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教育的指导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幼儿 家庭教育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涉及许多方面,根据有关的研究和教育的经验我们以为,“子女的抚养任务是谁在承担”、“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家庭责任的认识与投入如何”、“家长对一些教育问题的基本看法是怎样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当”、“家庭中家长间的在教育孩子上的合作”和“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和教师的态度”等方面反映了儿童入园后家长对待子女教育的基本内容。
幼儿家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幼儿家庭教育需要指导。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应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不仅应该体现在家庭教育的指导应该针对幼儿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更需要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家庭教育指导获得实效的前提。
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幼儿家庭,在家庭教育上具有自己的特点、问题和需要。在面向全体家长的普及性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家长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发展,是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前进的趋势。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发现不同类别家庭在家庭教育中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满足它们的需要是提高针对性更高层次的体现。
本部分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具体目标是:(1)幼儿家庭的各类看护人承担各种带养任务的比率;(2)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家庭责任的认识与各种投入的现状与问题;(3)家长对各种教育现象提法的现状与问题;(4)家长对子女的各种教育行为的现状与问题;(5)家庭中家长间各种教育合作的现状与问题;(6)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和教师态度的现状与问题;(7)不同类别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
二、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的对象
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不同地区抽选家长作为调查对象。为了提高对象的代表性,我们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11个省级行政区的46所幼儿园选取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到家长填写的有效调查问卷3960份。
(二)调查的内容
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教育状况为调查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基本情况:反映幼儿本人、幼儿家长和幼儿家庭特点的基本情况30项;家庭教育50项,其中包括“教育责任与投入”、“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成员的合作”、“家庭教育的状况”和“对幼儿园的态度”等5个部分各10个项目。
全部80个调查项目的题型包括:(1)填充题:“基本情况”部分中的“幼儿园所在地区”、“幼儿园名称”、“幼儿所在班级”、“幼儿出生年月”和“对象年龄”等5个项目;(2)一般选择题:“基本情况”部分中其余的25个项目;(3)李克特式的等第选择题。李克特式等第选择题的选项为“完全是的”、“基本是的”、“说不清”、“基本不是”、“完全不是”。
(三)调查数据的处理
将全部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对调查数据经过校验、转换和统计3个环节进行处理:通过幅度检验和逻辑校验控制非正常数据。通过转换,形成新的变量。包括:对基本情况中反映幼儿特点、家长特点和家庭特点的25个选择题项目,按选项对每一个项目逐一进行分解,使每一项目形成与选项数相同的“01”计分的子项目。对反映家庭教育情况的50个李克特式等第选择题项目,通过给等第赋值进行数量化。赋值的标准是:完全是的-1;基本是的-2;说不清-3;基本不是-4;完全不是-5。将赋值后的项目变量值作为项目的指标值,指标值数值愈大,表示水平愈低、表现愈差;指标值愈小,表示水平愈高、表现愈好。
研究的结果
(一)家长对孩子抚养任务的承担情况
数据表明:
(1)无论是孩子的睡眠、饮食、玩耍和学习的照看,还是幼儿园接送,或是出席家长会,由孩子的母亲承担的比率都最高并超过50%,分别达到62.8%、65.4%、52.0%、65.0%、50.9%和70.3%。
(2)祖辈在陪伴孩子睡眠、照料孩子饮食和幼儿园接送等3项任务中比率仅次于母亲而高于父亲,列第二;比率分别为20.0%、26.8%和28.6%。
(3)父亲在陪伴孩子玩耍、指导孩子学习和出席家长会等3项任务中比率仅次于母亲而高于祖辈,列第;比率分别为29.1%、26.6%和18.3%。
(4)保姆和其他人在各项任务的承担比率都很小,其中保姆的承担比率均低于1.0%,其他人的比率均低于4.0%。
(5)幼儿家庭主要带养人的比率分布与上述情况一致,其中母亲占66.3%,祖辈占20.7%,父亲占12.2%。
(二)家长对家庭教育责任的认识与投入情况
表3-1-2数据表明:可以将10个项目划分为3个层次,即:第一层次由“应该提高自身素养”、“选购玩具不追求多”、“经常浏览阅读育儿书籍”和“选购衣服不追求贵”等4个项目组成,表现较好;第二层次由“应多花时间带孩子”、“孩子教育责任在家庭”、“应由父母自己带孩子”和“事业成功影响孩子”等4个项目组成,表现一般;第三层次由“不需要在外进特色班”和“培养完全是为孩子”组成,表现较差。
(三)家长的教育观念
表3-1-3数据表明:可以将10个项目划分为5个层次,即:第一层次由“教育应多说理而不是惩罚”和“对犯错严格教育不能宽容”两项组成,表现最好;第二层次由“户外活动安全重于锻炼”和“养成习惯比培养智能重要”两项组成,表现较好;第三层次由“入园前就应进行早期教育”和“树大不自然直从小严格要求”两项组成,表现一般;第四层次由“首先尊重个性再年龄特点”和“发脾气时冷处理而不斥责”两项组成,表现较差;第五层次由“更看重以身作则而非说理”和“纵向发展重于横向比较”两项组成,表现最差。
(四)家庭成员间的教育合作
表3-1-4数据表明:可将7个项目划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别人训斥孩子不生气”和“家庭应亲子教育为主”两个项目,合作状况较好;第二层次为“家庭矛盾会避开孩子”、“别人体罚孩子会回避”和“别人劝阻不加重训斥”等3个项目,合作状况一般;第三层次为“孩子教育父亲不推母”和“两代家长分歧听父母”两个项目,合作状况较差。
(五)家长的家庭教育行为
表3-1-5数据表明:可将9个项目划分出3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为“外出活动鼓励孩子交
往”、“冲突出小伤宽容不计较”、“餐前不放任孩子吃零食”和“指出事不适合但不讽刺”等4个项目,家长教育行为较妥善;第二层次:“对孩子爱在心里不外露”、“掌握相当多教育理论”、“尽可能多与孩子相处”和“积累相当多教育经验”等4个项目,教育行为一般;第三层次为:“外出不牵孩子手让自由”,教育行为较不妥。
(六)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态度
表3-1-6数据表明:可将9个项目划分为3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为:“幼儿园质量有明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明显提高”和“孩子没学好不怪教师”等3个项目,对幼儿园态度比较积极肯定;第二层次为:“能接受教师对孩子批评”、“教师理论不少水平不低”、“青年教师不缺经验可放心”和“能接受教师建议不质疑”等4个项目,态度一般;第三层次为:“能接受教师对孩子评价”和“经常向教师提意见建议”,态度比较消极否定。
(七)影响家庭教育水平的家庭因素(K&3-1-7)
数据表明:
(1)影响“问题项目家庭教育水平”的、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家庭教育因素有10个。依影响力的大小它们依次是:①学历:大专及以上;②户籍:本地非农;③职业:农民;④出生年代:80后;⑤家庭结构:隔代家庭;⑥职业:工人;⑦职业:商服人员;⑧一起生活:祖辈;⑨一起生活:父亲;⑩一起生活:母亲。
(2)这10个家庭因素对“问题项目家庭教育水平”的总体影响力(决定系数R2)为8.4%,其中“学历:大专及以上”和“户籍:本地非农”前两个因素的影响力已经达到6.1%。
(3)10个影响因素(预测变量)与“问题项目家庭教育水平”(因变量)之间呈正相关的有3项,呈负相关的有7项。
(4)实际含义。经归并后,影响因素的实际含义如表3-1―7-1。
四、研究的结论
1 从幼儿家长的角度看,母亲在幼儿教养中担负着主要责任;祖辈其次,主要在陪伴孩子睡眠、照料饮食和接送幼儿园方面协助母亲;父亲第三,主要在陪伴孩子玩耍、指导学习和出席家长会方面配合母亲。
2 涉及家长对家庭教育责任的认识与投入的10个项目中,表现较差的是“不需要在外进特色班”和“培养完全是为孩子”两个项目。
3 家长教育观念的10个项目中,表现较差的是“更看重以身作则而非说理”和“纵向发展重于横向比较”。
4 就家庭成员间的教育合作状况看,7个项目中合作得较差的是“孩子教育父亲不推母”和“两代家长分歧听父母”。
5 就教育行为看,9个项目中家长表现较不妥善的是“外出不牵孩子手让自由”。
6 就家长对幼儿园态度看,9个项目中家长态度比较消极的是“能接受教师对孩子评价”和“经常向教师提意见建议”。
7 下列家庭的“问题项目家庭教育水平”较低,家长学历层次较低的家庭,除本地非农业人口以外的其他户籍的家庭,家长职业为农民、工人和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家庭,父母亲为80后出生的家庭,隔代家庭,不与父亲而与祖辈、与母亲一起生活的家庭。
五、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增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针对性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对象是幼儿的家长。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不仅要针对幼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更要针对幼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现有的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无论是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编制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还是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编制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或者是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编制的《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试行)》,虽然在确定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时已经开始重视针对性问题,但是离开“更要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有相当的距离。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建议基层指导单位在对幼儿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重视以下专题内容的指导:
1 过早定向培养不利全面发展――兼评进课外特色班的利弊;
2 生儿育女的目的为什么?――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3 身教重于言教、形成氛围比提出要求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4 对孩子评价的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兼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5 别把教育孩子的职责推给母亲――父亲与母亲的角色定位;
6 妥善处理两代家长的教育代沟――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
7 给予幼儿实践、锻炼的机会――实施积极的安全教育策略;
8 亲爱孩子、听取评价、调理对策――如何对待教师对孩子的评价;
9 积极反映意见、主动提出建议、促进家园合作――充分利用父母的教育权利。
(二)注意对不同类别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的分类指导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除了需要面对全体幼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之外,还需要针对不同类别家庭自身的特点、问题和需要开展分类指导。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建议加强对下列家庭的家庭教育的研究,并根据这些家庭的自身特点、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要,开展分类指导。这些家庭是:
1 家长学历层次较低的家庭;
2 除本地非农业人口以外的其他户籍的家庭;
3 家长职业层次较低的农民、工人和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家庭;
4 父母在80后出生的家庭;
5 由祖孙两代人组成的隔代家庭和主干家庭中父亲不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家庭。
(三)采用多种指导形式提高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
传统的“专家台上讲,家长台下记,回家后照专家讲的做”的指导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家庭教育指导发展的形势,不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发展的总的趋势是:“变单一的讲座报告形式为多种指导形式”、“变单向的封闭式指导为多向的开放式指导”、“变家长被动接受教育为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采用的指导形式应适应地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发展状况,应适合接受指导的家长的特点和需要,应符合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性质。可供选择的指导形式主要有:
1 家庭访问、来园接待、个别咨询、电话手机联系、书信便条交流、家校联系册沟通等面对面进行的个别指导。这类指导形式便于私下进行、深入交流、进行互动,比较适用于解决个别问题。
2 讲座报告、讨论辨析、亲子活动指导和文艺表演等集体性的指导活动。这类指导形式面对家长的较多、公开进行、有较大的声势,比较适用于解决同年龄段共有问题。
3 利用普及读物、专业报刊、校内小报、班级墙报黑板报,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等文字音像资料和媒介进行的指导。这类指导形式在进行前指导者与家长不直接面对面,家长对指导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可以自行选择和控制。
4 E-mail文字沟通,MSN语言沟通,网上直面交谈等网络互动。这类互动可不受时空限制,而且相互间可深入交流。这种指导形式需要家长具有使用网络设备和掌握网络技术的条件,但从发展趋势看前景无限。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31―01
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家校共育意味着家校建立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家庭和学校积极沟通、统一思想、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为此,作为校长,我们要切实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校在家校共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人的性格、意志、品质、情操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莫不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仅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基础,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协调、相互沟通,育的方向、目标、方法等。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学校要与家庭双向互动,既要帮助家长提高教养素质,又要请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在家校互动中,密切与家长的关系,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更好地发挥家庭蕴藏的教育资源,使家长的参与意识、角色认识、教育观念、教育策略都更进一步,真正实现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家校互动,提高家校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将成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资源。
二、全力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获得双赢
1. 开展家长问卷调查,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工作和更好地教育学生提供宝贵的依据。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通过问卷调查,能进一步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强化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还可以定期发放家长问卷,对学校管理、教学、伙食、班级服务质量及孩子最喜欢的教师等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了解家长对班级及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计划,改进工作。在拟家长调查问卷时,首先要做到问卷语言有亲和力,让家长很容易接受。其次要做到卷面内容有针对性,能够集中反映问题。第三问卷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便于家长填写。第四问卷必须真实、可靠。
2. 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拓宽家校沟通渠道,营造良好家校共育氛围。要切实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形成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教育工作格局,学校必须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拓宽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形成以学校党支部书记、政教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德育老师为主体,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在学校全体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信函沟通、电话访谈,班级QQ群、微信、留言版、校长邮箱、班主任邮箱等家校网络平台交流,现身说法,案例教学等,充分发挥优秀家庭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红色旅游、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以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体育等活动增进亲子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全力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获得双赢。
三、不断提高家校共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举办讲座,提高认识
召集家长举办讲座,学校采取“入村”讲座为主,“集中”讲座为辅,开展教师讲授与座谈讨论,放映家教光盘、电影等形式。讲述成功家庭教育实例以及经验,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的、民主的、关爱的家庭教育方法。
二、交流合作、民主商讨
在农村的家庭教育群体中,指导思想不统一,口径不一致是常有的,多召集家长商讨,或通过村委会召集各种类型的研讨会,让家长们之间互相交流,商讨正确的教育方法、开展理论研究,加强经验交流,提高家长的素质,端正家教指导思想;同时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的制度,要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沟通,让家长多与学校交流,加深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理解。
三、加强理论建设,强化宣传
在农村采取力所能及、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理论宣传,如出黑板报、出海报等形式宣传家教方法,指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指导思想,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除以上几种方式外,也可以向农村家长推荐优秀的家庭教育报刊,建议订一两份有益智力的报刊杂志,作为家长“充电”的教材,家长充“足”电,才能给孩子“输”好电。
四、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和激励制度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工作指南,实施家园合作。重视与家长的合作教育,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努力提高办园声誉,办好家长满意的幼儿教育。
二、工作目标:
1.坚持做好家长的常规工作,密切家园联系。
2.结合本园的实际,丰富活动内容与参与方式,找准切入点,发动家长资源,提高家长对幼儿活动的参与度。
3.注重教师的自我提高,增强服务意识,热情接待家长,提高服务水平。
三、具体工作要求与措施:
1.发挥家委会、伙委会的作用,明确了权利和义务,使家委会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在幼儿园管理、教育、家长工作、后勤等方面的目标、措施等各项工作献计献策。
2.利用多种途径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qq群、班级网页等提高教育之间的合作能力。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交流,倡导“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请家委会、家长助教、家长评委参与活动等形式,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公平、公正,提高家园之间的合力。
3.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特色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4.通过《服务效果回执单》、《家园联系表》等多种渠道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5.继续加强《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宣讲、读书交流活动及“家长开放日”活动,互相交流,共同研究家园如何进行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沙龙、讲座、交流等形式),不断拓展家庭教育指导的范畴,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5.完善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长助教、等家园合作形式,探索家委会等新的互动平台。
6.整合社区与幼儿园教育资源,构建互动教育模式,发挥社区资源,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开展“庆祝三八节”小中大班家长开放日活动,主题教学活动,加强家园之间的互动。
2. 召开新学期全园家长会及各班召开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
3.召开新学期家委会、伙委会。
4.征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二十一卷书;家长学校制定家庭教育指导菜单及作业。
四月份:
1.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2. 家长学校制定家庭教育指导菜单及作业。
3.组织举办家长读书交流会。
4.发放服务效果回执单,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五月份:
1.开展园本课程家长助教活动(家长开放日)。
2.召开学期中家委会、伙委会。
3.家长学校制定家庭教育指导菜单及作业。
4.开展迎“六.一”筹备会等
六月份:
1.开展“庆六.一”活动。
2.组织幼小衔接家长座谈会。
【摘 要】由于部分家庭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导致一些学生在高中时期学习、心理、品行养成中出现诸多问题。文章通过探索如何借助“导师制”指导家庭教育,以达到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 导师制;家校协作;合力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53-02
上海市钟山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上海市虹口区的一所普通高中,部分学生学习困难且家庭教育不得法,虽然他们很聪明但缺乏自我控制力。为了转变这部分学生,课题组借助“导师制”,让导师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针对性地辅导。本研究中的“导师制”是传承、发展和创新。传承:导师仍是对于学校中有个人成长需求的学生进行个别教导,如学习困难、缺乏自我控制力等。发展:导师除了教导学生外,还对家庭教育不得法的家长进行个别辅导。其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与个性化学习需要,发现家庭教育的问题,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导师制”不仅使受导的家庭受益,同时也促进教师提高了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
一、实施“导师制”的途径
1.确定导师。导师主要由受学生欢迎并愿意真正投入此项工作的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制的师生结合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自由双向选择结合。在共同的教学、学习过程中,由师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由选择结合;二是搭配结合。由年级组根据师生情况,指定教师担任某些受导学生的导师。
2.确定受导学生。既从学生个人成长需求角度出发,如学习困难、家庭教育不得法、缺乏自我控制力等,又考虑到班级建设需要:班级中目前有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学生,但他们对形成良好的学校和班级育人氛围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根据这一精神反复推敲,与任课教师磋商,与家长联系最后定出名单。
3.确定导师的职责。导师的职责,一是了解受导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的真实需求,倾听他的心声,给予他宣泄和获得建议的机会;二是掌握学生真实需求后,和学生、家长一起寻找成长的道路,包括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运用多方面资源予以必要的帮助;三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或没有退步时及时予以肯定;四是受导学生能自己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困难,最终脱离对导师的依赖。
4.导师制工作成效考核。目前对导师的考核内容有:导师记录受导学生的基本分析和基本工作。记录、跟踪具体的活动,如家访、谈话,一起讨论问题、一起活动;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记录学生的变化;记录导师指导的工作体会、反思,同时记录家长对导师制的评价、建议。
二、落实“导师制”的重要举措
1.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教育类课程中主要是普通教育学、心理学,而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课程很少。我校教师普遍缺乏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指导家庭教育时主要靠自己摸索和自学积累经验,很难与时俱进。而就目前学校状况来讲,班主任队伍年轻化增加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难度,“85后”、“90后”教师踏上班主任岗位,他们有工作热情,有理想,与青春期的孩子没有很大的代沟。但是,这批教师自己还未做家长,也没有很多的社会经历,缺少家校沟通的经验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
附:2014年学校担任班主任的教师情况调查:
为了使教师能较快提高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使更多教师胜任导师工作,学校制订了具体的培训计划,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如研讨经典案例、现场观摩等,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家庭教育专家到学校讲学,与教师谈话、讨论,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还为教师提供到校外学习、参观、观摩或学术交流的机会,使教师开阔视野,加快提高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
2.精心设计家校协作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素养。《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家庭生活指导,通过亲子关系沟通、青少年身心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会既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必要方式,又是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的必要措施。这一年来,导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高后,对家长会的设计更有针对性,改变了传统家长会的模式。在形式上改变以往教师站讲台家长坐下面的“挨训”模式,改用围成一圈“沙龙”的形式,倡导一种互相交流、平等、民主的轻松氛围,家长与教师真正成为育人的同盟军。在家长会上,导师除了会给予家长有关家庭教育方法的针对性指导外,还会邀请家庭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家长交流分享经验,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与方法,走出误区,提高教育水平。比如,“如何帮孩子改掉拖延症”、“如何帮孩子戒掉游戏瘾”等主题交流,给了家长许多启发。有时,导师也请学生发言,如“妈妈(爸爸)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让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苦恼,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帮助学生在家巩固学校的教育成效。
导师为了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还采用了网络手段,如实现家庭教育资源建设与使用常态化,推荐中华家庭教育网;推荐微博文章:顾晓鸣的《不输在家庭教育》;建立班级通讯群:微信、QQ等,方便家长利用网络交流家庭教育问题。这些做法体现了导师的责任心和智慧,使得家校沟通更加高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三、“导师制”的研究成效
经过一年的研究,在导师的帮助下,各个受导学生的家庭改进家庭教育方法,亲子沟通情况得到了改善,学生的心理、学习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研究表明,导师充分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实际情况后再开展指导工作,家庭教育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例如,对2013级受导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发现,家长认为教育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仍旧是父母的意见孩子不愿意接受,但比例已经从高一的56.46%降低到47.41%。高二学生更为普遍地充分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爱并愿意听从教导,占47.33%,而高一学生的比例仅为36.8%,有很明显的差距。在自信心改变的问题上,有42.86%的高二学生认为自己比初入高中时自信心有所增强,表明了高二学生比起初进高中时的总体自信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对于自己孩子进入高中后,哪方面进步最大这个问题,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普遍认为他们的待人接物及自理能力得到了最大的提升,各占35%左右。
四、“导师制”的后续研究:转变观念、形成共识,深化合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