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病辨证首分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实证为邪热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次辨病位,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的失养或不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神不守舍而不寐,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属脾虚不运,心神失养;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等。本研究采用中成药失眠颗粒联合绿色治疗方法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寐,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共86例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临床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失眠病程大于半年;意识状态良好;言语功能基本正常;无精神病及痴呆病史;无心脏起搏器植人及耳内鼓膜穿孔者;年龄45~75岁;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制定的成人失眠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男29例,女14例;平均年龄57.12±12.48岁。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8.47±11.02岁。纳入样本86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两组患者资料无差异,可纳入比较。
2.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失眠颗粒加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颗粒(陕药制字Z20130o54)由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制药厂生产,用法:1袋,每天下午6时及睡前各服用1次;经颅磁刺激治疗由专科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技师操作完成,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lOd,间隔1d后再次治疗10d,总疗程为21d。对照组给予睡前右佐匹克隆片1mg,口服,治疗21d。
3.疗效标准
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主要数据包括整夜睡眠效率,入睡潜伏期,夜间总睡眠时间,夜间总觉醒时间及次数,REMS百分比等指标进行效果判定l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根据评分高低判断睡眠障碍严重程度,评分为7~11分判定为轻度,12~16分橹卸龋17~21分为重度。改良《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病的疗效判定标准为,治愈:总睡眠效率>75,入睡潜伏期
4.治疗结果
两组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治疗前后比较,86例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多导睡眠监测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
5.讨论
失眠目前已经作为脑血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治疗失眠并不是治疗睡眠本身,而是改善患者整体预后,预防卒中再次复发,进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对临床较顽固的失眠,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者可给予镇静催眠药物口服,即经典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艾司唑仑等,和新型的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右佐匹克隆,由于传统的苯二氮卓类药副作用多,戒断效应、后遗效应、剂量依赖明显,不宜长期服用,新型的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以右佐匹克隆为代表,起效快,后遗效应和不良反应少,是目前治疗失眠的首选用药,也是本研究以此作为对照组的原因。
但是患者长期服用右佐匹克隆同样会形成药物依赖和剂量依赖,日久造成其恐惧心理,又会加重失眠。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种局部物理治疗方法,无痛,无创,无伤,最早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目前在睡眠障碍治疗中也取得了较好疗效,通过电磁感应效应产生局部电流,改善离子流动,或兴奋或抑制局部大脑皮质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于失眠的治疗一般采用低频刺激。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病立杆见影,但患者停止治疗后有相当一部分人失眠再次发作,主要因其作为一个局部的物理治疗,短期内效果明显,但长期疗效欠佳。
这时配合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远期疗效。失眠颗粒基本方义源于丹栀逍遥散,主要功效为“养血安神,清热疏肝”,适用于“肝郁化热、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失眠,主要药物组成为清热舒肝组药物(丹皮、栀子、黄芩、柴胡、郁金),养心安神组药物(枣仁、茯神、柏仁、白芍、远志、当归),舒肝理气组药物(合欢皮、川I芎、甘松),重镇安神组药物(龙骨、牡蛎)等组成。其病机源于卒中后患者或生活不能自理,或言语不利,或肢体活动受限,都遗留有一定程度的残障,产生自卑心理,因此中风后患者情志因素在失眠中占很大比例,符合中医学肝郁气滞,日久肝郁化火,耗伤心血,这是中风后患者发病的基本病机,失眠颗粒恰好切中此病机,能改善卒中后不寐患者的肝郁内热,心血不足的病理状态,改善失眠,同时其药物寒热并用,药性平和,适合长期服用。因此失眠颗粒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不寐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状况。
参考文献
[1]闫子堂.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O(9):1216-1217.
【关键词】 失眠症; 治疗
作者单位:136200 辽源市中心医院
所谓失眠,就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量都不满意的状况,目前在我国存在睡眠障碍的人数达到42.7%,美国达30%[1]。失眠可使患者产生焦虑心理,抑郁心理,有时也产生恐惧心理,可导致精神活动兴趣度下降,做事没有心情,因此,妨碍社会活动。面对社会竞争的生活及工作压力,生活节奏也在逐渐加快,失眠的发生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失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较为关注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失眠常常有难以入眠,不能入睡,维持睡眠困难,有时过早醒来或间断性醒来,从而导致睡眠不足。中医学又称失眠为“不寐”,“不得眠”,“无眠”等。
目前西医治疗失眠症临床上多采用镇静催眠类药物,例如安定、利眠灵、谷维素等等进行西药对症加以治疗,便从多年临床经验看治疗效果尚不十分理想,并且采用上述药物治疗失眠容易产生药物耐药性、依赖性及成瘾性等副作用现象,因此,在当今应用西药疗效尚不十分理想的情况下,中医针刺疗法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且广大患者乐于接受。笔者近年应用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症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
本组72例患者中,男24例,女48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70 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9年。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工作原因(经常上夜班);学习原因(压力太大);突然事件原因:由于意外冲击造成(有原发性失眠或精神疾病);内科疾病引起(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
2 诊断纳入标准
典型症状有入睡困难,时常睡觉,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睡,晨睡过早,夜不能眠,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5 h,症状持续达1个月以上。
3 治疗方法
取神庭、四神聪、头维、内关、风池、安眠穴、神门穴。肝郁化火加肝俞、太冲;痰热内扰加足三里、丰隆;阴虚火热加肾俞、太溪;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心虚胆怯加胆俞、心俞。手法为在神庭、四神聪、头维平刺0.5~0.8 寸,安眠穴、风池直刺0.8~1 寸,神门直刺0.3~0.5 寸,内关直刺0.5~1 寸,均行平补平泻法。
4 疗效标准与结果
4.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顺利入睡,且每天睡眠在7 h以上,工作和生活状况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在治疗随访的半年时间里偶有复发,但是经过再次治疗仍可痊愈。有效:睡眠和伴随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无效:治疗后比治疗前睡眠时间延长不到一个小时,而且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也不明显。
4.2 治疗时间 治疗30 min,1次/d,10 d为一个疗程。疗程最短者为5 d,最长者30 d。
4.3 治疗结果 72例患者中,治疗3个疗程后,随访时间为2个月。结果治愈40 例,占55.6%;显效28 例,占38.9%;无效4例,占5.5%。总有效率达到94.5%。
5 讨论
5.1 病因 失眠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严重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当务之急是寻找一种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虽然中西医目前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不少,但临床疗效不尽人意,有些安眠药物毒副作用较大而且长时间使用还可产生成瘾性和耐药性。中医学认为一旦破坏人的正常睡眠机理,即是在神安的状态下,阴阳之气自然而然有规律的转化结果,就会导致不寐的发生。可以说,正常睡眠由心神所主,阳气由静转动时,即为清醒状态。中医认为失眠的产生与人的气血盛衰十分相关,出现失眠的状况多发生在气血虚弱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2]。因此,神失所主、气血失衡、阳不交阴是失眠的主要病因,而在选择穴位上选择刺神门、内关则可以使心血得以流通,心火下降,心神得到安宁,从而达到使心神得安则入眠。针刺四神聪、神庭、头维可以达到使全身气血贯通,镇静安神的效果。针刺风池穴还可扩张动脉,通气血,增加脑血流量及改善脑组织供氧,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治疗失眠的经验穴-安眠穴位于颅底颈动脉外口处,也是颈交感神经与动脉伴行入颅的地方,针刺此处,可以引起复杂的生理效应。
5.2 特点 根据局部取穴的原则,应当重用头部穴,因失眠是大脑过于兴奋所产生的。在应用的社会穴位中四神聪、印堂、百会穴位是使用次数最多的,其次是风池、安眠穴也是头部经常使用的穴位。百会为督脉经穴,五脏六腑奇经三阳之会,故名百会,泻之可平肝熄风,补之可益气升提;四神聪、印堂为经外奇穴,四神聪有二穴与印堂在督脉经上因此,这三个穴能起到安神、醒脑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还有心俞、肾俞、肝俞、脾俞、胆俞,膈俞为“血会”,健脾补血,故临床上也为常用穴。因为本证与心、脾、肝、胆、肾等脏腑相关,而脏腑之气输注于膀胱经背俞穴,刺激背俞穴可以调整相应脏腑的功能,从而起到安眠作用,因此临床上应当重视背俞穴。又因为脑为元神之府,而膀胱经入脑,因此,取背俞穴可起到安神益脑作用。
失眠患者不愿意暴露身体部位,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性格比较敏感,因此,取四肢末部穴位较为受到欢迎,也十分方便。另外四肢末部穴的神经末梢也较为敏感,刺灸时可产生强烈的反应,从而兴奋大脑皮层响应区,抑制失眠患者的皮层兴奋点,从而起到安眠效果和作用;手足与头部是相对应的,一般情况下头病均可取手足穴位。
本组资料表明,针灸疗法在临床观察中疗效肯定,作用也较为持久,改善睡眠状况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失眠;推拿;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61-02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其患病率非常高,2002年全球失眠调查:45.4%的人在过去的一年中都曾经有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困扰,其中约20%的人选择使用安眠药来解决失眠问题,普通人群中约10%存在慢性失眠。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传统的药物治疗失眠,虽然药物能显著增加总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但容易成瘾且副作用明显,因此,急需寻求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简便易行的治疗护理方法。本人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将行之有效的推拿治疗和护理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所选80例患者来自平凉市妇幼保健院针灸推拿科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的门诊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的不寐的诊断依据,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26~67岁,平均(40.30±12.12)岁,病程1~10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25~63岁,平均(39.47±11.99)岁,病程6月~11年。经r和t检验,P>0.05,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
2.方法。(1)治疗组:推拿治疗。①患者取仰卧位,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上至头维,揉头维。沿前发际至耳前耳门穴。循发际绕至耳后乳突下,揉风池穴,点安眠穴,反复五遍。②一指禅推法,自印堂经鱼腰至太阳,3min。③点按阳自、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睛明、承泣、四白、太阳,每穴3次,得气为度。④施以扫散法,继之循经点按,指叩,指拿,反复5遍。循督脉、足太阳膀胧经、足少阳胆经及手少阳三焦经,纵向点按、指揉相合。腧穴以百会、四神聪、神庭、头维、角孙、翳风、风府、风池为主,反复3遍。同时做好心理方面的护理,鼓励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并消除不愉快的情绪。(2)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1mgEl服,每晚睡前服用。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停药后连续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在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最后采用SPSS for window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测定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二、结果
1.推拿组与西药组临床疗效对比。推拿组与西药组相比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推拿组的临床痊愈率和长期疗效高于西药组,且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西药组。见表1。
2.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比较。推拿组与西药组两治疗组治疗前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比较,P
3.推拿组疗效相关性分析。推拿组的病程及病情轻重与疗效之间没有关系(P>0.05)。见表3、表4。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94-01
失眠是神经衰弱的一种最常见最严重的症状,是指因大脑兴奋性提高,造成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程度不深熟。中医称为“不寐”,“不的眠”,主要表现为不易入睡或寐后易醒,甚至彻底不寐。随着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精神负担加重,失眠患者明显增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1个星期,最长10年,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学习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突发事件的冲击等。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三间:百会,透前顶,安眠穴。随症加减:阴虚加肾俞,太溪;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心虚胆怯加心俞,胆俞;肝郁化火加肝俞,太冲;痰热内绕加丰隆,足三里。
2.2 刺法。虚者用弱刺激,实者用强刺激。三间刺入1寸左右,针尖稍向上,捻转手法,百会针人1.2寸左右,将针刺入帽状腱膜下,然后将针向前顶穴方向平刺,捻转手法使患者头皮产生胀痛等感觉向前额传导,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百会可留针12-24小时,隔日一次)。10天一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每天睡眠在7小时以上,伴随症状消失;有效:睡眠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32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12例,占37%,显效17例,占53%,无效3例,占10%。
4 病例
患者王某,女,27岁,于2011年5月20日来我院针灸科就诊,主诉失眠一个月,一个月前因家务事吵架后经常夜间难以入睡,口干便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取穴三间,百会透前顶,安眠穴,肝俞,太冲,每日一次,3诊后感心中舒畅,已能入睡,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5 体会
失眠一症,临床多见,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西医治疗失眠的药物有毒副作用,耐药性,成瘾性等缺点,因而针灸治疗失眠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锐超,刘虹.针刺治疗失眠症72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3):42
关键词:失眠症;桂枝汤;中医药疗法
失眠症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顽固性失眠常常困扰着人们,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带来许多烦恼,严重影响人们的心情及生活质量。据中华医学会提供的资料表明,我国约有3亿成年人患有失眠和睡眠过多等睡眠障碍,失眠已成为继头痛之后神经科门诊第二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桂枝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入组标准:年龄16~65岁,西医诊断标准符合ICD-10及CCMD-3失眠症诊断标准,以失眠为主的神经症与神经衰弱综合症、失眠症等患者,入组时躯体和实验室检查正常、脑电图无显著异常、病程在6个月以上;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未服用各种药物。
1.2排除标准:排除酒精、药物依赖,严重心、肝、肾疾病,精神病患者,以及没有条件返院定期评定疗效者。
1.3脱落与中断标准:病情恶化为脱落病例。
1.4病例选择:全部病例选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1.5一般资料:按上述条件共纳入70例失眠患者,无脱落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21~65岁,平均49岁,平均病程(77.98±12.98)月,本次失眠时间(4.70±6.59)月,入组时临床诊断失眠症21例,抑郁状态14例。对照组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19~62岁,平均47岁,平均病程(80.69±14.55)月,入组时临床诊断失眠症20例,抑郁状态10例,神经衰弱综合症5例。两组上述各项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及观察方法
2.1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桂枝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对于肝郁化火者:可加柴胡、丹皮、生栀子;痰热内扰:加竹茹、陈皮、半夏、黄连;阴虚火旺:加黄连、阿胶;心脾两虚:加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龙眼肉;心胆气虚:加龙齿、茯苓。上述药物清水煎服,2次/d,28d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片,10mg,3次/d,谷维素片2片,3次/d,28d为1疗程。两组治疗期间均不合并使用镇静安眠、抗焦虑、抑郁等其它治疗。
2.2观察指标 于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综合疗效及运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疗程结束后填写,对患者治疗满意度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
2.3疗效标准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订。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每日睡眠时间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每日睡眠时间增加了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每日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后睡眠状况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
2.4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3 治疗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68.5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4 讨论
失眠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中医认为失眠是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其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五志过极、饮食不节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4]。《灵枢・大惑论》亦认为失眠与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有关,正如书中所说:“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一旦机体受外邪或内因所扰,则营卫之气不和,导致“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得瞑矣”。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虽然失眠症的原因有很多,治疗方法有从虚、实论治的大法,正如张景岳所言:“不寐证虽病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但对于长期失眠、顽固性失眠患者,单纯补虚泻实疗效欠佳,究其原因,是患者阴阳失调,营卫不和,阳不入阴,卫不入营所致的疾病本质没有抓住。
桂枝汤是张仲景为太阳经表虚证而设的经典方,方中桂枝、白芍等量相配,一散一收,阴阳相济,气血相合,合则调和营卫,且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生姜、大枣益脾和胃,亦有调和营卫之功,甘草补中益气亦调和诸药,该方不仅外调营卫,而且内和脾胃,滋阴和阳,因此无论外感、内伤杂病,只要符合营卫不和的病机,均可使用本方。因此被柯琴誉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笔者认为长期失眠、顽固性失眠患者,无论其初起病时的原因是什么,分型如何,日久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营卫不和才是其病因病机本质。而桂枝汤正是因为具有滋阴和阳,调和营卫之力,才可以使卫气入阴,阴阳协调,目合神安,神依时入舍而寐,以之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可以进行标本兼治,恰可用来治疗顽固性失眠症。
参考文献:
[1]刘艳娇,高荣林.中医睡眠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中级医刊,1995,30(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