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F32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226-02
农村能源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大事,是一件让农民得实惠的实事。随着石化能源的迅速消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快农村能源发展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丽水市莲都区地处浙西南山区,人多地广,资源丰富。
1 莲都区农村能源发展现状
莲都区按照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方针,以建设农村清洁能源为抓手,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和“国家园林城”为切入点,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主线,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注重“猪―沼―作物”沼气模式推广,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莲都区农村沼气发展从20世纪70―90年代几经起伏,随着沼气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农村沼气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从单纯解决农村生活用能向注重沼气综合利用、发挥生态功能与效益方向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能源建设的投入,实施农村中、小型公益设施农村能源项目,大大促进了莲都区农村沼气建设。在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中,积极开展沼气利用生态示范建设,推进“猪―沼―作物”三沼综合利用,加强沼液综合利用服务。据调查,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沼气池283个,规模养殖场建设沼气工程,总池容达29 471 m3,沼气工程利用成效明显,每年可产气约216万m3,替代标煤约1 542 t,消耗粪污约1.1万t,产生沼渣、沼液6万t,减少化肥使用量1 250 t,为农户年增收节支300万元以上。目前,养殖场中、小型沼气工程通过“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减少了面源污染,实现了节能减排。使村庄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整治,推动丽水市“国家卫生城”创建工作。
1.2 实施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建设,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莲都区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集中养殖导致畜禽粪便污水过度集中,难以全部自行消化,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因而为有效控制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提高综合治理环境、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面源污染“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治理探索一条新路子,莲都区通过实施以“养殖―沼气―综合利用”沼气生态工程项目建设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促进农村能源发展。2008年莲都区申请投资建设国家农村沼气项目――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试点项目。该养殖小区沼气工程以“一池三建”为建设单元,主要建设沼气发酵池、原料预处理池、沼气供气和沼肥利用设施等。在碧湖镇河口村、三丰等村、水阁街道旭光村,富岭街道大塘后等9个行政村30多个规模养猪场建设沼气厌氧发酵池3 825 m3、原料预处理池496 m3、沼液贮肥池436 m3,年处理畜禽粪便污水4.5万t,年产沼气23.42万m3;年产清洁能源167.2 t标煤,相当于97.4 t液化气;年能源经济效益可达51.97万元。实际供给500余户农户使用,按户用燃料费800元计算,每年可节约能源支出33.6万元,经济效益尤为明显。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充分利用现有畜禽粪便资源,在农村推广普及使用沼气代替常规能源,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促进养殖场畜禽粪便污染的生态治理,改善生活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
1.3 推广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技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莲都区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和“811”环境污染整治工程,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主线,积极开展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处理工程建设,治理面源污染。近年来,莲都区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处理工程3处共1 173 m3,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推广中小型沼气池和户用沼气池55处,厌氧池池容3 094 m3,受益人数逾2 000人,日处理畜禽粪便污水和生活污水近500 t。通过开展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处理工程建设及生态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治理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莲都区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1.4 加强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推广运用,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莲都区一次性能源比较匮乏,因此应用沼气、太阳能、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加快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是莲都区农村能源建设的主要任务。近几年来,莲都区清洁能源积极推广运用,最先受惠的是2007年获得省级新农村示范村――莲都区太平乡小安村,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应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00台,折合有效集热面积500 m2,按太阳能热水器年节省标煤0.18 t/m2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0 t,相当于节电26.8万 kW・h,节支6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2 t。安装太阳能路灯8盏,每年可节电2 880 kW・h,节约标煤0.96 t,节约电费1 500元。近年来,太阳能杀虫灯也深受农户的欢迎和好评,莲都区也在积极的推广应用中,截至目前,莲都区太阳能杀虫灯已遍布碧湖、雅溪、联城、老竹、紫金等乡镇、街道共安装逾20户约100盏。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不仅惠及于民,而且还原了美丽山区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了山区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2 建议
莲都区农村能源建设经过几年来的努力,虽有明显起色,对莲都区生态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农村能源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2.1 转变观念,拓展农村能源建设功能
转变观念,拓展思路,才能解决农村能源建设发展中的问题,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建设和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重大决策为契机,将农村能源建设放在莲都区建设的重要地位。一是加强对农村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大力实施能源环境工程;二是重点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能源,建设小型生态公益设施;三是大力推广农村能源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四是通过各种媒体等大力宣传农村能源技术、产品和示范项目建设,统一思想,使全社会都关心并支持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1-4]。
2.2 建立技术保障和服务体系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涉及面广,任务繁重,是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建立和加强市、县、乡可再生能源建设管理机构,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管理体系。可再生能源资源由于资源分散,不便于大规模集中开发,一般是上门服务,就地建设,就地开发,就地使用[5-7]。项目的实施必须有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的服务网络支撑。因此,乡镇农村能源服务站的建立健全,在技术推广服务中至关重要。服务站负责组织农村能源建设工程施工,物质、器材和产品的就地供应,产品工程的安装和维护等,更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对民间技术队伍的管理。
2.3 强化管理,加强农村能源自身体系建设
农村能源建设目前面临的诸多困难和矛盾,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能源工作部门越要高度重视自己的工作,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管理内涵和方法的创新。要加强农村能源自身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农村能源管理体制[8-10]。同时,要加强对农村能源系统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加强对沼气生产工和太阳能利用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并注重对农村能源经营管理者的培养,把农村能源行业的人才培养纳入跨世纪人才培训计划,保持农村能源事业后继有人。并且要引导农村能源行业干部职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知难而进、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促进莲都区农村能源建设发展。
3 结语
莲都区紧紧围绕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的总体思路,始终以创建“国家生态城、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打造秀山丽水、养生莲都、发展效益农业为目标,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主线,以推广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技术为手段,以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加强农村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莲都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 参考文献
[1] 华永新.基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能源生态建设[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8 (1):32-35.
[2] 曹旭东,谌德宽.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几点认识[J].农村经济,2006(10):29.
[3] 周颖玲.淮北市农村能源改革发展回顾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9, 15(9):35-36.
[4] 黄丹弘.云南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对策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8.
[5] 王金宝,梁丽珍.山西阳泉市农村可再生能源的现状与思考[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3(1):20-21.
[6] 王永福,柴绍芳,翟海静.酒泉市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探讨[J].畜牧兽医杂志,2012,31(5):66-67.
[7] 王效华,高树铭.中国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J].中国沼气,2003,21(4):41-43.
[8] 翟辅东.我国农村能源发展方针调整问题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03, 18(1):82-87.
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在农业生产完成的各个环节所使用的劳动重要基础设施.其作用都是为了扩大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有各方面基础建设综合发展,协调配套,相互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才可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庆元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各涉农部门在农村经济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水利部门在农村“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千库保安工程”、“强塘固房工程”、“山区小流域治理工程”、“农村整治工程”、“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嘀微喷灌工程”防洪非工程措施等各方面的投入了大量的项目的资金[1-3].如前三年投入建设庆元县“千库保安除险加固工程”马蹄岙水库小(1)型除险加固工程,兰溪桥水库中型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集体所有的地山、蛟塘、侧坪洋、大奔林等小(2)型水库及山塘除险加固工程省水利厅补助40%,县乡两级补助60%,相关村农村集体负责政策处理[4].解除了隐患,恢复了库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管如此,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各地薄弱和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庆元县属欠发达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1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地方政府每年投入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对水利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如“千万十亿方节水工程”建设的庆元县淤上灌区灌溉面积由366.67ha增加到419.33ha灌溉保证率60%提高到90%渠系水利用系数[5]从0.52提高到0.7.许多小型的灌区一时无法顾及改造.大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许多河道淤积.防洪抗旱能力减弱,行洪保障能力下降.以2009年为例省水利厅及地方政府重点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渠道,堤防的维修.全县投入维修补助资金350万元,重点堤防工程建设资金480万元,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1500万元,山塘除险工程1450万元,节水灌溉工程482万元,整合资金山区小流域治理工程1640万元,还是满足不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
1.2缺乏资产经营管理
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业主行政村单位对实物管理和设备管理,目前还谈不上资产经营管理,管理模式粗放.其现状为:无偿服务,无偿供给,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实现扩大再生产就愈是步履维艰.
1.3保障能力下降
大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许多河道淤积.防洪抗旱能力减弱,保障能力明显下降.遇到水文干旱年份供水保障能力下降,减产减收必将成为定局.
1.4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在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由于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作用认识不清,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障,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发展,致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水利基础设施不仅在存量上与新时期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在增量上也不能满足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县水利工程规模小,骨干工程少,大型水利工程还是空白,中型水库也仅有3座,小型山塘水库53座,这些水库的功能主要是以发电为主,防洪、错峰,调蓄库容量小.灌溉能力十分有限,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0.03千ha,机电灌溉面积0.7千ha,有充足水源保证的不足20%,主要是靠天田.致使全县农田保灌面积较低.
1.5效益不高
缺乏统筹规则,因而合理布局不够加之管理不善.造成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益.如松源镇、屏都镇两镇涉及五个行政村的蛮渠上下两条灌排渠道全长3.2km灌溉面积660ha,2003年重新维修建成后日常维护管养经费无法落实,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受自然和人为破坏损毁严重造成灌溉能力下降.其它地方绝大多数早地和稻田没有水源工程和高标准的灌溉设施,中低产田地所占比重较大,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但是许多水利基础设施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发挥不了应有的功能.
2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已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基础设施水平.
2.1提高认识,树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
要改变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切实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认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应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并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2.2探索水利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体制
集体投资的水利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由企业或农民承包经营连片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并努力引入竞争机制,对一些投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的农村各类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可改建成各种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局面,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才能不断壮大水利产业.
2.3促进部门协调及相互配合,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发展
水利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聚集各个方面的力量,促进部门有效配合,资金的整合齐心协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实践证明,在目前任务艰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部门协调配合,齐心协力,是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前进的重要因素.如水利、农业、国土、农办、民政(扶贫资金)等部门的资金的整合就可以建设一定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的水工程项目.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各部门、各乡镇应结合实际,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发动群众进行水利基础集中治理,并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入手,做到有重点、有特色,杜绝面面俱到,泛泛而抓.要突出主攻方向,采取缺啥补啥的方法,以兴修水利为主,山塘水库的整治、节水灌溉配套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地方,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加强生态环境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2.4择优扶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凡属国家下达确定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由县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凡属村、乡、镇辖区范围内事关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的水利项目,应由当地党政依据社情民意,搞好规划,组织实施.对群众积极性较高,成效显著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在资金上应优先安排,按建设的实绩、成效来确定扶持的力度和额度,采取“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的择优扶持办法.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问题;对策;贵州纳雍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303-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历史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成为严重制约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纳雍县地处贵州西北部,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4.6%,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是一个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历史、交通、区位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及社会、人为因素的影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纳雍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解决山区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山区农村小康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现状
1.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近年来,纳雍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抓好烟水配套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土地综合整治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完成烟水配套工程项目14个,投入资金8 226.11万元;建水池488个,总容积46 339.5 m3,安装管网1 387.96 km,覆盖耕地0.63万hm2,其中红旗水库灌区烟水配套工程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烟水配套工程,总投资6 738.38万元,工程覆盖猪场乡、龙场镇、寨乐乡、沙包乡4个乡镇的38个村,灌溉面积3 400 hm2;完成乐治镇省级大规模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2 300万元,整治土地620 hm2。加上小水窖、小水池建设、企业自投水利建设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全县实现有效灌溉面积1.562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50.9%,农业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6.67 m2。
1.2 农村交通设施建设
2008年以来,纳雍县坚持“公路围绕产业转”、“修老百姓想修的路”的指导思想,围绕“通达、通畅”目标,着力解决群众“行路难、路难行”问题。全县共建设通村公路1 555.2 km,建设通乡、通村油路140.214 km,全县479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24个乡镇通油路,加上通组路建设,田间机耕道建设,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瓶颈。
1.3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目前全县25个乡镇“农三站”建设已基本建成,县土壤化验室已建成投入使用,农产品质检中心、动物疫控中心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有力地改善了纳雍县农业技术推广条件,极大地提升农畜产品的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一是在资金投入中要求地方配套资金,因市、县财政困难,匹配资金不足,导致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投入不足[2]。二是国家投入的资金多用于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而对于伸入到田间地头的支渠、毛渠等排灌设施投入则较少。三是水利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管理维护资金严重缺乏,管理缺位,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有的工程从建成之日起,就只充当摆设,不能正常投入使用。由于投入资金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滞后
一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承包土地的流转。二是生产手段落后,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低,设施农业发展落后,节水灌溉面积小,导致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3]。三是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市场的需求。
2.3 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有待加强
据调查,纳雍县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后,因管护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人、资金不落实等,导致项目边建边毁、重复建设[4]。如部分通村、通组公路建设,由于无排水沟和道路维护跟不上,导致道路坑洼不平、损毁严重,难以通车;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措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效益难以发挥,造成资金和资源浪费。
3 对策
3.1 提高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期投资事业[5]。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长效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
3.2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要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体,部门、企业、社会、个人投资为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创新投资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坚持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真正做到财政每年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倾斜[6]。建立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向上级要一点、地方财政挤一点、农民出一点、银行贷一点、社会筹一点。
3.3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工作
创新和完善项目长效管护机制,注重设施建后管护工作,在落实专门管护力量的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作为设施管护主体作用,切实保护好、维护好农业项目设施,保证项目工程发挥效益[7]。
3.4 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8]。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大中型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二是加强灌溉排涝支渠建设;三是完善伸入田间地头的小型沟渠建设。
3.5 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
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扩大有效灌溉和节水灌溉面积,加快建设一批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基本农田[9]。
3.6 抓好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抓好农村道路、人畜饮水、沼气、绿化造林、农村社区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 参考文献
[1] 程璐,张福俊.浅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农家之友,2010(7):49,51.
[2] 许静波.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13.
[3] 郎永建,张尚民,李长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4(2):81-83.
[4] 郑兴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1(1):236.
[5] 孙凤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北京农业,2012(27):141.
[6] 徐永.浅析淮北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16,21.
[7] 胡友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思考[N].嘉兴日报,2005-05-15(3).
摘要: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总体水平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立足国情,提出了完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 工程建设 水利设施
一、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建国以来,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大力兴修水利,农田水利设施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几年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起得了突破性进展,重点加大对原水利设施的配套改造,新建了一批提水灌溉工程,工程供水能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尽管取得长足发展,但水利基础仍然薄弱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要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可谓任重道远。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先天不足。我国大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均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建设标准普遍偏低,质量不高,配套不全,大部分引水渠道为土渠,没有衬砌,渗漏严重,灌溉水平远远达不到旱涝保收的要求,很多耕地仍“靠天吃饭”,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管理体制不清晰,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计划经济时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都是集体建、集体管,而且人们长期形成的观念是重建设,轻管理,建管脱节。转入市场经济后,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依然沿用集体组织建设、集体负责管理的模式。农民种的是“责任田”,用的却是“大锅水”,利益不直接,水利工程只运行不维修,或者只是简单维修,致使损坏老化现象突出,效益衰减,守着工程却浇不上地、用不上水。
3、投入不足是制约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瓶颈”。当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谁受益、谁负担”,地方政府和群众是主要受益者和投入主体。由于地方政府大都是吃财政饭,发工资尚且困难,再拿出大量资金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更是捉襟见肘了;群众由于只是工程的受益者,而不是管理者,吃“大锅水”,投资投劳顾虑重重,这必然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直接造成了现有水利工程维修加固跟不上,新建工程速度慢、规模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优质高效农业的顺利进行。特别是近几年降雨减少,持续干旱,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大,群众吃水浇地没有保障,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需求更加突出。
4、农民实际上未能很好地承担起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公益事业应尽的义务。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民按规定只缴纳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两工”(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取消后,国家投资有限,地方财政又没有钱投入,“一事一议”存在难度,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难成为现实。从依靠国家投入来讲,全国耕地点多面广,地形地貌复杂,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任务重、难度大、投入需求巨大。
二、关于完善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思考
综合分析我国现有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的发展观,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序健康发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1、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作组织建设和组织领导。各市、县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每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与各乡镇目标考核挂钩,将该项工作列入各乡镇年终主要目标之一进行考核。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认真分配任务,层层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把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同时,加强农村水利社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开改革农村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逐步建立起以乡村集体和合作组织基础,积极支持农民自办、联办服务组织。
2、多渠道筹集资金,调动群众积极性。在争取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各市、县人民政府应从本级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增加安排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补助专项资金,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农户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奖励补助,发挥好政府扶持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此外,应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提高认识, 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投资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还应当建设高素质的农村水利队伍,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努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水利从业队伍,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全国实际情况的小型农田水利队伍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4、深化体制改革转换运行机制。根据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条件,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经营走上以存量换增量、卖旧建新、良性运行、滚动发展的轨道。积极组建“用水户协会”进行管理的模式和体制,发挥农民自建、自管、自用的优势作用。大力推行合同制供水,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养护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以乡村集体和合作经济组织基础,以专业技术部门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的多种经济成分、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对策
1黑龙江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现存在的大部分水利工程都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不仅工程设计标准较低,而且设施较少,质量较差,配套齐全。我国灌溉输水渠道多以土渠为主,不仅没有防渗措施,而且存在渗漏、跑冒及坍塌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存在较大的损失。
1.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率低
近年来,我省在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方面加大了建设的力度,而且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及技术不完善,从而导致水利配套设施配套率较低,部分灌区存在着缺桥少涵、有井无机及有机无泵等情况,导致水利设施无法发挥其重要作用。
1.3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当前我省一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多是依赖于国家投资,地方政府及乡镇由于财政紧张,拿不出多余的资金来对小水库及堤防进行维修和加固。但由于国家投入资金有限,这就导致每年的维修、加固和建设只能解燃眉之急,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再加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贷款缺乏可行性,而且投资项目具有较强的公益性,无法有效的吸引社会其他投资者进行投资。
1.4工程管理体制薄弱,责任不明确
在黑龙江省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上,同样存在着产权不明确,维护管理责任不落实,运行困难等问题。一直以来,由于体制和历史等原因,人们普遍的认识是,农田水利设施应该集体来建,集体来管,而在的使用过程中,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普遍。过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主要由乡镇上的水利服务站加以管理,但经过农村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后被撤销,这就使当前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而且当前农民农业生产过程中灌溉用水和用电价格普遍较高,这就导致多数农民由于无力承受高额的水费和电费,往往是为了保证正常的农作物生长来进行浇水灌溉,不会为了增产而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再加之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还存在运行难及水费收缴难的问题,这对于农田水利设施效益的实现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提高黑龙江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具体对策
2.1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供给多元化
首先,加大政府供给投入。我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仅底子薄,而且多年来存在较多的欠账,投入不足。针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加大政府对农田水利设施的财政投入,确保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增加。进一步拓宽农田水利设施投资渠道,实施“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科学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和配置,有效的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的收益。同时政府还要扩大节水和抗旱设备的补贴范围,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利用地膜、深松整地及保护性栽培等技术来加快推动农业的健康发展。其次,鼓励和引导市场参与供给。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民间资金十分活跃,这些投资多会寻找高回报的投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充分的吸引民间投资,将民间资金引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领域,有效的缓解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民间资金注入后,完全有能力经营和管理好建设项目。另外,可以鼓励农民自行兴建小型的农田水利设施,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还能够使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有效的管理。
2.2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
进一步对相关政策进行完善,同时针对我省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实际情况,明确水利设施的管理主体和相应责任,加快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费体制及运行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需要从法律上对农田水利设施投资者的主体、范围、收益分配、管理及维护责任等进行明确,政府做好引导工作,给予水利建设投资者政策上优惠和补贴,这样就能够使希望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农民获得稳定的融资渠道。同时还要规范水利灌溉设备的供应、灌溉用电及道路维护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小型水利设施能够更好为农业生产服务。
2.3加强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与养护
水利工程的建设没有主要与次要之分,每个环节部分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设备的质量方面一定要得到全面保证。必须要有齐全的工程管理标准与规定、法律等相关资料。另外,应制定完善的工程维修养护方面的费用规范标准,按照受益程度的大小以及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向受益人与收益企业收取一定的资金费用,并将收取来的费用作为工程的后期养护,并且还要大力推广工程建设的新技术,以此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与日渐发展的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的生活相适应,从而让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自身的效益充分的发挥,以此对农民进行良好的服务。
2.4加大宣传,扎实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农村普遍存在水利设施建设跨区域协作难,地方政府组织难,农民群众出工难等实际问题,与此,各级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发达群众,形成强大的舆论导向。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挂钩等途径,建立硬性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农民投工投劳补贴政策。对于一些偏远地区乡镇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在财政上给予适当的倾斜,采取多种方式来充分的调动农民对兴修水利的积极性。相关部门也要积极争取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有效的对当前水利设施落后陈旧的现状进行改善。
3结语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三农”问题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促进“三农”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直属于集体共有,工程设施在管理上较为混乱,存在着年久失修及人为破坏问题。由于小型水利设施作为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需要针对当前我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实现粮食的稳产和增产,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任安 单位: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徐荣才.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