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保资金使用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加强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为了有效地避免定点医院医保财务风险,首先,应该加强对定点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培养,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强对医疗范围内的专业术语以及病例的认识,医院可以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能够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对医保财务风险具有高度的防范意识,并能够结合政府的相关规定和政策以及本院实际的发展情况,有效地将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中去,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财务会计证等凭证,这样能够有效地遵守相关的制度,在工作中积极配合财务审计部门以及监督部门,使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完善,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减少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差错。
2保证贯彻法律法规
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管制度建设虽然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仍有不完善的地方。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走入基层,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并根据定点医院实际的医保财务管理现状,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使其能够贴合实际的医院工作,保证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并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保证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思想,在工作中严格按照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遵纪守法,廉洁务实,坚决杜绝假公济私、贪赃枉法的行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能够使医院的医保财务明细更加准确,财务收支能够有透明的证明,建立比较健全的收支明细账以及会计账簿,并要定期进行财务明细核对,保证医保财务准确,减少预算的不合理性,加强对预算的控制,监控医疗保险制度在推行过程中节约医院的成本支出,保证医疗保险制度的可实现性。
3建立医保财务管理体系
全面控制和管理医保财务在定点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医保财务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其中,医保财务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并能够有效地预测、控制与管理医保财务风险。因此,在定点医院中应该要建立医保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医院的相关领导和财务负责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分析,保证医院的各项财政支出用到实处,领导阶层能够准确、及时把握医院的资金使用情况,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干预与规范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使其能够更好地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医保财务的管理水平,规避医保财务风险,促进医院的改革。医保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是根据医院的各项工作管理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对比,通过分析,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资金使用分析和论证,对医疗财务进行动态、实时的监控,并能够综合分析医院各项工作以及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相关的规章制度,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保证医保财务用到实处,并能够保证资金的收支平衡,在工作中能够安全运行,并满足基本的医疗需要。
4创新财务管理方式,引进现代化观念
为了能够保证定点医院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应该加强领导阶层对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能够更新传统观念,加强对医保财务风险的认识,有效地结合财务管理工作与医院的长远发展,并能够有效地规避医保财务风险,确保医疗保险制度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并能够确保医院的发展更加顺利。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引进现代科学的观念和技术以及财务管理方式,杜绝资金的浪费,合理使用资金,并能够客观地、科学地进行医院相关部门运行状态调查,使其能够合理申请资金调动,减少医保财务的风险,并能够提前根据医保财务风险作出应急的预案,提前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减少资金的损失。目前,医疗事业中医改逐渐深入,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所以,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风险也是日益增加。在实际的工作中,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紧急应变能力,并根据医院的情况进行体制更新和完善,确保医院有足够的力量进行财务风险规避,提高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人民,并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5加强对医保会计信息的监控
为了能够减少定点医院医保财务风险,还要对相关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提供定点医院的医保会计信息,医保管理部门通过医院提供的医保会计信息,有效地了解医疗保险制度在各大定点医院的推广情况,并能够有效监管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准确分析医疗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情况,并能够确保医疗保险财务在定点医院的安全使用情况。
6重视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流程
提高医保财务管理质量为了能够确保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的使用合理性,定点医院应该要重视医保财务的核算管理流程,实时监督资金的流动情况,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保证医保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了解医保财务的盈亏情况,并提高医保财务管理的质量。
二总结
关键词:大病医保 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 医保政策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052-02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国务院部署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设,筑牢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底,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受益。
一、大病医保政策具体内容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一项补充,目的是防止大病患者发生巨额医疗费用引起的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大病医保政策的出台除了完善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之外,还致力于减轻大病医疗费用负担,从而达到有效防止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
(一)医保对象及报销标准
根据规定大病保险的保障对象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合)人。报销标准以城乡居民经济负担能力为基础,按照所花费的金额来判定(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同时按医疗费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原则上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
(二)医保范围及水平
大病保险主要在参保(合)人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偿后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
对于高额医疗费用的界定,虽然具体金额由当地政府确定,但是大体都是以个人收入以及个人医疗支出作为评定标准,有一定的弹性。同时,合规医疗费用的界定也由当地政府具体确定,根据部分地区的实行情况可以看出,多数地区主要从个人负担严重的疾病病种开始进行大病保险,并主要从个人医疗负担情况出发,负担越重报销金额就会越大,以达到此次保险的主要目标。
(三)报销方式及手续
据悉城乡大病保险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承接,因此大病医疗保险依照商业保险公司的规定实行每半年或一年报销一次,具体的报销方式也是患者直接向商业保险机构报销。为了提高城乡居民报销效率,减少居民报销手续,医院医疗信息与承接保险的商业机构实行患者资料共享。
二、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
(一)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概念
1.中国认识。将规定中的高额医疗费用作为出现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标准,当个人的医疗费用超过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时,就形成了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
2.国际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当一个家庭的强制性医疗支出大于或超过家庭一般消费的40%就会出现灾难性医疗支出,即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
3.国内外认识差异。第一,度量基础差异,我国以个人医疗费用支出作为衡量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计量。从目的出发,我国以个人医疗支出作为度量基础存在片面性,当家庭存在多个患者且个人医疗支出不能达到规定标准时,家庭将会出现支出困难,但却不能得到大病医疗保险的制度保障。第二,衡量标准差异,我国以个人的社会平均收入为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支付能力为标准,相比较来说,我国的衡量标准更高一些,能照顾到部分贫困家庭,但是并不能到达大病保险的基本目标即防止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
总之,由于度量基础、衡量标准的差异,我国大病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较窄,在计量上不能以家庭为单位,将不利于防止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
(二)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影响因素
1.自身因素。家庭大病医疗支出的经济承受能力是家庭是否出现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决定性因素。就个人而言,个人特征、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所在地区等都会严重影响家庭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就家庭来说,家庭人口数量、家庭遗传病史、家庭总收入水平等都直接影响家庭大病风险的经济承受能力。
2.外部环境因素。首先,国家政策是影响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相配套的社会福利将会直接减少家庭医疗支付比例,是避免出现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有效途径。其次,医院卫生服务利用效率也直接影响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有效的卫生服务将会降低重大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医疗费用的产生。同时,医院的医疗水平也将影响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较好的医疗水平将会减少医疗物资的浪费;准确地治疗病患,不仅会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还将提高治愈效率。
总之,国家福利政策是影响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重要因素,加强医疗保险与社会福利的配合,能够有效防止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发生。
三、大病医保政策的局限性
(一)组织实施难度大
对于政府来说,大病医保政策由政府提出,而具体实施细则由当地政府具体规定。一方面,这符合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现状,但具体实施缓慢,各地政府对大病医保政策的认识不一,难以统一管控;另一方面,城乡二元化区别明显,大病医保政策虽然分别从城、乡两个标准进行衡量,但缺乏公平性,也不利于城、乡二元化的进一步融合。
从商业保险机构来看,政府以保险合同方式与商业保险机构进行合作,商业性质的合作很可能出现问题即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此时,政府的管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都加大了大病医保政策的实施难度。
(二)医保资金的筹集和来源
1.筹资标准不确定。大病医保基金从社保基金中划出的比例不确定,没有统一标准,同时各地区社保基金实力不一,大病医保基金的计算额度以及划分比例还需进一步研究。
在结合各地经济、医疗水平、筹资能力等实际情况后,能否精确计算出合理的大病保险基金的筹资标准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筹资标准还有许多不确定性,这都不利于大病医保政策的实施。
2.资金来源不稳定。大病医保资金一部分来源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等,同时将会提高居民的医保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大病医保基金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然而,对于不同的地区,不能保障资金的有效划转,因此在统筹方面存在一定的筹资压力,并不能保证大病医保基金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三)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1.医保计量标准缺乏合理性。大病医保政策总的来说有利于总收入较高的家庭,就报销标准来看,当同时满足制度要求的较高收入家庭与低收入家庭,他们的医疗保障标准相同,报销费用不会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差别而改变,在相同的报销费用下,低收入家庭由于自付的那部分医疗费用将可能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而较高收入家庭很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因此,由于医保计量标准缺乏合理性,给不同经济收入水平的家庭带来不公平的医疗保障,不仅说明医保资金使用不合理,也表明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2.合规医疗费用制定不明确。合规医疗费用所包含的项目要视具体就医情况而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浪费,但是由于医院救治水平的不同,是否满足合规医疗费用标准取决于救助环节的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而医疗水平的不同将会引起救助环节医疗费用的差异,救助环节医疗费用的浪费情况较为普遍,因此降低了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3.监控管理范围较广。大病医保是由商业保险机构出售的一项团购性质的保险,国家政策严格要求商业机构实行“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原则,于是商业保险机构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极有可能出现问题,因此,政府必须对商业保险机构实行严格的监控管理。同时,与商业保险机构较为密切的医院部门也是需要监控管理的重要单位,医院部门是否实施合理救助、是否合理使用医疗费用,都是政府需要管理监控的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在大病医保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实施管理监控的地方实在太多,而稍微的疏忽都将会降低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影响城乡居民的医保利益。
4.医保内外部链接不够完善。大病医保政策是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一项制度性补充项目,是进一步完善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需要,主要目标是防止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因此,大病医保政策是否能够达到其主要目标不仅取决于大病医保政策本身的实施情况,还取决于大病医保政策与其他医保政策以及相关社会福利的衔接情况。
一方面,要做好大病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的衔接,这就需要建立强大的信息共享制度,而目前我国还缺乏医疗病患的基本情况通报制度;另一方面,大病医保作为一项社会福利政策,需要社会上其他一些福利组织协作,在完成大病医保报销的同时给予相应的社会福利,切实保证家庭避免出现灾难性医疗支出,但是目前社会福利机构与大病医保政策的合作较少,还没有建立全面完善的社会福利组织,因此将会给防止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带来一定难度。
综上,无论是组织实施大病医保政策,还是实施过程中医保资金的筹资压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病医保政策的顺利实施,而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问题不仅给大病医保政策的实施带来巨大挑战,还直接关乎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问题的解决,因此,大病医保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四、建议与总结
(一)完善医保政策与社会福利的衔接
医保政策作为一项政策利是不能完全解决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问题的,因此医保政策要与社会福利联手,在医保政策之外,社会福利机构根据医保信息对患者家庭给予适当的补助,这将会提高大病医保政策的实施效率,有效防止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发生。
(二)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
可以看出,医保制度顺利实施过后,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将是影响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关键问题,因此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是实现大病医保政策基本目标的重要手段,应该从商业保险机构的资金管理与医疗救助效率两方面来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
(三)完善家庭灾难性支出认定标准
在判定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时,以社会平均收入作为判定标准,这样的标准不适合我国贫富差距大、城乡收入差距大的基本国情,因此认定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改。
总而言之,大病医保政策能够减少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问题,但是不能从根本上防止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发生,在进一步完善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前提下,需要社会福利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共同协作,才能更好地防止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常文虎,赵劲红,邹声金,等.大病医疗统筹对农民灾难性卫生支出作用的案例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2):5-10
[2] 朱铭来,宋占军.完善大病保险筹资补偿模式[J].中国金融,2014,(2):69-70
[3] 刘颖,任苒.大病卫生支出以及影响[J].中国卫生经济,2010(3:37-39
关键词:国有企业;医疗保险;管理;优化
前言
医疗社会保险指的就是劳动人员,因为患有疾病而丧失了暂时的劳动力,以此从中收获必要渠道的物质帮助,有效解决劳动者因为患病而出现经济困难的现象,使其能够基本的维持生活,达到健康的目的,这也是一个人员保险的制度。这种制度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衰败,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力是否能够顺利的进行,所以,本文也就国有企业内部医疗保险制度,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发挥出医疗保险的作用,为职工享受待遇水平的提升找到最佳的依据。
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分析
医疗保险制度实际上属于一种筹资的机制,这种机制主要就是针对居民所接受的医疗保健事业所开展的一项活动,企业是社会保险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大部分人都认为,这种制度相对于卫生费用管理模式,属于一种进步的阶段。广义上来看,医疗保险的制度针对的是居民预防和治疗疾病解决基本费用和资金分配问题的一个最佳制度,这一制度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叫义务保险,也可以叫社会医疗保险,另一方面则叫私人保险,也可以叫做自愿保险。其中,前者主要接受的是政府的委托,由独立公司所承担的,或者是政府机构包揽的。后者顾名思义,就是保险人在自愿的前提下,所缴纳一定费用。我国的治理制度开始于1998年,在国务院成立了与医疗保险制度有关的法规之后,我国也翻开了历史性的篇章,通过了几十年的摸索,具有中国典型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初步建成,在不断的转化和发展的过程之中,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就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能够了解到,很多国有企业内部医疗保险制度与当前企业发展的状况不相符合,所以还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和改革,才能够提高这一工作的整体效果。
二、国有企业员工医疗保险改革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员工所接受的医疗保险改革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其中,一方面就是在我国政府整体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国有企业内部所涉及到的各种机制,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改革,现有的医疗保险模式也已经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与社会大环境脱轨的现象。所以国有企业内部员工自身的医疗保险模式,其整体的改革工作已经迫在眉睫。纵观国内外的医疗保险模式能够了解到,这一工作存在着多种多样化的特点,面对着如此复杂类型多变的医疗保险方式,其各有各的优点,具体应该如何对这些方式进行选择,走上改革的道路,一直也是困扰着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的难题。
三、国有企业医疗保险管理优化策略
(一)利用市场调节机制调节医疗市场
市场内部只有在科学合理竞争的条件下,才能够发展的越来越符合大众的需求,医疗市场也是如此,但是,因为整个医疗活动中有着各种各样信息不平等的现象,例如:患者无法知晓医院内部各项收费的实际成本,也不能够对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所存在的费用差异进行比较,这也导致患者不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医疗机构的选择,严重影响了医疗市场良好的发展,也导致医疗市场内部缺乏良性的竞争,成为了卖方的市场。医疗机构单方面说了算的现象,也造成了患者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为了能够打破这种不平衡,就需要相关的医疗保险机构,对特定医院的具体收费项目进行详细的统计,把最终统计的结果向社会进行公布,以此实现信息之间的交流,保证患者的就医信息更加透明,使患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选择,这样才能够提高医疗工作服务的质量,也能够保证医保的基金支出变得透明,而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二)建立监督机制促使医疗基金合理使用
长久以来,我国的医保制度在实际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之中,都缺乏一定的监督措施,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内部,由于员工所享受的固定待遇里包含着医疗保险制度,因此,并没有相关制度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导致很多国有企业内部的员工,以及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阶段,仅仅考虑到个人的利益,完全忽略了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所以在医保基金的使用上,还存在着众多不合理的地方,为了能够有效地扭转这种不良现象的存在,就需要保证能够对医保制度进行配套的监督机制,同时,健全整个制度具体的开展流程,保证医保的基金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监督管理体制的树立,也需要医保机构适当地做出改善,给与一定的努力,保证国家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与其他监督部门共同参与其中,提高整个工作的质量,把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列入监察的范围之内,对定点的医疗机构资金使用情况,是否存在问题进行考察,能够保证一旦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提高整个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互联网审计 调查研究
本文是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1128700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民承受能力和医疗费用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资金对百姓意义重大,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即是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等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这是保障基金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手段。
一、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现状
我省自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并逐步推广以来,成效显著。在绩效审计中发现该制度推进过程中面临着筹资水平低、保障程度不高、报销比例设置不合理、农民受益面窄、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依然严重等问题。相关人员违规使用农村医疗保险基金屡禁不止,有资料显示,全国每年因违规使用而造成的资金损失就有数十亿[1],需要尽快完善新农合的法规体系,强化农民参合意识,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稳定的新农合筹资机制,加强新农合监管机制的建设,完善新农合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改革现有的医疗服务体系布局,提高基层诊疗水平,加快新农合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促进新农合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正朝着更加透明化更加公正化的道路不断发展,不可忽视的是,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仍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存在的弊端
(一)审计目标不明确 ,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互联网信息系统审计的建设是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发展历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也是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目标依然不明确,审计内容不够充实。 审计目标不太明确。相关部门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主要以基础设施控制为重点审计目标而忽视了对运营维护控制的审计,这就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无法实现全面、系统的的审计,难以建立科学的审计制度从而导倒致相关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除了审计目标没有明确外,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也是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依然缺乏,没有国家法律作为保障的农村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存在较大的风险,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很难找到相关的法律条文加以约束制裁。有关人员也会应为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而违法使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
(二)审计人才缺乏,审计技术落后
审计人才缺乏是指由于缺乏既懂审计又精通计算机的人员而导致的审计效率低下,审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审计人才的缺乏将是阻碍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专业的审计人才,建立专业的培养体系成为我国审计道路建设的当务之急。审计技术落后是指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在数据处理和信息之间的强大作用而未能形成高效、全面、自动化的互联网审计。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极其重要的工作,其审计技术的发展应该得到特别重视。
(三)审计内容缺乏,审计体系不完备
在我国,虽然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正在不断地发展,国家投入的精力也越来越多,但是审计内容依然不够充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系统运行中出现的相关数据没有及时汇总处理,导致审计人员无法的进行及时的审计。同时业务流程方面的控制审计没有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本身的特点来进行审计分析,缺乏专项审计的特殊性 ,另一方面是数据控制本身的信息不够全面,导致审计难以进行。从另一个角度看审计体系不够完备,个及审计机关联系不够紧密,审计数据、信息共享性差。难以形成完备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体系。相关单位并未对审计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审计工作人员也没有积极探索,进行相应的科学变革。
在我们实践小分队对浦口新农合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作每个县(区)参合农民有几十万人,最终报销医疗费用的参合人数也有几万人,涉及县(区)域内多数医疗单位,面对这么大的审计对象审计人员用传统的手工方法查阅、分析、汇总资料是十分费力,而且效率又比较低下。比如审计人员在对报销金额,人员是否为参合人员等审计时,采用人工方法核对速度十分缓慢,这严重影响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影响了后期的工作发展,如果,利用计算机进行核对就能够迅速查清,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三、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形成相应配套政策
2003年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试点,经过两年试点运行在2005年实现了我省该制度的全覆盖。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相关制度政策,对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加以指导,在审计工作中, 一定要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要从制度、 政策入手, 发现制度、 政策的漏洞。尽快完善新农合的法规体系,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健康稳妥发展,实现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制度朝着公平、公正、公开化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制度在我国现行体制的保障下会朝着更加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二)培养专业互联网审计人员,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对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要求较高。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审计专业素质、懂得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应熟料操作计算机系统,真正做到互联网审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资金应在指定专户储存,专项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高效、透明、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在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基金运行中做到有效的监督,防止违规使用情况继续蔓延影响农民对医保基金的及时使用。
(三)建立独立机构,采用直接管理模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应由独立的机构来经办,一旦医疗保险资金运行出现违规挪用等情况,经办机构的处理意见才能得到有效的到落实,并对想要违法违规行为采取及时的惩处措施,应该在全国各地设立独立的医保资金管理机构,一旦发现不合理的使用情况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相关部门一般采取专网联接的模式,在其他相关部门间建立计算机网络联接,在线审核结算、实时监控和信息汇总,实现新农合业务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
(四)鼓励百姓参与基金的监督,建立网上举报投诉制度
人民群众本身就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与者、受益者,有关部门应秉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方针,通过互联网公示审计时间、范围、内容、重点和目标,公布监督电话,鼓励群众加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中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对居民投诉举报违规使用情况进行适当奖励,依靠人民群众,纠正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环节中的不正之风,可以利用网上举报平台,对一些违法违规现象通报批评保障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正常运行。审计监管机构要对人民群众的检举揭发及时处理并公正调查,杜绝违法违规不良之分,保障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制度顺利进行,真正造福百姓。
(五)利用互联网推动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优势
当今社会互联网不断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主要采取审计和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采用人工实地调研,数据库信息整合分析等方法。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大大减轻了审计工作人员手工查账的繁琐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审计过程中违规挪用资金、骗取医保费用等问题屡禁不止,是我国医疗保险基金正常运行的重要隐患 ,社保、财政、卫生等社保业务经办部门、单位通过互联网相互联系,实时采集转换数据,核查、分析有关数据,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资金使用情况。互联网审计的运用将改变我国传统事后审计监督的格局,加强了事中监督,能够提升审计监督的效果, 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保障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
(六)利用互联网推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的总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对社会和谐发展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及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资金的管理情况, 直接影响农村合作医疗能否健康发展、农民是否能直接享受到该项政策带来的优惠,不仅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到促进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 、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利用互联网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审计审计是促进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手段,相关人员要积极探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保障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各级政府也应该要加大对新农合工作经费的投入,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帮助搭建网络化信息平台,切实解决新农合信息化建设落后状况,加快农合经办机构计算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个及部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增进沟通、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第一时间采用网上披露,保障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正常有效运行,真正成为我国老百姓“控制”的保命钱。
参考文献:
[1]吴海波,吴爱萍.违法违规侵占新农合资金的成因析及预防[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11):6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城市公立医院的财务收支规模越来越大,医院经济运营管理日益重要,特别是新医改对医院经济管理明确提出“提高医院资产利用效率,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的要求,2014年财政部力推的管理会计,为公立医院推行经济运营管理找到了有效载体,基于对医院医疗护理技术业务与财务工作的高度融合,找准运营管控的切入点,精准寻找医院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促进医院良性发展,实现医院经济运行高效低耗。
一、转变医院运营管理思路
1.新医改下,要积极转变医院经济运行发展模式,医院要从关注经济业务总量向关注成本效益转变,从重业务轻财务向业务财务运营并重转变,注重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找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道路[1]。
2.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业务技术是关键。以舒适的诊疗环境、高超的诊疗技术、便捷的服务流程和优良的服务态度赢得患者,运用科学手段挖掘潜力,整合并有效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引入竞争、末尾淘汰机制,使医院充满活力和生机。
3.下大力气进行收入结构调整改革,提高医疗收入,减少浪费;加快床位周转,缩短病人实际住院日,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效应;扩大增值性、高技术性医疗服务范围,开拓新业务、新项目等。
4.近年来,在财政补助无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做好医疗服务项目的保本量数据分析。在目前的物价政策环境下,医院要挖掘潜力,通过发挥自身医疗技术、设备条件和管理运营来实现收支平衡。地级市医院要增加具有高附加值、高难度的医疗项目,不能在技术上与基层医疗机构同质化,提高有效服务收入的比例。
二、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发挥资产效能
(一)固定资产管理会计
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医院医疗设备开展利用率(工作负荷)分析,加强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率分析。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使医院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合理的利用。对院内闲置设备开展排查,通过院区、科室之间的合理调配,将可用设备充分利用。
推行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精细化成本核算、精准化成本控制。要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将固定资产折旧纳入科室成本范围,实施固定资产(医院经济资源)有偿占有使用。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维护和更新,加强成本费用意识,保证固定资产得到及时更新和维护。促进科室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和利用,要树立投资有回报、占用资产要付费的意识。用经济杠杆调节医院资金投向与流向,优化医疗装备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强化大型设备效能分析,大型医疗设备在医院具有很高的价值,除了在设备论证、购买、变动、维修、保养、计量等环节进行全面化管理以外,对固定资产数量、价值、运行实行全面化管理,这是医院资产管理的重点。对设备收入、成本消耗进行效能分析评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满足物流、账务两方面的要求,对部分医技科室的大型设备进行单机核算。
抓好固定资产源头环节控制。严格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的采购和领用程序,杜绝临床医务人员指定品牌供应商,他们的职责是提供设备和器械功能的需求。加强采购前科室论证工作,医疗设备和器械必须经科室民主讨论形成效益预期报告,对投资造成损失的和利用效率低的要进行追责。要从医院、学科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规模结构确定固定资产需要量,避免盲目与重复投资。
(二)非固定资产管理会计
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药品、材料的核算和管理,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切实减轻患者负担。(1)开展“两票制”工作,完善药品的业务流转及科学严谨的流程控制。充分发挥药学部的职能,覆盖临床药师的指导工作,使临床科室规范合理用药,强化用药监督机制,全面全程开展用药监测工作。(2)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对药品收入的过度依赖,加强药品集中招标,开展药品二次议价,降低药品采购价格,严管大处方和贵重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3)定期对科室的药品进行整理,通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药品合理使用,限定药品的使用种类和数量,降低药占比,城市公立医院的药占比要控制在30%左右。(4)深入理解药品零差价政策,科学地分析药品零差价实行后对医院的影响,净化采购流程,杜绝滥用药物行为。
(三)加强材料管控,有效降低医疗费用
1.卫生材料尤其是高值耗材的管理是医院材料成本控制的重点。应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HIS)医嘱、收费与科室实际材料消耗的配比分析,及时发现不合理收费、漏费、材料丢失、材料浪费现象并进行改正,对不收费材料做出定额管理,设置二级库管理,避免材料的积压浪费。
2.材料成本的控制是控制医院材料费过快增长,?p轻患者负担的重要途径,主要是继续加大材料价格的下调力度,最大限度控制材料占比的增长,并将材料费用控制的相关指标纳入科室绩效核算当中,以促进合理使用材料,提高各科室诊疗水平。将各科室的材料消耗占医疗收入比例定期公布排名,使科室自身加以重视,从而有效地降低材料消耗。
3.降低采购成本,完善采购制度,继续推进医疗设备、材料公开招标,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量用价格低廉的国产材料代替进口耗材,医院每百元收入材料消耗要控制在20元以内。
三、实施医院精准化成本控制
医院成本控制是一个常态话题。成本控制不能以降低服务水准为代价简单粗暴地去控制,而是要找准“靶心”用好手段,做好精准控制。要更新理念,提高医院全体职工成本控制意识,重点是不能出现浪费。通过对医院和医疗服务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实施精准化控制,提高效益与效率,保证医院生存与竞争能适应医疗市场环境变化。
(一)严格实行预算管理,用预算控制成本
预算是成本控制的“杀手锏”,要高度重视预算的控制作用。从上到下要建立完善预算架构,使预算管理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将全部收入成本纳入预算管理,使每项支出都在预算中进行把控,力争成本预算的准确可靠。各预算项目实行指标分级归口管理,明确责任单位和费用使用情况,促使各科室科学合理地编制成本预算。对执行情况在发生前和发生时进行监督,及时发现成本费用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寻找对策[2]。
(二)能源消耗管控
水电气料是医院成本耗费的大头,要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加强和完善节水节电的改进措施。各科室要落实节水用电责任,对重点耗能单元采取针对性的节能措施,如在空调方面,规定冷热气供应标准,适当调整冷媒水、冷却水的温度。夏天适当提高冷媒水的温度,冬天适当降低热媒水的温度,使冷水机组的能耗大幅度减少。合理设置电梯开启的数量、楼层和时间,实施电梯系统智能化控制。要对成本数据分析,深入挖掘成本数据背后存在的问题,找出成本控制潜力。
(三)医院管理费用管控
严格实行预算管理,将医院的全部花费、成本费用纳入预算,做好相关支出预算数据的测算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和费用的使用情况,分析费用计划完成情况,严格控制管理费用,建立完善的审批报销制度,层层把关。节约消耗就是节约资金,对日常维修及零星工程要有效管理,堵塞漏洞,努力做到医院每花一分钱都要找到支出的责任科室,区别全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的边界标准,在科室KPI考核中增加成本管控考核指标,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
(四)加强洗涤费、物业费、保洁费等大额开支的管理
洗涤费、物业费、保洁费是医院运营成本中金额较大的开支,特别是实行物业托管的医院更是如此,要对每床日保洁费、物业、洗涤费进行分析,对异常上升现象(病人量没有增加的情况)要找出原因,医院要强化科室的洁净意识和护士长监督职责。总务后勤部门要定期对物业保洁、洗涤情况进行检查、巡视,增强物业公司的约束机制,使保洁、洗涤等成本得到持续控制。
(五)加强人力成本控制,充分发挥人员效益
1.建立人力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为有效做好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首先要做好人力成本的预算,按岗设人,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规划、沟通、协调职能,增强人力成本的可预见性,避免或减少人力资源成本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人力资源部门与各相关部门协调,密切配合,制定人员经费预算,对职工薪酬、培训、进修等费用实施管控,运用本量利分析法对临床科室的业务量加以分析。
2.建立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合理的薪酬分配管理体系,不仅能有效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提高效率,还能为医院节约出更多的人力资源成本,在医院绩效方案中,要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将“工作效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劳动纪律、技术能力”五个方面的考核结果,作为衡量绩效考评的依据,充分考虑岗位性质、技术难度、风险系数、工作强度、职业道德操守、医德医风及成本控制因素,使之对内具有激励性及公平性,对外具有较好的竞争力薪酬,激发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3.优化组织机构、实行定员定岗
医院应以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需求为原则,科学设置医疗科室及行政后勤科室。根据具体情况,明确岗位名称,设置人数、工作职责及考核标准,按岗设人、一人多岗,充分发挥每名职工的工作效能。
四、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推行责任会计中心
持续强化科室目标管理工作:(1)科室目标管理工作就是科主任、护士长使命感的载体,要促进科室工作能够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中进行。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同时,要提升科室运营管理的效率与效益。(2)提升门诊工作量的考核,注重专家、科主任的门诊出诊率,推进一卡通建设,简化就医流程。(3)三级医院的重要职责就是疑难危重、急重病人的收治、救治能力,要新增各科对急难危重比的考核,这个指标的提升,是科室技术水平提高的标杆。(4)要在外科系统中新增手术率的考核,使外科科室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增加三级、四级手术技术力量,加大难度高、风险系数高手术的例数,从多方面提升技术水平,积极顺应分级诊疗的要求。(5)科室效率提高的重要抓手就是缩短住院日,依托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方式,以特定病种的平均住院日为重点,合理控制平均住院日。分季度分析手术前后住院日、疑难危重病住院日等相关指标,尤其要重视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规范临床科室诊疗流程,制定标准住院天数,有效降低住院日,为了缩短诊疗时间,规定医技科室检查项目完成时间和检查结果出具报告时间,在医生工作站开发住院时间超预期预警机制,对于即将超过某病种标准住院天数的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病人得到更加有效合理的治疗。(6)逐步推行责任目标成本制度,结合医院管理的实际,按照能够控制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目?顺杀荆?将降低医院成本的目标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科室,进行医疗成本的对口管理,实现医疗成本的事前控制。在医疗业务过程中,将医疗成本的实际消耗与责任目标进行对比,加强医疗业务事后管控,总结经验,查找原因,防微杜渐,完善医疗成本管理责任制。揭示各医疗成本项目差异,查明责任归属,明确医疗责任制,把医疗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医疗资源[3]。
五、打通数据通道,推进医院信息链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院完整化的大信息平台系统
整合医院现有信息资源,要建立医院资源计划(HRP)运营管理平台,通过对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系统(PACs)、财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物流管理、人事管理、绩效核算等系统的有机衔接和整合,建立支持医院整体运营管理,实用、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系?y化医疗资源管理平台,提高各主要业务线的管理和综合运营水平。在良好的整合医院数据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设计安装医院BI系统,服务医院发展[4]。
六、关注医保病人费用管控
随着医保、农合病人的统一管理,病人住院次均费用的严控,单病种付费的推行,医保病人费用控制成为医院管理的当务之急。(1)医保工作要追求精细化、从服务患者职责拓展到医保病人的管理、医保付费的运作、医保政策的扶持与争取、医保病源分析等,按照未来医保预付制度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医院、科室医保控制额度,有效地保证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对医保病人诊疗全过程行为进行规范,保证诊疗行为统一、合规。为了防止过度医疗,保证基本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医保部门设专人监督检查临床科室医保协议落实情况,关注医保患者构成、患者自费负担和知情情况,保证患者对自己所有治疗行为的知情权。(2)要定期组织专家对医保病人出院病历进行终末质量管理,对治疗过程掌握,是否遵守用药管理规定、因病施治原则,是否合理用药以及用药适应症选择,有无过度检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评,结合医保质量考核办法给予处罚。
七、注重卫生材料的管控
1.医院要制定适用的《医疗器械(医用设备、耗材)使用管理规定》,规范医院准入使用的耗材,加强耗材监管,降低医用设备、耗材使用风险,保障临床使用安全,重点是对检验试剂、手术材料、医疗检查设备耗材的监管。
2.成立由科室民主管理小组成员组成的新增医用耗材议价小组,使采购流程更加公平、公开、透明、阳光,提高医用耗材采购效率,降低医用耗材采购成本。
3.完善卫生材料采购成本,规范采购流程,严把材料的招标采购及供应商资质关,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优质价廉的材料供应。
4.对心脏、骨科植入类和血液透析类部分高值耗材要公开招标,医院对招标的产品进行二次议价与谈判,进一步调整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5.要成立检验试剂、手术室预备库房(二级库),对高值耗材实行预库存管理,这样既保证临床手术的安全、及时,又降低高值耗材的库存成本。
八、发挥财务与管理会计职能,服务医改
1.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杜绝不合理支出,做好医院核心业务流程。“好钢用在刀刃上”,严格做好各项开支控费管理,加强资金支出的内部监督,避免产生不合理的成本费用。要在逐步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和管理精细化程度上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