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心理辅导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学生发展 高校辅导员 管理工作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182-02
所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求高校辅导员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心理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当前所处的实际情况,以学生发展为基本落脚点,立足学生的长期发展需求,竭尽全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建优质的环境服务,不断改革创新管理工作模式,不但要求辅导员要善于教育引导学生,设法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可持续发展潜能,而且还要求辅导员懂得理解尊重学生,在此基础上做到关心服务学生,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判别能力、心理调控能力,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高校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首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内涵;其次要明确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在思想教育、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生活引导和职业生涯辅导五个方面因材施教,注重创新,与时俱进。这是构建高校辅导员创新管理工作模式的基本方法,也是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根本保障。
1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实现高等教育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高校辅导员应在督促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遵从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发展学生,集合学生的需求、创造、智慧和力量,创新辅导员工作模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2]。
2 构建辅导员管理工作新模式
2.1 辅导员管理工作新模式的构建
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思想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在此思想和众多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五维立体辅导”新模式。“五维立体辅导”新模式是以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先进教育理论为依据,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坚持内容的全面性与个体性相结合原则,以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为要求,采用系统科学整体性、有序性、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的手段,注重突出学生素质、知识、技能、能力培养,从宏观出发设计出适合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发展的战略方针。然后把辅导员管理工作分为思想教育、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生活引导和职业生涯辅导五个维度,形成一个系统的五维立体辅导模式,内容涵盖大学生成长发展和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完整的辅导员工作系统。
2.2 建立辅导员管理工作“五维立体辅导”的运行机制
首先由学校建立“大学生辅导发展中心”,来承担全校大学生发展辅导的研究和指导任务,并对其进行部署和数据分析、研究。然后建立校、院(系)、班三级辅导联动机制,在全校各班级中建立学生辅导委员会,在学生中积极推进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辅导、自我教育。校、院(系)、班各级分工合作,及时准确的了解大学生发展要求。然后确定“五维立体辅导”模式的核心内容并进行优化。采用“启发式”、“交互式”、“对话式”等创新辅导方法,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增加辅导的启发性和探索性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和观念。建立专业化的辅导队伍是“五维立体辅导”模式的保障,高校通过考察培训的方法选聘建立一支高素质、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从管理能力、沟通协同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学习能力出发要求辅导员,并对辅导员进行培训。
2.3 “五维立体辅导”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思想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学习、学生思想作风建设、公共道德品质的培养、思维理想的建立等。为培养新一代中国特色的优质青年,注重思想教育的感化作用,通过不同方式的思想政治灌输,让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为成为思想进步、政治坚定、道德高尚、作L优良的有志青年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学业指导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术和科研思维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养成等。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科研意识为主要任务,积极转变教育方式,避免灌输式的教育,注重启发式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心理疏导包括学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人际关系疏导、学生情感的宣泄、心理咨询等。近年来随着学习、情感和就业的压力增加,高校又疏于心理疏导,导致学生的心理容易走入极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塑造产生了严重影响,所以高校应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干预咨询室,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传递正能量,让学生以积极乐观、阳光的心情面对生活。
生活引导包括健康文明生活、班级文化建设、和谐宿舍建设等。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多元化,大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一些消极的生活方式也应运而生。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在组织各种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积极彰显大学生个性展示,引导大学生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职业生涯辅导包括职业生涯的设计与规划、职业生涯的目标、职业生涯的咨询等。高校辅导员要教育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科学生涯发展观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3 “五维立体辅导”新模式的特点
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五维立体辅导”新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素质与发展需求为核心来设计辅导内容和环节,以学生发展为本,“五维立体辅导”新模式各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该模式可操作性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以及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并将学生素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培养形成一体,构成五维立体结构。通过这个模式,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为全体学生成长发展辅导服务的职责和使命,全面贯彻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核心,建立深厚的师生友谊,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人生导师。可见,辅导员管理工作“五维立体辅导”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4 结语
综上所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五维立体辅导”创新模式,就是辅导员针对学生在思想教育、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生活引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方面进行多维立体全方位全过程引导的辅导模式。不断适应时代和学生的发展,不断进行充实和完善,才能适应高校学生工作的需要。不断扩展“五维立体辅导”模式的特色并发展其特色,不断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心理学专家提出: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应是发展个性的辅导;心理辅导的方向和根本目的是帮助一个人去发展所有的潜力,有快乐的人生。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冶疗;也不等同于心理咨询,而是面向每个学生,并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校普通教师来组织和实施的,必须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心理学家指出:学校教育应致力于为儿童创造有利于心理发展的环境,促使他们更好地健康地成长。笔者认为,首先广大教师要有较高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其次是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其三是学习、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四是敢于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边学边干,形成一支由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相结合的心育氛围浓厚的师资队伍。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和普及性是小学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是为儿童的健康发展选择适合儿童教育方法。使小学生在认知、情感等领域里得到帮助和培养,让儿童从小学会认识自己、接纳他人,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以科学、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儿童从小学养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成为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诚实和积极进取的小学生。因此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花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一小部分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应及时地进行疏导使小学生心理向着健康的方面发展。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生活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宁静的小学校园也越来越热闹,现在小学生实际上要比他们的父辈承担多得多的心理压力。依据我们的观察,认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物质丰裕导致刺激或变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颗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也比较重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现在小康之家衣食丰裕,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属于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父母推托工作忙,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家长恰好是年轻力壮干事业的好时光,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相对而言,贵州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特别是毕节地区,就拿笔者任教的黔西县仁和小学来说,多出现父母外出打工,而子女多由祖辈照顾的情况。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耐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3、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小学生放学后在家里和电视、电脑为伴,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由于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相帮助。
4、家长对孩子希望过高。现代社会高学历的影响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训,关照不要骄傲呀,不要自满呀,要努力呀,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一进家门就做作业,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发泄放纵。
5、小学生能力普遍较强,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过强。父母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教育媒体的影响,当代小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较高,但是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他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甚至闹到无法上课,他真正的目的不是要跟老师捣乱,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
6、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素质存在问题的负面影响。不可否认,小学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最突出的是过分强调了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的教育。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时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更加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3、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化。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论文关键词]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朋辈辅导;自杀
近年来,中小学生因心理危机得不到恰当的处理而最终走向自杀等极端化的事件层出不穷,如何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的干预是学者们关注的话题。然而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中小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严重不足,大多数的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兼职,很少中小学配备有专职的心理教师。而朋辈辅导是现阶段中小学开展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职心理老师不足的缺陷,更发挥了学生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主体作用。
一、学校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以及过渡统一性危机,获得稳定的自我。自我的期待、情感的困惑、自我的焦虑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让中小学生们承受着沉重的压力,而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现状使他们还不能靠自身的心理能量顺利化解面临的压力,因而构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中小学的心理危机干预中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心理危机的概念
capalan(1964)把心理危机定义为: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的方法解决问题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果在心理危机状况下,个体能成功把握心理危机或及时得到适当有效的干预,学会新的应对技能,不但能获得心理平衡,还能获得心理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这危机便变成了机遇。
心理危机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将可能引发心理危机的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减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二)学校心理干预系统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建立在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基础上的心理危机干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的中小学生、从事学校教育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亲属或亲属人群。
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专业要求,我们把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分为三大阶段:预防阶段、干预阶段及提升阶段。
1.预防阶段
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本身就是最成功的干预。预防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通过开展系列心理课程,将可能产生心理危机的人次尽可能减少,将心理危机化解于萌芽状态;二是通过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给予可能产生心理危机的高危群体“必要帮助”,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三是根据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为将来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作铺垫,包括组建机构和相关人员的培训。
2.干预阶段
干预阶段指当心理危机发生时,学校组建应对心理危机的组织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危机应对小组的紧急调度机制,确保危机干预过程中,小组人员处于工作状态,以随时配合危机干预的需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二是建立危机当事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是危机干预取得成功的关键点;三是对重度心理危机学生进行必要的转介,以确保学生的心理危机得到更好的干预。
3.提升阶段
对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而言,如何提高心理危机重点所在。干预的实效性是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一是危机干预结束后,对本次干预工作进行评估,提高危机干预运作的效能;二是建立对危机学生的跟踪服务,这样能及时把握高危学生的心理现状,增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主动性。
二、朋辈辅导的含义及特点
(一)朋辈辅导的含义
国内外专家关于朋辈辅导有着不同的定义,苏珊(susan,1978)认为,朋辈辅导是指受过培训和督导的学生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以言语或非语言的方式,尽量少给或者不给建议,而为其提供倾听、支持和帮助的过程。
我国学者李伟健认为,朋辈辅导是同龄人之间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相互帮助和辅导,主要是指学校运用和受辅导对象年龄层接近或稍长、有相似经验的学生,经过挑选并给予短期的培训,让这些半专业的助人者担任朋辈辅导员,为其他学生提供心理帮助。陈国海等人认为,所谓朋辈辅导,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相互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助功能的帮助过程,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帮助活动。
我们认为,朋辈辅导是指非专业人员就求助的学生提供的情况和要求,与求助者一起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商讨,帮助求助者更有效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朋辈在这里指的是“朋友”和“同辈”,在学校是指年龄相当的经过培训并接受督导的学生。朋辈辅导员需要接受一定的心理辅导训练,并接受专业人员和机构的督导。我们可以把朋辈辅导理解成是“准心理辅导”或“半专业心理辅导”,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辅导,只是带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心理助人活动。朋辈辅导主要给予求助者倾听、安慰和支持,基本上不涉及深层心理问题的咨询及处理。
(二)朋辈辅导的特点
朋辈辅导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朋辈辅导员和学生有着共同的生活圈,能及时了解同学的心理动态,有效地将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朋辈的关系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减少干预过程中的阻抗;干预结束后,朋辈辅导可以很好地巩固干预效果,将危机转化为机遇,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1.朋辈辅导阻抗性小
受年龄差距、身份差别等因素的影响,面对心理辅导老师,中小学生往往会产生很强的阻抗情绪,因而遇到心理问题,中小学生很少向专业心理咨询老师求助。调查表明,除了有18.3%中小学生选择自己解决外,在众多倾诉对象中,“朋友和同学”这一朋辈群体占有最大比例。朋辈辅导中,朋辈辅导员与求助者之间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这让求助者有被共情之感,更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秘密,在辅导的过程中阻抗较少。
2.朋辈辅导覆盖面广
朋辈辅导员大都来自班级的心理委员,他们和求助者共同生活,空间距离近,交往频繁,提供倾听、安慰和劝导等心理支持比较方便,这就拓展了心理危机干预的覆盖面。通过他们。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全面掌握本校学生的心理动态。
3.朋辈辅导及时性高
目前,虽然许多的中小学都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但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主动到咨询室寻求帮助。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时候不能被及时发现和解决,甚至出现危机状态时也很难被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及时发现。朋辈辅导员来自学生,他们和广大学生有着共同的生活圈,在学习生活中,他们能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当身边的同学有着心理危机的征兆时,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通过专注的倾听、积极的引导等,往往能将同学的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不能解决的上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便心理辅导老师及时作专业的干预。
4.朋辈辅导应用范围广
朋辈辅导的效果不如专业的心理咨询,但朋辈心理辅导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受时间、地域因素的影响较少,这些有利条件让朋辈辅导能在较大范围给予来访者以辅导帮助。朋辈辅导员不但能及时发现具有心理危机征兆的学生,还能协助他们解决引起心理问题的应激源,增强其心理素质及相关的适应能力。
此外,朋辈辅导员可参与到学校各个阶段:预防阶段,他们可以协助心理健康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增强心理课程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干预阶段,他们往往是发现心理危机学生的第一人,能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提升阶段,他们是跟踪服务的最佳助手,让学校的心理干预工作更积极主动。
三、朋辈辅导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一)宣传心理知识,减少干预人次
大部分中小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心理咨询,他们当中通常存在这样一些错误认识:心理问题是自己的事,没有必要向别人咨询;需要心理咨询的人都患有心理疾病。因此,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在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作用很有必要。而由朋辈心理咨询员进行现身说法式的宣传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中小学生能够享受到朋辈心理咨询带来的喜悦与成功,对普及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理念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减少心理危机干预人次,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是心理危机干预预防阶段的主要任务。朋辈辅导员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减少危机干预人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半专业训练的朋辈辅导员,他们了解学生心理危机的征兆以及心理危机应激源的特征及强度,能够协助同学构建合理的认识,可以有效地减少非理性、糟糕之极的错误认知,从而减少危机干预人次。
(二)了解心理动态,预防心理危机
朋辈心理咨询虽然不能完全与专业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相比,但它却是帮助中小学生摆脱心理困境、获得外部支持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中小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首先求助的对象便是他们身边的同学和朋友这一朋辈群体。这使朋辈辅导员能及时了解身边同学的心理动态,以便倾听安慰。
把可能引发心理危机的问题与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是预防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重点。朋辈辅导员生活在学生们当中,很容易了解到周围同学的心理变化,对具有心理危机征兆的同学,能够对其进行专注的倾听、合理的劝导、真诚的安慰,从而使身陷困惑的同学作出合理的应对,预防心理危机的产生。
(三)及时有效干预,减轻心理负担
朋辈心理咨询员本身就是中小学生中的普通一员。他们生活在学生们当中。很容易了解到周围同学的心理变化。这时,如果他们能够对其进行专注的倾听、合理的劝导、理智的分析、真诚的安慰,那么,在很多时候会有助于身陷困境的学生恢复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及时调整情绪、重拾信心。
朋辈心理咨询员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后,可在专业咨询人员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他们不仅可以减轻学校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还可以使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在自然情境中进行。此外,由朋辈心理咨询员进行现身说法式的宣传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巩固干预效果,促进能力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心理负担过重,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每况愈下。而要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仅靠上几节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和心理咨询老师的一两次心理辅导是远远不够的。而朋辈心理咨询员经过严格挑选及专业培训后,可以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他们既可以成为在校中小学生模仿的榜样,又可以引导和帮助中小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接纳他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等。因此,朋辈心理咨询的效果可以延伸到中小学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最后阶段,朋辈心理咨询员可以协助经历危机的中小学生正确总结和处理危机遗留的心理问题,帮助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以尽量减少在学生中造成的负面影响。
危机干预过后,如何将危机转化成机遇,让个体在重新获得心理平衡的同时学会新的应对方式,促进心理的进一步发展是心理干预提升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朋辈辅导不但可以及时有效地对同伴进行心理干预,而且可以将干预的效果延伸,促进能力的发展。
(五)协助他人自助,提升干预能力
[关键词]心理问题 栏目策划 编辑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098-01
栏目是综合性少儿期刊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好栏目是综合性少儿期刊的形象标志、个性展示,体现着综合性少儿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栏目创新是综合性少儿期刊生存发展的应有之义。
“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期刊《广东第二课堂》自创办以来,一直重视栏目建设特别是心理辅导栏目的编辑工作,长期以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信箱”为学习的榜样,并与时俱进地提出“承上启下,开拓创新,贴近读者,以心换心”等一系列办栏韬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作为栏目的责任编辑,现以2009年度《广东第二课堂》(小学生阅读)心理辅导栏目《纸条飞呀飞》的策划、编辑、反馈为例,就综合性少儿期刊心理辅导栏目的编辑创新,略表一枝。
一、以正确的编辑理念为指导,注重栏目效益的最优化
作为宣传媒介,综合性少儿期刊要反映少年儿童的成长动态,传播素质教育的最新成果,向广大读者输出科学、优美、适宜的信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具有应用和参考价值的成长经验。
综合性少儿期刊在正确的办刊宗旨基础上,按照既定的报道规划,指导作者按照选题撰写文稿,对读者起着引领作用。此外,综合性少儿期刊在满足读者那些符合办刊宗旨需求的同时,还要对读者施加影响,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对新知识、新事物、新文章产生持续的需求,从而为读者提供新的服务。
《广东第二课堂》是广东省教育厅创办的综合性少儿刊物,始终以正确的导向性为编辑方针,以严谨的科学性为编辑思想,以有益的实用性为编辑内容,以有机的和谐性为编辑布局,以充分的趣味性为编辑风格。尤其是在心理辅导栏目《纸条飞呀飞》的编辑方面,更是体现了民主、开放的追求,实现了栏目效益的最优化。
二、以读者来信为依托,注重栏目的策划与编辑
《广东第二课堂》发行面广,收到的读者来信(包括电子信息)比较多,小学生反映心理困惑、渴求得到疏导的来信数量仅次于作文投稿。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在社会转型期,心理问题低龄化趋势明显,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与茁壮成长。作为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综合性少儿期刊没有理由无视读者的心理困惑,而有义务为身陷心理纠结的少年儿童提供专业、适宜的援助与服务,心理辅导栏目在援助与服务过程中当仁不让。《广东第二课堂》也是这样。
我们编辑认真对待每一封读者来信(包括电子邮件、QQ留言、手机短信、电话等),虽不说件件有回复,但是也做到了每封来信都编号归档,时时有所挂念,期期载文疏导。以读者来信为依托,及时掌握当下小学生的心理动态,贴近他们的心房,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化解着他们的心结,尽可能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从“心”出发,为广大读者服务。
我们注重栏目内容的策划与编辑。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史占彪博士、天津大学心理研究所詹启生所长、“心海”中小学心理辅导论坛俞和军老师、上海市身残志坚的中学教师丁铭等人,担任“心理医生”,为读者解答心理疑难。他们专业、亲切、实用的辅导,情同“亲善大使”,使小读者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我们还注重栏目形式的变化与完善。不做单一的“读者来信回音壁”,而是把心理学新闻、故事、讨论、对话、图片、测试等各种文本,适宜地呈现给读者,使栏目活而不乱,五彩缤纷。
三、以专业辅导为己任,注重栏目的效用与反馈
心理辅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为了打造精品栏目,本栏责任编辑阅读了大量的心理咨询书籍,并参加了有关考试获得了相应的证书。此外,本栏责任编辑还建立了相关的QQ群,团结了一批热心作者与读者,保证了稿源,也能在网络环境下及时收集读者意见。还开通了中国移动短信“飞信”业务,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让栏目与读者、作者保持“亲密接触”,使刊物效用最大化。
事实证明,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工夫。在反馈方面,2009编辑年度,本栏责任编辑收到数量不菲的读者意见与建议,包括信函、电子邮件、QQ留言、手机短信、电话,对本栏目的精心打磨表示肯定、支持与鼓励。更有读者寄语编辑“栏目好,心情好”。
作为一名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已一年有余,在这段时间内,我有幸参加了区级心理优质课比赛,观摩了市级优质课决赛,参加了“国培计划——初中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有机会聆听了专家们关于心理辅导课的专题讲座,结合我这一年多的上课的体验,来谈谈我对于心理辅导课备课环节的几点思考。
一、主题是根基,扎实才有益
心理辅导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成长和提升,因此在备课环节中第一关键因素就是心理成长主题的选取。要做好这个主题选取,我想请大家品尝一下“选题2+2饼干”。
1.两个考虑勿忘记
首先,主题的选取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段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会遇到不同的困惑和难关,比如亲子教育,初中生面临的是家长对自己的控制和学生自身的逆反情绪之间的矛盾,而小学生则主要表现为讨厌父母的唠叨。其次,要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和现阶段的知识结构体系。比如以情绪调节为主题的心理方法课就比较适合初一学生,因为初二的社会与品德课会涉及方法的系统讲解,如果在此之后开展类似的心理辅导课,就会有内容上的重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效率。
2.两个建议试一试
第一个建议是充分利用学生资源,问问学生,他们最困惑、最想得到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问题入手,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导向设计相应的心理主题,这样的主题是能够对学生起到帮助和正面作用的。建议在开课前几天对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课前问卷调查,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烦心事。课后,还可以通过课堂反馈表让学生将自己对这堂课的感想和体会写下来,简单评价一下这堂课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可以适当改进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第二个建议是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处着手。心理教师的工作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快乐地成长,也是为了帮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解决他们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如小学低段班主任反映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就可以相应地开设心理能力训练课,通过活动和游戏,帮助班主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或其他思维能力。
二、活动是推力,有力才有劲
一堂成功的心理辅导课是离不开精心设计的各种活动和体验的,活动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不可低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活动的需求有所不同,如何选择活动是一件值得好好反思和商榷的事情。从照搬,到改编再到最后的原创,要把每一个活动当做一次公开课来认真对待。
1.每一个活动都反思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目前停留在照搬活动与部分改编活动的阶段。同样一个活动,可能出现在不同主题、不同年级的教案设计中。但是,这个游戏活动怎么用,全靠教师自己的反思和理解。在每一次活动课结束后,除了整体反思课堂效果外,还可以具体反思一下课程设计中各个环节的活动。反思活动的目的是否达到,反思活动的效果是不是很好,反思活动对于学生的吸引程度等。通过反思来发现不足,制订相应的改善方案。
2.每一个学生都参与
在刚开始上课的一段时间里,我经常会邀请个别学生上台参与活动,这样做能较好地控制班级气氛和纪律。但是同时,很多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就失去了参与活动、成长体验的机会。通过几堂市级公开课的观摩学习,我发现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游戏、全班集体游戏的形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真正融入到班级的心育氛围中,让每个学生的想法都能得到重视,这样学生参与的热情就会大幅度提高,更有利于发挥心理课堂的辅助成长的作用。
3.每一个表现都关注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各种活动时,通常会通过言语交流、纸条书写等形式反映此时此刻的想法。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在我最初设计的“做自己的‘消防员’”一课中,我就曾经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曾遇到的生气或者愤怒的事情,在讲完释放愤怒情绪的方法后,我始终以案例的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别人的案例,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根据听课老师的建议,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用来分析和解决自己的问题,既解决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使课堂活动环环相扣,简直是一举三得。
三、专业做助手,教学有重点
一个非心理专业的教师来担任心理辅导课的授课工作,很容易忽视的一个细节就是对于专业内容的涉及。
1.专业是指导而非领导
很多教师在初次接触心理辅导课的时候都会采取大学心理专业课授课的模式,以向学生灌输心理学专业知识为主。教师们误认为学生在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后,心理能力就能得到提升。其实,中小学阶段的心理课更多的是心理活动课,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和习得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方法。
2.没有专业没有方向
一些教师习惯从网上直接下载一些资料作为课堂呈现的主要内容。虽然,心理辅导课不同于一般的语文、数学课,不以知识的讲授和获得作为课堂的主体内容,但是也不能否认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教师要教给学生切实的、科学的或者合理的知识和方法,不能随意地将网上的知识复制、粘贴给学生。这时候,适时地看一些专业参考书,能够给我们的活动设计提供一些专业的帮助和引导,避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比如我的这堂课的重点是教给学生释放和缓解愤怒情绪的方法,但是网上的资料参差不齐。这时候我通过查阅心理学中关于情绪的相关内容,比较全面地归纳出了几个方法和要点。另外,心理学的部分专业性的知识和方法,对于学生确实是有帮助的。
四、同伴和氛围,两者不可缺
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同伴之间的互相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课堂氛围、教师的教态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率。所以,教师在备课环节中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同伴的影响作用和氛围的营造。
1.条件影响氛围
通过背景音乐的渲染、PPT画面、视频的播放、图片的切换等各种外在条件来为心理辅导课渲染一个恰当的氛围。心理课是轻松的,但也是严肃认真的。过于轻松搞笑的环境不利于学生自我的成长和体验。要做到这点,心理专职或者兼职教师一定要是一个收集素材的有心人,将合适的素材进行归类整理,只有选用最恰当的材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2.同伴互助激励
心理辅导课在中学阶段容易遇到的问题或者瓶颈是主动参与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减少。很多时候,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或者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时候,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想要发言但是又有点退缩害怕的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在他们发言之后给予肯定,让其他学生感受到发言并不是件可怕的事情,自己比较好的发言能够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在这种同伴互助影响的氛围下带动班级里一些跃跃欲试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分享环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