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科技工作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09年,我局科技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富民强县为宗旨,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以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为核心,以服务企业和大户发展为重点,强化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工业企业,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将2009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着力抓好科技招商工作
今年1-12月份,县科技局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231万元,其中,争取非切块资金131万元,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全年招商任务592万元,完成任务额的208%。
1、智能化连栋温室建设项目。该项目由安徽舒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重建,县科技局积极参与,并为其争取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35万元。该项目总投资1130万元,截止今年11月,县科技局完成招商引资500万元。
2、集成电路板开发与研究项目。该项目由育扬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截止今年11月,县科技局完成招商引资600万元。
3、天羽羽绒深加工基地及现代化服装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已与大众(香港)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截止今年11月,已完成征地协议,即将动工兴建。
(二)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
今年我局在巩固科技特派员数量的同时,调整充实科技特派员19名,今年科技特派员达59名。同时从高校院所聘请专家教授,在油茶、茶叶、中药材、农作物、有机蔬菜、兰花、山野菜、生猪养殖等一些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上建立了1个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7个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据统计,全县科技特派员已组建经济实体的37个,其中形成龙头企业的2个、组建产业协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17个;实施科技项目50项,推广新技术、新产品219项,引进新品种560个,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班215次,培训农民169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0000份,安置农村劳动力2550人;科技项目总投资达13100余万元,实现利润2100余万元。
1、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调研。为了解和掌握科技特派员工作进展和科技专家大院建设情况,不断总结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的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促进此项工作纵深发展,年初,县科技局工作人员深入每个科技特派员创业点和科技专家大院开展调研,详细了解科技特派员实体创业、服务农民、科技专家大院建设等情况,逐步建立了科技特派员人才档案。
2、开展科技特派员业务培训。4月15日,县科技局组织召开了全县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培训工作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全县2008年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部署2009年全县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任务,对科技特派员进行了科技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培训。会议还表彰了市、县级优秀科技特派员。同时,分管局长在县广播电台“101直播室”就科技特派员工作接受记者专访,向全县直播,宣传科技特派员工作。
3、为科技特派员免费安装智能信息机。为推进信息技术参与科技特派员产前、产中、产后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在第一时间把最新的农业信息传递到每位科技特派员手中,县科技局依托中科院合肥智能所为全县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专家大院免费安装60多台智能信息机,总价值达10余万元。
4、推进金融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为进一步推动金融与科技合作,缓解科技特派员贷款难,县科技局与县邮政储蓄银行共同出台了《金融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暂行办法》,为科技特派员创业打通了绿色贷款通道,截止目前,科技特派员通过绿色通道贷款160万元。
由于我县扎实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创业工作,今年6月12日,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在省科技厅领导的陪同下来舒调研农村科技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立足科技项目,推动科技工作上台阶
1、开展科技调研,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今年,县科技局对华银茶油、三乐童车、舒农农药、华晶新材料、志诚机电零部件等3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技术难题、需求,掌握第一手情况,征集了6项重大科技项目。并针对性地帮助指导企业开展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工程技术中心等申报以及专利申请、成果鉴定等工作。
2、科技项目工作成效显著。①国家级科技项目:申报5项,获科技部立项3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安徽舒农农药种业有限公司申报的《闭环法生产2-氯烟酸技术》已获科技部立项,争取项目资金85万元,其中国家支持50万元,省级配套35万元;“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安徽志诚机电零部件有限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专家合作申报的“b型车用阻尼板产业化”项目,已获科技部立项,争取国家项目经费40万元。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安徽金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优质安全猪肉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获立项。②省级科技项目:今年申报5项,获批准立项2项:县农科所申报的《设施瓜菜新品种示范及推广》项目获立项,项目资金10万元;安徽舒农农药种业有限公司申报的《β型内毒素苏云金杆菌生物农药研制》项目获立项,项目资金20万元。③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家:安徽省舒农农药种业有限公司。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项:安徽省华银茶油有限公司的“集成技术生产油茶/绿茶籽油”;安徽华晶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高吸水性树脂”和“防洪膨胀袋”,已获认定。④市级科技项目:申报5项,获批准立项3项。产学研合作专项1项:县农科所申报的《设施瓜菜新品种示范及推广》项目获立项,项目经费3万元;市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项:安徽志诚机电零部件有限公司获立项,项目经费2万元;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项目1项,舒城县三乐童车有限公司获立项,项目经费2万元。⑤组织两家企业开展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安徽华晶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纳米银-高吸水性树脂复合材料”已经省专家鉴定通过;安徽舒农农药种业有限公司的“空气氧化法生产草甘膦原药”正在实施中。同时,申报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5家;申报市级民营科技企业3家;推荐申报市科技进步奖评审4项。
(四)认真实施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工程
今年初,县政府被确定为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①选点示范,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县政府出台了《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实施方案》,选择10家优势企业试点示范,组建了1个专利中介服务机构。试点单位积极性高,把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战略、企业营销战略结合起来,设立工作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研发机构和企业专利制度。②宣传培训,营造氛围。于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前(4月20日-26日),县知识产权局在县城主干道悬挂过街横幅5幅;在县电台“101直通室”栏目中做知识产权专访,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年初,县知识产权局邀请省知识产权局专家来舒举办知识产权讲座,县直有关单位、乡镇、县规模以上企业、县知识产权试点企业负责人、科技特派员、部分高中专学生等300多人参加了培训。今年11月份,县知识产权局邀请省专利事务所专家,联合县委组织部举办了一期青年干部知识产权培训班,来自全县的54名青年干部接受了培训。同时,县知识产权局还邀请市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专利事务咨询服务部同志深入企业开展专利宣传与服务工作,帮助企业现场挖掘企业的创新点,进行专利申报指导。近期,在全省开展的知识产权试点工程中期考评中,舒城成效良好。③开展维权行动,积极配合市局调处专利纠纷案件。2009年5月份,县知识产权局协助市知识产权局,成功处理一例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今年1-12月,全县专利申请量达72件,居全市各县、区前列。同时,在全县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确定了13位市专利工作联络员。
(五)开展了国家科技进步考核
为切实做好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考核工作,年初,我局召开了党组会议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工作组,对考核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工作组联系组织、财政、农委、经委、环保、科协等10家单位征集有关资料,认真编写考核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反复修改、完善。材料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初审,顺利报到了科技部。经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对舒城“三个一票”否决指标之一的科技三项经费支出产生质疑,县局迅速进行了补缺补差,并拿出了具体的整改方案。目前,已经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进步考核。
(六)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安徽大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
11月8日,县政府与安徽大学在安徽大学举行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签字仪式。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以及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签字仪式。为此,县科技局深入到全县有关经济管理部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征集课题23个,并多次到安大研究生院磋商创新基地建设事项。目前,全县的23个课题征求了安大有关专家、教授的意见。此外,县科技局认真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机关效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城市拆迁、整乡镇推进、计划生育、扶贫、抗洪防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
二、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科技富民强县为宗旨,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科技创新行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采取切实措施,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争取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引导全社会对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的重视,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聚集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设立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促进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继续健全和完善相关科技扶持政策,推动财政科技投入向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自主品牌等方面倾斜,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引进或培育创新人才;引导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二)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2010年,农村科技工作继续以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为抓手,力争做到“一新、二抓、三培、四提、五度”。“一新”:开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新局面;“二抓”,抓科技特派员队伍结构优化调整,抓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规范管理;“三培”: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社,培育新型农民;“四提”:提升科技特派员综合素质,提炼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提升产业技术升级,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五度”: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向深度发展,辐射带动农民向广度覆盖,创业领域向宽度拓展,产业链条向长度延伸,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向高度增长。
(三)加大工业科技工作力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认真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的宣传、咨询与培训工作,积极引导科技型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高新技术产品,落实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申报科技民营企业,兑现民营科技企业所得税奖励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创建研发中心或其他形式的研发机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四)继续实施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工程。2010年,是全省实施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工程的最后一年。县知识产权局将认真做好试点工程的验收工作,力争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充实知识产权工作队伍,初步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加大知识产权培训力度,逐步引导全县企事业单位建立专利制度,鼓励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加大专利申请力度,支持专利技术产业化,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比重。
(五)深入征集科技项目,加大项目申报和实施力度。
联合竞争力强的企业共同组织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继续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搜集、挖掘项目,从中遴选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竞争力强的项目,指导编写项目书,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紧盯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的项目申报指南,第一时间帮助企业组织申报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县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示范工程、产学研合作专项等。
(六)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以及人才、装备、信息等资源优势,实施产学研合作专项,每年择优选择5个产学研合作良好、成效显著的项目予以立项,并给予经费支持;联合安徽大学做好共同培养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选择10名安大研究生到县经济部门和有关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组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全县中小企业提供科技信息、科技咨询、项目编制、信用评估、专利、财务审计等服务。
(七)加大科技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坚持“分类培训、服务产业、注重实效”的原则,举办科技培训班,①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培训班,重点培训乡镇科技分管领导和农技人员;②科技特派员和新型农民培训班,重点培训全县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家大院技术人员、农村乡土人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③知识产权业务培训班。重点培训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人员。
一、柏林
这是一个暖冬。已经是初冬时节,柏林给人的感觉却宛如春天,湿润而温暖。
12月2日下午,在驻德国使馆教育处,与在德留学人员的座谈会在融洽气氛中热烈进行。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刘京辉介绍了德国留学生的基本情况。她说,目前在德国正式注册的留学生有26000多人,中国留学生已成为在德国的外国留学生中最大的群体,其中有很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现在,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素质比较好,学习相当刻苦认真,给德国教授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已经恢复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时对中国学生的良好评价。目前中德关系很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中国和德国高校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合作,这种趋势正在不断扩展。
柏林自由大学、洪堡大学樊华教授,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留德学人。她带来一本她珍藏的1987年创刊后的第二期《神州学人》杂志。封面上,有一幅中国女留学生获得博士学位的新闻照片。“这就是我”,樊华教授淡淡地说。一本旧杂志把我们带回到了她二十多年前的留学时光。如今,她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她已经为国内培养了十几个博士生,她说,“为国内培养年轻人,这是我能够做的。”岁月更迭,这本杂志始终伴随、激励她在德国的不懈奋斗。
分子医学中心博士刘红宇说,她每次回国探亲返回德国后。情绪要好些日子才能恢复平静。国内的发展,家乡的亲情让她难以释怀。她最感兴趣的是学成回国、海归创业的甜酸苦辣。她希望招聘信息更多些,更详细些。
参加座谈的还有留学生社团负责人,他们带来的更多的是在读留学生关注的问题。
柏林工业大学学生会主席博士生陈海涛说,近些年,在德自费生的群体越来越大。现在德国的打工环境不太好,自费生的贫富差距也很大,因此,也要关注“金字塔底层的留学生”。
柏林自由大学学生会主席博士生张志坤说,杂志应该加强人文学科方面的信息,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
二、莱比锡
莱比锡,德国东部的第二大城市,古老而富有艺术气质。大诗人歌德十分喜爱这座城市,称它为“小巴黎”。莱比锡还有音乐城的雅号,伟大的音乐家巴赫曾在市内的托马斯教堂担任乐长20多年。1843年,又一位杰出的音乐家门德尔松在这里创办了一所音乐学院。据了解,在莱比锡,在大学注册的中国学生约有500多人,其中约有400人是在莱比锡大学。
12月4日,在教育处李宏伟老师的陪同下,乘火车前往莱比锡。学生会干部颜巍在莱比锡火车站迎接我们。从火车站出来,乘电车穿行在菩提树下的大街,不一会就来到了莱大的学生住宿区。
在学生宿舍楼里的一间不大的活动室里,莱比锡大学中国学生会的十位同学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们是王春雨、颜巍、郁隽、斯琴、殷倩、李雯隽、陈骥、徐庆宇,曹丙强、程鸣。他们多数人是将要毕业的研究生,并且全都是自费留学生,专业领域涉及计算机、宗教学、经济学、语言学、音乐、法律、半导体等学科。
“我叫殷倩,殷纣王的殷……”美国文学专业的殷倩首先自我介绍,“我姓郁,郁闷的郁……”宗教学专业的郁隽一本正经地解释,引来了大家的一片开心的欢笑。我们的交流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了。
作为在校学生,他们目前最关心的还是他们的学业,上课、做论文,同时考虑毕业后的走向。他们希望更多了解到国内真实的信息。
经济学专业的王春雨是中国学生会干部,平时工作中热心帮助同学。她说:“我个人倾向于毕业后回国工作,但是回国找工作也不一定理想。对工作经验的要求限制了很多人毕业回国工作,所以很多人毕业后选择先留下来工作。”
他们大都表示最后还是要回国工作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亲情特别是父母的牵挂。
颜巍说:“想毕业后就工作。读博士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三年太长了,学出来可能就已经被淘汰了。我们最后肯定是要回国的,因为我们的父母只有一个孩子。我和我的妻子要照顾四个老人。现在看来没有问题,5年也没有问题,但是10年20年以后怎么办?我们不得不回去,我们必须回去。由于受的教育的原因,我们更多的还是留在中国文化这一边。”
他们的年龄大多数不到30岁,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独生子女。他们在尚未完成学业、即将步入社会的门槛的时候,就已经在真实面对国内同龄人可能还没有考虑的略显沉重的问题。从他们话语中,可以感受到的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和真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或许,真的应该感谢养育他们的家庭和亲人,感谢他们曾经接受过的良好教育。
三、巴黎
早就听说驻法国教育处像留学生之家,果然名不虚传。
12月9日下午,在驻法国使馆教育处小礼堂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全法学联组织的“中法金融论坛”吸引了近200名金融专业留学生,以及在银行工作的华人。
教育处公使衔参赞白章德首先致词。他说,金融在国内是一个大力发展的行业,也是大家都非常喜欢的一个行业。从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同学来看,就可以知道大家的关心程度。
不管大家有什么期待,共同点都是希望在金融论坛上能够学到点什么。可能有的同学将来是要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那么今天的论坛就是对他们很好的岗前培训。对于将来不一定在这个行业工作的同学,也是一次很好的学科交叉学习的过程,扩展知识的过程。
中国有一句话,叫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对于学生来说,勤就是学习,特别是年轻时候的学习。学习是将来事业发展成功的源泉,也是将来应对世界挑战的动力。
这一天,同时举行的还有“全法中国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会”会议。据介绍,此次理事会重点讨论2006年度工作总结、悼念学习副理事长范波涛博士、兰州大学基地建设、“前沿学科的融合与交叉”论文集出版等议题。
会议间隙,巴黎七大的尤冬和巴黎九大的陈华接受了本刊的采访,他们两人都是2005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
程华2001毕业于武汉大学商学院,同年在法国第九大学读硕士。2002年10月起攻读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多篇论文多次被国际专业协会的国际会议接受和认可。他认为,他的成功有三点很重要,一是在硕士和博士一年级阶段,打好牢固的专业基础:二是多参
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多交流;三是调整好心态,面对挫折。他说,获得优秀自费生奖学金,不仅是精神上的,经济上也是很重要。
尤冬即将完成她的博士学业。她说,自费留学开始的时候非常难,一切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知道自己获奖了,开始还不敢相信。打电话回国给父母,他们非常高兴。到实验室告诉了大小老板,他们也很高兴。“我出国5年了,4年在实验室里工作,他们觉得我被自己的国家承认,也是他们的骄傲。”尤冬获得过法国高血压学会的奖学金,约3万欧元,每个月1000多欧元。她说,这是她第一次得到祖国发的奖学金,比别的任何奖项都要让她高兴。“不单纯的是钱的问题,这是祖国给我的荣誉。”
四、伦敦
在一个很“英国”的天气,我们来到了伦敦。大西洋飘过来的浓积云裹挟着丰富的水分,淅淅沥沥没完没了地洒下来,感觉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草地显得格外青葱。
12月12日下午,与留英学生学者的座谈在驻英国使馆教育处举行。教育处一秘张总明主持座谈会。他首先介绍了与会的学生学者。与会的有伦敦玛丽女王学院文东升、孟德建,布里斯托大学曾飚,伦敦大学学院赵强、叶海涛,牛津大学马骁骐、剑桥大学盛湘渝,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董明珠、刘皓。
剑桥环境研究公司的主任工程师、中国留英专业团体联合会副主席盛湘渝博士,多次参与“春晖计划”支援重庆和云南。她说,为国服务要避免搞形式化,要落在实处。必须有实际合作项目,能解决实际问题,做实实在在的事。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讲师文东升,是英国华人化学化工学会主席,两次参加“留英学者支持贵州大学建设服务团”。他介绍了他们在教育部“春晖计划”的支持下,通过对口支援,协助贵州大学发展清洁能源学科,联合培养高水平的清洁能源教学和科研队伍的进展情况。他建议建立制度,加强项目监控机制,推动春晖计划稳健有成效地向前发展。
座谈会结束后,驻英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王永达会见了调研团成员和与会的留学人员。
五、牛津
抵达向往已久的牛津大学,已经是13日的晚上。
在历史悠久的牛津大学化学系古老的实验室,我们如约采访到“留英学者支持贵州大学建设服务团”的主要组织者牛津大学沃夫森催化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肖天存,牛津大学工程系化工专业首席教授崔占峰,牛津大学免疫医学系博士后姜磊。
2005年12月,在驻英使馆教育处的支持下,由全英华人化学化工学会会员组团深入贵州考察交流,与贵州大学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受聘为贵州大学客座教授,挂牌成立“贵州大学黔英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目标是以贵州最需要的清洁能源学科为重点,为当地培养能源化工方面的高级人才。按照他们共同拟订的计划,现阶段的任务是对师资集中培训,开展实验室建设。2007年,将在英国接受贵州大学的人员培训,联合招收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