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养老行业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023-02
一、关于 CCRC社区
(一)何谓CCRC社区
CCRC社区(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是一种复合式的老年社区。它起源于美国教会创办的组织,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针对长期以来各种老年照料服务机构和项目相互分割,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逐步下降的过程中不得不经常变更养老场所的状况,对CCRC的理念进行了诠释――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CRC),是指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变化,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助和介护一体化居住和护理服务的机构。
CCRC主要采用居家式的自主养老方式,其核心理念是为入住的老人提供三种服务形式:独立生活服务、辅助生活服务和护理生活服务。入住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生理的需要,逐渐从独立生活转为辅助生活,最后转入护理生活阶段。所有的服务内容都是由入住者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自由选择。由此可见, CCRC的理念为“原居养老”,由于其服务内容涵盖了老年生活的各个部分,兼顾衣食住行、医疗健康、心理关照、自我价值再实现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因此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医疗、护理和照料服务。
(二)CCRC社区的优势
1.可以提供完备的健康照护服务。多数老年人选择进入CCRC的重要理由,是因为在CCRC社区可以得到长期照护服务。CCRC社区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布置智能化的设施,社区给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派出医护人员定期入户巡诊,根据身体状况为每位老人做出健康评估,并且针对老年人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支持,主要有医学治疗、康复辅助技术、交通服务、居家护理、住房改善、长短期照护机构、特殊房屋和活动场所等等。
2.可以提高生活质量。除了对健康方面有益之外,CCRC能改善生活质量,提供各式各样活动与社交达到居民的自我实现,减少老人被孤立感及沮丧感。CCRC社区能充分利用各类休闲娱乐、康体健身设施实现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促进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家庭感。有的老年社区还为年轻家庭提供适合的居所,实现各年龄阶层的混合居住,既为两代家庭相邻而居提供可能,还能让老年人在与不同年龄段人群广泛的接触中,获得充实与满足。
3.可以获得连续性的照顾。CCRC社区提供老年不同阶段的连续照料,从独立生活到必要时的辅助生活和护理院,老年人可以只在熟悉的楼层间或建筑物间搬动,不会因为健康状况衰退而必须迁出社区,重新去适应陌生地区。老人们可以在社区里购房定居也可以租房居住,房屋有高中低档之别,分为无陪护型、陪护型、特护型等不同的类型,能满足不同年龄、财力层次老人的需求。
可见, CCRC社区不仅是技术、房子,更是一种有活力的养老生活方式。美国一项学术调查显示,在CCRC养老社区,由于具备了专业化的老年医疗保障服务,社区居民的寿命,往往较社会平均水平高出8岁至10岁,同时医疗保健支出减少30%。至今,美国全国共有超过2100个CCRC,总共照顾约 62.5万退休老人,其增长速度比养老院和辅助生活机构的总和都要高。
二、我国发展CCRC社区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三种养老方式。家庭养老仍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有关调查显示,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身边无子女,独处的占36.6%;丧偶率为57%,女性高达78.2%;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占45%,家庭养老面临子女“空巢”、缺乏专业照料的问题。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后发效应,我国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依靠定点服务的社区养老则普遍由家政公司转型或“兼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多方面需求了解不够,影响了养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服务方式也比较单一,难以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社会服务。再就是机构养老。传统的养老院,往往近乎囚禁的把老人固定在一栋楼或者一个门禁森严的小院里,空间狭小,生活不便。而且还存在公办养老院资源奇缺住不进,高端养老机构价格奇高住不起的问题。
在我国,考虑到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衰弱和机构养老的力不从心,及多数老年人处于经济和情感上的原因不愿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加上如今人们住房水平的提高,老人们有了较好的住家环境,则希望在家里而不是在养老机构接受服务,居家养老便应运而生。但从生活质量的角度而言,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仅能满足老年人吃穿住行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更高层面,如健康照护、生活满意度、精神生活和奉献社会等方面的需求难以顾及。而CCRC复合型养老社区,恰好解决了单一养老模式无法解决的难题。CCRC养老社区集合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三方面优点,是当今全世界公认最理想的养老生活模式。
三、我国发展CCRC社区面临的机遇
(一)城市老年群体已拥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存在一定比例的中高收入老年群体对高标准老年社区的需求
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庞大的老年人群以及未来数十年不断增长的趋势,决定了老年人消费群体将支撑起一个庞大的老龄产业市场。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我国城市老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每年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可达3000亿元至4000亿元,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收入将呈不断增长之势。有关专家预测,仅退休金一项到2020年将增加到28145亿元,2030年可达73219亿元。零点调查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存在着一批占当地老年人口总数近6%以上的中高收入老年群体,这些老年人认为现在的养老环境,不能满足他们日益提高的养老需求,因此他们希望市场上能多生产一些高标准的老年公寓。也就是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存在一定比例的中高收入老年群体对高标准老年社区的需求。
(二)整个供给市场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市场供给存在缺失
养老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虽然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内兴起,但主要局限在养老设施方面,相关产业发展滞后。同时,养老设施多数还是机构、政府投资,市场化程度较低然。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机构所能容纳的人数只占老年人口的0.8%,落后于发达国家3%的比例。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老年用品市场的年消费能力已经达到了4000亿元。但是我国所有老年用品生产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尚不足1000亿元,满足需求相差甚远,市场供给存在缺失。
(三)养老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国家正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
2011年2月,民政部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该规划中指出未来中国养老的模式是:“要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明确鼓励社会兴办养老机构,要建立与政府养老配套的高端养老产品和服务,”要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机构为重点,通过新建、改扩建和购置,改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条件。国家对于养老产业的扶持具体体现在对养老机构和养老地产税收上的优惠,比如国务院和民政部门相继出台减免养老机构的税收以及鼓励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的政策与文件。
四、我国发展CCRC社区面临的挑战
(一)价格昂贵,面临曲高和寡的局面
虽然CCRC能够为老人提供一个几乎完美的颐养身心的环境,但这种心灵的宁静却来之不易。根据美国养老地产及护理行业投资中心(NIC)的调查数据,CCRC的入住费用一般从2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不等,平均为25万美元。这仅仅是一张进入CCRC的门票。如果一位老人独立生活15年,每月支付2000美元,加上入住时一次性支付的费用,从入住到去世,在CCRC花费的总费用会在60万美元左右。
CCRC养老社区投资规模大,回报期长,资金流动性弱,如果没有长期政策和资本支持,很难获得规模效应并维持长期运营。在目前盈利模式并不清楚的情况,我国很多社会资本进入CCRC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 “高端”路线,月均支出动辄上万元。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家庭年收入超过 150 万的老年人口为 1020 万, 同时我国目前步入70岁的老人多是“50”前的。曾在欧美各国研究养老行业多年的清华大学博士王勤指出,目前,高端的人群需求被高估,而90%以上的中等收人人群被忽略。这是很多CCRC运营商无法盈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资源缺乏,医疗问题难解决
目前,国内的CCRC社区多数没有自己的医疗资源,往往选择与某个医院进行合作,开辟“绿色通道”等方式解决老人的就医需求,并且社区内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技能,难以胜任相应的护理工作。这与美国的情况相去甚远。在CCRC社区都有专业养老护理团队对老年人进行长期持续的检测。而中国不仅医疗资源、 资源总体供应不足,其分布也不均衡, 好的医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
(三)管理难度大,缺乏行业准入和服务监管
一方面CCRC是一项复杂的事业,不仅要整合各项老人所需的资源,还需及时提供各项横跨生活和医疗层面的服务,因此管理起来并不容易。同时对于养老行业的服务业属性,许多进入CCRC的企业也理解不到位。“能盈利的机构的共同点有:设施设置不是大而全,而是能灵活利用空间和服务专业,不是人海战术,而是有专业团队,这是很重要的。” 清华大学博士王勤说,人才不足是目前发展CCRC遇到的瓶颈之一。
另一方面,CCRC主要是依赖社会资本发展的养老产业,政府应加强对行业准入和服务的监管,如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规定一个CCRC机构必须在该州有两个以上的设施;要建立“业主”的管理委员会,参与社区管理;并且要对CCRC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等。但CCRC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行业准入标准和相关的监管部门,这严重制约了CCRC在我国的发展。
五、结语
CCRC养老社区居住模式能给我国老人在养老居住模式上更多一种选择,也体现了老人养老居住模式多样化的需求,其优势在于它的着力点以及未来的前景。随着人们居住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政府、运营商、投资人等通过实践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CCRC养老社区开发思路,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美霞,等.老年住宅开发和经营模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王彦辉.走向新社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 叶 奕.养老地产发展形势分析[J].科技智囊,2014(12).
据华翔联信总经理刘宇辉介绍,2016年,在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关于电话用户实名制成效评价预打分中,华翔联信获得满分;同时,在各监管部门全年组织的多次暗访抽查中,华翔联信也未出现渠道违规现象,全年违规率为0。
新的一年,在坚守实名制的同时,华翔联信也深刻认识到,只有经过业务创新,创造新的“从0到1”的可能,才是转售企业价值所在。
推出“华健康”品牌
转型是2016年的关键词。华翔联信循着商业模式创新之路,将“创新”深植于整个转型过程。
2016年来,商业模式逐渐从传统的通信业务转售商,向“智能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业务模式从基于管道的业务模式,向基于平台的业务模式转型;收入模式从单纯的通信收入,向通信、服务、硬件、平台合作多元化收入转型。
2016年时值大健康、物联网和可穿戴智能硬件蓬勃发展,华翔联信整合自身通信能力、健康管理云服务、计费账务、呼叫中心与售后服务能力,构建了“华健康”物联平台。
以“华健康”物联平台为基础,华翔联信面向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推出了集硬件、软件、通信及云平台四位一体的“华健康”智能健康管理方案。
⒂罨越樯芩担“华健康”智能健康管理方案包含华翔联信自主设计的智能手表、华健康APP、通信产品和健康管理平台。该方案以“联接”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老人、家属、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的沟通渠道,以实现老人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实时的服务跟踪管理和监督考核,建立社区养老运营的闭环,提高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华翔联信集中精力在技术研发及运营上,全力为“华健康”的最终用户及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需求客户提供创新增值服务,以求共同打造“物联网+健康管理”的生态系统。
探索“通信+健康”新模式
创新是2017年的关键词。今年年初,华翔联信在2017移动转售业务全球发展峰会上,被媒体及行业专家共同授予最具影响力业务创新奖,备受瞩目。
业内人士认为,华翔联信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健康养老产业有机融合,不但能够充分发挥通信行业的优势,而且符合国家政策方向,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一、养老产业的民生定位
养老产业,又称老年人服务产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商品、设施以及服务,满足其特殊需要的,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产业集合。
和其他产业相比,养老产业具有民生方面的天然优势,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一是给社会带来更高福利。养老本来就是一种因个人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高层次需求,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就是人们在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二是创造更多就业。就业为民生之本,养老对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及其就业层次多的特点,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持久、宽泛的就业渠道,直接对社会民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在具有较大规模吸纳就业、能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当首选养老服务业。三是促进人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命题中,“人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重要内容,更是重要的终极目标。养老抚幼是人类再生产的需要。养老水平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一国公民体面而富有尊严地生活的最好写照,直接影响着该国的现代化进程。
二、养老产业的前景分析
目前我国养老供求矛盾突出,养老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养老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进步的大背景下,养老产业更大发展需要考虑三个宏观前提:第一,养老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在认识上应该是宏观、立体、综合的,而非割裂、平面、单一的;第二,养老产业在宏观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前景,主要是由这个产业的独特比较优势(民生保障)所决定,而非其单一非优势功能所决定的;第三,养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确立和巩固,需要随着国家发展趋势变动,作出全面客观的判断和与时俱进的调整。
养老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等特点,并对医疗、保险、交通、地产、餐饮、娱乐、休闲等上下游产业具有带动效应。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为养老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居民对养老产业需求和政府对养老产业扶植政策这两个主要驱动因素长期不会发生改变,未来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老年消费市场庞大。根据国家老龄办的数据,养老服务市场需求在3万亿元以上,在解决上千万劳动力就业机会的同时,正催生出一个潜力极大的国内老年消费市场。据测算,从2010年至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从业人员将从2000万人激增到7800万人,提高就业率约2%以上。如果按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3:1的比例配备,仅此一项就能增加就业1000多万人。作为一个跨越多行业的特殊产业,专家预测,5年内我国老年人市场消费将突破万亿元规模,到2030年有望形成老龄、少儿、成人产业三分天下的格局。未来2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0万亿元以上,对GDP的拉动作用将会十分明显。
老年消费能力强劲。我国老年人购买能力总和也相当可观。据统计,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年离退休金总额超过9200亿元,加上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总可支配收入可达1.2万亿元至1.3万亿元。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的标准,我国仅养老机构的床位每年就有3000亿元的市场空间,再加上医疗、康复设施等,还可拉动至少1000亿元的消费。以江苏为例,2010年江苏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900万人,即使以20%的老人需要养老服务估算就将达180万人。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福利的逐步完善,养老服务的潜在需求将日益成为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趋向积极主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许多老年人在美容、穿着打扮、营养食品、健身娱乐、旅游观光、高端养老社区等方面有着强烈的消费兴趣,保险意识、精神文化消费意识日益增强,将是推动今后老年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调查显示,我国约有5%比例的老年人愿意选择社会养老模式,而在城市中,这一比例通常达到8%~12%,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和养老机构设施不断完善,这一比例还将上升。
养老市场细分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养老需求的逐年增长,养老产业市场趋于细分化,出现了老年用品、老年社区、老年护理、老年疗养、老年文化、老年娱乐、老年家政护理等多种养老服务及配套服务业。而且在操作上,养老产业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国有、民营资本争相进入,养老产业正在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养老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1.养老产业化的内在逻辑
一方面,“空巢家庭”、“失能家庭”、“四二一家庭”大量出现,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精神慰藉的养老服务已成为涉及众多老年人的普遍需求;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快速增长的经济和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预期水平,随着老龄化加速发展,为老年人构建良好生活环境,保持老年人积极、健康状况的社会需要日渐突出,这既符合广大老年人的期待,也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养老产业化,就是使“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养老服务成为营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使养老服务发展成为具有规模性的现代服务型产业。养老只有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才能形成政府、投资者、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老年人多方共赢、健康发展的局面。养老服务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满足我国未来几十年不断增长的老年服务的需要,有效应对老龄化的挑战,而且将能够有效地扩大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可以成为巨大的容纳就业的产业空间。
2.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
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落后于老龄化速度,养老服务产品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庞大的市场与滞后的政策及落后的设施建设之间的巨大反差,亟待全社会合力解决。
发展理念要适老化。坚持养老产业的“社会福利”属性和市场化发展方针,借助社会和市场力量,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合理配置养老资源,解决日益突出的产业发展滞后问题。全社会都要树立科学的大养老观和积极的老年人生观,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走一条成本较低的福利化、公益化、市场化结合的养老之路。
政策引导要高效化。从现代服务业的角度去定位养老产业,切实把养老产业作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来推动,尽早制定养老产业总体发展规划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形成养老产业规划体系。抓紧研究养老服务项目的规划布局,把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新建小区和新农村建设要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成熟社区通过改扩建和利用现有闲置资源等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加大土地、税收等政策优惠力度,鼓励通过对闲置厂房,民用设施改扩建等方式兴办民间养老机构。加大财政补助和购买服务的力度,认真贯彻落实规费减免、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
投资主体要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的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开发老年产品。开辟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产业。
运行机制要市场化。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养老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按照产业化思路和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养老产业。引导企业开发、生产老年人特殊用品,如老人床垫、浴盆、轮椅、手杖、助听器和假牙、假发等,促进老年用品市场发展,满足老年人的多方面需求。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使社会养老机构能够生存发展。
运营方式要多样化。养老产业链比较长,涉及法律政策、金融投资、规划设计、地产开发、养老服务、老龄用品、人才培养等,后期的运营管理和服务以及养老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应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福利服务网络和社会福利机构等载体,因地制宜地开展集中、分散、上门包户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开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老年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紧急救援等业务,形成养老服务的完整体系,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需求。支持成立以老年为主题的社会志愿组织,加强社会对老年化问题的认识、关心与应变,也鼓励老年人参加志愿者行列,服务社会。鼓励老年人退而不休,保持活力,继续在家庭、社区、社会中扮演应有角色。
服务对象要公众化。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养老设施数量,向老年人及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服务。改变过去养老福利机构仅仅对“三无”老人实行“五保”供养制度的传统做法,对那些生活困难、退休养老金偏低的老年人也要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对“三无”老人可以实行货币化养老,对“低保”对象老人给予适当补助,对居家养老中的特困老人则采取亲属帮扶、社会慈善捐赠和政府补助的方式为他们购买服务。
养老队伍要专业化。对各类社会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持证上岗。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设立养老管理与服务、老年护理、老年社会学和老年产品开发等专业,相关部门在招生、收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鼓励和支持更多人投身养老产业,不断扩大养老产业从业人员队伍,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
关键词:养老产业;转型与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01
从第一、二、三产业中将养老产业分离出来,就决定了养老产业属于特殊性的产业。养老产业总共包括了养老服务、养老产品与养老产业链。在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过程中,养老产业在各产业中重要性显得越来越突出,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从目前市场经济发展格局来看,养老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各行业的发展。同时优化和发展养老产业将能够进一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养老产业转型与优化发展。
一、养老产业的概述
养老产业属于一项特殊性的产业,是横跨三个产业的综合性产业体系。从养老产业整个发展历程与包含面可以说明养老产业的主要特点有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可持续与环境友好等。首先,养老产业服务对象是养老[1]。养老服务主要包含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现实生活中的机构养老包含了养老元、敬老院与老年公寓等,这些机构要么属于公共机构,要么属于民营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关系比较紧密,存在相互交叉的情况,因而将两者统一称之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其次,养老产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养老产品是为老年人而生产出来的一种产品,对老年人的经济与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作用,实际上可以将养老产品分值为实物与服务两种。最后,养老产业链促进养老服务于养老产品的发展。从养老产业链的涵盖范围就可以了解都,养老产业链涉及到金融、康复与护理等多个行业。在养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养老产业链作为一种枢纽而存在。
二、转型和优化养老产业的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转型和优化养老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养老产业对老年人的重要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老看,转型和优化养老产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这么几方面。首先,满足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在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与人口流动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持续增长的养老需要与家庭养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养老机构已经难以满足养老的需要,居家养老方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此种情况,转型与优化养老产业可以为居家养老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满足养老需求。其次,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任何产业而言,转型和发展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转型和优化产业能够带动社会其它的产业。养老产业与多个行业相互交叉。针对老年特殊的消费群体,发展养老产业,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还可以有效拉动内需[2]。养老需求可以满足养老产业的市场供给,发展潜力巨大。最后,提升养老服务与效率。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养老产品与养老服务供给出现严重的不足,养老产业链发展并不成熟,因而在这样一种情势下,转型和优化养老产业非常重要。传统的养老产业面对老龄人口与流动人口问题不断加剧的情况,难以满足后期的养老需求,将传统的养老服务转化成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制度化与产业化具有必要性。可以促使养老服务朝着更高层的养老服务升级转型。
三、完善养老产业转型与优化发展的措施
从前文的分析中就可以了解到,转型和优化养老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形,就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养老产业转型和优化发展。
1.加大养老产业的宣传力度
向全社会宣传养老产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就可以让社会大众充分认识到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而并非社会的累赘,养老产业涉及的行业种类非常多,具有非常远大的发展前景。在宣传养老产业的过程中,改变人们的养老观念,促使老年人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进而创新养老模式,实行异地养老,促进以房养老模式的形成。通过宣传养老产业可以有效改变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引导老年积极消费,这样就可以将老年人力资源挖掘出来,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归属感。
2.定位养老产业中政府的存在
在养老产业发展的过程总,明确政府定位,通过政策的引导,可以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参与机制。在养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发的大力扶持,可以将养老产业划入到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促使养老产业朝着发展的道路行进。养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遵循政策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兴办的原则,发挥政府在其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大力开发养老产业市场,进而建立和完善老年保障公共产品体系,为居家养老模式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政府部门予以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准确定位养老产业中政府的存在,就可以有效促进养老产业的优化与转型。
3.加强养老产业的监督管理力度
在养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对养老产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完善监管机制。为保障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老年产业进入到老年市场的,需要设定相应的门槛,完善养老机构的财务会计制度,同时还需要对养老产业的会计工作定期审核与评定,重视机构管理与机构建设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对民办公助、公建民营、公建公营等多种形式社区养老模式的监管。在对这些养老形式监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人员配备、政府资金投入使用、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事项[3]。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老龄化人口不断加觉得过程中,加强老年产品的转型与发展,对整个社会安全、安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元刚.关于我国老年产品开发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25.
江苏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表现
为切实解决好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重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幸福工程六大体系之一,形成了一批具有江苏特色、受到老年人欢迎的农村养老模式,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异仍然很大,不少地方的养老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区之间养老服务不平衡,有些政策未能落实到位。与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相比,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养老财政资金增长相对缓慢,不少政策未能落实到位。如《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明确规定,对民办养老机构要落实床位建设补贴和床位运营补贴,这是社会福利化的要求,但各地的补贴标准差距较大。张家港对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建设的补贴标准是每张床12000元,运营补贴为每月100元。海门市的补贴标准是每张床1500元,没有床位运营补贴。而苏北相当多的市县对民办养老机构不给予任何补贴。
养老覆盖面偏窄,空巢老人照料缺位。全省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约450万,占农村老龄人口一半以上。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农村家庭养老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对家庭养老传统构成了挑战。不少空巢老人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操持家务,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养活自己。而60岁以上空巢老人多数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限于经济条件,得不到及时检查治疗。一旦生病卧床,生活难以自理。这部分老人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多数进不了社区养老院,在家又无人照料,晚年处境相当艰难。空巢老人除了日常生活得不到照顾外,更多的是精神孤独。
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民办养老机构管理落后。虽然有些民间资本看好养老行业的市场前景,但由于进入门槛比较高,往往知难而退。不少机构内部管理落后,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对老年福利机构的行业标准知之甚少,一般采用的是家庭式管理与服务方式,随意性大。有的机构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经常发生老人与养老机构及家属与养老机构之间的矛盾和民事责任纠纷。养老服务行业存在多头领导的现象,各部门分散管理,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养老服务单一,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偏低。有些乡村养老院除了有限的活动场所和零星的健身器械之外,适合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少之又少,更别提老人精神上的关怀与慰藉了。与物质养老相比,老年人精神需求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有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基本没有接受过社会养老服务专业培训,不具备养老护理院的专业资格和职业资格,很难提供有针对性和高质量的服务。
江苏农村养老问题产生的根源剖析
思想认识不到位,现有养老政策难以落到实处。近年来,中央和省级把解决养老问题、发展养老事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人口老龄化、“银潮”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对政府应当履行的基本养老服务职能认识不到位。少数乡镇和村干部甚至把养老作为一种额外负担,片面认为这是民政部门的事。而民政部门在基层缺乏统筹协调能力,加之本身力量比较薄弱,人手和经费都无力保障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导致养老工作举步维艰。
经济基础不同,城乡、地区之间养老差异大。由于多方面原因,江苏城市与农村、苏南与苏北的差距仍然较大。苏南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对养老院投入较大,条件优越。苏北部分村级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维持正常运转的资金,许多中心有名无实,贴标签、挂牌子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只是为了装装门面应付检查。
养老意识较为淡薄,社会养老尚未达成共识。在农村,部分子女对老人缺乏孝心,有的老人养育了很多孩子,但子女们相互推诿,都不愿赡养老人。很多离家的子女长时间对父母不问候,不联系,不探望。不少老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愿离开家到别处养老。有些独居老人虽然得不到子女照料,但仍不愿意进社区养老院,误认为进入养老院给人的感觉是子女不孝顺,让外人笑话,很没有“面子”。再加之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生活得过且过,有病能拖则拖,舍不得“花钱买服务”。
农村养老制度不规范,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标准。目前,农村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之所以与老人及家属之间的民事责任纠纷不断,主要是因为政府与农村民办养老机构的关系没有理顺,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标准。此外,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涉及民政、水电、国土、消防、工商、税务等众多部门,各部门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发展养老服务业问题上角色混乱,缺乏统筹协调的能力。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出路
要从江苏省情出发,尽快建立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扎扎实实把农村养老事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落实相关政策法律制度,强化监督检查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养老政策,为“十二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遵循。各级政府应当将养老工作纳入“惠民工程”,列为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进行检查督办。
切实加大政府对养老的投入。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达的省份之一,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苏南反哺苏北的基本条件,养老投入应当更多地向苏北贫困地区倾斜。完善的保险制度,特别是长期护理险、养老补贴等资金保障制度,是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基础。政府对养老的投入应当形成科学增长机制,与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相适应,与物价水平联动。根据不同地区经济水平、财政力量、人口年龄结构及养老资金需求情况,建立并完善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加大对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补贴力度。
严格执行土地供应政策。各级政府要将农村社区养老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享有同等的土地政策,严禁改变养老设施建设用地用途、容积率等。鼓励利用闲置厂房、学校、办公楼等存量房产和土地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农村使用村级建设留用地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相关部门给予积极支持,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进一步完善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好国家现行支持养老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社区养老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向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捐赠,符合相关规定的,准予在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规定比例扣除。各地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要免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要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也要适当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养老机构用电、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境内外资本举办养老机构享有同等的税收等优惠政策。
建立健全农村老人社会救济制度。加大省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农村贫困老人的社会救济补贴力度。可采取现金与实物补贴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贫困家庭的老人年龄、数量、健康状况等不同情况,确定补贴的标准和方式。同时,适当开展社会捐助活动,通过个人和民间社会团体的力量,多方筹集农村贫困老人救济金。
2.从实际出发,走养老方式多元化道路
从江苏省情看,城乡、地区发展水平不一,养老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与老人的居住习惯相结合,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全面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社区居家养老利用社区的先天优势,集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具有专业、便利和成本低廉的独特优势。老人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由社区提供各种专业的养老服务,既满足了老年人不愿离开家的意愿,又解决了晚辈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的孝心得以实现。搞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以缓解养老财政的压力,把“包袱”转化为“红利”。因此,要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做到有人员、有场地、有经费、有具体服务项目。鼓励各类社会服务企业和中介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在社区普遍建立养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
以公办为依托,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公办养老机构要充分发挥托底作用,重点为特困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不断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机构改革,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转给社会组织、企业或有能力的个人运营。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养老服务设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激发公办养老机构的活力。各地要充分利用农村闲置的学校、医院等集体用房,以及民房等资源,按照村办养老院、家办托老所等形式,推进农村“老年关爱之家”建设。创新农村养老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想方设法让老年人有事干,在干事中主动养老,而不是无所事事地被动养老。通过创新养老模式,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格局,让老年人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真正达到老有所养的目的。
3.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江苏省人民政府《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简化手续,并在土地保障、税费减免、购买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亟须从多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排忧解难。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政府要从养老服务的竞争领域逐步退出来,从养老服务直接供应方变成养老服务购买方和监管方,把更多精力花在购买服务和监管服务上。可以采取民办公助、公建民营、公办民营等多种方式,让社会组织成为养老服务机构、设施的投资和运营主体。通过改制改革盘活公办养老机构、设施的存量,引入社会组织以承包、托管、联合、拍卖、股份制合作等方式参与管理和经办,使社会组织有效承担政府委托的养老服务功能和事项。
转变养老服务提供方式。改变过去包办包管养老服务的做法,守住“保困难、保基本”的底线,把钱用来资助社会组织,用在为高龄、失能、困难老人购买基本服务上,使社会组织有条件、有空间参与养老服务,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发展壮大。政府要引入和规范竞争机制,出台扶持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创办、经营社区养老服务。鼓励国外、境外企业和个人到江苏设立外资养老服务机构,与内资养老服务机构享有同样的补贴、信贷和税收等优惠政策,平衡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政策待遇”,降低入行门槛和经营风险,使社会资本愿意作长线投资,实现养老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突破关键环节制约。当前,社会组织提供养老服务面临三大瓶颈制约:养老设施建设用地难落实,信贷和融资难到位,养老服务人员难招难留。突破这三大瓶颈,可以根据新修订的老年法精神,将养老用地指标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由政府划拨非营利性养老服务用地、优惠转让其他形式的养老用土地;加大资金投入,改变投资方式,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实行适度放宽的信贷政策和优惠的贴息措施;发放养老护理服务岗位津贴,建立和实行养老护理人员资质评语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专业社会工作者技术职称评聘制度,确保养老服务人员有受尊重的社会地位,有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薪酬,有受到法律保护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从而唤起社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参与养老服务的热情。
4.扩大社区养老覆盖范围,完善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