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内部审计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进一步统一认识,扎实有效开展内审工作
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是内审工作的重点,要始终把内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促进发展、促进管理、促进提高效益上。目前,全区各部门单位内部审计发展还不平衡,大部分部门单位重视发挥内审机构的作用,内审人员积极探索“管理和效益”审计方法和经验,不断拓展内审工作领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也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对此认识不够,内审作用发挥不够理想,开展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项目所占比例还比较低,有些单位基本上没开展,这应引起足够重视。各内审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经济工作重心、围绕领导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安排审计项目,制定工作计划,要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重点搞好绩效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内控制度评价和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经济效益和内控制度评价,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堵塞“跑冒滴漏”;加强内部制约机制,减少损失浪费,促进增收节支;要把所属单位的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审计,客观评价内管干部业绩。要进一步坚定信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从简单的项目做起,积累经验,总结提高,不断完善。具体要求: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
二、开展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探索管理审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要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深入搞好调查研究,总结推进内部审计实现全面转型与发展过程中的新经验和新路子,探索开展以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新模式、新方法。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审计理论研究,采取以会代训、现场交流等形式,组织内审人员进行审计理论研讨活动,及时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和做法。要注重内审信息的编写和宣传,及时反映内审工作动态,宣传内审工作成绩,扩大内审工作的影响。
三、加强内审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按照国家、省、市内审协会提出的专业胜任能力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一般性教育培训与高层次教育培训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内部审计准则、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教育力度,提高职业化教育的针对性、效果性和规范性水平。具体要求:根据省、市内审协会年培训计划,结合实际,科学安排,抓好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的落实。
四、搞好部门联动,加大创新力度
做好内审工作,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多部门联动。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协会这一行业协会特点和优势,围绕大局、服务大局,组织相关部门内审机构针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调查研究、理论探讨等方面开展有益工作,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建议,加强和促进各部门配合联动能力。要充分体现内部审计新理念,以新的理念为指导,改革传统审计模式,创新审计路子。引导内审机构及人员努力实现六个转变:一是审计职能从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二是审计方式由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三是审计目标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转变;四是审计对象从财务活动向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支持保障活动转变;五是审计内容从注重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转变;六是审计手段从传统手工操作向信息化、自动化转变。
五、抓好“评先树优”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以典型引路,是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年,全区有5个内审机构和13名内审人员分别被省、市评为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开展“评先树优”活动,善于挖掘好经验、好典型,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内审“双先”、“双优”的事迹和经验,本着总结、借鉴、探索、创新相结合原则,通过宣传典型经验,借鉴成功做法,指导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加强内部审计基础管理工作
内审基础管理工作关系着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基础管理工作做起来很繁琐,往往容易被忽视,在这方面,我们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数据统计及上报方面,还存在上报不及时、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另外在报送工作信息及编写业务论文方面对照先进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全区内审机构及会员单位应进一步规范基础性工作,及时准确上报总结及相关报表,编写工作信息及业务论文,真正反映出内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及时掌握内部审计动态,分析内部审计情况,研究内部审计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七、围绕服务,进一步发挥内审协会的职能作用
内审协会是行业自律性组织,做好服务工作是其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广大会员服务是协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要树立“服务为本,会员为重”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区工作中心、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保”中心任务,进一步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要增强凝聚力,按照协会的章程和要求,积极主动地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指导和协调有关单位建立健全内审机构和内审制度建设;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在学习培训、制度建设、经验交流和推广等方面满足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需求,把内审协会真正办成“内审人员之家”,切实加强协会自身建设,落实服务措施,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要立足科学发展的新实践,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本人自2012年3月5日入职,入职以来积极融入公司整个团体,努力适应公司工作环境,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踊跃参与公司组织的各种活动;总结如下:
一、工作事务方面:
1. 积极认真负责完成公司及部门经理布置的各项工作,主要有:
协助部门经理完成2011年公司业绩快报的内部审计;
完成2011年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容补充;
完成2012年公司全年财务报表数据的内部审计;
配合部门经理完成2011年及2012年公司的内部审计资料的整理和补充;
协助部门经理制订公司内部控制测试工作的展开和项目审计方案的拟定;
协助培训辅导部门新员工入职和工作;
配合部门经理完成对公司的销售及收款业务循环和采购及付款循环业务审计;
与部门经理一起完成对内蒙金达威公司的2012 年内部控制审计;
配合部门经理完成对公司2012 年度募集资金的存放与使用的审计工作;
配合部门经理完成对公司本年度部分募集资金的变更以及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的审计工作;
对公司日常经营重要事项和信息披露进行了重点关注,并实施了持续跟踪;
积极融入公司和部门的团队整体工作,互相合作,积极配合。
2. 积极参与各种与工作有关的学习、会议和培训:
举办部门内部控制准则等专业性知识培训;
参加厦门证监局主持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会议和实务讲座;
参加公司举办的ISO22000认证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知识培训;
参加公司举行的金蝶协调办公系统解决方案会议;
业余时间自学《企业会计最新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法规制度;
参加公司工会举办的员工能力拓展培训。
二、思想品德方面:
1. 本人拥护国家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
2. 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企业文化、商业操守等各项培训或其他活动,努力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三、劳动纪律方面:
1. 遵守国家政府颁布的法律和法规;
2. 截止至12年底,本人未出现旷工、迟到、早退等现象,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和劳动纪律。
四、工作年度总结:
综上所述,本人自3月份才加入公司,加上部门为新成立的部门,百事待兴,内部审计工作尚处于开展阶段,难免有些事处理起来不够熟练和规范,但在公司领导和部门经理带领下,部门氛围良好,积极进取,认真尽力完成各项业务;本人也因此较好较快融入部门,较好完成本年度工作任务。
五、2013年工作设想:
新的一年,期待公司内部控制及审计工作能更上一个台阶,依据2012年公司进行的内部控制项目实施结果,积极推进内部控制的完善;与此同时,协助部门经理完善部门建设,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 积极参与部门建设
1. 协助部门经理完成制订剩余审计作业指引
2. 协助部门经理完善审计作业流程
3. 举办部门内部控制准则等专业性知识培训
(二) 日常内审工作计划
1. 协助部门经理制订公司内部控制测试工作的展开和项目审计方案的拟定
2. 完成2012年公司业绩快报的内部审计
3. 完成2013年公司全年财务报表数据的内部审计
4. 完成2012年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容补充
5. 完成对公司2012 年度募集资金的存放与使用的审计工作
6. 完成对募集项目进度的跟踪及项目验收决算(如有)的审计
7. 对公司重要的对外投资、购买和出售资产、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募集资金使用及信息披露事务等事项进行审计或关注,并持续跟踪
8. 内部审计资料及底稿的整理
9. 完成上司安排的各类专项审计。
(三) 学习计划
1. 继续深入学习《企业会计最新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法规制度;
2. 加强与同行交流沟通等方法来提高审计和调查技巧;
【关键词】风险导向;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务;对策
风险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风险问题已经影响并制约了众多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随着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体系的建立,结合监管部门法律、法规的出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风险控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同样受风险问题影响,在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不足
1.审计质量不高
从设置内部审计范围上看,部分国有企业内审方案主要是针对财务账项审计,在领导干部离任时对其基本经济建设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违规专项审计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审计质量不高;从开展内部审计准备工作看,部分国有企业在设计审计方案前,因人员配置不足,多数采取的是同级互审方式,这种方式执行过程受人情、裙带关系、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前期调查成为“走过场”,最终审计质量不高;从内部审计方法与技术上看,部分国企财务管理采取了信息化、集约化,但内审方面做得远远不足,甚至很多仍然依照事后审计、现场询问等方式进行,缺乏先进性,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2.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总体业务水平、敬业精神、道德标准及个人修养都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很多国有企业中,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采取的用人制度不一样,比如编制内正式员工、非全日制人员、外聘人员等,而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者,基本都是编制内员工,部分员工认为国企较为稳定,没有失业风险,造成员工消极怠工,安于现状,内部审计成为“走过场”。这类问题的出现,多是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养低下的表现,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不强,严重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同时,这类问题的出现,也与企业内部审计岗位员工的培训不到位存在必然联系。虽然部分企业存在对这一特定岗位员工的培训,但培训内容跟不上形势、培训中缺乏对敬业精神与执业素质的引导,再加之员工参与培训时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因素,导致审计人员素质偏低,有待提升。
3.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配合意识
国有企业中,多数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属于平级关系,如财务部门、销售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各部门权力平等,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各司其职。在展开内部审计工作时,前期现场调查、索要数据资料时,其他部门不能积极配合,甚至存在问题隐而不报的现象。此外,内部审计主要针对的是内部同事,部分人员认为开展审计容易“得罪人”,这一思想导致内部审计时畏首畏尾,沟通不畅,无法深入探究审计的结果的真实情况,影响审计质量。
二、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的有效措施
现代社会经济信息化、自动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造成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多元化性和复杂性,导致内部审计风险凸显。而部分国有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往往缺乏风险控制措施,内部审计风险因素严重影响国有企业审计质量。只有在风险导向下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不足,保证审计质量。
1.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为了保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需要从国有企业风险控制出发,做好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及控制等工作。充分认识风险因素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提升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在风险导向下认真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期准备,重视进场前的风险调查,识别出关键风险控制点,细化至审计方案中,避免出现重大风险遗漏。同时,不断改进加强内部审计方法,迎合企业信息化、自动化、集约化发展方向,主动从改变“事后审计、现场询问”方式入手,结合新的审计手段,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2.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责任意识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在L险导向下,充分认识内部审计风险因素,明确审计工作职责,考虑内审人员素质与责任对内部审计工作和审计质量带来的干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从提升内审人员职业道德、个人素质、执业责任等角度解决人员综合素质给内部审计质量带来的影响。要合理设置内部审计岗位,从专业技能水平、岗位从事年限、学历层次等多方面选拔内部审计人员。同时,需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培训及道德教育,在精神层面给予内审人员“正能量”,在能力上跟紧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知识架构,持续提高技能水平,从而提升内部审计的完成质量。
3.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
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沟通与配合不畅给内审工作带来的影响,充分认识到沟通与配合的重要性,并主动寻求加强沟通、配合的重要措施。首先,可通过提升国企整体沟通与配合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在管理层到员工的思想上形成配合意识。其次,需要沟通与配合的不仅是内部职能部门,也包括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互沟通、配合,外部审计接触行业问题复杂,可给内部审计提供更多的借鉴。因此,在审计范围、审计报告的应用、审计工作底稿应用、审计程序设计、审计技术方法等方面,需要积极沟通,完善并提升审计过程和方法,改善审计效果。
三、总结
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保障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风险导向下,要通过提升审计质量、强化人才培养、加强沟通配合等,防范审计风险,不断提高国企内审工作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为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通过普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工作质量,增加工作成果利用价值,提升内部审计师能力,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在经济管理的确认和咨询职能,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1、创新审计模式内部审计信息化,使内部审计师有条件实现实时在线审计、异地远程审计、部门联网审计和开展信息系统审计。
2、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内部审计信息化,可以实现快速查账、快速查数、快速分析、自动编制工作底稿、自动编制审计报告、自动进行审计项目资料归档,实现了快速计算和资料自动整理功能,大大提高了审计的工作效率。
3、降低审计工作风险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够对所有的被审计电子信息进行全面的疑点扫描、筛选;能够对已经审计过的信息资料进行自动化的初步测试;能够通过设置预警指标进行被审计对象经营信息的过程化线索跟踪,最大程度上实现全面审计、深入审计、重点审计、过程审计,降低因为信息不完整、信息不及时给审计工作可能带来的工作风险。
4、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信息化,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本单位其他工作底稿,实现自动取数、计算,大大节省了手工审计过程中制作工作底稿的时间,而且工作底稿更加规范、美观,提高了自动化程度。通过审计软件积极开展审前调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加强了审前质量控制;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复核,有效检查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提高了审计覆盖面,加强审中质量控制;通过审计复核制度,同时将应归档的文件资料进行排列,及时归档,保证审计档案的完整性,加强审后质量控制。
5、增加审计成果利用价值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够体系化、效率化完成审计工作任务;过程化监督管理制度、管理决策、既定目标的执行情况,对可能存在疑点的执行措施和成效进行预警,实现事中防范。内部审计师通过审计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审计效率,增强审计工作能力,能够有更多时间发现企业经营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咨询建议、跟踪后续审计执行情况,使企业各经营相关部门及时发现并降低风险。
6、提升内部审计师能力内部审计信息化,具有审计经验过程化沉淀技术、具有审计模型和审计预警分析指标自定义和保留功能、具有审计案例整理记录和支持功能、具有审计法律法规库在线支持功能。审计人员通过长期运用审计信息化功能共享审计经验,直接获取有价值线索,以最快捷的方式找寻到审计疑点线索评判依据,能够快速和持续提升审计工作能力。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案
1、项目立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需要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项目立项就是向领导提出申请,说明系统建设意义、建设价值,得到领导支持的沟通过程。项目立项同时是组织项目建设人员、进行项目建设要素整理、进行项目建设预算编制、项目执行计划的规划和执行过程。项目立项应包括项目立项报告、项目申报、与相关领导沟通、组织落实项目建设成员、落实项目建设计划、明确项目建设预算等内容。
2、需求整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须要件是从业务和管理上具有明确的需求,经过项目立项后,由组成的项目小组成员结合本企业工作实际进行作业流程、组织机构、管理程序、审计方法体系、审计管理要求的全面需求整理,为下一步制定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需求合作和应用系统上线提供依据。需求整理包括审计作业方式、审计工作内容和审计发展要求整理,审计制度体系和审计程序要求整理,审计组织机构和审计人员情况整理,IT基础和人员素质情况整理等内容。
3、考察学习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事半功倍的良好成效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同行或者先进项目的学习考察。通过考察学习,借鉴别人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要素、失败教训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需求调整,为目标制定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考察学习应包括考察对象的选择和联络沟通,考察对象建设信息化的过程、经验和方法,考察对象合作的单位、采用的信息系统选择方法、应用经验等。
4、目标确定内部审计信息化成功建设的核心是,需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目标的制定过程就是与各审计作业人员、审计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沟通、管理沟通,达成共识的过程。明确的目标应包括明确的应用系统功能、系统模块、系统建设周期、系统建设步骤、选择合作伙伴要求、建设成效等内容。
5、寻求合作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就是寻求到一个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找到一个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能够帮助企业进行业务和管理优化、得到审计经验方法指导、持续性得到审计技能培训和提升、便捷高效地成功建设系统、最及时全面地得到服务支持。寻求合作伙伴应从企业的综合实力、专业人才积累、成熟及广泛应用的产品基础、众多的客户基础和强大的服务保障等角度进行综合评判,科学选择。
6、教育培训内部审计信息化顺利实施的条件就是,所有的应用系统操作人员接受系统的教育培训。通过接受教育培训,为企业进行审计信息化建设培养系统管理人员,为各操作人员按照职能要求掌握应用系统功能、注意事项、使用技巧,消除一些人员对使用审计信息化的畏难情绪,为系统的顺利上线提供保证。
7、系统设置内部审计信息化上线的前提是,对整个应用系统进行初始设置,定义操作人员角色、权限,定义单位情况,定义系统必须的基础数据。系统设置包括系统必须条件的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购买,系统安装、调试,系统基础设置,系统数据上传等工作内容。
8、项目试行内部审计信息化上线的必要措施是,进行项目试行,选择计算机基础好、业务能力强、业务典型性强的单位、人员、项目进行试行,为系统的推广和持续改进提供经验借鉴。项目试运行应包括试运行项目选择、人员选择,项目试运行目标设定、时间计划、人员计划、工作计划,选择的项目软件应用,成效总结,经验总结等工作内容。
9、系统上线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就是,实现审计作业人员、审计管理人员的应用系统全面上线,大家在一个信息门户平台上,实现工作沟通、审计作业、资源和信息管理。在试运行基础上,审计信息化需要进行整体系统上线,包括所有审计项目系统设置、辅助作业应用、辅助管理应用、审计资源和工作管理、审计应用系统数据沟通、审计工作信息化方式作业和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内审人员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应当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综合分析能力,其次应当在进行审计时保持谨慎的态度,而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操守等方面还不够令人满意;此外,从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的权责也没有落实到位,使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效率较低。主要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知识掌握不全面。现有内审人员虽然掌握较多的懂财务专业知识,但并不了解相关的现代管理知识,缺乏计算机审计技能。职业道德不够。受一些因素的制约,内审人员在审计评价时不能保持客观的态度而使审计结果往往不能体现审计的真实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不规范规范的内部审计过程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决定性因素。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进行项目审计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具体来讲,在审计准备的阶段,有些单位在进行审计计划时只是凭借自身经验来主观地判断,而并没有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切实的风险评估,这样,一些高风险项目和环节就被排除在审计计划之外。在审计计划确定之后的审计实施阶段,又由于缺乏质量控制的标准,导致内审质量控制无章可循,难以进行统一的质量控制。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策
(一)优化内审质量控制的组织保障机制行政事业部门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优化内审质量控制的组织保障。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来讲,可以设立内审机构单位领导班子议事决策报告制度。单位领导班子议事决策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最高决策层,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在最高决策层下可以在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权威性的基础上,与高层之间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这样可以使得其在内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让上层重视。从外部来讲,应当充分利用国家审计的指导、监管作用,在促进内部审计规范运行的同时,大力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的。具体来讲,首先应当完善有关内部审计规范体系,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基本情况来进行完善,以提高内部审计规范的可行性;其次,可以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质量检查委员会,定期对内审机构进行质量检查或者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总结,来推广优秀的质量控制经验并对内审质量控制好的单位进行奖励,对不好的单位采取一定程度的惩罚。再次,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年度备案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故意遮掩、袒护不予披露或披露的问题不进行整改、不彻底整改的单位和个人,国家审计应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处罚。
(二)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的人员控制机制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在设置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的前提下,应当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首先,应实行内审执业资格制度,要保证录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都是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与技能的人员,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其次,在聘用内部审计人员时注重职业道德的考察,这一点可以通过在录用考试时增加职业道德考核来实现。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应当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让内审人员及时吸纳新知识。为确保培训事项的顺利完成,单位可规定内审人员每年要接受的强制性职业培训的最低时数,来不断提高内审人员执业水平和道德规范。此外,在进行人员控制时,应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考虑,例如若单位规模较小,审计业务量也不大,可以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或直接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担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这样,有助于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权责职责切实落实到每一个专业人员上。
(三)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业务过程控制内部审计的过程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在进行整个过程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时,应当把握各项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活动,并对这些关键业务活动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重点控制与监督。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应运用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与事后奖惩相结合的方法,可采取督导复核、考核和追责等控制方法,在审计项目选择时根据重要性和可行性及风险性的原则筛选项目;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采取编制工作底稿的方法,记录审计过程,这有利于追查内审人员的权责并为实施审计监察提供依据。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