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

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

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教育部于2014年3月25日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提出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标准体系,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笔者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基于职业化专业化视角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践情况进行了研究。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根据中央16号文件、教育部24号令等相关文件精神,全国各地高校相继出台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与规定。而《标准》的颁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职业发展空间较小、职业认同感不高,队伍不够稳定。

辅导员工作压力大、负荷重,有关数据显示,46.12%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使其感到前途渺茫,仅有15.65%的辅导员认为前景广阔。部分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辅导员岗位作用的认同感不强,在一些高校中,多数辅导员工作2-4年就转岗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较差。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职称评定困难,福利待遇偏低。

目前,有关辅导员的管理机制并不完善,辅导员的职称评定、考核晋升制度落后于这支队伍的现实发展需求。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与工资、津贴以及各种福利待遇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客观上降低了辅导员的待遇水平。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院对全国103所高校调查显示,75%的受访者认为辅导员的收入低于学校的专任教师[1]。 (三)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够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辅导员队伍学历结构复杂、学科结构不合理,思想教育类背景的辅导员人数较少。随着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辅导员队伍人员缺失,整天忙于琐碎的事务,时间及精力有限,难以深入的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导致辅导员队伍中难以形成良好的学术意识和学术氛围。有关调查显示,只有21.1%的辅导员经常关注并能运用学生工作方面的研究成果[2]。而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导致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整体素质亟待提升。

二、南京农业大学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实践

《标准》对于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标准体系、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有着纲领性、指导性、示范性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南京农业大学结合实际制订贯彻落实《标准》的具体措施,及时调整和完善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考评考核指标等,努力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到新水平。 (一)建立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机制,打造综合化的培训平台。

为促进辅导员队伍多元能力提升,建立辅导员可持续发展机制,学校以职业化要求为目标, 搭建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平台,推行专业化个性化的培训制度。学校制定辅导员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综合性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交流相结合、专家讲座与学员讨论相结合、网络培训与走访实践相结合,组织辅导员学习时事政策、教育学、心理学、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学校将辅导员纳入师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坚定辅导员职业发展信心、提升职业认同感。 (二)完善辅导员队伍职称评定、考核晋升制度,推进职业化发展步伐。

学校立足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目标,改进和完善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体系。在学校专职辅导员评聘中,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坚持任职条件的前提下,注重考核申报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绩和能力,防止和克服只重论文而轻视工作实绩的现象。在专职辅导员中设置非领导职务,凡在专职辅导员岗位工作满3年,经考核合格的可确定为副科级辅导员;工作满4年,经考核合格的可确定为正科级辅导员。学校在二级学院设立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一职(科级正职),满足特定要求即可申报。学校鼓励和支持一批专职辅导员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三)加快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力度,提升队伍整体综合素质。

学校支持辅导员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理论研究,每年拔专款资助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项目,培育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辅导员可以承担形势政策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教学工作,学校校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辅导员发表研究成果提供条件。这样的规定不仅为辅导员以后评定职称提供便利,也给辅导员提供继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等理论知识创造条件,对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提升了队伍的整体素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梁金霞、徐丽丽:《完善制度 健全机制 推动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全国103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6)

[2]张效英:《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的现状和对策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0(10)

* [基金项目] 2014年南京农业大学学生教育管理基金重点项目“以辅导员沙龙为载体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X20140103)。

1.朱珠(1987-),助教,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研究方向: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型高校 双师型 辅导员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86-02

我国的高校辅导员制度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最初高校辅导员主要从事政治工作,定位为学生的“政治领路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得以进一步的拓展,将帮困工作、心理辅导、职业辅导、人际关系处理等帮助大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和职业发展的工作也纳入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城市型高校在行政关系上隶属于所在城市,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均应紧扣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其培养目标。[1]作为城市型高校的辅导员则需要更加关注社会、市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在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强其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城市型高校加强“一专多能”的辅导员培养和“双师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1 “双师型”辅导员的内涵

目前对“双师型”辅导员内涵和标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双师型”辅导员的概念最早由三江学院陈万年校长提出,他认为将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合并一支既懂实务、又懂理论,既能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在思政课课堂这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上做好工作的“双师型”队伍[2]。王国忠认为“双师型”辅导员既是“传道、授业”的理论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也是学生“解惑、服务”的生活导师[3]。淮北师范大学的谢红霞结合自己多年的学工经验,从职业资格上对“双师型”辅导员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她认为“双师型”辅导员除了具备高校教师资格以外还需具备指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某种专业执业资格,如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4]。

结合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角色定位,笔者认为,“双师型”辅导员是指同时具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能力和多项有助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实践能力和实战经验的辅导员,如图1所示。这里不仅包含心理健康咨询等能力还应包括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和实战经验,如在旅游管理专业引进具有旅游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辅导员,以帮助学生尽早的了解专业和行业,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

2 “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义

三江学院的周更生从国家战略、辅导员的职责以及民办高校的特点等几个方面研究了“双师型”辅导员的培养及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笔者认为,“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以及辅导员自身的成长均有重大的意义。

2.1 “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需要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其和转型期,高等教育改革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突破口,结合产业需求,尤其作为城市型高校,应立足地方社会经济需求,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就对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辅导员既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也是管理队伍的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因此,建设“双师型”辅导员队伍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相关文件的体现。

2.2 “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学生成才的需要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大学生需要角度的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研究”对10所高校的调研报告,当代大学生最希望能够从辅导员处得到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与规划、学业三个方面的帮助和指导[5]。在对辅导员的职责期望中,帮助和指导分析就业形势和本专业的就业行情排在首位,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解答思想上的疑问。在对辅导员的专业期望调研中,51.9%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的所学专业与自己相近或相同,这说明,他们期望在平时和辅导员的沟通和交流获得更多的专业方面的指导,而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背景也使得沟通更加畅通。因此,从学生期望的角度,“双师型”辅导员更加能够满足学生成才和成长的需要。

2.3 “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教学和科研被视为高校的核心任务,而思想政治和学生管理被认为是辅助工作,使得辅导员工作缺乏成就感和自豪感,自我定位不清,部分辅导员甚至出现职业倦怠,把辅导员作为职业生涯的过渡和跳板,通过学历和职称提升进行转岗。从而导致辅导员工作不够深入,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为了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工作出现的新的问题,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构建辅导员队伍能力标准体系,也明确了辅导员的晋升体系。

“双师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稳定辅导员队伍的重大举措,是强化辅导员队伍能力与素质的关键。同时,它也促使辅导员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合理地进行自身的职业规划,专心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学生工作方面的专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城市型高校“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

成都学院作为城市型高校,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大力推进“双师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保驾护航。

3.1 优化辅导员队伍的结构

成都学院将辅导员招聘过程中,对候选人员进行分类遴选,将专业、工作经历、执业资格等列为考核范围。在分配到各个院系的时候,每个学院均安排具备心理咨询资格的辅导员,尽可能根据其所学专业和所从事过的行业安排到相关的院系。如将具有中级导游职业资格的人员安排在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将电子专业的人员安排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3.2 构建辅导员培训交流平台

成都学院通过主题讲座、分组讨论、外出交流参观、素质拓展、实践活动等多项种形式,构建了辅导员培训交流平台。定期举行心理健康咨询、主题班会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学风建设、校园安全、集群事件、舆情处理等方面的讲座,与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辅导员交换学习,举办素质拓展训练,有效地提升了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各学院安排专项经费鼓励辅导员参与专业相关的培训,如旅游文化产业学院每年安排辅导员参加中、高级导游员以及咖啡师、调酒师等培训。

3.3 鼓励辅导员参加科研和社会实践

为了提升辅导员的科研和实践能力,成都学院利用其社会服务平台,吸纳辅导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服务企业、社会的科研项目中,并在校基金项目中专门列出辅导员专项,以鼓励辅导员从事科研工作。目前绝大部分辅导员均参与到统筹城乡教育研究中心、廉政建设研究研究中心、性社会学与学校性教育研究团队、学生发展研究团队等研究平台中。另外,成都学院紧密联系地方,由辅导员团队承接四川省、成都市等政府部门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旅游文化产业学院辅导员团队承办四川省文明办的“美德少年四川行”活动。

4 结论

“双师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提升辅导员服务能力,实现辅导员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有效渠道。成都学院通过建设“双师型”辅导员队伍,为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光.城市型大学的初步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66-69.

[2] 魏圆圆,樊育红.大力建设“双师型”辅导员队伍[J].新西部,2012(17):39-40.

[3] 王国忠.高职院校“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9):94-95.

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一、认真学习了《忻州师范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细

则》院党字【2018】48号和《忻州师范学院辅导员管理等级

及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精神并遵照执行。

二、所提供的学历、学位、职称完全属实。

三、所提供的任专职辅导员时间,每年所带班级编号、

学生人数准确真实。

四、所提供的个人荣誉,所带班级及学生获得的与辅导

员有直接关系的荣誉准确真实。

五、担任专职辅导员以来违纪处分和违法处罚的情况无

隐瞒。

六、本人向组织所提供的各种材料信息如有虚假,愿意

放弃本次等级认定,并接受相应处分。

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辅导员;学生工作;管理能力;队伍建设

一、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工作定位不清晰,工作职责不明确

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是辅导员展开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存在错误的认识,辅导员的工作较为繁琐,很多只要与学生有关的事情,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都会习惯性的要辅导员去做,久而久之,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缺乏清晰的认识,甚至很多辅导员都把自己的工作形象的比喻成“学生的保姆”。由于辅导员工作职责的不明确,工作定位不清晰,很多辅导员在自己的工作上缺乏明确的方向,容易导致辅导员工作的程式化,更容易导致辅导员在工作上不踏实,做事毛躁,脾气差,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与学生接触最密切。辅导员既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纽带,也是学校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同时,辅导员又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相对于学校其他教育工作者而言,辅导员的工作较为繁琐,枯燥。因此,在这种相对枯燥、单一、繁琐的工作环境下,辅导员工作很容易缺乏积极性。

(三)辅导员工作队伍缺乏稳定性,人员流动性较大

在高校中,辅导员队伍一般都是由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或研究生构成的,辅导员工作只是他们人生职业规划的一个阶段,因此,很多辅导员在做了几年的辅导员工作之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以及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就会转入到其他行业或其他工作。有人认为辅导员的工作是吃青春饭,甚至也有人认为辅导员工作只是简单的学生“保姆”,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同时,很多高校在招聘和运用辅导员的时候,缺乏严格的管理规范。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和人事编制的改革,高校辅导员数量在不断减少。再加上辅导员工作缺乏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辅导员不愿意把辅导员工作作为终身职业来规划。因此,辅导员工作队伍缺乏足够的稳定性,人员流动较大。

二、改进辅导员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的主要引导人,辅导员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辅导员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就是用自己的实际经验来指导和帮助学生,因此,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求辅导员既要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又要求辅导员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通过辅导员培训来增强辅导员的业务素质,以此来帮助辅导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定位。除此之外,还应该努力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地位,让辅导员在其工作中能够深刻感受到自己对工作的认同感和成就感,让辅导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忠于自己的工作。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辅导员在思想政治素质和学生就业指导以及学生管理方面的队伍建设,力争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辅导员队伍。

(二)优化辅导员入职门槛,提升辅导员队伍结构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入职门槛不高,辅导员队伍结构主要以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为主,由于辅导员入职门槛低,很多高校又缺乏完善的辅导员管理规范,导致辅导员队伍人员流失严重,工作效率低下。因此,高校应该不断优化辅导员的入职门槛,严格通过考试和面试的程序择优录取,选拔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能力强、做事认真严谨的人员来担任辅导员工作。同时,做好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建立完善的辅导员绩效考核标准,定期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及时发现辅导员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改进辅导员工作,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

(三)稳定辅导员工作队伍,解决辅导员工作的顾虑

辅导员工作队伍缺乏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辅导员工作发展空间较小,工作不稳定,工作变动频率较大,辅导员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容易动摇。因此,在改进辅导员工作的同时,还要采取一些措施解决辅导员工作的顾虑,稳定辅导员工作队伍。一方面,学校应该重视辅导员工作,关心辅导员生活,在情感上给予辅导员更多的关怀,让辅导员在心灵上得到支持和慰藉。另一方面,还要多给辅导员制造一些研究性和晋升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做调查,多做研究,提高辅导员研究能力和实践水平,为后期的提升创造更好、更大的空间。

三、结束语

辅导员工作关系着高校发展和稳定,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辅导员工作应该得到高校的足够重视。因此,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应该努力为其创造更好的空间和平台,重视辅导员工作的心理需求,提升辅导员工作的时效性。力争建设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辅导员队伍,为高校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几年,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发展,相信辅导员工作也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辅导员工作将会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何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员工作[J].科技信息,2010,(34)

[2] 姜冰冰.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思考及探究[J].今日科苑,2010,(14)

[3] 李冬杰 .新时期辅导员工作方法研究 [J].民营科技 ,2010,(6)

[4] 杨帆 .浅谈当今高校辅导员工作 [J].青年文学家,2011,(5)

辅导员队伍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技辅导员;素质提升;有效途径

新疆科技馆承担着面向全区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开展科技培训等职能,其核心则体现在科普展览与科普教育上,主要将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的展览内容、科普教育活动和观众参与互动的形式相结合,鼓励公众互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科学知识的理解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公众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一个科技馆是否是观众喜爱的场馆,不仅仅取决与展区、展品等硬件设施的好坏,更取决于科技馆科技辅导员的创新能力与活动开发能力等“软件”的好坏。科技辅导员是科技馆展品与观众的桥梁和纽带,科技辅导员通过展品讲解、科普活动的开展等方面,满足不同观众的对科普知识的需求为观众答疑解惑。在不断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科技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是科技馆事业不断发展,提高全区公众科学素养的有力保障。

一、科技辅导员应具备基本素质

1.要具有为公众服务的意识。科技辅导员是科技馆展品与公众间的桥梁和纽带,是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科普活动,因此要有为公众服务的思想和意识,是科技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要有基本的职业道德。科技辅导员作为科普队伍的重要组织部分,肩负着传播科普知识,帮助公众树立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科技辅导员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而且要有良好的行为,高尚的品德,做到育人为先。

3.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现在的时代是科技知识不断更新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首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水平,因人施教,针对科普的五大人群,分门别类创新地开展各项科普活动,为观众提供优质科普服务,有效提升科普效果。

4.是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科技馆作为公众了解科普知识的一个科普场馆,根据《科技馆建设标准》要求,科技馆的展品每年都必须有所更新,那么科普活动也同样,如要一层不变,没有新颖,公众对科技馆的关注度就会不断下降,科技馆的生命力持续减弱,因此科技辅导员必须要创新地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才能使科技馆事业不断发展。

二、新疆科技馆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1.人员紧缺的现状。新疆科技馆展览中心面积极为11117平米,根据国家的《科技馆建设标准》,新疆科技馆属于中型馆,展览中心应有工作人员62人,目前实有人员36人,从人员配置上来看人员紧缺是目前阻碍展览中心开展好科普活动的重要因素。

2.人才队伍不稳定的现状。新疆科技馆自新馆开展以来先后通过公开招聘形式招录了工作人员36名,因个人辞职、工作调动等多种原因现留在科技馆内工作的人T还剩20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人员的流动性较大。

3.业务培训机制不健全的现状。目前,新疆科技馆科技辅导员业务培训主要通过以老带新、以赛代训、集中学习等形式开展,没有建立一个长期的培训机制,培训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提升科技辅导员队伍素质的几个途径

(一)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人员紧缺的问题

以“选用优秀人才增强工作活力”为原则,积极探索“编制内与编制外相结合”的用人机制。通过公开招聘编内人才、积极吸纳优秀志愿者,使用科技馆免费开放项目经费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聘用单位所需的专业人才等多管齐下的用人模式,优化队伍结构,解决人员紧缺问题。

(二)健全科技辅导员培训机制,提高辅导员的业务能力

科技辅导员队伍培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培训机制,才能保证科技辅导员队伍健康有序的发展,也才能使科技辅导员队伍培训更加有效。那么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是推进科技辅导员队伍培训的必由之路。

一是建立完善的领导机构。完善的组织领导和健全的领导机构是开展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切实保障。成立以科技馆馆长为组长,分馆展教中心的副馆长为副组长,由人事部牵头,办公室、展教部等相关部门共同负责的领导机构,定期研究和讨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拿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确保科技辅导员队伍培训的有效性。

二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根据新疆科技馆和科技辅导员培训计划,将培训费用列入科技馆经费预算,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实话。

三是创新培训工作的形式。科技辅导员队伍培训工作的成效与培训的形式,师资力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打破固有的培训模式,提升师资水平。针对科技辅导员的礼仪、普通话及讲解技巧、科普剧本的创作等不同内容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老师签订长期培训合同,定期为科技辅导员提供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针对科普活动的开发,可选派优秀的业务骨干分批次前往行业内先进的科普场馆进行一年期的定期培养计划。

四是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培训工作的主体不仅仅是培训计划的拟定,更重要的是培训个体的投入力度。因此还要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目标要求和总结汇报。通过培训期间的考勤,培训结束后的考试成绩,培训鉴定等多种方面将培训中产生的材料归入档案,每名参训的辅导员在全馆范围内进行总结汇报,并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本职岗位相结合,提出改进作可行方案。

(三)创新管理模式。用人打破日常部门分工、人员工作明确的工作模式,在常规工作不变的情况下,以项目管理方式建立了科普教育开发、科普剧等多个项目小组,以成员自愿、配备合理、注重实效为原则,实现馆内跨部门合作,有效促进了科技馆的工作效能。

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十分必要的工作,科技辅导员对科技馆来说起着核心的作用,科技馆是否能够成为公众喜爱的科普场馆不仅取决于展品的好坏,更取决于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强大与否,因此,为进一步做好科技馆的各项工作,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科技辅导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