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分析
一、引言
在二十一世纪,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医院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变得比以往更加复杂,然而,医院是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搞好医院财务管理控制、最大限度地做好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工作对于医院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深入分析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状况,并且提出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策略。接下来,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地探索。
二、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状况分析
(一)资产流动性较差。
在当前形势下,物价飞速上涨,药品的价格也不例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部分医院为了节约成本,一味地降低药品进价,而没有综合考虑到药品的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这就导致大量药品的积压,并且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医疗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
(二)资产变现能力较差。
仅仅只有部分医疗设备是高利润率的投资项目,而很多医疗设备,比如X光机类的基本医疗配置项目,不存在收回投资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现代医疗设备的价格都是非常高昂的,并且经常会更新换代,倘若不能够得到预期的投资效益,那么,医院就必须担负非常大的投资风险。
(三)应收账款比例大。
医院应收账款中的大部分就是医疗欠费,这是在各级医院中广泛存在着的,这一方面使医院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医院财务成果的真实性受到直接的影响。
(四)财务经营信誉持续降低。
财务信誉是医院的无形资产,这也是医院理财的关键前提。医院必须在具备良好的财务信誉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做好筹资、信用结算、药品卫生材料的采购等一系列的工作。信用低的医院在筹资方面存在困难,并且其整体形象也不好,不利于医院的正常经营。
(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降低
部分医院面临着医疗质量降低、门诊量减少的问题,收支结余长期出现赤字,资本不能保值增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降低。
三、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策略分析
(一)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的决策系统和评价系统。
决策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引发医院财务管理风险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决策工作。具体来说,医院一定要改进决策方法,想方设法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医院必须建立针对决策项目的评价系统,根据特定决策项目,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启动项目之后,就开始着手监控并分析评价,从而能够从源头上消除财务风险,防止出现经济损失。
(二)做好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能否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医院能否具备进行正常运营的经济实力。医院必须高度重视成本管理工作,关键是必须高度重视人工费、材料费这两个成本项目,逐层分解降低成本的各项指标,在医院内部营造出所有人重视成本、所有人重视效益的良好的工作机制。与此同时,成本是考核医院经济效益和衡量医院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医院的各方面管理的成果最终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成本来得到体现,所以,医院成本管理的范围不应该仅仅限制在生产活动的范围之内,也必须进一步扩大到生产组织、计划,材料的采购、供应,劳动力的调配等一系列的方面,使医院能够实现对于成本的全过程管理和全员管理。
(三)医院管理层人员必须提升对财务风险的认识,提升财务决策科学化水平。
医院管理层人员除了必须做好医疗管理工作之外,也必须做好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做到认真学习各个方面的财务知识,学会看懂财务报表,真正深入地掌握医院的财务状况,了解医院日常运营过程中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动状况,尤其是必须高度重视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安排医院工作人员都必须做到遵规守纪,保证医院整体的资金的透明性、公开性,保证医院资金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与此同时,医院管理层人员在进行财务决策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决策手段。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医院管理层人员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权衡影响决策的各个方面因素,可以通过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等一系列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决策,保证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控制医院财务风险的基础上,也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一方面,必须设立医院财务处风险防范小组,风险防范小组成员应该包括财务审核、账务处理、票据管理和门急诊、出入院处组长等不同的岗位的人员。另一方面,风险防范小组必须引入流程再造的管理理念,了解医院中的各个财务流程的功能,从中发现可能存在风险的流程环节,并且提出相应地流程再造的方案。另外,对医院而言,在财务退费、业务款收缴、病人欠款管理、住院医药费减免等流程中是非常容易发生风险的,这就要求医院制定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如《业务收入解缴制度》、《财务收费退费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住院病人费用核改操作规范》等项目。在此基础上,医院也一定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日常审核和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从而保证医院中的各项财务制度的真正深入落实,更加科学有效地防范风险。
(三)优化医院财务工作者素质,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医院财务工作者是处理会计信息及进行会计核算的当事者,他们对于财务风险既能及时发现,又能起到为领导提供建议的参谋作用。为此,首先要通过培训和学习,增强医院财务工作者的法制观念,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责任心和自觉性。其次要经常组织医院财务工作者学习新制度,研究新问题,提高医院财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再次,要对医院财务工作者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其政治素质。在加强医院财务工作者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医院内控制度建设,要从制度上完善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等一系列的内控制度的建设。依靠内、外部审计,监督医院财务运行情况,减少财务工作者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医院审计工作者应通过经常性的审计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情况,对内部控制功能和效果进行评价测试,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总之,医院在财务管理中要扬长避短,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动态的完善医院的激励、约束、评价机制,从而有效地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确保医院资金的良性化运行,提高其抗御风险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水平、医疗环境更高的需求导致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明显,医院求发展、求生存,就必须扩大规模发展,政府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就必须加大对医院的投入,高度重视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在当今形势下,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做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真正做好医院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最终使医院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得到提升,使医院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立医院 财务风险 防范
在目前财政资金补偿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借助外力,走负债经营的路子,这样势必存在着各类财务风险,只有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在经营中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类型
(一)制度风险
它是指国家机构或行业组织为规范医院财务行为和协调不同财务主体之间财务关系而制定的外部财务制度,以及医院管理层制定的用来规范医院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医院内部财务关系,协调医院与相关利益主体财务关系的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等原因而产生的风险。
(二)负债风险
它是指过渡举债产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出现负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公立医院领导心中存在医院贷款、政府“买单”思想。某些公立医院领导为加快发展规模和提升规格层次而负债。一些医院领导短期行为十分明显,给医院留下沉重的债务。一旦大批欠款到期,往往会造成支付困难。
(三)管理风险
由于开源不够和节流不力导致的风险。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医院经费自给能力不足,而随着医院运行成本的逐年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势成必然,催生财务危机。财务支出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使日常开支及不合理开支日益膨胀,各种支出大大增加,从而给医院的运营带来潜在风险。
(四)运营风险
医院管理者及财务工作者墨守成规,不能正确测算医院的承受能力,盲目追求发展,资金运用不合理,导致医院综合财力入不敷出,加剧了财务运营风险。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主要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策略变化,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医疗机构改制,从以往的“政策依赖型”转变成“市场导向型”。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往往存在自筹资金比例过高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设施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内部环境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主要存在于公立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在筹资环节上,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造成的风险。在投资环节上,目前不少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评价和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导致盲目购置,重复购置,造成医院资金浪费等形成的风险。随着医保制度的推行,医保病人费用结算方式就会引起相应财务风险。根据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医保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费用需由医院垫付,对医院营运资金带来重大风险。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费用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一类资金也存在不确定性,在一定情况下会给整个医院资金带来风险。
(三)其它环境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公立医院规模异常扩大,业务迅速扩张,而收入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系统存在严重弊端,缺乏内部监督机制,这都可能造成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很多业务都需要财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客观、公正地做出自己的职业判断。如果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则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误导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引发财务风险。
三、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外部环境对医院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是医院财务难以改变的约束条件,但并不意味着医院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医院应了解市场需求和变化,明确医院的市场定位,积极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外部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的政策和改变管理的方法,积极主动提高医院理财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规范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公立医院要更新预算管理观念,通过制度安排使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成为一种规范和机制。预算的编制要细化到部门和项目,使预算执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另外要加强预算执行的分析评价,及时、定期向领导汇报,做到适时监督和及时控制。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预警指标是测算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财务依据。对于每一个具体的预警指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以判断医院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流动比率是衡量医院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表示医院有偿债能力。但是,流动比率过高,就可能出现资金呆滞,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最佳值为150%。速动资产为变现性较高的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药品、库存物资、再加工材料加药品进销差价。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验比率,用以评估医院立即偿还短期负债能力的大小,最佳值为100%。资产负债率是评价医院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较保守的经验判断一般为不高于50%。业务自给率=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支出总额×100%。该指标说明医院自我保障的能力,最佳值为100%。债务基金比率=负债总额/基金总额×100%,说明医院发展基金和更新改造基金的能力,最佳值为100%。医院财务部门应制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及时计算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对比,找出风险存在的根源,及时防范风险的发生。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高层管理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经营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3.完善财务监控体系。建立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监督职能,尤其要加强对财务活动的事中控制和事后稽核。事中控制需要通过具体的复核的岗位来实现,重点是对预算、定额、合同的执行、资金的收付程序和审批权限进行把关、审核。通过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检查,在医院财务活动的关键环节或岗位建立安全防范屏障,杜绝和有效防范岗位舞弊和违法、违纪现象发生。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的重点是对财务收支状况、科室经济分配、基建维修工程决算和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等开展经常性的审计检查,通过经常性的审计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会计控制系统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经济管理的措施和对策,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经济运行的安全性,增强医院的抗风险能力。
(三)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处理会计信息及进行会计核算的当事者,他们对于财务风险既能及时发现,又能起到为领导提供建议的参谋作用。要通过培训和学习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责任心和自觉性。要经常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制度,研究新问题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对会计人员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素养。
2.加强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运营成本。成本控制可通过制定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以及成本权重,对材料消耗、水电消耗、公务消耗等实现事前控制,对服务质量、单位成本费用等进行量化考核,从而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切实发挥成本核算在奖金分配中的作用,通过建立一套权、责、效、利相统一的、真正具有激励机制的奖金分配方案,结合医院的实际和各科室的特点,在统一的成本核算实施办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科室的特殊情况作局部的调整,某些核算因素应做到因科而异。
3.强化医疗欠费和医保费用管理。公立医院的流动资产占医院资产的绝大比重,是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医疗应收款、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其他应收款则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转速度快,说明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也强。为了降低这方面的财务风险,要加强住院病人的预交金管理和催交欠费工作,做好临床、医技科室与收费处对住院病人的收费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使病人的欠费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的管理,把医疗保险费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及时清理债权,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坏账预备”。
4.实行有效筹资。首先要合理确定医院发展资金需要量。其次,要正确选择筹资渠道与方式,力求降低资本成本。无论选用任何一种渠道或方式进行筹资,都要付出相应的筹资成本代价。因此要综合分析考虑各种渠道和方式的优劣,研究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选出最佳的渠道和方式,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最后,要资金的筹资与投放相结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筹资是为了投资,在大多数情况下,首先要确定有利的投资方向,安排明确的资金用途。在资金筹措中要防止那种把资金筹集同资金投放割裂开来的做法。
5.进行科学投资理财。应在探索、认识投资风险发生、发展和消亡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以防范或控制投资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在现有的财经法规、财务制度框架下,结合医院资金流量及其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财会人员的专业优势,依托其他行业的优良业绩与优质服务,对暂时闲置的资金、应收账款等进行科学的理财筹划,实现医院资本和现金的保值、增值。首先,要科学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投资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其次,要科学周密地进行可行性分析,使投资决策科学化,根据资金实力,选择投资机会及投资对象;最后,制定最佳投资组合,使投资风险分散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资金,防范因投资失误带来的种种风险。
参考文献
[1]于丹,李楠.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8).
[2]夏进祥.略探医院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之策[J].法制与社会,2008(06).
[关键词]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9. 011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9-0020-02
1 医院财务风险概述
所谓的医院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在医院的经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使得医院的实际收益偏离了预期的利润目标,甚至是让医院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这些因素就是医院的财务风险[1]。医院财务风险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资金方面和利润分配方面的风险等。财务风险不但影响医院正常资金运转,也损害医院的经济效益。只要医院存资产运营和经营活动,其经营收益和财务状况就具有不确定性,医院财务风险就不可避免。不管是面临何种风险,都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营,会对医院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所以,必须针对医院存在的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自从颁布了新《医院会计制度》之后,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大多数医院都采用了企业化管理的方式来进行财务核算工作,使得医院的财务目标更为复杂多变。很多问题在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下不会出现,但是在新医院会计制度颁布之后出现了。因此,医院必须完善自身财务管理体制,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合理管理财务风险,才能在竞争中取得发展,确保医院持续健康的发展。
2 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2.1 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造成医院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主要是指与医院相关的宏观经济方面的因素,比如说政策发生了变化,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等其他因素,这些都属于外部环境的影响[2]。我国在近几年逐步放开了医疗市场,很多医院的管理体制都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很多民营医疗机构以及合资医疗机构,这也使得原有的医院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医院的财务管理面临很大医院的不确定因素。与此同时,国家还在不断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改革,不再是以前的“政策依赖型”,而是跟其他商业机构一样成为“市场导向型”。面对这些变化和不确定因素,医院必然会面临较多的财务管理风险。
2.2 内部环境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内部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在医院的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内部因素,包括医院在筹资方面遇到的风险,以及在运营和利润分配方面存在的风险等。筹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投入不够、负债过多或者是结构不合理等,而投资方面的风险主要是欠缺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根据来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浪费医院的资金。自从推行医保制度以来,采用了与原来不同的财务结算方式,这对于医院的资金运营很不利,会影响到医院的日常管理,使得医院的财务面临较大风险,需要医院根据新制度作出相应的改变。
2.3 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其他方面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比如说医院的收入无法满足医院规模扩大的需要,医院自身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等,这些都会给医院的财务带来风险。在医院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本身风险意识淡薄,更无法站在医院的角度来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进而无法针对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举措。除此之外,就财务人员本身的专业素质来说,财务人员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改革后的财务管理体制,因此,财务人员只有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才能帮助决策者作出正确抉择,避免财务风险给医院带来的重大损失。
3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3.1 改善医院的生存环境
要有效防范医院的财务风险,首先要有外部环境的保障,这就需要相关的政策制度的支持,国家要加大对国内医院的保护,尽可能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外部环境,让医院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求得发展[3]。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多医院都在追逐利润,在这个过程中医院不仅无法确保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同时也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政府要根据医改精神,加大对医院基建、大型设备、人员经费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法规及保障措施来确保医院的发展。
3.2 医院建立完善的会计审核制度
医院需要有足够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防范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这就需要医院建立完善的会计审核制度作为保障。要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进行控制,就需要不断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更新与健全医院的审核制度,在将财务管理操作规范化的同时将财务活动合同化,对医院与经济相关的各项活动都要采用合同化的管理模式。同时,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发现工作漏洞,提高医院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此外,我们还应该引进外部监管机构,增加监管的力度,不定期地对医院的财务账目进行检查核对,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漏洞,提出解决对策,为医院的财务管理提供有效的运行保障,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完善。
3.3 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除了有完善的会计审核制度作为保障之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审计部门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并及时指出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得医院的财务制度更趋于完善。除此之外,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是独立的,要保证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样才能真正监督医院的财务管理过程。
4 结 论
总的来说,医院的财务风险防范过程非常复杂,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需要医院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能够为医院找出财务报表中的非正常指标和不确定因素,从而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顾忠坚.浅谈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1(3):125-126.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设计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改革和优化自身的特性,提升自己的财务风险预防水平,财务风险防范又是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进行分析,提出几个观点进行研究讨论。
关键词 :财务风险;风险防范;风险预警机制
一、我国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企业财务风险的复杂性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的,使企业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导致企业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我国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由于我国建筑设计企业的特殊性,建筑设计企业承担的多是投资大、时间长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会给资金回收带来不确定性。建筑设计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而且又是企业外部因素,建筑设计企业难以进行掌握,会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造成一定的影响。
2.企业财务活动的复杂性
我国建筑设计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企业融资以及相关的负债经营问题,还有企业组合型投资、利润分配公平与效率的问题等等,这些经济活动都会使企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但近几年来,建筑设计企业从承包项目设计到工程开展,持续的项目时间长,导致企业债务风险增大。
3.企业财务人员没有树立对财务风险的认识
建筑设计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树立起财务风险的理念,没有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意识,这将直接导致企业人员对财务风险的不重视,企业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深入开展,企业管理措施无法落实到实处,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发挥不了该有的作用。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但有的单位割裂了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导致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理念没有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导致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更有可能埋下贪污的隐患。
二、我国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创新财务风险防控理念,变企业专注资金管理的方法为侧重对信息的收集和信息化的管理和分析,做到及时预防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财务风险的防控意识,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建筑设计企业面对财务风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市场化机制、商业性原则来处理财务风险问题。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开放性的市场,自然也要运用开放性的财务风险方法,要把企业的信息化的财务风险深入到企业各个部门当中,在员工中形成财务风险信息化的观念。建筑设计企业的财务决策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因此要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强化会计工作,降低财务风险。单位可以通过采取多种财务决策方案择优选择的方式,分散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2.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决策失误
建筑设计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的时候,要注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决策失误。例如建筑设计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和渠道的时候,要从自身出发,对企业自身的经济条件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调整企业的负债结构,作出合理的财务决策,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建筑设计企业要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和银行、政府进行友好的交流,积极开拓自身的融资渠道。企业除了主动进行外部融资外,还可以进行内部融资,例如通过员工持股、预收账款融资等方式。企业要努力寻求金融互助的合作方式,创新融资的方式,延长企业的资金链,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生产管理和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建筑设计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规避财务风险,合理评估企业的各个理财方案,选择最优方案,降低企业的风险。
3.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饱和,建筑设计企业只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利润。因此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风险制度,通过激励因素和约束机制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建筑设计企业不断完善开支标准制度、财务决算等制度,才能保证建筑设计企业财务运作的顺利开展。建筑设计企业也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的权责分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的效益,运用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客观地对资金收支进行评价和预期估算,为接下来的财务工作展开进行指导和建议。落实岗位责任制、财务科科长责任制、会计岗位责任制、会计稽核岗位责任制和出纳人员岗位责任制,维护我国财政制度和会计制度,加强对建筑设计企业财务的管理。
4.建筑设计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信息交流系统
顺畅的信息沟通能提高事业建筑单位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建筑单位要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管理,才能为员工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各种信息,对可能发生的异常状况及时作出反映,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
5.加强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的监督
建筑设计企业开展财务风险工作,保证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每个细节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筑设计企业要成立监督小组,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建筑设计企业通过使用特定的方法,对相关的指标进行计算,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发现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对于一些重大的问题,单位要进行细致分析,找出个中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加强对建筑设计企业内部管理的监督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及时发现财务风险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整。动态的监督可以灵活及时地对企业管理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把事后分析的行为转变为事中控制,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建筑设计企业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职能不断变化,只有不断创新改革方式,才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财务风险在建筑设计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因此企业要灵活变通,通过加强自身的管理,紧密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及时地对单位管理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把事后分析的行为转变为事中控制。建筑设计企业只有做好财务风险工作,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增强企业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大宇.刍议投资风险控制与企业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4(23).
[2]丛建乡,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预防[J].财经界,2014(21).
关键词:地勘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从原地质矿产部管理下的地质找矿事业单位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计划项目、地质市场和多种经营”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起始,再到1999年“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的管理模式,经过30余年的改革与发展,但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仍有许多问题,财务风险突出,有的单位甚至面临着生存问题。本文就地勘单位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现状
1.财务预测、财务预算随意、财务分析粗糙
以某地勘单位为例,该单位有多个不同的经营实体,近几年来市场收入和拨款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75%和25%左右。由于取得信息、掌控市场能力不强,财务预测不尽人意。不重视预算,市场经营项目一般无预算,计划内项目有预算,但财务不懂生产流程,预算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往往虚增支出,随意性大。地勘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多半途转行出身,财务管理知识缺乏,对资金运动不能做出系统分析,不能提供真实有用的财务指标为经营决策服务。
2.成本控制、资产管理不到位
以该地勘单位为例,成本费用不按项目归集,成本核算不准确。成本费用控制、考核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以包代管,以年末一次业绩考核评价全年业绩,只看结果,不重视事前、事中控制,甚至有虚增成本等违反财经税法情况发生。因地勘单位自身固有特点,流动性大,人员分散,财产分散,财产盘点次数很少,常存在账物不符现象。办公用品、生产物资采购没有认真做到“货比三家”,部份商品价格虚高。在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上,常因对政策、市场了解不够,盲目决策,往往投资回报不及预期,有的损失惨重,财务风险偏大。
3.经济活动审计监督不力
地勘单位一般只有一个专职审计人员,且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全,受制于业务能力和体制约束,财务监督执行不力。地勘单位领导不重视审计,二级单位对审计甚至有抵触情绪,内部审计监督名存实亡。
二、地勘单位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1.体制不顺,内部控制机制缺失
事业身份、企业化经营管理机制,使事业法人身份的地勘单位及下属完全市场化的企业单位,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财政审计部门管理、监督时紧时松,由于政策限制,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单位往往处于不利地位,错失机遇。权力下放过多,权责失衡,又易形成一人独大,管理失控。体制不顺是造成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上出现问题的首要因素。
2.信息化程度不高,财务风险意识不强
很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受网络技术的限制,采用较分散的管理模式,仅仅选择会计核算模块软件,电子化程度不高,财务信息上下级之间无法共享,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工作效率低下,没有使用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地勘单位管理观念落后,普遍缺乏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对风险预测不够,防范意识不强,发生风险后应对茫然。
3.目标不一致,无全员管理观念
受诸多因素影响,目标不明,从上到下没有拧成一股绳,没有形成全员管理观念。有的只顾眼前利益,短期行为突出,长远目标欠考虑。财务人员不是专业技术不过硬,就是怕得罪人,碍于情面,把法规制度抛之脑后,不按原则办事,只要发票不假、自己不贪,就不管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成本虚增、资金“跑、滴、漏”现象。
三、强化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
1.理顺体制,健全机制
地勘单位分类改革进入深水区,多数地勘单位将完全企业化。体制理顺了,机制就活了。以改革创新引领地勘产业经济新发展,深化改革,构建地勘产业体制机制新格局。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以更大的勇气、更有力的举措,解决制约地勘单位体制机制、资源配置、结构优化、收入分配等诸多问题和矛盾,断绝“等、靠、要”思想。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强地勘主导产业、做优地勘延伸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地勘队伍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全力提升拓展市场的竞争力。
2.树立全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成本控制
须提高全员风险意识、成本管理意识。构建企业文化,提高全员主人翁意识。在内部形成职工的自主管理意识,完善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实现自主管理。这既是—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途径。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减少资金占用。做好应收账款的催收,减少坏账损失,加速企业变现能力,提高资金使用率。加强日常财产盘点、设备保养工作。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注重财务分析
财务风险存在于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失策都会对单位不同程度的损失。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财务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经营活动、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及时了解单位财务运营的真实情况。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应随时加强对财务风险指标的分析,适时调整单位经营策略,提高企业整体抵抗风险的水平。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执行力
须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实施内部牵制制度,对不相容的岗位实行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严禁收入不入账;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时时了解办公用品、生产物资商品供需变化,价格变动,降低采购成本。加强执行力,不打折扣地按制度执行,提高全员的财经法规的遵从度。
5.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内部审计控制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系统,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控制的再控制。重视内部审计监督,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将审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确实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控制风险,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朱玉娟.创新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探索[J].消费导刊,2014,15(9):158-159.
[2]高耀广.如何加强改革中的地勘单位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26(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