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车间主任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记者:当初为什么来做印刷工?
小李:我17岁的时候,就来这里了,那时候公司周围还是光秃秃的,对面的酒店当时只有水泥框架。我的哥哥也在华联上班,当年就是因为哥哥在这儿,所以我才过来的。他比我大5岁,现在是轮转机长。我在华联工作7年了,这里就像家一样,我也很喜欢在这里工作。
记者:喜欢印刷行业吗?
小李:说实话,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因为印刷行业的压力实在太大。一方面,每天在机器前面一站就是12小时,身体上感觉很累;另一方面,现在的客户要求越来越高,有时连针尖大的白点(纸上掉下的粉末造成的瑕疵)都不能接受,尤其是日本的客户最为挑剔,这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记者:现在住单位宿舍吗?以后打算买房子吗?
小李:没有,我和我媳妇在外面租房子住,1400元一个月。虽然结婚了,但我没买房,在北京也买不起房。我和媳妇是同乡,我们打算以后回老家买。叶落归根嘛,以后肯定要回老家的。
记者:这7年中想过跳槽吗?
小李:基本上没有,因为只要一跳槽,就可能经常跳,其他的印刷厂也不一定比这边的工资待遇好。我们这些机长普遍认为,只要是想干印刷,就要一直在华联干。除非不想干,那就彻底地转行。我们这儿离开的人,大多都是自己做生意去了。
记者:平时有没有给自己充充电?
小李:主要是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比如润版液等辅料类的培训,能让我学到很多,以前不了解这些专业知识,只知道怎么用,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通过培训,我感觉自己各方面都提升了很多。
记者:哪年当上机长的?你认为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小李:我是2011年当上机长的,就是到这儿的第四年。我觉得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眼力见儿,为人做事都很重要,不能死干蛮干,应该学会灵活运用。
记者:未来有哪些打算?梦想是什么?
小李:说实话,在北京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找到归属感。我家那边虽然穷,但有亲情在,就感觉其乐融融的,每次过年回家,都不想回来。不过我还年轻嘛,再奋斗几年,然后回家买套房,攒钱回去做生意。
我的梦想就是,在老家安阳的道口镇买套房,给媳妇开个小“门脸儿”,她在店里忙活,我自己找个轻松简单的工作,最好是朝九晚五的,然后平时帮她进货。我想要的就是这种稳稳的幸福,踏踏实实的感觉。赚钱多少无所谓,主要是要生活,那才是家。
焦同学:1991年出生,河南周口人,本科毕业后在家乡工作两个月,后辞职来到北京。2013年10月来到华联印刷,现任文创中心初级设计师。
记者:为什么选择来北京发展?打算一直留在北京吗?
焦同学:毕竟一线城市比较吸引人,有很多发展机会。而且北京离家不太远,所以我就过来了。不过现在年轻人都不太稳定,北京也不是常呆的地方,虽然它跟我想象中的差不多,我也能适应北京的生活环境和节奏,但是它不接受我,因为生活压力蛮大的。当初也只是想出来见见世面,没想在这里安顿下来。
记者:那以后打算去哪里?回老家吗?
焦同学:以后可能会回到郑州发展,我之前在那里上学,有很多同学和朋友,做起事情来也比较方便。最重要的是,那里的人际关系比较单纯,可能离开多年依然如初。而北京这边,却终究找不到归属感。我认为所谓的归属感,其实就是“亲戚朋友在对面,老婆孩子在身边。”
记者:现在社会上给90后贴了很多标签,你对此这么看?
焦同学:我觉得不够贴切,毕竟大家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不同,内心的想法和做事方式都可能有很大不同,各自都有优缺点,不能一概而论。
记者:你理想中的工作是什么样的?
焦同学:理想的工作,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说实话,上了这么多年学,现在找工作还是很难,工资还没有小李(印刷机长)高,所以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想自己做点儿喜欢的事情。
侯同学:1990年出生,河北衡水人。2013年12月来到华联印刷,现任食堂厨师。性格开朗活泼,是个一心想做厨师的“富二代”。
记者:听说你在印协的新春晚会上表演节目了,能讲讲具体情况吗?
侯同学:没事儿玩呗,过年了,乐呵乐呵。我和另一个同事搭档表演了小品“超级大明星”,就是小沈阳那个(侯同学的说话语调的确很像小沈阳)。我比较爱玩,单位征集表演节目,所以就报了一个。
记者:为什么选择来华联工作?喜欢现在的工作吗?
侯同学:我15岁就来北京,现在已经快十年了。刚开始在饭店当学徒,一步步成长到现在。来华联之前,我回家呆了两年,我爸想让我跟他经营企业,但我不想做他那个,所以就先找个踏实的工作,然后慢慢积累、自己干。后来我就在网上投了简历,来到了华联。我感觉在这里工作挺好的,节假日都是按国家规定走的,各项福利都很齐全。
记者:未来有哪些打算?
侯同学:我以后就是想自己开个饭店。有人说,90后的富二代,只会天天开个宝马,到处乱逛,全是烧钱的。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事业,有个目标。所以,我现在想利用下班时间,先从卖宵夜开始,一点点做起。毕竟,我想达到一种生活状态,只能这样去努力,相信未来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小张:1992年出生,甘肃人。2011年来到华联印刷,现任胶装机助手。性格沉稳,不善言辞,工作认真,踏实肯干。
记者:当初为什么选择来北京?
小张:就是想出来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当时19岁中专毕业,因为有亲朋好友在这边工作过,所以我就自己过来了。
记者:今年过年回家了吗?平时想不想家?
小张:今年没有,我去年春节回家了。一直都挺想家的。
记者:哪年当上副机长的?对现在的工作满意吗?
小张:2012年当上副机长的,工作感觉还行吧。跟想象中不太一样,因为工作时间有点儿长。
记者:那以后有什么打算?还想做印刷吗?
小张:以后肯定不想干印刷了,打算回老家重新开始。不过现在回去也不容易,毕竟没有太好的工作在等着我,所以打算干几年再回去。
罗主任:80后,广东人,2003年从广东总部调到北京,现任平装车间主任,小张的直属领导。
记者:您的车间有多少90后员工?
罗主任:我们生产车间总共有90多人,除了机长和助手之外,大部分都是90后,普工以90后为主,人数大概有70人左右。
记者:90后员工的工作表现如何?
罗主任:90后普遍比较聪明,优点是接受事物比较快,可能是因为从小到大接触的事物比较多。缺点是很多事情比较容易放弃、缺乏耐心,这也跟地区、家庭有关,多数的90后来自于农村,还是比较能吃苦的。
记者:90后员工的稳定性怎么样?
罗主任:一般来讲,普工的流动性很强。而副机长、机长的稳定性较好,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了这个行业,工作时间久了,也不会觉得气味重、声音大,所以流失率较低。通常新员工不熟悉这个行业,所以接受不了,尤其是读书多的、家境好的、选择空间大的,流动性也会比较大。而副机长、机长,很多快要有家庭了,所以责任感也会更强一些,一般不会轻易离开。
记者:像小张这样的想法,您了解吗?有什么解决办法?
罗主任:小张平时工作很认真,也特别能吃苦,他的这些想法我也有所耳闻。不过,我也相信他不会轻易放弃,因为我们都经历过这个阶段,经过几年磨练之后,想法在不断发生变化。有时候,员工一时冲动,说要辞职不做了,我就让他们冷静一下,给他们一些时间,过两天再说。通常过了几天之后,他们经过冷静的思考,就改变主意了。然后我会设身处地帮他们分析事情的利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他们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
记者:对于90后员工管理,有哪些心得体会吗?
罗主任:首先,我认为沟通交流很重要。90后主张自我,我们不能反对他们的看法,要先听他们说,再去做客观分析。他们不像70后、80后,你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而且90后的叛逆思想比较严重,不会有那么多顾忌,所以我们必须要与他们真诚地交流和平等地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去成长。其次,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优秀的90后员工通常是认准一件事,就会很积极、很勤快地去做,而且很快就能做好,这种积极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所以我们要学会多多表扬员工,在员工中树立榜样,营造互相学习的氛围。毕竟,车间里的90后越来越多,他们即将成为这里的主宰,既然我们无法回避他们的到来,就只能接受这个现实,去调整管理方式。
胡生宝:华联印刷人事行政部经理
记者:现在华联的90后员工人数比例如何?请介绍一下分布岗位、学历和来源地?
胡生宝:90后员工人数比例大概为18%。各部门、各岗位都有90后,其中车间90后员工学历以中专为主,办公室90后员工学历以专科和本科为主。我们的员工还是外地的比较多,很多是中专技校毕业之后就过来了,主要来自于山东、河北、四川、山西、内蒙古、广东等地。
记者:春节之后,员工的返工率如何?90后员工的稳定性怎么样?
胡生宝:虽然我们通过团购车票、专车接送、发放红包和开门利是等方式吸引员工按时返工,但是节后还是有5%左右的员工没有回来或者晚回来。现在年轻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像我们当时那么有韧性,不太容易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否定”,可能批评他们几句,他就撂挑子不干了,甚至都不办离职手续,直接走人。所以在责任心方面,会有一点点问题。我们当年刚工作时,可能还要考虑以后攒钱买房之类的问题,但现在的90后好像根本不想这些事情,相比之下,我们似乎更草根一些,而90后的生活需求要比我们高很多。我刚参加工作时,才买了一个几百块钱的手机,而他们上学时就有手机了,甚至使用iPhone5的人数不胜数,所以他们信息量的接收比我们那时候要多得多。我曾经遇见过,有个吉林大学毕业的90后本科生,悄声无息地离职,然后给我发个短信,说家里给找了个新工作。我说,你得过来办离职,我才能给你发工资,结果他直接理都不理我了。
记者:90后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胡生宝:90后选择工作,主要考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给钱多不多,二是轻松不轻松。他们一到印刷厂,就会觉得累、耗时间,所以很多人刚进来就走了。另外,他们还要看娱乐能不能配套,比如手机是离不开身的,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没有手机和网络。虽然按照公司规定,上班期间员工是不允许带手机的,但仍有个别刚来的员工会带着手机“见缝插针”地边玩边工作。有一次,我就在车间遇到过,一名90后员工一边拉着手推车一边拿着手机玩,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方向盘,他应该是在玩赛车。我当时告诉他,这样玩很危险,容易出工伤,毕竟安全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华联印刷董事总经理朱敏:90后员工管理关键词――理解、尊重、教导
在90后的管理方面,我认为有三个关键词:理解、尊重、教导。
85后到90后的员工,其实比我们这一代人要更加艰难。虽然他们从小生活的条件比我们好,接触的知识和视野也比较广,但是毕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有跟兄弟姐妹争抢的环境,在家中一直是小太阳,所有人都呵护他,几乎没有受到过挫折。因此在走向社会的时候,势必会出现心理上的落差,发现社会跟他成长的环境不一样,于是各方面的压力、不安、惶恐、迷茫就会扑面而来,这样的冲击远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大。
我们这一代其实生活在一个比较好的时代,这个好的时代体现在,国家发展比较迅速,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达到衣食无忧、家庭幸福的状态。可是90后的孩子们却并非如此,即使是家里人倾其所有甚至倾几代人所有,也不一定能让孩子在城市里获得一席之地,这也是比较难的地方。所以,他们的一系列表现,我认为都是可以理解的。
一定要先站在这样的角度去想,理解他、包容他,并且还要尊重他。这些孩子的自尊心都很强,他们没有小时候兄弟姐妹之间又打又闹、你争我让的经历,所以他们可能比较自我。90后开口讲话的主语一定是“我”,而我们说话可能会用“我们”或者说别人,很少说“我怎么样,我怎么样”。这是他们张扬个性的表现方式,也是一种比较单纯的自我表达。所以,我认为不能用符号来定义他们,不要给他们贴上“90后”的标签,好像一定要把他们跟我们区别开一样。还是要给他们多一些尊重,多跟他们去交朋友、聊天、听听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