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休闲农业产业规划

休闲农业产业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休闲农业产业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休闲农业产业规划

休闲农业产业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苏中地区;休闲农业;产业集群;泰州

苏中是江苏省中部扬州、泰州、南通这长江北岸沿江三市的简称,地处江苏省地理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位于长江下游北岸、黄海之滨,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双重辐射区、江淮平原南端,且皆是长三角26个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上海都市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平原、江河、湖泊纵横交错,在地理地貌及先天条件方面均有许多共同之处。近年来,该区域内休闲农业发展迅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尤其是在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方面还需要提升。在此以泰州市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进而期望给苏中地区其他城市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借鉴。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及休闲农业产业集群概念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

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最早对产业集群给予了关注,在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里首次提到了“产业区”,而后是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教授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1。然而,由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地理学均对其有不同的解释,对产业集群的理解角度不同,从而没有一个统一定义。但普遍认为,产业集群可理解为在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一种集合。从产业集群的发展实践来看,产业集群可归纳为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地理的邻近性,一个是产业的关联性。地理邻近性反映的是集群内的各主体在空间上是靠近的,关联性说明各主体之间是具有互相联系的。此种特征可形成主体之间的协同效应、网络效应、合作创新、知识溢出和外部效应等结果。地理的邻近促使交易主体之间便于相互了解,增加互信,利于合作,反过来也让彼此了解对方情况,自然而然出现一种竞争氛围。

(二)休闲农业产业集群概念

休闲农业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产业化是其重要途径,产业集群化发展则是其必然要求。根据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特征,我们尝试将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定义为其是以休闲农业相关企业为基础,处于共同区域内,包含一二三产业的由众多分散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及相关要素集聚起来形成的,具有较大空间规模和合理产业结构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合体(范子文,2013)。

二、泰州市地理状况及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泰州市地理状况

泰州是苏中三市之一,处于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北翼,是上海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处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具有无霜期长、热量充裕、降水丰沛、雨热同期等特点。地势呈中间高、南北低,南边沿江地区真高2一般为2~5米,中部高沙地区真高一般为5~7米,北边里下河地区真高为1.5~5米。全市总面积有5787平方千米,陆地面积占77.85%,水域面积占22.15%。

(二)泰州市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随着多年发展,目前泰州地区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三大集群:南部长江沿线以泰兴森萱农庄、靖江埭上人家等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中部主城区周边以秋雪湖景区、泰州田园牧歌景区、溱湖农业生态园等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北部里下河地区以千垛菜花景区、李中水上森林景区、泓膏生态园、桃花岛生态园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

三、泰州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理位置上聚集,但缺乏沟通机制

休闲农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形态,涉及了众多部门和行业,从产业集群理论上看集群层应包含核心层,主要是引致层及支撑服务层。其中根据其特质可知农业是提供休闲农业产业产品的核心层,层主要是对核心层给予支持与服务的,在休闲农业中一般包括交通运输业、规划设计业、金融业等。在集群发展的要求下,这三个层之间必然要横向或纵向联系,进而导致交易费用大幅降低。然而从课题调研来看,泰州地区的三个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在区域内虽然都形成了集聚,但是内部主体之间沟通缺乏,同时也缺乏与外部的沟通合作,因此从产业集聚理论角度看聚合效应并未显现。

(二)集群内部缺乏合作项目,同质化普遍

从对泰州休闲农业集群的调查来看,普遍存在着经营主体之间竞争远大于合作,各休闲农业主体间过多考虑自身利益和短期收益,害怕自己的项目被别人抄袭,同时却去抄袭别人的项目,最终形成开发一窝蜂,项目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使得各主体处于“红海竞争”之中,不仅不能促进个体经营效率,更不利于新技术、新思维在集群内部的传播,不仅扼杀了创新,也增加了群体内部各自的创新成本和经营风险。

(三)发展“北强南弱”,各地发展不够均衡

由于先天自然条件不同、发展历史不同等因素,泰州市的三个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呈现出“北强南弱”的特征,其中最北面的兴化市发展与中部的姜堰区发展远远超过南部的泰兴市和靖江市,兴化市千垛菜花景区以及姜堰区的溱湖湿地公园在全国均有较高的知名度。2015年,北部的兴化市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部的姜堰区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究其原因,一方面与自然资源禀赋不同有关,而另一方面也因属于不同行政区划各地重视差异有关。

(四)产业发展人才匮乏,集群化发展受约束

休闲农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人才做支撑,而其从业主体的来源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大多来自于传统农业、房地产行业和其他规划设计行业等等,这些从业者的知识、能力以及心理水平尚没有随着跨行而进行相应的改变、发展与提高。在泰州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发展中,限于人力资源的约束,导致发展往往缺乏长远意识,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而且,因为泰州三个休闲农业集群所处地理位置与城市有较远的距离,导致很难吸引到高层次人才,极大地制约了泰州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升级。

四、泰州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一)优化统一规划,搭建平台,进行整体布局

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作为地级市的泰州市政府对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应尽快优化统一规划,注重建立集群的沟通机制,尽快搭建沟通协作平台,实行侧重发展但不失平衡发展,在现有基础之上继续打造现有三大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区,对北部、中部区域强化集群内部合作,对南部区域则给予政策扶持,努力实现以大带小,促进优势区域快速升级,薄弱区域迎头赶上,最终实现产业集群效应明显、整体竞争力增强的格局。

(二)建立组织,指导集群内部整合资源,实现差异化发展

鉴于目前泰州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状,一方面应指导各集群内部整合资源,形成企业联动常态化;另一方面,应帮助经营主体进行差异化发展,实现“和而不同”。具体措施包含:一是尽快建立地方休闲农业行业发展委员会,将现在分属不同职能部门单位整合形成委员会制,进而指导集群整合各方资源,达到集群产品的统一营销、统一认证;二是对已经形成的大型休闲农业单位,鼓励其大胆创新,不断挖掘农业多功能,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新理念,进而保证本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优势;三是协助中小型休闲农业企业拓展自身主题,突破项目同质化的问题,打破现在普遍存在的“餐饮+住宿+娱乐”模式,走精致化的发展道路。

(三)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不同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休闲农业的发展区域一般都位于农村地区,加之泰州三个产业集群所在位置政府财政实力不同,地理风貌不同,导致区域间的基础设施差距较大。而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极大地阻碍休闲农业的发展。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泰州市政府应做好路线规划,增强出发地与休闲农业点之间的交通通达性,完善配套道路指引与道路照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尝试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与休闲农业集群发展建设统一开展。

(四)外引内培,保障产业集群发展的智力需求

休闲农业学科融合了农学、园艺学、经济学、旅游学和生态学等多个学科,而且各个基础学科深层次交叉、融合与渗透。这一特性决定了其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然而,目前由于休闲农业集群地理位置偏僻,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不利于企业发展,更不利于产业集聚。仅仅依靠企业个体自身很难解决,政府应做好牵线搭桥工作,与行业专家对接,解决技术及科技支持问题,同时应制定专门政策如“创业券”,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行业发展。

五、小结

休闲农业产业规划范文第2篇

 1 统筹规划,彰显特色  

 湖南省要根据区位条件、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和市场客源等因素,从整体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总体规划、突出特色,进行休闲农业的功能定位和品牌定位。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十三五”期间,全面启动湖南省各县市区休闲农业资源普查与规划设计,做到各县市区休闲农业管理有机构、发展有规划、工作有成效。全力打造长株潭中心区、湘中南区、湘北湖区、湘西山区四大特色休闲农业板块,构建湖南省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发展规范的休闲农业新格局。二是突出地域特色。总体规划上,要引导企业因地制宜,找准自己的定位,强化经营乡愁、经营文化的理念,打好民族牌、文化牌、生态牌,要在“土”和“特”字上做文章。将富有民俗特色、农业功能拓展特色的休闲项目引人农庄,精心设计、规范发展、创新卖点、增加效益,打造特色招牌。在休闲农业项目建设上,要坚持在乡村景观化、业态多样化、项目创意化、布局集群化、投资多元化、营销信息化、企业品牌化上下足功夫。

2 打造品牌,融合发展   

品牌是特色、品质、形象、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对休闲农业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纵观湖南省的休闲农业项目,仍缺乏跨产业融合发展的独特产品,因此应采取政府扶持等措施加以引导,发挥龙头产品的影响力和集聚力,将不同类型的项目和产品聚合起来,通过集群集聚、转型升级促进休闲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形成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的全省现代休闲农业集群和组织体系,打造休闲区域品牌和整体品牌。  

 休闲农业要通过农业内部融合、农业产业融合、多业态融合,实现融合发展。一是休闲园区内农业内部的融合,实行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产加销统一,培育推动传统种养殖业调结构、降成本,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和生态化综合利用的新型业态。二是农业产业的融合,休闲农业促进产业链延伸,形成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物流、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农庄经营业主有机地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农村三个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是多业态的融合,在农村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与农村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各种复合型的新型业态,真正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

3 创建示范,引领发展   

全面启动实施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工程,从2016年起,5年内在湖南省培育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强、发展势头好、管理规范、示范带动能力强、农民广泛参与的休闲农业示范村100个,实施整村推进。促使示范村将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现代农业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种养业有规模、加工业有品牌、休闲观光有特色,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同时,创建农业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示范休闲农庄300个,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延伸与融合

休闲农业产业规划范文第3篇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区依托区位优势,科学定位,高点起步,按照“抓投入、调结构、扩规模、建精品、提效益”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工作大局,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立足“三个先行”,筑牢农业园区建设基础

(一)规划先行。制定了《***区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打造“四带、五区、二十园”。“四带”:即沿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带、南二路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带、广蒲河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带、武家大沟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带等四条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带;“五区”:即牛庄现代农业产业区、龙居生态林示范区、南二路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区、广蒲河高效生态农业区、沿海生态渔业示范区等五大现代农业产业区;“二十园”:即蓝海设施农业及生态养殖基地、宝力新能源循环农业产业基地、华林庄园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等20多个重点建设的现代农业项目。

(二)政策先行。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区新型城郊农业产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的意见》、《***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关于扶持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和《***区鼓励旅游业发展暂行办法》,区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给予全方位扶持。对规模化示范园区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不含土地租赁、流转费用)以上的,按照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给予补贴;对新创建为国家、省、市级示范区的,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同时,建立了“政府扶持、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发展机制,整合多部门涉农资金,捆绑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配套完善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着力解决制约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近年来,区财政累计兑现现代农业政策扶持资金3400多万元,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13000万元,争取国家、省、市等上级各类现代农业政策资金1700万元。

(三)服务先行。将农业园区建设列入全区重点工程项目调度督查范围,强力推动工作落实。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农业、发改、住建、财政、国土等部门和各镇主要领导组成的农业园区重点工程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由农业部门牵头,整合职能部门力量,加强协调配合,凝聚管理、协调、指导、服务工作合力,为农业园区建设提供立项、规划、用地、资金、技术、信息等全方位服务,推动全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迅猛发展。

二、集聚“三大优势”,提升农业园区建设水平

(一)集聚产业优势。将休闲观光农业、设施高效农业、生态循环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主攻方向。近年来,重点建设了牛庄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南二路休闲观光农业园区、龙居镇生态林场、史口镇广蒲河生态农业示范区等4个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大宋鸿丰设施蔬菜、宋氏菌业食用菌、有朋生态园等9个现代农业精品园区;重点实施了蓝海生态农业种植养殖基地、宝力新能源循环农业等11个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内容涵盖果蔬、食用菌、渔业、畜牧、苗木花卉、休闲观光农业等优势主导产业。目前,全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3.82亿元,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2.6万亩,苗木花卉基地3.27万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3. 8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41处,生态林场5万多亩。

(二)集聚科技优势。将农业科技进步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支撑和保障。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重点试验、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支撑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各农业园区承担市区农业科研项目3项。承担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7项,参与农业创新性科研9项。积极与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中国林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结合,解决了自身技术力量的不足的问题,使园区成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推广、示范的基地。先后挂牌成立了华林庄园、蓝海生态农业基地等6个高校教学实践基地,3个农业科技研究中心。创建新型农民学校,组织农技专家到示范区授课,为示范区建设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积极推广设施农业,在蓝海、华林、福源等示范园区建设智能温室16万平方米,蓝海种植业基地部分温室实现了无土化栽培,温室内全部实现了粘虫板、杀虫灯和生物农药防控技术。加快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培育了宝力新能源等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园区。在胜大奶牛场、阳光庄园牧业公司生态养殖园区先后引进了TMR全自动奶牛日粮混合机5台,奶牛监控系统4套、智能化自动挤奶设备6套;在全区新配套畜牧信息化平台“一点通”终端机2台;规模以上养殖场区配套畜牧养殖智能化生产监控系统5套。

(三)集聚区位优势。立足中心城区特色,着力打造三种模式,引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一是休闲观光模式。以南二路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串连南二路沿线的揽翠湖、华林庄园、黄河森林乐园等9个农业观光景点,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二是高效生态模式。以牛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广蒲河流域生态农业示范区为主要载体,实行“一园多区”,重点打造集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三是旅游度假模式。以龙居生态林场为主要载体,实现林业资源与黄河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打造集森林公园、郊野旅游度假于一体的休闲观光胜地。

三、创新“三项机制”,激发农业园区建设活力

(一)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探索制定分区域土地流转指导价。成立镇、街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试点,建立区级土地流转平台,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采用合作开发、反租倒包、土地入股等形式,确保失地农民利益。通过一系列机制的实施和落实,依法流转土地9.4万亩,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创造了条件。

休闲农业产业规划范文第4篇

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是调整农业结构、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收益、加快农业转型的新途径。有利于农产品更好的投入经营,同时也满足了城市旅游者的休闲需求,更能达休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应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管理,积极推动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发挥政府的宏观控制体现在积极引导、统筹规划、资金扶持与制定政策四个方面。

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农业特色

休闲农业要想得到稳定又长期的发展,就要依据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规范的发展策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做到开发与保护资源相结合、生态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合理运用、因地制宜,并能突出休闲农业旅游的特色。同时在空间的布局上要科学配置,避免因重复建设浪费了资源,保定市农业旅游建设应从根本问题出发,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以提高保定市该产业的整体经营水平。

3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完善服务体系

实现休闲农业的企业、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规范的休闲旅游发展道路。规模性的园区、规范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休闲服务都是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者大都是以体验农村的自然风光以及民俗风情为目的,这种休闲方式并非是简单的观光旅游,而是对农村文化和农民生活的一种亲身体验,因此对于农村的宾馆的建设,不能一味的模仿城市里的标房环境,应打造出用品整洁、饮食卫生、设施安全且又富有农村特色的住处,既提供给旅游者周到的接待,又能然他们体验到家庭式的农村淳朴生活。

4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丰富产品服务

随着人们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休闲农业旅游必须设计出更多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产品,首先,要让旅客亲身参与和体验,加强生态项目和旅游项目的建设;其次,提供给旅游者更多的绿色消费,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以环保、健康、绿色为标准;再次,重视对休闲旅游农村文化内涵和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让观光者在旅游中获得精神上的收获;最后,要将休闲农业旅游由单纯的观光拓展为集娱乐、度假、休闲、观光、学习为一体的特色旅游。

5促进宣传和营销手段

为加大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应增加资金的投入力度,目前,保定市存在很多经营分散的小规模的休闲农庄,缺乏一定的品牌实力,营销手段单一,使得产业的整体发展停滞不前。因此需要当地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负责统筹各企业的经营以及农业文化的特色宣传工作。可利用节假日举行农业展览、科普知识比赛等活动,从而吸引更多来观光的旅游者。

6结语

休闲农业产业规划范文第5篇

在中央关于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下,已有多个大城市把城市农业发展定位于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了由传统生产型城郊农业向具有多功能性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发展。

为更好地总结都市农业12年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研究和促进城乡统筹背景下都市型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的科学发展,中国农学会拟于*月上旬在*市召开第八届全国都市型现代农业与休闲农业产业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议题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城乡统筹与都市型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产业创新发展”。

主要议题有:城乡统筹与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格局;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都市型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创新发展与典型模式;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科研教学体系建设;政府在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影响未来中国都市型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对策;休闲农业的理论建设;休闲农业成功案例与典型模式;休闲农业产业的经营与管理;国内外在都市型现代农业与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与休闲农业发展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

二、会议时间和地点

*月*日在*市召开,*月*日报到。

三、组织形式

会议由中国农学会主办,中国农学会都市农业分会、*市农学会承办。

四、主要内容

(一)本次会议将作为第*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与会代表参加中国科协年会主会场活动,参与都市型现代农业与休闲农业学术研讨会的交流,参观*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的示范单位。

(二)召开中国农学会都市农业分会理事会,并对多年来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理论与实践创新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专家进行表彰。

(三)商讨建立“城市农学会协作网”,发挥学会体系优势,促进都市农业与休闲农业的发展。

五、会议征文

(一)论文征集

请围绕本次会议的议题撰写相关论文,论文格式详见附件1。

(二)其它资料征集

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相关专著、完成的相关课题、各地都市农业的发展规划、各地推动都市农业的政策和保障措施、各地都市农业的主要模式、都市型现代农业主导产业与休闲农业产业(企业)的成功运作模式及相关照片等。

中国农学会都市农业分会将组织有关专家对征文进行遴选、汇编成《都市型现代农业与休闲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并作为《中国农学通报》(增刊)发行。

(三)征文投送

论文投送截止日期为2009年7月1日(当地邮戳为准)。

1、请通过中国科协通用会议系统网上注册个人信息();

2、征文和报名表的电子版请同时发送至castnh@和castnh@两个邮箱;

3、请将征文及资料的纸质版邮寄至中国农学会学术交流处。

六、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

中国农学会学术交流处100125

联系人:周宪龙、康亚军、王全辉

电话:010-5919449759194487

传真:010-59194449

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