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开题报告的指导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分析
1.1 毕业论文相关知识欠缺
多数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是首次接触毕业论文,在这之前他们从未受过相关的完善而系统的写作训练,致使不少学生一时无所适从。而且,医学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通常在进行临床实践实习的前期,而这一时期通常正是重要的专业课学习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又面临着各种考试以及就业单位的种种考核等实际问题,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研究和准备毕业论文课题的设计。
1.2 教学管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呈膨胀性发展,学生数量增加迅猛,而相关的管理人员有限,管理水平又参差不齐,面对各种变化的新情况,不能与时俱进地迅速做出应对。南阳理工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学科门类较多,各学科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大多不同,这给管理工作更增添了难度。而且,个别管理人员办事推诿、拖拉、不负责任,导致教学文件不能迅速有效地传达到指导教师手中,统计数据不准确、不及时,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影响较大。
1.3 指导教师投入精力有限
由于学生数量猛增,师生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调现象。就我院医学护理专业而言,每位指导教师带有十多个毕业学生,而且多数教师都承担有大量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明显不足。个别教师对工作相当不负责,甚至有的教师连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没有仔细地审阅,致使论文中出现大量的低级错误。在开题和答辩时,一些教师既不提问也不指正,或者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较窄、知识层次较低,这些问题的出现也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
1.4 部分学生缺乏进取精神
毕业论文设计时期也是教学管理上相对松散的时期,尽管这段时间事情比较多,但教学内容的时间性要求不像课堂教学那么严格,这使得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自己放任自流;有的学生文字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却不虚心请教;有的学生不拟定提纲,写论文时东一句、西一句,不能合理、正确地描述课题内容和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实践工作。
2.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建立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笔者设想构建出一套包括4个层次(教师一专业系一学院一专家组的动态管理模式,并从我院医学护理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实施,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指导教师及院系之间的协调与监管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图中可见,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论文选题与设计、设计的实施与督查、成果评估3个核心环节,过程严谨,工作量饱和。各环节的具体特征如下。
2.1.1 论文选题与设计 这一环节从临床实践前4周开始进行,采取“题目公开、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方法,指导教师结合临床实践需求、医院实际状况、科研项目、教学改革与管理、学生自身素质水平等情况设计题目,题目要求本着目标明确,难易度适中,可控性强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结合具体临床实践。既可以由导师亲自设题,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根据所查文献资料等自己进行选题,选题可全方位、多角度涉及。设计完毕的课题由导师汇总至系里,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对每一个课题进行“盲审”,包括题目的方向、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等,对不合格的课题坚决予以退回,要求重新修改完善直至达到标准要求。最后,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将合格的课题送交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后者对所选课题进行总审把关后,上网公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环节要有一个发动宣传时期,针对全系护理专业将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全体学生,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写作和培训指导,从而使护理专业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其求知欲和科研兴趣。还应组织指导学生阅读专业刊物,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并向学生介绍成功者的典型事例,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最后,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要求其撰写课题大纲并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填好,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修改后再将以上材料返回给所指导的学生,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参与到临床实践之中。
2.1.2 设计的实施与督查 这一环节是完全的动态流程,从资源的合理组织(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应用相关的实验设备、收集病例、论文的设计规范等)到设计任务的完成,涉及的各种相关表格和项目的填写,学生是主要实施者,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解惑和把关,学院督导小组进行全过程监控。
学生根据课题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仔细规范地收集病例,分析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其中病例的收集是关键,要尽可能多地去收集病例,对所收集到的病例要尽可能详细地进行记录,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和阴性体征、诊断或印象及治疗处理意见等都要做到认真、仔细地记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随时和导师进行交流沟通,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开题报告撰写完毕,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再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特别是对开题报告中相关内容的创新性进行严格评估。评审完毕,将需要补充修改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根据专家指导意见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随后,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拟定各周计划进行前期具体的课题设计工作,主要涉及细节方面的完善等内容。
学院督导小组要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包括严格执行教师和学生的考勤和请假制度。督导小组应定期聚会,反馈意见,提出建议,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对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更应该特别关注,确保学生安心顺利地进行临床实践和毕业课题设计。为保证毕业论文保质保量地完成,根据周进度计划表,要在中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工作,并将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通报,多方沟通以确保问题通过最有效的途径得以迅速解决。
临床实践后期,要求学生抓紧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并深入总结探讨,将所遇到的具体情况随时和导师沟通交流。待论文写作完成之后,要求学生特别仔细地去审核其中的关键词、统计数据表、图表、参考文献等相关内容,注意其中的规范书写方式,避免学生养成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写作习惯。随后,进入-到毕业论文的结题审核和专家评定阶段。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严格仔细的审核评定工作,在选择专家时,必须邀请课题专业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组的成员不得少于7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不少于5人,专家评审小组的主席必须是取得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员。毕业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毕业论文最主要和最核心的环节,整个过程大约历时18周。
2.1.3 成果评估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包括: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临床案例收集、整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和结构的合理性、创新性;独立工作能力;文字综合表达能力的准确性、规范性;图表的美观和质量;整个设计写作过程的工作态度。其中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的意见各占20%,答辩小组意见占60%。答辩内容包括个人对论文的设计撰写的全过程、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形式的规范性以及内容的质量高低;论文答辩过程中回答问题的严谨性和正确程度等。由答辩评委会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分别打分,最终得出平均答辩成绩。综合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给出的成绩以及最终答辩成绩,得出综合成绩,并经学院教学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审核和验收后,将成绩在网上进行公示,并以此来评估导师教学和学生培养目标相符合的程度。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论文,由学校推荐并提供经费在相关专业期刊发表,为提升专业品牌和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做贡献。同时,对毕业论文的作者及其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在全院范围内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毕业设计成果评估这一环节大约历时2周。
2.2 建立学生论文意见反馈统计数据库
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之后,根据我院护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和相关文献资料,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如调查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知和态度,包含是否有必要写毕业论文、写作态度是否认真等多个选项以及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中、后期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议的解决办法等。前者可以采用半开放问卷,而后者可采用开放性问卷,允许学生自由回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再次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可以真实而充分地反映撰写毕业论文是否在学生中起到积极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交流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地探索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之后的毕业生论文设计的顺利进行做更为完善和充分的准备。同时,将这些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既可以在整个学院内部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也可以在兄弟院校之间进行交流,以实现成果和经验共享,为整个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3.结语
(一)理论意义
研究生培养是研究生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说学位授予是研究生教育的终期目标的话,培养工作则贯穿了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为了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将研究生培养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一定要有明确的培养方案。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培养单位进行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它体现了本学科、专业培养研究生的基本要求,规定、明确了研究生培养过程和环节,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总体计划,也是检查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准绳。
(二)现实意义
1,新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颁布成为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动因和根据新目录对一级学科进行了规范和理顺,对二级学科进行了拓宽和调整,使原有的学科、专业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强调了宽口径培养研究生,使得原有的培养方案已经不适应新目录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2.我院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也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近几年,我院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规模、质量到需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一级学科授权招收培养研究生,研究生硕博连读制度等改革措施的实行,原有培养方案已经不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的需要。这些从客观上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了要求。
3.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需要在新的高度上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
经国家批准,我院已开始知识创新工程的试点工作。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的研究生培养。要保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我们根据过去的培养经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方法以及我们的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等等,这些问题都应该在培养方案中得到解决。
<四)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五)充分反映培养单位的优势和特色;
(六)相对稳定,易于操作。
三、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的关系
培养方案原则上按二级学科制定;不设二级学科的一级学科按一级学科制定;已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可按二级学科制定,也可在一级学科范围内统筹考虑。
(二)原学科专业与相应学科专业的关系
要真正体现新学科专业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同时保持原有优势和特色。
(三)博士培养与硕士培养的关系
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要处理好博士、硕士在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其它环节上的相互关系,不但要体现层次的区别,而且要注意两者间的联系,优化培养过程,提高研究生培养效益,提倡硕博连读。
四、我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框架内容
为规范我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反映我院研究生培养的优势和特色,建议我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大致框架内容如下:
(一)培养目标
广义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要求。我院研究生应要求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同的品德和健康的身心条件。各单位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还要结合本单位和学生思想实际情况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提出更切实、具体的要求。
狭义的培养目标——具体的质量规格。根据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培养以及各单位的特点,说明对本学科专业博土或硕士学位获得者在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方面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分博士和硕士两个层次。
硕士: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领域)
根据国家需要、学科特点、导师特长以及培养单位的学术优势进行科学的确定。一般要求宽窄适度,相对稳定,数量不宜过多,大致相当于三级学科。一级学科授权单位的研究方向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按二级学科或三级学科确定。
(三)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
全日制非全日制
硕土研究生:2-3年不超过4年
硕博连读研究生:5-6年
博士研究生:3-4年不超过6年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培养方式
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
硕士: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
博士:科学研究为主,同时根据学位论文的需要和个人特点学习一些课程,重点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2.培养方法
培养方法应灵活多样,要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取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可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主要的教学实践、科研活动、学术讲座等应在培养方案中明确列出。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它关系到研究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以及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科专业性质的特点;利于研究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拓宽知识面,充分考虑人文方面的课程);并注意不同层次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课程设置要求:
硕土研究生课程要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内容要与本科生拉开档次。博士研究生课程要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内容要与硕士生的课程拉开挡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研究生课程分为:政治理论课、外国语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四种类型。外国语课:硕士生要求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博士生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政治理论课:除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外,还要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的培养。
基础理论课:可按一级学科范围内相关的二级学科进行拓宽,要体现二级学科本身的特征和学科应有的知识结构。
专业课:体现科学发展前沿,并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体现科学院的传统和特色。
对于培养方案已确定的课程,应组织教师编写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包括: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要求、预修课程、考核方式、参考书目等。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综合表现,也是能否取得学位的关键。
1.学位论文工作的环节
培养方案应对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等重要环节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2.学位论文质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鼓励硕士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论文应有新见解。
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引导博士生选择学科前沿课题或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突出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五、几点说明
(一)以上意见仅供参考。各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