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同年11月30日,广州市政府公布将番禺区的三镇(东涌、大岗、榄核)划入南沙新区,南沙区的版图扩充至800多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两倍至70万。为了解全区公办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的管理现状,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区卫生监督所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实地普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南沙新区范围内的公办基层医疗机构130家(其中:6家社区中心、124家村站)。
1.2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按照《基层医疗机构专项监督检查表》进行打分,对全区公办基层医疗该机构进行普查。
1.3研究内容 2013年7月~11月南沙区卫生监督所组织卫生监督员对本辖区内的公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按照《基层医疗机构专项监督检查表》打分,进行统一汇总后,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执业许可情况 全区医疗机构均取得有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均能按照核准的项目开展诊疗活动,合格率为100%。
2.2医护人员执业情况 5家(83.33%)社区中心医护人员能出示有效证件;110家(88.71%)村站医护人员能出示有效证件。
2.3消毒灭菌工作 6家(100%)社区中心和108家(87.01%)村站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每天消毒并登记。6家(100%)社区中心和62家(50%)村站配备洗手消毒液。5家(83.33%)社区中心和95家(76.61%)村站每天对诊室、诊台进行消毒并登记。
2.4门诊日志及登记 各公办基层医疗机构均配备门诊日志,4家(66.67%)社区中心和62家(50%)村站登记完整。
2.5医疗废物处置 各医疗机构均了解国家相关医疗废物管理内容,均做到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但主要进行感染性和损伤性的分类。收集了6家(100%)社区中心和61家(49.19%)村站配备专用塑料袋、锐器盒。6家(100%)社区中心和32家(25.81%)村站配备医疗废物暂存柜。6家(100%)社区中心和89家(71.78%)村站能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登记。各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全部由广东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实行集中处理。4家(66.67%)社区中心和89家(71.77%)村站的医疗废物做到2d收集1次(见表1)。
3 讨论与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和基层设施配备严重不足,尤其是村站。70.97%的村站由乡村医生执业或助理医师执业,49.19%的村站配备医疗废物专用收纳容器;医疗废物处置的费用均由医疗机构承担,基层医疗机构大多业务量小、分布散、路途远,基于经济利益和现有条件的制约,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回收网络不健全[1],势必导致硬件条件不能完全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要求[2],有可能造成医疗废物的流失及危害。
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不严,特别是患者就诊的登记情况和消毒灭菌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仅有76.61%的村站每天对诊室、诊台进行消毒;50%的村站门诊日志登记完整。
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地理位置较偏,经济状况一般,如果政府补贴不能及时到位等,都无疑为基层医疗机构真正落实各项管理规范造成障碍。建议政府:逐步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重点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切实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
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做好诊室消毒灭菌和传染病疫情监测、统计、追踪等工作,有效防控传染病的发生。
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理,并非仅有焚烧一种方法[3],如果仅对输液器进行焚烧处理,不但浪费资源,而且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并且没有做到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利用[4]。建议政府引导有资质企业介入输液器、注射器等的回收利用,制作利器盒、包装袋和周转箱等物品。
参考文献:
[1]杨璐,王欲圣,徐庆华,等.安徽省各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调查[J].安徽医药,2010,14(9):1082-1084.
[2]高春玉,王善雨,杨元平,等.36所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中 华 医 院 感 染 学 杂 志,2009,19(7):817-819.
摘要:医疗卫生人才是决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关键,也是我国医疗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和实地基层医疗机构的调查得到,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参差不齐,数量缺乏、能力薄弱等多种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在新医改政策的指导下,本文提出了加快加大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几种策略。
关键词:新医改;基层医疗机构;现状;人才建设策略
0引言
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出台,2011年“两会”后出台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发展提供了契机。在新医改形势下,基层医疗须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快速提升卫生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国医疗改革的成败关键之所在。因而现阶段在《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指导思想下,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应抓住发展的机遇,深化改革的力度、加快改革的步伐,取得更高的绩效,为老百姓提供优质低廉的医疗服务,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贡献一份力量。
1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
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0陕西省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全省80个县,918镇,655乡以及172个街道办事处。全省人口总数为38528156,其中乡镇人口24318767,占总人口数的63%。全省医疗机构8565个,其中乡镇医疗机构17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3个,乡镇和社区医疗机构数占全省的24%;全省床位134464张,其中乡镇医疗机构床位2832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床位2237个,乡镇和社区床位占全省23%。全省卫生技术人员162861,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9745人,执业医师57244,注册护士405223;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730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技术人员3768,乡镇和社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占全省19%。把区域人口数和其对应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进行对应分析,得到:每千人口床位数乡镇0.93,低于每千城市人口医院床位数3.26;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乡镇3.14,远低于市6.74,全省4.46;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乡镇1.36,远低于市2.59,全省1.8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乡镇0.79,远低于全省1.42,市2.52。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基层医疗机构配置的卫生资源及其缺乏,承担着全省70%-80%的医疗任务,配置的卫生资源却只有总体卫生资源的30%左右,所承担的医疗任务和所享有的卫生资源及其不平衡,限制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的提高,给其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桎梏。并通过对陕西省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调查得到,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现有医疗服务不能满足老百姓对卫生服务需求、医疗设备相对较差、技术也较落后、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科研能力薄弱、医务人员缺乏、职称学历低、素质不高等。在新医改政策的主导下,基层医疗机构正处于转型期,要想改变其生存状况和解决当前凸显的问题,首要的是解决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这是关系到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核心问题。因而各基层医疗机构应在政府的指导下,加大加快人才建设,培育能满足市场需求和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人才队伍,促进整个陕西医疗服务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
2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建设策略
2.1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人才建设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通过项目支撑,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资,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对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合理配置,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卫生人才资源开发,使卫生人才总量,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结构明显改善,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一支在本地区具有一定优势的高层次人才群体[1]。政府可通过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和政策制度的制定,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基层卫生人才的建设。如合理安排专项补助,进一步完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安排专项资金加快全科医生的培训和后期教育,并且可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定向生;减少户籍政策的限制、提供购房的优惠,为当地基层医疗机构引进人才提供便利条件。
2.2 加快全科医生的培养步伐,培养适宜人才为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提出,今后10年将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陕西省应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结合《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加快全科医生培养的步伐,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缺医的情况。其一规范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2]。其二大力开展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按需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2010年,针对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素质总体不高,由省卫生厅、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制定了“陕西省基层医疗机构万名医生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其重点以培训全科医生为重点,对陕西省在岗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和社区医生进行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培训。此项目每年培训2000人、从2010年9月份开始,到2015年12月结束,共计划培训1万余名基层全科医生。
2.3 完善医学教育体系,为人才建设提供蓄水池目前陕西省的医学院校主要有:交大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西安医学院、陕西医科学院,延安大学医学院。每一个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根据现阶段医疗改革发展和市场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医学院校要拓宽专业领域,确定基层人才培养专业适应性,针对省内不同区域的医疗卫生需求,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在招生阶段设立面对基层招生类别,解决高等院校毕业生全科医疗技术较差,缺乏实际能力的问题,与此同时适当降低录取分数段,减免学费,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并鼓励其他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由政府制定相关提升和经济补助政策,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医疗技术人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在课程的设置上,医学本科教育内容中应增加预防、保健、康复等全科医学的课程,使医学生在大学期间学到作为医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将来做全科医生或专科医生打下坚实基础[3]。
2.4 深化人事改革,为人才建设提供运行环境各医疗机构深化人事改革,参照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优化人才管理机制。其一医务人员招聘上,实行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开展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其二逐步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把医务人员工作绩效同其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结合起来,其考核的结果同医务人员的薪酬、晋升、后期培训相挂钩。其三在薪酬体系设置上,对卫生人员不同的补偿模式将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在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补偿模式对医护人员行为的影响,最理想的报酬体系能以合理的资源分析方式激励员工提供高质量、有效的医疗服务[4]。其四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在坚持按劳取酬、优绩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础上,适当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重点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进一步鼓励优秀的医务人员。
2.5 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人才建设提供运行平台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相对大医院和中心医院来说薄弱,因而对吸引、留住、培养人才不利。在新医改政策的指导下,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专项补助及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并整合现有资源,进行多方筹集资金,在一定基础上吸纳社会资本,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改变基层医疗机构由于硬件建设薄弱、信息化缺乏造成医疗条件差、医疗服务水平低、人才流失的现象。其配套的硬件设施能基本满足所在区域医疗服务的需求,有利于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发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对信息化的建设,合理安排好进度和具体工作,建立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基层医疗机构的规范化服务水平,促进人才的培养。
2.6 促进医疗人员流动制度,促进人才进一步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取得基层医疗机构和上一级医疗机构的联系,实现人才的双向流动机制。如对于高一级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应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为患者提供先进的诊疗技术,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供技术咨询和辅导,从而提升医疗的卫生服务水平。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应通过选拨或定期轮换到高一级的医疗机构进行学习,提高医疗水平和处理复杂病情的能力。在西安、榆林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可以从根本上建立医疗人员流动制度,其结果作为晋升和加薪的条件之一。结合国外的经验,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疗技术人员,必须有相应的基层医疗工作经历,才能晋升职称;已晋升主任医师的医疗技术人员,每年必须有一定时间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才能调升工资。
3总结
从根本上说,基层医疗机构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政府政策的主导下,改革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并致力于全科医生培养和进一步深化人事改革;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充足的条件,为更好提供医疗服务打下夯实的基础,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参考文献:
[1]蒋文华,孙晓平.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31(5):448-449.
[2]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
关键词:基层医疗;医疗纠纷现状;研究
基层医院是我国数量最多、服务人口最广的医疗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近年来,患者对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医疗纠纷也逐年增多,这些都成为人们对医学的信任危机及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渠道,管理水平与诊疗技术水平相对滞后,更是造成各类医疗纠纷频发。如何有效缓解基层医疗矛盾,更好地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基层医疗环境,是我国基层医疗改革中应该加以重视的问题。
一、国内医疗纠纷研究
目前,国内对于医疗纠纷的研究不只局限于医疗卫生方面,已拓展到危机管理理论、社会冲突理论、心理学及卫生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
冯俊敏等通过对418篇医疗纠纷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医疗机构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干预可控节点,现场高效处置,能有效防范医疗纠纷。唐娅佳等主要从医务人员的角度探讨医疗纠纷的规避,强调医务人员需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医疗机构需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及专业技能的提高。王美玲综合分析我国医疗纠纷产生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包括医院应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加强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保护和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医疗纠纷调处过程中的第三方介入机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务人员职业风险保险制度等。江增强对某二级医院十年间发生的86例医疗纠纷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在于抓好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做好医院处理医疗纠纷的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并参照国外医疗纠纷处理经验,加强医疗风险管理。茹倩倩将视角放在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的报道上,认为近年来媒体报道影响受众对事件真实性的认知,使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危机,而院方在媒体呈现中话语缺失,不利于医院和医务人员形象的建构。
二、国内基层医院医疗纠纷研究
在我国,基层医院主要是指县区、乡镇管辖范围的一级和二级医院。近年来,基层医院医疗纠纷出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不同地区基层医院在医疗纠纷产生原因、特征及解决方式上各有异同。
李大平对东莞4家基层医院进行了医疗纠纷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医疗纠纷中医方的原因仍然是主要原因;产生医疗纠纷的两大根本原因是医疗体制缺陷和医疗纠纷解决渠道不畅,传统的医患和解、卫生行政部门调解,以及诉讼渠道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并提出要构建医事仲裁制度。罗新伟对湖南省某县138例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及特征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医方因素中服务态度不良是引发该县医疗纠纷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医疗技术不高;医疗纠纷发生后采取第三方调解方式是主要解决方式。张杰英调查分析广东省基层医院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从基层医院加强自身建设,加大政府和社会的投入,依法缓解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充分发挥医调委的作用四个方面提出了缓解医患关系,防止医疗纠纷的建议。黄国军分析浙江省嵊州市基层医院121例医疗纠纷的规律和特点,指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关注重点科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重视告知和沟通,遵守规章制度,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可以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
总之,及时有效地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医疗纠纷,不仅需要医务工作者、患者、群众共同参与,也需要法律工作者、政府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根本上缓解医患矛盾。
参考文献:
[1]张邦铺.论我国医疗纠纷多元化调节机制的构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9):610-612.
[2]冯俊敏,李玉明,韩晨光.418篇医疗纠纷文献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3(9):77-79.
[3]唐娅佳,马志平,陈华.临床医疗纠纷的规避与防范[J].重庆医学,2007(7):668-670.
[4]王美玲.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5]江增强.某二级医院86例医疗纠纷分析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6]茹倩倩.我国医疗事故纠纷报道中的医生媒介形象研究[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7]李大平.基层医疗机构医疗纠纷现状实证研究――对东莞市4家基层医院的调查[J].证据科学,2013(21):199-214.
[8]罗新伟.湖南省某县例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及特征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2012.
关键词:基层医疗;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是重大民生问题,医疗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国家采取多种政策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政策落实不完全,改革未能做到因地制宜,贴近基层医疗现状,导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通过深入调查得出十堰市整体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卫生人才大幅度增长。但基层医疗人才还十分匮乏,高层次医疗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文章针对十堰地区基层医疗队伍人才建设现状发现问题并对问题作出研究性建议。
1人才现状
1.1人才匮乏
1.1.1编制不足 据调查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从而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机构为了适应社会变化和满足人们的需求大力发展人才建设。到2015年7月,整个十堰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编制已经超过《医院编制标准》中制定的标准。《医院编制标准》是于1984颁布,此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医疗的需求。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既缺少医疗人才也没有足够的编制。部分医务工作者因无法成为编制内人员而退出医疗事业单位从事其他行业。
1.1.2环境艰苦 基层医疗机构的就业环境与大医院相差甚远,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据访谈结果:47.25%的基层医疗工作者认为环境艰苦、交通不便、硬件措施不完善是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在医学生问卷调查中54.52%的医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的主要原因也是工作环境差,设备陈旧等一系列导致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前景受到限制。
1.1.3薪水不高 医务人员的薪水由基本工资与绩效构成。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业绩受到基层医疗水平低下和人口密度小的影响,从而导致医疗工作者的工资低下,绩效考核缺乏科学性成为优秀医疗人才选择往更大的医院工作的原因。对于基层的社区医疗服务站由于国家的管理制度和资金不到位,很多都已变成“盈亏自筹”。在一些一些农村地区,社区医疗服务站的。更有一部分放下了工作,外出务工。34.32%的基层医务人员表示工资低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而在校医学生的预期平均工资为3500元左右。
1.14医学生缺少奉献精神 医学生是医疗人才的后备力量,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石,同时医学毕业生也是基层医院发展渴求的人才。而目前医学生缺乏到基层服务的就业观,每年招聘中县级以下的医疗招聘单位都处于尴尬局面。据在郧西县卫生局调查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招聘近5年来都没有达标。学校教育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脱轨导致基层医疗人才建设难以快速发展。在免费医学生政策下,十堰市2015年免费医学毕业生18名,仅有12名履行合约到基层工作。医学生的调查问卷表明:88.61%的本科医学生不愿意回到基层工作。
1.1.5人才培养滞后 基层医院一味靠引进人才来促进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事实上,基层医院很难引进技术人才。由于基层医院的现实条件,经过培养的优秀人才很容易流失,这也就导致医院不愿意花精力去培养人才。
1.2基层医务工作者素质不高 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素质是我国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基础。在十堰郧西县卫生局的调查中发现: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大多数都是专科生,本科生的数量屈指可数,更有部分乡镇医院没有本科医生。而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文化程度基本上都在中专以下,大多都是“赤脚医生”。这就导致基层医疗整体素质不能满足如今的医疗卫生现状的要求,基层下的人们也就难以享受到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配备也不合理,医生几乎是年龄大、学历低、 职称低,具有高技术医生十分少见,无证上岗现象比较严重。在这现实的基层医疗环境下,人们不愿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医院缺少病人,间接影响到人才的吸引和保留。
2解决对策
2.1落实政策
2.1.1以政府为主导,基层医疗机构积极落实《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暂行规定》这一政策,不断加强人才培训力度,坚持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完善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制度,认真对培训基地的资格认定和评估考核。
2.1.2积极实施《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队伍建设的意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队伍,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业绩、能力为主的原则,评价和使用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给予适当倾斜。
2.1.3医学院校、卫生局、政府等相关部门共同加强《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政策宣传。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医学生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实施。
2.1.4采取措施适当控制大医院与小医院之间人才争夺,维持基层医院人才数量。落实扶持政策,科学合理开展扶植,对扶持做到因地制宜。
2.2解决基层医院自身问题
2.2.1改善医疗环境 更新乡镇医疗机构公共基础设备,增添先进医疗设备。改善医务工作者办公环境和患者的住房环境。营造医院内部竞争氛围,不断发现人才。
2.2.2提高待遇 科学化绩效考评,切实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薪水。合理安排医务工作者工作时间。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统筹安排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时间与待遇问题。
2.3加强人才培养
2.3.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在医疗人才匮乏的情况下从医学生数量和质量入手。扩大医学生招生力度来增加医疗人才的数量,强化医学实践教育增强医疗人才能力。让足够数量的医学人才来支持基层医疗队伍建设。
2.3.2加强医学生思想教育 医学院校积极培养医学技术和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医学生奉献精神,倡导医学生到服务基层服务的思想。全面提高医学生思想觉悟,让更多的医学生能够做到“从基层来,到基层去”。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医疗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只有政府重视基层医疗人才建设,落实政策。基层医疗单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改革,配合国家关于基层医疗队伍人才建设的一系列措施,重视基层人才,发展基层人才,积极引导医学生到基层就业。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才能落实,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才能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玉.农村基层医疗队伍现状分析与思考[B].2014,09.
[2]胡方.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发展困境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5,02,08.
[3]杨廉洁,尚兴科.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及意见[A].2011,02.
[4]曹威.医学生基层就业工作体系的构建[A].
[5]周国田,李雪清,乐燕,等.医院人才建设应把握的几个环节.2003,06.
[6]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暂行规定.
一、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全球气温变暖,环境污染严重。我国国民虽然生活稳定,但是健康程度并不乐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亚健康人数在2009年调查中已经有40%的覆盖面,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事业发展程度和范围较窄,是造成我国人口健康程度下降的其中一个原因。我国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滞后,从会计学角度分析,可以理解为资金使用的不平衡造成,这主要在于财务管理水平的落后,尤其是对于基层医疗服务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环节不够重视,造成了资本耗损过度而带来的低效服务质量,以及不健全的医疗服务内容。未来发展中,基层医疗体系的财务管理能力的增强意味着提高我国区域人口健康程度的重要性。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务管理现状发展并不乐观,2010年数据显示,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的35%人员对资金使用效率和投入回报率并不关心,对财务部门的数据公布并不关心,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调查显示75%以上的员工希望获得高工资,高福利,高补贴等待遇,但是对额外工作的高工作量却不屑一顾,这就导致了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的员工过于注重对利益的要求,而失去了工作职责和岗位责任感,没有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缺乏了改变现状的积极主动性。
二、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的财务管理问题
一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我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尤其是资本运用的合理化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强,资本监督力度不够,尤其是在成本管理中没有相应健全的管理制度,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支出费用包含范围广,比如:开展医疗业务活动中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卫生材料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其他费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成本投入过高,财务部门没有考虑到成本投入结余的问题;第二,就是在药品支出方面,药品支出资本使用不规范,人员行为不规范,道德素质水平较低的事情频发,利益的套取是不能合理化解决药品支出正常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第三是其他支出,这其中包括被没收的财物支出、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出、财产物资盘亏损失、与医院医疗业务无关的基础性科研支出、医疗赔偿支出,这方面的支出比较零碎,但是费用总和也很大,目前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对其他支出的成本控制并不注重,造成了资本投入的损失。
二是缺乏科学预算与监督。我国基层医疗服务系统面向的消费者是区域性的,在城市中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医疗服务站点的大小也会根据区域的实地情况制定。但是医疗服务行业的资金使用却存在问题,在前期开展财务报表的预算管理中,对所购买项目成本的控制就不明确,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费开支存在不透明性,对资本的开支并不明确,使内部资本使用产生一定的混乱。成本预算管理主要是两个部分,一是固定成本的折旧预算估计,二是药品、医用材料、各种工具及办公用品为主的活动成本,财务部门欠缺的是规范各科室的财务预算与核算操作,没有清晰化,层次化要财务预算和核算规模,造成了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资本投入高,收益低的现象产生;还降低了医疗机构的资金使用效率,导致员工对资本的负责程度下降,许多社区医院只重视预算收支,而忽略预算编制和预算评价,即只重视“要钱”和“花钱”的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资金组织去管理这些资本,加上资本监督力度不够,对资本的使用过程缺乏监管,对资金的使用方向缺乏判断。
三是财务人员岗位责任感不强。建国以来,我国对民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高,医疗服务机构都是遵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传统经营观念,对于国家医疗服务投入资本的使用效率并不做太多的判断,基层医疗卫生财务管理处于“粗放状态”,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不明确,财务管理仅局限于简单的预算收支核算上,财务人员的管理责任感较差,缺乏对财务管理的负责态度,对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并不在意。市场经济为主导,在社区医院不断改革深化发展的过程中,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岗位责任感较差问题已经逐渐暴露出来,“铁饭碗”的传统观念没有改变,工作人员对社区医院未来发展的道路与方式并不在意,更加不重视对资本回报率的要求与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资金使用责任和岗位责任没有转变,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感下降,对个人利益的追逐大过于自身岗位责任感的要求,而且,财务管理中资本绩效管理评价制度的欠缺使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不完整性完全暴露,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稳定发展带来了障碍。
三、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丰富管理体制。我国发展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的动力在于提升医疗服务机构的竞争力,要想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竞争力就首先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财务管理行为,加强国际化财务管理经验,通过建立新型标准化的管理理念来增强财务管理能力。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稳定就必须依托制度的建设,在大框架下将制度和人员素质建设相结合,为基层医疗机构向前发展提供动力。首先,基层医疗机构要确立财务管理目标,实现信息化财务管理,从全面、准确、迅速、有效的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入手,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提高社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其次,要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因为财务管理不仅仅是管钱管物,人才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是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主要发展路线,将消费者和百姓的利益放于第一位,丰富我过基层医疗管理体制,增强竞争力和福利拓展能力,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友谊建设,造福于民。
二是加强预算管理水平,注重财务监督。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财务预算需要考虑的成本分为:医疗成本、药品成本、其他成本三大块,预算管理的开展在围绕着三大版块进行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预算管理能力的提升意味着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通过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可以增强资本的使用效率,在前期起到扩大资本效用的目的,帮助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购买更多的前期药品储备,提升人员更多的绩效薪酬和福利,通过鼓励人员加强预算管理来增加他们的绩效工资,这样既可以保证资本使用的效率的到提升,又可以确保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竞争力。通过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医疗服务机构内部管理,使医疗服务机构健康发展,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社区医院、第一是没有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和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缺乏绩效预算管理;第二是要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帮助医疗机构开发医疗服务范围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获得地区优势;第三是我们可以增强对资金的监督程度,通过加强资本的监督,获得更好的资本投资效果,使资本耗损减少,加强了资本使用效率。
三是增强在岗培训力度,加强岗位责任感。为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岗位责任感,利用责任感的提高来维护资本管理正常运行,作者建议要加强基层员工的培训与思想辅导,通过提高培训等级,改变培训内容的方式来增强岗位责任感,笔者认为可以利用比较先进的方式来增强教学方式,比如可以通过讲座、信息化教学、远程独到教学、观看影视资料、去外地先进的医疗服务机构考察学习等方式来帮助财务管理人员提高知识,学习先进经验,了解医疗服务机构的财务管理技巧,通过加强责任感教学来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培养员工的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