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司法执法机制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构以司法权为核心的权利救济制度
在当今的中国,利益多元化及其冲突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邻里之间的相邻权纠纷、学生与学校对簿公堂、职工与单位的纠纷、球队与协会的管理权争执、动迁户与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对抗、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行政诉讼、医患关系的紧张等等,这些现象直接地反映出了中国社会利益之争的白炽化程度。如何有效地抑制社会矛盾,解决权利纠纷,尤其是遏制暴力性的利益冲突的出现,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国公民的救济权利的重要地位,重新审视我国现有的权利救济体系设置的合理性以及权利救济观念的文化缺失。大体说来,我国权利救济制度应该有三个方向:
第一,将救济权确立为一项基本人权类型。通俗地讲,权利救济是指私人权利受到私权力或者公权力侵害发生纠纷后,所形成的权利矫正、利益恢复的方式方法。西方法律谚语形象地说:“没有救济就没有法律”。按照世界人权公约的逻辑,救济权在人权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1948年发表的《世界人权宣言》第8条申明:“任何人当宪法或法律所赋予他的基本权利遭受侵害时,有权由合格的国家法庭对这种侵害行为作有效的补救。”1966年通过的《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条第3款要求缔约国承诺:保证任何人之权利或自由遭受侵害后获得有效救济,公务员职务侵害亦不例外;权利保护由主管司法、行政或立法机关裁定;权利救济由主管机关执行。
简而言之,在世界范围内,救济权在人权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法庭成为解决权利冲突、利益纠纷的最有效、最重要和终极性场所和机制。
第二,反思权利救济文化缺失。在法理层次上,法律界似乎并没有重视到救济权与人权的逻辑关系。正是救济权与人权关系的模糊性认识,才导致了中国司法改革和法院现代化在制度设计上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支点,中国的司法改革没有被置于公民权利救济这个宏大叙事背景和语境之下。中国权利救济文化的缺失,集中于正式制度的缺失。虽然,中国权利救济文化并不缺少救济意识,但是,保证受害权利有效矫正或者恢复的机制恰恰是松散的、非正式的,因而往往缺乏实效。权利救济制度建构的不完备,根子在于权利救济文化模式有不健全性,长期以来,一些传统的思维和作法阻碍着权利救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在今天,中国权利救济文化模式正在展现出一种新的变迁趋势:权利侵害矛盾消解转向外部化,即从私了到打官司;转向和平化,即从暴力复仇转向正当程序;转向制度救济,即从清官救济转向规则救济、从领导重视转向平民主义立场;转向常规救济,即从运动战、攻坚战转向日常治理和疏浚。
第三,建构司法中心主义下的权利救济制度。受权利救济文化模式的影响,中国权利救济制度还保留着两个特征:一是注重所谓的具有东方特色的调解制度,这种调解制度包含了民间调解、单位调解和政府调解三种主要模式。二是注重非正式制度。在现代社会,被人类经验认可的主流权利救济制度是司法中心主义下的诉权模式,但是,我国更看重调解和制度。也就是说,我国虽然有多种权利的救济制度,但是没有形成核心制度,没有形成司法权为中心的权利救济制度体系,而是形成了司法审判、行政裁决、民间调解、政府、单位调解、当事人私了并驾齐驱的权利救济制度框架。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英语教师发展;课程改革
一、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师发展:问题与出路
大规模课程改革一般都伴有大规模的师资培训,意在将课程所规定的目标、内容及其实施方法等传达给教师。然而往往课程理想和课堂现实之间相差甚远,“穿新鞋、走老路”常被用来写照在新的课程或教材启用以后原有做法依然不变的情形。当前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开展,我们不能不反思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问题,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师发展途径,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人和新型教育理念的践行者。
传统教师培训存在两大问题。第一,理论与实践情境的分离。专家讲学式的培训课程与教师的实践需求存在距离;而观摩教学等做法往往就事论事、不触及问题实质,二者都难以形成教师建构知识的条件。第二,忽略教师的主动地位。在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中,教师多处于被动受训、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受到忽视,限制了教师的主动探索和自主发展。
国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起,传统技术理性的教师培训模式渐被以“反思性实践”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所取代,赋予教师自我教育、自主决策的责任与权利,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基于岗位、基于学校、基于具体情境,与解决现实问题密切相连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受到重视;现代教师发展还强调大学教师教育者与教育实践者的合作与互动。
这种以反思性教学为特点的教师发展理论与实践,为我们寻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提供了借鉴。近年来,国内教育界,包括外语教学界,也在倡导以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2][3][4]但如何使更多的中国英语教师和教师教育者理解并实施反思性教学,如何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反思性教学和教师发展机制,我们还面临艰巨的任务。
二、反思性教学作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理解涵义
“反思性教学”,也称“反思性实践”,源于美国教育哲学家Dewey早在1933年How We Think一书中提出的反省性思维的概念:实践者对支持其行动的任何信念和假定性知识作积极、执著和审慎的思考;[5]后经另一位美国思想家Schn发展,在其著作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1983)中正式提出。作者对传统技术理性进行了深刻批判,坚持认为,能够促使从业者(包括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并非是外来的研究性理论,而是从业者对自己的实践行动以及内隐其中的知识、观念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的结果回馈于行动之中,使之得以改善。[6]Schn认为这种思考可以发生在行动之中、行动之后和未来行动之前,即为行动而思考。
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在80年代以来兴起的教师专业化运动中受到广泛关注和大力倡导。一方面,国外学者们从认知心理学、认识论哲学、批判社会理论等角度对其做理论上的释义和扩展;另一方面教师教育者探索反思性教学在教师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大大丰富了它的内涵。这种趋势也反映在外语教师教育领域。Wallace(1991)提出了有别于匠人学艺模式、科学应用模式的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反思性实践模式,其核心是实践与反思的交替进行,并以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共同为其提供依据,最终导致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7]随后有多名外语/二语教师教育者就反思性实践对语言教师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8][9][10][11][12][13][14][15]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许多有益启示。
当然,国外研究者在对反思性教学的概念界定和实践运作上,并不十分一致,侧重点各异;另外,国外反思性教学研究涉及的教育、社会情境与我国教师发展的情境显然有所不同。为构建我国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概念框架和工作模式,在参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6][16][17][18][19],我们对反思性教学的概念作如下理解。
反思性教学是以追求实践合理性为目的的教学探究活动。教师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行动、对行动发生的原因与后果、对行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进行反思,并回应于下一步的行动,以提升教学实践的质量。
反思性教学是以提升专业知识为目的的教师学习活动。教师对自己行动背后的个人认识与假定进行反思,了解自认为所信奉的理论和实际所用的理论之间(espoused theory and theory-in-inaction)[6]的差距,从而促进外显理论知识的内化。
反思性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师思维方式。就过程而言,教师的反省思维体现于对教学问题的觉察与界定、对解决策略的设计和实施、对问题解决结果的自我评价。
此外,反思性教学还具有以下的特征。
反思性教学具有程序性和循环性。基于问题探究的教学反思必然表现出一定的过程;同时,伴随教学实践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一轮探索活动的结束意味着新一轮活动的开始。
反思性教学需借助一定的活动形式。借助一定的方式(个体的、交互的或合作的),教师才能对实践行动或相关教学事件加以观察、记录和分析,进而对其理解和认识予以揭示和思考。
反思活动的主体需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反思不是一个纯粹的认知过程。没有主体对反思的心向和需求,就是盲目的、缺乏动力的反思。反思实践者应具有Dewey所说的执著精神、责任感和开放胸襟。
反思性教学会处于不同的水平和发展阶段。受教师个人或环境因素的制约,反思性教学呈现出不同的水平。对实践合理性的认识,有人关注某个具体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否提高了课时利用率,有人则关注课程目标中是否体现了个体的发展需求或社会的公正等。
三、反思性教学作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运作模式
在理解了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之后,如何将它落实到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这需要将对反思性教学内涵的理解转变为可操作的工作模式。笔者尝试从参加者、活动过程和支持环境三个方面来建构反思性教学的基本要素,探讨它的工作模式与运行机制。
(一)参加者
参加者是反思性教学首先要考虑的要素,它包括两方面。
1.反思活动的主体──教师本人。我们考虑这样一些变量:从认知角度看,有反思者的知识基础、元认知水平、探究能力等;从非认知角度看,有反思者的责任心、进取心、开放态度等。考虑上述因素,有助于对我们确定适当的反思性教学目标、任务难度和合理评价反思的效果。超越教师发展水平、忽视教师个人需要和专业基础的反思性教学不可能成功。
2.反思活动的合作者和指导者。他们或是校内的同事、管理者,或是来自校外的教师培训者或专业研究者等。在现阶段,是否有校外合作者、他们以何种角色和方式参与等,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参数。
(二)活动过程
根据反思性教学的涵义和特征,可以辨认出反思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
1.确认问题:反省思维过程始于问题的觉察或困惑的出现。教师独自或在他人引导下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确认问题的性质并寻找其背后的主、客观原因。
2.计划对策:教师针对问题寻找应对策略和计划解决问题的行动,这里涉及寻找资源、同事探讨、求助专业人员等,并思考计划的合理性与预期结果。
3.行动与监控:将计划或策略付诸行动,观察其过程和效果,适时予以调整,使行动朝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向进行。
4.评价成效:对根据计划行动后的结果予以评价,对教与学的有效性是否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解力和态度是否发生变化等予以考察。
上述四个环节可以分别看作是:前次行动后的反思、(本次)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行动后的反思。除活动运行环节外,反思教学过程还包括活动方式这一要素。反思教学的活动方式主要有:写(如日记、教学案例、个人成长历程)、说(如教学故事、问题讨论)、做(如行动研究、教师学习档案)等。
(三)支持环境
反思性教学需要良好的环境,即教师所在学校或专业组织的支持。
1.领导方式:领导对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支持、管理和激励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组织风尚:鼓励、支持和合作的群体氛围促进反思性教学的健康发展。
3.资源条件:是否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便捷的信息渠道、必要的设施和工具,乃至活动场所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反思活动的成效。
四、反思性教学案例:描述与反思
以下介绍的是1999~2000年在南京市两所中学所进行的以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试验。尽管该试验案例发生在数年前,但仍可用以说明反思性教学的工作运行模式。该试验的参加者为两所学校英语教研组的部分中青年教师,其中有四名重点观察对象;笔者担任反思性教学支持者(reflection facilitator),同时与他们构成合作研究关系。本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
反思性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认识和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
反思性教学使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及能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什么是有效和可行的反思性教学的活动方式?
试验过程有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工作──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选择重点合作对象;2.实施反思教学──按照四个基本环节开展反思活动,反思支持者协助教师以不同形式进行反思;3.成效评价──看教师的变与未变,并分析原因。2003年秋季我们对有关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追踪访问以评价实验的持续性效果。试验过程中我们通过访谈录音、课堂录像、工作日记等方式收集试验过程的有关数据。以下介绍一个阶段性的活动过程及效果。
(一)确认问题
在对教师进行初步观察和与他们深入交谈后,我们确认了高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第一轮教学反思和探究的目标。尽管当时SEFC教材已经使用数年,教师仍感不适应,传统课文教学思路和加强阅读理解力训练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围绕总的目标,我们进一步分析各位参加教师的具体问题和研究目标(见下表)。
(二)开展活动
围绕所确认的问题和目标,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反思活动。
1.临床视导
原本用于师范生教育教学实习的临床视导现被赋予新的涵义与思路,应用到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中:[20]反思支持者(也可以是同事和合作伙伴)听课并录音(像)和课后回放并谈话,分析行为及其动因和后果。新型临床视导突出“非指导性”的特征,视导者避免对教师行为先作判断或直接提供改进举措,而是搭建一种“支架”引发教师反思,设法让其本人判断和选择,从而达到自我监控和自主决策之目的。下面是笔者在一次听课后与教师B回看和分析录像时的谈话节录(F=反思支持者,B=教师B)。
F:你看这段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怎样?
B:(神情有些不快)他们好像说不出我要他们说的话,甚至连我的原话都没听懂,我只好重复好几遍。
F:你要他们说的目的是什么?
B:我是想检测一下他们是否掌握了预习的生词。不是应该在阅读之前处理一下生词吗?
F:是啊,尤其是在可能影响理解时。看上去学生认识这些单词的,但为什么说不出你要他们说的句子呢?
B:我……不知道。
F:你的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生词,以便开始阅读;但你有没有想过recognize单词和reproduce是有区别的吗?
B:(表情一震)我没想过这个问题。
F:你想过没有,阅读涉及的只是recognize,就是说在阅读中能懂它的意思。
B:是啊。
F:而这里你让学生做的是什么?
B:我让他们说出一个含新单词的句子来替换我的原句。
F:那是不是超出了“recognize”,而是要求他们“reproduce”了?这样做符合你原来的目的吗?
B:(恍然大悟状)哦,不符合,太难了,也没有必要。
这次视导启发了教师B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她认识到自己教学条理不清的原因之一是设置活动的目的不明确,这对改进她后来的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2.谈话与讨论
反思支持者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的经常性的交谈和讨论是我们使用最多的教学反思方式,同时也构成临床视导的一部分。交谈(包括电话交谈)对反思支持者来说,提供了了解教师教学困惑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教师提供“言出心声”和清理思路的机会。以下是笔者与新手教师小X的谈话。
F:近来怎样?
X:我还是觉得与学生关系是个问题。我是他们的班主任,又是他们的英语课老师。在我的英语课上我必须严肃,如果对他们太友好,他们不拿我这个班主任当回事,班级管理很难做。但是在英语课上老对他们严肃,他们好像不喜欢我,一下课掉头就走。我也没机会了解他们。
F:呣。看来,要在保持距离和搞好关系之间找到平衡,是吗?
在以上交谈中笔者并没有直接给小X出点子,而只是让她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暗示她需要自己寻找对策。然而就从她说出心中烦恼的那一刻起,小X的进步已经悄然开始了。
几周以后笔者又遇到小X。以下是二人的对话。
X:我最近尝试了一些做法,与学生关系融洽多了。
F:是吗?你怎么做的?
X:我让他们写英文日记。这可是一石二鸟。他们既练习了英文,也与我进行了交流。当面与我用中文谈话,他们觉得不好意思,但用英文写,好像觉得容易说真话似的。现在我对他们了解多了。
F:写英文日记真是不错的主意。你知道他们改变对你态度的真正原因吗?由于你对他们的世界有了了解,你的英语课自然就多了与他们的生活有关的话题。其实让英语课贴近学生、适应他们的需求是一条重要原则,一旦你做到了这一点,好的效果自然就出现了。
谈话结束时指导者抓住机会,向小X点拨了一条简单而重要的教学原则,这是一次利用实践经验学习教学理论的机会。
3.集体议课
开展反思性教学后,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课的次数比以往多了,而且方式也有所改变。听完课后,听课者不立即评价课的得失,而是让上课教师详细回述这堂课的步骤、发生过的行动和事件。回顾行动和事件是反思性教学的初级形式,但十分重要,因为教师往往对课堂的真实面目并不十分清楚;回顾行动和事件本身,就是审视其起因、掂量其后果的过程。
4.教师日记
参加活动的每位教师各有一本反思日记本,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写教学日记,记录教学中的有意义的事件和自己的所想所感。
5.自我检测
反思支持者参考有关文献编写了一些教师自我检测工具,如阅读教学、语法教学、课堂管理、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等自我检测表,供教师使用。
(三)评价成效
上述活动进行了一个学期之后,我们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对反思活动的效果做了评价;对反思活动形式的有效性、可行性也向教师进行了调查。
以上述四位教师为例,分析他们在经过一轮活动后的认识和行为变化及仍然存在的困惑与问题(见下页表,表中表示出现了变化;表示没有出现变化)。
从中我们看到反思性教学活动的确使教师的教学认识和行为发生了一定改变。当笔者问起“你认为哪些方式对促进反思和提高教学最为有效?”时,教师们一致认为:大学合作者的临床视导以及与他们的交谈作用很大,相互或集体听课、评课的效果也很好。一些教师认为反思日记很难坚持,记些什么也不是很清楚。当与教师一起分析为什么有的认识和行为变化不大的原因时,他们表示担心影响考试成绩。笔者还观察到,部分老教师的怀疑态度和对传统教学的坚持,也使年轻的参加者们对教学改革和反思活动有所顾忌。
(四)追踪访问
时隔两年多,我们对参加反思性教学实验的教师专业成长做了一次追踪访问。我们关注的是:反思性教学实验对参加者专业成长的影响是否具有持续性?教师们目前是否能独立开展反思活动?
学校领导认为反思性教学的确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如今他们成了教学的骨干,教改的积极分子”。当问起“参加反思性教学活动对你产生什么影响?”时,教师B说:“从那以后,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思路清楚了许多,而且我养成了课后想一想的习惯”。教师D说:“几年前大学老师来我们学校开展的那些活动真的很有意义,至今印象还很深,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当问起“最近在关注什么?”“现在是否有目的地开展反思活动?”时,一位青年教师说:“现在生源扩大了,学生差距很大,差生现有课本都消化不了,很快又有新教材了,难度更大,我很担心。”另一位教师则说:“考试压力仍然很大,没有多少时间想别的。”教师们还反映,同事之间议论、探讨还是常有的,但不像当年有人指导时那样有目的和有系统地进行;似乎他们还不能自主地运用反思实践应对新的变化与挑战。教师们还认为,如果领导对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反思活动只有一般号召,而缺乏有力度的领导、管理和相应的评价机制,教师的热情难以长期维持。
从一轮反思试验及其追踪调查中我们得到的主要结论是:
有目的地开展教师反思性教学活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探究式的、非指导性的、基于课堂证据的交谈是教学反思的有效形式;
教师日记要成为有效的反思工具,需要予以示范引导和反馈交流;
大学支持者与合作者的参与对促进中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将大学支持者的作用转移给校内支持者是实现反思性教学持续开展的关键,而如何实现这种转移还有待研究。
健康持续的教师反思活动需要有支持性的组织氛围和行政保障。
五、结束语
通过建构概念框架和实践尝试,我们对以反思性教学为核心的教师发展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我们认识到,这种机制的完全形成和健康运行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探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包括:如何形成有效的制度保障,改变单纯以考分评定教师的倾向,倡导教师学习的风尚与激励机制;如何与大学形成有效的合作研究关系,既借助专业研究者的资源,又形成学校自己的研究指导力量和教师自主发展能力;如何在现有反思活动形式的基础上探索更有效、更切合教师实际的手段和策略;等等。这需要我们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作不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甘正东.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界,2000,(4):12—16.
[2]高翔,王蔷.反思性教学:促进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教学,2003,(2):87—90.
[3]武继红.英语教师反思型教学实践初探[J].外语界,2003,(1):60—66.
[4]张颖.“反思性教学”离我们有多远?[J].国外外语教学,2003,(2):13—16.
[5]Dewey J.How We Think[M].New York:D.C.Heath and Company,1933.
[6]Schn D.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 [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7]Wallace M. 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A Reflective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8]Ho B,J Richards.Reflective Thinking Through Teacher Journal Writing:Myths and Realities [J].Prospect,1993(8):7-24.
[9]Mok W.Reflecting on Reflections:A Case Study of Experienced and Inexperienced ESL Teachers[J].System,1994,22(1):93-111.
[10]Pennington M.The Teacher Change Cycle.TESOL Quartely,1995,29(4):705-731.
[11]Kwo O.Learning to Teach English in Hong Kong Classrooms:Patterns on Reflection [A].D Freeman and J Richards(Eds.)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295-319.
[12]Bailey K. Reflective Teaching:Situating Our Stories [J].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1997,(7):1-19.
[13]Stanley C.A Framework for Teacher Reflectivity [J].TESOL Quarterly 1998,32(3):584-591.
[14]Farrell T.Reflective Practice in an EFL Development Group[J].System,1999,27(2):157-172.
[15]Liou H.Reflective Practice in a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f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in Taiwan [J].ROC.System,2001,29(2):197-208.
[16]Richards J,C Lockhart.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17]Richards J.Beyond Train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18]熊川武.试析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0,(2):59—63(76).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审判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245-02
在制定和实施司法为民、司法服务措施中,只有实现机制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首先,要在“保增长”上创新机制,克服过去那种“就案办案”和“机械办案”旧习,树立“三个至上”服务大局的理念,建立扶持企业发展、保障企业发展的新机制。我们可以针对民事审判和刑事审判中暴露出企业疏于管理等问题,提出依法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司法建议,来帮助企业整改、规范,来推动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审判机关在企业经济增长中的司法扶植、保障使用。那么,审判机关如何在企业规避法律风险,确保交易安全中发挥作用呢?应当抓好三个阶段的司法服务。一是在企业投资开发或资产重组、企业重构中,要发挥事前预防作用。在投资开发时,既要帮助企业研究投资环境、市场需求、市场占有份额、生存和发展的利益空间以及投资回报率,又要帮助企业研究是否符合中国国情、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是否享受税收、土地使用等优惠政策。对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扶植开发的产业,要积极地投资开发;对于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开发的产业,要慎重地投资开发并严格按照准入许可程序操作;对于国家产业政策禁开发的产业,要坚决停止投资开发。在企业资产重组或企业重构中,既要帮助企业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归属、清理债权债务,又要按《公司法》的要求打造法人治理结构。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向产业结构科学,资产配置合理的方向发展。二是在企业科学管理中,发挥事中控制作用。在用人上,既要知人善用,又要量体裁衣,既要帮助实行聘任制又要实行劳动合理化管理,避免人事和劳动争议的发生;在理财上,既要帮助加强成本管理,又要帮助加强资产管理,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率的目的;在物的管理上,既要帮助企业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积极打造专利产品、环保产品、节能产品,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打造企业形象,进而增加知识产权的含量,又要帮助企业加强有形资产的管理,对有形资产价值形态的资产(指资金、股份)的运用严格实行审批制度,问责制度,对有形资产实物形态的资产(指动产和不动产)要建立台账和实施保险,使资产不断保值增值。三是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发挥事后补救作用,在合同签订前,要帮助企业对签约对方,进行资信调查,看对方是否有不良业绩和不良资产;在合同签订中,要采取必要的担保措施,来避免和化解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在合同签订后,要对合同的履行情况实施监管,及时主张到期债权,杜绝诉讼失效的发生,避免企业资产的流失。在市场营销中,既要帮助企业实施价格监管,又要帮助企业实现公平竞争,进而提升企业形象,增强诚信度,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感。
【关键词】 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心肌梗死;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 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 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 同时这一疾病也是冠心病比较严重的一个阶段[1, 2]。因此,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预防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本科采用不同方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情况,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 男49例, 女31例, 年龄56~74岁, 平均年龄67.3岁;梗死部位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3例, 下壁心肌梗死30例, 其他部位心肌梗死患者7例;排除入院后短期死亡、阿托伐他汀过敏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 女19例, 年龄56~74岁, 平均年龄67.1岁;梗死部位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0例, 下壁心肌梗死16例, 其他部位心肌梗死患者4例;对照组男28例, 女12例, 年龄56~74岁, 平均年龄67.5岁;梗死部位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3例, 下壁心肌梗死14例, 其他部位心肌梗死患者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抗凝、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等常规药物治疗[3]。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 75 mg/次, 1次/d;阿托伐他汀, 20 mg/次, 1次/ d, 两组疗程均为4周。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疗效比较[4]:胸痛等症状基本消失, 心功能明显改善, NYHA 分级提高2级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心功能提高1级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甚至恶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3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比较两组患者的LVEF、EDVI、ESVI指标。③观察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
2. 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LVEF为(60.3±7.2)%, EDVI为(40.4±5.1)ml/m2, ESVI为(21.0±2.3)ml/m2;对照组患者LVEF为(50.0±6.0)%, EDVI为(51.6±2.7)ml/m2, ESVI为(28.4±2.0)ml/m2;观察组患者的LVEF 明显高于对照组, EDVI及ESVI 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心血管急症, 其发病机制为:患者剧烈运动或者情绪激动引发不稳定性斑块破裂, 导致其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急剧减少, 最终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来说, 前期抢救治疗极为重要, 因为患者发病后, 一旦救治不及时, 极易在短时间造成死亡,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 6]。
氯吡格雷是一种作用较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可以有效抑制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激活。与阿司匹林相比作用更强, 且对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患者同样有效[7, 8]。阿托伐他汀作一种近年来新出现的临床应用最多的调脂药物, 实质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的还原酶抑制剂, 将其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中, 具有阻断患者细胞羟甲戊酸代谢的重要作用, 并且能够减少患者细胞内的胆固醇合成,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益, 且安全性较高[9]。刘畅[10]选取2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 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心功能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重量指数等方面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心功能得到改善(P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临床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与宋贵栎[11]文献报道结果相近, 说明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 提高临床疗效, 不增加不良反应, 故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喜, 赵兴胜, 于海霞.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观察.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 18(3):285-287.
[2] 徐俊娇.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34):166.
[3] 叶忠平, 姜昌浩.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观察.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15, 22(4):53-54.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12):710.
[5] 陈泽芳.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研究.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2):61-62.
[6] 阿依古力・吾拉孜哈力, 武雨侠. 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外健康文摘, 2014, 11(15):159.
[7] 赵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单用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比较.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1):25.
[8] 易远明. 氯吡格雷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的预防.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9):2018.
[9] 李舒承, 马静, 单伟超.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山东医药, 2011, 33(28):37.
[10] 刘畅.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8):68-69.
【关键词】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女性发展;女性教育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新丝路”经济带)建设不仅培育国家的竞争优势,而且还打造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并提出要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促进欧亚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加深友谊。因此,人文交流应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积极推动。
面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局面和形式,发展“新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女性发展的交流、合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意义
1、“新丝路”经济带将促进沿线地区发展与繁荣
“新丝路”经济带沿线地区面积辽阔,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沿线国家的产业又相互联系紧密。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配置,既能发挥沿线国家交通、能源、金融、通信技术、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合作机会,又能有效发掘经济带沿线国家与地区经济地发展,形成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这种独特的地域经济合作新型模式,将经济带沿线国家与地区从点、线、面联系起来,以扩散、链接的创新模式,经济交往与文明融合相得益彰,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促进“新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与地区繁荣发展。
2、让陕西西安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与枢纽
作为承接丝绸之路各国面向中国开放的新起点――陕西,特别是西安,有着西部其它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扎实的产业基础、雄厚的科技教育。因此,这座十三朝古都积极争取国家与地区国家政策的支持,全面掌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先机,这是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当之无愧的新起点。要把新丝绸之路建设纳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战略之中,纳入国家文化教育的发展大战略之中,使西安的城市形象牢牢贴到人们心中。
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女性发展的合作与交流概况
中国陕西省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悠久的历史文化、雄厚的科教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等,又具备与中亚地区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开展教育合作的优势。在教育领域,交流互融有着更加广泛的空间。
从2013年至今,在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就开展了许多关于女性发展的文化交流活动。笔者就此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1、由政府组织或非NGO开展的女性发展论坛
总体上都是在围绕女性就业、创业话题:如2014年由陕西省妇联、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西安市妇联共同举办的“国际发展与区域女性进步――妇女发展圆桌会”畅谈女性发展议题;2015年“指尖上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省(区)杰出女性专场交流会等会议;围绕妇女经济赋权和创业,迈向繁荣社会开展项目合作等。这是将性别平等看作是繁荣社会的必要基础,妇女有权利获取平等就业机会和资源。来自政界、商界、文化届、教育界的十余位国内外专家结合各自熟知的领域从“女性、教育、国际化”、“女性参与经济合作与发展”、“互联网+”女性发展空间、女性领导力与经济效益、妇女创业与就业等主题展开讨论、分享经验。从多个角度对妇女参与社会发展、妇女就业创业进行探讨和分享,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女性在经济发展中积极发挥作用,为更多女性搭建与提供创业就业的平台和机会。
2、创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举办丝绸之路学术带论坛
为了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成立“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University Alliance of the New Silk Road,缩写UASR)。这是区别于政府组织或非NGO组织、开展的女性发展论坛会议,是一种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合作平台,组织海内外大学通过构建教育合作平台,来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大学之间在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沟通、政策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增进青少年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欧亚地区的发展建设。中国中西部政府组织、高校开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女性发展的多次交流合作,以“教育合作、互利共赢”等相关主题,举办了“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立仪式、首届校长论坛、国内外高校对接与交流、“文明对话・长安论坛”、丝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国际文化节暨教育展等一系列活动,全方位、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来推进陕西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兄弟省份,在教育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三、结语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女性发展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各种类型的合作:不管是由政府组织举办的妇女就业专题、圆桌会议的文化交流等,还是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举办丝绸之路学术带论坛,这都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秉承交流互鉴理念的人文交流活动。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加深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各校之间师生的人文交流,特别是女性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举办文化、科技、w育等各领域的交流活动,给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妇女既传承了“一带一路”的丝路精神,赋予其历史重任,又进一步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文明交流与对话互动,促进不同国家与地区种族、宗教、文化的妇女和谐相处,共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崔如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意义及重庆定位[N].重庆日报,2014-12-04.
[2] 张月芳.重庆建设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崔如波[N].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5-08-18.
[3] 西北五省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定位-《中国对外贸易》-2014-05-15.
[4] 康晨;王陈伟;李宁.关于陕西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4-11-20.
[5] “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学联盟”成立,记者 张哲浩 通讯员 谢霞宇[N].光明日报,2015-05-25.