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反思的学习计划

学习反思的学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反思的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习反思的学习计划

学习反思的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一、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作为教师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能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比如,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位女生,人长得非常美丽动人,进入青春期后,经常受到一些男生的明追暗恋,而她的父母因工作忙,忽视了对孩子青春期的正确引导。这就使她在思想上有些茫然,上课有时心不在焉,作业有时不完成,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相反她的着装打扮开始与众不同。看到这一切之后,我课下有意识地找她聊天,在赞许她美丽外表之余,希望她的学习成绩也能提高。与此同时,给予她学习方法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耐心帮助她补习功课。上课对她提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满足她的表现欲,增强她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最终使她八年级期末考试提高了20分。另外,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我也是及早指出他们在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分析原因并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认真钻研教材,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七年级阶段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八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比较直观、贴近生活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学习英语。

1.巧设问题情景,降低学习难度

在教学中借助挂图、实物以及生活中的实例等,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引入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如教“打电话”这一话题时,我出示了一张两位学生正在打电话的图片后,就问学生What are they doing ?学生说:“他们正在打电话。”“那你们平时都怎么打电话呢?”有的学生说:“是某某家吗?麻烦您叫一下他好吗?”还有的学生说:“您好!某某在家吗?”等等。我在肯定他们答案的同时也表扬了他们的礼貌用语,接着我进一步询问他们接电话时怎么回答,学生又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种不同的答案。看到学生兴趣高涨,气氛轻松活跃。于是我介绍说“林×和李×正在打电话,林×在电话里怎么做自我介绍的?我要找谁谁,英语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听录音。”听力输入完毕之后,学生纷纷举手效仿文中对话进行回答,思维很活跃。

2.采取分层教学,注重教学效果

课堂上,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学困生不易掌握的语法,我就想方设法编成公式和顺口溜,让他们进行背记,例如,在学完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之后,我就把它们变成了如下方式:比较级要变化,一般词尾加-er;词尾若有哑音e,直接加r就可以。辅音重读闭音节,辅音字母要双写;辅音字母加上y,先把y改成i,再把er后面带。最高级加-est,前面加the莫忘记;形容词若是多音节,只把more,most前面加。总之,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直到他们听懂为止。

3.组织英语兴趣小组,帮助学困生学习

上阅读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翻译课文大意,讨论文章后面的问题,写出一致的答案,等待最后的评比。这样,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但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答案,同时也学会了思考方法,从而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

4.开展小竞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开展英语小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是防止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赛前我利用午自习时间帮助中下等的学生按单词的拼读规律复习,有意识地督促他们背记单词。经过两周辅导,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名单上也出现了中下层的学生。于是,我因势利导,在班上表扬他们,给他们颁发奖状,同时打电话向家长报喜,扩大声势。这无形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要想防止学生分化,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动态,尤其是成绩落后的学生,要和他们交朋友,不要歧视他们,更不要动不动就训斥他们,要不断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达到他们自己想学的目的,从而做到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学习反思的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多媒体 化学实验 化学反应过程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社会各个部门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生存与发展。例如,一个企业没有信息,就如同一个瞎子、聋子,不能对市场需求等信息作出反应,导致竞争失败,甚至被淘汰。另外,最重要的是有了大量的信息,我们该如何去处理,如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决策失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地发展与深入,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

1.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中指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因此,应该认识到教育技术不只是应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以现代的技术手段和工具为载体应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广义的教育技术范畴很大,本文主要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2.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状况

现代教育技术是由传统的电化教育发展而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化教育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电化教育”已发展到了“现代教育技术”阶段。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已经上升到媒体技术阶段,所使用的技术除传统的幻灯、投影、录音、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等,实物投影仪、语言实验室、通信卫星、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媒体也进入了教育领域。

3.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生动形象地以声、形、视听等手段,形象逼真地进行模拟,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质量。

3.1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多媒体的特点,通过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

3.2运用多媒体,可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比如在“原子的构成”一节教学中有关“电子核外运动”问题,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关模型进行直观教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前者由于缺乏动感而使学生误以为电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后者则会让学生认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几何体。为了能让核外电子动起来,我们制作了《核外电子的绕核运动》的小课件。首先简介“视觉暂留”现象及其在电影及动画制作中的运用;然后制作一些宏观物体的运动及模拟电子绕核运动的各种flas,从而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物质各种不同速率下的视觉印象,认识并理解电子运动的特点及其描述的方法。

3.3运用多媒体,可优化化学试验。

3.3.1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

九年级演示实验“测空气里氧气含量”,过去是红磷在钟罩中燃烧的反应,而现在利用投影仪,可改在方型投影集气瓶中进行,点燃红磷,并迅速放入集气瓶中。学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黄白色火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集气瓶里进入水的体积约占剩余容积的五分之一”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增强。

3.3.2模拟可重复性差、耗时长的实验;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但是课堂的实验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还有一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做到随时调用;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而电教媒体进入课堂,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九年级“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中,“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活动,需一周时间,耗时较长。可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又如“氧气”一节教学中,“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运用课本实验,学生容易吸到有毒气体,时间不易过常。可以再利用录像重复播放“硫在空气里燃烧”和“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

3.3.3模拟化学反应过程。

模拟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分子分裂和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例如,九年级“分子和原子”一节的教学,采用三维动画模拟制作水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的动画过程,通过画面动静结合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分析了化学变化的实质,使较为抽象的原子概念容易让学生理解。

4.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它们更大的作用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学习工具,通过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进行信息表达的能力等。

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观念。多媒体教学仅仅是课堂教学手段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应该适时适量,只有在运用其他手段不能很好说明时应用较为合适。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能力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每节课所需的教学媒体,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像一缕温馨的风,给化学学科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又似一种催化剂,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我们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内在规律,扬长避短,使其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学习反思的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法医学;死因分析;参与度划分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死亡原因的定义与检定,主要采用传统的理念。在该理念中,所有导致死亡的损伤都是死亡原因,其中也包括因疾病或病情加重导致的死亡,几乎涵盖了与死亡相关的所有因素。为了方便理解,可将其分为中介死因、辅助死因、根本死因以及直接死因。然而,多年法医病理学的实践研究发现,就以这四类原因对死亡原因进行划分,并不足将导致死亡的全部因素呈现出来。因此,笔者结合国内外的相关资料与文献,对此前的四类死亡原因分类进行有效的补充。

一、在法医学领域造成死亡的原因及分析

1.死亡诱因。死亡诱因同其他导致死亡的因素有所不停,它并不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它的存在也不会对人类的生命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是死者在生前受到了强烈外界刺激或感情变化,从而引起的旧病复发或病情恶化,最终导致死亡的情况。例如:患有严重心脏病的病人,遭到无端的谩骂,情绪激动导致的死亡;患有脑动脉肿瘤的患者在出行的途中,被行人无意撞倒,导致动脉瘤破裂,从而引发脑出血所导致的死亡。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死亡诱因的对人体造成的损伤程度并不大,应属轻微伤的范畴之内。而上文中提到的四大死因中,以辅助死因与中介死因对死者造成的损伤较小,但也在轻伤以上,而死者在生前感受到的痛苦却是持续性的,直至其死亡。从参与度的角度上来看,死亡诱因与辅助死因、中介死因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联合死因。死者生前体内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足以致命的疾病或损伤,最后无论哪一种导致其死亡,我们都管这种死因叫做联合死因。联合死因中的各种疾病或损伤在时间上来说属于巧合,各种伤病并不存在任何的内在联系,因此也曾被人称之为并列死因。例如:心脏刺创和脑干搓裂伤导致的死亡,是损伤与损伤联合的死因。脑干搓裂伤和胃溃疡破裂出血导致的死亡,是损伤与疾病联合的死因。

3.协同死因。协同死因产生的原理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为类似,死者生前体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或损伤,但每一种都不足以导致其死亡,而是通过各种疾病和损伤相互作用,促使病情或伤情无限加重,最终死亡。在协同死因中,无法区分死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但是在死亡发生的过程中,这些疾病与损伤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在判断协同死因的时候要注意其与联合死因的区别,协同死因的组合情况也可以分为损伤与损伤协同、损伤与疾病协同、疾病与疾病协同三个方面,但是协同死因中的损伤和疾病无法单独使人致命,而联合死因中的损伤和疾病无论哪一个都可以单独导致病人死亡,这也是区分二者的关键。

4.伴况。所谓的伴况,就是和死者的死因没有任何关系的损伤或疾病。例如:一位患有冠心病的残疾人与人发生激烈的争吵后,情绪十分激动,冠心病发作死亡。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发生激烈的争吵后情绪激动是导致死者死亡的死亡诱因,而身体残疾对其死亡并没有造成直接的影响,这种情况就叫做伴况。

二、法医学中各类死因的参与度划分

对于各类死因参与度的划分,不仅对导致死者死亡的各类死因进行了准确的分析,并且为日后的法律赔偿提供了评定依据。因此,在法医学的研究发展的过程中,关于死因参与度划分的讨论从来没有断绝过。现行的死因参与度划分是基于我国的医学理论,对导致死者死亡的因素进行合理的量化评估,从而实现对各类死因参与度的划分。具体如下:

第一,根本死因。是指在导致死亡的最初、最原始的因素、也是造成死者死亡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按照现行机制来划分的话,其参与度应该在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一百之间。

第二,直接死因。是指导致死亡的最终因素或行为,由于是最终行为,所以直接死因的产生必定会与其他因素进行合并,并将其参与度进行了分担,其参与度始终为零。因此,直接死因不会加入参与度的划分。

第三,中介原因。中介原因主要在死亡事件中主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其参与度应该不会超过百分之四十以上,一旦存在着两种以上的中介原因,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的情况,对其参与度进行分担。

第四,辅助死因。是指在死亡实践中并无相关因果关系,但却在死者死亡的过程中产生了间接作用的因素。根据有关规定,其参与度实不到百分之三十。

第五,死亡诱因。死亡诱因在死亡事件中发挥的作用较小,在死亡事件中起到诱发的作用。因此,其参与度的划分大概在百分之十到二十之间。

第六,联合死因。由于联合死因所涉及到的死亡因素每一种都可以导致死亡,主次关系也难以区分。因此,各种死亡因素的参与度应为百分之百。

第七,协同死因。由于协同死因中,各个死亡因素起到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作用。因此,其参与度进行平均划分。每种死亡因素的参与度均为百分之百與死亡因素种类的比值。含有两种死亡因素,那么每种死亡因素的参与度就是百分之五十。

第八,伴况。由于伴况并不直接影响死亡事件的发生,与死亡事件之间没有必要的关联,也不存在着任何的因果关系。因此,其参与度应该为零。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法医学中死亡原因的理论分析以及参与度划分规范的研究,使人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各类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及其相互作用,明确其在伤亡发生机理中的量化作用及参与程度。同时,也可以作为司法部门在检定伤亡因果关系以及参与程度划分中的指导性规则,为司法机关的审判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这种依据基本医学理论和法医学基本原理,确定不同类型原因在个体伤亡机理中作用程度的量化性标准,就是所谓的“量化性医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前途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曾浩天,崔瑶,高云贵.法医学损伤与疾病关系浅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

学习反思的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问题;策略;研究

一、引言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其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现代教师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秋季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首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实施以来,2009年秋季起湖北、云南、河北、内蒙古四省开始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转化为行动,并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呈现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式。在实施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困惑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方式,是否具有反思和研究的意识及能力,是区别专业教师和非专业教师的重要标准。使自己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打破了以往一味地接受他人教育理论的被动局面。教师以自身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回顾,可以不断地剖析自己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细致、冷静地加以推敲,积累经验,扬长避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逐步提高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促进自我的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1.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中学老师虽然有教学反思,但是他们的反思初衷并不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能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21世纪公民,而是为了达成知识与技能,为了分数的提高,忽略了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维目标的达成。开展反思性教学不应只注重对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效果的反思。因为反思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它并不能保证反思内容的正确性,而反思内容的正确性依赖于教师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当地高中化学教师时间普遍有限,并且很多教师不习惯笔头书写,导致一些反思的想法稍纵即逝。久而久之,教学反思的自觉意识越来越淡薄。没有实践的反思是空洞的,教学反思只有基于实践才能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而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虽有不同程度的教学反思,但有很多教师都将反思理解为意识流式的思考方式,并未对反思过程进行深度加工,没有思考下一应该如何行动,缺少探究、批判的成分,没有将反思的结果应用到后面的教学实践中,导致反思过程不了了之。

2.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主观性对策分析

如果一名高中化学教师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和帮助学生考试得分,不愿意进行教学反思,最后导致在教学日益模式化的同时也沦为教书匠。所以转变教育观念、激发教师的教学反思欲望尤为重要。教学反思的前提是发现问题,之所以很多化学教师缺乏教学反思的自觉意识,原因之一是问题意识淡薄。因此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前提。我们时常要求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而言,同样要培养一种问题意识,《化学教学》《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这3种中学化学教师熟知的化学教育期刊中优秀教师的论文和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那些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捕捉反思点、勤于在文献阅读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理论修养,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实践,最终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统一起来的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培养问题意识,对于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处都在做研究,我该怎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怎样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怎样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这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等等问题。这些教学中的决策判断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科学研究者,拓宽理论基础,以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用研究者的身份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在教学中进行教研,以教研促进和改进教学。较高的个人效能感有利于教师主动进行教学反思。因此教师从自身角度应该提高个人效能感,从教师的信念系统出发,刺激教师教改的欲望和教学反思的动机,实现有效地、持续地教学反思。

3.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客观性对策分析

那么对于教师的教学反思这种行为来说,有利的环境支持、浓厚的反思氛围等环境因素给教师提供了培养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土壤。因为反思不仅仅是个人活动,也是群体活动,群体中的反思氛围为个人的反思提供环境支持。从大的角度来讲,新课程改革已经为广大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大环境支持,建议从学校、课题组、讨论小组等形式团体出发,营造良好的教学反思的氛围,让教师生活在反思的环境中。

从小的角度来看,教育管理机构或者学校在教师管理与培训方面应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内在学习动机,使教学反思普及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需要一定的动力支持,从问卷和访谈中得到的信息来看,目前有很多教师不愿意进行教学反思,也有些老师虽然进行教学反思但也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反思,而在这一点上,也缺乏相应的系统的专著阐述教学反思。所以构建教学反思的动力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构建教学反思动力系统:巨大的升学压力导致高中化学教师没有精力顾及教学反思,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学生的成绩上。适当给高中化学教师减负,让他们不再整天忙碌于机械性地批改作业,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反思。适当给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奖励。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反思型的活动来呼吁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给以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先从外部条件上引发教师教学反思的动机,再进一过渡到教师自发的教学反思中。

三、总结

从对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的调查中得知,教师不愿进行教学反思的原因除了现行评价标准向学生成绩倾斜之外,还因为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教学研究评价体系。以教学反思促进和带动的教学研究不像学生的成绩一样容易定量地进行比较和分析,部分学校当局不能客观地看待教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导致教学研究评价体系不完备。针对这一点,建议从校本研究出发,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教学研究档案袋,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和过程性,倡导全员参与,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角度的多维化,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去评价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以此来拉动和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徐泓.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思考―基于2009年― 2010年3种中等化学教育期刊文献的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 11: 64.

[2]张学民;申继亮.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对教学能力的促进[J].外国教育研究,2009, 36 (09): 10.

学习反思的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

关键词:化学教师;操作技能;实验教学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4)7?C0029?C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为鼓励教师熟练掌握有关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并为苏州市级的复赛作准备,常熟市举办了“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选拔赛”,笔者全程参与了赛事的设计、组织、考查、评比等工作。纵观整个比赛过程,虽然参赛教师都是各校所推选出的化学实验技能较强的教师,但在比赛中发现不少教师从基本操作技能到实验习惯都存在着种种问题,反映出当前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应试化”倾向。

1 实验操作比赛简介

本次比赛所涉及实验均为初中化学基础实验或常见实验,内容为“氧气的制取及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和“溶液的鉴别实验”。四个实验分成四组,每组实验桌上预先准备好相应的实验用品和考签,每组比赛用时20分钟,选手按抽签号找到指定的实验桌后同时开始操作,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考签内容完成相关操作和器材的清洗、整理及复原。每组实验结束,中间有5分钟时间四组选手同时进行轮换,直至每组选手都做完四组实验,40位选手分成先后两个批次进行了操作比赛。

本次比赛为了全面而详实地记录、评估选手的操作技能,每组实验都按操作步骤制订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表,当进行到一些关键的操作及现象时,在考签上还要求选手必须提示评委观察。组织方特邀了常熟市初中化学中心组的8位老师作为评委,这保证了每组中有2位固定的评委全程给选手记录打分,赛后将评分表汇总,每个选手的四组实验得分相加即得到选手总分。

2 主要问题及分析

通过反思比赛过程和赛后对评分表中的每个操作项目的汇总和统计,发现教师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基本技能掌握不够全面

实验基本操作是初中化学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作为启蒙人,化学教师理应具有全面的基本操作技能。但分析教师操作,却可以明显感觉到技能层面的欠缺,在装配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本次比赛特意提供了一根未经熔圆的短直角导管,在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40位参赛教师都没有想到利用酒精灯给小口径导管口进行熔圆,而是直接将导管插入橡皮塞,锋利的管口切入孔中很难穿过,在现场提供小圆锉可充分扩大橡皮塞双孔的情况下,仍有2位参赛教师将导管压断而割破手掌。组装好气体发生装置后,有32位教师将凡士林涂抹在橡皮塞外部双孔处,殊不知反应时瓶内气压大,产生的气体极易冲掉涂抹在外部的凡士林而起不到任何封堵的作用。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如图1所示),有19位教师直接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后向长颈漏斗内注水,期望出现漏斗内液面不下降的现象以证明气密性良好,却发现气泡从漏斗内不断冒出,导致液面不断下降的窘境。而实验能力较强的教师则是先加水至漏斗下端形成液封,再用弹簧夹夹住橡胶导管,而后向漏斗内注水,来快速而方便的检验气密性。

从这些结果看出,教师在平时实验教学中,往往依赖实验员,拿现成的装置做实验,导致在实验准备阶段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技能掌握不够全面。

2.2 实验技能水平不高

比赛中也发现不少教师实验技能的掌握水平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对操作背后的要求缺乏思考,操作时做与思脱节,导致了实验错误或失败,这集中反映在对药品的取用量上。

制取氧气时,需收集2瓶氧气,有7位教师取用高锰酸钾用量过少,导致在收集一瓶气体后需重新组装仪器、制取和收集氧气,影响了后续实验的时间。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时,15位教师未审清题意只需量取10 mL液体蒸发,而误把液体全部蒸发,使得蒸发用时过多。溶液鉴别实验中,6位教师在试管中加入液体的量远远超过了1~2 mL,使得向这些试管中滴入液体时现象反而不明显了。如试管中加入了过多的碳酸钠溶液,滴入数滴稀盐酸几乎看不到有明显的气泡产生。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用量的多少不仅决定了生成物的多少及种类,同时也决定了反应的现象及时间,比赛中教师缺乏对药品用量的准确把握,导致了实验的失败。反映出教师在平时做这些实验时缺乏思考与研究,疏于学习,使自己的实验知识和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

2.3 实验习惯有待改善

良好的实验习惯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基础,教师在平时实验操作中应做到规范有序,才能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但比赛中暴露出一些教师重过程轻细节等不良实验习惯。

如“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中,取10 mL中和后的溶液进行蒸发,有19位教师在使用量筒量取中和后的溶液时,竟然发现溶液在量筒中变红,究其原因竟是之前操作中量筒量取过氢氧化钠溶液后未及时清洗。使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时,15位教师在蘸取不同溶液之前未用洗瓶冲洗玻璃棒,全然意识不到会使溶液受到污染,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胶头滴管的使用上,4位教师在吸取不同溶液之前未清洗滴管,吸取了溶液的胶头滴管则在6位教师手中出现了平放或倒置。中和滴定实验中,13位教师滴加液体时液滴连成了线,这样操作很容易出现液体滴加过量导致中和滴定失败。这反映出教师在平时做这些实验时随意性较大,不注意细节,操作时图方便、省事,养成了一些不良的操作习惯,教师在平时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应试化”的倾向。

以上仅列举了在此次实验技能比赛中失误人数较多的操作项目,实际有错误的操作项目远不止这些,限于篇幅原因笔者不再列举。

3 反思及建议

新课改进行了将近十年,但“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依旧大行其道,通过笔者与化学教师平时的接触和了解,不少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做实验费时又费力,故而课堂上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的现象相当突出。而且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的日益普及,初中化学教师在繁重教学任务的驱使下,经常利用课件播放视频来代替实验,自身实验经历少,更无时间去研究,从而使教师和学生丧失了动手操作的有利时机[1]。如何改变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强培训提高实验技能

据笔者了解目前苏州各区市都很重视实验教学,也冀望于通过组织各科教师实验操作比赛来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但是除了对选拔出的参赛教师进行了培训外,对于广大一线教师从实验操作层面的集中培训可以说是少之又少。针对目前化学教师技能现状,要想迅速提升教师化学实验技能,首先要重视对一线教师的实验操作培训,聘请实验方面的大学教师或实验技术能手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或选派教师到高校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熟练掌握教材中每个实验的操作要领和操作规范,并亲自动手去做一做,对每一实验操作步骤都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解其作用和可能结果。同时,教师在课堂做演示实验时也应当规范操作,使学生能够通过化学实验体验到学习化学知识的成功和乐趣,形成尊重事实,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和作风[2]。

3.2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合理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式引领着教学价值观[3]。化学课堂有着自身的特征,那就是化学实验既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又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动手能力和动手习惯应该成为化学教师特有的素质。假如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对实验教学和教师操作能力的评价,那么定会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科素养的提升,也会促进优质、有效的课堂的建构和优化。

3.3 重视课前实验的准备与参与

作为化学教师不但在课堂上要动手做实验,课前更要动手去准备实验。一些教师常常提着实验员准备好的或其他教师用过的仪器和药品就直接进教室,但是往往会在课堂上出现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实验失败等意外情况。其实化学实验异于其他学科实验,就是影响化学实验现象的因素很多,像药品的浓度、量的多少、存放时间的长短、温度、颗粒大小,所用仪器的形状、大小,甚至仪器的密闭性是否良好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实验的成败。所以教师只有在平时主动参与准备实验并在课前预做实验,才能及早地分析、查找和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课堂上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同时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也无形地提高了教师自身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中学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退化而导致实验教学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应该引起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从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入手,优化实验教学,从而不断地提升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化学教育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嗥妨?.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学教育,2010,(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