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车辆技术维护计划方案

车辆技术维护计划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车辆技术维护计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车辆技术维护计划方案

车辆技术维护计划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运输企业 车辆技术管理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为运输生产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及时的运输力,保证车辆运行安全,确保车辆在使用中的良性循环,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益。 因些如何抓好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现就运输企业在车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谈些个人意见。

1 车辆技术管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企业领导对维修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市场经济条件的制约, 有些企业的领导片面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营运车辆维护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 忽视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放松对驾驶人员的车辆日常维护教育, 致使一些驾驶人员不进行车辆的日常维护, 有的甚至对车辆维护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作业项目都不了解, 也不进行以清洁、紧固和为主的一级维护作业, 导致车辆技术状况下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故障, 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2车辆维护意识淡薄

在运输企业, 普遍存在着对车辆重使用轻维护的观念。为节约成本, 往往是车辆出现问题以后才去维修, 以修理来代替维护, 特别是近年来运输企业经营模式多样化,把企业内部车辆承包、租赁给个人, 企业逐渐失去了对车辆的日常管理, 加之承包人只注重追求经济效益, 对车辆的管理、使用维护和修理等方面的认识参差不齐, 对相关的管理规定了解程度不够, 甚至一无所知, 造成车辆的维护工作难以落实, 这是影响车辆正常维护的根源。

1.3 二级维护作业规范执行不严

运输管理部门对车辆二级维护的项目作了详细的规定, 确定了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要求, 维修企业在车辆维护过程中,应严格按项目进行。但有些运输企业的维修厂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员工整体服务意识较差, 维修检测设备落后, 三检制度无法落实, 维修标准执行不严, 致使车辆维护过程中存在着缺项、漏项、敷衍和应付等现象, 维护工作达不到作业规范的要求。

1.4 维修人员培训不到位, 维修队伍素质下降

近年来随着车型的不断增多,新技术新产品尤其是电子技术在车辆上的广泛应用, 对维修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运输企业内部的维修人员日趋老化的年龄结构和由于车型单一而积累的操作经验与之已不相适应。由于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 运输企业对维修人员的培训投人相对较少, 新增或储备的专业维修人员更是凤毛麟角, 从而形成维修队伍以老化的维修人员为主体, 文化修养和技术素质偏低, 对车辆的结构和性能不了解, 维修技术不掌握, 再加上缺少必要的检测和诊断设备, 或即使有设备, 也很少有人会熟练使用, 车辆的故障诊断仍靠手摸、眼看和耳听等传统的方法, 因此, 很难诊断出车辆故障(尤其是疑难故障) 的真正原因, 这样就根本无法保证车辆的维修品质。

1.5 不重视车辆技术档案管理

车辆从购置到报废全过程的技术管理, 都应系统地记入车辆技术档案, 这对随时掌握车辆的技术状况, 车辆的正确使用, 提高车辆的维修品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有一些运输企业忽视车辆技术档案的建立, 即使有车辆技术档案,也不完善, 缺乏系统的车辆检测和维修记录, 甚至有个别运输企业为应付运输管理部门的检查, 随意编造车辆检测和维修记录, 使车辆技术档案失去了其真实作用, 造成了企业对其使用车辆的技术状况和维修情况心中无数。

2 车辆技术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上述存在的问题是当前运输车辆技术状况难以改善的关键, 如何使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工作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笔者认为主要应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建立考核和奖罚机制, 确实落实责任制

落实责任制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奖惩制度,奖惩是正确处理技术管理全过程的责、权、利关系,保障各项技术管理措施保质、保量、按时实现的重要手段。要使奖惩有据可依,合情合理,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明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定额及各项管理要求,及时进行评比、考核, 奖优罚劣以便真正起到鼓励促进和吸取教训的作用,提高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学习操作技能的自觉性。考评的重点要与各机构、岗位的职责相对应,如对驾驶人员, 可进行燃油消耗考核、轮胎消耗考核、爱车例保考核; 对维修人员,可进行维修质量考核;对技术管理人员,可进行千车公里材料消耗考核,完好率考核、维修停厂时间考核、维修费限额考核等,使各项工作落实到人不能人人有责任, 又人人无责任,集体负责, 结果无人负责。

2.2 加强对驾驶人员及承包人员的宣传教育

由于企业内部经营者的成份复杂, 就需要加强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的宣传, 让他们充分了解定期进行车辆维护的必要性, 通过一些不按期维护造成不良后果的实例中得到教育,并且向他们灌输车辆使用“三分修, 七分保”的道理, 使车主从被动的强制维护变为主动的自觉维护。同时加大对二级维护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 让其明白车辆二级维护作业不是可有可无, 而是要强制进行的, 道路运输证年审时要对维护情况进行审验, 对不按期维护的车辆要进行处罚。

2.3 坚持做好车辆二级维护保养

车辆二级维护保养能让我们及时发现和消除车辆故障和隐患, 保持车容整洁和车辆技术状况完好。一是通过宣传、教育、引导, 使驾驶员认识到车辆二级维护保养对车辆技术状况完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做好车辆二级维护保养, 增强车辆二级维护保养的主动性。掌握车辆技术状况的基本知识, 自觉执行车辆进行二级维护保养。二是驾驶员全程参加车辆二级维护。通过驾驶员全过程参加车辆二级维护保养, 增强驾驶员对于车辆维护知识的认识, 进一步增强驾驶员对于车辆技术状况的掌握。三是确保二级维护保养作业。企业应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车辆维修企业, 将二级维护保养的检查、紧固、、调整、清洁落到实处, 避免维修标准执行不严, 使车辆维护过程中存在着缺项、漏项、敷衍、应付等现象,使维护工作达到作业规范的要求。确保车辆二级维护保养起到及时发现和消除车辆故障和隐患, 保证车辆车容整洁和车辆技术状况完好。

2.4 加强技术管理的教育培训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 新技术新产品在车辆上得到广泛应用, CAN总线系统、EGR废气循环系统、SCR废气后处理系统、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等等在车辆上的应用日趋增多,使汽车运输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驾驶员和维修人员的知识及技能不断老化,企业要提高整体的管理、维修、使用水平,必须不断进行学习与培训,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同时对驾驶操作、日常维护和节油、节胎、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要及时总结,并加以推广。教育与培训要有针对性,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及层次,区别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如针对驾驶员,主要是针对其日常要作的和必须注意的事项,例如,如何进行车辆三检、日常维护常识、常见故障判断及应急处理等;对维修人员,要针对车型保有情况及新车型、新技术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对基本原理, 保养、维修要求, 新检测设备使用等进行培训学习; 对技术管理人员, 主要是针对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原理及应用,技术发展趋势、方向及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的培训为确保教育、培训效果良好,不能只是走过场,只管教, 不管效果,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以确保使每个受教者均有实际收获,均能得到实际的提高。

2.5 做好技术档案的记录和管理

技术档案包括车辆技术档案及车辆维修档案, 车辆技术档案是车辆从新车购置到报废整个运用过程中, 记载车辆基本情况,主要性能、运行使用情况、主要部件更换情况、检测和维修记录以及事故处理等有关车辆资料的历史档案, 这种档案对了解车辆性能、技术状况及掌握车辆使用、维修规律, 为车辆维修、改造和配件储备提供技术数据的科学依据, 也是评价技术管理水平高低、分析质量事故原因、调解维修纠纷的依据。因此, 它是车辆技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 应认真做好这一项工作。

2.6 加强定期检测和维护

定期检测是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判断车辆技术状况的重要依据。它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对车辆制定定期检测制度, 使其在行驶一定里程或时间后, 按时进行综合性能检测, 以达到控制车辆技术状况的目的, 道路运输经营者要做好车辆等级评定送检工作, 确保车辆在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符合道路运输车辆投入运输市场的条件; 二是检测结合维护定期进行, 以此确定维护附加作业项目, 掌握车辆技术状况变化规律, 同时通过对车辆的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确定车辆是否需要修理,以便实行视情修理。根据“预防为主”的原则, 对车辆按规定的行驶里程或时间间隔进行强制维护, 为了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早期损坏。在运输企业,存在着对车辆重使用轻维护的观念,为节约成本,往往是车辆出现问题以后才去维修,以修理来代替维护,这往往会造成车辆早期损坏,严重影响车辆技术状况,带来了严重的事故隐患。运输企业要把车辆维护管理工作作为车辆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车辆的维护包括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及二级维护,随着对安全工作的不断加强,近年来,在以上维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例检的要求。各级维护工作,均有其侧重点,均是从多年的实际运行实践中总结,归纳而来的,对于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保持车辆的技术状态, 避免车辆的机械故障,消除安全隐患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各企业需根据所拥有的车辆情况及各车型所行驶线路的道路状况和行驶里程,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保养规范,并按规范要求编制合理的一、二级维护计划及检测计划,才能达到从总体上节约成本,提高车辆使用率,减少车辆安全隐患的作用。

2.7 加强科技管理

只有加强科技管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活动, 改进运输生产及维修工艺与装备, 广泛推广和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汽车运输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运营效益,降低材料、能源消耗,确保运营安全。

车辆技术维护计划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车辆段;架大修;筹备

1架、大修的概念

架修和大修都属于地铁车辆的检修修程。根据地铁车辆的质量、技术条件和行业的检修经验,地铁设计规范明确了架、大修的检修周期和修时。车辆走行60万公里,运用时间间隔5年,进入架修期,架修检修修时20天;车辆走行120万公里,运用时间间隔10年,进入大修期,大修检修修时35天。走行公里数和运用时间间隔以先到达者为标准来确定车辆修程。

2架、大修项目工程建设

2.1架、大修项目工程建设应在所在车辆段建设并投入使用之后,择机建设

地铁建设是一项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高、包含系统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一条线从全线开工到开通运营,建设周期四年左右;工程造价平均每公里约六亿,工程包含多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地铁设计工作只是地铁建设项目的一个环节,地铁设计工作分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和工程实施阶段。而设备的选型工作是在初步设计阶段定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开展的。地铁车辆段完成施工图,现场开工建设,到车辆段验收完工交付运营公司使用,建设周期约三年。如果架大修设备在车辆段建设初期,就随着车辆段建设项目一次投入建设,那么从架、大修设备选型到车辆开展架修修程,前后时间间隔约八年。一方面,设备安装之后,有约六年时间一直搁置不用,而运营公司还需要安排一定的人力物力,对搁置不用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这样造成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地铁行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技术也在不断的革新,八年时间,对于一个行业来说,会有巨大的变化,那么根据初期建设时期运营公司人员的技术能力、掌握的车辆技术资料、行业的经验水平所确定的车辆架、大修检修工艺会远远落后。所以地铁架、大修设施工程不能和所在车辆段同期建设,应该在所在车辆段建设投入使用之后,择机建设。

2.2架、大修项目工程建设的启动时机

根据架修修时倒推,地铁线路开通运营,车辆投入使用后5年,车辆进入架修期。架大修的筹备工作要经过设计招标、市场调研、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评审、工程施工招标、施工监理招标、设备采购招标、工程施工、设备设计联络、设备方案设计审查、设备生产制造、设备安装调试、工程验收、人员培训、检修备品备件招标、作业指导文件编制、试修、首件评审等环节,所以在首条线路开通运营3年时,启动架大修筹备工作较为合理。考虑到架大修项目涉及流程复杂,实施相关方经验不足,过程招标项目多。考虑到诸多不确定因素,可适当提前启动大架修筹备工作的时间。

3架、大修项目工程建设筹备与实施

西安地铁渭河车辆段架、大修项目,在车辆段工程实施阶段,架、大修库房屋建设同期实施,与房屋建设紧密相关的设备,如:起重机、固定式架车机、移车台、暖风机同期施工安装,库内轨道、风、水、电管路及动力配线同期敷设,主要检修工装设备预留,后期在架、大修优化工艺设计阶段采购安装。通过跟踪西安地铁渭河车辆段架、大修项目筹备与实施过程,看到了该项目值得借鉴的理念,也从中得出了几方面的体会。

3.1前期建设情况

渭河车辆段是西安地铁线网中第一个车辆段,亦是第一个架大修段,承担西安地铁1、2、3号线电客车的架大修工作。2008年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渭河车辆段检修库设计时,西安地铁2号线电客车尚未采购,设计的检修工艺是参照当时国内既有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开展的设计,架、大修车体检修设计规模近期为2列位,远期为6列位。分解组装线1线1列位,车体检修线2线2列位,转向架检修、组装线,构架油漆库,零部件检修间,单车称重台位,及全部辅助生产房屋已建成,远期预留4列位架、大修车体检修列位。

3.2设计理念

渭河车辆段架大修项目设计工作分两阶段实施,第一,渭河车辆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第二,渭河车辆段架、大修设施工程优化设计阶段。

3.2.1渭河车辆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由于电客车从开通运营到架大修修程,时间间隔较长,西安地铁2号线电客车2011年9月投入运营,根据车辆检修修程和检修周期(架修车辆运行5年或走行60万公里,大修车辆运行10年或走行120万公里)要求,2016年,首批运营车辆将逐步进入架修期。考虑到尽量避免设备的闲置浪费,所以在2008年渭河车辆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检修库架大修生产用房屋建设工程同期设计同期施工;与房屋建设紧密相关的设备,如:起重机、固定式架车机、移车台、暖风机同期设计同期施工;库内轨道、风、水、电管路及动力配线同期设计同期施工;主要检修工装设备的采购安装,工程预留,后期择机实施。

3.2.2渭河车辆段架、大修设施工程优化设计阶段

2013年4月,西安地铁公司启动渭河车辆段架、大修设施工程建设,首先开展的工作就是渭河车辆段架、大修设施工程优化设计专题研究。优化设计方案的原因有四方面,第一,部分工程预留未实施。第二,技术资料逐渐完善。2008年渭河车辆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西安地铁2号线电客车尚未采购,设计借鉴国内既有的检修工艺开展了包容性设计,后期2号线电客车供货商已提供了全部使用维修手册,据此对原施工图进行优化设计,工艺设计更符合实际需要。第三,全国地铁行业架、大修检修工艺不断的积累经验,技术不断的进步提升。地铁建设起步较早的城市,在电客车架、大修方面已逐渐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渭河车辆段架大修工艺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第四,运营分公司通过工作积累,有了明确的需求。自西安地铁2号线2011年9月投入运营以来,运营公司在车辆运用、运营维修、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车辆架、大修检修工艺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和需求。

优化设计工作主要从三方面开展。首先,开展市场调研,向行业中有经验的公司学习。近年来,地铁建设起步较早的上海、广州等城市地铁车辆逐步进入大修期,深圳、天津等城市地铁车辆逐步进入架修期。在实际检修过程中,以上城市在地铁车辆检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车辆大、架修检修工艺也越来越成熟,这也为优化、细化架大修工艺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次,充分利用地铁公司的社会资源,合理定位部件的修程。哪些部件委外修,哪些部件自主修须有明确的定位。再次,设计方案和运营公司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架大修项目工艺设计方案与运营公司人员的技术水平,掌握的车辆各系统技术资料的深度紧密相关。最后,结合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设计方案。组织方案专家评审,充分利用行业专家的专业经验和理念。

3.3渭河车辆段架、大修项目实施过程

3.3.1工程招标阶段

工程优化设计施工图完成后,项目工程进入招标阶段,优化设计方案存在改造工程、新增工程两部分,选择有经验的工程总包方和施工监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优化设计,主要工程量是设备的采购安装工程,土建、轨道、风、水、电等专业的改造工程只是占一小部分工程量,但工程的专业性不容忽视,且涉及专业多,接口多。所以,选择合适的、有经验的工程总包方和监理是很重要的。

3.3.2工程实施阶段

第一,土建、轨道、风水电等专业工程施工管理。根据合同要求,确认施工方资质,制定工程施工计划,办理施工进场手续;组织施工图交底;加强施工配合工作,确保现场有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加强工程质量过程管理,确保按图施工,严格执行设计图纸要求,合理安排工序、工期。第二,设备供货安装质量控制。架大修项目涉及工艺设备概算六千五百万,涉及起重机、移车台、固定式架车机、探伤机、清洗机、跑合试验台、静载试验台、称重试验台等一百多种工艺装备。设备的基础图纸,设备和土建、风水电等专业的接口是关键控制点。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知识的培训是另一个关键控制点。

3.3.3人员培训

运营公司需考虑制定人员培训计划,为项目的实施做好充分准备。首先,要结合工艺流程、根据修程需求、结合管理模式,确定架大修工作各工序的管理及操作人员。其次,确定架大修车间的组织架构,根据各专业特点,有计划的开展人员培训工作。人员培训分专业技能培训、职业安全生产培训。培训形式之一,邀请车辆生产商设计、工艺技术骨干到公司给员工授课;培训形式之二,邀请同行业有经验的地铁公司技术骨干,到公司给员工授课;培训形式之三,有组织有针对性的组织员工到同行业有经验的地铁公司开展现场培训。培训形式之四,车间管理人员对班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3.3.3.1渭河车辆段架大修车间生产组织架构建议(见附图4)。

3.3.3.2渭河车辆段架大修车间各部门职责

结合建议的渭河车辆段架大修车间生产组织架构,建议各部门职责如下:

技术组负责大修车间技术管理、技术培训、规程编制修订、工艺编制修订、工艺执行情况检查、委外维修项目合同技术协议拟定、国产化研究工作、材料定额的编制;负责确定架大修车辆故障处理技术方案、车辆检修质量控制、小型检修工装的设计、组织开展技术改进工作。

综合组负责车间的检修质量监督、负责自修部件检验、委外部件入库验收、负责维护保养本车间工艺装备及工器具、车间物料管理、车间二级仓库管理、车间人员培训、负责车间内勤等综合管理工作。

生产班组调度负责大修车间生产组织管理,各班组工班长根据车间分工,负责组织本班组成员执行车间各项管理要求。转向架班组负责列车转向架分解、组装、测试、构架检查以及构架附件的检修。轮对班组负责轮对的规程修及部件修。制动班组,负责列车制动系统、供风系统、气动部件的规程修及部件修。车门班组,负责列车车门系统、客室内饰、地板的规程修及部件修。车体车钩贯通道班,负责车钩、贯通道等部件的维修。空调班组,负责列车空调机组、受电弓的规程修及部件修。电子电气班组,负责列车牵引电机、辅助电机以外的所有电气部件、控制单元以及电路板的规程修及部件修以及列车蓄电池的维护工作。电机班组,负责列车牵引电机、辅助电机的规程修及部件修。总装调试班组,负责列车部件的拆卸、安装、部件车上设备的在线检修,列车静态调试中的尺寸调整;负责列车预检、静动态调试,列车质保期内故障检修。

3.3.4编制作业指导文件

作业指导文件要从“人、机、料、法、环、安全”六方面入手,内容要具体、清晰、可操作性强,能够指导操作者开展工作。“人”,指操作者,操作者的专业技能等级要求及上岗资质要求等;“机”,指工艺装备及工器具,装备及工器具的正确使用要求及维护保养要求;“料”,指备品备件、易损易耗件等物料;“法“,指作业指导书、工序卡片、记录等操作指导文件中的要求;”环“,指温度、湿度等作业环境要求;”安全“,指安全防护、安全作业等安全管理要求。作业指导文件编制工作,要有计划的开展。编制、审核、批准分工明确、责任明晰、规定明确的完成时间。作业指导文件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性文件,首条线首次进入架修修程,文件编制完成,组织一次专家审查是有必要的。

3.3.5备品备件采购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工艺设计方案是与车辆部件的检修修程紧密相关的。部件的修程不同,使用的场地、人员、工艺装备不同,同样采购的备品备件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差别。备品备件采购阶段,运营部门要依据设计方案确定的部件检修修程,结合运营公司自己的特点,对采购的备品备件进一步细化。目前各地铁公司首条线进入架修期,备品备件原则上按照1.5倍的数量关系来采购。

3.3.6工程竣工验收

根据工程验收流程要求,分内业资料验收和现场施工质量验收。组织相关单位审查施工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监理单位的质量评估报告、设计单位的质量检查报告,并实地勘验现场。确定工程安全、功能以及观感质量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安全质量控制资料以及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竣工报告真实、齐全、有效;无影响安全、质量、环境的因素存在。

3.3.7车辆试修

通过试修,可以检验车间生产组织、人员配备、操作指导文件等的合理性,可以通过试修,对不合理的管理制度、技术标准进行修编,为后期批量生产做好充分准备。地铁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架修检修修时是20天,大修的检修修时是35天。根据市场调研,目前多家地铁公司,初期架修检修修时,约28天。试修考虑检修修时、首件评审过程,计划预留50个工作日,比较合理。

3.3.8修编作业指导文件

车辆进过试修、首件评审后,可结检修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和首件评审意见,对作业指导书、操作卡片、过程记录等文件进行修编。修编后的文件经过编、审、批,正式归档。为批量检修做好准备。

3.3.9完善大修车间管理制度

作业指导文件修编的同时,也要结合试修经验,对车间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车间的组织架构、生产组织的合理性等进行验证。

4.架大修项目筹备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及应对措施

第一,初步设计概算要相对准确。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要做充分调研,考虑车辆检修工艺和零部件的检修修程,较准确定位架大修项目的规模,从而较准确的做出工程概算。

第二,施工图阶段,较准确的定位架大修项目与车辆段工程建设同期实施的工程、及后期择机实施的工程。建议房屋建筑、与房屋建筑相关的暖通、给排水工程与所在车辆段建设工程同期实施(水暖管沟前期设计实施时,横穿车间部分,考虑标高和上部盖板承载力的合理性,特别是穿越移车台、轨道区域);轨道工程同期实施;天车同期采购安装;动力及低压配电合理预留负荷,配电箱到设备的预埋管线工程预留;地面做好基层,表面简单做固化处理,后期工程实施阶段,再处理地面;除天车之外的工艺设备采购安装工程预留。

第三,确定大架修项目筹备工作启动的时机,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经过分析,在首条线路开通运营3年时,启动架大修筹备工作较为合理。由于架大修项目筹备工作周期长、过程复杂,所以筹备计划的合理性非常重要,否则会导致一些关键工序周期不足,影响工程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车辆技术维护计划方案范文第3篇

明确标准,提高质量。车辆维护保养要达到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要求,必须做到“四有”、“四无”、“三熟悉” “四会”。“四有”就是有组织、有计划、有岗位责任、有一整套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对车辆保养工作,坚持做到长期有目标,年初有安排,平时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形成爱车管车浓厚氛围。“四无”就是无丢失、无损坏、无锈蚀、无霉烂变质。“四无”“四有”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整体,反映了车辆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三熟悉”就是熟悉车辆基本性能,熟悉车辆数、质量情况,熟悉车辆日常管理。“四会”就是会操作使用、会检查、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

把握特点规律,增强工作针对性。车辆越先进,维护保养的要求就越高。从运输企业实际经验来看,车辆维护保养工作在工作的指导上必须把握好以下特点和规律:一是“保~修”并重, 这是治本与治标的关系。车辆经常性的保养维护工作不落实,车辆易锈蚀,零配件易损坏丢失,就是再好的修理工,有再完善的修理设备,修理工作都是被动的。二是以人为本。车辆管理工作,人是最生动、最活跃、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只有寓教于管,以教促管,教管结合,才能使车辆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坚持以人为本,关键问题是提高公司能力。在人员上要从干部抓起;在内容上要突出抓好对所属车辆的“多面手”和“一专多能” 知识的学习和训练。 三是规范秩序。 按照科学、规范、简捷的原则,努力达到“四规范”、“四统一”,即规范内容、规范程序、规范标准、规范方法,统一计划、统一协调、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四是齐抓共管。要积极主动搞好协调,理顺关系,做好接口工作,争取公司上下的支持与配合。

严密组织,科学实施。正确组织实施车辆维护保养的工作,是缩短车辆保养时间、减少保养工时、提高维修质量、节省保养经费的有力保证。一要制定车辆保养计划。车辆保养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使车辆保养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保养计划。车辆各种保养的时机也可以根据任务情况做适当调整。二要区分保养任务。通常情况下,车辆日常保养(一级保养),由运输车队组织驾驶员完成;换季保养由公司的维修班组组织,在维修班组的协助下与驾驶员完成;二级维修保养由维修班组直接完成。三要做好保养准备。对于按计划保养的车辆,保养前,应根据车队的实际情况和运输任务的要求,尽量安排短距离执勤,详细了解车辆的性能变化。对按期二级维护的车辆,还应携带《车历记录薄》、《车辆维修登记薄》和《单车器材供应证》,以便及时登记。四要严密组织实施。实施车辆保养,要根据不同情况,积极采用先进的保养、检测手段,科学分工、平行作业、互不干扰、密切协同,实行“四定”(即定人员、定项目、定作业顺序和定工具),力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五要认真做好车辆维护的档案建立工作。车辆保养工作,要认真做好登记检查,通常情况下由维护班组负责组织实施,采取自检、互检和专人检查的方法,共同把好车辆的保养质量关。

车辆技术维护计划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车辆技术管理;降低运输成本;对策

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最主要的是占运输总成本30%以上的机务成本管理,机务成本的高低直接由车辆技术管理的成功与否来体现。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产生的效益不能直接体现,而是潜在地通过车辆的安全性、完好率、工作率来体现。其目的在于为运输生产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及时的运输力,保证车辆运行安全,确保车辆在使用中的良性循环,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浅析运用车辆技术管理降低运输成本的有效对策。

1 车辆技术情况对使用综合成本的影响

1.1 车辆技术状况下降,造成维修费用增高

运输企业一般来说主要运营成本有2部分:一是固定成本,包括车辆折旧、车辆经营权使用费、保险费用、各种税款及其他管理费用;二是活动成本,包括燃油消耗、车辆维修材料费用、轮胎消耗等。一般来说,活动成本占总费用比例很高,以至专业运输企业往往对轮胎、维修材料费用、油料等项目专门进行定额管理,也称为“三项定额”管理。若运输行业实行公司化管理,那么这些费用将必须由公司承担;如果驾驶员不正确使用、不及时维护,出现故障不及时修理,车辆机件就会产生异常磨损和早期损坏,增加车辆的维修费用和使用成本,使经济效益下降。

1.2 车辆技术状况下降,将对营运产生影响

作为专业的运输企业,车辆的完好率是完成营运任务和提高营收的保证。在一个车辆经营期内,无论车辆是否营运,固定成本每天都会产生。如果车辆技术情况下降,故障率高,在厂维修时间长,那么参加营运的天数减少,营收就会受影响;同时,如果营运中车辆常出现故障,产生抛锚,那么一方面企业的信誉度受影响,另一方面又要增加车辆救援的费用。

1.3 车辆技术状况下降,将带来安全隐患

安全生产是基石,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前提。而人的思想麻痹、违反交通法规、车辆技术状况下降,往往是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事故一方面造成人员伤亡,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危害和负担;另一方面,财产损失不可避免。只有安全生产,才能出效益。因此,运输生产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车辆的技术状况问题,使全部参加营运的车辆符合安全运行条件。

1.4 车辆的技术状况下降,影响经营后劲

有些经营者只顾追求短期利益,不进行有计划的车辆维护,发现故障也不及时修理,导致车辆早期磨损和异常损坏情况增加,实际上将前期成本翻倍地转化为后继成本,不仅代价昂贵,还可能产生经营危机。专业运输企业如果自觉维护车辆,把技术管理作为主要管理内容来执行,未雨绸缪,将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运用车辆技术管理降低运输成本的有效对策

2.1 控制过程,强化基础管理

当前,车辆行驶中出现的几个突出矛盾不可忽视:矛盾之一,油价持续攀升而驾驶员操作随心所欲;矛盾之二,公司投入巨资购置高档车而修理工对零件随意更换。

那么,如何降低机务成本以使薄利行业持续发展呢?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规章制度。其次,建立相应绩效考核机制。我公司在一段时间内企业规章制度没有很好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没有跟上,驾驶员不很好的爱护车辆,造成车辆的早期磨损、轮胎早期磨损、油耗严重,造成了企业的不必要损失,针对这些情况,公司首先制定了《行车安全管理制度》和《机务管理办法》,制定了营运车辆“燃料消耗定额”、“轮胎行驶里程”、“车辆维护与小修费用定额”考核制度,实行定额管理及考核,组织专人负责,并针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同时组织驾驶员参加车辆节油技术学习,了解各种车辆技术性能及发动机的技术要求,严格按技术要求操作,了解各线路的实际油耗;另一方面派机务技术人员经常深入驾驶员中指导做好节油工作,并帮助燃料超耗严重的车辆查找原因。通过实行了“三项”定额的管理及考核奖惩制度,公司的“三项”定额明显下降,使公司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2.2 健全各种台帐,加强成本核算。

车辆技术管理是对运输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性管理。要真正做到择优选配,适时更新和报废必须建立在基础资料的完善上。不但要按常规做好车辆技术档案一车一档,另外还可以建立综合性的车辆技术状况台帐,及时反映各车及总成的维修情况、维护频率,便于分析各车型、总成的使用寿命,合理编排车辆的各级维护计划,做到既不提前维护而造成工时材料浪费,又不延误维护使车辆带病行驶,反而造成维修成本增加。

2.3 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

运输企业经营大部分采用责任经营,而责任经营者往往以取得最大利润为目的,常常出现短期行为。具体表现在:各级维护能少做就少做,维修材料尽量少换或者不换,车辆有故障能拖就拖。这样,会使车辆的技术状况严重下降,甚至形成安全隐患。

为遏制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制定技术管理措施,把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抓好驾驶员的日常爱车例保维护工作。为保证车辆在正常情况下运行,驾驶员的日常维护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公司要求,驾驶员必须坚持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三检制度”,并在每天交班时互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理,决不带病运行。

第二,建立检验合格报班制度。主要检查车辆的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灯光指示系统、油电路、轮胎、灭火器以及车辆外观。确保参检率100%,整改合格率100%,确保车辆符合安全运行条件,保证行车安全。

第三,按运政部门规定的运营车辆行驶间隔里程,做好一、二级维护计划,到指定修理厂进行维护。可以根据各车型车辆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和不同使用时期的车辆技术状况,制定出各级维护和各周期作业项目的间隔里程,由指定修理厂按作业规范具体实施,同时严格按照维修车辆进出场“三检”制度进行检验,由车队负责监督落实,严格管理。通过严格落实各级维护,减少了机件的磨损;通过对易损件的及时更换,减少了车辆故障。由此避免了扩大化的机件损失,提高了车辆的完好率和使用可靠性。

第四,严格实行季度强制维护,上线检测。为确保车辆的技术状况和各部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严格执行季度强制维护、上线检测制度。维护前,先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测,确定维护的附加修理项目,以提高车辆的维修效果。维修完工后,车辆再上线检测,确定符合检测标准并向管理中心报备后,才允许出场参加运行。每个月底前,公司车队向维修厂报送下个月的维修计划,并报备公司技术部,由各车队督促落实。技术部每月进行核查,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第五,按时进行车辆的营运检、年检。送检前,按季度维护上线检测的方式,先对参检车辆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上线检测合格。车辆参加营运检、年检合格,车辆的技术状况符合法定的安全运行条件后才能参加运营。

2.4 安全例检不放松。

车辆的例检也是车辆各级维护的补充,是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在车辆的各级维护之间的时间间隔里,车辆各安全部件的连接,像横直拉杆球头、传动轴连接螺丝等会产生松动,如不及时进行检查调整,将会引发交通事故。由此,整个安全例检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车辆进站及回场的检查上,让例检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对汽车的方向、制动、传动、悬架、灯光信号等安全部件进行仔细检查,这不但减轻例检人员对车辆出站检查的压力,一旦发现会影响出车的问题,还可提前作好准备,及时调整车辆。

2.5 培养车辆技术人才

一种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管理者;另一种是维修技术人才,既有丰富的汽车维修理论知识,对现代汽车结构和新技术有一定了解,又有很好的维修实践经验。这些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要加强培养、选拔,人尽其才,防止人才流失。同时注重后续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专业维修技术人员的综合技能。

2.6 提高驾驶员操作技术水平。开展各种培训,提高驾驶员的节能意识,改变不良的操作习惯。推广节油经验,每个驾驶员都要养成正确使用和驾驶车辆的习惯,缓启动、不踩急刹车,练就过硬的“脚下功夫”。做到“中速运行、减速提前、避免刹车、停车熄火”,每天都认真保养车辆,发现问题及时排除,确保车辆处在最佳的节能运行状态。

车辆技术维护计划方案范文第5篇

目前,美陆军已与BAE系统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团队分别签署了技术演示合同,推动新一代“地面战车”(GCV)项目进入技术开发阶段。GCV将采用多种先进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前瞻性,其设计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装甲平台的发展潮流与趋势。

美军对GCV的技术性能要求

美军对GCV进行论证时提出,该车的设计既要借鉴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战经验,也要考虑到2017~2025年可能出现的新的反装甲威胁。按照美陆军的设想,在启动研制首个GCV车型(步兵战车)之后,该项目还将陆续为旅战斗队提供若干种其它车型。这些新型战斗车辆将为乘员提供先进的互操作能力、实时的网络通信能力,以及各种作战环境中的高生存、杀伤和机动能力。它们的设计须能满足多样化需求,遂行多样化任务,因此除装备杀伤性武器外,还须配备非致命武器,战斗车辆还应具备嵌入式训练功能。

具备多用途性美陆军官员称,GCV可能成为陆军有史以来用途最广泛的车辆,计划发展多种变型车,但步兵战车必须是其第一种车型。该车能为美军提供部队防护,并在人群中进行近战。新型步兵战车必须可搭载一个完整的9人步兵班,而现役“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只能搭载6名步兵。

具备可空运性与机动性

必须能够使用C-17或C-5等大型运输机空运。GCV的机动能力将与“斯特赖克”装甲车相当,既能越野,又能在城区机动,其越野机动能力优于“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具备综合防护能力 GCV被要求具备强大的防护能力,采用V型车体,具备比“布雷德利”步兵战车更强的杀伤力和防弹能力、比“防地雷反伏击”(MRAP)车更强的防简易爆炸装置和地雷的能力。主动防护系统成为GCV综合防护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威胁环境变化时,可以为该车增加装甲防护组件。

具备网络化能力 GCV将具备运动中的信息共享能力,该车拥有的空间和电力使其能随时集成最新的网络设备。美军提出新型GCV车辆网络应具备开放环境中的“即插即用”能力,能够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网络协议。而且,这种新型网络在其寿命周期内必须经费上可支持,技术上可升级。

采用模块化设计 美军提出,为应对未来极端复杂的作战需求,GCV的设计必须坚持“开放式结构”、采用模块化技术,以便像“艾布拉姆斯”坦克那样,能够在全寿命周期内对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车辆性能。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GCV未来能针对战场需求的快速变化,针对不同的作战方式,迅速改造车辆结构或集成最新的技术,如轻型复合装甲、新型电子设备等。

美军提出,根据所面临的威胁环境的不同,GCV的重量应在50~70吨之间。由于要求GCV的最低防护能力要与防地雷反伏击车相当,加上要求载员12人,以当前的技术水平,该车至少重50吨。当威胁环境变化时,可以为该车增加装甲防护组件,届时其重量最大可能达到70吨。虽然美陆军没有规定GCV为轮式还是履带式,但鉴于GCV的重量,不太可能采用轮式方案。

BAE系统公司团队设计方案

BAE系统公司团队的GCV项目总体设计方案已初步确定,设计原则是为美陆军提供更高的生存能力、机动能力和多功能性,且防护能力可升级,以满足多种任务需求。该研究团队提出,GCV将在CV90步兵战车(BAE系统公司研制)底盘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特点是具备较大的车重与车内容积,采用混合电传动系统,配备奎奈蒂克公司的“E-X驱动”电传动装置,同时将使用MTU883柴油发动机。

根据BAE系统公司的设想,GCV的战斗全重将达到63.5吨,车长9米,车宽5米,车高3米,最大公路行驶速度为70千米/小时,在储备965升燃料的情况下,最大行程为300千米。GCV还将配备液压气动悬挂装置,乘员为3人,载员为9人(全副武装)。GCV武器系统为25毫米机关炮,在炮塔上还配有7.62毫米机枪,以及能够360°旋转的7.62毫米遥控机枪。此外,GCV将装备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网络化指挥控制系统。

奎奈蒂克公司为GCV混合电传动系统提供的关键部件——“E-X驱动”电传动装置相对传统液压机械变速箱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其在效率、尺寸、重量、可靠性和灵活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GCV采用“E-X驱动”电传动装置后,在加速性能、机动性、燃油效率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相对当前使用传统传动系统的战斗车辆有较大提升。同时,该系统还能为车载系统提供电力或为外部设备提供电力输出。采用“E-X驱动”电传动装置使发动机和变速箱不必采用机械连接,在选择安装位置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据研制方称,“E-X驱动”电传动装置是“未来作战系统”项目开发的技术,该技术成熟,完全可以投入应用。奎奈蒂克公司将在为期2年的GCV技术开发阶段交付多套该型电传动装置。

通用动力公司团队设计方案

通用动力公司声称,其所率领的团队曾参与过美国陆军70%以上现役战斗车辆及武器系统的研制、总装或保障工作,具有全面的项目管理、车辆设计与集成、士兵接口开发经验。据团队透露,其已对GCV项目的多种可能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权衡分析,在GCV的顶层设计上,强调开发具备经济可承受的新型地面战斗车辆,设计立足点将放在“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上。该团队提出要努力降低研制风险,在GCV的设计中将采用各类成熟技术,为新型战车提供强大的生存能力、网络交互能力、机动能力和杀伤力,该车性能将超过现有任何地面战车。通用动力公司设计方案还强调GCV将具备较强的进一步发展潜力,适应当前战场上不断变化的形势,能够胜任从非正规作战到常规作战的全谱作战。

在动力系统的设计思路上,通用动力公司团队与BAE系统公司团队存在较大差异。与BAE系统公司选用混合电传动系统不同,通用动力公司为GVC选择了传统型的柴油机动力装置,计划在MTU公司研制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发电机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该公司认为,采用混合电传动技术虽然能带来诸多性能上的提升(如能在有效控制车重的前提下使车辆具备优异的防护能力和机动性),但该技术尚未十分成熟,应用时存在较大技术风险,并将导致GCV制造成本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