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总结与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病理学 教学技能点 实证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98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10-01

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促进病理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本文就通过对病理学课堂教学录像进行了观看,并深入地分析了病理学课堂教学中的技能点分布与主要特征。

1 病理学分析资料与分析方式

病理学课堂教学技能点的研究主要选取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录像进行了观看,主要有从2006年到2012年之间的精品课程录像。其录像的时间长达800多分钟的时间,其主要录像对象包括有学院院士、学院教授、学院副教授以及其他教学人员。同时,为了提高研究的可靠性,选取了病理学课程教学中课堂讲授内容相近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观察的录像特征主要有一下几点:录像内容方面主要有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方面、肿瘤、法医病理鉴定以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课程;每个精品课程录像时间分布主要有20到30分钟、30分钟到40分钟以及40分钟到50分钟等等;每个课程录像的录制节次有5次、6次以及10次等等。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教学知识,使课堂教学过程形成一个稳定、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技能包括了课堂导入技能、课堂教学秩序技能、课堂交流环境技能、教学语言技能、课堂教学提问技能以及课堂讲授技能等等。总结来说,课堂教学技能包括了三个主要方面:课堂知识讲解技能、课堂知识演示技能、课堂师生互动交流技能,这三个技能还包括了各种不同的具体技能,详细来讲,课堂知识讲解技能有知识概念的诠释、课堂权威树立、课堂知识对比、课堂知识重点和难点介绍等等;课堂知识演示技能主要有课堂直观观看以及课堂具体实物观摩等技能;课堂师生互动交流技能主要有课堂赞扬技能、课堂关爱技能、课堂幽默技能、课堂共鸣技能以及课堂提问与组织技能等等。

在课堂教学技能研究中使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是费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研究方法、所谓费兰德斯研究分析方法主要是指侧重于定量性分析的方式,注重于研究中的量化数字,通过量化数字的结果来总结和分析研究的成果。研究程序主要有:首先,通过观看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分析和总结录像中讲解着所使用课堂技能点的次数,并在每个技能点的使用频次中表明;其次,反复不断的对录像技能点使用进行确认,以避免记录中的错误影响分析结果;最后,总结和统计记录中各个教学技能点的情况。

2 课程录像观看结果分析

通过对精品课程的观看以及分析总结,本次研究主要得到了关于课程中主要技能点的使用情况、具体技能点的使用情况以及各自分布的具体情况。详细结果如下表1,2:

表1 课程主要技能点的使用情况

表2 具体课程技能点的使用情况

3 结果分析

3.1 知识演示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分布及作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视觉上的印象要比声音和文字印象效果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知识演示技能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次数较多达到了2604次,所占比例达到了54.08%。所以,可以总结到在病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演示技能是一种常用的技能点,其效果要比其它技能点使用好。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以图像、视频的方式呈现到学生面前,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3.2 师生互动交流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分析及作用。在病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和互动易于形成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从未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结果中可以看到师生互动交流技能使用的次数有1284次,所占比例达到了26.96%。教师在病理学课堂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表达对学生的关怀、赞扬以及鼓励等等,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提问,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等,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从而达到病理学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

3.3 知识讲解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分析及作用。在总结录像过程中,知识讲解技能的使用次数较少,使用次数仅有932次,所占比重约为18.96%。这说明在现行的病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就知识讲解技能的使用偏少。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被普遍性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所以传统的口头讲解知识比较少,这对于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讲解以及知识的信息量等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关真民;李靖王;慧鹿勇;程俊关.病理学课堂教学技能点的实证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05

[2] 程俊美;赵家坤;谢峰.病理学课堂教学技能的应用原则[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范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所选取的参考数据均来自我校学生本学期病理教学改革前与改革后的考试成绩,共1538人。根据日常教学工作经验分析与总结临床护理特性和特点以及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病理教学内容的不足之处,制定教学改革策略,验收实践操作结果。

1.2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主要分两个方面:校内部分和实践部分。校内部分主要由学生护理学综合考试分和病理学考试分组成,满分各100分;实践部分主要是临床实践评分,由院内护士对学生护理质量和护理表现进行评分,包括:护理专业知识(40分)、护理态度(10分)、临床应用能力(20分)、临床应变能力(20分)、自主评分(10分),满分100分。

1.3统计方法

使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两组病患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值±标准差代表两组病患的计量数据,用χ2对两组病患的计数数据进行检验。

2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数据将病理教学改革前后学生考核成绩以及医院实践操作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

3讨论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开展病理学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病理学专业知识,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护理学专业技能,对学生未来的临床工作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强、护理技能要求高、临床应变能力要求高、责任意识强。就当前医疗体制发展来看,医疗与护理工作必然会向整合化方向发展,但多数护理专业院校并没有开设病理学知识教育,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想分离的情况。所以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加入病理学教学以及实时地开展临床护理实践是非常必要和紧要的。想要做好护理学专业的病理学教学改革我们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①加入病理专业教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根源,加强病理学教学可以提升护理学生对疾病来源的认识,进而促进护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充分地了解疾病危险因素、注意事项、治疗措施。如在精神外科护理中护理人员不仅要知道对脑出血的护理对策,更要清楚不同的脑出血情况的成因、预后、危险因素、治疗方法。这样能够使护理内容能够更好地医疗内容进行衔接,使医疗与护理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②丰富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快、更好、更真切地体会护理技能、学习护理知识,加入虚拟实践课堂,让学生在课上模拟临床护理操作,以到达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临床护理的应变能力,降低心理压力。

③开展临床护理实践,虽然学校所学护理面较广,但在临床工作中护理方向较专一,对护理知识的专业性和熟练度要求高。所以在校期间还要多组织医院实际护理实践,让学生在护理实践中锻炼自身的护理技能,牢固病理学知识,使两者能力更快、更好地融合,为学生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质量;教学反思;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2-106-02

病理课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根据中专学校以培养实用型基辅人才,力求使学生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的特点,把握学科知识结构,抓住理论与实验两大部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它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此浅谈几点体会。

1 理论传授

1.1 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病理学的专业术语较多,特别是总论部分。而同学们在刚开始学习病理学的时候恰恰就是总论部分。如果是泛泛的讲授这些名词,同学们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反而“知难而退”,所以,讲好总论部分,对于病理课的教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便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这章讲授肝淤血时,肉眼观察:形成红(淤血)黄(脂肪变性)的花纹状外观一槟榔肝。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1.1 巧设悬念、启发教学

在讲授炎症的临床表现时,先向同学们抛出问题:脸上长疖子在局部可有什么表现?这样就引出炎症的临床表现有红、肿、热、痛、患扁桃体炎时,为什么扁桃体肿大?通过这些似乎简单而学生又不能自行解答或答不全的问题,这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起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再老师的讲课中,同学们就能聚精会神地听,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1.2 图形并茂、加深理解

教师要熟练掌握画图技能。这就要求黑板上画的图既形象又快。画图结合多媒体图片,不但增加学生的直观感,也便于理解记忆。例如在讲“风湿小体”时,我先通过多媒体链接风湿性心肌炎中“风湿小体”的图片,然后在黑板上画出“风湿小体”中央一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一成堆的风湿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及炎细胞,加深学生的理解。

1.1.3 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教师除了知识讲授准确以外,还要有工整的板书,列出大小标题,强调重点,这也是每堂课教师讲授的灵魂和主干。

1.1.4 融会贯通,游刃有余

病理课的总论部分是为各论内容服务的,所以,在讲授各论涉及讲过的内容时,可以根据情况随机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渗出性炎的种类时。我们讲过五种类型,那么在讲授呼吸系统一大叶性肺炎这部分内容时,提出问题“渗出性炎”有哪几种?大叶性肺炎的病变性质属于哪一种?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教会同学们如何运用知识,使整个课程融会贯通,游刃有余。

1.1.5 借“桥”过河。联系临床

学校开设的病理课。并不是培养专科病理工作者。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疾病,往往很感兴趣。应因势利导,运用病理知识,密切联系临床。例如:在讲小叶性肺炎的诱因,其中有一条是长期卧床的衰竭病人,两侧背部易发生坠积性充血而诱发小叶性肺炎。因此,我们可以联系到长期卧床的病人,骶尾部长期受压而缺血坏死形成褥疮。所以在护理上要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

1.1.6 归纳总结、便于记忆

病理学的内容比较系统,我们可以通过形象记忆,加以归纳总结。如局部充血这一节,充血和淤血都有原因、形状、结果,那么我们就可以归纳为“圆形果”,有的内容也可采用取字法,如坏死结局,可采用“分机包溶钙”加以记忆。

1.1.7 突出重点、章后小结

每讲完一堂课,都要对本节内容加以总结、概括,突出重点内容。每章结束后,要把整章知识加以贯穿,这就好比用一根线把平时的知识点串起来一样,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2 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课;病理学;教学改革

病理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病理学一方面与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基础医学密不可分,一方面又是临床医学各门课程的基础,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病理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我校所有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所以学好病理学对每一个医学生至关重要。但在病理教学中,病理学课程内容多,基础概念多,学时安排有限,加之多采用大班授课,很多学生反映知识点过多,过于零散,不容易抓住重点,大量的概念容易使大脑疲惫,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差,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如何结合病理学的特点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个病理学教师的应该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不断出现,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想。特别是基于网络视频信息技术的兴起,微课等教学模式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微课起源于国外,最早是由英国纳皮尔大学的教授Kee TP[1]所提倡的一分钟演讲和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教授McGrew所提倡的60秒课程而发起[2]。而国内,胡铁生首先从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微课又名微课程(micro-lecture),即微型视频网络教程,载体为微型教学视频,针对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包括难点、重点等)或教学环节(如情景教学、实验过程、教学任务等)而设计的一种情景化、支持自由化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教学资源,并可整合一系列资源形成一种新型教学平台[3]。

微课是课程教师对视频按照知识点进行切割,把课程出现的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片段化”视频,分别标明知识点内容,并配以辅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微课具有以下优点:(1)教学时间短:微课时间一般为3-5分钟,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目的性强,其能够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内容),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而且由于其时间短,便于“碎片化”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习。(2)资源容量较小:“微课”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上实现移动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记录遗露的知识点。(3)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新颖性,其核心内容主要是以视频为主,所以视觉冲击力强,把长篇累牍的教学内容以一个个短小的视频呈现给学生,更具有趣味性,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4)促进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微课程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因此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教师在利用微课程教学时,既要做好教学思路的设计,又要对微课内容进行策划、创作。加强微课的设计制作,提高微课的应用,教师在这一系列的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现状以及学生反馈的问题,不断思考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也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有助于促进教师再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总之,微课很大一方面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不足。因此,将微课教学理念深入到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并在创新授课模式,促使医学教育革新中发挥重要作用[4]。

虽然微课作为新鲜元素的引入在高校教学中有着诸多优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依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今天教师的备课已经由传统模式转变为电子备课方式,微课模式利于课堂布局与安排,促进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整合,但这并不能代表微课教学能够全面取代传统教学,微课形式只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和拓展,两者同时改进与运用才能发挥微课教学的最大优势。医学教育存在课程较多,内容庞大的特点,医学知识的课堂讲授常常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可根据授课大纲和教学计划,选择将结构简单、简明易了的知识借助微课程进行讲授,以便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率,微课也有一定局限指出,当面对具有较复杂逻辑体系的知识时利用传统课堂进行教学效果更好,而且微课作为事先录好的视频,缺少传统教学模式面对面的互动感,亲切感。因此高校教师在运用微课教学时应合理安排微课的内容、布局和时间,不断总结与实践,使微课运用合理化,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1]Kee TP.The one minute lecture[J].Educ Chem,1995,32:100-101.

[2]McGrew LA.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 Chem Educ,1993,70:543-544.

病理学总结与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病理学;理论课创新;实验课改革;大体标本展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14-02

一、前言

病理学是医学院校的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病因、发展、转归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性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1]。病理学授课效果和学生接受情况将对未来学生的医疗工作产生直接影响。此文将主要讨论病理学教学改革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二、病理学之理论课创新

一门学科的教学通常是理论指导行为,理论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理论课的创新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根本,实现了病理理论课的创新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病理学理论课的改革主要应从采用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开始[2],既往的病理理论课多是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接受程度等方面,使理论课枯燥、无味、晦涩,授课效果差强人意。如今在病理教研室老师的努力下,下载海量的国内外病理及相关图文资料,结合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病理学理论教学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教学内容不再枯燥、难懂,而变得形象、丰满、鲜活,图文并茂,既整合了教学资源,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效率。做到了深入浅出,化繁为简,使既往抽象枯燥的理论课转换为直观、生动的画面。重点、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2.设置创新的课程安排,在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实践课程和整个教学计划相结合,不能将理论知识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分离,要科学恰当地将实践课程穿插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因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来更好地提升实践能力。也只有将两者的课程设置完全结合起来,才可以真正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病理理论与临床表现的融会贯通,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如果学生只掌握了病理理论知识,但对临床表现缺乏感性认识,就没有体会到病理学的精髓,所以在理论教学课件中增加大量临床病例图像资料及临床病例,使学生在临床特点鲜明、印象深刻的基础上,学会联系、讨论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病理学之实验课改革方向

既往的病理学实验课是通过显微镜及投影仪进行教学的,存在不少弊端,学生和老师互动不好,画面不同步,投影仪成像不清晰,图像质量差,学生接受程度不高。我校于近年建成了第二综合实验大楼,承担学校的数字化教学,病理实验课教学包括在其中,每次同时开放3间实验室进行病理实验课教学,3间实验室可同步或单独教学,每间可容纳50名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每间实验室由一台教师显微镜同步连接50台学生数码显微镜,构成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此系统图文并茂,使抽象的病理阅片变得具体、直接、同步,师生同一视野,成像清晰,既方便了老师讲解,又方便学生理解,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座同步互助桥梁,使得教学相促相长,成为有机的整体[3]。既往实验课,师生显微镜各自分离,示教结束后,学生需要独立操作显微镜,老师不能控制学生浏览切片的过程,不知道学生是否找到病变,只能不停巡视,回答学生提问,属于被动教学,如果发现典型病变,需要学生轮流观看,耗时又干扰课堂秩序。如学生遇到相同问题,老师需重复解释。引入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后,师生同步共览一张病理切片,老师在显微镜下阅片、寻找病变的全过程学生可以一览无余,解决了师生在显微图像上不同步的问题,使教学变得简单、直接、容易接受。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的应用,最大程度上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进师生互动,为师生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学习平台。

四、病理学之教学改革措施

1.病理学之大体标本展示,尸体来源越来越受限制,诊疗水平的提高使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下降,典型标本获取困难,教研室标本更新减少,大体标本陈旧、老化,使得一些标本颜色、性状发生变化,以致学生在大体标本示教时感觉与书本描述差距大,典型病变不明显,影响教学质量。教研室为了弥补大体标本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不少措施,对陈旧但还可以使用的标本重新维修;制作新的大体标本,补充用于教学,在数码互动系统中,老师储存了大量常见病的大体标本图片,当学生遇见病变不典型的标本时,老师可以迅速、准确调出典型的大体图片及资料,给予指导,弥补大体标本观察不足的缺陷。老师在讲解大体标本时,尽量做到同时安排相应组织切片的学习,方便学生对病变组织从宏观到微观的一个联系认识过程,将一种疾病的大体标本同组织切片对应出现,使学生可以明白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病变关系。同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实习课没有但临床上常见的标本和图片。老师在讲解大体标本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复习解剖知识,告诉同学什么是正常的结构,学生才能分清什么是异常的结构,如我们展示一个胃癌(溃疡型)标本,需要复习正常解剖学知识,告诉同学哪里是大弯侧,哪里是小弯侧,哪里是黏膜面,哪里是浆膜面,溃疡长在黏膜面,这时,老师再提示良、恶性溃疡的鉴别点,学生就会做出癌性溃疡的判断。因此老师要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解决问题,避免说教法。

2.病理学之教学模式转变,既往的教学多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能很好地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将枯燥、空洞的理论知识变的生动、简单、易接受。如何将单调、难以理解的实验课变得有趣、直接、生动。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综合的教学方式,重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运用“案例式”、“导向式”、“探讨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性,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掌握病理学的本质和规律。

3.强化病理学课堂讨论,要对教学内容展开一定的讨论,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交流与沟通,对于所观察的不同尸体解剖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互相的交流与讨论死者所诱发死亡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同时按照尸检情况,肉眼查验器官所存在的一些病变情况,然后讨论在显微镜中所发现的微观病理情况。最后,依据自身所具有的相关医学知识,对不同的死者做出相应的死亡诊断。经过老师对于所有的观点加以分析与总结,最后做出科学、准确的诊断结果。

4.注重医德教育,我们还应当关注每位学生置自身的医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未来从事哪一行业,均须具备职业道德。而作为医生尤是如此。而教师不仅肩负着教授知识的职责,同样更兼负责教育人才的职责。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未来从事的是医生这一特殊行业,其自身的职业道德与其自身的技术能力一样的非常重要。不过,如果单纯采用说教方式,就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一定的实例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医德和责任的重要性。例如,在前不久我院的病理科门诊就接到了一位来自很远地方的病人亲属,他坐了将近50个小时的汽车,同时携带了病人手术的标本,让我们做下相关的病理检测。不过,其所带来的标本没有采取相应的保存措施,导致其受到了严重的损坏,而不能完成相应的病理检查工作,使该病人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也受到了精神上的打击。通过上述事例,我们能发现以下问题:其一,要是当地制作标本医生不知怎样处理标本,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们应当进一步的强化病理学的学习;其二,要是当地制作标本的医生知道怎样处理标本,而并没有对病人将具体情况说明,那么可以反映出该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

5.病理学之考核模式转变,如果不进行考核,就不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学生学习的情况,也不可以评估病理学课程教学的作用如何。但是,过于单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又会在很大程度上磨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病理学教学的深入开展。因此,在制定考评制度时,要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方法,不仅通过考试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还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过程评价体系,考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做出综合性的评价,使学生对于病理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具有积极性与热情,推动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

五、结语

在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进行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时,往往课堂上所出现的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相对单调。通常采取提问和答疑的方式进行交流,导致互动性明显不足。采用这样的互动方式,让学生即使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也不会主动和教师沟通。那么,长期下去学生也就无法真正地掌握病理学课程的学习方法,同时也严重地影响到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因此,对于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来说,其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该专业的自身特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设置相关课程,同时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模式,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能动性与热情。多关注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在日后从医时更充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唐海林,宋颖,罗招阳,等.尸体解剖在病理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1(5):396-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