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学英语论文

管理学英语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英语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学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一个大学数学教授不会解不出高考数学试题,而一个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却可能对一些高考语文试题感到束手无策。这一奇特现象。便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既成事实的语文应试教学所造成的尴尬后果。

历年参加语文高考阅卷的人员中,大学教师居多。这些人中有专家、教授,也不乏才华横溢者,然而面对试卷,他们却常感一时无从答题,即使有人最终能做出答案,也须花出比高考规定多得多的时间,答题的速度远不能和高考考生相比。那么我们的考生水平真的比大学教师强得多?事实并非如此,只能说考生的应试能力(即解题技巧、答题速度)确实达到一定水平,而真正的语文能力却未必真正达到相应的水平。这从能够反映语文能力的作文和现代文阅读中可以看出。就高考作文来看:作文内容不充实、词语贫乏、句子不通顺、不连贯的现象比较严重。语文应试教学的不良后果已敲响了长鸣的警钟,逼使我们进行反思并寻求科学的出路。

一、扭曲的应试、变形的课堂

各级考试已不只是考察学生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的一种形式,而且早已成为考评教师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考试后的成绩排队,不仅显示了各个学生的成绩优劣,同时也“排”出了任课老师的工作态度、教学能力。校方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排名次情况来发放教师的奖金数额,甚至作为评聘职称的标准,这些早已成为“公认”的评价标准。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更形成了从学生、家庭、学校及社会只重分数不管其余的不争事实。在考试的层层压力下,教师的心弦越绷越紧,课堂教学处在应试阴影中。教师钻研教材实则成了钻研教参,为提高对试题的命中率,教参成了教师须臾不敢脱离的护身符,对于教参中的重点、要点无一遗漏地“宣读”给学生听,整篇课文的教学,所有主要东西还是由教师自己讲、学生记。对教学的研究变为对各级各类试题的研究。尤其是随着高考语文命题的标准化,各级语文命题也随之标准化。“标准化”课堂教学就应运而生了。本应生动活泼,甚至还要最丰富的情感参与的语文教学,变成了犹如工厂生产线似的标准化操作,其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凡此种种应试教学的现状都严重危害着正常的语文教学,如朗读课在很大程度上被取消,讨论课变成了简单化的“满堂问”,标准化试题取代了应有的读写训练,教师常常只满足于在这种训练中画上几个简单的符号……如此这般,在应试能力、解题技巧提高的背后就是语文智能的退化和停滞。“长期的应试教育不但把孩子毁了,也把老师毁了,老师的退化不亚于孩子,而且比孩子更可怕。当一个教师退化为一部古板的机器时,他怎么能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和知识的穿透力去影响学生。”[1]

1990年制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必须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里已经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本来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知识是研究语言文学及其运用方式与方法的各种理论知识。学好语文基础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和发展语文能力确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毕竟不是我们语文的教学目的,而只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手段,因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听说读写实际”,必须“着重于运用”,也就是说语文知识对语文能力培养的指导作用,必须依赖于言语实践。正如一个乒乓球运动员,他所掌握的运动学理论知识及对各种打法的研究对其训练确有指导作用,而要取得冠军,却要靠长期坚持不懈的打球实践。同样,单纯地学习语文知识或以语文知识的研究来取代语文能力的训练是绝对行不通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大纲》指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教学生一定数量的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但这种学习,其目的是要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领悟或改造仿作,不断地积累和丰富词语词汇,从而逐渐掌握优美地表情达意的熟练技能”[2]再者,语文知识也要和课文结合起来教学,课文是章法、写法分析的基础,离开具体的语言材料去学习章法、写法只能是表面的、肤浅的、空洞的。总之,教学生学好课文同样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有一种理解,以为掌握了语文知识、学好了课文就具有了语文能力,因而我们的各级语文测试,把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对课文的理解,作为测试的目标,甚至将此与对语文能力的测验平起平坐。

这样,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就变的模糊不清了。教师为教知识而教,语文知识越来越多地进入语文课堂,知识也越来越系统。课文则被肢解成了一堆语文知识材料,用大量的时间去分析这些材料中的相关的语文知识,对每篇课文进行全面的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剖析,目的是让学生听懂、记牢,有的还将语文材料直接演绎成一些语文知识性的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以巩固记忆效果,以为这样就是做到了讲练结合。但究其实,却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更没有了语感的训练。其结果就是学生平时只满足于你讲我听,你讲我记,只是到了复习迎考时才辛辛苦苦地去死记硬背一些课文中的语言知识。不少学生在学完、考完之后,居然连课文都未完整地看过一遍!那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未能从学过的课文中获得至关重要的语感体验,而且连学来的一些课文知识和语言知识也很快遗忘了。

二、着眼于阅读、复归于言语

国家教委决定,从1995年起,我国将全面实行“新高考制”。语文学科高考新特点是:更为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和素质的提高,考试材料不直接从教材中选取。这无疑将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一个新的契机,使我们叫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学改革真正有了走向科学化的可能。也使我们语文教师彻底抛弃应试教学的沉重枷锁、从应试教学模式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探索符合语文学习科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有了可能。

总的来说,中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祖国母语,通过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来灵活自如地运用汉语,使之成为人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摒弃语文教学的应试理念,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推到首要的地位。以笔者之见,中学语文的听说读写教学,有两个途径是不可逾越的:一是阅读,二是言语的科学分析。

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基本方法。有识之士大抵赞同这样的看法:培养语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应试教学的结果培养不了学生语感,反倒破坏了学生的语感。而阅读正是培养语感的必要途径。阅读不同于朗读,虽有专家认为朗读法是语文科的第一教学法,笔者对此不敢苟同。阅读可分为默读和朗读。默读的过程有思维的参考,伴随着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过程由于声音的干扰,不利于思索,但容易激感,有助于对课文情境的体验。二者都可促进语感,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教学中应改变对课文重思想分析和语法分析的习惯作法,要求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默读和朗读上,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有意识地扩大课外阅读,学生的语感就能得到明显加强,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相应提高了。根据笔者自身学习语文的体会和长期对学生的观察,上述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有些学生喜爱阅读,其语文成绩尤其是作文水平高于其他学生。作家的语言运用能力无疑是极高的,虽然他们的学历有高有低,但毫无例外的是,没有哪个作家不是声称他们从小就酷爱阅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即此理。中学语文教学把阅读放在首位,教师的工作重在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是语文教学走出误区的法门之一。

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把语言和言语区分了开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曾指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个人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不受个人意志的支配,而言语是言语活动中受个人意志支配的部分,具有个体性的特点。[3]简单地说,语言的基本构成是词汇和语法等,表现为一个民族语言的基本材料和运用规则;言语则是个体对前者的运用过程及其结果。语言带有相对抽象的理论色彩,而言语则是生动活泼的,与每一个个体心理特点相联系的听说读写行为及其结果(如文章、作品)。因此,现行的语文应试教学,实际上是把汉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等这些主要属于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对象,当作了中学生的学习重点,或是把生动个体的言语活动及其成果(如课文)分解成毫无生气的语言材料和抽象理念(如中心思想等),这对于中学生学习语文而言,无疑是痛苦而事倍功半的。中学生的任务应该是通过学习言语而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即是学习课文,学会听说读写,而非学习语文理论。当然在学习言语过程中要通过语法、词汇这些语言规则和材料来进行,但孰主孰次应是一目了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重视言语分析,即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句子的言语语意,了解课文、句子的表意方法。了解它的言语交际功能及特点,以至于掌握文章的作法,而不要再在思想内容和语言符号上打转,不要以解题的技巧训练来代替语感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言语分析应成为语文教学走出迷途的又一块试验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应试教学造成的语文教育的停滞不前,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但只要广大教育者能逐渐认识到其严重弊端,并敢于抛下包袱参与改革与实验,语文教学的正确路径又是能找到的。

注释:

[1]康健、段跃《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中国青年》1994.4)

管理学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而应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及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通过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实现创造性的发挥。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做到帮助学生选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确认和修正学生采取的途径;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等。总而言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

大学英语学习,即英语语言学习,故在课堂的形式上有别于其他课堂。在语言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保持沉默,只有教师独自一人“干巴巴”地讲授,这样显然行不通。每位教师需了解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过程,采取恰当的干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所以,重视大学英语课堂管理,探讨如何提高英语课堂管理的策略非常有必要。下面将探讨大学英语课堂管理的三个方面:

1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即课堂规则,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规则,并将之转化为学生的自律,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自律来自己充分享有个性发展的自由。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学习说的权力,体现教育的开放性。但是,教师必须明白任何事都需要纪律的维护。在教学过程中,如有些学生爱讲话,谈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这时教师就需要适时的介入,让学生自己明白纪律的重要,并让其知道纪律不是约束他,而是帮助他更好地进行学习。相反,如在讨论过程中,有学生跨组交谈,或偏离自己的讨论话题等,教师对他的行为不应当成纪律问题来约束他,而是引导或是适时地提醒他。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该如何正确地处理呢?第一,利用如目光接触、手势、身体靠近等身体语言。如发现有学生上课睡觉,教师可以先向他投射去严厉的眼神,停留三秒,示意他上课期间做了不该做的事。如此这样,学生还不能领会,教师则可以故意地走到他身边“轻碰”他,甚至点名他回答问题。第二,惩罚时要讲究方法。为了减少学生上课时的不好行为,教师可以先表扬他好的地方,再适时地提出他那些不好的行为。如某个学生玩手机,教师则可以在他回答问题时表扬他。或者,教师也可通过表扬其他同学来对他形成压力,在这种“同龄人压力”中促使他学会自我控制。第三,表扬要具体和及时。在课堂纪律管理中,表扬的内容应是具体的课堂行为;对表扬的学生应及时,且强化。

2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最典型的教学语言,它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根据问题的不同,英语专家将问题分为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又被称为YES或NO问题;参考性问题也被称为WH问题。根据问题的不同特点,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随时调整提问方式,交错使用不同的问题,促进学生参与,从而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掌握几个原则。提出的问题1)能激发学生的潜能。2)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师巧妙的问题设置,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思考,则是学习的灵魂。另一方面,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的评价也很重要。如果说提问需是有效的,那教师的评价也是如此。评价的的过程可以肯定或否定,但必须遵循一条原则,评价必须具有积极性或激励性。对于回答正确的问题,教师可进一步地加以启发从而以激发他(她)更多的潜力。而对于错误的回答,教师可转换方式进行引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总而言之,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课堂活动

通常,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包括有1.知识传授型活动。2.课堂延伸型活动。3.基本技能培养型活动。4.影视欣赏型活动。5.听说与交际能力培养型活动。6.语言能力展示型活动。7.网络辅助型活动等。课堂讲授环节则以传授知识为主,课堂延伸型活动则为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浏览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光盘或教师在网络上的课件等。英语这样语言类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些思辨性强的话题进行辩论或演讲,又或者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英文短剧。此外,在开展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将智力因素和费智力因素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素养和个性特征。一个平易近人的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法进行教学,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心情愉快,相反,一个表情严肃的教师则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学会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活动。

管理学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我们设计开发的移动英语学习管理系统必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1.1能够同时容纳多个用户进行使用,而且对每一个用户的不同使用权限也要有相应的设计;1.2用户界面要简洁、美观;1.3对于系统的设计,要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不同的需求,设置的板块也要全面,如测试、作业、调查、讨论、视频等功能模块;1.4设计M-Learning的在线使用模式,从而更好地展现其的灵活自主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讨,注重双方或多方的交流;1.5还要完善学习系统的监控系统,保证学习的质量,也保证教学的质量。

2整体功能的设计

移动英语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满足各种网络接入模式和各种移动设备,同时还要满足多种用户身份的不同需求,所以需要我们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我们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要能够同时识别多种移动设备,还要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我们的设计采用的是B/S模式来实现移动网络系统进行访问,后期我们还要向用户提供短信M-Learning服务。按照管理系统设计的目标,我们需要设计的具体功能模块有:1用户登录管理模块。进行用户的身份验证,根据用户的身份分配用户的使用权限。2设备管理模块。进行多种移动设备的管理,从而选择合适的网络接入点。3用户界面的管理模块。根据不同移动设备选择不同的用户使用界面,做到界面的简洁和使用的方便性。学习界面设计模块。为用户提供各种学习的活动,能够让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块,还要及时地向学生传递最新的教务教学消息。

2.1用户登录管理模块的设计

这一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用户登录时的身份验证,还有就是更够对不同身份的用户进行相应的权限分配。用户的身份角色主要有以下几种:学生、教师、管理员,不同的用户角色有着不同的权限,详细情况见下表1。

2.2设备管理模块

我们的移动设备之中使用的是B/S访问模式,从而进行浏览器的访问和对用户移动设备的识别。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移动设备来进行设备的管理,移动设备的管理在很大长度上也可以说成是对用户设备的特性和用户使用爱好的识别和选择。管理系统会及时地获取移动设备的信息,并且会判断出是否是第一次登录。如果是第一次登录,浏览器会发出HTTP来进行用户设备的识别。这样,管理系统会清楚地知道你登录的移动设备是什么类型、是什么操作系统、以及浏览器的类型、能不能支持Cookies和JavaScript、使用的是那种一种WAP以及CSS版本,从而来确定你将会使管理系统的类型。当用户再次登录时,浏览器就会自动地显示出用户的使用爱好。这个模块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将用户初次登录时描述的文件保存起来,从而可以减少系统的负荷,同时也方便用户的使用,避免用户多次的进行设置。

2.3用户界面的管理模块

移动设备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手机只是我们使用的移动设备最具代表性的类型之一。移动设备的多样性,不同的移动设备其性能参数也不一样。所以我们的用户界面的设置也要有所不同,用户界面的确定主要是根据用户的移动设备类型和用户个人的偏好来的。要实现用户界面的设计,主要依靠两大技术,一是界面生成技术,二是学习资源重组技术。界面生成技术根据用户设备的特征和用户使用的偏好,生成相应的页面内容,供用户使用和学习。移动设备的自适应流程如下图1所示。第一步就是提取和保存用户设备中实现储存好了的描述文件,然后根据这些具体的描述来选取页面模板,根据设备的特征和用户的爱好选择页面内容,最后将完成了的页面展现给用户。用户界面会将教学的信息及时的反馈给移动设备,从而保证各种移动设备所浏览信息的一致性,而且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的爱好,将所有的学习资源进行重组,从而为用户提供丰富又人性化的资源内容。

2.4学习界面设计模块

通常我们的大学英语的学习流程大致包括三个: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教师讲课就要根据这三个流程来进行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的分配。当然我们移动大学英语系统的设计也是根据上述的三个学习流程来设计的,具体的设计见下表2。在上表中我们已经详细地介绍了课程设计的流程图,下面我们还要向大家展示移动管理系统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具体请见下图2.根据上图所示,主要由三个模块:校园通告、在线课堂、我的班级。校园通告主要是向用户提供相应的通知消息,在线课堂实现的是具体的学习活动功能,我的班级是将用户分为不同的班级,并且向班级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也便于教师进行管理,保证学习的质量。

3小结

管理学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学生,如何去教会学生。学生则常常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老师无意中把他们的大脑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巨大的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语文令人厌烦,他们对语文没有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策略。这正如先贤朱熹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然而即使学生愿学,我们在课堂上,通过有限的几本书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又有多少呢?这些知识能使他们可以面对未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有限的几节课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他们要学的东西却是无限的,这一点在如今这知识爆炸的时代表现尤为明显。

那么如果我们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人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当代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伊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规定题目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这种日记学生要从之一写到之九十九。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实证明魏书生取得了成功,其辉煌的教学成果全国瞩目。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则与此稍有不同,她上课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激情,使学生如沐春风,既学到知识又乐趣无穷,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她的教学效果也是举国公认的。这些事实再次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我曾在教授龚自珍《病梅馆记》时,引用了他的《乙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和第一百二十五首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没想到诗中的两句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两句诗,特别是诗中的“人才”二字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同学们在讨论中很快地悟出了课文中“梅”的作用是喻人。课文采用的是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之法。同时他们还举一反三,发现“文人画士”“好事者”的喻意,指的是统治阶级,……总之一节课,学生完全体会了课文的主题,效果之好大出意外。教授《季氏将伐颛臾》时,我介绍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句话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学们兴趣陡增。这节课大家非常认真,都努力去体会孔子那宝贵的智慧。事实再次证明,从激发学习兴趣人手,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科人文特性的要求,是学生面向未来的需要。

管理学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所谓数学模型,即为采用简化与抽象方式,对各种实际问题予以数学语言的描述,实现人们对现实对象的认识与研究,数学模型是一种人们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在金融业中,数学模型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如期货、对股票指数的分析与研究等,可想而知,很多技术指标都和数学模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经济界中,人们通过数学能更深刻的对现实问题进行定位,在金融市场中,通过数学工具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各种风险系数的分析与评估,可见数学模型的重要性。

二、数学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分析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也叫CAPM模型,是Sharpe—Lintner提出的一种证券组合模式,该模型是在一系列理想的假设条件下成立的。假设市场上没有任何风险资产能够得到,当市场处于一个均匀、平衡的状态下,风险资产的市场资产组合超额收益率和每项市场风险资产的超额收益率之间具有以下关系:其中,ri为市场资产,rm为市场组合,rf不存在风险情况下的资产收益率。按照数学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当资本市场处于一个均衡状态下时,通常通过β测度的系统风险对资产收益的各种因素进行确定。就非系统风险而言,在资产定价过程中不发挥任何作用,期望收益和β间表现为一种线性模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意义主要体现为:创建了市场风险与证券收益的内在联系,同时对证券风险的内部架构进行了很好的展示,构建了资产收益与市场资产组合间的关系,进而把证券存在的风险细化为非系统与系统风险两种不同形式的风险。

三、数学模型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应用

1.市场风硷评估

对于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评估而言,其主要在业务的交易清算阶段来完成,所谓市场风险,即为商业银行在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市场出现波动,进而影响投资市场产生价值波动,而这种波动对商业银行很可能会造成一些损失,我们把这种市场价值的波动称作为市场风险。由于我们可能看出,构成市场风险的核心因素就是存在于市场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所以,商业银行基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创建一个以这些不定因素为变量的数学模型,对市场波动、市场运行机制的可靠性等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对诱发市场风险的发展规律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进而为商业银行的正常运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确保银行利益不受损失。就市场风险而言,其主要是对现阶段资产及今后资产价值发展方向的一个综合性概括,通过概率理论可以明显看出,由于市场风险的存在进而导致的资产价值偏差就是一个随机资产的实际效益,对市场风险造成影响的实际因素,不仅包括货币利率的变化,同时也包括货币利率的波动范围等,这些实际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不定性,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将诱发风险出现,就部分市场参数或因素而言,其具有一定的历史发展规律,这些历史规律是通过场市场的市场观察而得。通过创建这种数学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可预测和判断市场风险。商业银行须在规定时限内对该银行内部的计量模式进行系统性的回归测试,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比较、分析银行每天的实际利润与风险测量值,同时将比较后的结果进行记录。待显示测试结果后,以商业银行自身的一些评价标准来调整评价模型,进而来拓展评估模型的包含性。

2.信用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