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生产技术

绿色生产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生产技术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探究

随着社会对煤炭能源的需要呈现多元化趋势,有效的推动了现代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的研发。并且,在目前的形势中,地下矿井的开采和生产仍然是社会获取煤矿能源的重要途径。由于煤矿生产和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煤炭经济的发展速度得到快速增长。但是,由于煤矿生产和开采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不够健全,导致煤矿生产周边地区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因此,在现代社会环保理念下,在煤矿生产中应用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一、现代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的国家,因此就决定了我国是以煤炭能源消费为主的国家,所以,煤炭行业的持续和健康的发展对于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来,煤炭生产问题不断发生,给环境和人民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

(一)煤炭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在生产煤矿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例如2009年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就是典型的案例,非常值得煤矿企业反思。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不是有单一因素决定,其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如煤矿安全装备和生产工艺陈旧,科技投入较少,监管力度不够,管理人才的缺乏、煤矿工人生产工作量较大等都会导致煤矿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煤矿企业应该重视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安全生产。

(二)煤矿生产造成的环境问题

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很多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对人们的生存环境的污染产生的负面影响非常大。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煤矿过程中会大量的占用和破坏地表土地资源,对地下水文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污染以及会污染大气自然环境。

煤矿企业在生产煤矿的过程中,地下矿井的开采和生产会造成采空区顶板岩层发生坍塌,会严重破坏地表的建筑物和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煤矿企业在开采和生产煤矿过程中会将没有价值的废弃物堆放在地表上面,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露天煤矿在开采过程中通过直接挖掘煤矿资源以及在场外占用土地,破坏的很多农田,更为严重的会造成土地沙漠化,不仅破坏了地表土地资源,而且严重破坏的地表的生态环境。

煤矿资源的生产与开采通常是在地下水文地质结构以下进行的,为了满足安全生产和开采技术的需要,必须开展防水与排水施工工程,这样就会破坏地质含水结构,严重影响到地下水资源的再循环,从而造成水源枯竭,地表河流的径流量不断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很可能会污染地下河的水系结构。

在煤矿资源安全生产过程中,矿井的生产会排放出大量的煤层天然混合气体,在采空区瓦斯抽放和煤层自燃形成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进入到大气中,会降低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和浓度,造成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发生。因此,在煤矿资源安全生产过程中没有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绿色管理措施不仅会对煤矿周边环境产生污染,而且还会对大气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二、现代煤矿应用绿色安全生产技术

煤矿企业在生产煤矿资源过程中应该应用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提高现代煤矿资源的生产运行效率,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对于促进现代煤矿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应用水源保护生产技术

地下水资源保护安全生产技术主要是应用采煤工艺方法和地面注浆等有效措施,能够在生产煤矿资源过程中避免破坏地下水资源。水资源保护安全生产技术能够保护水资源,可以利用水资源,实现煤水共采以及防治水灾。因此,应用水源保护生产技术在水源缺乏的矿区能够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在水资源丰富的矿区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并且能够有效的预防水灾。

(二)应用煤炭与瓦斯共同安全生产和开采的技术

瓦斯是游离于煤矿岩层中的天然气体,是用于发电的工业化原料,是非常重要的洁净能源。应用煤炭与瓦斯共同安全生产和开采的技术主要采用留巷钻孔法和卸压法等有效措施,在生产和开采煤矿之前先抽采瓦斯,然后生产和开采煤矿资源。这样不仅能够避免瓦斯造成的大气污染,而且还能使瓦斯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应用充填减沉绿色安全生产技术

应用充填减沉绿色安全生产技术主要是用充填材料充填采煤工作面的采空区域。充填减沉绿色安全生产技术主要是采用条带开采与充填开采两种形式。应用充填减沉绿色安全生产技术可以缓和工作面的支承压力,可以有效的减少地表下沉或者出现变形,能够有效的提高煤矿采出率,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保护地表建筑物、水体和生态环境。

(四)应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整体性的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通过应用高科技手段将埋藏在地下深层的煤炭资源转化成气态能源,然后通过输气管道将气体输送到地面,从而将煤矿井下的固体生产改变成采气作业。因此,应用应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不仅能够减少人力,而且还能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能够有效的保护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同时能够促进煤矿资源生产和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总 结

本文通过对现代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的认识到应用绿色安全生产技术生产煤矿,对于提高煤矿资源的生产效率,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实现现代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钱明高.许家林.缪协兴.煤矿绿色开采技术.[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03).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畜禽产品;管理机制;技术措施;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S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08)04-0015-02

畜禽产品是人们的日常食品,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最有潜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农产品之一。目前,人们对绿色畜禽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国际市场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力发展绿色畜禽产品是解决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是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方向。因此,正确认识绿色畜禽产品,完善管理机制,掌握绿色畜禽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引导采用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我国绿色畜禽产品,是今后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1 绿色畜禽产品的概念和内涵

绿色畜禽产品是指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无疫病、对人体健康无害、质量安全且优质的畜禽产品。

绿色畜禽产品应具有以下条件:畜禽产品产地应符合绿色食品环境质量标准;畜禽养殖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畜禽产品应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畜禽产品的加工、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其特征是“安全和优质”双重质量保证,“环境与经济”双重效益。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的生态环境”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的质量控制”,其中每一道程序都是产业化生产不可缺少的一节链条,只有完整的产业化链条,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绿色畜禽产品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无任何污染条件下生产的畜禽产品;第二类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添加对人体无害的生物制药而生产的畜禽产品;第三类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添加作用强、代谢快、毒副作用小、残留量低的非人用药品和添加剂而生产的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畜禽产品。

2 完善管理机制,实现我国绿色畜禽产品的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

2.1 健全我国的畜禽产品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绿色畜禽产品的标准制定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畜禽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建立、健全以《畜牧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体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以法律形式确定各畜牧行政主管机关的地位、职能、职责和主要任务,监督并加强法规的实施。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已制定出中国畜产品认证标准:《绿色食品――动物卫生准则》、《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准则》,上述准则已通过农业部审定,正式颁布执行。农业部对畜禽产品生产制定了相关的无公害化生产规程、绿色畜禽产品生产及相关绿色指标项目标准,在现有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及做好与国际安全标准体系接轨工作。

2.2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治化、规范化

各级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对当地农产品进行监测,定期公布农药残留检测和质量安全信息,加强舆论监督,对违规生产者和经营者进行必要的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2.3 建立各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保证畜禽产品安全监管的公正性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部、省、县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这为加强我国畜禽产品的检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各级检测机构要保证对畜禽产品安全监管的公正性,独立执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级监督检验测试机构进行多层次的委托检验及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工作。

2.4 完善兽医管理体系

建立统一的兽医行政管理监督执法体系。改变现行的分散管理格局,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官方兽医制度,尽快与国际接轨,强化畜禽生产管理,加大执法力度。

2.5 建立绿色畜禽产品市场发展机制

绿色畜禽产品隐藏着无限商机,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有待投资开发。人人都想享受绿色食品,又恐上当受骗,要使消费者买到真品,生产者有利可图,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建立绿色畜禽产品专营市场。严格实行准入制,使合格产品进入,不合格的淘汰。二是要扶持绿色品牌龙头企业,让绿色品牌和龙头企业结合,使绿色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真正提高其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定期公布各市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和绿色畜禽产品各项指标监测情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2.6 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

农药、化肥以及工业废水的质量状况、安全性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直接影响。要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不出问题,就必须把住农业投入品质量这一关,要加强农药、化肥质量监督管理。要对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地下浅表水定期进行监测,保证农业灌溉用水不受污染。

2.7 加强畜禽档案管理

加强绿色畜禽的档案管理,全面反映畜禽出圈、兽药、饲料使用、防疫消毒、隔离治疗、休药期、出栏、屠宰、检疫检验、冷却、销售等各方面原始登记数据,实行终生的耳标、翅号管理,耳号、翅号能反映畜禽的来源。饲养地乡、村、户,特征和个体号等信息。

3 掌握绿色畜禽产品生产技术措施,严格产业化过程,保证产品质量

3.1 选择优良生态环境,加强育禽场环境治理

饲养畜禽场区的环境应符合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的《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标准,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被污染、周围无污染源的良好农业生态环境地区,离城镇、居民点、交通要道和其他畜禽场1000m以上,地势高燥的地方。各环境质量指标必须经权威部门检测合格。畜禽场建设布局特别有利于疫病控制及粪污处理,场内部局合理、绿化完善。

良好的养殖环境是绿色畜禽产品生产的前提与保证。其具体措施有:一是建立绿色屏障。在养殖场周围种植防护林,各区间种植隔离林,道路两旁搞好绿化。空地沙地植草覆盖。这样有利于空气净化,减少灰尘,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二是实现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这主要决定于当地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要适量控制地区内的养殖密度,尽量使粪便的利用在本地区范围内解决。对养殖场的要求就是在建筑设计畜禽舍时,考虑能最大限度的将粪便中的固体物和非固体物分开,以便使固体物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3.2 保证饲料原料质量

大力推广绿色生态营养饲料是发展绿色畜禽产业的物质基础。只有用纯天然、无污染、无毒害、无副作用的“绿色饲 料”,才能保证生产出质量安全的畜禽。

把好饲料原料关。除了对饲料原料进行感观检查和常规指标的测定,严格禁止霉变原料使用外,还应测定其农药、铅、汞、铜、铬、氯等有毒元素的残留量,将其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才能确保原料的绿色安全。

建立绿色饲料原料生产基地,对原料生产的田间管理、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和原料贮存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长期保证稳定供应高质量的原料。

生态营养饲料能够解决畜禽产品无公害和减少动物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配合日粮中应大力推广应用生态营养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的安全性。其主要包括微生态制剂、酶制剂、低聚糖、小肽类等,这些都是当前提高畜禽产品的安全性和生产绿色高效配合饲料首选的添加剂。

3.3 畜禽用水

畜禽的饮用水必须要达到《NY 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要对畜禽的饮用水定期进行检测,主要控制铅、砷、氟、铬等重金属及致病性微生物等指标,从而保证畜禽用水的安全质量,所有畜禽都提倡使用饮水器饮水。

3.4 育禽养殖管理

选择优良畜禽品种,饲养商品杂交畜禽,不断改进畜禽肉品质,推广先进的改良技术及人工授精技术,满足绿色食品安全优质的要求;坚持自繁自养,尽可能地避免疫病传人,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尽可能为畜禽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减少应激。饲养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系统培训。保证按照饲养管理规程操作。

3.5 控制育禽疫病

了解本地畜禽疾病发生的规律,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治体系;贯彻综合性防疫措施,坚持预防为主,认真做好卫生防疫、定期消毒和疫苗免疫;定期进行舍内外环境和用具消毒。对产仔的母畜和产房更要注意彻底消毒;对于发病的畜群,执行绿色治疗方案,首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兽药和中成药,其次慎用抗生素治疗。如果绿色治疗的效果不好,为了保护农户的利益,可以改为普通治疗,但康复后出栏的畜禽,只能作为普通畜禽回收处理。

3.6 育禽屠宰加工

宰前进行检疫,严格剔除病害畜禽;定期对畜禽产品进行药物残留、重金属、致病性微生物检测,实行安全指标检验;使用单独的生产线,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必须采用分批屠宰的方式,确保不发生交叉污染;按市场要求进行严格分级、清洗、消毒、包装,防止宰后污染;严格对宰后畜禽产品检疫检测。对绿色畜禽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和标签规定。

3.7 产品贮运销售

畜产品贮藏期间,宜采用机械物理方法如冷风库、地窖等方法贮藏;或选用无毒无害的天然制剂;运输过程中牢固安装并控制温湿度,搞好低温保鲜等措施,加强卫生控制;搞好加工设备的卫生管理与控制;搞好绿色畜禽产品的销售环境卫生,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加强销售人员的卫生管理,定期对操作员工进行健康检查等。

4 加快畜禽产品检验技术研究,加强畜禽产品检验检测

近几年,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畜禽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但总体来说,标准的制定数量、技术水平与现实要求差距很大,尤其大大落后于国际标准。为了保障家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必须加强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力度,增加必要的检测项目,提升检测能力与水平。

绿色畜禽产品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绿色畜禽产品生产的每一环节标准,加强畜禽产品的检疫检测。

绿色畜禽产品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如汞、铅、砷、铬、镉等。这类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来源主要是空气、水、土壤、饲料;二是农药(最具代表性的有二佑、DDT、多氯联苯、敌敌畏、甲胺磷等)、兽药(如四环素类、磺胺类、呋喃唑酮、氯羟吡啶等)残留的检测:三是加强激素类残留检测,主要检测指标如雌二醇、已烯雌酚、盐酸克伦特罗等;绿色畜禽产品的检测还包括一些致癌物质的检测及一些致病微生物的检测,致癌物质主要是黄曲霉素、苯芘亚硝胺、多氯联苯等,畜禽产品中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5 选择合理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畜禽产品生产

(1)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安全化、现代化养殖经营模式,建立绿色畜禽产品生产基地,扶持绿色龙头企业,是实现我国绿色畜禽产品产业化的根本保障。用生产绿色名牌产品和市场营销新理念,实施品牌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我国资源成本低的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畜牧业和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畜牧业,真正地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绿色畜禽产品。

(2)完善“公司+农户”饲养模式,建立绿色畜禽公司,通过其与分散的农户有机结合,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使分散的小农户组合成有规模的畜禽产品生产基地。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3篇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规程基地选择与管理、投入品管理、栽培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包装与贮运及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大豆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NY/T 285 绿色食品 豆类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食品 green food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 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2 始花期 first flowering

大豆任何一个节位开花初始日期。

4 生产基地选择和管理

4.1 基地选择

基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基地地块应集中连片、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壤肥沃、理化性状良好,宜与玉米等高秆作物间作或实行三年以上轮作,避免重迎茬。

4.2 基地管理

应符合下列要求:

a)建立工作室,放置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病虫草害防治安全用药标准一览表、基地管理及投入品管理等有关规章制度;

b)建立仓库,单独存放施药器械和未用完的种子、农药、化肥等;

c)建立废弃物与污染物收集设施,以便收集垃圾和农药空包装等废弃物与污染物;

d)有条件的地区,宜建立良好的排灌系统,以滴灌为宜;

e)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原则上每6年1次;

f)建立标志标牌,标示基地的位置、建设单位、作物名称、面积和范围等;

g)建立隔离防护,防止外源污染。

5 生产投入品管理

5.1 农药

5.1.1 采购

应采购符合NY/T 393要求的农药品种,并索取购药发票等有效凭证,严禁采购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农药。其他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合法销售点销售的;

b)有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的;

c)有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

d)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

e)有标签且标签内容完整的;

f)保质期内的。

5.1.2 贮存

应贮藏于专用仓库,由专人负责保管。仓库应符合防火、卫生、防腐、防潮、避光、通风等安全条件要求,应配有农药配制量具、急救药箱,出入口处应贴有警示标志。

5.1.3 包装物管理

配制农药时应将农药包装物清洗干净,将清洗后的空包装物毁坏,安全存放,防止重复使用,必要时应贴上标签以便回收。

5.2 肥料

5.2.1 采购

应从正规渠道采购符合 NY/T 394 要求的合格肥料,并索取购肥发票等有效凭证,除国家规定的免于肥料登记和无需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外。严禁采购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肥料。其它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合法销售点销售的;

b)有肥料登记证或肥料临时登记证的;

c)有肥料生产许可证的;

d)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的;

e)有标签且标签内容完整的;

f)保质期内的。

5.2.2 贮藏

应贮藏于专用仓库,避免受潮和中毒,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应混杂堆放。

5.2.3 包装物处理

肥料包装物应妥善处理、安全存放,不可另做它用。

6 栽培管理

6.1 整地与施肥

6.1.1 整地

宜秋翻,深度在20~25厘米,翻后及时耙地。翻后未耙地的田块,在春季土壤耕层化冻5厘米时,进行耙、压;未及时秋翻地块,在春季机械灭茬,顶浆打垄,整平整细土地,保住墒情。

6.1.2 施肥

6.1.2.1 原则

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无机氮素用量不得高于当季作物需求量的一半(或无机氮素用量按当地同种作物习惯施肥用量减半使用)。

6.1.2.2 方法

结合整地施入基肥。每公顷施入50 ~60 立方米充分腐熟、无害的农家肥或等养分含量的有机肥。

6.2 播种

6.2.1 播前准备

6.2.1.1 品种选择

选择能够安全成熟、抗逆性强的省(或国家)级审定的非转基因品种。

6.2.1.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2的要求;精量播种时发芽率应在95%以上。在播前10天,进行发芽试验。

6.2.1.3 种子处理

种子播前于气温20 ℃~25 ℃ 时,阳光下晾晒2 天~3 天,但不能爆晒。有条件的可对种子进行等离子处理。

6.2.2 播期与方法

6.2.2.1 当土壤8 ~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 ℃以上,开始播种,同时施入种肥,每公顷施入纯氮20~35公斤、纯磷50 ~75公斤、纯钾60 ~80 公斤,或等养分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配合使用微生物肥料。

6.2.2.2采用60~65 厘米 垄上双行,或采用45厘米窄行密植机械精量播种,覆土3~5厘米,春涝浅播、春旱深播,播后及时镇压。

6.2.3 密度

肥地宜稀、薄地宜密。中部平原区每公顷18 万株~20 万株;东部山区、半山区每公顷23 万株~25 万株;西部干旱、半干旱区每公顷20 万株~22 万株。采用45厘米窄行密植栽培时,公顷保苗可达40 万株左右。

6.3 田间管理

6.3.1 补种

出苗后及时补苗。

6.3.2 铲趟

在大豆始花期进行铲趟,趟深10~15厘米。

6.3.3 追肥

当大豆生育后期发现脱肥现象时,每公顷用尿素4.5~6.0公斤、磷酸二氢钾1.5~2.0公斤、钼酸铵300 ~500克,对水650 ~750 公斤,叶面喷施。

7 病虫草害防治

7.1 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辅之化学防治措施。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限制使用农药品种,药剂选择和使用应符合GB 4285、NY/T 393 及NY/T 1276的要求。

7.2 对象

主要防治对象:根腐病、病毒病、地下害虫、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杂草等。

7.3 方案

见表1。

8 收获

人工收获应在黄熟期进行,即90%豆叶基本脱落,豆荚由绿变黄,豆粒归圆;机械收获应在完熟期进行,即大豆叶片基本脱落,豆粒变硬,用手摇动植株豆荚有响声。

9 包装与贮运

9.1 包装

包装前进行产品检测,质量应符合NY/T 285的要求;认证产品的包装上应按要求加施绿色食品标志,并严格应按NY/T 658执行。

9.2 运输与贮藏

应与常规生产的大豆分开进行,工具清洁,贮藏处要有明显标识。应按NY/T 1056的规定执行。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4篇

1.1种子选择 如中蔬4、5、6号,浙杂2、3、5、9号,苏抗1-10号等

1.2种子处理 把种子放入50-55℃的温水,并不停搅拌,水温下降至30℃停止搅拌,捞出晾干。

1.3播种 选晴天上午播种,播种前 浇足底水,水渗下后播种,播后覆土 0.8-1.0cm。适宜苗龄40-45天。一般播种工作要在3月1日前完成。

1.4温度管理

苗床温度管理应遵循前高后低,昼高夜低的原则。出苗前,棚温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温度保持在16℃~20℃。出苗后,控制棚温,白天23℃左右,夜间13℃~15℃,防止幼苗徒长。

1.5炼苗 定植前10d,逐步通风降温,白天14℃~20℃,夜间5℃~10℃为宜。在移栽前三天,应大敞大晾,使小苗充分适应外界环境,提高栽后的成活率,并尽快缓苗。

2.整地移栽

2.1整地施肥 每667O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5000-7000kg,氮磷钾复合肥 (15-15-15)50-60 kg,过磷酸钙 100 kg,施肥后深耕,粑平,做成间距110cm的高畦,畦面 宽50cm。肥料应符合NY/T394要求。

2.2定植移栽 畦面开沟定植,每畦2行,一 般早熟品种株距35-40cm,每亩栽苗2000株左右,中晚熟品种株距 45?50cm。营养钵或营养块育苗,定植深度 以营养块的上表面与畦面齐平或稍深为宜。苗床育苗,宜在定植前4-5天浇一次透水,多带土,减少伤根。嫁接苗定植时,嫁接口应高出畦面3cm以上。

3.田间管理

3.1肥水管理 定植后5-7天再浇一次缓苗水,然后控制浇水,适当蹲苗。第一穗果座住后,结合追肥浇催秧催果水。整个结果期应保持土壤湿润且水分均匀,防止忽干忽湿。结果盛期,一般每隔3-5d 灌水一次。大雨过后应及时排水,防止烂根。缓苗后,追施一次“催苗”肥,每667m2追施尿素10-15 kg。每[果开始膨大时追肥,一般每次每6667m2追施氮磷钾复合肥 (16-16-16)30-35kg,或腐熟粪肥500kg,或腐熟饼肥80-100kg。拉秧前30天停止追肥。选用的肥料应符合NY/T394要求。

3.2植株调整 定植后应及时插架,整枝可采用单干整枝,插架后应随即绑蔓。疏花果每穗留3-4个均匀的果,过多的花蕾小果及时疏掉,及时摘除老叶和病叶,最后果穗上留2片叶摘心。

4.病虫害防治

加强通风管理,实施变温管理,即晴天上午晚放风,使棚温迅速升高, 31℃以上的高温可降低病菌孢子萌发速度,推迟产孢,降低产孢量。当棚温降至25℃以上,中午持续放风,使下午棚温保持在20-25℃,棚温降至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棚温下降,夜间棚温保持15-17℃,阴天中午也要打开通风口换气。

加强栽培管理,高畦栽培,定植施足底肥,增强抗病能力。严格控制浇水,尤其在花期,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适当节制,防止结露,避免阴天浇水。发病后期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在番茄蘸花后15-25天摘除幼果残留的花瓣及柱头。

4.1物理防治:

①利用天敌:释放蜘蛛、瓢虫、捕食螨和捕食性蓟马等防治蓟马;释放瓢虫或草蛉捕食蚜虫和白粉虱;利用姬小蜂的寄生性消灭斑潜蝇等。②性激素的应用:利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性引诱剂诱杀,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性引诱剂在7~10月使用,每亩放一个诱捕器,内置一个诱芯。各诱捕器间距30m,将诱捕器挂在棚架或木棍上,高出蔬菜30cm。春秋季每30天更换诱芯一次,夏季每20天更换诱芯一次。③利用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如11.7%菜颗・苏WP、11.7%甜核・苏WP防治鳞翅目害虫,1%苦参碱水剂可防治蚜虫、烟粉虱和美洲斑潜蝇。④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IGRs),调节剂就是通过扰乱昆虫正常的生理机能(例如蜕皮、变态、生殖等)最终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比如卡死克、抑太保、米满、氟铃脲等。

4.2生物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2%的宁南 霉素可湿性粉剂200-250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在发病初期用1%的武夷霉素水剂 150-2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早疫病;用72%的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防治细菌性病害。用Bt(200IU/mg) 乳200倍液喷雾、或用0.6%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防治棉铃虫、烟青虫;用10%浏阳 霉素乳油1000-1500倍液、或用1%苦参碱 水剂600倍液喷雾防治螨类害虫。

4.3化学防治: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采摘前10-15天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注意消除残枝、叶并及时喷晒合适的杀虫剂、杀菌剂,以防病势蔓延。

把浸过的种子装在大碗或小盆里,盖上湿毛巾,保持湿度,每天上下翻动1次-2次,放入25℃恒温箱,可使出芽迅速整齐。

5.收获

绿色生产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绿色食品 莲藕 生产技术 规程

[中图分类号] S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194-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莲藕术语及定义、产地环境质量、栽培技术、施肥技术、病虫草害防治、采收等技术标准等。本规程适用于郑州市绿色A级食品莲藕的生产。

2 术语及定义

2.1 A级绿色食品莲藕是指产地环境符合NY/T391标准要求,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及操作规程要求进行生产,产品质量经专门机构检测认定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并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2.2 浅水藕:适宜栽培在水深为 5~20cm的莲藕栽培品种。

2.3 母藕:莲鞭初期节间较短,以后延长,到结藕期节间又缩短,先端的几个节间积累养分,形成缩短肥大的根状茎。

2.4 子藕:新藕第二、三节上抽生的分枝。

2.5 立叶:叶片高大,叶柄粗硬,柄上到生刚刺,挺立出水的荷叶。

2.6 终止叶:最后一片叶,着生于新藕节上,叶片小而厚,叶色浓绿,叶柄短而细,光滑无刺或少刺。

2.7 藕头:新藕先端较短的一节。

2.8 后把:立叶的下部。

2.9 种藕:具有品种特征、藕头饱满、顶芽完整、藕身肥大、藕节细小、后把粗壮、无病虫害和色泽光亮的母藕,或粗壮、至少有 2 节充分成熟藕身、顶芽完整的子藕。

3 产地环境条件

绿色食品莲藕露地生产产地环境应符合 NY/T 391 的要求。以土壤酸A度为 pH 值为 5.6~7.5、含盐量在 0.2%以下、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为宜,具有常年保持 5~20cm 深水层的条件。

4 栽培技术

4.1 藕田的选择 种植浅水藕应选靠近水源、排水方便且交通便利的地方,要集中连片,便于灌溉、运输、田间技术指导和管理。

4.2 建节水莲池 选好地块后先测出池址四角水平,然后沿四周下挖50厘米,把挖出的土沿沟外沿垒成高30厘米、宽50厘米的土埂,并夯实。为防止土埂塌方,应稍向外倾斜,然后从一边下挖深50厘米、宽2米的槽,在槽内和墙体上铺薄膜,再挖第二槽,将第二槽土堆在第一槽的薄膜上,依次循环,待最后一槽铺上薄膜后,再把第一槽的土填进去。建造该池的要点是:地基要夯实,薄膜要选0.08~0.1毫米、宽7~8米的优质产品,薄膜连接处要重叠20厘米,并用塑料快干胶粘牢。

4.3 平整土地 藕田选定好以后,要及时平整土地,清除杂草和往年的枯叶及藕鞭等残留物,整平地面,以免灌水后藕田深浅不一。

4.4 种藕选择

选好种藕,如鄂莲5号。种藕应适当带泥,随挖随栽,用种量为 400~600kg/亩,或具顶芽1000~2000 个。

4.5 施肥

执行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底肥为主、追肥为辅。一般每亩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2500~3000 kg,15-15-15三元复合肥 50kg作基肥。多施有机肥可以减少藕身附着的红褐色锈斑。

4.6 定植

4.6.1 定植时间

藕莲要求高温、多湿的环境,藕莲栽植过早,水温、土温都较低,则不利于其发芽,种藕易烂;栽植过迟,茎芽过长,栽植时易受损伤。郑州市定植时间一般在清明至谷雨(4月6日至4月21日)栽植。

4.6.2 定植方法

定植密度为行距为1.6~2.5米,株距为1.0~2.0米,每亩栽 120~400 穴,每穴排放母藕1支或子藕 2~4支。将种藕以与地面呈 20 度角斜插田中,藕头入土深 5~10 cm,后把节梢露在水面上。

栽植时原则上一般要求田块四周留空头1米,边行藕头一律朝向田内,各行种藕位置最好相互错开成梅花形排列,便于叶片在田间均匀分布。

4.7 田间管理

4.7.1 水位调节

藕田水位管理原则是:水层深度前期浅,中期深,后期又浅。具体做法是:在藕莲栽植初期应保持3~5厘米深的浅水,以利发芽;栽植后15天内水位以不超过7厘米为宜。出现立叶2~3片时,水位加深到10厘米左右,再随着气温的升高,水位可逐渐加深到12~20厘米。后期立叶满田并开始出现后把叶时,水位落浅到10厘米左右。结藕期以浅水5~10厘米为宜。

4.7.2 追肥

一般追肥2~3 次,第1次在 1~2 片立叶时,每亩撒施硫酸钾 10 kg、尿素 10 kg 或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1000 kg;第2次在 5~6 片立叶时,每亩追施 15-15-15 三元复合肥 20~25 kg;第 3 次于终止叶出现时,每亩追施尿素 15~20 kg 或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1000~1500kg。若7月上中旬采收嫩藕,或植株长势较旺,则不进行第3次追肥。

4.7.3调整植株 藕莲的植株调整工作包括转藕头、摘老叶、曲折花梗等。

1)转藕头 从植株抽出立叶开始,靠近田埂的藕莲应定期转梢,每月需转梢1次。夏至、立秋为植株旺盛生长期,每隔2~3天应转梢1次。转梢宜在晴天下午进行。

2)摘浮叶、黄叶、老叶 当藕叶布满藕田时,须将遮蔽在立叶下层的浮叶,或变黄、衰老的早生立叶和枯叶等及时摘除,以利于藕田通风透光,提高水温、地温。

3)曲折花梗 藕莲现蕾后可将花梗曲折,但不可折断,以防止雨水自断处进入底部藕内而造成烂藕。

4.8 病虫杂草防治

4.8.1 主要病虫害:腐败病、褐斑病、蚜虫、斜纹夜蛾、稗、莎草等。

4.8.2 病虫草害防治原则

对田间病虫草害进行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使用物理、生物等防治技术,科学使用农药,所使用的药剂符合NY/T 393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