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资源管理原则

信息资源管理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资源管理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资源管理原则

信息资源管理原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智慧城市;规范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81

[中图分类号] G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151- 03

0 引 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机制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瓶颈。为了适应新形势,需要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定义、开放边界的划定、资源规范化的管理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1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相关定义

1.1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主体――资源的提供者

政务信息资源开放的主体是政府部门,包括各级政府和政府的相关工作部门。相对于政务信息主体,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主体范畴更加宽泛――涉及公众信息的部门都应当列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主体。笔者认为,开展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活动的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共企业单位,以及源于纳税人税款和政府财政拨款的社会团体、组织,都是公共信息资源的主体,以国内某大型城市为例,具体包括:

(1)城市各级政府,例如区政府;

(2)政府工作部门,例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3)政府派出机构,例如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派出机构;

(4)直属事业单位,例如市气象局;

(5)垂直管理部门,例如市国家税务局;

(6)公共企业单位,例如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7)其他源于纳税人税款的社会团体、组织。

1.2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客体――公共信息资源

随着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信息的定义更加深入人心。与政府信息相比,跟公众的生活更加息息相关的公共信息资源也慢慢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公共信息资源与政府信息资源的定义有重合,但是不尽相同。原则上,公共信息资源应当包括所有的政府信息资源。同时,除了政府信息,公共信息资源还应当包括其他所有与公众生活相关的信息资源。

笔者根据自身在工作中的体会和研究,对公共信息资源有如下定义:公共信息资源是一切负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即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主体在履职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信息资源。

公共信息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同其他资源,例如水资源、化石燃料资源一样,是具有经济价值的,在传播、流动的过程中可以为传播者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与这些实体资源不同的是,信息资源在使用和传播中不会出现损耗,复制扩散的代价极小,可借由多种媒体传播实现爆炸性增长,极易引起资源洪流。因此,公共信息资源比一般意义上的资源属性更加复杂。

1.3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行为――资源开放

开放不是公开。提起政府公开,首先想到的是,各大政府部门网站将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办事流程、政策、各类公告等向公众公开。本文所探讨的开放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公共信息资源开放,不同与信息公开。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城市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指的是更进一步、全方位的资源开放。开放的信息资源原则上是未处理的原始数据,或者是处理之后,可供查询、下载、接口调用、应用开发的规范化数据,而不仅仅是展示给公众的网页。

2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条件和边界

2.1 用法规定义信息资源开放的边界

在定义了公共信息资源的全集后,需要区分哪些资源目前来说是可以开放的,哪些资源现阶段还无法开放。原则上我们所提到的所有信息资源都属于全体公民。但是由于这些资源不可避免地隐藏着国家和公民的隐私信息和商业机密。设定资源开放的边界,可以保障公共信息资源有序安全地开放。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笔者认为可以按照无条件开放和不允许开放这两种分类方式,同时在法规层面进行原则界定。具体的,列入不予开放类的公共信息资源类别有:

(1)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规定不得进行开放的;

(2)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公民隐私的;

(3)可能危害到国家、社会和公民安全的。

那么,除此之外的所有信息资源,原则上都是应当进行积极开放的。

2.2 青岛人的思考――公共信息资源清单

虽然从法律、法规层面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边界进行准确界定,是最理想的方法。但是在目前中国的制度体系中,可操作性不强,遇到的阻力大。首先,法规条款本身很难严格控制边界,灰色地带较大;其次,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自身也可出台法规对本应该开放的公共信息资源进行封锁,极易架空出台的法规。

青岛人的思考:与其希望排除所有不可开放的资源,希望在法规层面进行公共信息资源的边界范围定义,不如反过来思考――将可以开放的公共信息资源按照清单目录一样,一一枚举出来,按图索骥,有例可循。青岛人就用了如此朴实的想法,并做了如下的创新。

按照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即各个委办局(例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进行分类,利用职责范围,将可以开放的信息资源进行三级分类:数据集名词(例如:钢铁产业主要企业)、领域(例如:经济发展)、数据项(例如:企业名词、地址、企业性质、主要产品)。 按照热点领域先行,逐渐开放的原则,每年对可开放的资源清单进行更新,保证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笔者认为,这这种方式在现阶段更具有可操作性。

3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总体管理

3.1 公共信息资源的采集

公共信息资源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局委办、职能部门以及其他涉及公共事务公共企事业单位。由于不同单位有各自不同的信息系统,公共信息资源在不同单位的存储规格、记录方式都有较大的不同,信息采集的过程也是对公共信息资源的梳理过程。

公共信息资源采集需遵循的原则有:一数一源、格式规范、定期更新、真实可靠。

信息采集应当遵循“一数一源”的原则,避免重复采集造成资源浪费和数据矛盾。城市公共信息资源的分布并不规则,同一个资源可能分布在不同的部门中,例如人口数据,在公安局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都有相关信息,这也是数据信息采集的难点。对于这样的数据,采用单一数据源为主,多个数据源补充的原则,在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协调下由主要数据来源单位进行数据资源的归集。

为了提高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后的可用性,采集的公共信息资源应当按照统一规范的格式。信息资源的格式遵循“数字化、原始、可再利用”等原则。原始的数据,更具有开放价值。为了方便开放,应当要求采用数字化方式采集数据,同时将具备条件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非数字化数据应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开展数字化改造。

3.2 公共信息资源的存储

基础性、公益性的公共信息资源库和跨部门重大应用系统的主要信息资源库,应当进行异地备份。同时用于集中开放的信息资源开放平台本身也应当具有资源的存储、备份功能。同时,各个公共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应当建立数据管理规范,保证公共信息资源的安全存储。

3.3 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

各开放主体即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单位应当通过信息资源开放平台集中向公众提供信息资源查询、下载、接口调用、应用开发等服务。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单位须确保提供的信息资源标准统一、公布频率稳定,以方便各类信息获取单位和个人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4 公共信息资源保障措施和激励政策

4.1 安全管理机制

作为一种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具有与其他物理资源具有相同的价值属性。另外,由于信息在传播中不存在衰减和损耗,所以极易引起信息泛滥。因此,安全性问题首当其冲。在机制上杜绝安全隐患是工作的首要任务。

(1)进行定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建立信息安全制度以及管理与技术保障体系等;

(2)建立公共信息资源采集的权责机制,不配合公开的部门进行曝光和处罚;

(3)暂时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开放的,比如隐含了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的信息,应该妥善的存储,不得任意开放;

(4)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评估监督机制,制定信息的分级安全管理办法等。

4.2 资金保障机制

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需要耗费相当的人力和财力,笔者建议各地政府应当给予相应的资金保障,尤其是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的起步阶段。对因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开放共享,建立了独立的数据库或者云计算平台的,政府应当根据建设的规模给予资金补助。

4.3 激励机制

公共信息资源所有权属于全体公众,因此,原则上资源的开放是免费的。但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花费了人力和财力对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管理。为了鼓励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积极进行资源的整理和开放,应当积极推行开放激励政策。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商业模式进行资源的开放鼓励。具体的措施,可以通过有偿开放等方式来鼓励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开放管理的信息资源。如果开放的对象中包含了其他信息资源管理单位,也可以通过资源等量交换来促进部门间的资源开放。

主要参考文献

[1]夏义. 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管理体制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2005.

信息资源管理原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档案管理 信息化 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逐渐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战略性资源。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实现其电子化、信息化的管理,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所以,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档案服务体制的创新,形成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迫切客观要求。

1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内容

1.1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为了实现档案材料由实体保管模式向数字化模式的转变,由国家档案的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以现代技术作支持的信息化资源管理行为,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服务具有全面性,并有着向集成化、合作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1.2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1)档案资源技术的信息化:即运用电子计算机的网络传输途径所提供的保存技术以及信息系统的加工技术,将原有档案的各项实体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资源,从而实现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社会共享,以便全面实现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一种信息化形式。(2)档案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科学的管理方法作为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实现途径,旨在利用档案行业客观规律以及社会信息特点实现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对档案的控制管理。(3)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现代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知识水平,是判断其的素质的重要标准。对于档案的管理,不仅应该有知识渊博的管理人员,还应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实现全面管理。(4)档案服务的社会化: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档案意识的增强以及档案效益的显现,我们不仅需要实现资源全社会共享,还要预见到档案在未来世界的利用情况,比如用户对象明显变化、社会公众和非官方组织对档案利用范围的增大,以及其在经济活动方面的利用将明显上升。

2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2.1 转变管理观念,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

在新形势下,转变传统档案信息化建设观念已经成为迫切需求,从现在的发展状况来看要完成观念转变,完成新观念的建立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第一,管理人员需增强信息化意识,了解档案管理的发展走向,以便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二,大力宣传档案管理信息化,例如提高企业领导对其关注度,让高层管理者进一步了解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迫切需求,以便针对档案管理的发展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最后,为了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为企业谋求最系统、科学、全面的服务,提高数字档案馆建设效率,要不断更新档案管理理念,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

2.2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档案信息化管理

为了认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及目标,就需要我们完善管理档案信息化的相关制度。对此,可以从宏观角度和具体角度两个方面来看,从宏观上来说,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在坚持效益原则、实用原则以及科学管理原则基础上,实现各原则的协调统一,提高管理水平,促进部门稳定、健康的发展。而具体的来说,要将管理工作作为发展重点,提高资源管理服务质量,促进管理机制建设,即增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独立性,各个管理部门应明确各自职责,还应建立相应制度,以便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相互制约。

2.3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

为了使信息资源的法律效力得到有效的实现,依法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实现电子资源、数字化档案资源的建设、生成、利用、保管,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构建,信息安全的保障,就必须建立系统的、合理的法律体系,将信息化管理纳入法律保障当中,保证档案资源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的安全、稳妥。

2.4 提高技术水平,实现科学化管理

提高档案的科学化管理主要表现在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上,而这不仅要注重软件、硬件设备的开发建设,完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和高效率维护,完善路由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充分的利用现有设备的各方面优势,并完成新设备的购置,还应该在快速建立信息数据库之后进一步对其进行完善,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和检索。

2.5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提供智力支撑

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是企业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毕竟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是由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来执行的。为了给档案管理提供全面的智力、人力支持,需要组建高素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在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必须要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管理信息化理念,为员工提供各方面技能培训,了解最新形势下的管理模式,实现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合理分配。不仅如此,还需要加快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吸收,实现团队的专业化,将复合型人才纳入信息化管理团队。

2.6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注意原则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注意的问题有很多,总体来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原则。第一,实用性原则。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有效化。第二,逐步推荐原则。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它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企业应该抓住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好时机,实现企业管理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步前进。第三,效益原则。企业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一旦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应该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同企业的短期以及长期效益相结合。第四,全面协调发展。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是孤立的,需要同其他部门其他人员进行相应的合作,必须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基础相协调,必须与企业的信息需求相协调, 必须与信息技术发展相协调, 必须与全国信息化工程相协调。

3 结语

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迫切需求。而作为一名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更应增强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意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从而完成我国的档案管理向先进水平迈进,以便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董绍娟.电子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东方文化,2011,(22):235.

信息资源管理原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馆档案著录EAD

一、网络环境下档案著录标准化的意义

1. 档案著录标准化是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的前提。

随着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为实现档案馆际、馆室间的档案信息资源交流,需要在档案部门间推行一种规范化的交流标准。特别是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上增长,客观上要求我们形成一个强大的档案信息群的支持。而这里提出的信息群,决不是一个档案室,甚至一个档案馆所能提供,它需要馆室间结成一种联盟,形成一种信息共享的盟约。这也在客观上要求在档案工作内建立和推行一套规范行为准则的标准,建立一种能进行自由对话的平台。在网络环境下档案著录标准化可以为馆际间档案资源的共享提供支持,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2. 档案著录标准化是构建数字档案馆的基础。

数字档案馆需要对大量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理,档案著录工作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组成部分,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标准化描述、著录和标引,建立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是档案馆的工作目标。标准化著录可以确保数字化馆藏资源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促进数字档案馆数字化馆藏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高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检索质量和效率。

3. 档案著录标准化是实现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科学管理就是根据档案的形成规律和特点,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依据各种科学管理制度对档案进行管理,开展各项工作。制定整理、著录、鉴定、保管、检索、利用等工作的标准,使档案工作规范化,可以达到档案工作的高效益、高质量,要实现科学管理,必须大力推行标准化。档案著录工作的标准化是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档案工作的其它环节的顺利进行有着特别的意义,档案信息资源的著录质量是开展档案保管、检索、利用等工作的基础。

二、档案编码著录标准(以下简称EAD)的功能

EAD主要适用于描述文本文档、电子文档、视听文档等信息格式,特别适合应用于网络环境下电子文件联机检索系统,适合于电子文件的标准化著录。EAD具有以下功能

1.著录档案资源。

EAD最基本功能就是对档案资源进行著录,使用EAD可以对档案资源的名称、主题、内容、年代、格式载体及保管情况等信息进行著录,这使用户可以了解档案资源的基本信息,对其价值进行初步评估,做出是否进一步获取档案资源的选择。档案管理者及利用者可以通过著录条目了解档案资源、利用档案资源,从而为从形式管理向内容管理奠定基础。

2.提供背景信息。

档案资源并不是简单地孤立地存在的,档案资源有其特定的产生背景,依托于特定的机构职能。EAD既可以对档案资源进行基本的信息描述,也可以记载档案资源的产生背景和案卷文件的结构关系。利用者在无需浏览档案对象本身的情况下,就能通过其产生的背景及案卷文件之间的结构关系对档案资源的价值进行判断。

3.提高检索效率。

使用EAD对档案资源进行著录描述,生成结构化的档案检索工具,档案信息检索效率会有很大程度提高。EAD本质上是一种元数据编码标准,元数据是提供信息检索的基础。在著录的过程中,将信息对象中的重要信息抽出并加以组织,赋予语意,并建立关系,将使检索结果更加准确,从而有利于用户识别资源的价值,发现其真正需要的资源。①EAD使利用者可以在档案资源的各种描述替代物与档案信息的不同版本间更容易地转换,并在多层次著录基础上实现文件级和馆藏级检索。

4.维护信息安全。

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EAD在保护档案隐私性、控制用户访问权限方面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机构可以根据档案资源的法律状态制定访问策略,使用EAD设定所描述对象的隐私级别及访问权限,控制访问者对档案资源的读取访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档案资源的安全。

5.促进资源共享。

各档案机构使用EAD进行档案资源著录编码,由于采用了统一的著录标准和通用的数据单元,馆际间交换数据无需进行格式转换,从而可以实现馆际档案资源的集成检索,既在馆际间实现了档案资源集成。EAD为集中分散的档案资源,建立数字档案馆,为实现馆际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性。

三、EAO在档案著录中的作用及原则

数字档案馆拥有海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存储、管理、检索和利用,就必须按照标准对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描述、著录和标引,建立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提供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作为档案领域元数据标准的EAD可用于数字档案馆的馆藏建设,用于数字化馆藏的标准化描述。EAD在数字档案馆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确保数字化馆藏资源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数字档案馆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保证数字化馆藏资源的完整性、真实性及可靠性,如何发挥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证据效力。元数据因记录了电子文档运动全过程中的各种情况,有助于数字档案馆对电子文档实施安全有效的控制,确保电子文档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证据效力呢。AD可以有效控制数字档案资源存取,完整记录数字档案资源运动过程,从而保证数字档案资源的证据效力。

2. 完善数字化馆藏资源的组织、维护和检索。使用EAD有助于数字化馆藏资源的组织、维护和检索及电子文档的维护,如为文档格式转换、数据迁移等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电子文档的长期可读性。数字档案馆函需解决的另一问题是用户检索档案资源查全率查准率过低,这严重影响了数字档案馆的利用效率。利用EAD描述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对档案资源进行系统化组织和结构化著录,对档案资源进行深度分析,从而使用户进行更加复杂、准确的信息检索,有效改善信息检索查准率过低的问题。

3. 促进数字档案馆数字化馆藏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在数字档案馆中,数字化文档信息是以不同格式存在于异质数据库中的,标准的元数据描述允许对分布式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比较、共享、集成和再利用。使用EAD对各种类型的数字化馆藏资源进行描述,形成标准统一的著录与编码格式,从而为在各数字档案馆间共享集成数字档案资源提供了解决途径。在现代档案著录过程中,要达到对档案资源的规范、可靠、有效控制,就必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EAD作为应用新技术开展档案著录的标准,也要与现代档案著录的原则相符。

1. 技术标准化原则。所谓的技术标准化其含义是现代档案著录的记录己不再局限于一馆一室的用户使用,而是作为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国或多国,乃至国际档案信息的交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个体的档案著录部门,应以文献交流的标准化规则为依据,为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创造条件。EAD是一种基于SGML\XML语法的数据交流格式,而SGML\XML是电子文献处理与交换的国际标准,因此使用EAD进行著录的档案检索工具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的实现资源共享。工SAD(G)是结合了已存在的国家标准或者作为国家标准发展的基础而制定的,其元素涵盖了档案文件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②而EAD设计的指导原则之一就是保持和ISAD(G)的相容性,因此EAD作为档案著录标准是完全符合技术标准化原则的。

2. 档案著录的“马德里原则”。“来源原则”、“尊重全宗”和“反映管理层次原则”的内容在1992年西班牙召开的第十二次国际档案大会期间被正式确认,因而被称之为档案著录的“马德里原则”。来源原则是指有关档案背景的、原始的和上下文内容的特征信息是档案著录必须有的信息,也检索档案的重要信息。尊重全宗原则是指档案著录应该从一般到具体、从总体到个体地著录。反映管理层次原则是指档案著录要表达档案馆所收集档案在管理上所划分的各个层次,即要反映“全宗―分全宗―类别―案卷―文件”这样一个等级层次。对档案资源的背景信息进行著录是EAD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使用EAD形成的档案检索工具可以包含相关档案背景的、原始的和上下文内容特征方面信息;对档案著录实行从总体到个体著录是EAD检索工具实施要点之一,而EAD还支持多级著录,可以实现档案资源馆藏级、全宗级、目录级、案卷级、甚至文件级的著录,因此EAD是完全遵循档案著录的“马德里”三原则的。

3. 多级著录的指导原则。使用EAD可以对档案资源在不同级别上进行著录和检索,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档案形成者或收集人员所提供的信息决定每个档案检索工具的体系结构,也可以根据鉴定信息或档案资源本身的物理特征决定。各档案机构的可利用的档案资源情况各有不同,利用者的需要也各有差异,这都会对检索工具的等级结构产生影响。进行多级著录有四项指导原则:(1)目前所有以整体―部分等级关系进行的档案著录,都应该按照整体馆藏―部分档案馆藏的顺序进行。(2)在每一著录等级层次上,只需提供关于这一特定级别档案的相关信息。例如:如果所著录的档案是整体的一部分那就不必提供关于整个管理部门的历史的信息。(3)在较高层次已经提供的信息不必在较低级别重复提供,应保持著录信息在适当的级别,并保证其对于下属级别具有通用性。(4)为了保证档案资源不同部分在著录体系层次中的明确位置,可以通过给定著录部分特定名称来确定其著录级别。

信息资源管理原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 会计信息 信息 披露 对策

中图分类号:F 235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国内会计学界对于人力资源会计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同时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现有的一些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在理论以及实际操作方面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导致人力资源会计工作无法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活动中。而人力资源在企业运营中具有极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不断优化人力资源会计工作,特别是要强化人力资源的会计信息披露。

一、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第一,就投资者方面来说,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一项最具活力、最有创造性的因素。知识经济时代,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投资者也更加重视人力资源信息,这也极大地推动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

第二,就企业管理者来说,以往的会计利用职员薪酬、费用等科目将人力资源相关费用列入企业的各个时期的损益中,但是并没有将人力资源相关投资以及经济效益等信息进行明确的提供,所以难以应对企业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控方面的需要。

第三,就国家宏观调控而言,根据人力资源会计相关信息,政府能够对社会整体的人力资源保护以及开发状况,与此同时,政府也可通过税收等形式给予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鼓励,由此使经济发展保持充足的后劲。

第四,就人力资源所有者而言,知识分子对于自身在企业中价值以及经济贡献,希望在人力资源的信息披露中进行更加精准的定位和选择。

二、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因为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自身具备一定的特点,所以,在披露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切实按照一定的信息披露原则以及实际信息情况进行。而有关信息披露原则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真实完整性原则

会计信息最根本的特性就是真实客观。其真实性常常被视为会计的生命。根据《会计法》规定,会计信息必须绝对真实可靠、完整有效[1]。企业会计制度同样将真实性看作会计信息最重要的一项原则,会计核算工作必须以实际的交易以及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为标准,真实地体现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财务情况以及现金流量。所以,企业就人力资源会计进行报告的过程中,需要为企业提供完整、真实有效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禁止对某些数据瞒报或者忽略。

(二)谨慎性原则

人力资源自身具备一定的特殊性,由此在其计量的过程中必然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关于人力资源价值的确定以及计量[2]。人力资源的流动性非常强,由此其计量准确性大大降低,由此在进行人力资源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谨慎性原则进行。

(三)及时性原则

会计信息自身的有效性一方面体现在信息的真实可靠,另一方面体现在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上。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规定企业对自身相关信息的披露必须及时高效,尤其是对于企业的发展可能形成极大影响的人力资源变动信息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披露,防止给信息使用者形成一定负面影响,妨碍其正常的工作。

(四)重要性原则

人力和物力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别,在物力资源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的传统行业,企业对于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可以从简;而对于高新技术行业,人力资源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我们需要对其内部的人力资源信息进行详细的披露。此外,对于不同的项目需要进行区别对待,比如和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存在较大联系,形成较大影响的管理或者技术人员信息,可以单独进行披露,而其他影响力较小的人员可以合并起来进行信息披露。

(五)成本和效益原则

因为人力资源会计信息需要通过很长时间多个环节才能形成,所以采集以及运用该项信息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站在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付出的成本高,此时的信息才是有效的、有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形成的成本所涉及的内容信息的采集、整理、信息报表的编制、签证审核、信息解析等,此外还可能含有因为相关信息的披露,从而给同行业竞争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这部分成本需要企业来负责。但是有的情况下也可向财务报表使用方转移,所以在披露人力资源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切实遵循成本和效益原则,否则得不偿失。

三、人力资源信息披露出现的不足

(一)缺乏成熟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

关于人力资源的计量以及确认理论界并没有给出一个定论。其一,因为人力资源自身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严格地讲,人力资源并不满足资产确认要求,也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也无法有效计量,而根据现有的会计原则只可以近似的定义人力资源为资产。所以,现阶段,人力资源能够定义为企业资产并没有准确的定论。其二,人力资源会计相应的计量模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当前实行的计量模式多为价值会计模式、人资成本模式、智力资本模式、劳务权益模式、生产剩余模式、当期实现价值模式等六项会计计量模式[3]。模式的不同其自身的特点也不同,其优缺点也较为明显,而国内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科学的计量模式。所以,国内现在缺乏成熟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在进行人资会计信息披露时也必将面临诸多困难。

(二)相关法律保障不健全

当前人力资源会计很难进一步的推行,一方面是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是欠缺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现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已经了人力资源会计有关的会计准则,但是国内现在实行的《公司法》《会计法》《物权法》等对于人力资源会计没有过多的涉及。当前实行的会计准则没有详细规定人资信息披露方面的内容,只是在《财务报表列报》使用指南中指出企业报表一般都需要附注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具体的披露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国内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仍然只是处在理论阶段,并没有相关有力的制度和法律予以保障。

(三)企业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动力

现阶段,国内人力资源信息只是在内部进行简单的披露并不会对外进行公开。《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一些人力资源信息必须纳入披露内容,但是企业自身并没有对信息披露给予正确的认识,自身信息披露动力并不充足,导致信息披露过于形式化,没有实质意义可言。

四、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对策

(一)拓展思维

根据人力资源会计相关理论分析,各种会计模式主要目的在于核算以及报告,单纯地根据以往的模式对其确认、披露。但是人力资源会计属于一个全新的会计领域,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缺乏成熟理论的时候,盲目套用传统模式必然会出现排斥等现象。现阶段,人力资源会计有关研究工作一直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多是因为研究人员一直固守传统会计理论,对此我们应当跳出这一怪圈,打破固有思维,找出新的研究途径。人力资源无法符合资产定义,但是从这一角度讲,人力投资可以通过货币进行计量,是企业可以进行控制的资源,所以也可以将其看作企业资产,不必过于纠结。当前最需要解决的是怎样披露信息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信息使用者,披露的确认则在其次。关于人力资源计量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成熟经验,采取员工持股比例以及干股策略,这样可以躲开资本计量问题,由此可以对其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进行进一步的简化。

(二)确定全面的规章制度

当前,更多的上市公司了解到人力资源信息披露的价值,但是苦于欠缺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企业的人力资源会计工作没有一定的制度可以遵循,只是简单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各个企业在进行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形式多种多样,披露程度差别也较大,人力资源会计工作非常混乱,使得会计信息可比性大大削弱,对于投资决策非常不利。怎样将二者的矛盾进行有效的调和,企业不知从何做起。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规范和管理信息披露工作。

(三)转变企业固有观念

现在,企业缺乏充足的人资信息披露动力,因为企业管理层更多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并没有过多考虑长远利益。但是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可以提高投资者对于企业信赖度,由此可以为企业吸引更多的投资,企业可以获得更加充足的资金,推动企业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对于人力资源培养更加重视,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所以,政府需要积极的进行人力资源信息披露宣传工作,引起企业管理层对信息披露的重视,促进企业观念的转变,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披露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会计信息[4]。对于人力资源信息企业一直持有保留态度,主要是因为人才稀缺。企业为了防止人才流失而避免信息披露[5]。所以,国家需要积极地进行人才培养,从整体上提升人才专业素养,消除企业顾虑,促进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推行。

五、结束语

综上,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越发重要,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但是目前在国内关于这方面的会计信息披露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对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相关应对措施,使得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更加准确、高效地披露,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充分体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春花,李振山.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12(24):108- 109.

[2] 王娟.人力资源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营管理者,2011(03):333.

[3] 赵玲,李永镇,李玉麦.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探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02):74- 76.

信息资源管理原则范文第5篇

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图书馆管理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广泛使用,图书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要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在知识和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日趋多样化的时代,人们需要快速,及时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传统图书馆的文献服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变化的环境下,图书馆也受到深刻的影响,数字图书馆的出现符合了这一变化的要求。数字图书馆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并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方便信息的存取。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存储,并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并使信息得以标准化的组织和分布式的管理。但是伴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馆数据库,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的出现,数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由于这些数据资源是有不同的公司采用了各个不同的系统开发的,就使得这些数字资源的数据结构和系统平台各不相同,以至于,这些数据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信息孤岛的形式存在。当用户对信息进行检索的时候,必须面对各种不同的搜索接口和检索方法。随着资源的增加,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对这些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统一的检索接口访问的所有的资源。

 

1 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的必要性

在网络和数字时代,数字资源在图书馆的比例在逐渐增加。数字资源的优点在于信息检索和分享的便利性。但是随着数字资源的类型和数量的增加,伴随着不同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内容的重复,知识之间的无关联,数据格式和存储方法的多样性,都大大的影响了数据资源的应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当用户使用不同的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时候,他需要进入不同的系统,重复相同的操作,以至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2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原则

本节,我们给出资源整合的一些原则,以方便指导资源的整合工作。

1 基本原则

资源整合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保持信息资源的完整性。

一个整合的系统应该覆盖各个子系统的内部功能,反映数据之间的内在的联系。

2 标准化原则

标准化原则包括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描述语言的标准化,索引语言的标准化以及通信协议的标准化,安全机制的标准化和数据库管理软件和硬件的标准化以确保信息资源可以得到分享。

3 优化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