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安全技术;影响因素;防范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被看作是信息交换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应用时具有开放性等优势特点,很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的危害影响,导致用户无法实现正常使用。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都是重点内容,为了从根本上实现网络信息技术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计算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提出和应用,主要是指计算机管理中能够针对现有各种不同类型数据信息进行妥善处理,对处理系统进行有效保护,进而形成一系列的安全方案。针对计算机内部涉及的各种不同类型软件以及数据等安全问题提供保护,为重要数据提供保证,以尽可能避免受到恶意的攻击或者破坏影响。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出现数据泄露等情况,而且能够为用户自身的个人信息安全提供保证。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在网络当中输入的个人信息以及机密信息需要得到有效保证[1]。针对网络提供商而言,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不仅要保证数据信息能够实现正常的传输和利用,而且还要为用户安全用户信息安全提供保证。同时能够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提前做好一系列的预防,采取针对性的对策进行控制,尽可能降低损失。

2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的特征

2.1隐蔽性

计算机网络自身具有非常强的开放性特征,很容易受到各种不法分子的攻击影响,尤其是受到各种病毒的攻击。与目前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发现计算机网络攻击本身具有非常强的隐蔽性特征,在发生以及整个发展中耗费的时间相对比较短。

2.2破坏性

网络攻击通常情况下会直接导致计算机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影响,甚至计算机会直接处于一种瘫痪状态。如果攻击成功,势必会致使计算机用户受到严重的损失。

3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影响因素

3.1环境

在与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现状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在实践中,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会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环境的影响。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如果整个应用领域本身存在相对比较严重的问题,势必会导致计算机的硬件受到毁坏,甚至会直接导致计算机出现罢工等情况。

3.2系统

计算机在运行时,软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证计算机可以实现正常运转的主要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能够实现正常稳定使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是计算机系统在构建和应用时,并不是全方位存在的,在整个使用中,其仍然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漏洞,无形当中导致计算机网络风险的持续增加。

3.3软件安全漏洞

与目前的网络安全管理现状进行结合,发现人们虽然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在日常使用时,由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软件种类相对比较多,软件自身的安全性会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如果用户使用计算机时,只是单纯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软件进行下载和安装,很多软件当中含有一定病毒,其被下载之后,对于整个计算机系统将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影响[3]。计算机安全配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如果安全配置水平并不是很高或者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很容易导致严重的风险。

3.4个人失误

用户在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操作和使用时,很容易出现个人失误等问题。由于操作不当或者管理人员对于信息数据的安全防范意识并不是很强烈,导致较为严重的损失。除此之外,由于缺少对于各种不同类型数据信息的保护意识,在计算机网络中很容易出现信息泄露或者丢失的问题,甚至还会影响到政府以及银行等相对比较机密的文件。由于网络防护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导致信息泄露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很容易对企业或者部分特殊单位的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4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4.1防火墙合理设置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到网络化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相对比较广泛,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了从根本上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践中要对防火墙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这样才能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保证。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危险入侵者起到良好的隔离效果。通过对防火墙技术的合理利用,能够针对计算机软件硬件之间的通信渠道起到良好控制效果。通过防火墙技术的利用,可以将互联网与运行计算机制进行有效的划分,对两个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进行准确有效的判断,对应的用户需要对特殊需求进行合理设置,对不适当的信息进行拦截处理,尽可能避免计算机受到病毒入侵影响[4]。防火墙在整个网络安全中的设置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其能够对计算机用户信息的安全提供保证。因此,在整个防火墙设置中,要对用户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保证防火墙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够将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保护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网关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能够对部分网络风险起到良好的规避效果。

4.2计算机防病毒能力的强化

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运行时,由于覆盖面相对比较广,很容易受到各种不同类型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病毒攻击的情况相对比较多,导致计算机出现各种不同的故障,甚至会直接停止运行,处于瘫痪状态。基于此,要保证计算机自身防病毒能力的强化,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计算机用户在针对病毒进行抵御和防范时,对防病毒软件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安装和改进,通常情况下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当中,对杀毒软件计算安装,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杀毒处理。同时可以下载电脑支持的组件对电脑进行彻底扫描,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隐藏在系统当中的安全漏洞,保证计算机防火墙的强化。同时可以定期对各种不同类型软件进行升级,将计算机网络系统会受到病毒入侵影响的可能性尽可能降低。对于计算机用户而言,可以适当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市场上效果比较好的杀毒软件,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定期的杀毒。近年来网络的整体发展形势相对比较良好,我国网络安全部门针对网络当中涉及的一系列不良信息进行了彻底的清除,尤其是部分传播不良信息的网络公司进行了及时的纠正和警告。涉及的网络病毒以及不良信息很容易导致计算机设备受到影响,设备中存在的一系列重要数据信息等很容易被盗取。因此,在使用网络下载一些未知文件信息时,通常情况下要提前利用防病毒软件对信息进行处理,保证下载到的文件信息当中不会隐藏病毒,为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保证。除此之外,如果计算机当中存在一些漏洞问题,应当及时下载补贴,尽可能避免隐藏在电脑当中的病毒软件,对整个运行系统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害影响。

4.3加强网络环境管理

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运行时,黑客是导致其安全问题受到严重威胁的主要原因。黑客的入侵技术相对比较高,很容易对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机密文件等进行盗取,因此在实践中要加强对于整个网络环境的管理,实现对黑客的有效防范。要对现有程序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将其合理地应用在计算机系统当中,这样能够尽可能实现对黑客入侵的有效规避,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在用户对自己现有的各类账户和密码进行设置时,应尽可能复杂一点,避免黑客的盗取。

4.4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计算机用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网络安全的直接受害者以及受益人,其自身具备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能够针对目前存在的一系列安全威胁起到良好的防范效果。首先要保证计算机用户能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针对系统存在的一系列安全的漏洞以及杀毒软件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和检测,这样能够促使计算机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安全可靠的状态。同时切记尽量不要从来源不明的网站中下载文件,定期对系统进行杀毒。其次,对现有的一系列网络密码以及账号等进行有效管理,避免数据信息等被黑客盗取。比如在对账号或者密码进行设置时,切记不能够使用相同的字母或者数字,尽可能设置烦琐一些,这样才能够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4.5使用签名技术以及网络数字证书

通过对数字证书技术的合理利用,以专业第三方的方式,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有效的验证,保证对于用户真实信息的获取。这样不仅有利于保证整个机密信息、用户信息并不会出现泄露等情况,而且能够尽可能减少信息非法获取、修改等情况的发生。在实践中,将签名技术、网络数字证书技术等合理应用在网络程序运行中,同时还可以实现在储存信息中的合理应用。针对发送信息是否来自发送者进行真实有效的检验,这样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而且能够尽可能避免出现信息失真等情况。

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范文第2篇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因此探索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是我们应该探讨的一个时代性课题。在此课题下要求我们分析各种计算机网络所出现的不安全的因素并根据各种因素探讨出预防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达到防患于未然保证我们的信息的安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影响因素 防范措施

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使用,并且将世界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变得越来越密切。网络的安全性也日益凸显,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积极研究网络中的不安全的漏洞并想办法去弥补这些漏洞从而使我们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安全性。

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所谓的计算机安全技术是指通过网络的技术应用措施和网络的管理在网络这样一个大的环境里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的技术。

通常计算机安全技术分为物理的安全技术和逻辑的安全技术。对于物理的安全技术是对网络设备及相关设施保护而避免破坏和丢失。而逻辑的安全包含的则是信息和数据的完整,可用和保密。因此计算机安全技术则是通过物理安全技术和逻辑安全技术的相互结合保证网络整体的完整性,并实现网络的整体运营的流畅性的技术。

2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影响因素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影响因素分为两种。分别是物理的安全技术因素和人为逻辑安全技术因素。

所谓的物理的安全技术因素是指在在自然情况下人为地进行破坏电缆、主机、服务器或者人为地拷贝资料、信息而造成的网络的中断服务或者信息泄露。亦或者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所产生的辐射,雷电等自然现象对于网络稳定性产生的影响。而人为逻辑安全因素则是人为的通过技术手段对于个人的信息资料的进行窃取、监听、损坏等行为。

2.1 物理安全技术因素

2.1.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物理安全技术因素里最直接的因素也是最容易防范的一个因素。人为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不法分子的破坏;二是人为不重视因素。

(1)不法分子的破坏活动因素。首先,它主要是指不法之人受利益的趋势不顾法律与道德的约束对于传输网络的电缆进行盗窃行为。其次是受商业目及其他目的的影响对于信息资料的拷贝及盗取情况。

(2)人为的不重视因素。所谓的人为不重视因素一是指人们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密码的设置过于简单或者对于重要的资料采取不保护。如:对于计算机开机不加保密措施。二则是线路、主机、机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懈怠及不作为行为造成对于网络维护的不及时进而使网络处于不工作状态或者直接长时间处于瘫痪状态。

2.1.2 自然因素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众多的自然现象,其中如辐射,雷电等因素。它们可以对在露天情况下的各种传输线路产生不必要的干扰,从而影响网络传输的稳定性。

2.1.3 人为逻辑安全因素

人为逻辑安全因素是指技术人员通过各种的编程软件、病毒、电脑漏洞等对于计算机造成破坏或者窃取信息和数据。

(1)非法授权访问。非法授权访问是指技术人员通过编程软件对于计算机的权限进行破解从而以低级用户的权限获取高级用户权限的资料,从而对信息数据的愿所有者的利益造成损害。

(2)病毒入侵。病毒使我们常见的一种对于电脑入侵的手段,电脑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编译却和生物病毒有着相似性,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潜伏性和破环性。一旦有病毒进入电脑程序,轻者造成电脑数据和信息的丢失重者可能造成电脑的整体瘫痪更有甚者能够对电脑内部的硬件造成毁灭性的损害。

(3)IP的盗用。每一台主机都有单一的IP地址相当于电脑的身份证,一旦被盗用则会获得较高的电脑使用权限那么电脑内的资料信息的盗用风险将会大大提高从而对电脑使用者造成重大损失。

(4)黑客的入侵。黑客是指具有高超计算机使用技术的人员进行的非法入侵操作。

黑客通过使用特定的软件或者人为编写的软件进行越过防火墙并对某一台或者某些计算机发动大规模袭击,可以进行窃取、监听监视、破坏等。黑客活动不仅仅出现于家庭用户更多的是对政府、商业机构进行大规模的入侵行动。

(5)漏洞及欺骗手段。漏洞是指硬件、软件、协议存在隐患,在攻击者没有任何授权的情况下对计算机发动攻击窃取资料的行为。

欺骗类手段是指协议本身存在缺陷可以被利用并且能在计算机中留下所谓的“后门”方便以后对于计算机信息的二次窃取或者破坏。常见的有Web欺骗,DNS欺骗等。

3 计算机网络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3.1 对于物理安全技术因素的防范措施

3.1.1 对于网络传输线路的保护

在我们的网络传输中大部分是电缆传输露天传输,鉴于此种情况工作人员可以在以后的线路更换中采取土地掩埋和光纤传输。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偷盗者或者自然现象造成的线路传输不稳定。

3.1.2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要在生活工作中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对于重要的资料进行多重加密保护并对于重要文件进行拷贝复制。必要时可以借助相应的加密文件来拖延不法者对于文件破解的时间,从而可以有充足的时间采取应对措施。

3.1.3 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认识的加强

对于拥有大量服务器的公司来说首先要做的是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的控制,让所有的工作人员意识到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要求工作人员按时检查输送线路及服务器和主机的运行情况,做到有各司其职,有错必究。

3.1.4 对于人为逻辑安全技术因素的防范措施

(1)密码的多样性。在设置密码时可以将密码设置的长一些复杂一些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权限的轻易破解。

(2)病毒查杀软件的安装。对于病毒的防范自然而然是安装病毒杀毒软件目前较好的付费杀毒软件是卡巴斯基,免费的杀毒软件有金山毒霸等,它们可以有效的避免病毒进入系统对计算机的资料进行窃取活动。

(3)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最早的计算机技术之一,可以有效地筛选主机与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这种技术可以较为容易的阻挡黑客的攻击,从而保护资料和计算机的安全。因此大力发展防火墙技术成为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任务之一。

(4)漏洞监测。虽然目前计算机中仍旧有着许多漏洞,但是如360等软件都开展了漏洞监测功能,通过全盘漏洞的搜索可以监测出计算机中的高危漏洞并通过补丁对于漏洞进行修复从而可以达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的。

4 结语

计算机技术无时无刻不在进步,但是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漏洞也在不断被发现,只有我们时时刻刻的做好防范准备,从自然环境下硬件到计算机运用的软件进行层层把关才能真正实现我们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孟浩,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概述[J].中国校外教育,2010(09).

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值,这预示着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安全隐患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攻击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基于此,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迫在眉睫,来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使同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使用性得到保护。计算及网络安全不仅包括网络的硬件、管理控制网络的软件、也包括共享的资源、快捷的网络服务,所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覆盖的范围非常广。参照ISO给出的计算机安全定义,认定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使网络系统连续可靠性地正常运行,提供有序、正常的网络服务[1]。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所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信息漏洞。在计算机软件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就会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有人发现了这些漏洞并加以利用,就会对整个计算机网络造成威胁。这些错误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安全漏洞,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错误都是安全漏洞。虽然,现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很多漏洞已经被发现并做了加密授权处理,但这并不是万全之策,一旦攻击者能够在不被授权的情况下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访问或者破坏,就会对整个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影响。(2)计算机硬件配置不合理。计算机硬件如果配置的不够合理,也同样会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造成影响。网络服务器是计算机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传递信息和文件,所以,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也就直接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在这个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保证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性,就需要对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进行更新换代,这样才能发挥出计算机硬件的重要作用,确保计算机网络能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另外,通过合理地配置网络服务器,在满足计算机用户需求的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所以,计算机硬件配置必须要得到足够的重视。(3)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计算机网络病毒也是一种程序。编写这种程序的初衷就是制造病毒。而这种病毒会隐藏在其他程序中,并且不会被轻易发现,还会不断的“传染”到其他程序中。计算机病毒正是黑客用来攻击网络的主要攻击手段,遭到攻击的计算机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话可能会让整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破坏性和传染性的特点,会对网络信息安全造成巨大的破坏。另外,目前很多计算机的安全配置和权限设置不够合理,网络资源高度开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了黑客可乘之机,黑客通过木马、病毒、信息炸弹、网络监听等程序轻易就可以撕开计算机的防御,从而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目前,黑客的主要攻击流程为:确定攻击目标、收集情报和信息、获取普通用户的权限、取得超级用户的权限、留下后门、清除入侵痕迹,如图1[2]。

3新时期的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

(1)设置防火墙。所谓的防火墙指的是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络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避免计算机受到威胁,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火墙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主要由服务访问规则、验证工具、包过滤和应用网关四个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通过安装防火墙,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但是并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2)网络信息加密技术。网络信息加密技术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安全措施,主要是利用加密技术手段,在电子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和存储时候对其进行保护,从而提高了信息保护的安全性。利用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加密钥匙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之成为没有正确密钥任何人都无法读懂的报文。而这些以无法读懂的形式出现的数据一般被称为密文。为了读懂报文,密文必须重新转变为它的最初形式-明文。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防范网络信息被窃取,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目前,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是当前保证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码技术主要包括古典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以及密钥管理[3]。(3)计算机病毒预防技术。计算机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有很强的复制能力,并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隐蔽性,可以很快地进行扩散和传播,不易被人发现,会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而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系统造成破坏,是一种动态判定技术。也就是说,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是采用对病毒的规则进行分类处理,随后在程序运作时只要发现有类似的规则出现,则会自动判定为计算机病毒。具体来说,就是通过阻止计算机病毒进入系统内存或阻止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进入。目前,主要预防病毒的技术包括:磁盘引导区保护、加密课执行程序、读写控制技术、系统监控技术等[4]。(4)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也可以说是访问控制技术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进行未授权的访问,从而使计算机系统在合法的范围内使用。身份认证技术可以对访问计算机资源的人进行识别,从而判断出是否具备足够的访问权限来对计算机进行访问。身份认证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用户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防止合法用户的信息被窃取,避免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财产损失。因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具有很强的开发性、流动性和共享性,一旦用户的合法信息泄露,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目前,身份认证技术有很多种,比如:静态密码、智能卡、短信密码、动态口令、动态签名、生物识别等,其中生物识别是最为先进的身份识别技术,通常是通过传感器来读取生物的特信息,像视网膜、指纹、DNA、气味等,并跟数据库中的特征对比,如一致则可通过,被广泛应用到政府、军事、银行等领域。(5)安全协议。所谓的安全协议就是以密码学为基础的消息交换协议,其目的是为了给网络环境提供各种安全服务,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整的网络系统安全协议可以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的秘密信息的安全传递与处理,得到安全、可靠的保障,确保网络用户能够安全、方便、透明地使用系统中的资源,从而促进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

4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人们步入到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不仅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为了使计算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稳定的发展,就需要提升对新时期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加强重视程度。以此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使网络信息环境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骆兵.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防火墙技术的有效运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9):193-194.

[2]王永刚.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5(10):73-74.

[3]单成功.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3):225-226.

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数据库安全;安全机制

随着网络化开放环境的发展,B/S模式的网络应用越来越多,数据库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根据我国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中的描述: 数据库安全就是保证数据库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用性。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管理员常常会忽视服务器端的安全设置,而把安全问题交给应用程序开发者处理。毫无疑问,这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因为应用程序的开发者不可能完全弄清楚系统内部的安全机制,而只能依赖他们的应用程序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因此,本文介绍网络数据库所面临的典型威胁,然后从网络和操作系统防护、数据库注入防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1、网络数据库安全机制

B/S模式和C/S 模式是两种典型的网络数据库模式。C/S模式采用“客户机一应用服务器一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B/S 模式采用“浏览器—Web服务器一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两种模式在结构上存在很多共同点: 均涉及到网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为了使整个安全机制概念清晰,针对两种模式的特点和共性,得到网络数据库系统安全机制分层结构模型。

2、各层安全机制详述

2.1 网络系统安全机制

网络系统的安全是数据库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外部入侵首先就是从入侵网络系统开始的。网络入侵试图破坏信息系统的完整性、机密性或可信任的任何网络活动的集合。从技术角度讲,网络系统层次的安全防范技术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防火墙、入侵检测、协作式入侵检测技术等。

(1) 防火墙是应用最广的一种防范技术。作为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其主要作用是监控可信任网络和不可信任网络之间的访问通道,可在内部与外部网络之间形成一道防护屏障,拦截来自外部的非法访问并阻止内部信息的外泄,但它无法阻拦来自网络内部的非法操作。

(2)入侵检测(IDS—Ins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防范技术,综合采用了统计技术、规则方法、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密码学、推理等技术和方法,其作用是监控网络和计算机系统是否出现被入侵或滥用的征兆。1987年,Derothy Denning 首次提出了一种检测入侵的思想,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作为监控和识别攻击的标准解决方案,IDS系统已经成为安全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协作式入侵监测技术弥补了独立的入侵监测系统的不足。在协作式入侵监测系统中,IDS基于一种统一的规范,入侵监测组件之间自动地交换信息,并且通过信息的交换得到了对入侵的有效监测,可以应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

2.2 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操作系统是大型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平台,为数据库系统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目前操作系统平台大多数集中在Windows NT和Unix,安全级别通常为C1、C2级。主要安全技术有操作系统安全策略、安全管理策略、数据安全等方面。

(1) 操作系统安全策略用于配置本地计算机的安全设置,包括密码策略、账户锁定策略、审核策略、IP安全策略、用户权利指派、加密数据的恢复以及其它安全选项。具体可以体现在用户账户、口令、访问权限、审计等方面。

(2) 安全管理策略是指网络管理员对系统实施安全管理所采取的方法及策略。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网络环境需要采取的安全管理策略一般也不尽相同,其核心是保证服务器的安全和分配好各类用户的权限。

(3) 数据安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备份、数据存储的安全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等。可以采用的技术很多,主要有Kerberos认证、IPSec、SSL 、TLS、VPN(PPTP、L2TP)等技术。

3、数据库安全技术

3.1数据加密

数据加密是防止数据泄漏的有效手段。数据加密是就是将明文数据经过一定的交换变成密文数据。与传统的数据加密技术相比较,数据库有其自身的要求和特点 传统的加密以报文为单位,加、脱密都是从头至尾顺序进行。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运行平台一般是Windows NT 和 Unix,这些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通常为 C1 、C2 级。它们具有用户注册、识别用户、任意存取控制(DAC )、审计等安全功能。虽然 DBMS 在OS 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安全措施,例如基于权限的访问控制等,但 OS 和 DBMS 对数据库文件本身仍然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有经验的网上黑客会“绕道而行”,直接利用OS 工具窃取或篡改数据库文件内容。这种隐患被称为通向 DBMS 的“隐秘通道”它所带来的危害一般数据库用户难以觉察。分析和堵塞“隐秘通道”被认为是 B2级的安全技术措施。对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是堵塞这一“隐秘通道”的有效手段。

3.2用户认证与鉴别

此安全机制是对访问的主体进行的,用户认证是指访问时必须向系统提供身份证明,他由用户标识 ID 和与此对应的密码组成,用户标识必须是惟一的。鉴别是指系统具有检查用户身份证明的功能,通过它来鉴别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认证与鉴别保证了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存取系统中的数据。当然由于数据库的安全等级各不一样,所以不同的用户还需要分配不同的权限,从而保证不同的用户可以存取到不同的数据。用户认证和鉴别是所有安全机制的前提,只有通过它才能进行授权访问、跟踪、审计等。

3.3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内部对已经进入系统的用户的控制,可防止系统安全漏洞。访问控制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要控制:数据库能被哪些用户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能被哪些用户访问;同一数据对象针对不同用户的访问方式,如读、写、查询等。访问控制主要有: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3.4操作审计

对数据库系统的操作审计就是记录、检查和回顾对系统进行所有相关操作的行为。审计的主要任务是对用户及应用程序使用系统资源 包括软硬件或数据 的情况进行记录和审查,一时出现问题,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审计跟踪,找出问题原因,追查相关责任人,防止问题再度发生 审计过程不可绕过,审计记录也应该得到保护且不能轻易更改。审计记录要想有效地起作用,就保证审计记录的粒度和数 。审计作为保证数据库安全的补救措 施,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否认能力。

数据库系统中审计工作主要是 审查系统资源的安全策略、安全保护措施及故障恢复计划等 对系统的各种操作 如访问、查询、修改等,尤其是一些敏感操作 进行记录、分析 对发生的攻击性操作及可能危害系统安全的事件进行检测和审计。审计主要有语句审计、特权审计、模式对象审计和资源审计。

4、数据库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据库安全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而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4.1口令认证系统逐渐向动态口令认证过渡。

动态口令认证是非固定口令的认证,用户口令呈现动态变化;此外,作为数字证书载体的智能密码钥匙(USB KEY)也被用于现在数据库安全技术上。

4.2加密算法越来越复杂化

非对称密码技术就是针对对称密码体制的缺陷被提出来的。在公钥加密系统中,加密和解密是相对独立的,加密和解密会使用两“把”不同的密钥,加密密钥(公开密钥)向公众公开,解密密钥(秘密密钥)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非法使用者根据公开的加密密钥无法推算出解密密钥,故也称为公钥密码体制。现在密码研究的重点是对已有的各种密码算法从设计和分析两个角度上进一步深入发展,完善和改进算法的安全性、易用性。传统密码将会在安全性、使用代价、算法实现上有进一步发展。

4.3防火墙技术

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FPGA特别是网络处理器(NP)将成为高速防火墙设计的主要方法,除了提高速度外,功能多样化和安全也是防火墙发展的一个趋势。防火墙将与入侵检测技术、攻击防御技术以及VPN技术融合;防火墙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与多个安全产品实现集成化管理和联动,达到立体防御的效果。

4、结语

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问题。综上所述,网络数据库的安全防范是多层次、大范围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库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数据库安全必须走立体式发展道路。因此,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不能将它孤立考虑,只有结合实际层层防设,这个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安全防范是一个永久性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安全手段,才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宋志敏,南相浩 数据库安全的研宪与进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

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威胁;防范措施

互联网一直不平静,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斯诺登事件”和“棱镜门”揭示了黑客行为不单是个人所为,还有政府组织背景。笔者无意探讨其中的是非曲折,仅结合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些的安全威胁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据《CNCERT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2013年4月份我国境内感染网络病毒的终端数近371万个;被篡改网站数量为9020个,其中被篡改政府网站数量为810个;CNVD收集到系统安全漏洞732个,其中高危漏洞226个,可被利用实施远程攻击的漏洞有624个。这里指出了计算机网络常见的几大安全威胁:病毒、网络攻击、安全漏洞。下面进行讨论。

一、网络安全与主要威胁

1.关于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软硬件以及系统数据处于保护状态,不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恶意破坏而导致系统破坏、数据被恶意地篡改和泄漏,从而保证计算机系统可以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从该定义可以看出,“棱镜门”导致全球范围内难以计数的计算机系统受到了安全威胁,因为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个人信息可能已经泄漏出去了。

2.计算机网络主要威胁。(1)病毒威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给出的定义,病毒(Virus)是编写或插入计算机程序中,具有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可以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可以像生物病毒那样,通过电脑硬盘、光盘、U盘、网络等途径自我复制而大量传播,也能像生物病毒对待宿主那样造成巨大破坏,例如几年前“熊猫烧香”病毒的破坏力人们记忆尤存。(2)木马威胁。木马(Trojan)源于希腊传说特洛伊木马计的故事。木马也是一种计算机程序,与病毒不同的是它一般不会自我复制,也不会感染其他文件,而常常伪装成游戏或对话框吸引用户下载,一旦进入用户计算机系统就如同施了特洛伊木马计那样,在用户电脑中破坏、盗取数据或者通过远程操控用户电脑。可见,木马的危害不亚于病毒。(3) 黑客攻击。黑客(Hacker)是指那些利用网络攻击技术攻击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的人。黑客攻击目标可能是个人电脑,也可能是企业、政府部门的服务器系统,攻击所要达到的目的可以是获取商业机密,进行网络诈骗、网络钓鱼,也可能怀有某种政治目的而进行破坏,如篡改网站,攻击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网站而使其瘫痪。(4)安全漏洞。安全漏洞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可能被黑客利用的缺陷,它包括系统漏洞、应用软件漏洞、网络设备漏洞、安全产品漏洞(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存在的漏洞)等。漏洞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很难完全避免,这是由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但有那么一些漏洞是人为设置的,如软件后门。(5)操作与管理漏洞。有些计算机用户操作不当及安全意识较差。例如无意中的操作失误,口令设置过于简单,随意将自己的帐号转借给他人或者与人共享等。部分集团用户缺乏严密的管理措施,使内部网络容易受到攻击,如一些单位的局域网、校园网为了便于资源共享,访问控制或安全通信方面有所欠缺,采用移动设备无线传输数据时不经过必要的安全检查,增加了数据泄密的几率。

3.网络威胁的后果。计算机网络中的威胁已带来许多不良影响,比较典型的后果有:一是数据丢失,对于失去重要的商业资料,其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二是系统瘫痪,对于一些经营性网站将无法提供服务;三是机密失窃,对于推行办公自动化的部门、单位而言,核心机密失窃不仅意味着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对其以后发展可能是致命的;四是威胁社会安定,一些政府网站信息资料被篡改及传播谣言,将对社会稳定构成极大威胁。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1.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目前,网络安全的形势已不单局限于国内、某一部门、单位或个人,“棱镜门”事件说明网络安全更需要国际合作。从国内来说网络安全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针对网络犯罪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量刑程度较粗,相比传统犯罪刑罚偏轻,所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基础。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应由网络安全评估体系、网络安全服务体系和安全防护结构体系组成。评估体系是对网络漏洞、管理进行评估;服务体系包括应急服务体系、数据恢复服务和安全技术培训服务;防护结构体系包括病毒防护体系、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网络监控技术和数据保密技术。

2. 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1) 重视安全漏洞的修补。安全漏洞意味着系统存在可预知的不足,既然如此就应当设法弥补漏洞。如系统漏洞、应用软件漏洞可借漏洞扫描软件定期扫描找出漏洞,再打足补丁。对于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应该开启实时更新功能,及时打上补丁或更新软件。(2)防范病毒。一般可通过安装防病毒软件防范病毒攻击。防病毒软件有单机版和网络版两种类型。单机版可用于个人电脑和局域网内使用,网络版可用于互联网环境。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当今网络环境中使用防病毒软件也只能提供有限度的防护,对于黑客入侵并不总有效,仍需要其他安全防护措施。(3)利用好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实质上是隔离内网与外网的屏障,避免非授权访问。使用防火墙的关键是合理配置,不少人却忽略了这一点。正确配置方案包括身份验证、口令验证级别以及过滤原则等。(4)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就是根据用户身份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通过访问控制技术可阻止病毒或恶意代码入侵,减少非授权用户访问行为。(5)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可有效防止机密失窃,即使数据传输时被截获,信息也不会完全泄漏。数据加密方法一般可分为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两种,前者加密与解密的密钥相同,系统安全性与密钥安全性关系较大;后者加密与解密密钥不同,且需要一一对应,安全性更高。(6)其他常用安全技术。如入侵防御技术(IPS)、入侵检测技术(IDS)、虚拟专用网技术(VPN)、网络隔离技术等。日常应加强数据备份管理,确保数据丢失、破坏后可以迅速恢复。

三、结语

计算机网络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提升了生活质量,但无法忽略的是网络威胁也始终相伴。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技术防范措施,可以减少网络威胁所带来的问题,然而没有绝对安全的技术,唯有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更新安全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