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at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rastructure 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universities,and finally sets up a rounded system,which covers the five factors stated in the COSO Report,also shoots from the targets of such internal control.Therefore,this system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universities’infrastructure 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 to achieve the above targets.

Key words:universities;capital construction financial;Internal control index system

一、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的设置目标

在实际的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对基建财务进行内部控制,必须有一套与基建财务密切相关且相互适应的内部控制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不仅要为高校自我评估和改进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依据,还应为高校内部与基建财务工作相关的各部门提供其相互协作和相互监督的统一的基础。因此,参照COSO内部控制综合框架公告,要设置一套内涵与外延统一、可操作性强的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必须以实现下列目标为前提。

1.总体目标――健全基建财务管理体制,完善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成完整的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2.经营性目标――有效管理高校国有资产,实现高校基建项目的保值增值,控制高校经济犯罪,以提高基建项目的建设与使用效率。

3.财务报告目标――提供关于基建项目的准确、可靠的财务报告,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4.遵循性目标――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的设立应以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目标,确保其合法性。

二、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构成

在高校的实际应用中,设置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是:借鉴内部控制理论,参考财务内部控制范例,依据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及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高校基建项目运营过程中的各个核心控制点和控制环节,从而设计出完整的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并且定期进行评价,根据基建业务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本文依据上述思路,将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划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部分。

1.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任何一所高校的基建财务管理都处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这里所说的控制环境,是指对高校基建项目及其财务管理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的总称。控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实行及其效果,可以增强或者削弱此类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良好控制环境的营造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1)优化高校组织结构,明确权责分配;2)加大基建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普及内控意识和风险意识;3)重视基建财务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4)培育并大力发扬具有特色的高校文化;5)创新、完善基建财务管理理念及方式。

2.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与评估系统

每个高校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对其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与评估。鉴于市场经济环境、行业、法规、基建项目经营状况等不断发生变化,需要建立一个有效地识别和应对与这些变化相关的风险的系统。而这一评估系统应包括风险评估的目标,风险的识别与分析,风险的应对与防范。以期减少甚至避免由于基建项目内部控制而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高校管理层的相关指示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有助于实现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在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控制活动应包括预算控制、授权控制、实物、资金等财产控制、项目组织规划控制、会计信息控制以及文件、规章、制度控制六个方面。

4.信息与沟通

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中的信息与沟通,就是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某个时段以某种形式被识别、获得和沟通,以促使员工履行自己的职责。

能够贯穿整个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的沟通必须包括下述内容:

(1)先进的信息沟通渠道――利用高校信息平台,将与基建业务相关的各部门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实现项目资产、基建财务管理等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与沟通,在高校内部形成一个先进的信息沟通渠道。

(2)合理高效的沟通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科学化、组织化的沟通方式,建立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信息沟通披露机制。

(3)高质量的信息――通过建立先进的信息沟通渠道,运用合理高效的沟通方式,高校可以获得具有准确性、全面性、科学性等特性的高质量的信息,为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信息保障。

5.监督

对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能够保证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健康有序运行,是确保基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设置是否严密及能否有效执行、能否防范和有效处理可能出现的舞弊现象的重要手段。高校在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地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基建财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内审及其他监督人员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同时,也应积极发挥外部审计的作用。以确保内外部审计相互监督。

三、小结

高校内部财务控制能否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单位基建项目的工作绩效和项目目标的实现。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才有进行行之有效的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本文初步设置了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但仍需多次检测与修正才能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本文将结合案例分析对该指标构成进行检测,发现其不足;并将邀请专家并借助相关数学工具,对指标体系的效度和信度进行量化测评,以剔除效度和信度较低的指标,增补专家和实践工作者建议的指标,以期最终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COSO《内部控制――整体构架》(翻译稿).

[2]王会杰.论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框架的建立[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9(3):34-37.

[3]董良骥.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7-9.

[4]赵占福.高等学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8-12.

[5]何翠薇.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系统改进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8-19.

[6]戴毅,吴群,谌飞龙.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标傩系及综合评价模型[J].经济论坛,2007(20):

131-133,138.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文章从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意识、信息传递与沟通、监督4个方面剖析三鹿集团内控失效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2006年,上交所颁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一个月后,深交所颁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对上市公司实施和健全内部控制提供了原则性指导。2008年,证监会、财政部等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02009年,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表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暂定于2010年起在境外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政府及相关机构的重视。

1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①国外概念。"COSO报告”(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简称COSO),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长、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一是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二是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三是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该准则将内部控制划分为5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上述5个要素间相互关联,其中控制环境是其他4个要素的基础。

②国内概念。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证监会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弓}》指出:“公司内部控制包括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两个方面,其中内部控制机制是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运行制约关系;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为防范金融风险,保护资产安全和安整,促进各项经济活动有效实施而制定的各种业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的总称。”

2案例分析

2.1“三鹿毒奶粉”事件简介

三鹿集团曾是我国国内最大的乳制品生产企业。1993年开始,其前身“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实施品牌运营和集团化战略运作,在全国多个省市进行低成本扩张,迅速崛起,1996年,成立三鹿集团,田文华担任董事长,2006年,三鹿集团引进全球最制品原料出口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但是,2008年9月,三鹿集团因其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掺杂致毒物质三聚氰胺被迅速推向破产的边缘,2009年2月12日,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2009年3月4日,三元以61 650万元的价格将其收购。

2.2三鹿集团破产原因分析

三鹿集团经历三聚氰胺事件后顷刻破产,这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主要从其内部控制方面进行分析。

①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从股权结构来看,三鹿集团第一大股东为三鹿乳业,占56%股权,第二大股东为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占43%股权,其余1%由小股东持有。从表面上看,其股权结构很合理,但是%%左右的股权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相当分散。 ②企业风险意识差。在内部风险控制方面,三鹿集团未对管理层、经营层及关键岗位人员的职业操守进行分析,以防止因为个人偏好而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的风险。在外部风险方面,企业面临奶源短缺的风险,三鹿集团在原奶的争夺大战中,弱化了对原奶的质量控制,加大了经营风险。在内外风险夹击下,三鹿缺少应有的风险预警机制,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可以使企业在面临风险的时候立即做出应对措施。但三鹿集团在收到举报初期,不是立即启动风险应急措施,而是“推、拖、瞒”,导致企业不能在问题恶化前解决。

③监督体系不完善。三鹿集团的监督体系无论是内部监督体系还是外部监督体系都存在缺陷。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和运行的重要保证,三鹿集团内部监控中重要一环是通过向养殖区派出驻站员,监督原奶的整个生产过程,但是三鹿集团的驻站员并没有尽到监督的责任,使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奶大量进人三鹿集团的生产企业。外部监督主要是指质检部门,质检部门未能在早期检测出三鹿产品三聚氰胺超标,部分原因是受限于蛋白质的检测技术,但是三聚氰胺微溶于水,完全可以通过沉淀物的异常来推断被检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3启示与反思

三鹿破产为我国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使企业所有者、管理层清晰认识到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改进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三鹿集团公司治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以田文华为代表的大股东形成严重的内部人控制,使公司各组织之间未能发挥应有的制衡作用。改进公司治理结构迫在眉睫。其一,完善相关法规,《公司法》应当创设一种崭新的机制确保公司治理各机构避免流于形式,强制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其二,完善内部制衡机制,关键要做到重振股东大会、重新构建董事会、给予监事会实质监督权,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内部制衡机制。

②强化企业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三鹿集团管理层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未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另外,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控制企业的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财务决策

一、财务危机的概念及危害

(一)财务危机的概念

财务危机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它是指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不适应环境变化,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陷入生存与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为经济失败、技术性无力偿债、资不抵债、破产及处于这几种状态之间的各种情况。经济失败是财务危机的开端,无力偿债和资不抵债表明企业的财务危机已处于严重阶段,破产是财务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也是财务危机最严重的结果。可以看出财务危机既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也是一种结果状态。

二、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

(1)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需求转变,市场竞争加剧等等。这些现象会使企业生产成本费用增长过快,销售收入减少,必然导致企业利润的加速下降。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去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经济学上的衰退、萧条、复苏、繁荣经济循环,那么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2)金融环境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企业的筹资、投资两个经营环节。企业有筹资活动就有负债经营,这就受金融市场的影响,负债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且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汇率的变动,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和投资风险的可能性。

(3)经济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的限制,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当国家政策旨在保护工业而限制外来投资或对一些行业进行关税保护时,就是这些行业的企业大力发展的好时期。若一旦环境变化时展,经济政策有所变化,那些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企业必然面临生存危机。

2.行业环境

行业所固有的特点如:盈利能力、行业周期、行业特征等,对该行业中某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些行业进入门槛低,但竞争剧烈,如食品业、服装业;有些企业进入的门槛较高,如通信行业,但进入后竞争很少。激烈的竞争更容易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而且每个行业都遵循这样的发展周期,即: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繁荣。行业周期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同小可的,行业低迷的时期,行业内的企业必然受到影响从而容易陷入财务危机,即使是实力雄厚的企业也难免受到影响,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更无力支撑,只能重组或破产。

(二)内部因素分析

1.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应变能力。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包括微观理财环境和宏观理财环境。微观理财环境指企业的组织形式、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宏观理财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理财的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外因。目前我国企业多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企业基础建设不够完善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无法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或对外部环境变化应变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不能科学的预见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对不利变化反应滞后,措施不力,因而产生财务危机。

2.财务决策失误

(1)投资决策失误。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没有经过严谨的可行性分析。投资方案没有经过科学严谨的可行性论证或盲目投资,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反而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负面问题。

(2)盲目多元化投资缺乏核心竞争力。具备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这一点来说,企业应建立核心产品,然后再考虑是否应该多元化经营。否侧就可能丧失原来的竞争优势,企业资金没有的到有效的利用,没有产生相应的效益反而拖垮自身优势,最终导致企业整体资金匮乏。例如:巨人集团。20世纪90年代巨人集团在中国商界创造了一个奇迹,90年代我国电脑市场刚起步,巨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开发和经营电脑,1994年实现利税4700万元,公司整体实力空前提高,1995年巨人脑黄金成功,在保健品方面异军突起。但成立了六年至1996年下半年就陷入财务危机。纵观其成败历程,巨人集团财务投资筹资决策失误,加上长短资金搭配使用不当是导致其最终瓦解的主要原因。其一是投资房地产兴建巨人大夏,并多次改动工程计划造成资金枯竭;其二是当时集团经营状况良好,决策者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资金困难,没有和银行建立密切关系,最后面临危机时没有得到银行的支持。其三有限的资金用于新产品、新行业、巨人大厦等,顾此失彼,造成长短资金搭配不当,最终爆发财务危机。

3.内部控制失效

(1)控制环境失效。内部控制环境往往是指一个企业的文化基础。控制环境失效,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及其实施的效果,并影响到其他控制要素发挥作用。其失效的主要表现为:企业相互之间产权关系模糊;组织结构不完善,权责不明;人事政策不透明任人唯亲;缺乏严密有效的企业制度;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各项政令就难以实施。

(2)会计系统失效。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会计系统失效主要表现于:对企业会计核算缺乏应有的约束机制,会计信息失真;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损失浪费严重;会计监督不力,影响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资金循环的各个环节缺乏应有的约束机制和调控措施。

(3)控制程序失效。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管理决策得以执行,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是针对风险采取的必要措施。控制程序失效的表现主要有:企业经济活动运行不畅,供、产、销脱节;经济活动的授权、核准、执行、记录和复核等环节不能按程序合理分工,职责不清;管理混乱,各种监控系统形同虚设,信息反馈不畅。

(4)案例分析。三九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其出现财务危机的原因:第一,三九集团本是经营中药研发、生产、销售,但为了扩大规模和效益,进军房地产、金融、汽车等领域,造成集团管理断档和管理真空;第二,集团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集团董事不重视财务管理,用人不当,内部监控制度没有落实好,集团内部信息不对称,资金使用混乱,出现许多浪费和错误投资;第三,权力过于集中。自三九集团创立以来,党委书记、总裁、董事长、监事会主席都集于一身,个人决策失误直接就能导致企业的失败。

三、财务危机的预控与对策

(一)外因对策分析。1.注意行业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适应能力。面对行业环境的变化,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政策变化,及时调整企业负债比率,确保偿付能力,适应市场变化。另一方面要关注因市场格局、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变化而使企业采购成本和市场投入增大,引起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成本上升而出现经营亏损。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行业环境进行分析,把握发展规律,制定应变措施,提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危机。

(二)内因应对策分析

1.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加强对财务危机的预测与监控。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作为预警系统灵敏度越高,就越能有效地防范与解决问题,规避财务风险。财务报表是对过去财务管理活动结果的综合反映,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对一些敏感性指标进行观察记录,实施实时监控和预警。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通过收集信息并分析比较,发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时,它能发出预警,让管理者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它能及时发现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防止,潜在的风险变成现实损失。当企业无法避免的爆发财务危机时,应采取治理措施积极处理,转危为安。总之,财务危机并不是无法治理,损失并不是无法挽回;财务危机是可防、可控和可解的。企业应对危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管理,学会在危机中寻求发展机遇,力求将危机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而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为减少财务风险,避免发生财务危机,的关键因素是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使其能够驾驭财务管理工作全局,更好的地发挥财务运行机制的内在功能。同时,在财务管理体制设计和构建时,必须研究企业所处的内外经济环境,构建出科学、合理、符合企业经营活动和理财活动、调节灵活的财务管理体制。如经营活动比较单一的中小企业,应采用集权模式;大型联合集团应注意分权管理等,必须确保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以财务责任为中心,以责定权,权责统一。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体制,首先是要提高对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及其必要性的认识,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控制环境,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相关的外部环境;二是会计系统,确保会计信息能得到真实、完整、及时、有效的披露;三是控制程序,制定的程序必须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明确实施过程各环节的责任。其次是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经营管理目标、资产管理目标、会计计量目标、风险控制目标等。这些内部控制要素能充分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内控体制在规避财务危机中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审计案例 课堂教学 实践 模式

论文摘要:目前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普遍偏重对审计理论的讲授,缺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需要,审计教育改革也就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以传统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缺陷为切入点,对传统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并构建审计案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后的实践教学,使审计案例教学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成为可能。

0 引言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体系中既包括审计的理论又包括了审计的实务,课程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但由于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要求学生对会计知识有较好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案例教学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1 审计案例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践,发现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仍有如下问题:

(1)审计案例的选用不恰当。

目前课堂教学的案例均存在着针对性不强,不够系统的问题。教师们在备课时所选用的案例多半都是国外的案例或者是上个世纪的案例,要么不能够有效的跟中国实际相结合,要么就是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而且很多只注重了会计实务的考核,反而忽略了审计的实务操作。

(2)师资能力不足。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的学识、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但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不了解审计的实际工作流程和技巧,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这是审计课程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审计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3)学生不习惯、不配合。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不仅积极性较差,而且市场经济的商业化气息更使学业也带上了某种功利主义色彩。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有种种目的,或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就是案例教学的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

2 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1)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成,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

(2)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分的课时。

目前,审计课程并没有象会计课程那样,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等不同级次,以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而在实际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等的不同,授课教师经常将同一门审计课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建议独立开设审计学原理,以讲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审计基础理论,其课时应尽量压缩;再单独开设审计案例课,其课时应充分保证课堂讨论的需要。两门课程之间应注意适当衔接。

(3)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①鼓励教师每隔二年或三年,即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以增强实践经验。这要求改变以往主要以课时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做法,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实践工作量。②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③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④适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实务高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审计案例教学有了好的“牵头人”、“领航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改变考核方式,获得学生认同。

传统审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形同虚设,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制度不能不导致学生“唯分是图”。以我校为例,专业必修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7,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打出,学生之间分数几乎没有差别,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更没有包括审计实验、实训等环节。建议改变传统的审计考核形式,专门给课题实践成绩一个固定的比例,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最终引起他们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倾心认同。

3 课堂案例教学建议模式

(1)课堂讲授方式。

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审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典型审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于审计实务部分的课程讲授。为使学生充分领会及掌握会计报表审计及审计意见出具类型等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不同内容的审计案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编制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会计报表审计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审计实务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求既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又贴近实际的审计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在教学使用时,为节约时间,可以将审计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上,让课程小组先进行课下讨论。课堂上再组织案例讨论,然后教师抽选某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可以就关键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们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评。 转贴于

(3)案例情景模拟形式。

即借助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身处地、寓教于乐的教习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运用于审计理论课程后的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在实际操作时,让每个课程小组编制一个5-10分钟的审计案例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演示该案例。其他小组则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案例考核时,可以从内容、表演、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表演小组予以评价,从抢答情况及指出问题正误方面对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模拟的案例情景涉及到业务承接、职业道德、货币资金审计、存货审计等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审计单位经理、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职员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等不同层次审计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情景表演时小组全员参与,问题抢答时全班参与,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在轻松的环境下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前述教学形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总结与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案例上,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总结,将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的理解上,以及具体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掌握上。

4 课后实践教学

(1)校内模拟审计。

模拟审计是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对审计实践各环节的一次综合模拟。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极为方便的接触实际的条件,使学生无须走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体验到比较系统、全面的审计工作全过程,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有利于加强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专业理论和审计实务紧密结合。

校内模拟审计包括两个部分:手工审计模拟和计算机审计模拟。其中,手工审计模拟主要是结合审计学原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专业主干课的学习,重点模拟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审计模拟中使用的指导教材可以是教师自主编写的教材,强调审计检查、计算、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训练。模拟实习资料取材于公司的实务,并根据其大量真实的核算资料分析、筛选、增补而成。要求审计实习者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即从取证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直至撰写审计报告,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全部过程。学生的模拟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共安排8周的时间。这为没有真正接触过审计工作,对审计中的审查程序、专业技术方法、职能岗位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计算机审计模拟则是模拟操作相关审计软件,要求学生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整理任务,掌握相关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模拟审计档案的归档管理。当然,这部分也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起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效果。

(2)校外审计实习。

审计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在校期间阶段性的审计实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及时了解课本理论与现实工作的差异,弥补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工作,尽快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审计实习包括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主要是根据本课程的进度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及兴趣取向,将学生分批、分期送入审计实践基地接触真实审计实务;毕业实习则是在毕业前(一般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安排两个月时间)安排学生实习,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参与审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期内,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个完整的审计业务,从而切实提高其对审计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燕芳.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全球的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形成,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也追赶时代的潮流融入到国际竞争的大潮流中,对于竞争来说,风险当然是企业不可以避免的。因此,内部控制也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和学者的重视。对于我国而言。内部控制的开始和发展都比较落后于其他的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内部控制才开始形成,起初内部控制只是随着一些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的出台而逐渐形成的。1999年公布的《会计法》将内部控制正式的列为了法律条款,而内部控制的新转折点则是在2001年的《内部控制会计规范-基本规范》。我国内部控制每一个新的转折点都是由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才达到一个新的时期的。

二、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晰

在调研中发现,大多公司员工的职责和权限划分不是很明显。众所周知职责与权限二者相辅相成,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要素。一个企业的员工要想更好地承担相应的职责,企业就应该主动的对相应的职能部门的岗位赋予相应的权限。虽然每个员工的权限都在规章制度中有所界定,但是在岗位定位和部门定位中还是有所纰漏的,比如在对资产的管理工作是由公司的管理部门负责的,而现实中对资产管理规定应由财务部门负责,由此可见部门定位的纰漏。管理层作为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职责权限的规定不够详细,有待提升。公司在固定资产的取得、处置、报废处理的审批的权限很多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

2.固定资产收发体系不完善

谈到固定资产,我们总会先想到固定资产的获得与查收。这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基础,然而在许多公司有关于固定资产的收发体系并不完善。对于购入固定资产由有关部门审批之后会由采购部负者采购,但现实中采购部门采购过程中还会涉及很多的问题,一般购入大型固定资产都应由多家企业竞标来选择价格质量合理的卖家来购入,但采购部很多情况下没有通过竞标的方式直接选着卖家企业,这样就会出现很多的舞弊行为的发生。这种行为的发生对公司企业的资产安全、资产的有效利用有很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增加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在现实生活中,固定资产收发制度不仅是公司内部控制重要的部分,而且它还是公司维护实物资产安全、保证财务流程合法合规的控制体系。

3.固定资产盘点执行不到位

目前在许多公司中,虽然定期会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但是每次盘点工作的不彻底,执行程序的不严谨,执行盘点工作的人员也不符合监管的规定。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的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和专员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的详细的登记表,并根据财务部门对不同固定资产的不同要求进行不同的粘贴标识。例如许多公司存在许多的设备,而却发现这些的设备都没有粘贴相应的固定资产的标签的问题。另外,在一个公司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为这个公司的经营管理部和行政事务部门。而固定资产由行政事务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不同的分公司的固定资产应由个公司自主的管理,总公司应对每个分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记录并且要对每个分公司部门的管理情况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这是经营管理部的责任。

4.固定资产处置存在任意性

许多公司的固定资产处置比较随意。比如公司内部不及时的进行固定资产清理、没有经同资产管理部及相关部门领导的批准和不经技术部门的鉴定,按自己的意愿将资产进行固定资产的处置报废,造成资产管理环节的脱节,资产的浪费。在公司对于出售的情况,经常会出现不经过竞价机制的程序,而由企业部门任意选择购买商,个人从中收取回扣差价的现象比较严重。于此同时,相关部门对处置固定资产的相关原始凭证资料没有提交给财务部门,从而导致账实不符的现象较为严重。

三、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对策

1.实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

如果一项作业全部交给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去完成它,那么就可能发生相应的错误,并且紧接着这个错误之后还会发生相应的隐含的错误。“内部牵制”堪称是是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内容了,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处理是要求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对相应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个人员的工作都有他人的监督,并且和他人的工作相互连接在一起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公司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也要实行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制度,这样就可以保证公司内部的固定资产相应的岗位、人员相互监督,职责相互明确,在保证固定资产安全的同时保证了职务的相分离。

2.完善固定资产收发体系

许多公司的固定资产收发体系的完善也需要有很多的提高。要完善固定资产的收发体系首先应将固定资产的监督制度得到完善。由于不同部门的收发体系各不相同,完善每个部门的收发体系可以起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可以更有助于公司的固定资产的监督。公司应根据各单位的相关部门应结合现实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通过企业间的收发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单位部门内部约束机制的设立与实行,不单单能够对本企业部门的人员起到约束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由于部门之间的相互的交叉管理而产生的有关的漏洞。企业各部门应该派确定的人员进行资产的登记领用的账目处理,设立相应的账目工作,定期进行对账的工作,完善固定资产的收发体系。在现实生活中,固定资产收发制度不仅是公司内部控制重要的部分,而且它还是公司维护实物资产安全、保证财务流程合法合规的控制体系。

3.抓住固定资产盘点关键控制点

在企业中固定资产的盘点方式有多种,每种固定资产的盘点方式企业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没有抓住固定资产盘点的关键控制点,就会浪费了巨大的资源与财力。因此,我们面对固定资产盘点的管理应抓住关键的控制点,这样才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首先我们就需要了解企业盘点的关键控制点有哪些内容,首先应该包括公司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对每个公司部门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数量的审查,对固定资产的购入出售的审计,对固定资产折旧得审计。抓住对固定资产盘点的关键控制点,能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不同岗位的职责进行分离,加强固定资产各个企业单位的责任和相关的专业性。因此就可以保障固定资产相关的质量好数量了,还可以保证有关固定资产账户的账实相符、明细账和总账相符,最后可以达到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目的。

4.建立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和绩效考核指标

在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因缺少健全的固定资产绩效指标,因而造成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投资效益低下,收益甚少。因此,我们应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的绩效考评相关的指标。首先我们可以公司引入EVA的方法来进行企业效益的审计。通过对经济正价值的进行的分析比较,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进行详细的审计,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对企业目标价值的实现起到促进的作用,可以进一步的优化资源的相互组合,逐步的进行完成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效益最大化。这种方法的情况下,经济的增加值主要是指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值,同时队公司固定资产的管理运用了EVA的方法进行审评,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得出固定资产的效益,从而弥补了公司固定资产效益审计的评价保证和方法的欠缺之处,可以达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最佳经济、效率和效果的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公司如果设计出一套符合本企业实际、科学、有效的固定值产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管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企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就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自律的同时,还要主动接受来自财政、税务等外部的监督,从而使公司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合法化,同时将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经济力量。

参考文献:

[1]丁小云.关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典型案例分析.财会经纬,2006,(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