其目标任务、工作模式和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与其他临床学科存在较大的差异[3]。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根据学科自身特点,不断探讨和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突出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规律,重点彰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检验医学人才中的价值。本文从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和实践出发,探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和面临的问题。

1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职业性学位、学历教育,其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以检验医学专业的临床实践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学基础理论、正确的临床思维、娴熟的临床诊疗和临床检验操作技能,特别是提高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一定的临床创新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与医患沟通能力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将临床实验诊断与临床诊疗相结合,满足临床检验诊断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检验医学人才,即培养“能看病的执业医师”。其职业需求性是区别于科学学位的显著特征[4]。

2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2.1规定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条件

目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检验医师的重要途径之一。按照我国现行的《执业医师法》和《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的相关要求,五年及以上学制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历可作为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5]。由此可见,对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的本科专业和学历应进行严格要求,只有2012年12月31日前入学的五年一贯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或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学生才符合报考条件,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应限制报考。否则,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制度障碍,难以实现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应明确规定报考条件和招生标准,以免学生误填、误报。

2.2严把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准入条件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临床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侧重于临床理论、临床诊疗技能和临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培养过程主要在检验科和部分临床科室轮转训练。因此,只有医院检验科或从事实验诊断的相关科室的硕士导师才能依托临床医疗资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良好的临床实践平台,才能更好地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顺利进行。

2.3转变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培养理念

从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目标看,临床专业实践培训是其培养的生命线。由于我国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不少导师仍然受到科学学位研究生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特点认识不到位,仍然存在“重科研,轻临床”的思想,往往追求毕业论文的科研水平,忽视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观念决定教学行动,观念影响培养质量。因此,招生单位应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进行上岗资格培训,让导师们充分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并可定期考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研究生培养方法和培养质量。同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条件的设置上,可加大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的权重,适当降低毕业论文研究水平的要求,从制度上正确引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转变观念,突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培养特点,保证培养质量。

2.4推行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教学模式

目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报考条件、毕业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总体上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要求高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但二者的目标都是通过严格、系统的临床实践培训提高受训者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诊疗能力和临床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即培养高级临床应用型人才。因此,临床实践训练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训练方式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点,为“双轨合一”提供了可能性。为了不断完善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颁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正式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订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从制度上有力推动了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并轨后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条件相衔接,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时,能够同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证书和专业硕士学位证书,不仅避免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再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的重复培训,节约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学生同时获得了临床医师执业资格,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6]。因此,“双轨合一”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获得了广大考生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成为了检验医师培养的又一重要途径。

2.5合理选择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虽有国家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但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还应加强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基础理论的培训和提高。目前,许多招生培养单位都设置了专门面向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系列基础理论课程,除政治理论、外语等公共课程外,其他临床基础理论和技能课程针对性较强,需要导师指导研究生认真选择适合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需求和实用性强的课程,才能保证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以生化、免疫、微生物、血液、病理学科的实验性、应用性课程为主,如“生物芯片技术”“免疫组化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信息学”“电镜技术”等应用型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的理论知识水平,为临床实验诊断技能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2.6制订具有专业特色的临床实践训练计划和考核标准

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基础,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实验诊断依据的实践性学科,在临床实验诊断工作中,临床疾病的诊治技能不可或缺,但涉及相对较少。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不能生搬硬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首先在临床轮转培训科室的选择上,应选择血液科、肾脏内科、感染性疾病科、呼吸内科等与临床检验诊断密切相关的内科科室进行轮转学习,重点训练研究生的临床疾病诊治思维和诊疗技能,开拓临床视野。同时,还应轮转与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的病理科、输血科、核医学科等实验性学科,学习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临床技能和工作模式。其次在临床训练考核标准上,应探索建立一套适合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考核的标准,临床学科应以“三基”和临床思维考察为重点,本专业的技能考核可以临床实验操作考核为主,强化临床动手能力和业务素质训练,突出临床检验诊断学的专业特点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导向性。

2.7突出临床科研特色

按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须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才能毕业。立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角度,不能局限于“检验匠”的培养,应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科研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善于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又能够通过科学研究总结规律、解决临床上的疑难困惑,并指导或调整临床实践的能力尤为重要[7]。然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3年培训期间,33个月必须在临床轮转实训,有利于发现临床问题,为开展临床科研提供了便利性。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紧密结合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选择、设计毕业课题,注意课题研究深度适宜,不能过分追求创新性和理论研究意义,可突出科研工作的临床特色和实用价值。

3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3.1招生面临的生源问题

目前,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生源主要为五年一贯制医学检验本科和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以前者为主。但2012年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调整为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按照现行的《执业医师法》和《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的相关规定,五年及以上学制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历可作为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仅限2012年12月31日前入学)[5]。这就意味着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学生不能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也就不能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虽然是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优质生源,但绝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不愿意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工作,报考的生源数量非常少。因此,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即将面临生源匮乏的严峻问题,值得检验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3.2临床轮转训练的时间分配问题

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检验医学科的培训内容与标准,并轨后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培训时间应不少于33个月,其中11个月为临床专科训练,22个月为检验医学科的专科培训时间。笔者认为这种时间分配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生源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生源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讲,他们缺乏的恰恰是临床诊疗思维、技能和经验,一年不到的临床专科训练似乎是“蜻蜓点水”,略显不够,能否适当缩减检验医学科的培训时间,相应延长临床专科训练时间值得探讨。

3.3基础理论课程和科研训练与临床轮转实训之间的矛盾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学范文第4篇

    仅关注某一个检测项目,而忽略了疾病变化过程中所有检测项目的变化。目前的教学中均以检验项目的参考值、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为重点,但许多疾病的某一检测项目会有相同或相似的变化,而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某一检测项目也可能呈现不同的变化。所以,应加强检验项目与疾病关系的综合分析。比如肝功能检测一章,课本上往往对肝功能检测3大方面(蛋白质功能检测、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测、血清酶类检测)进行重点讲解。在蛋白质功能检测一节,又分为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升高和降低以及球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升高和降低等。那么,是否可以尝试一种新的方法,按照内科学中肝脏常见疾病依次讲解,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过程中,应选择哪些监测指标;在肝性昏迷的患者中需要监测哪些指标。根据疾病的需要详细地进行讲解,使临床医学生更能明白针对这些患者应该开什么样的化验单,如何使用这些检测项排除某些疾病等,从而加强临床医学生疾病综合分析的能力。

    2教学内容脱离临床

    在临床医学生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应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兼顾检验医学”。

    2.1应向学生介绍实验方法学,了解每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根据不同需要合理选择检测方法。比如梅毒的血清学检测,在临床应用中主要有3种方法: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非特异性快速梅毒过筛实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那么,哪种试验适合作为初筛,哪种试验适合作为确诊,哪种试验适合判断疗程等,应结合实际病例进行讲解。目前临床实验室已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以前的检测方法高,且方便快捷,可更好地服务临床,尤其是急诊患者,但临床医生对此还不太了解。另外,梗阻性黄疸时,理论上尿胆红素检测为强阳性,尿胆原检测为阴性。但因为尿胆原检测过程中,当尿胆红素水平较高时,会干扰尿胆原的检测,所以会导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尿胆原假性轻度增高的现象。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诊断学;简体诊断;教学方法;见习课

【中图分类号】R194-4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我系临床医学专业13级专科6班105人作为试验组,选择我系临床医学专业13级专科7班102人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见习课安排 实验组简体诊断实践学时总计划32学时,其中有12学时进入教学附属医院病房见习,主要内容是接触真实病人,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书写病历,另外20学时在实训室观看相关的视频,相互模拟病人和医生进行正常体格检查,情景演练,在仿真模型上学习心、肺、腹及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并书写病历;对照组简体诊断实践学时总计划32学时,没有安排医院病房见习时间,所有实践课均在实训室上课,内容及方法同实验组。

1.2.2 教材选择 试验组和对照组使用同一版本教材,为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 规划教材,第7版专科诊断学统编教材,由魏武主编。

1.2.3 教师配备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简体诊断均由同一教师授课。

1.2.4 测试

1.2.4.1 病历书写测试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习每个系统后都按正规格式书写病历,老师批改,每次病历书写满分10分,总计各次分数取其平均分为期末病历书写成绩,低于6分为不及格。

1.2.4.2 技能测试 从诊断学检体诊断部分抽出15个技能项目,测试时每个学生随机抽签1个项目, 任意2个学生一组,分别模拟“医生”和“病人”,并相互转换角色,一对一进行考试,要求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评分标准:以我们内科实训平台统一制定的评分标准为依据,每个项目每项操作具体打分。85分~100分为优秀(包括85分),70分~85分为良好(包括70分),60分~70分(包括60分)为及格,低于60分为不及格。

1.2.4.3 理论考试 试验组和对照组测试题型、题量及难易度相同,由同一教师同样标准阅卷。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 ±s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作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技能测试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技能测试成绩比较 人()

组别 n 优 良 及格 不及格 及格率/

对照组 102 12(11.76) 23(22.55) 47(46.08) 20(19.61) 82(80.39)

试验组 105 31(29.52) 40(38.1) 29(27.62) 5(4.76) 100(95.24)

X2 9.42 5.88 7.84 12.82

P

2.2 两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人()

组别 n 70~80分 >80~90分 >90分 ±s

对照组 102 5(4.90) 20(19.61) 25(24.51) 30(29.41) 22(21.57) 80.31±5.55

实验组 105 3(2.86) 15(14.29) 25(23.81) 32(30.48) 30(28.57) 80.35±6.39①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 P

3 讨论

诊断学是基础课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与纽带,学好诊断学是关键,尤其是掌握好诊断学的实践课以及检体诊断的见习课。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以及患者个人保护意识的增强,医院有典型体征的患者时不能与教学计划同步,患者不愿意让见习学生查体等因素,导致诊断学的见习课在专科院校很难执行下去。所以,我对检体诊断部分见习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加强了在实验室情景演练、角色转换、动手操作等能力的训练,缩短临床见习课的学时,但每次见习课我亲自带队,让辅导员班主任协助 ,分批分时进入教学医院,我事先和病人沟通好,取得同意后,再让学生进入病房。同时,见习前我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检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不正确的概念和错误的手法并加以纠正。

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与之前相比,可以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且减少了学生见习的时间,更关键的是避免了因临床见习课可能带来的不必要的医疗纠纷【1】。所以,大专院校的专科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是可以完成简体诊断部分教学任务的。再者,通过情景模拟教学、临床实况展播、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实训操作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尤其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素材完美结合起来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2】,使得诊断学教学丰富多彩。教学过程中突出“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施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意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通过配备仿真实训室,国内外现代化的模拟教学仪器如SimMan全功能模拟病人、网络版交互式急救医学模拟系统、心肺听诊与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综合教学系统、全身智能心肺复苏模型人等,使学生在实验室随时能感受到病房的气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加强了实践技能的训练,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培养医疗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 参考文献]

[1]程孝煊,程 松,刘大群,等. 检体诊断见习课教学方法改革前后对比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2):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