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保工作存在的风险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风险控制;审计监督
基于我国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背景下,医疗机构数量逐渐增加,众多民营医院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医疗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给公立医院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而医疗服务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医院财务风险加剧。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主要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导致,如取消药品加成、医保结算方式变更等外部政策调控风险,以及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预算执行力不足、缺乏完善成本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不到位带来的风险。基于此,公立医院需要结合相关规定,践行配套的规章制度,发挥财务管理作用,做好医院收入与支出的管理工作,规避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优化财务内控机制,获得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充分体现医院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益。
1.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风险随着新医疗体制的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医药分开属于新型医疗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最核心的就是避免出现以药养医的情况。基于新医改推进的背景下,药品加成取消,更加适应新时期环境发展趋势,规范化使用临床用药。随着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医保全覆盖,居民更加关注身体健康情况,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增加医疗支出成本的情况下,取消药品加成,不仅减少了医院的收入,也对医院收入结构提出了改进的要求。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得不到有效的补偿机制,医院往往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取消药品加成以后,会对公立医院的收支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医院面临经营风险。2.医保结算对医院资金链的影响在实施全民医保以后,来自医保收入的占比逐渐增加。医保支付不是实时支付,有一定的周期,会导致公立医院的现金流困难,可能引发医院现金流风险。公立医院与医保中心对接的过程中,若出现断档的情况,会导致医院资金方面临较大的压力,增加财务风险。医保结算方式的改变也会使公立医院产生财务风险,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医保结算方式已经由传统的按比例报销改为DRGs付费。传统的医保付费方式,医疗费用的风险主要由医保机构和患者承担,DRGs付费方式下,医保结算机构将费用风险转嫁至公立医院,超出医保预付费的医疗费用,医院无法从医保基金中取得补偿。3.信息化建设对资金流动环节监控不足医院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环节中,存在资金流动环节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公立医院没有落实统一的财务数据标准、信息源、信息编码也存在缺乏规范性的情况,使得医院内部缺乏配套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利于提升财务数据使用效率。医院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数据监督平台,无法对财务收支环节进行把控与动态化监督,若发生风险问题无法及时预警,还可能存在疏漏,无法对内部资金进行合理化的分配与使用,甚至引发一系列的财务风险。4.成本控制风险公立医院的领导层大多来自临床一线,更加关注提升医疗服务,存在对财务管理重视度不足的情况,甚至忽视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存在对成本核算认知有误区的情况,无法保证整体工作效率,对成本管控风险评估不到位。虽然医院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许多公立医院都没有根据规章制度办事,对于成本消耗管控不力,成本控制效果比较差。在开展成本分析工作的过程中,有些成本项目记录不完整,导致成本分析结果不准确、不全面,不能形成有效的参考价值。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基本成因
1.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外部原因主要来自政策风险,就是地方与国家政策改革而引发的风险问题。在医疗体制改革深入的条件下,政策变化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风险问题。政策风险具有强制性特点、不可预测性。政府在出台全新物价政策之98财务管理前,如果有疏漏的部分,就可能出现较为恶劣的事故。一旦形成了规定就需要遵守,需要根据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否则会打乱医院原有的规划,甚至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补偿机制主要是提升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财政专项资金补助,但是缺口仍然较大,公立医院仍然需要承担大部分损失。医保付费方式的改变,可以对医疗费用进行总控,医保结算机构按照DRGs付费,超出定额部分将由医院承担,减少了医保结算机构的付费风险,但是加大了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医疗费用的回收不确定性增强,超出DRGs付费标准的医疗费用也将会形成医院的损失,因此新的医保结算方式对医院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内部原因(1)资金流动环节的安全性。公立医院的实际收入主要来源于住院和门诊,资金流入环节的管控,关键就是门诊收费、住院收费管控。现阶段,移动支付方式相对来说较为方便,逐渐被医院广泛利用。引入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与HIS进行数据交换,可以保证财务收费结算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但由于网络传输、系统不完善等问题,HIS收入报表阶段金额、移动支付平台、银行流水额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移动平台存在交易到账不及时、特殊原因退费等因素,会导致财务对账面临较大的困难。(2)信息化条件下财务控制主体变化。在实施信息化管理以后,财务控制模式产生一定的变化,财务控制主体也从财务人员,转变为计算机系统。而软件自身设计缺陷,系统与会计核算相互脱节,则会导致医院面临财务隐患问题。此外,会计人员没有熟练地掌握信息化技术与知识,直接会对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与使用的监督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利用信息化加强控制力度,也是财务控制的难点。(3)公立医院对成本控制不够重视。从公立医院的实际成本费用进行分析,其中日常公用支出的占比较大。在医院的改革发展阶段,管理层对这类费用支出的重视度不足,没有对支出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也没有引入配套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的融合,也没有贯彻精细化的成本控制理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立医院获得的效益。
三、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及控制思路
1.优化医院收入结构以应对政策变更风险医疗改革的内容包括取消药品加成、更改医保支付方式等,医改的目的是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减轻患者负担。面对政策的变更,公立医院应当采取一定措施以应对。对大型检查项目收入进行控制,适当提升手术、治疗等临床服务费的收入都是有效手段。公立医院还应当对药品采购进行全局性监控,对支付政策进行调整,并对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引导医疗机构规范化用药。公立医院要根据诊疗规范指南、医疗服务价格基本标准,对医院的收费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减少不合规、不合理的医疗收费。重点对护理、治疗、手术等服务收入进行观察,并对检查收入进行把控,适当地减少药品收入、卫生材料实际占比。另外,适当增加医疗服务项目,实现项目拓展目标,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水平,优化医院的实际收入结构,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2.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公立医院的运营发展阶段,要想避免财务风险问题发生,要立足于医院的基本情况,做好财务信息的收集以及分析工作。在设置科学化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同时,建立与完善财务风险监督体系。公立医院的流动资产大多包括货币资金、药品器材等,所以在财务风险预警的环节中,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第一,促进流动资产的顺利周转,并有效提升资产实际使用效率。第二,合理化利用医院信用、流动性负债等,直观体现负债财务杠杆效应,从多元化渠道补充流动资金。第三,相关人员要利用长期负债,优化医院医疗设备,确保医院可以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占据稳固地位。财务人员要尽早了解财务风险蕴藏的风险因素,还需要做好全面的风险评估以及监督管控工作,保证财务改革环节监督控制到位。结合公立医院的基本情况,提出配套的科学化风险防范预案,从根源上规避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问题发生。3.保证资金流动环节安全,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要想确保资金流动环节的安全性,医院就需要促进内控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活动,还需要从财务数据处理、收款数据监测、服务窗口、体系安全等方面,开展全局性的监督控制工作。若发生了问题,系统则可以进行及时预警,相关人员会提出配套的管控策略,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另外,对于各项支出来说,需要根据预算审批金额顺利执行。在面临财务风险问题的时候,需要提出科学化的风险规避方法,领导层发挥带头引导作用,形成良好风险意识,促进公立医院的长效稳定发展,并对外部风险进行预测与总结。现阶段,公立医院最主要的风险就是经济环境风险、市场环境风险、国家政策等,需要对其进行探究,对医院管理策略、局部规划进行调整,需要适当增加医院的资金储备,切实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4.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做好公立医院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并且协调各个科室对产生的医疗欠费进行及时催收,对医疗欠费的回收与科室收入进行考核。第二,定期做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卫生材料的盘点以及清查工作,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财务管控环节中的薄弱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确保医院资产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第三,从财务部门、医院管理层角度入手,促进专业水平与服务质量互相融合,从多元化方面做好医务人员的管理工作。第四,在实际管理环节中,物资管理部门需要对固定资产设备、资产进行抽查,并保证账实相符。对于价值比较高的医疗设备来说,应当安排专门人员做好维护工作,还需要建立基本责任追究制,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降低医院的经济损耗。5.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公立医院在实际运营发展阶段,要以预算管理工作作为关键的突破口,以提升使用效率作为核心目标,确保医院收支平衡性,发挥出内部资源的实际使用效益。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前提,要引入合理化的管控手段,确保预算编制工作顺利开展。财务人员结合医院的近几年运营发展情况,全面分析收入增减原因,对下一年度收入支出做出预判,再加上医院各科室的配合,共同制定出下年度资金预算,特别是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当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行市场调查。对于预算编制阶段来说,需要开展合理化、科学化的预算编制工作,以此有效地满足多项支出的需求,落实预算管理目标。6.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财务内控管理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公立医院在实际的财务内控管理阶段,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内控管理效率与质量。第一,公立医院需要建设配套的内控平台,还要保证关键数据信息能整合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中,并做好全面的财务分析把控工作,避免因为人为核算错误带来经济损失。财务管理人员要立足于公立医院基本情况,建立安全性较高的信息管理系统。第二,定期维护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硬件设施,还要促进系统的稳定运行。第三,开展医院财务人员的电子化操作培训工作,确保其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顺利开展,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7.强化审计监督工作公立医院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工作,需要从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角度入手,并促进专项审计流程、常规审计流程的紧密融合。对于内部监督工作进行分析,促进审计部门参与公立医院项目审计工作中,确保核查与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内部审计刚性与独立性,由公立医院领导层直接管控。外部监督工作,主要就是审计部门、税收部门、第三方审计机构等做好公立医院经营活动的监督工作,避免产生的风险问题。采用内部审计以及外部审计融合的方式,开展全面审计工作,使得公立医院建立完善的内控体制。在内部审计的环节中,如果医院运营存在风险问题,就需要明确基本责任,并从根源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公立医院战略发展目标。
四、结语
在公立医院的持续改革与推进过程中,可能面临多层面的风险问题与挑战。要想实现稳定长效发展目标,就要做好内外风险管控的工作,避免不可控风险问题发生。基于此,医院需要将财务管理模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还需要做好事前的预防与事后的处理工作,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做好各个环节的把控工作,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运营损失。公立医院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还需要提出已发生风险的补救工作,保证医院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建设到位,将先进信息化系统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进而实现不利影响最小化的目标,保证风险控制到位,为公立医院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圳林,陈玥,曾耀有,等.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8).
2.平迪.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探究.中外企业家,2020(02).
3.周敏,章倩.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10).
4.梁晓红.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财会学习,2018(32).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 财务管理 措施
医疗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医保基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城乡居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基础上,完善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保证基金安全完整、平稳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当前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探讨,
一、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基金管理程序复杂、难度大
目前,社会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类,由于政策的影响及参保群体的差异,基金征缴分门别类,收缴方式多种多样。医保基金在征缴、管理、发放过程中需要涉及人社、财政、卫生(包括定点医疗机构及零售药店)、金融、审计等多部门、多环节,由于管理工作缺乏协调,信息资源共享不足,直接导致医保基金收、支、管工作流程不顺畅,加大了医保基金的管理难度。
(二)基金管控制度不健全、欠规范
医保基金相关业务科室分工、权责不明确,管理单位内部审计不重视,经办机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制度不健全,甚至会出现少数经办人员违规操作现象。医疗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会给患者多检查、多开药、多治疗,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甚至存在拖延出院、虚假使用等行为。另外,医保卡使用缺乏约束机制,存在不规范现象,如无医保者冒用医保卡就诊,在职者借用退休人员的医保卡就诊,甚至出现全家共享一张医保卡的情况,使有限的医保基金被冒用、占用,造成医疗费用不合理上升,给医保基金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医保基金增值效益低,未实现效益最大化
当前,医保基金实现保值增值的渠道主要是存入银行,盈利能力有限,且医保基金未列入财政补助范围,因此仅仅依靠其自身运行收益十分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的收支平衡。由于医保基金采取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而参保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由于经济利益因素,缴费的积极性不高,加上当前务工人员对医疗保险的认识不足,直接导致基金收缴比较被动,拖欠现象较为严重,直接影响了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和保值增值,未实现基金的效益最大化。
(四)基金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缺乏,财务管理职能不到位
医保经办机构一般对基金财务管理工作都比较重视,能选派一些责任心强的财务人员进行基金管理,但就综合素质而言,专业型、复合型的人才比较匮乏,部分财务人员满足于本职工作的完成,缺乏风险与创新意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保基金财务管理的水平。另外,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仍停留于记账、报账、算账、报表等基础性工作,对于基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风险的规避、预测、预警等问题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监测与分析,明显滞后于当前医疗保险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完善医保基金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医保基金财务管理体制
为解决和打破目前社会医疗保险多头管理、独立运行的管理格局,需要建立统一的医保基金管理体制,这样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基金运行成本。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需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基金的征收过程必须统一由特定的组织和机构实行监督。财务管理部门要对用人单位医保预算进行督查,加大医疗保险费用的征缴力度。同时,可协调多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采取地税协议方式收缴医保基金,有效降低收缴成本,提高基金征缴率。
(二)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根据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应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责任分离、授权审批、重点岗位定期轮换等内控制度,形成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良好格局,从源头上遏制违规现象的发生。医保经办机构要定期与财政部门实行对账,提高医保基金管理的透明度。同时改进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简称“双定”单位)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定期核对基金数据,针对门诊、住院、转院、处方、医疗审核结算等环节制定细致的规定,完善住院病人、住院人次、人均费用抽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三)拓宽医保基金筹集、使用渠道,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地方财政应加大对医保基金的投入,确保财政预算安排社会保障资金的支出比例逐年稳步提高。医保经办机构应加大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老百姓对医保政策的知晓率,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同时要用科学、严格的管理措施避免骗取、挪用医保基金的事件发生,加强与财政、金融部门的协调对接,抓好医保基金保值增值精细化核算,在保证基金正常支付和安全运行的情况下,适时将部分医保基金转存定期存款或购买特定国债,以实现基金收益的最大化。
(四)提高财务人员职业素养,强化财务管理和监督
由于医保覆盖面的增大及人口的流动化、筹资对象的多元化与支付的电算化,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配备具有财务、保险、统计、医疗、计算机等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应通过不同途径的培训,建立一支高标准、高要求、高素质的专业化基金财务人员队伍。要加大投入,建立适应性强、通用性好的社会保障信息化系统,实现独立运行的财务软件系统与医保前台业务数据的衔接,加强财务分析和管理。要坚持和执行财务公开公示制度,将财务活动置于行政和社会监督之下。要建立医保基金财务分析、预警、预测机制,以规避、防范医保基金运行存在的风险。
总之,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化、系统化、复杂化工程,只有通过规范的会计核算、有效的财务监督、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保证基金安全、平稳、有序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尹维红.论我国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2)
关键词:医保基金 运营 管理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推出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低保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大大扩大了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使医疗保险成为惠及全民的一项伟大工程。医保基金是我国医疗保障系统健康运行的基础和关键,它关系着广大人民的健康和亿万家庭的幸福,关系着国计民生,它的资金巨大,影响面广,因此加强医保基金的运营管理,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是必须实现的工作。对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医保基金运营管理现状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目前已经建立起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这一体系囊括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低保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涉及面广,覆盖范围大,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程。各级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不断探索,建立健全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服务管理,使我国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显现成效。
一是基本医疗保险设施足够满足广大人民的医疗需求。截至2010年底,全国医疗全国卫生服务机构已达到94.5万个,其中:医院2.1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0万个,其他机构1.4万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所数量也有较大的增长。医疗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保障医疗保险的充分使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参保人数逐年增加,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已经超过95%,广大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了保障,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是医疗保险机构代表参保人员对定点服务机构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管,初步建立起了医疗保险的第三方监管机制从而促进了医疗机构合理诊疗,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医疗权益。
二、我国医保基金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可以看到,我国医疗保险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是在我国医保基金管理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影响了医保基金预期效益的充分发挥,对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一)医保基金分配结构存在不均衡
设立医保基金是为了集众人之力使更多的人得到应该享受的医疗保健权利,资金集中以后,如何分配与利用是实现初衷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我国医保基金运营的情况来看,大体而言,参保者的医疗需求基本能得到满足,医疗费用压力有所减轻,但是某些方面分配的不均衡也很明显。从大的方面说,地区分配上,农村与城市医保基金的分配比例仍然是有差异的,农村资金缺乏,但却是重要的医保需求者,没钱治病的现象仍然很普遍。从小的方面来说,就群体而言,也很难实现公平。有的群体享受的包销费用大,比如离退休干部、公职人员,他们占有着稀缺的医疗资源,但并不一定用,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者产生不用白不用的思想,过度的利用医疗包销资源,这些普遍的现象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需要加以重视。
(二)医保基金收支平衡难以把握
从医保基金收入方面看,参保人还未实现全面的覆盖,一是偏远地区、不发达的地区医疗保险还没有贯彻实施,一些医疗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这些地区的医疗服务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二是特殊人群,尤其是流动性人群,由于他们经常流动,在某地居住的时间都不长,很难将他们简单的划归为某地的医疗保险范围,因此他们参与医疗保险存在不稳定性。
从医保基金支出方面来看,当前我国大部分地方采取的是按服务项目付费的医保结算方式,即根据医疗机构提供给就医者的服务类型和数量,给予医疗机构一定的补偿。这种支付方式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来说,是一种激励机制,促进他们接受更多的患者,增加服务的数量。而同时这种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即促使医疗机构提供过度服务,为就医者增加不必要的医疗消费,近几年来我国医保基金的不断攀升就是这种方式产生的结果,从而使医保基金支出严重失控。也有部分地区开始实施总额预付的方式,即由当地医保机构根据本年本地医保筹集状况,及定点医院上年或上几年发生的医保费用,为各定点医院设定今年的医保费用控制总额,同时要求其必须完成一定的总工作量,如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医院就能得到全额的医保基金补偿。在这种方式下,大多数地方设定的医保费用控制总额会留有余地,发生结余是必然的。因此,如何把握基金结余度成为一大难题。
(三)医保基金的流失现象依然严重
按服务项目付费的方式浪费了医保基金资源,促进了医保基金的显性流失,而总额预付方式则造成了医保基金的隐性流失,这在理论上似乎是行不通的。但事实是,为达到工作量目标,医疗机构造假骗保,虚构就医事实,以便获得医保基金补偿。这是对医保基金的践踏,是对广大参保者的不负责任,同时把医疗机构引入歧途,阻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医保基金监管力度不够强大,监督法规不健全,监管政策滞后,对医疗服务的监管缺乏有效的技术标准。医保基金监管力量薄弱,主导地位的政府监管不全面,以保险机构为辅的第三方监管不到位,社会监督环节更加薄弱。,缺乏对医保基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财务管理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来讲其主要就是实施筹资以及投资等相关资金运作情况,在这当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实施中都会产生相关的风险,对这些风险的总称就是医院财务风险。由于相关不确定风险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会造成预期的收益没有实际的财务收益多,并且差距也很大,医院所受到的损失也就越大。
(二)医院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医院科学决策。在医院的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中首先就需要做好财务决策的科学化以及合理性,其不但能够将财务管理风险降低,并且还能够对管理当中的相关错误进行减少。甚至还能够在财务管理中将医院的廉政工作进行推进,从而对医院财务决策的有效性提升。
2.有助于确保各项财务制度落到实处。我国的相关法律发挥对于财务管理的常态化作为其主要内容。但是在实际当中落实度不高,所产生的效率也很低,所以,对相关制度的落实。比如,对审计制度的完善。还有财务管理机制的制衡,都能够对财务管理有效的落实到位。
二、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
(一)外部因素
1.政策风险。随着当前医疗市场化,国外的相关医疗机构逐渐在我国发展起来。其次,对于一些民营医院来讲,其带来了一些优惠政策,使得其具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这样就会给公立医院带来一些压力。第三,采用公开招标以及集中采购的方式,这样就将医院的利润有效压缩,并且就对医院的结余产生影响。
2.行业风险。由于医院自身的公益性,使得其和单纯的盈利性企业有着一定的区别。并且因为自身的特征使得其风险比较普遍,比如,人道主义救援以及医患关系等都会使得医院产生呆账以及坏账的积累。还有,职工医保以及新农合等医疗报销的覆盖,使得医院自身所垫付的资金回款风险也加大。
3.经营风险。主要体现在医院经营当中所存在的问题,由于医院自身的公益性特征需要能够为患者提供低费用以及质量高的服务,这样就对医院自身的收益有着一定的影响,并且运营成本也会增加。然而由于医疗资金的缺少,医疗服务也是由政府定价,这样就使得公立医院只是依赖着政府的财政拨款实施运营,这样就在一定意义上使得医院自身的公益性有着影响。
(二)内部因素
1.醫院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缺乏认识。只要存在财务活动就会产生财务风险,大部分医院现阶段只是加强医院的服务质量的重视,对于医院财务风险的意识比较缺乏。
2.缺乏风险管理措施。现阶段由于医患关系比较大,造成很多医院对精力都有效的投入到实际的医疗事业当中,对于医院的医疗风险以及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缺少思考,并且使得财务风险当中的资源配置不合格,对于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缺少相应的完善,其制度也不够完善。
3.医院财务筹资策略不合理。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很多农村偏远地区的人也进城看病,造成医院的患者增多,出现看病难问题,并且政府对于医院的资金补助也不是很多,医院在实际的发展中往往需要进行资金的周转,这就需以收费质押权的方式进行向银行进行贷款,这样医院就会产生很多债务,其自身的筹资风险也就会加大。
4.资金回收不安全。随着我国政策的不断扩大,并且城镇职工医保以及新农合的应用,给人们减轻了很多负担,但是就是这种政策的实施使得医院自身的财务负担加重,使得医保部门很难及时向医院进行医保费用的阶段,尤其是对于一些医保总额预付等制度的实行,造成医院的资金回收以及资金周转能力下降。
三、应对医院财务管理风险的几点措施
(一)建立医院各项财务制度并不断完善
控制财务风险的基础就是加强对于科学制度的完善,医院需要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财务要求进行对其活动有效规范,医院的相关财务人员也需要按照会计法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对于自身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以此确保能够有法可依。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不断完善
医院需要不断强化自身财务风险预警能力的控制,在对财务活动进行开展之前,需要在实际的监管体系内部,以此来对规章制度的完善性进行形成,同时应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医院有关科室和人员进行合理分配,以此确保医院预算目标能够实现,从而有效的强化医院的实际管理水平,对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能力进行提升。
(三)对库存加强处理及催收应收款
在实际的采购当中,医院需要采用采购的科学性以及按照实际所需进行采购等措施。在这当中,首先就需要对库存药品以及以来器械最大值实施确定,尤其是需要对药品的库存等实际存货数量实施制定,从而避免由于价格因素导致的影响,以此来实现由于存货的管理不当所导致的风险的存在。除此之外,还需要强化企业的存货管理方式,应用款项回收以及欠费责任实施对于欠费的有效管理,使得一些很难回收的还账等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使得核销降低。并且医院还需要对投资理性实施,按照市场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当前社会竞争环境中,和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对资金合理利用。以此来使得医院的效率提升,并且将其成本降低。
(四)提高财务人员道德修养及整体业务素质
在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中,需要积极的加强人员学习和教育培训工作,使得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效提升,加强自身风险防御能力,在这当中,财务人员需要对自身岗位的重要性进行有效认识,并且还需要对整体的管理团队的重视性进行认识,定期对人员实施考核,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加规范。并且强化人员财务的法律意识的提升,对相关的法制意识进行提升。需要对财务工作当中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尤其是需要对于其中所存在的风险意识有效强化。使得在产生风险之后能够采用相关的法律工具对自身的权益进行维护。
关键词:支付革命;结算业务;闭环管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127-03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和重庆市影响力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实力最强,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及涉外医疗为一体的重点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集团(医联体)。作为重庆市首家医院集团(医联体)的核心医院,该院病员结算业务量大,“三长一短”现象严重,病员进院车辆经常性阻塞院区附近的交通。随着“互联网+”时代掀起的“支付+”革命,新型支付渠道、支付方式、支付场景的不断涌现,该院在解决“三长一短”问题中,不断引入多种新型的财务结算方式,同时引入PDCA质量环模型对新结算模式进行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plan)、风险管控(do)、效果确认(check)和持续改进(act),形成一体化的闭环式风险管理,在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财务结算风险,提高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内控控制水平。
一、新结算方式的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致力于解决医院长期以来的“三长一短”问题,不断从内到外挖掘潜力,采用了增设结算窗口、分楼层结算收费、增投人力、电话预约、自动机预约及结算、预存卡、床旁结算等传统结算方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掀起的“支付+”革命,该院开启了第三方支付结算(支付宝、微信)、掌上医院在医疗服务流程的信息化改造,随着病员使用率的上升,极大改进了病人的就医体验,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公平性。
随着结算模式的多样化、复杂化、云端化,加之医疗管理上对结算信息管理的日益精细和安全上的要求,财务质量控制小组邀请财务、信息网络、审计、医疗方面的质控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全面梳理了结算业务流程,明确了各业务环节,认识到风险控制的范围已不仅限于医院内部,涉及的风险包括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系统风险、欺诈风险、法律风险等[1],需从内到外开展风险管控,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主要为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等。
二、风险管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充分利用现在基本成熟的HRP平台,结合结算风险管理需要,通过信息手段设计监控关键环节,实现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初步探索。
(一)医院财务会计核算控制
通过HRP与HIS的接口,业务数据授权专人通过程序命令自动生成财务系统的会计凭证,收入数据在系统接口流程设计中,各流程根据费用状态进行判断,参照费用明细,在保障项目准确执行的同时,避免了系统性漏洞,有效控制了漏费风险。结算管理科会计按日在HIS系统提取收费员结算汇总表,交由出纳核对各收费员的缴款。收费员当班完毕提取收费员日报表,按报表明细缴存银行。计、出纳、收费员三数核对一致。网络中心按月提供不同核对口径的报表,与财务、绩效管理部门及科室进行对账,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与准确性。
对于窗口以外的业务如预付费、自助机、支付宝、微信,开发自动结算功能进行结算。通过每日结算、核对应收实收情况,将复杂的财务核对分隔成以天为单位的小单元,双方统一结算时点为每日的24点,发现财务问题时及时纠正,及时查清各方未达账产生的原因,便于处理改进对账系统,统一结算时点是重中之重,也是把控账务对账准确的前提。
(二)在途资金风险控制
控制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宝、微信)在途资金风险。第三方支付采用非交易担保型账户模式。该模式下无须信用担保,支付平台扮演纯粹的转账账户作用,遵照买方的付款信息将钱款从买方账户直接划转到卖方账户。目前每24小时提现一次,随着第三方支付量的增大,在途资金规模逐渐增长,风险会转高,需要为在途资金开设专户,除划拨至医院外的其他任何流向,都要得到第三方支付公司和医院的双重授权方可进行操作[1],要求第三方支付为该资金购买保险防范信用风险。
(三)票据印章风险控制
从医院层面建立起票据印章管理制度,加强对票据和印章的管控。票据实行专人、专账、专柜管理,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加强票据使用管理,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发票等票据,不得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不得开具虚假发票。在系统接口流程设计中,各流程根据费用状态进行判断,参照费用明细,在保障项目准确执行的同时,避免了系统性漏洞,有效控制了漏费风险。同时,为了防止收费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不录、少录或使用非正规发票,以期达到隐瞒实际收入情况的发生,信息系统做了严格限制,规范了发票使用[2]。借助日结报表详细记录操作员的结算账款及发票使用情况,便于财务核查人员核查监督及时发现异常。此外,该院专门建立了票据核销系统,收费员每日上报票据使用情况,审核员通过提交的数据与HIS中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发现问题及时纠察,有效控制了财务风险的发生[3,4]。
(四)退费控制
针对医院普遍存在的信用卡和社保卡套现问题,设计了完善的机制,做到退费原路退回,防止套现[5]。为加强退费流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门诊结算系统对退费条件进行了严格判断。除对发票、交易流水号、支付凭证等进行严格校验外,与各执行系统进行关联,判断项目执行状态,状态无误方可退费[6]。医院原有退费制度不涉及第三方支付退费,需要增加新结算模式下的退费流程及手续。第三方支付退费涉及挂号缴费退费、诊间支付退费、医保负担部分退费以及网络等技术问题引起的退费[7]。
病员只在网上挂号,未到医院就诊的,我们设计为第三方支付有条件的自助挂号退费,病员可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自助退号退费。诊间支付的费用包括检查费、药费、治疗费、化验费等,类似费用退费需要由医生在检查或治疗申请单上说明退费理由并签章,交由病员或病员家属连同就诊卡或缴费发票在收费窗口进行人工退费。医保病员需进行费用分解,将个人负担和医保负担的部分分别退还。网络等技术问题引起的退费设计为信息平台智能解决,或者延后通过人工查明事实来解决,退费环节中应把控退费的真实性、准确性,退费应设计有复核制度,复核与退费职责分离。退费通道应是原路退还,即银行卡支付的应退还原银行卡,防止洗钱套现风险[8]。
(五)医保结算控制
全民医保下医保政策对医院经济有非常大的影响,医保中心对医保患者的报销比例、范围等均有明确要求。医保系统中对违规开药或申请单并结算的,医保基金却拒绝支付,目前很多医院都是由医院、科室和开单医生按比例承担。医保政策及规则繁多,变化大,科室、医生及结算人员三方只凭借经验或记忆不能完全把握,极易导致医保拒付,因此,该院医保办、网络中心、结算管理科联合对HIS系统进行了改造。在系统划价时对申请科室、诊断、适应症、药品剂量、频率、用药天数等信息进行校验,对不符合医保结算政策的系统将予以提示并限制其使用医保结算,采用信息化控制规避医保拒付风险。
(六)操作风险控制
针对不同操作人员设置相应的权限,报批后方可授权修改。对已经成功处理的数据按日进行备份。采用物理隔离、严格控制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登录系统密码加密、细化用户访问权限等方式进行网络安全防护,以服务器虚拟化、建设多套SAN架构存储网络、核心交换虚拟化集群等措施防范网络风险,医院、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数据交互可使用特设、加密的数据接口,以防患者信息泄露[1]。按需进行全院职工网络信息知识及操作培训,全面拓展“互联网+”时代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效果确认
为保证结算风险信息化控制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各种意外因素导致的内部控制失效,该院设计了检测机制,以期得到合理的效果确认,及时修正控制措施。
(一)报表统计工具检测
多源报表交叉比对。在HIS后台,医院内部已开发了100多种统计报表,这些报表运用于HRP的商业智能与决策系统(BI),支持财务、预算、成本、物资、绩效、人力资源、固定资产、科研综合分析,支持管理人员对资金流向、银行对账、大额资金、往来款项进行随时监控等。结算管理科负责前后台报表的比对和多张报表的交叉核对,设计比对公式通过汇总的多源后台报表与分类统计的后台报表叠加核对,保证了结算数据的安全、准确。
(二)预交金检测
通过账户日志,建立数据库快照,每天抓取每个账户的余额写入数据库中。编写数据库函数自动计算各个账户每日实际余额。设计检测工具,自动比对每个账户的理论余额和计算得出的实际余额,确认单个账户安全,形成“病员费用一日清单”,每日发放给患者,获得个人账户的日常检测。
(三)对账系统检测
通过第三方支付交易会涉及包括患者、医院、支付宝/微信、银行在内的四方面的参与者,为防止交易过程中产生差错及可能存在的舞弊等行为,必须要完善内部报表体系,做好信息数据的多方核对工作[9]。设计实用的对账程序,将每日客户端的交易明细、HIS系统结算明细以及银行入账明细进行三方核对,采取与银行存款未达账的调整模式,列示三方各自的差异明细,每日查找未达原因,保证账务清晰明了,及时清理未达账项[8]。
四、持续改进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不断使用新功能、新系统带来的便捷改善服务,同时,也要不断更新管理手段以评估和应对风险,启动问题分析,充分借助信息化工具,从DO、CHECK、ACT对新问题进行不断完善。
五、体会
风险引导内部控制的方向,也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借助PDCA质量环模型对新结算模式进行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plan)、风险管控(do)、效果确认(check)和持续改进(act),形成一体化的闭环式内控管理,有效降低了财务结算风险。以质量控制小组形式借助信息化手段设计和监控医院运营业务的关键环节,可实现更加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永光,王晓峰.第三方支付在公立医院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6,(8):55-57.
[2] 高虹.加强医院财务收费处管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7):92.
[3] 梁红梅.如何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完善票据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0,27(9):42-43.
[4] 周栩.医院门诊收费处的内控管理[J].首都医药,2011,(12):11-12.
[5] 孟贤涛,徐建,杨九龙.医院门诊“先诊疗后结算”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1,(8):45-46.
[6] 沈o华.浅析信息化条件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J].现代商业,2012,(27):143.
[7] 刘昆.从财务角度探讨支付宝移动支付业务对医院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10):77-78.
[8] 傅玉,王友俊,赖科夫,等.以服务科学为导向的医疗服务流程重建与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6,29(6):274-276.
[9] 周珠芳,王艳.门诊预存款模式下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设计[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1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