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统计学 课程教学 基本步骤 设计内容
课程教学设计是指在课程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利用系统的手段和方式,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有序的策划和整合,进而达到形成科学化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课堂教学设计作为课程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统计学课程是很多中职院校许多专业(包括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生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专业课。我们都知道,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要做到能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必须能够熟练的应用常用的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完成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真正做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为了能够达到这一最终教学目的,有效合理设计统计学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基本步骤
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是起始于对教学情境的合理分析和探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决定了教师如何设计统计学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除此之外,当前学生的学习能力、经验和学习积极性也是决定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当然,教师本身的教学态度和知识结构等也是其中之一。统计学课程教学涉及很多的基本的数学和计算机相关的内容,学好这些内容对于更好的学习统计学是很有帮助的。而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熟悉统计学的教学思想,还要有一套具有自身特点的统计学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关于统计学教学设计步骤可以归纳为:(1)教学情境分析;(2)教学目标设计;(3)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4)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方式、设计教学媒体;(5)获得教学设计方案。
二、中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
首先,教材的选用问题;部分中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育背景,选用的是本科生或是研究生的教材,进而导致层次上的脱节。其次,学生在学习基础上存在问题;有很多中职生基础薄弱,如果教师未能在上课前设计出合理的、有序的统计学课程则会导致学生在一些问题的学习中表现的很吃力。再次,课程设计方法存在问题;一些院校的教师思想相对保守,教学观念落后,在设计统计学课程教学时不愿意接受或是采取先进的教学教育技术,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最后,一些中职院校还存在着不够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和人才的引进,以及在内容体系中存在种种问题。
三、统计学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的统计学的课程设计步骤,统计学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
(一)教学情境分析
主要以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根据学生所在的年级和班级不同,给予适当的调整。例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适应了中职院校的学习,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并具备了一定了知识储备。而对教师而言,在教课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设计
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从以下三个层面来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一,对于知识的掌握,尤其是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和一些常用的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第二,对于技能的熟练掌握,尤其是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第三,实践素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时能够用“统计学”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三)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
通常以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个方式进行的。前者是依据课程内容的需要,进行课程相关内容的提问和给予学生适当的作业,目的在于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后者主要是在课程结束后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的考核和期末成绩的考核。同时,鉴于统计学课程的实用性,通常也会将统计软件的应用考核列入到最终的考核范围内。
(四)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及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灵活的内容设计,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由浅及深的进行授课,对于学生应该掌握的必备知识和技能,给予适当的深入讲解。
参考文献:
[1]黄金梅.高职院校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6).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教机职字[2009]267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28-02
1.引言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程建设与改革,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落脚点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
2.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6十2”基本原则:原则中的“6”指的是:①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②突出能力月标;③项目任务载体;④能力实训;⑤学生主体;⑥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原则中的“2”指的是:①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如德育内容、外语内容等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上课的方式。②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培训等上课的方式。设计应包括课堂教学目标、能力训练项目、项目教学过程控制、职业活动素材、《课堂教学方案》编制等基本内容,重点是项目教学过程控制和职业活动训练素材。
对于专业课程,其载体的形式设计可以是项目、案例、模块、任务等,而对于基础课程,其载体的形式设计则可以是活动、问题等;另一个是载体呈现的内涵,对专业课程载体的内涵设计,可以是设备、现象、零件、产品等,而基础课程载体的内涵设计,则可以是观点、知识等。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而设计的最终体现——教案,则主要是职业能力训练和知识认知的过程控制和行为引导的设计。
3.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3.1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应包括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甚至包括拓展能力即素质目标)。确定职业能力目标,必须以学生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并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必须明确、具体、可检验,并设定可展示的成果或具体的检验参数。确定知识目标应以职业能力目标的需求为依据,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
3.2课堂职业能力训练项目
课堂目标需要通过它去实现,教学内容需要它去承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需要它去激发和驱动,课堂成绩考核需要以它为依据,因此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设计内容。训练项目设计应切合学生专业方向,具有实用性、典型性、新颖性、可检验性和趣味性,还应有利于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团队精神、法纪意识、创新意识和操作安全意识等素质的培养。训练项目要逐一编号列出,明确项目名称、拟实现的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拟使用的训练素材,并对实施步骤、方式、场地、设备及工具、安全事项、考核方法等作出整体筹划。
4.教案格式参考样式
4.1第一部分:组织教学和复习上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时间:……分钟)
点名考勤,提问复习上次内容,作业的检查(书面作业讲评、思考题口头回答)
4.2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
①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分钟)
板书:(本次课的标题)……
讲述(或提问或讨论):(在实际工作或职业岗位上、在什么情况下会遇到某个(些)问题、需要分析、处理、解决什么问题)引导语:(导入实例1的语句)
②步骤二:引入(时间:……分钟)
课件演示(或板书):(实例1)
学生讨论(分组或集体): (分析、剖析实例1,完成实例1的方案、步骤、方法)
教师归纳:(完成实例1的方案、步骤、方法)
引导语:(转入实际操练的语句)
③步骤三:操练(掌握做……的初步/基本/单项能力、技能,)(时间:……分钟)
方法、手段、学生、活动:如: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第一步……知识点1:
第二步……知识点2: (表示重点)
第三步……知识点3: (表示难点)
说明:
可以按照顺序,一步一步演示和模仿,也可以完整地演示和模仿。
学生模仿可以集体进行,也可请1,2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示范性演练,或单个学生操练与集体锤炼相结合。
从操作中引出知识点,但先不要强调,重点是操作能力、技能。
引导语:(转入深化步骤的语句)
④步骤四:深化(加深对知识和基本能力或技能的认识和体会)(时间:……分钟)
板书:(或播放课件)
学生活动:(形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
实例2 ……
实例3 ……
实例4 ……
说明:在实例1的基础上 改变参数、结构、形状、形式等,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正反两方面加深对知识、能力或技能的认识和体会。
引导语:(转入归纳步骤的语句)
⑤步骤五:归纳(知识和能力) (时间:……分钟)
讨论: (在教师引导下先由学生讨论总结能力和知识点 教师再归纳)
板书:(或播放课件) 能力1 知识点 1
能力2 知识点 2
能力3 知识点 3
说明: 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引导语:(转入训练步骤的语句)(表示重点 表示难点)
⑥步骤六:训练(巩固 拓展 检验) (时间:……分钟)
板书:(或播放课件)
学生活动:(形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教师活动: 巡视指导、点评
训练项目1(成品分析 改进创新)
训练项目2(改错分析 反面认识)
训练项目3(独立设计 创新设计)
训练项目4(检查验证学生对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 (单项或综合)
训练项目5(检查验证学生对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 (综合)
⑦步骤七:总结(时间:……分钟)
教师讲述或用提问方法
(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4.3第三部分:布置作业(内容、要求、规范、时间) (时间:……分钟)
教案格式参考样式(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25302.htm 46K 2009.1. 7.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2007.清华大学出版杜,北京.
以下是于松峰老师给我们栏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不同的教师观察点和学习点不同,作为一名最普通的基层体育教师,我一直比较困惑“通过这个栏目,我想看到什么?”
1.称之为教学设计吧,缺少很多的要素,其中有些直接就把教案称之为教学设计,这让我们在理解上容易产生偏差;如果是详细的教学设计,篇幅就会受限。
2.通过这个教案我们最想得到的是:这位教师在这一课次的教学中采用了哪些好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为我们自己的教学寻找可借鉴的有效参考;从这一角度出发,一份详细的教学片断描述强于一份详细的教案。
3.从这份教案中,我们想得到作者确定的教材重难点是什么,与自己的有没有出入?作者如何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的?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自己能想周全吗?能够得到这些答案也相当不错,但是在有些教案中,我们得不到。
建议:多选取有教学亮点、方法科学合理、针对性强并切实有效的教学片断;如果教案涉及到方方面面就应可圈可点;教案就是教案,不用教学设计代称。
一、表格式教学设计基本要素和范例
于老师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正是我们目前较为困惑的,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老师都感叹投稿命中率低,从某种角度讲,命中率是由这份教学设计能给读者带来多少启发而决定的。一份课时计划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组织等基本要素,按照人教社《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范例表格式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几个内容。(见表1)
二、基本部分设计核心要义是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于老师提到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在设计中的体现,这是稿件是否能录用的最重要指标。一份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就是基本部分的教学,而基本部分教学设计的核心要义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这是类似于医生为患有相同疾病的不同病人提供处方的问题,这一步骤的本质就是规划学习过程,为相同的学习运动技能提供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有很多老师按照教学的常规,在基本部分教学中设计的不是策略和方法,而是练习的一种形式,比如,两人一组合作练习,集体统一练习,没有考虑事先预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一个方法,比如,前滚翻技能学习中需要解决“低头含胸”的问题,可以设计在下颌和胸之间夹纸片的滚翻练习;解决篮球运球体前变向“转体探肩”难点时,运用比肩稍宽的两根标志杆限制身体的横向过杆。以上两个例子中所提到的方法就是基本部分教师指导和学生活动中要写的内容和步骤,所以基本部分所要写的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针对于事先预设的教学重难点,如果涉及到学生参与练习时,要标明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什么,比如,两人一组合作练习,一般教师就写到这一步,没有提到进行合作的方法,这会让老师们看的云里雾里;再有分层练习,一般教师就写到根据技能水平进行动态分层,怎样分层?依据是什么?这些没有写明。老师们设计写得很详细,字数也很多,但关键点没有突出,关键步骤没有写明白,让很多老师看了教学设计,第一感觉是看不懂,借鉴价值不高。
本栏目推出“教学片断设计”的意图就是让老师在某一技能上提炼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从单纯的方法开始,省去一般性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直奔主题,提炼方法。但是在审理稿件过程中发现,很多老师用案例的形式来描述,过多充塞学生上课的细节问题,偏离了编辑的真正意图。
三、设计的理论依据分析
我们几乎在每篇稿件中都能发现“指导思想”“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的理论依据板块,但更多的“指导思想”不是在真正指导着自己的教学(或教学设计),而是在给自己的教学戴帽子、贴标签,把自己的教学冠以新的理念,比如以人为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等,但是在教案中却丝毫没有体现,指导思想与教案成为了两张皮。可以说这一部分拿来主义的成份比较多,很多老师没有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思考。
学情分析,即研究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等等。只有准确分析学情, 真正做到了钻研教材和分析学情相统一,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教学设计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起点提出“学生要达到事先提出的目标应该要做些什么”,从而一步一步揭示出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进而选择、设计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等。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数列教学;教学内容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列教学是其中较为典型的离散函数代表知识之一,并且在高中数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数列在现实生活当中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数列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归纳能力的一种重要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的重要知识.因此应对数列教学加以重视,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对数列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一、新课改教学观念下的教学设计
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来说,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相应的教学系统,有效地将教学与学习理论逐渐转变为有效地对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活动具体规划实现系统化的整个过程,其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问题在教学设计当中得到有效的解决.也可以说,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将教学具体活动步骤制定成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相应的评估与总结,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并实现对教学环境的优化工作.
1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数列教学的知识结构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列教学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即:一般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数列的应用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数列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数列的基本定义、数列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分类.重中之重是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与等比数列的主要内容介绍了两种特殊的数列的基本特点.
2数列的基本数学概念与公式
所谓数学概念是指对数学基本思维形式和基本属性的反映,定义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数学概念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特性能够用语言表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概念时应重点向学生表明定义所揭示的知识特性.原因在于概念是学生解题的基本理论依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列教学中涉及的有关公式在相关的范围之内具有通用性与抽象性,其中,公式中字母所代表的数字是无穷无尽的.例如题目:在等比数列{an}中,a6-a5=2304,a3-a2=36,求a5-a4.
解题步骤大体为:将首项设为a1,公比设为q,根据题意可知:
a1q5-a1q4=2304,a1q2-a1q=36.
解得a1=3,q=4.
所以a5-a4=3×256-3×64=576.
由此可见,通过对等比数列的首项和相应的公式的掌握可以是基本计算更加便捷,同时还能对学生的运算基本功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能够为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供更有力的基础.
二、新课改理念对教师进行数列教学内容设计的影响因素
数列在庞大的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数列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对数列教学加以高度的重视,教师应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注重数列教学的设计方法,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列知识,本文结合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1教师对数列教学设计的看待态度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践者和实施者.尤其对于优秀教师来说,教师在教学中的这种角色体现得更加明显,原因在于优秀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方法.经过有关调查显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观点具体如下:
(1)对教学情境的设置加以足够的重视,同时重视使用相应的教学实例.在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教师共同认为要想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良好的学习,就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培养.教师们普遍认为,应设置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和对教学案例的充分利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培养,还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启发.
(2)对于教学设计,应该以教师的教学习惯为主要根据.一些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在经过多年教学生涯中的反思与探索后,已经在自身主观意识上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教学习惯.例如,教师在进行等差数列教学活动过程中,采用了自身的教学习惯,在上课伊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类似的题目: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3n-2,让学生求出a1,a2,a3,a4.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对该等差数列公式进行探索.通过巧妙地进行情景设置来使学生进入课题.
2进行学生期望数列教学设计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占有主体地位,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生更需要老师经过详细的板书演示来对题目进行讲解.例如题目: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a4=60,那么a2+a3的结果是多少?
教师应在学生不解的同时在黑板上列出该数列的前几项,a1,a2,a3,a4,a5,a6的值分别为12,24,36,48,60,72等等,通过教师这样详细地进行板书演示,学生可以得到独立思考和观察的时间,从而更有利地开发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列是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新课改教学理念为基本依据,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充分利用自身有力的教学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孔凡哲,王汉岭.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杨开城,李文光.教学设计理论的新框架[M].北京:中国电化教育,2001.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
一、教学设计概述
对“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涵义的认识目前还未能达成普遍共识。教学设计专家格斯塔弗森(K.L.Gustafson)指出,“教学设计”被用来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试验和修改及评定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立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
教学设计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促进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它的主要特征有:
1.教学的计划、开发、传播和评价建立在系统理论上;
2.教学目的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
3.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
4.对学生的了解是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
5.研究的重点是教学策略的计划和教学媒体的选择;
6.评价是设计过程的组成部分;
7.测定和分等依据学生达到预期标准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教学设计的程序因设计任务及设计者的不同而呈现多种形式。对整个教育系统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均适用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程序。他们把教学设计程序分为14个步骤。
1.分析需求、目的及其需要优先加以考虑的部分;
2.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及可选择的传递系统;
3.确定课程范围和顺序,设计传递系统;
4.确定某一门课的结构和顺序;
5.分析一门课的目标;
6.确定行为目标;
7.制定课堂教学计划;
8.开发、选择教学材料和媒体;
9.评定学生行为;
10.教师方面的准备;
11.形成性评价;
12.现场试验及修改;
13.总结性评价;
14.系统的建立和推广。
以上程序分别在系统级、课程级和课堂级的水平上进行。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较为适用于课程、教学单元和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程序,如图示:
上述程序中包含了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
1.教学目标(我们期望学生学会什么?)
2.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为达到预期目标,我们将如何进行这种学习?)
3.教学评价(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二、教学设计的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我们可将教学设计模式分为三大类,即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及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一)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说等都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张:致力于研究人的智能或认知活动的性质及其过程。因此,尽管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风格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教学设计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为目的。
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以瓦根舍固为代表的范例教学设计模式、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设计模式、加涅的教学设计模式和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等。
1.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
布鲁纳是20世纪60年代学科结构运动的倡导者。在教学设计上,他提出了“发现学习”的主张,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设计模式。
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ming),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他们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这种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第二,注重直觉思维;第三,注重内部动机;第四,注重灵活提取信息。
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这三类表征系统包括行为表征、图像表征和符号表征。“即通过行动或动作、映像或图像以及各种符号来认识事物,它们的相互作用,是认知生长或智慧生长的核心。”在他看来,结构课程的开发及发现学习的指导,都必须与特定阶段儿童表征系统的特点相适应。
布鲁纳的教学设计理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开发智力和培养创造性的蓝图。
2.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
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其意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他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学习是否有意义,有意义的讲解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
奥苏伯尔在代表作《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假如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他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组织者”。由于这些“组织者”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介绍,有利于确定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因此称为“先行组织者”。
后来,奥苏伯尔进一步发展了“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指出:“组织者”可以在学习材料前呈现,也可以在学习某一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它的概括性、抽象性和包摄性水平可以高于或低于学习材料。
“先行组织者”用于教学设计是一项有效的教学设计技术。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把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概括为“先行组织者模式”。
第一阶段
“先行组织者”的呈现
第二阶段
学习任务和材料的呈现
第三阶级
认知结构的加强
阐明课的目的
呈现“组织者”
鉴别限定性特征
举例
提供前后关系
重复
唤起学习者的知识和
经验的意识
明确组织安排学习的逻辑顺序
明确材料
维持注意
呈现材料
运用综合贯道的原则
促进主动积极的接受学习
引起对学科内容的评析态度
阐明学科内容
(二)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众多流派中,对教学设计领域影响最大的是桑代克和斯金纳。这种教学设计模式以行为控制为基础设计教学,以完善人的行为为根本宗旨。
在行为指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操作性反应和强化原理为理论基础的,适用于个别化教学的自动教学模式,常被称为“机器教学”。
将“操作条件作用”和“积极强化”的学习理论运用于教学设计,就形成了程序教学设计。
程序教学的设计应遵循五条原则:
第一,积极反应原则;
第二,小步子原则;
第三,即时强化原则;
第四,自定步调原则;
第五,低错误率原则。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了世界教学改革运动,促进了学习理论的科学化,加强了教育学、心理学的有机结合,推动了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即使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仍对我们的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三)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用一种整体论的视野研究人性,关心人的潜能和价值,探究解决人类问题和困境的出路,“完美人格”和“太平盛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憧憬的理想。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就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因而,“基于完美人格、为了完美人格、在完美人格之中”是该模式的基本特征。
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创立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自我反省和情感体验,在融洽和谐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