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农业商业计划书

智慧农业商业计划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农业商业计划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农业商业计划书

智慧农业商业计划书范文第1篇

海归风投何其多?

如今,在中国这片充满投资机遇的热土上,裹挟着境外资本的海归风投受到无限追捧。这些人大多数是在国内经过高等教育之后再出国留学深造、进而在国外工作,然后再携带着境外资本的嘱托回到中国寻找投资机会。

资本家的嗅觉决定了资本的嗅觉。在外界看来,他们是握有巨额资本的光鲜人物,但他们的世界并非平静如水,风口浪尖才是其真实写照。在这个群体当中,张帆就是极有代表性的一个人。

从分析员谋变为决策者

人生的际遇往往是经过长时间的蛰伏而在一瞬间改变的,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的人将注定走一条非同寻常的路。

1992年,正在清华上大三的张帆随父母去了美国。到了美国之后由于经济原因便去了硅谷的两家小公司工作,彼时的张帆从生产一线干起,诸如在印刷线路板上焊接、插芯片等工作在他看来不在话下。最终这两家小公司没能逃过倒闭的命运,给张帆承诺的股票期权也随之破灭。

这一经历让记者颇为惊讶,很难将眼前这个神采飞扬的风投人物与曾经那个插芯片的张帆联系起来。但人生的际遇往往是从不起眼的点滴细节开始并决定的。

陷入回忆中的张帆喝了一口杯里的茶,这样说道:“两家小公司的死亡激起了我的很多思考,一个技术能力优秀的公司不代表它就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优秀的公司不仅需要智慧的大脑,同样需要充足的血液。一个企业的成长过程非常复杂,那时候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公司能够成功?”企业的智慧大脑包括企业的管理,而充足的血液则是资本的给养。可以说,在两家小公司的工作经历成为张帆未来进入风投行业的一个萌芽事件,并且这段经历也激起了这个以技术出身年轻人的另外兴趣,他要去学企业管理。此后,张帆攻读了斯坦福斯大学的经济学学士学位及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选择去美国本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张帆的人生,选择在斯坦福学经济、学管理则在很大程度清晰了张帆的人生轨迹。而学成后的张帆去了全球知名投行高盛,成为一名整天忙碌于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业务金融分析师。他的这一选择则在更大程度上助推了其风口浪尖的人生道路。

张帆说:“在高盛工作期间做了很多上市项目,学了很多东西。高盛的经历对我影响极大,在那里我可以和很多企业的CEO、CFO频繁谋面交流。”此时的张帆依然年轻,他仅有二十几岁。对一个处于这一阶段的年轻人来讲,频繁接触高端人士不仅可以丰富阅历,更多的则是凝聚思想。

2001年,29岁的张帆离开高盛选择加入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并在一年之后顶着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副总裁兼中国首席代表的头衔回到了中国。当时正值国内VC投资的低潮期,有人劝张帆晚两年回国。张帆告诉记者:“早两年回与晚两年回的区别不是很大,火爆期与低潮期都只是暂时的。当一个人有了想做一番事业的激情,其评判标准不是早两年还是晚两年的事。”

在德丰杰工作期间,张帆的头衔也几经调整,经历了从副总裁、高级副总裁到董事的变迁,但困扰张帆的是职位升了却始终没有获得项目的投资决策权,他仍旧扮演着领导一个分公司的角色,为遥远的美国总部搜寻中国一切可能的投资机会。在投资机会面前,张帆必须要和美国总部深度沟通,但却经常因此贻误投资时机。

2005年9月,张帆与合伙人沈南鹏一起组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并同时组建了一支本土化的投资团队。至此,张帆开始了新的征程。

项目选择谋定而后动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成立至今的两年中,先后投资了亚洲传媒、悠视网、湖南宏梦、点视传媒、占座网等二十多个项目,其涉及行业非常广泛,包括互联网、电信、媒体、农业、保险、动漫、福彩、汽车等领域。

当记者问及投资了这么多行业和项目,怎么看待投资风险时,张帆转动了一下坐椅,思索片刻后这样说:“风险投资本身就是一个包含着许多不可控因素的行业,在红杉的投资中我们希望能把风险量化,但不是说有风险就不去投,而是要对风险有充分的预知和把握,要永远站在风口浪尖上。一个优秀的风险投资企业在经过长期的投资经历,应该能够积累的是有一种优秀的模式识别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风投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所收到的商业计划书,在看完之后没有达到我们想要投资的要求,就会看优秀的一面和风险的一面。一是这个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是不是一个巨大增长的市场,其格局又不是一个固化的格局,很多企业是无法去挑战一些龙头企业的;二是是否存在非常大的颠覆性的可能性存在。”

曾经有家想从风投融资的企业家开玩笑地对记者说:“VC在我们眼里就是最可爱的人。”而在张帆眼里,有的创业者却是可怕的,其仅仅是想从风投这里圉钱而非真正是为了企业融资。

张帆说:“资本并不是一个企业的根本所在,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学会运用一些杠杆来充分发挥资本对自己的帮助,资本运作仅仅是辅助手段。最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抓住最根本的关键,要清楚你做的是什么产品?想满足什么样的需求?凭什么可以赚取利润?”

在张帆所接触的有些CEO中,也不乏有短期利益驱动者,他们追求速度、为了多赚钱、为了能够提早退休,张帆必须要对风口浪尖中各种因素做出判断和选择。为了寻找合适的创始人,张帆并不追求速度,“速度不是人为决定的,而是由项目质量决定的。如果我看了两三个月项目,没有一个合格的,那我肯定两三个月不会有投资动作。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不是以时间为基准进行投资,那样只会降低我们自己选择项目的标准,为将来成功退出主动设障碍”。

为了将来的成功退出,不主动设置障碍,这是一个走一步、看三步的人。但就算看三步也难以预料到所有风险。在张帆的投资经历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空中网上市,在上市前两天网易公司突然提前公告称上一季度的无线增值业务大幅度下跌。这一消息让空中网的上市遇到了阻碍,当时带领空中网上市的投资银行瑞银认为:“网易那么大的无线增值业务都不行,空中网还怎么行?”空中网能否成功上市,箭在弦上。“这是一个风口上的行业,随时都要应对各种情况,最终我们也是用了很多积极推动的手法才使空中网顺利上市。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会力挺创业者,不上市对我们压力也很大,在利益上我们是跟创业者一致的。而且,当我们出现与所投资企业的创始人意见相左时,我们尊重创业人的想法,我的这个观点在过去几年做投资的过程中是受益匪浅的。”

选对基金选对合伙人

尽管管理着10亿美金,但张帆坦言自己是个创业者,并且是创业者们幕后的创业者。那么这个创业者为何能够在中国成功创业?这不仅仅基于张帆有深厚的人生阅历及工作背景,更在于其选对了一家美国知名基金及一名优秀的合伙人沈南鹏。

红杉资本创始于1972年,旗下共有18只基金,管理着超过40亿美元资本,其投资超过500家公司,130多家成功上市。红杉资本在美国曾投资了雅虎、苹果电脑、思科、Google及甲骨文等一批著名企业,其投资的公司目前总市值超过纳斯达克市场总价值的10%。引入美国一家老牌基金的一个好处是,不用担心资金的募集问题。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另一位创始人是沈南鹏,其和张帆是铁搭档。他们有同样的背景,先在国内读书然后去国外留学、接受美国商业模式的洗礼,并在留学和工作后再回到国内市场创业投资。创业最大的难题是找到一位真正志同道合甚至相互欣赏的合伙人,而张帆找到了。

两人结缘于2004年年中对分众传媒的投资,当时正值分众上市前的募资阶段。那时张帆所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是德丰杰,而沈南鹏却是以一名个人投资者的身份投资分众。在分众传媒相识以后,两人便擦出了火花,张帆跟沈南鹏就经常在一起交流,并谋划着中国创业投资产业方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