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员工入职的工作安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企业高度重视的一项基础工作,随着知识经济时展的日新月异,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和感召作用,兼顾技能培训和素质培养,注重文化传递与统一,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设计和实施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之一。
二、相关理论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理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具有内容的特殊性,是众多企业共同认可的创造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
(三)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培训,是员工进入企业后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它又被称为入职培训,是企业将聘用的员工从社会人转变成为企业人的过程,同时也是员工从组织外部融入到组织或团队内部,并成为团队一员的过程。员工通过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和文化,明确自身角色定位,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文化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1、企业文化是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要内容。
2、企业文化培训给新员工带来精神感召和吸引力。
3、企业文化理念贯穿于新员工入职培训过程,不断引导员工理念更新转变。
4、企业文化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可以起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三、ZX公司企业概况及企业文化
中国作为世界纺织行业的强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纺织企业林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外商独资(港资)企业ZX制衣有限公司正是其中重要的一员,和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品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始终致力于“责任、创新、诚信、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
四、ZX公司新进员工基本情况分析
(一)公司招聘新员工总体情况
公司因行业特点,常年大量招收一线生产人员。春节期间共招收新员工600名,其中缝纫工400名,中烫工50名,辅助工50名,检验工、专机手缝工各30名,样衣工、裁手各20名。
(二)新员工年龄构成和熟练程度
在对公司新招收的600名新员工资料进行汇总统计中发现,新员工年龄结构为:18岁至25岁348人,占总人数的58%;25岁至35岁162人,占总人数的27%;35岁以上90人,占总人数的15%。
从各年龄层次的生手和熟手比例来看,35岁以上的新员工接近90%是熟练工,25岁至35岁之间的新员工生手和熟手的比例基本持平(熟练工占51%),而18岁至25岁年龄层的新员工的熟练程度最低,仅为12%。
(三)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从以上统计数字来看,公司新员工年龄结构以35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而且不熟悉生产流程和业务的生手较多,欠缺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同时大部分员工因为之前没有过工作经历,缺乏基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公司针对新员工的培训计划应结合企业文化,以对一线员工的培训为重点进行设计。
五、ZX公司基于企业文化的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与实施
(一)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指导思想
以“责任、创新、诚信、和谐”的企业文化为基础,以教导和帮助新员工顺利走上新工作岗位、成为ZX公司重要一员为重点,促进员工发展和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二)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目标
1、传递和内化企业文化和公司理念,形成和增强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2、重点加强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培训和演练,确保新员工合格上岗。
3、进行简单技能培训,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岗位操作标准化演示,明确生产流程和工作职责,引导上岗,提高效率。
4、外聘培训师对新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为新员工提供广阔发展平台。
5、以工厂为核心,各层领导以身作则,给新员工温暖如家的关怀和关心,营造公司与员工一起成长的“共赢”局面。
(三)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具体内容
1、培训前准备工作
(1)电话或邮件通知新员工具体报到时间、地点及所需拾的证件、物品。
(2)落实培训场地,按培训要求准备、打印、购买所需资料及相关物品,通知用人部门做好迎接新员工的准备。
(3)报请相关领导做好发言准备,安排培训师、挑选有经验的在职员工骨干(班组长等)做好授课和带徒准备。
(4)安排好宿舍、床铺及相关配套用品,按新员工名册定制饭卡。
2、培训具体内容
本公司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将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四大层面展开: (1)基于精神文化的培训
(2)基于制度的培训
(3)基于行为文化的培训
(4)基于物质文化的培训
3、培训经费预算
培训费用主要以讲课费、场地费、资料费、课程设计费、实习费等指标进行预算,包括各类人员薪资支出、办公支持费用、现场实施费用和杂项支出等等,随着培训开展的具体进程,在不超出预期资金安排的前提下,预算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调整。
4、培训计划实施要点
(1)公司新员工培训务必体现企业文化融会贯通全程的特色,坚持不懈走传统工厂改革之路,使员工切实体会在公司内部晋升机会和发展平台的广阔。
(2)人事部负责与各相关部门协调,做好培训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工作,包括经费预算和申请、场地布置安排、课程调整跟进及培训效果考评等。
(3)各新员工所在的生产部门负责岗位技能培训的组织工作岗位培训方式为“师带徒”制,由各用人部门安排工作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在职员工担任老师,指导新员工在车间进行学习。
(4)新员工接受培训期间,人事部要不定期与新员工、培训师、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培训方式,促使培训更加富有成效和达到预期效果。
(5)新员工集中培训结束一周内,人事部要做好对新员工培训的反馈调查,填写《培训效果考核表》,提交总结分析报告,上报公司经理审阅。
六、结语
“新员工是企业的新鲜血液”。企业惟有把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顺应时代要求的科学培训体系并持续加以实施和完善,才能有效培养和激发新员工的忠诚度与积极性,从而实现优化队伍结构、更新技术水平、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引领企业成长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伟静.培训规范化管理工具箱[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第1版:15-120.
[2] 权锡哲,韩伟静.新进与新任员工培训方案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第1版:2-49.
[3] 张戎.企业文化在新员工岗前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J].新闻导刊,2008,(4):44-46.
[4] 王伟.培训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企业文化,2008,(29);47-49.
论文关键词:供电企业;新进员工;培训;管理
新员工是供电企业实现“一强三优”战略目标最重要的生力军与潜在资源,新员工的培训与管理是企业最有价值的一项人力资本投资。新员工的入职管理是员工管理的起点,入职管理成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管理后续工作的开展。对供电企业新员工培训则是企业产生效益和用好大学生的基石。因此,进行系统的培训策划与实施是帮助新员工完成适应过程,使得新员工便于管理和进行自我管理,形成企业发展良好动力,真正投入新的人生的必由之路。
一、供电企业新员工的性格与行为特征
烈日炎炎的七月,又是一批大学生走出象牙塔,开始他们职场生活的时候。供电企业HR暗自高兴的同时,应该多一分清醒:招到大学生只是第一步,要使80后大学生充分为供电企业所用,必须了解80后新员工的性格。新员工队伍有其鲜明的思想与行为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没有明确规划
从象牙塔迈入职场的80后大学生们,经历了找工作的忙碌和苦涩,大部分怀着憧憬来到了供电企业。他们对于职场有希望,但是更多的是迷茫,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如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遇到挫折的时候会感到特别失望。
2.不听大道理
受生活环境、知识结构的影响,80后新员工最怕领导、家长讲大道理。供电企业是准军事化管理,来不得半点马虎,我是主管,你是下属,所有的事情必须听从我的指挥与安排,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不是你所过问的事情。而80后大胆、独立的个性特征,是不喜欢这种工作风格的,他们更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更喜欢“能不能让我试试?”的参与式管理风格。
3.缺少感恩意识
“以厂为家”在新员工看来有点不可理解,家是给人安全、给人关爱、给人亲情、给人避风的地方,企业呢,是给人压力、给人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地方。新员工的社会性格、工作习惯、人际关系等都未形成,在工作初期特别容易受周围环境、人员的影响,因此就可能出现变好或是变坏两种可能。
4.希望实现自我
80后新员工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方面多由父母照顾,而且这代人也没吃过什么苦,对金钱刺激淡漠。他们认为,钱赚的多少并不是社会对个人评价的唯一标准,关键是自己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不会将工作与生活截然分开,不喜欢生活享受被繁忙工作打乱,在工作与生活中希望处理的是简单的人际关系,对权威也敢于挑战。
二、供电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设计
认真剖析初进职场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性,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具有典型的员工导向或定位作用:帮助新员工尽快实现“组织社会化”,培养新员工对国家电网的认同和归属感,帮助新员工熟悉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1.针对性调查新员工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是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首要环节。首先,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方案符合供电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要求。新员工进入企业,面对一个新环境,不了解企业情况,不了解职位要求,不熟悉上司同事,难免感到紧张不安。如果不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新员工要花费比培训多得多的时间掌握相关知识。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指新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未来工作岗位对员工技能、态度的要求进行比照,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研究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培训来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技能的一致。
2.综合性考虑新员工培训目标
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要把因新员工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差距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阶段,这就是供电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总目标。培训的具体目标是:让80后新员工感受到国家电网对他们的欢迎,体会到归属感,以鼓舞士气,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不管他什么背景,用强化的方式让他很快融入国家电网的企业文化,大家用同一个声音说话;让新员工消除初进企业时的紧张焦虑情绪,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便减少错误、节省时间;展现清晰的职位分析及企业对个人的期望,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团队的和谐关系,减少抱怨;培训新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寻求帮助的方法,提供讨论的平台,帮助他更快地胜任本职工作。
3.系统化设计新员工培训内容
一般来说,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知识培训,是入职培训的第一层次。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新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知识,简单易行。技能培训,是入职培训的第二个层次。抽象的书本知识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很少有员工刚进入企业就掌握了所需要的一切技能。素质培训,这是入职培训的最高层次。素质高的员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
4.多样化实施新员工培训方案
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必须结合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等因素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第一,集中授课:针对专业知识、企业文化、制度、安全规程等有一定理论性的课程,由电力培训中心集中培训,在拓展训练、商务礼仪、营销服务课程中,模拟设置一些项目、场景,让学生参与比单纯的说教有趣生动得多;第二,沟通交流:例如举办员工论坛,新老员工对话、公司领导、部门负责人或业务专职讲解;第三,现场解说:是在引导新员工参观工作现场时使用的一种很好的培训方式,实物加讲解更让人印象深刻;第四,娱乐沟通:通过举办技能比赛、演讲大赛、歌舞晚会等,加深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融洽气氛,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
三、供电企业如何使新员工迅速增值
大学生刚毕业只是准人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经过一段的锻炼和经验的积累,很快将转化为人才。作为供电企业HR应该通过入职培训尽量缩短这个转化过程,让大学生尽快适应职场生活,使新员工迅速增值。
1.恰当的工作适应引导,快速产生效益
一是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教育。几乎每个企业对新进员工都有入职培训,但大学生的入职教育应与其他新员工有所不同。二是选择与大学生身份比较相近的人作为培训辅导老师,有什么问题比较容易沟通,这便于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消除恐惧,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业务知识及相关规则。三是理论课培训结束后,企业最好指定专人作为工作指导师傅,防止把大学生一丢到岗位上就没人管没人问。四是有计划安排大学生多实习几个业务岗位,力争熟悉全部业务流程,这对进入专业工作岗位后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大有益处。
2.科学化职业生涯辅导,持续产生效益
新员工经过入职培训、试用期及职业导师的具体指导,他们的性格、能力、素质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体现,人力资源部门应安排大学生到最其合适的工作岗位,尽量做到人事相宜,既要警惕彼得现象,也要防止人才浪费。当工作岗位基本安排就绪后,应对这些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尽量使员工的个人愿景与供电企业能提供的条件相结合,为新员工选择正确的职业发展途径,以更快地实现自我成就的需要。
3.巧妙的员工情商管理,力争效益最大化
智商使人得到使用,而情商使人得以提升。首先,加强新员工的自身修养和素质,一方面可以给新员工暗示出企业对修养的重视,对新员工的日常言语和道德行为起到了无形的约束作用;另一方面,较高的员工修养和素质对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工作融洽关系也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加强新员工对企业行为规范章程的了解,使员工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为企业所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为企业所排斥的,以及怎样处理行为差距,以加强新员工与企业融洽度。第三,加强新老员工之间的沟通协作,引导员工具备健康的心理行为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员工之间及团队之间的合作意识,锻炼新员工对复杂事物的处理能力、协调能力,进一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和责任感。
4.正确的领导魅力展示,挖掘潜在效益
关键词:新员工培训;重要性;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对企业来讲,新员工未来选择如何在企业中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最初进入企业的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和感受,在此期间新员工感受到的企业价值理念、管理方式将会直接影响新员工在工作中的态度、绩效和行为,而这些因素和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效果关系密切。
1、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目的
1.1.降低员工流失率企业的培训工作做得越好,新员工越愿意留下来为企业工作,从而使得企业在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也节约了多次培训的成本和二次招聘的费用。
1.2.减少新员工适应岗位的时间为使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以便节省时间,降低工作中的失误率,通过安排培训活动把新员工需要的工作以及公司的规章制度等都告诉新员工,从而使公司效率能相应地提高。
1.3.展现清晰的职位特征及组织对个人的期望企业要告知新员工自己所在职位的工作内容,以及企业对他的期望,起到激发其工作热情的作用。
1.4.增强企业的稳定程度积极有效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可以降低企业的人员流失率,使新员工对企业产生信赖感,愿意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5.减少新员工对企业的抱怨如果新员工在刚进入企业时没有受到良好的关照,就会产生抱怨。而一次好的入职培训,会减少新员工的焦虑和抱怨,使其真正地专心为企业工作。
1.6.最重要的是使新员工融入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本身包括了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公司员工长期积累并得到大家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体系。将公司的文化传授给新员工,可以使他们对公司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树立“企业是员工与之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平台是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大家庭,当员工为之奉献的同时,自身素质也会得到提高”的理念,发自内心爱企业,快速融入公司。
2、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
2.1.组织设置 在入职培训中,必不可少的是要介绍企业的历史、组织结构和企业的内外环境等,给新员工一个组织结构图,标出他在组织中的位置:上面是谁,下面是谁,使其一目了然,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此外,还可以提供员工手册,企业规章制度及政策,要接触的产品的综述,生产线及服务介绍,试用期的规定等必要资料。
2.2.员工福利 在入职培训期间,应该告诉新员工执行什么样的工资标准,发薪水的日期、假期及法定节假日的具体安排,培训及教育的福利计划,保险的项目,还有企业提供的特殊服务。
2.3.工作职责 工作职责包括:工作的地点、任务、安全要求和其他部门的关系、以后会跟谁接触等。由于新员工对企业的环境还不了解,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出现混乱,应该在第一时间里告知新员工:这个部门找谁,那个部门找谁, 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消除他的顾虑。
2.4.介绍与参观 企业在进行培训时要把新员工介绍给部门主管、同部门的人、别的部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要带他们参观厂区、食堂、宿舍、运动场等,然后是办公室的复印区、产品陈列室等。新员工刚进入企业,对企业很陌生,没有安全感。因此,给新员工一张每个地方都标好了的“地图”,好让新员工能够快速、准确的定位。
3、 制定目标是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起点
开展新员工培训,首要问题在于明确目标,端正方向,如果战略方向错了,过程执行得越到位,细节处理得越完美,反而会离正确结果越远。新员工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使他们能尽快融入企业,胜任工作,产生绩效,即加速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协同发展。很多企业的新员工培训之所以收效甚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标不明确、资源不集中、内容缺乏针对性、评估不到位、没有重点改进突破等。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根本性、系统性地去构筑培训的目标体系。 新员工培训的目标可以概括为:涤思、安心、牵手、立足四个方面,分别解决思想、心态、资源与能力层面的问题。
3.1涤思-解决思想问题
有些企业只想解决新员工在业务层面的能力胜任问题,这种眼光比较短浅。其实新员工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应及时、充分地向其灌输正面、准确的企业文化,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使新员工通过正式的渠道去了解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 企业的价值观传递,关系到新员工在公司的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新员工的长期工作作风问题,要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渗透教育。
3.2安心-解决心态问题
“心安之处是吾家” 家是安心的地方,不少企业提倡新员工把企业当成家,那么就要想办法让他们感到安心,安心才能正常开展工作,取得成绩。安心,最重要的是让新员工感到被尊重与接纳,并受到自然的关怀。 首先,新员工初进企业,不熟悉新环境,陌生会让其产生焦虑更加增大他的压力。当初次见到新员工时,如果能够主动地给其以迎接,并以轻松高兴的语气跟他谈话,他会感到一下子很轻松,很亲切。那么余下的时间,他会感到就像到了自己的家中一样;其次,在培训中不要只有一两个人在为新员工忙这忙那,其他同事的参与效果会更好,这会让新员工感到这里的人都很热情,对他来说,自己的到来很受大家的欢迎。企业的高层领导要与新员工见面,这会让他们倍感鼓舞。在见面会上,高层领导对企业发展计划的介绍、对新员工对公司的重要作用的肯定、以及对他们将能获得发展机会的展望,对留住新员工的心将起到重要作用。
3.3牵手-解决资源问题
现在,工作越来越需要团队协作,新员工日后要更好地开展工作也需要得到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与人员的支持。所以,让新员工悉知工作中各环节需要哪些联系,遇到困难如何求助是非常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让其懂得信任与合作的力量。企业应提倡一种平台式的培训,超越部门的边界,让员工有机会与其他部门的员工合作共事,建立沟通渠道与发展友谊,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与和谐的团队气氛。企业应鼓励新员工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主动搜寻他们自认为对其适应企业有帮助的各种信息并建立各种关系,同时企业应努力创造一种鼓励和强化新员工行为的氛围。
3.4立足-解决能力问题
立足,就是让新员工尽快胜任岗位工作,这也是基本的培训目的。通常采取的方式是业务培训,或者根据直接管理者的安排让新员工在工作中学习锻炼。还要和新人之间经常的沟通,使新员工尽早进入工作岗位。另外,企业要告知新员工清晰的职位特征及组织对他的期望,激发他的工作热情。
4、入职培训的关键是引导新员工上岗
新员工刚进企业,对工作多少会有些许害怕,因为新的环境给他很大的压力,他要试图去适应新的环境,包括新的人和新的事物,这是一个过程。如果你不加以引导的话,这个过程兴许会要很长时间,或者由于种种原因你会失去他。但是,如果你能够对他进行一些帮助,让他对企业对动作对同事都有一个好的了解和熟悉,让他在来到新企业后能有一个平稳和舒适的过渡,那么他会很快地在新的环境中投入工作,并为企业带来效益。
5、入职培训最重要的是塑造员工行为
成功的新员工培训可以起到传递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并塑造员工行为的作用,它在新员工和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其他员工之间架起了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并为新员工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并与其他团队成员展开良性互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反,失败的培训会给企业的力资源管理带来很大的风险。入职培训最重要的是塑造员工行为。
6、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使培训达到最好效果
在培训形式上,可以结合新员工的自身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首先,进行企业层次的培训,包括使员工进入角色和企业文化培训两个层次,具体可采用集中授课、小组讨论、参观等;其次,进行部门层次的培训,包括业务技术能力培训和岗位培训。另外,可以加入一些新颖的培训方式。如:新员工联欢会、野外拓展训练等。野外拓展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这比较容易使新员工在自然放松的环境中相互认识交流,并有机会共同面对那些挑战性任务,因为在战胜困难时人们会最真切地释放自己,感受与帮助别人。经过拓展训练后的新员工会迅速拧成一股绳,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融合。
[关键词]油田企业 新员工 入厂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286-01
随着市场经济和油田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人力资源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资源。中石化胜利油田是国内特大型能源企业,多年来始终把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作来抓,特别是在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方面,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一套特色鲜明、自成体系的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促进了新进员工的快速成长。
一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要性
新员工作为油田的“新鲜血液”,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生力军”的作用,如何开好头、起好步,对于员工和企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入职的员工刚刚从学校步入职场,可能会对自己是否能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人际环境、岗位要求与个人发展空间,以及能否融入新的企业文化等问题产生担忧和焦虑。针对这种情况,要及时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让新员工全面了解油田情况,了解岗位能力要求,帮助员工明晰自己的工作职责;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心理上的不适应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因此,新员工入职培训对企业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新员工,通过入职培训可以加深对油田的认知,逐步熟悉油田的建制沿革、发展现状、油田文化、组织架构、业务范围、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职业化内容,以便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团队;同时通过入职培训,可以增进新员工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为以后的工作协同奠定基础。
二 以需求为导向,以模块化知识体系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员工入职培训
多年来,油田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员工培训,为切实做好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工作,胜利油田在不断总结、实践的基础上,逐年优化培训资源,创新培训内容,建立了以需求为导向,以模块化知识体系为依托的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2.1 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新员工培训需求调研,提高培训针对性
油田的培训采用统一管理、分层实施的模式进行运作,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也不例外。入职培训共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公司统一组织的集中培训;第二阶段是分散于各个职能部门的专业培养。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先导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公司每年在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前几个月就开始培训的筹划及调研工作。首先是对上一年入职的新员工进行回访。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的方式了解入职一年的员工在这一阶段最真实的培训需求,听取他们对入职培训的建议;通过查阅最新的入职培训咨询及信息,将搜集到的信息与各用人部门领导进行对接,听取用人部门对新员工培训的要求和建议;与本部门负责招聘的业务人员联动开展新员工培训需求调研,在招聘面试过程中加入培训需求访谈内容,并及时对接培训需求信息;通过以上途径搜集信息,并通过专家组深入分析、评审,最终确定第一阶段集中培训的具体内容。其次是在新员工分配到职能部门以后,在部门内部组织的系统性专业培训。多年来,各部门基本形成了一套专业通用性教材,针对新员工开展专业技术、专业软件等岗位应知应会知识的系统培训。
2.2 紧密结合行业特点,模块化培训内容,多样化培训模式,系统性开展入职培训
新员工从熟悉的校园环境转入了一个陌生的企业环境,最需要新环境对自己的欢迎和认可,使他们能够减缓新环境带来的不适应,培养归属感。因此,在入职培训安排上,公司部门领导首先为新员工讲授入职的第一堂课,如《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谱写人生新篇章》等,致欢迎词、介绍企业的“发展故事”,一起了解油田的光荣历史和发展历程。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对员工的融入和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新员工在一踏入企业就能系统了解企业的这些信息有助于建立和培养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融合感及忠诚度。因此,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第一个模块就是《公司战略与企业文化》的认知课程,介绍中国石化及胜利油田核心价值理念、公司卓越文化体系,公司品牌战略定位、公司价值属性集核心价值观等理念性内容。通过此类知识的学习,使新员工清楚了解企业的性质、发展历程和文化,引导新员工更快的适应公司的大环境,也有助于在未来的工作站指导员工的行为。
作为一个定位国际化的能源企业,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都以项目的模式进行运作和管理。为使新员工在进入工作岗位前就了解公司业务的运作流程和管理模式,掌握项目运作的特点,快速了解业务能力要求,通过模块化的系统培训,使新员工对公司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对新员工的顺利入职、稳步成长,快速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德才兼备的生力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培训评估,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为使新员工培训工作更具有高质量、高实效、高水平胜利油田长期以来不断加强入职培训的评估工作,通过课堂评价、考试测试、跟踪回访等形式,分公司和部门两级深入开展新员工的入职培训评估工作。按照公司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要求,结合公司培训管理实际,对入职培训中4学时以上的专题培训进行实时评估,填写评价表,并及时反馈给培训负责人,作为工作改进依据;各部门对接收的新员工实施导师指导制度,公司按季度与导师进行培养情况回访,并填写阶段性培训评估报告,及时掌握新员工岗位适应及能力提升情况,作为未来员工培训的经验性资料,进一步提高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水平。
三 新员工入职培训未来发展展望
新员工是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如何引导新入职员工尽快融入企业环境,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成长,这对于培训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习无止境,培训无顶峰,对于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3.1 培训需求的细化与深入
需求调研是做好培训的基础性工作,因其工作量比较大,比较繁琐,所以目前很多企业在需求调研的环节上不够重视,导致培训的针对性出现偏差。为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作为培训管理人员,应进一步深入和细化培训需求的调研,胜利油田拟在招聘期间开始需求调研工作,征集、填报培训需求信息,并尽可能具体明确,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3.2 培训内容的个性化定制
目前各个企业的新员工入职培训都相对趋于规范,形成了一定的企业标准,特别是通用管理知识培训模块更趋于成熟,但大部分企业对于新员工个体培训需求内容往往难以针对性开展。随着培训方式的日趋灵活,培训资源的不断丰富,企业应根据新员工的个性化知识需求意愿,探索开展新员工个性化培训的新路子、新方法,最大程度的满足青年人的学习成长需要。
4 结束语
石油企业如何将新入职大学生由学生转变为职业人、企业人,既是企业人才招聘的后续步骤,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步。通过分析胜利油田新进新员工入职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总结历年来胜利油田新入职大学生集中培训经验,提出新形势下油田企业新进员工入厂教育及培训的内容、改进新入职大学生培训及考核办法。
本文立足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分析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时应该注意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对新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只有基于战略进行统筹安排,才能更好地管理合力,使培训工作发挥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
企业战略;新员工;培训
当前我国企业的企业都较为重视员工培训,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基本规范的员工培训体系,主要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然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企业培训往往不能体现员工自身发展需求,除了岗位技能之外的其他相关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培训考试流于形式,对于培训的结果没有合理的、有依据的考核方式,激励效果在实际操作中体现不出来,因此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新员工培训不仅仅是对员工岗位技能、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的简单培训和说明,更是让企业和员工融为一体的大好时机,企业在新员工培训时将企业发展战略融入其中,将使员工在入职之初就能清晰认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定位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对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发展都将起到助长的积极作用。
1 我国企业培训现状
尽管大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并逐步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投入。但由于员工培训及培训内容往往是以企业当前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对于培训内容和方向缺乏长远性规划,很少配备科学、完善的培训系统,在员工培训环节存在较大的脱节现象。培训效果缺少切实可行的考核依据,培训激励机制有待于完善和落实。对员工培训理念、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和培训结果等一系列培训环节的不掌握,往往使培训形式化。因此,只有把员工培训,特别是新员工培训提升到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才能积极有效的做实员工培训。
2 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培训是指给企业的新雇员提供有关企业的基本背景情况,使员工了解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程序、标准,并向他们初步灌输企业及其部门所期望的态度、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等,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适应企业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进行新员工培训对企业来说是开发新的人力资源的过程,有效的入职培训可以使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职业转变,缩短心理和技能上的适应期,对新职位树立信心,传递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么,为新员工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并与其它团队成员展开良性互动做好基础的铺垫工作。新员工培训在入职之初就对公司企业文化和企业目标进行灌输,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规划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培养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使个人和企业双方受益。新员工培训相对于内部员工培训来说需要达到不同的目标,具体有下列内容:
(1)了解企业规章制度,明晰岗位职责。通过员工手册、职位说明书、参观活动、技能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入职培训,介绍企业以员工行为和举止的规范,使新员工明确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和上下级汇报关系,适应新的职业运作程序,有利于新员工开始胜任自己的工作。如关于职业道德、环境秩序、作息制度、开支规定、接洽和服务用语、仪表仪容、精神面貌、谈吐、着装等的要求。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降低新员工流失率。通过沟通游戏、团队协作项目,使新员工充分接融、相互交流,树立团队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展示个人能力,加深认识的契机。通过业务培训,使新员工熟悉并掌握完成各自本职工作所需的主要技能和相关信息,从而迅速胜任工作。新员工在招聘过程中拔高自己能力的行为会暴露无遗,新员工在培训期间展示真正的个人性格和工作能力,这个过程即加深了企业对员工的了解,同时也是新员工认识企业的契机,对双方来说都是难得的了解的机会。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入职培训互相重新定位,重新选择,以达到最佳契合的局面。
3 新员工培训对于企业战略的重要意义
不论筛选和录用工作做的有完善和全面,新员工却总是难以完全适应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因此,企业在入职培训时要尽力统一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把公司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传达给每个新员工,用企业的标准来指导新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帮助新员工尽快完成入职转变。然而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和完成,都是依靠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力量,因此,只有当企业战略和人才想匹配的时候,企业才能实现其战略发展规划。如果能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方向上对新员工进行各方面的培训,无疑是事半功倍的。
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开展培训工作,能最大限度地弥补员工素质能力的缺口,保持、提升组织的绩效,进而达成设定的管理目标,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必须把培训的根本任务定位于支持战略实现上。基于战略开展培训有助于科学、高效配置企业资源,这就要求培训工作必须基于战略有所取舍,盲目求高求多、追求培养”完人”、追求成为全能型的企业既不现实,也无法实现。同时由于不同部门各自目标的差异,各部门对培训的观点不一,只有基于战略进行统筹安排,才能更好地消除意见分歧,形成管理合力。只有基于战略的培训体系才能不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比竞争对手更快的成长速度。另外,战略执行过程中充满了变数,培训只有不断变动才能保持解决问题的效率与效果,这都要求培训工作必须围绕战略展开。
由此可见,企业要想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要从新员工入职开始,制定完善的培训机制,把入职培训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有机结合,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机制,促进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鲍惠明,HR之自我变革管理[M],台北:2003年人力资源管理年鉴,2004年
[2]冯云霞,企业培训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6:36~37
[3]欧明臣,培训效果的评价[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54~56
[4]郭京生、潘立,人员培训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5]MBA核心课程编译组,人力资源管理[M],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
[6]胡君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学案例精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周燕武,新员工培训[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4.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