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阶段学习总结

初中阶段学习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阶段学习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阶段学习总结

初中阶段学习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问题;措施;自主学习;指导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的存在,我校近几届毕业班学生的科学成绩比较薄弱。我们就2011年九年级学生科学成绩薄弱的现状进行问题的分析、确定应急培优实施方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的研究性教学来改变科学成绩薄弱的现状,促使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兄弟学校联考进行横向对比后发现我校这届学生的科学成绩进步很大。下面,就学生自主复习的过程,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同行交流、分享。

一、针对问题,采取自主学习的研究性教学,以内化、整合知识

2011年的九年级学生科学成绩薄弱,学校决定:由本人和另两位老师一起应对这届学生的科学教学。开学的前两个月,通过与其他学校的联考比较,科学成绩与兄弟学校有着很大的差距。我们进行客观原因的查找,从七、八年级时的科学教师任课角度进行原因分析:首先,教师任课变动频繁。六个平行班级中只有一个班的科学教师未变动。其他班级每年换教师,有些班级甚至一学期就换。七年级第二学期一位教师转行,所任教的班级科学课由另外两位老师承担,每人教三个班。八年级第一学期时一位九年级老师参加省领雁工程培训,需八年级一位老师去接任课务,而这位老师的课务由另两位老师承担。教师频繁变动,对师生来讲,都需要一段时间去磨合、去适应。其次,由于教师转行和外出培训,致使其他科学教师的任务更重。教师精力有限,对学生的关注度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不能非常到位。这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是一块绊脚石。再次,任教他们的新上岗教师多。有三位教师都是第一年参加工作,虽然有工作热情但对教学方向的把握、课堂的掌控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学生来讲,学习的方向不明确,掌握知识的深广度就更难把握。

针对现状,三位老师共谋计策,分析问题后提出进行研究性教学,为学生内化整合知识,能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创造时空和人力上的条件,通过自主复习来缩小与兄弟学校的差距,提高科学学业考试成绩。

二、采取措施,分阶段进行应急培优,以提高整体科学成绩

教师通过给学生分析自身科学成绩的情况,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学校的学生间有很大的差距,科学“家底薄”。要改变现状,唯有激发主动性和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学习才能提高科学成绩。又由于初中生自制力弱,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学会坚持,让他们充满信心地迎接每一天的挑战。教师要充分利用每天下午的作业整理课,指导学生自主梳理、修正、内化、整合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知识体系,同时通过这一过程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把具体的培优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提前布置需要梳理的书本章节知识。根据《学业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及考点,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不放过书本中的文字、图、表以及阅读等,为细化知识打好基础。通过给学生答疑,指正他们的错误认知和修正不完善的知识。

第二阶段:针对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题,指导学生进行纠错。学生对错题进行分析,渗入错题中其他对的选项或者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评价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第三阶段:精选习题,进行知识巩固和思维训练。注重审题、解题规范、解题技巧和心理方面的指导。活化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四阶段:重返书本和复习用书。把握学业考试主方向,落实基础知识,促进全体学生科学成绩的提高。对知识点和题目(包括对题和错题)进行再巩固。

同时,利用周日部分晚自修时间进行科学强化,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分析总结考试过程中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对成绩的影响,提高学生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程度,以便学生在学业考试中能获得更高的分数。

三、营造氛围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科综合能力

确定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后,教师要与学生一道摸索着前行。在第一阶段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梳理知识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正如所料:(1)知识点搞混。如,有同学把浓盐酸易挥发记成浓硫酸易挥发。(2)错误的知识指导解题。学生将自己脑子里以前建立起的错误知识,运用于解题。如,认为速度越快,滑动摩擦越快;速度越快,惯性越大。我想:发现和认识错误的过程,实质上是建立正确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能起到修正错误的作用,而且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建立起的知识更加完整和牢固。(3)知识掌握不全面,引起出错。如,鸡蛋沉浮问题,有同学就认为只要鸡蛋浸没在盐水中,它所受到的浮力就一样即是不变的。因为它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殊不知,盐水密度的不同对鸡蛋所受到的浮力也有影响。此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从中说明学生在质疑自己、修正自己,这充分表明学生在真正掌握正确的基础知识,构建正确的概念与原理,而不是在硬记和照搬书本知识。在4月份的全市适应性统测中,最高分157(满分160分)居全区第一,150分以上的人数位于全区前茅。这也坚定了我们师生的信心,鼓舞着大家继续前行。

在第二阶段中,要求学生对前一阶段所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当然,此时大多数错题学生自己能解决,只有少数错误问题发现并提出。本人在与学生交流时,发现学生的认知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和高度,有些问题的提出能与教师的思维进行碰撞,这说明此过程对于学生活化思维,提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学生提出的问题:计算机鼠标内装有起自动控制作用的传感器,下图是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当物体M在导轨上平行移动时,可带动与之相连的金属滑片P移动,通过电压表示数可反映物体M移动的距离。当物体M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将______,电压表示数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当第二次接触到这道题目时,一部分学生还是认为P处是滑动变阻器。认为滑片向右移,电阻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随着电流的增大也增大。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就这一问题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这种活跃气氛告诉我:坚持,没错!又如,下图所示,甲、乙两小球质量相等,将甲沿着足够长的斜面抛出,其斜面倾角为30°,乙呈30°角抛出,其抛出时速度相同,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上升得高 B.乙上升得高 C.甲、乙上升得一样高 D.无法确定

在整理错题时,同学们对这道题目的分析过程又忘记了。未问时本人粗粗一看,认为选C。学生说,答案是A呀。于是,我仔细地审题后,发现自己也把在斜面上和直接抛出给忽视了,于是慎重地给学生进行解题分析。整理课结束后,我也进行反思:针对复习后阶段学生所提出的提问,教师不得马虎,需认真对待。

第三阶段中,教师进行筛选、精选习题。针对学生的审题不清、不能灵活应用知识、图表文字信息题的有效信息筛选等问题,设置相应的习题,进行思维训练和知识巩固,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分析题目时重点在审题、解题规范、表述、解题技巧等方面,不断地对学生加以解题的指导。通过一系列经典例题的呈现,使学生在仔细审题、恰当表述、规范解题、严密思维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能把这些经验渗入到模拟考试中,他们也就能应用在学业考试中,并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如,思维训练题: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其固体与原混合物的质量不变,则原混合物中铜粉和碳粉的质量比为:

A.4∶1 B.2∶1 C.3∶2 D.1∶1

在给出问题后,有一少部分同学能很快地报出答案:A。教师问为什么那样快就能算出比值,学生的回答是:因为这个过程中跑掉的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氧化铜中的氧元素的质量,找到等量建立关系式就能算。还有同学说:我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来做的。学生体会到了自身的提高,我也体验到了一份成功的欣喜。

第四阶段,重返书本和复习用书。或许有些老师或同学认为重返书本和复习用书,对知识点和题目(包括对题和错题)进行巩固是浪费时间,认为这个过程不可取。其实不然,学业考试的难度系数告诉我们,基础知识的落实是最起码的。要保住基础分,不要“顾难失易”。并且这个过程能照顾到所有层次上的学生,只有他们心里感觉踏实,才能对自己更加充满自信。

四、研究性教学实践的效果

在临近学业考试前,本人对研究性教学过程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对自我做评价,学生对此相当满意。他们对自己做出这样的评价:“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我查漏补缺,改正了许多错误的知识点和原来不知道的知识,效果真不错。”“科学成绩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基础知识的巩固进步了很多,也懂得了一些解题技巧,进步了。”“我觉得我的科学成绩这一年来好了很多,以前有些知识不到位,现在差不多都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学生在给教师的评价中这样写道:“从来没见过您这样尽职、这样辛苦的老师,虽然您不是我们的班主任,但是我们比对班主任还要尊敬您,我们真的很感动。建议老师您不要这么辛苦,多让自己放松。”我想,这是师生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过程,更是一种师生情感的互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验到什么叫压力转化为动力,师生付出了不少,收获也很多。(第一学期和兄弟学校的科学平均分相差8分,最后一次联考科学成绩竟然比他们高出一分多,150分以上的总人数由原来是他们人数的三分之一到后来超过他们3人。)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届学生的科学学业考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初中阶段学习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学习方法;知识结构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启蒙阶段和基础阶段。作为一名基础性的自然科学,化学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学好初中化学既可以为升入高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可以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道路。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只有初三短暂的一年的时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面积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化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要对学生保持足够的诚心、爱心和耐心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要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一颗诚心、对化学教学的一份热爱,这样才能够始终保持着无限的教学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化学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教学中充满自信,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做好自己的教学准备工作的同时,还要对学生施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全身心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开辟化学教学的新天地,提高化学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将对教师的喜爱和崇敬之意转移到化学学科的学习上来。通过这些工作,教师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学习成绩自然会逐步提高。

二、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

化学学科是初三阶段才开设的一门新学科,这门课程既简单又很困难。之所以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化学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说它困难,是因为它是在初中学习阶段最后一年才接触的学科,这门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高。要想使学生尽快入门,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掌握化学知识。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化学学习当中。比如,在第一堂课上,我并不急于讲授化学知识,而是为学生演示了一些化学小实验,比如将水变成牛奶、将红色变成蓝色等,学生对这些现象充满了好奇,然后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化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探究化学的奥秘。并且,在以后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我时常注意设计和演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化学小实验,创设良好的化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烈,让学生始终保持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

三、帮助学生掌握化学预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非常陌生的学科。有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程中始终意识不到预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能力很差,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往往是草草地读一遍教材。所以,要想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化学预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带着目的来听课。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课堂教学内容仔细通读,将自己看不明白的内容做上标记,然后带着疑问去学习,这样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就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科学有效的课前预习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好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列出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这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逐步养成了预习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预习,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四、学生要做好课堂笔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做好课堂笔记,这样的习惯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出现上课走神的现象,并且为学生在课后进行系统的复习提供有力的第一手材料。在学生记录课堂笔记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在认真听清教师所讲内容的前提下,记录下本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自己的疑问,如果是教材中有的内容,可以先在课本上做出标记,然后课下整理到笔记本上。这样,学生不仅能将重点内容记录完整,还能在整理过程中再次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初中阶段化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是比较杂乱的,所以,教师要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借助课堂笔记,学生能够将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五、善于总结和归纳,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

网络初中阶段的化学教材中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其中的知识内容纷繁复杂,如果将每一个章节的内容孤立来讲,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会事倍功半。但是,如果我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能够区别其中的差异性,将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每一个章节讲完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就本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章节的课堂所学,使学生将化学知识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更为系统化,方便学生掌握和巩固。无数的化学教学实践证明,只要化学教师能够潜心研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善于总结和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的化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大面积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晓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搞好环保意识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5):69.

初中阶段学习总结范文第3篇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的背景及提出

新课标指出,《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本课程主要具有三个特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人文性要求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强调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与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综合性要求学生从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帮助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的整体性认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实践性特点更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马克思说:“人不仅在思维中,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在体验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有活力的,充满了生命的意蕴和情调,在教学中培养人的体验能力,它将学习的材料与学生个体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愉悦,使学习成为学习者自身的需要,使主体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这也是符合人性自我发展的完善方向的。我们提出“体验式学习”,是让学生在不断地自身社会实践和感悟中升腾体验、丰富体验,从而引起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共鸣,在不断地熏陶感染自身实践中领悟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领悟中华儿女不朽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尝试运用体验式学习方式是符合新课标要求,也是新课标和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二、课题的界定: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 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 、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并积极接触社会、运用社会理论,在亲身体验中学会分析社会、感悟社会,从而完成新课标的要求。

所谓“历史与社会体验式学习”,应让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精神敞开地面对社会,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亲历社会实践活动,带着自己的心理特征、生活体验,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感悟社会,使个体心灵从中体验到历史与社会学习本身的乐趣,让历史与社会的学习过程与生命个体的丰富、发展过程相一致,从而享受到生命活动带来的震撼和愉悦。

体验式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对经验的一种升华与超载。其一,它是一种关注学生个体特征的学习方式。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更多的是知识经验的普遍接受和共同感受。而体验则指向每一个个体,让每一个个体都亲历学习过程,引起个体心灵的震撼、内省、反思,激发对学习材料的独特领悟,将个体独特的心理内容、体验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展现。其二,它是一种将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积累相联结的学习方式。体验是学生内部积累与外部学习材料发生联系的一个张力场,在情境创设、角色互换、激发回忆等条件作用下,学生已有的与新的学习材料相关的知识积累、事理感受、人生体验便被激活、催化起来,并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多次地加工、创造,不断地冲突、顺应、融合,从而累积新的体验。其三,它是一种让学生享受生命快乐的学习方式。且这种感受、理解、领悟、欣赏是在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是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积极主动而又趣味盎然地探究的、体验的,学生从中也充分享受着学习初中历史与社会的乐趣。

三、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式学习的区别

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式训练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学为主,后者以教为主。要使教育有效,教学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教师,正如伽利略所说:“你无法教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因此,“教”不一定导致“学”,更不一定产生“会”。

传统学习

体验学习

过去的知识

即时的感觉

记忆

领悟和体认

自主学习

团体学习

注重知识、技能

注重观念、态度

无接触

直接接触

单一刺激

高峰体验度

以教师为中心

以学员为中心

标准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

理论化

现实化

强调化

强调做中学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提高全体学生的历史与社会素养。本研究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初中历史与社会的热情和感悟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体验是本研究的价值所向,在体验的不断丰富、深化中使学生的历史与社会素养得到提高。

2、获取一整套能提高学生历史与社会素养的比较成熟的成果,如体验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式活动主题系列,体验式作业题,学生成长的个案记录。

3、针对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具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评价的手段,本研究还力图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的评价方案。

研究内容:

1、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学习的一般问题,即体验学习的基本理论、原则、操作策略等。

2、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学习的具体问题:

(1)构建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构建一种可操作的体验学习模式,将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价值和学生学习的价值结合起来。改革课堂学习结构,提倡研究性学习,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初中历史与社会实践,培养对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的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独特体验的天地。体验式学习的基本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四个阶段:亲历感悟反思发展。

(2)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课外活动主题的设计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学习资源博大精深,我们该创造条件,拓宽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让学生自主地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性课外活动(包括参观访问、旅游考察、社会实践等)中关注社会、思考生活,体验初中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性学习。这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的一块重要内容。

(3)建立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作业题库

长期以往日复一日的被动作业,实质是机械记忆与低效的重复和再现,它不仅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侵蚀了学习的主动性,更为可怕的是形成了与信息社会不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本研究还将努力去影响和改造学生的作业,建立起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匹配的体验性作业,让学生在具有导向激励功能的综合性作业中发展深化体验。

(4)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的成果方式及评价体系

本研究重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成长记录的途径,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过程体验的资料,如关于平时表现、兴趣和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家长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避免繁琐化、庸俗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注重定性评价,对学生的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全面客观分析,用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并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体验中受到激励,明确努力方向。

3、与体验学习有关的相关问题的研究。如参观访问、社会实践与体验的关系;学生个体特征的差异对体验的影响;情景与体验的联系等等。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模式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及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会研究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学习人家的成功经验;同时,我们会在相应试点班级分班分阶段进行实验教学,不同阶段分别采用传统学习与体验学习两种方式,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对实验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每阶段实验结束进行阶段考查,根据考查情况比较分析,再根据结果进行研究;在各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们会在适当时机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以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和学习感悟。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大阶段:准备阶段 2005年12月——2006年2月

课题申报、开题工作,进行课题初步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大阶段:实施阶段 2006年3月——2007年8月

1、2006年3月——2006年5月课题组组织相关的培训、交流、研讨活动

2、2006年6月——2006年8月 开展第一阶段实验教学

1、 2006年9月——2006年11月 进行第一阶段实验总结

2、 2006年12月——2007年2月 课题中期总结与评估

3、 2007年3月——2007年6月 开展第二阶段实验教学

4、 2007年7月——2007年8月 进行第二阶段实验总结

第三大阶段:总结与结题阶段 2007年9月——2007年12月

1、 整理分析实验资料;

2、 撰写课题实验总结报告;

3、 撰写课题学术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 提交课题实验报告一份,学术研究报告一份;

2、 若干;

3、 构建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推广。

4、 建立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作业题库和评价体系。

八、课题组成员名单:

课题组组长:

石成辉(中学社会一级教师 )

课题组成员:

董亚英(中学社会一级教师 )

陈苏玲(中学社会一级教师 )

石玉英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2、《学习心理与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卢家楣主编;

初中阶段学习总结范文第4篇

一二年级:拼音/朗读/习惯

一二年级以学习拼音及字词句为主,在这个阶段,主要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讲、整洁书写、按时完成作业以及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等。

在这个阶段,必须培养孩子一个能力:朗读。鼓励孩子大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更好。朗读对培养孩子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语感都非常有好处。

一二年级不要太看重孩子的成绩,因为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一致,只要孩子的学习习惯养好了,随着时间的发展,会越来越轻松自信。

三四年级:写作/阅读

小学三、四年级,根据孩子自身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孩子整个阅读写作能力的重要奠定期。这一时期孩子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将直接决定孩子会更加亲近还是远离语文学科。

这一阶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孩子不怕写作文,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甚至是喜欢写作文,这将对他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需要做到的:

1. 这个时期是孩子记忆力的时候,要让孩子多背古诗名句。

2. 三四年级最应着重和优先解决的问题是写作,然后是阅读。

五六年级:综合能力

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不应该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作为家长要转变角色,学会和孩子分享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和话题,你将发现他们会给出非常积极的回应。

1.阅读能力方面,这个阶段应重在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理解和表述能力,同时要兼顾对抒情性散文、说明文阅读题的练习。

2.五六年级的作文学习,重点在于解决主题鲜明(略带深刻)、立意新颖、重点突出、语言生动等问题。

3.除了孩子能学好写作外,我们无法忘记小升初面试时的考题,其实是在考孩子的现场口头作文能力,因此作文课堂训练除了以写为主,听和说的训练也是绝对不可以缺少的。

4.这个阶段,只要时间允许,仍可让孩子适当多背多记一些古诗文和现代经典文章。

七八年级:阅读/作文/文言文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初中的学习,由于初中语文和小学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标准,所以孩子在上初中的开始阶段,会有不适应。家长在看到孩子语文成绩退步时也不要惊慌,应该帮助孩子仔细分析丢分的原因,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这个阶段,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已经不是重点,因此基础的字词拼音不该成为学习补课的重点,在学校认真读书记笔记即可。

2.阅读理解方面,需要开始系统掌握初中阅读知识点:文章的语言、结构、主题、材料、表达方式的内容。并且积累一定的阅读答题的技巧。

3.作文方面,需要了解考场作文的评分要求,学会不同类型作文的基本写法,有意识地运用写作技巧,比如:材料的选取、结构的安排、立意的新颖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4.文言文的学习,要注重字的积累,总结每个字在不同的语境、文章中的含义,归纳总结并记录下来。

九年级:归纳/梳理/总结

到了这个阶段,马上就要中考了,因此,从头开始打基础的时间已经来不及。这阶段主要要做的就是查漏补缺,家长要帮助孩子对整个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总结。

要学习一些作文修改的技巧,准备一些作文的素材,关注近一两年的热点时事,以便在考试时可以自如应对。然后,放松心情,轻装上阵,迎接人生中的第一个挑战——中考!

初中阶段学习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复习课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23-02

一、初中化学复习课程的类型研究

复习课程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的始终。按照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制订不同的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总体来说,可分为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学期复习和总复习。

1.平时复习

平时复习是伴随着日常学习而进行的一种经常性复习,也是复习教学中最基础的复习。它不但可以针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及时展开复习,还可以进行周期性的复习检测。教师在新课开始之前,利用一部分时间检查学生的复习状况,或者帮助学生重新梳理一下学过的知识,然后再导入新的课程。可以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知识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新课程教学中,经常性复习表现为新旧知识的结合,联系学过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分析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既能巩固学过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教师通常可以借助课堂提问,课堂总结等形式进行及时的复习,有效地将讲过的内容系统化。

2.阶段复习

阶段复习就是在一段时间或者是学习了一定内容后的复习,往往是一个单元结束或者是一个章节结束时,所进行的阶段复习。阶段复习涵盖了较多的内容,所以安排的课时也应当增加。主要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地突出单元或是章节的重难点内容。阶段性复习不能重复所学内容,而是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深化。每个单元或是章节往往都有一个比较核心的知识体系,在阶段性复习中就要将学过的内容进行整体规划。阶段复习内容比较集中,所以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比如,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树”,在复习课上提出自己的问题等。阶段复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压力,所以复习课要更多地介绍方法,去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鼓励学生灵活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复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复习效率。

3.学期复习

学期复习是在学期末针对学期内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复习,涵盖了整个学期的知识内容。系统化地梳理整本教材的知识,不只是针对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巩固,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期复习范围较广,内容较多,知识体系分支也比较复杂,复习课程教学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分清主次又全面覆盖知识点,多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身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体系。

4.学科总复习

学科总复习是初中阶段整个化学学科的复习,是阶段化学课程全部完成后所进行的总结性复习。学科总复习往往关系到学生升学,所以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总复习要全面落实初中化学教学既定的教学目标,保证知识和能力的整体提升。总复习涵盖初中阶段全部的化学内容,除了整体梳理外,还要注重知识重难点的延伸和应用,不能只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思考,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的解决问题。总复习可以从专题、综合和细节三个方面下手,统观全局进行专题训练,每个专题要进行细节的重难点强化,最终综合起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升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质量的建议

1.提高教师复习课程的教学意识

复习课教学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授课教学,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练习课,机械的重复知识和大量的联系很难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复习课首先要对复习内容进行全新的设计,如何将所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习方法上去提升才是复习课的关键。比如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可能会遇到根据颜色猜测是什么物质。光靠生硬的记忆很难全部掌握,但是发现其中一些潜在的联系,就能够大大降低学生记忆的难度。蓝色的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铜或硫酸铜,这两种物质都属于铜的无机化合物。根据这个特点,学生可以很快的记忆。另外,白色的固体有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等,也就可以粗略的记忆与钙的化合物大多是白色固体,如果有特殊的情况再重点记忆,反而更容易记住。利用这样的内在联系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比简单的重复知识点更加有效。

2.增强学生参与复习课的积极性

由于复习课通常都是学过的知识,学生很可能因为失去新鲜感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师在复习课上也没有过多的准备,即使教师重新备课也很难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比如在复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让同学回忆正式上课时的实验现象和过程。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氧化铁粉末的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加热后澄清石灰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根据当时的实验现象自己写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师要积极地带动学生的思维,回忆和反思是很好地复习材料,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地思考和回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