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人们常说,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父母的希望和心灵的寄托,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动力和人力资源储备。幼儿的培养教育工作做的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未来国民的素的高低和综合国力的强弱,也就是说幼儿的培养和教育是水之源,木之本,我们定要重视它。对幼儿进行培养时,不仅仅是要传授给他们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能力,特别是社交能力。
一、培养幼儿社会往能力的必要性
人是社会中生活、生存和发展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必须要和他人相互沟通交流、信息共享、合作互惠等等。特别是信息社会,对我们的下一代社会交往能力要求更高。所以,一定要做好我们下一代幼儿的培养教育工作,然而,形势不容乐观。首先,独身子女增多,他们缺乏交往、合作的机会,不懂得分享,自私,自我为中心。其次,现在的高楼大厦减少了幼儿一起玩耍的机会,也占用了幼儿玩耍的场地;交通的发展也增加了幼儿玩耍的不安全性。第三,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于殷切,课余的时间经常被用来学习钢琴、舞蹈、绘画、外语等等,幼儿连玩耍的时间都几乎被剥夺了。以上种种严重制约了幼儿社会往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建立良好的社交环境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而且对初次见到的东西记忆深刻。比如,一个幼儿父亲说话带口病,那么这个幼儿语言上也会慢慢带口病,这不是传染,幼儿当初学习只是新鲜和好奇,时间一久就习惯成自然了。所以,一定要给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具体包括:社会环境,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幼儿能力的培养更来不得半点瑕疵。
2.父母对幼儿的社交培养
(1)言传身教。父母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幼儿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都有父母的影子。从十月怀胎开始到牙牙学语,再到蹒跚学步,幼儿和父母不仅是血脉相通,更是心有灵犀。所以,做父母的在幼儿能力的培养上起着关键作用,要想幼儿有很强的社交能力,父母就必须乐观、积极向上、恰当的处理好与周围人群和工作的关系。
(2)带领幼儿参加社交活动。幼儿的世界里不能只有父母,因为幼儿一生的社会往活动的主体是家人以外的人群。父母要多给幼儿交往的机会,以锻炼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比如带着孩子走亲访友、参加聚会、外出旅游、参加各种比赛等等,不仅有益身心,更重要的是在各种场合使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使他们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友情的忠贞,劳动的快乐,使他们懂得借鉴、分享、合作等等。
3.幼儿教师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
(1)教师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幼儿的第二个人生启蒙人,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引导着幼儿成长的步伐。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容易,育人难,特别是幼儿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我们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小朋友对另一个小朋友说“XX老师说好孩子要诚实”。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幼儿对老师还有一层敬畏在里面。但是,如果说上面的哪个小朋友见到当初的哪个幼儿教师说谎,那么该幼儿下次也有可能说谎话,因为他觉得老师可以不诚实,他也可以。也就是说教师对幼儿的培养有两个方面,①传道授业;②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2)加强幼儿之间的交往。教师要引导幼儿与幼儿之间多沟通交流。比如,让幼儿相互交朋友或让他们分享玩具等,使幼儿明白他们生活在社会团体中,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或实现之间的想法必须和他人沟通交往。提高幼儿的交往兴趣,在幼儿长期的社交活动中锻炼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强调游戏在幼儿社交能力培养上的作用
游戏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兴趣和社交能力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目前得到世人认可的包括角色扮演游戏、自主游戏等。角色扮演就是老师或家长先设定好一个场景,比如,医生和病人,老师和学生,警察和小偷等,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幼儿的交往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自主游戏主要是一些让幼儿自发参加的游戏活动,比如班里举行晚会,让幼儿表演唱歌、魔术等等。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意识和社交技能。
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各种能力中关键所在,所以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放在首位。要充分发挥家长和教师在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在教给幼儿社会交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幼儿参与社交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为幼儿能力的培养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关于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及其策略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1(08)
一、设计游戏环境,丰富社交知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教师只有努力创设富有社交知识的游戏环境,才能使孩子在游戏环境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关于社会交往的知识。
既然游戏环境是让幼儿丰富社交知识的,那么就应该请孩子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这样,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就能使孩子了解学习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要求。我们班的区域规则标记就是由孩子们亲手制作完成的。我们先引导孩子们一起讨论各个区域中的活动规则,然后让他们以画画的形式完成活动规则并张贴在我们事先已做好的KT板中。这样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关于社会交往能力知识的间接学习。
再比如,这学期我们在教室的一角做了一块“养成教育评比栏”,就是把许多幼儿期关键的社交行为做成评比项目,如“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尊重他人”“遵守活动规则”等。每周五,我们会根据幼儿一周的社交行为进行增减笑脸,并且每月评出五位社交好宝贝。而现在的孩子的好胜心普遍比较强,这样的竞争能更好地使幼儿了解这些重要的社交知识。
就这样,在前期设计游戏环境的过程中,幼儿不仅积极地动手动脑,还更好地获得关于社交方面的学习经验。因此,游戏环境是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基本因素。
二、创新游戏材料,提升社交品质
游戏材料是开展游戏活动的物质条件,而好的游戏材料是可操作性的。 因此,我每次在设计游戏材料的时候,经常会思考以下这些问题:“孩子们会不会喜欢玩呢?”“孩子们会玩吗?”“孩子们能玩吗?”“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到些什么呢?”等。经过我长期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不喜欢玩的、不会玩的、不能玩的游戏材料,并且这类游戏材料往往会被孩子们遗弃在角落里。而社会交往能力又不是具象的,它是抽象的。那什么样的游戏材料才能够提升幼儿的社交品质,让它经久不衰呢?经过我反复的尝试,我发现需要与别人共同协作才能玩的游戏材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的社会品质。
比如,这学期我们在“知识牧场”(图书区)放置了一些社交行为的故事转盘,而故事转盘的表层和转盘上的社交行为图片上的图片是用磁性贴制作成的,幼儿可以根据故事的进展情况进行移动。另外,装盘上的礼仪图片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进行替换和制作。因此,幼儿对于这个可以操作的故事装盘非常感兴趣,而幼儿在讲述这些社交故事图片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一些社交知识,最终提升了幼儿的社交品质。
总而言之,只有可操作的游戏材料才可以使幼儿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了解自己所扮演的游戏角色,并和同伴进行一些社交行为,进而提升自身的社交品质。因此,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创新一些可操作的游戏材料。
三、开展游戏活动,宣传社交素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游戏活动。这主要是因为游戏环境和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了自由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真实具体的游戏情景中发现自己的社交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从而逐渐掌握社交规则,学会合作、学会解决矛盾和解决冲突。
比如,在“建筑牧场”(建构区)游戏中,我们往往会要求幼儿要和好朋友一起合作搭建,从而练习幼儿的社交技能。就像这一次,我们请幼儿自主分工搭建一所公园,幼儿很快地就建好了公园。当然在建构游戏开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争抢积木的现象。教师如果发现争抢积木的现象,就可以询问抢夺积木的幼儿:“如果别人拿了你要的积木,你会怎么办?”从而使幼儿在说一说中明白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只有采取友好的交往态度才能与人友好交往。因此,游戏活动的开展是教师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因素。
1、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是和谐相处的一部分,是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影响。人的社会化进程自出生之日即已开始,人一出生就落入人际交往之中:首先依赖父母的照顾,提供他生长所需的事物、衣着、、关怀等。与此同时,他也要接受父母和其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行为适合周围环境的需要,可见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因此,人际关系是幼儿社会化的起点。
3、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主要是粗浅的社会常识,是他们在生活中常常用到的知识技能,是对幼儿最有价值的,并且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真正地在快乐中学习。
(一)角色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角色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利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策略
在幼儿进行游戏时,教师的介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幼儿的反应及游戏进展的过程,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或突况,及时解决可能影响游戏进行的因素。否则游戏可能无法继续或以失败告终,以至于无法达到教育目标,完成预定计划。
2、估计充足的游戏材料。玩具、游戏材料是游戏的支柱和物质基础。要想提高游戏质量,就必须准备适宜必要的游戏材料,除了少数需要形象逼真的东西外,如服装、娃娃等,绝大多数的东西可以用简单的物品代替。游戏的材料越丰富幼儿可操作的东西越多,他们更容易投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越长。在“玩具商店”的游戏实践过程中,出现了玩具准备不充分的问题,而导致几个幼儿共同争抢同一个玩具,这是由于估计材料不充分,设计时过于理想化。如果材料充分幼儿会更投入,节省轮流操作时间,更加能主动参与。
关键词:游戏活动;幼儿园;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指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特别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它不是通过老师的教就可以教出来的,而是通过游戏体验逐渐培养起来的,教育活动事实表明,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游戏活动中,孩子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思维模式,渐渐地社会认识水平、社会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提高,社会情感道德、社会规则也会逐渐形成。由此可见,探讨分析如何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1.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内容
1.1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包括幼儿对自己和周围事物人的认识,对日常生活规则、人际交往规则的把握和了解,对他人意见和想法的理解和领会。社会认知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认知的对象是人及由人组成的社会、群体。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由于受到社会生活经历和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限制,其社会认知能力水平是比较差的,需要通过引导教育,逐渐提高幼儿社会认知能力。
1.2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内核,包括对集体和周围关心自己的人的爱的情感表现,以及控制、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欲望和能力等等,在幼儿时期,社会情感主要表现为情感交流能力和情感识别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幼儿阶段的教育、引导,逐渐形成如集体荣誉感、道德情感等更为高级、抽象的社会性情感。
1.3个性教育
个性教育指的是幼儿人格和个性的培养和塑造,更侧重于个性品质的培养,比如像自信、表现欲、独立性、礼貌礼仪等方面。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初级阶段,具有比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从广义上讲,个性教育还包括审美教育和品行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个性教育除了塑造个性,还包括发展道德、审美等方面个性,是幼儿个性化和社会化的有机统一。
1.4社会交往教育
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能力的核心,它包括交往意识、交往动机、交往方法、交往策略,以及人际关系和交往质量等等,是社会性教育的基础,幼儿交往能力的构成是其他社会性教育的前提条件,是整个社会性教育的基点。
2.如何在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2.1在区域化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意识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课程形式之一,是培养幼儿社会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区域游戏培养幼儿社会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选择的区域游戏活动内容和主题要与幼儿的生活经历紧密联系且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老师在引导幼儿游戏时要融入社会性方面的内容,比如同伴冲突解决、基本礼貌礼仪规则等等,让幼儿将在游戏中学到的社会迁移到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起社会意识。第二,区域材料要尽可能生活化、多样化,而且数量要满足幼儿的需求,使游戏情节更加的丰富、游戏性更强,这样可以给到幼儿更多选择的机会,也可以满足不同游戏活动主题的需求,营造“小社会”氛围,为不同区域创造更多交流、合作与互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社会性发展条件,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生存能力。
2.2开展混班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混班游戏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更为开放、广阔的交往环境,比如鼓励同龄与异龄、低年级与高年级之间的交流,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由于他们在思维方式、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可以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从而得到更多不同的体验,增强交往能力。比如,幼儿园老师可以将大、中、小班的建构区合并起来,让这三个班的幼儿在同个区域进行游戏活动,由于建构区是讲求协调、合作、组织的区域游戏活动,刚开始由于不同班级间的同学不熟悉而阻碍了沟通合作模式的开启,但随着大班幼儿发挥榜样作用,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会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中、小班的幼儿也会受到影响,逐渐融合进来,逐渐的,大班的儿童在榜样自我心理暗示下会自觉主动去帮助引领、谦让中小班幼儿,中小班的幼儿就会模仿、请教大班儿童的做法,从而形成一种互动、友好交往的氛围,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2.3开展民间游戏让儿童体验和感知成人社会规则
普遍的观念认为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更多是源自父母的引导作用,但事实上,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儿童的同伴群体,也即是年龄相仿的儿童群体间相互的影响。民间游戏是传播文化的一种载体,对塑造幼儿的人格,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让幼儿体验和感知成人社会的法则。第一,“老鹰抓小鸡”这个经典民间游戏,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见的关系,感知“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生存法则,感知集体合作、团结的重要性。第二,换位思考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原则,培养幼儿学会换位思考能力,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来实现,比如“过家家”游戏,有人扮演母亲的角色,有人扮演父亲的角色,有人扮演孩子的角色,不同的角色要学会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才能推动游戏的发展,所以通过这样的游戏能够培养儿童换位思考的能力。第三,民间游戏来源于民间,在民间游戏开展过程中让幼儿理解民族文化、体验民族文化,建立起民族自豪感,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能够推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结束语
社会性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幼儿园教育应该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与周围人、事、物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在游戏活动中,可以通过开展民间游戏、区域游戏、混班游戏等形式,创设与幼儿生活经历密切联系的游戏主题内容,逐渐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意识,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体验社会规则,最终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凤鸣.基于家庭教育视角下的幼儿社会性发展[J].学园,2015(17):21
【关键词】分享 ; 发现 ; 榜样 ;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328-01
交往是人的需要,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本文拟从创设良好环境,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开展分享活动,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学校,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为了让幼儿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教师可以定期的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或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活动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交往过程,和谁一起玩的?是怎么玩的?把东西给谁吃了?为什么?等等,让幼儿交流各自的交往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
二、举办节日活动,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
节日活动为幼儿创设了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我们曾充分利用“六一”儿童节,因为这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这一天是属于他们的。为了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把传统的表演节目改为开展一些趣味游戏活动,让大班、中班和小班的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参加到游戏中来,他们都是主角,教师当配角。这一天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在一起活动,无拘无束的他们感到特别有趣,无形中孩子们既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同时又享受到节日的快乐,培养了交往能力。
三、开展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幼儿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培养自己,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在我园组织开展的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角色游戏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角色意识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感。女小朋友体现的比较细腻,她们生动表现出了“售货员”的坚守岗位、热情待客;表现出我园“教师”的严于律已、热情关怀;男小朋友比较争强好胜,很有正义感,喜欢扮演警察指挥交通、抓小偷;扮演建筑师建设高楼大厦;扮演工程师设计汽车、飞机……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角色行为是幼儿对社会角色规范的认同,通过角色模仿,不但强化了他们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并且自觉不自觉地迁移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在游戏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多交往,让他们自己找伙伴,相互合作,引导他们友好相处。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交往的重要性。
四、善于发现优点,创造与集体交往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天性和优点。我班有一个从外地转来的男孩,名叫委委,他不爱说话,课间喜欢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也不愿与老师交流,而且脾气很倔强,问他什么一句都不应。为了让他融入到集体中来,我们想尽了办法。最后我通过家访,从孩子的妈妈那里得知,孩子在老家读书时,挨过老师的打,由此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了畏惧心理,逐渐导致了今天这种性格。我们了解到了原因后,对他特别的关注,有一次,委委主动捡起了掉在地上的纸屑,我看到后及时地在集体面前表扬了他,只见委委露出了笑容,我还第一次看到他笑得这么灿烂。
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为孩子做榜样
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如: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还要留给孩子们单独在一起的时间,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际上是给孩子作出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2.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
家长要为幼儿多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来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家长还可以为幼儿创设这样的气氛,带孩子或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在自家玩,到户外参与幼儿的游戏,玩中给孩子提出要求,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一起玩的乐趣。要告诉孩子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要学会谦让。时间长了,孩子就能和同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除了与同龄人交往外,家长还应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可以共同玩角色游戏,家长扮客人或主人,在敲门中使孩子懂得了怎样接待人,一个细微的举止,一句“请进、请坐、你是谁……”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
3.为孩子创造外出玩的机会
家长应经常带幼儿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幼儿与他们简单的交往,如:看到有困难的人或老人、盲人,可以启发幼儿去帮助他们,做一个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如:到超市或商场购物,鼓励幼儿去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选好后,并能自己在家长的指导下去交款,购回所买的东西后,会说:“谢谢,再见”。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也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